地中海飲食補充橄欖油 減少乳癌風險

研究團隊以四千兩百多名六十歲到八十歲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人多採用地中海飲食,但有些人額外補充特級初榨橄欖油,另有一些人額外補充堅果,還有一些人採用低脂飲食。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研究員米格爾‧安爵爾‧瑪汀斯-剛薩雷茲表示,研究發現,長時間採用地中海飲食、攝取特級初榨橄欖油,可以減少乳癌發生率。

研究追蹤五年顯示,與其他飲食控制者相比,採用地中海飲食,搭配橄欖油的人,乳癌風險減少百分之六十八。地中海飲食搭配堅果,雖然也可以降低乳癌風險,但結果並沒有統計學上明顯意義。

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與研究計畫女性是在二OO三年到二OO九年開始參與研究,這些人都是心臟病高風險族群,身體質量指數平均三十,都屬於肥胖等級,而肥胖本身就是乳癌風險因子

研究作者認為,橄欖油或許可以抑制乳癌細胞生長、殲滅異常細胞。研究當中,參與研究者每天飲食多添加四湯匙橄欖油,有時橄欖油加在沙拉,有時用來做抹醬,或以橄欖油烹飪、油炸食物。而吃堅果組則是一天吃一盎司堅果(約二十八點三五公克),半數是核桃,另一半則是杏仁、榛果。研究人員表示,只要一個人願意為健康而改變飲食習慣,永遠都不嫌晚。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並不是單單吃橄欖油,就能降低乳癌風險,必須以地中海飲食為主,外加額外的橄欖油。地中海飲食本身就能降低發炎,幫助代謝甚至是體重控制,建議女性,如果擔心自己是乳癌的高危險群或者已經是乳癌了患者,不妨多吃地中海飲食的食物內容,再搭配橄欖油來降低乳癌風險。

參考文獻:

  1. Estefanía Toledo, Jordi Salas-Salvadó, Carolina Donat-Vargas, Pilar Buil-Cosiales, Ramón Estruch, Emilio Ros, Dolores Corella, Montserrat Fitó, Frank B. Hu, Fernando Arós, Enrique Gómez-Gracia, Dora Romaguera, Manuel Ortega-Calvo, Lluís Serra-Majem, Xavier Pintó, Helmut Schröder, Josep Basora, José Vicente Sorlí, Mònica Bulló, Merce Serra-Mir, 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 Mediterranean Diet and Invasive Breast Cancer Risk Among Women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in the PREDIMED Trial.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5; 1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5.48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抗憂鬱藥 年輕人暴力

科學家今天說,使用「百憂解」(Prozac)與「克憂果」(Seroxat)等抗憂鬱藥物的年輕人,服藥期間更可能犯下暴力罪行,但劑量較高似可降低暴力風險

路透社報導,「公共科學圖書館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刊登的研究報告,科學家表示,他們雖找到關聯,但並不證明這類藥物會讓人更暴力。他們表示,有必要進行更多研究,且未來開立這類藥物給十五至廿四歲病患時,須多加小心

英國牛津大學法哲(Seena Fazel)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一種特殊的研究設計。研究透過比較同一個人有服藥與未服藥時的行為,來避免干擾因子。

比對三年間瑞典處方藥物紀錄與全國犯罪登記的資料,研究人員發現,約八十五萬人獲開立抗憂鬱劑「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其中一%犯下暴力犯罪。

多數年齡層中,服不服用抗憂鬱劑在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方面沒有顯著不同,但在十五至廿四歲年齡層卻有顯著不同。這個年齡層的患者,服用抗憂鬱劑時,暴力犯罪可能性高四成三。研究也發現,年輕人服用抗憂鬱藥物時,因涉及暴力遭逮捕、因非暴力行為遭逮捕定罪、造成非致命性傷害、有酒精問題的風險較高。研究同時發現,服用較低劑量者,暴力風險較高。

鄭醫師補充:

我在門診曾親眼目睹,當時剛服用百憂解的年輕人對母親暴力相向,而服藥之前,患者從未出現暴力行為,因此,這份報告的研究結果,也就是年輕人(男女無差別)服用抗憂鬱劑,暴力風險可能提高,可信度極高,何況這是一個大規模的研究統計數字,更值得我們警惕和小心。

不過,服用抗憂鬱劑劑量較高時,暴力行為是否下降?研究並沒有清楚的數字可以證明,否則會有這樣的誤解:開立給年輕人的抗憂鬱劑的劑量,應該使用高劑量,以降低暴力風險。事實上,藥物劑量提高,副作用的發生率也隨之提高,這是一般臨床專業人員的經常可以觀察到服藥患者的狀況反應。

除此之外,年輕人(15-24歲)服用抗憂鬱劑,自殺風險亦隨之提高,過去研究以及FDA警語皆已清楚揭露這項事實,再次提醒大家。

參考文獻: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Violent Crime: A Cohort Study
  • Yasmina Molero, 
  • Paul Lichtenstein, 
  • Johan Zetterqvist, 
  • Clara Hellner Gumpert, 
  • Seena Fazel
Published: September 15, 2015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1875

http://journals.plos.org/plosmedici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med.1001875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減緩失智 紅酒藏祕密化學物質

(中央社倫敦12日綜合外電報導)科學家表示,紅酒內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有助減緩失智,但一天得喝驚人的1000瓶才可能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人員研究紅葡萄中的白藜蘆醇對罹患輕微到中度阿茲海默症患者帶來的影響。

他們表示,這種也存在於覆盆莓、黑巧克力和花生中的物質,可能對協助病患過生活有正面影響,好比打電話和煮飯。

研究人員也發現,白藜蘆醇能阻止阿茲海默症患者血液和脊髓液中的關鍵澱粉樣蛋白beta 40減少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GeorgetownUniversity Medical Centre)這項一年研究,給予119名受試者中部分病患合成白藜蘆醇。

最高測試劑量是一天2次,一次1克,相當於約1000瓶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含量。

研究結果刊登於「神經學」期刊(Neurology)網路版。

不過主要研究人員特納(R. Scott Turner)警告,這項發現在未有進一步研究下無法被拿來建議使用白藜蘆醇。(譯者:中央社蔡佳伶)1040912

鄭醫師補充:

白藜蘆醇不只是絕佳的抗氧化物質,還是幫助細胞粒線體能夠充分作用,提升細胞能量轉換的關鍵。但想靠喝紅酒來延緩失智症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劑量太低。

參考原文報導:

http://gumc.georgetown.edu/news/Resveratrol-Impacts-Alzheimers-Disease-Biomarker

參考文獻:

R. Scott Turner, M.D., Ph.D., director, Memory Disorders Program, Georgetown University, Washington, D.C; James Hendrix, Ph.D., director, global science initiatives, Alzheimer's Association, Chicago, Ill.; Sept. 11, 2015, Neurology, onlin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吃魚較不憂鬱 Omega3改變腦結構

 

多吃魚,竟然可以抗憂鬱?中國一項研究發現,與少吃魚的人相比,多吃魚的人較不容易罹患憂鬱症。男性如果多吃魚,憂鬱症風險下降約百分之二十,女刑則下降百分之十六。研究認為,Omega-3脂肪酸或許可以改變大腦結構,並調整多巴胺、血清素等憂鬱症相關神經傳導物質,進而降低憂鬱症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研究作者接受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訪問時表示,魚類中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或許也可以幫助預防憂鬱症。吃大量魚類食物,也可能是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指標,代表這人本身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就比較健康,所吃食物較為營養,因而較不容易出現憂鬱症。

研究團隊分析二OO一年到二O一四年所出版十六份相關研究報告,檢視魚類攝取量與憂鬱症風險是否有關聯,因而得到上述結論。

飲食在憂鬱症風險上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規律食用蔬菜、水果、魚類、全穀類食物,可幫助減少憂鬱症發生風險。不過過去沒有研究探討吃魚與憂鬱症風險之間的關聯性。中國青島大學醫學院張東峰表示,魚類是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重要來源,這種營養成分在大腦結構、功能、神經細胞等方面或許扮演重要角色。魚類攝取量與憂鬱症風險之間的關聯性還很有爭議,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有所定論。

鄭醫師補充:

魚油幫助憂鬱症的預防與治療,過去已有數不清的研究顯示。這篇研究只是再度強調這項事實。不過,對深海魚的攝取量必須節制,尤其是體型越大的魚,主要是考慮到重金屬以及食物鏈的累積汙染帶來的負擔。

參考文獻:

Fish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 Fang Li,
  • Xiaoqin Liu,
  • Dongfeng Zhang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jech-2015-206278Published Online First: 10 September 2015 doi:10.1136/jech-2015-206278

http://jech.bmj.com/content/early/2015/08/21/jech-2015-20627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肺功能好 大腦執行佳

當一個人年齡越來越大,大腦功能就會日漸衰退,不但記憶容易變差,大腦處理資訊速度也會變慢。過去研究發現,年長者心肺功能比較好,大腦執行功能也會比較好,代表這人推理、問題解決能力較佳。美國伊利諾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年長者若心肺功能較好,大腦處理雙重任務、一心二用時,表現也會有所提升。

研究首席作者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博士生雀爾西亞‧王表示,過去研究顯示,年長者的心肺功能與行為表現很有關聯。還有一些研究則是分析心肺功能與大腦功能之間的關係。但很少研究像這篇研究一樣,同時觀察心肺功能、大腦功能與行為表現三者關聯性。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高齡神經科學探索》期刊(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美國伊利諾斯大學貝克曼研究所主任、心理學與神經科學教授阿爾特‧克拉莫為研究計畫主持人,研究團隊以一百二十八名五十九歲到八十歲民眾為研究對象,運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攝影檢查(fMRI)分析其大腦活動情況,並比對這些人的心肺功能數據。結果發現,心肺功能較佳的人,大腦同時執行兩項任務時,表現比較好。研究顯示,當一個人心肺功能較好,大腦前扣帶皮質、輔助運動區會較為活化,大腦執行功能自然有所提升。

研究作者表示,這項研究讓人更了解運動與認知、大腦功能之間的關聯性,研究建議,改變生活習慣,可以促進大腦健康,就算往後年紀變大,一樣也可以獲得好處。

鄭醫師補充:

人出生到死亡,身體的細胞有三個地方不能休息,心臟不能停,呼吸不能停,大腦不能休息(即使睡覺大腦也仍有腦波,代表仍在活動),因此這些細胞功能的維持至關緊要。

如何讓細胞在沒有壓力,在充分的運作資源的環境下發揮作用,是保養大腦功能的重要關鍵。過去也有一句話:對心臟有益的營養,對大腦也有幫助。這兩部分對於細胞的能量代謝依賴最大,如何讓細胞維持在能量充沛的狀況來運作?適當充足的營養,規律運動,避免毒素以及自由基過度累積,減少慢性發炎、維持腸道健康,保持心情的平靜與正向,都是維持心臟以及大腦功能不可或缺的相關環節,這也是功能醫學強調的整合觀點。

參考文獻:

  1. Chelsea N. Wong, Laura Chaddock-Heyman, Michelle W. Voss, Agnieszka Z. Burzynska, Chandramallika Basak, Kirk I. Erickson, Ruchika S. Prakash, Amanda N. Szabo-Reed, Siobhan M. Phillips, Thomas Wojcicki, Emily L. Mailey, Edward McAuley, Arthur F. Kramer. Brain activation during dual-task processing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 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 2015; 7 DOI: 10.3389/fnagi.2015.0015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好餓!研究:孩童睡不飽 易貪吃變胖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你有過睡不好又吃不飽的經驗嗎?這感覺往往讓人提不起勁,想多吃又擔心肥胖、多睡卻怕時間不夠用;其實,這一切都跟「睡眠時間」有關,一旦睡飽,吃的東西也會相對減少。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小孩在食物控制上,比睡眠足夠者來得差,且易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從而產生肥胖。

大腦發出不滿訊號 要求食物當補償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一般睡眠時間應以11至12小時為佳,而成年人則是7至8小時,許多人都有睡不飽後,大吃大喝的經驗,但也因此會越吃越餓;英國研究發現,由於睡眠不足會使大腦發出不滿的訊號,彷彿小惡魔般要求自己多吃食物來補償,就這樣,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嗑下更多東西。

孩童睡眠不足11小時 恐食慾大增吃不停​

研究團隊針對兒童睡眠時間進行研究,針對1008名5歲小孩進行調查,發現睡眠不足11個小時者,與超過的孩童相比,前者食慾遠大於後者,且更容易變胖。對此,研究人員建議,防止孩子發胖的方式,可以從睡眠時間調整,並減少他們看見零嘴餅乾的機率,將這些「食品」藏好,避免激起慾望。

而不管是成年人或兒童,睡眠不足都會讓人有「報復心態」,想亂吃東西;因此願降低食慾,最好還是養成良好作息、維持睡眠品質,以免吃下不必要的食物份量。

鄭醫師補充:

不只是兒童,成年人睡不飽,對身體都是一種壓力。有壓力,容易讓食欲提升,所以想要減重的人,務必要睡飽,包含睡眠時數要足,睡眠品質要好。以睡眠呼吸中止的案例來說,即使睡眠時數足,但睡眠品質不佳,仍然是對身體有壓力。

參考文獻: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11 August 2015; doi: 10.1038/ijo.2015.132

Nighttime sleep duration and hedonic eating in childhood

L McDonald, J Wardle, C H Llewellyn and A Fisher

http://www.nature.com/ijo/journal/vaop/ncurrent/full/ijo2015132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過敏體質有訣竅 多多接觸綠地大自然

 

【華人健康網文/小兒科沈長青醫師】隨著醫學的進步,傳染病大幅的減少,但過敏相關的疾病卻與日俱增。以前過敏的人沒那麼多,現在兒科門診的小病人,幾乎一半都有過敏體質。根據台灣一個本土的研究,國小一年級的學童當中,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約占10%,支氣管氣喘約佔14%,而過敏性鼻炎則高達50%,等於兩個就有一個罹患過敏性鼻炎。

因此,近年來很多專家學者都想找出「如何預防過敏體質」的方法,最近,在國際頂尖的過敏領域雜誌(Allergy)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Helsinki)研究人員在芬蘭及愛沙尼亞分析了1044個5個月到20歲的幼兒及青少年個案,分析他們的住家環境及其血液中的過敏指數 (E型免疫球蛋白濃度);住家環境分成五種區域:森林、農場、建地、濕地以及水域,希望可以找出過敏體質與住家環境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在6歲以上的兒童跟青少年身上可以觀察到,住在森林和農場的個案,明顯比較不會有過敏體質的困擾,而住在建地的個案患過敏的情況則高出許多。

放下3C產品不僅護眼!擁抱大自然更助防過敏

關於這個結果,可以用最近一個過敏研究中很熱門的「生物多樣性理論」(biodiversity hypothesis)來解釋,所謂的生物多樣性理論,就是如果小時候居住在鄉下農場,因為可以接觸到較多的泥土,或草地等天然環境,其中所共生的無害的細菌及黴菌,會讓小朋友的免疫系統比較不會發展出過敏及氣喘的體質。

其實,大自然是孩子而言,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師。

近年來,台灣快速的都市化,造成生活環境的改變,早些年不少人的居住環境附近都有一些稻田、丘陵等綠地,但現在都被高樓大廈、商場所取代,若要接觸大自然就必須在假日主動安排。再者,這幾年快速發展的3C產品所呈現的影音聲光效果愈來愈精緻、生動、有趣,孩子很容易被這些炫目的東西所吸引,導致現在的孩子跟大自然漸行漸遠。

其實,大自然是孩子而言,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師。所以父母親應該跟孩子一起放下手機、平板、電視,多帶小朋友走出家門,在大自然中跑步玩耍,和草地或泥巴中的無害的微生物做好朋友,在童年時期頻繁地接觸大自然綠地,從事戶外活動才可以減少孩子的免疫系統產生過敏體質。

鄭醫師補充:

台灣俗諺說:垃圾吃,垃圾大(長大)。意思就是指不要擔心小孩接觸到髒東西,病從口入。相反地,透過接觸大自然的微生物的多樣性,可幫助免疫系統調控,反而更健康,這篇芬蘭的研究報告就是另一個清楚的例證。

因此家長週末有空,最好從小多帶小朋友到郊外去接觸大自然,讓生物多樣性來改善、調整甚至預防小孩的過敏體質,幫助他們更健康。

參考文獻:

Ruokolainen L, von Hertzen L, Fyhrquist N, et al. Green areas around homes reduce atopic sensitization in children. Allergy. 2015;70(2):195-202. doi:10.1111/all.12545.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0394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覺得自己胖 反而更容易發胖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英國利物浦大學日前研究發現指出,在「心理上」覺得自己肥胖或是體重超標的人,其實比那些認為自己體重輕於BMI標準值的人們更容易發胖!在發表於國際肥胖周刊的利物浦大學研究論文中,研究團隊相當一段時間,觀察了1萬4千名左右的成年美國人與英國人,並進行研究,研究主要分為三大方向,即美國未成年人至成年人的縱向健康研究、英國國家級兒童發展研究和美國中年人研究。

 

英國研究的參加者介於23歲到45歲之間,另外兩個研究的追蹤期較短,分別是由7歲和9歲開始進行10年。研究人員表示,不論事實上參與研究者的體重是否超過標準,研究的重點藉由分析兒童期至成年期之間的資料,加上受測試者對自己體重的看法,以此來觀察日後體重增加的狀況。

 

研究發現,那些「認為自己超重」的人,只要壓力一大,就容易飲食過量,體重更容易隨之增加。對此,利物浦大學的心理、健康暨社會研究所(INSTITUTE OF PSYCHOLOGY HEALTH AND SOCIETY)的羅賓森(ERIC ROBINSON)博士解釋,那些認為自己超重的人,對於自己的體態與健康感到壓力,結果反而難以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事實上已超重的人,大部分的人本來就會意識到自己超重,因此尋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並試著減肥。

 

羅賓森博士指出,在社會上存有一種對於體態的「羞恥感」,因此消除社會中的恥辱感非常重要。我們可以發現,現今社會常以外表作為優先判斷,進而造成歧視等等的不公平現象,因此體重較大、較重的人在形象方面常遇到挑戰。他建議,社會應該重新思考,為什麼社會上一般對於體重如此在意,而不是在意健康?此外,我們也應該檢討我們在談論「肥胖」時的態度,應該鼓勵人們肯定自己、給予自己信心、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報導強調一件事:把肥胖視為一種羞恥,反而會更有壓力,壓力大,又用吃來解決,又感到更羞恥,壓力更大,更容易肥胖。這項原則不用於一種精神病態:厭食症。厭食症患者明明已經夠瘦(一般定義)了,仍覺得自己過胖,希望自己更瘦。

最好的方式,是從接納自己開始,若真的肥胖,先接受自己肥胖的事實,肥胖並不可恥,肥胖是身體以及心理失衡導致的身體狀態,長期肥胖會造成身體壓力,衍生成慢性疾病,因此透過適當的營養補充以及生活型態改變,肥胖往往會獲得控制甚至消失。肥胖可視為不健康的象徵,就像一般人感冒一樣,大概沒有人會因為生病而感到可恥。生病需要留意自己的生活型態以及飲食是否失衡,透過適當調整,身體自然會恢復,肥胖也是。

參考原文報導:

http://news.liv.ac.uk/2015/08/06/believing-you-are-overweight-may-lead-to-further-weight-gain/

http://www.stonehearthnewsletters.com/believing-you-are-overweight-may-lead-to-further-weight-gain/obesity/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用再辛苦減肥!研究:飯前喝水助體重降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整理)相信減肥是許多愛美人士的噩夢,為了幾公斤肥肉斤斤計較,好幾天不吃晚餐也瘦不下來,其實減肥可以不用這麼辛苦!根據英國最新研究結果顯示,三餐前先喝一杯水,經過12周後,可以有效幫助體重減輕,這項研究已經發表於《肥胖期刊》(Obesity)。

三餐飯前喝水5百毫升 平均減掉4.3公斤

這是來自英國伯明翰大學的研究,實驗找來84名有肥胖問題的成年人,參與為期12週的計劃,並且在研究開始前,研究團隊分別與每位受測者進行一對一的體重管理諮詢,幫助他們調整生活作息、飲食及活動量。

隨後受測者被隨機分成2 組,其中41人被要求在三餐飯前30分鐘,都要喝500毫升開水,另外43人則無須喝水,只需想像自己在飯前已經吃很飽了。

經過12週的實驗,飯前喝水的組別,平均減少了4.3公斤,沒有喝水的組別,則只減少0.8公斤,計畫主持人Helen Parretti博士表示,此份研究的美妙之處在於,透過飯前喝水的方式減重,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也可以輕鬆達成,是一項既簡單又能夠有效的減肥方式

鄭醫師補充:

只要飯前喝500CC的水,即可在12周減下約4.3公斤的體重,大家不妨試試。

參考文獻:

  1. Helen M. Parretti, Paul Aveyard, Andrew Blannin, Susan J. Clifford, Sarah J. Coleman, Andrea Roalfe, Amanda J. Daley. Efficacy of water preloading before main meals as a strategy for weight loss in primary care patients with obesity: RCT. Obesity, 2015; DOI: 10.1002/oby.2116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工作壓力對身體危害 等同二手菸

 

工作壓力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美國哈佛大學、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甚至發現,工作壓力對身體的危害與二手菸不相上下。

這項發表於《行為科學與政策》期刊的研究發現,一個人忽視工作與各項壓力,加上吃得不健康、少運動,會對健康造成重大衝擊。

研究作者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約爾‧戈赫表示,許多職場推展一些身心健全計畫,但這些計畫主要聚焦於員工行為,而非真正壓力來源。這是一體兩面,一般人只注重其中一個面向,希望透過這次研究,讓民眾更了解另一面向。

這項研究當中,研究團隊比對兩百二十八份研究報告數據,以工作與家庭生活有衝突、工作負擔過大、工時過長、工作沒安全感等十大工作壓力源為指標,分析這些壓力源會對員工身心健康、死亡率造成哪些重大影響。研究含括一千多人,其中有一一五人接受較長時間追蹤。

研究結果顯示,工作不安全感、整天擔心失去工作最容易會讓健康變差,工作沒安全感的、整天擔心失業的人,健康惡化機率增加約百分之五十,工時過長則會增加兩成早死風險,而工作負擔過重會讓整體死亡率上升百分之三十五。

戈赫表示,希望這項研究可以促使公司、企業多思考如何照顧員工健康。根據美國梅約醫學中心建議,員工若想減輕壓力,可以嘗試寫下何時自己會感覺有壓力,舉例來說,是否只要和特定的人講話就會有壓力,此時可以思考改變一下彼此互動方式。國外心理學家建議,面臨種種壓力時,也可以想一想,自己是否喜歡現在這工作,如果一點也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或許該另外找一份會讓自己感覺開心的工作

鄭醫師補充:

壓力或者抽二手菸,對身體來說都是一種負擔。不知如何面對以及處理這種負擔,長期下來,壽命減少以及死亡率上升必然出現。

如何找到一份穩定,讓自己可以真正發揮長才而不會有過度壓力的工作,責任在自己。先從了解自己的長才以及喜好開始,為有做自己擅長以及適合自己個性的工作,才能擁有職場競爭力,同時保持工作熱情,自然比較沒有壓力又能穩定。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99142.php

參考文獻:

Workplace stressors & health outcomes: health policy for the workplace, Joel Goh et al., Behavioral Science & Policy Association,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5.

Additional sourc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Stress in America: Paying with our health, accessed 7 September 20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之鑰》懶得運動保健康就多補充維生素C

 

不少醫師建議體重過重、肥胖的人,每天應該要多運動以改善健康;不過體重過重、肥胖的人當中,大約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根本做不到。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伯德校區研究團隊進行一項研究發現,成年人每天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攝取充足維生素C,對促進心血管健康很有好處,其效果與規律運動不相上下

這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於美國生理學學會(APS)所舉辦的第十四屆國際內皮素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與治療學學術研討會。

研究人員解釋,成年人一旦體重過重、有肥胖問題,血管中的蛋白質「內皮素-1」(ET-1)就會變得很活躍,而這種蛋白質會讓小血管收縮。由於「內皮素-1」活性大增,血管就比較會收縮,此時血流便容易受到影響,血管疾病風險也會跟著上升

過去研究顯示,運動可以減少「內皮素-1」活性,讓「內皮素-1」不要那麼活躍,但並非所有人都能每天、規律運動。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伯德校區研究團隊想了解每天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是否可改善血管功能,降低「內皮素-1」活性。

研究結果發現,成年人如果每天服用五百毫克維生素C補充劑,讓維生素C緩慢釋出,可以幫助減少「內皮素-1」活性,血管收縮狀況也可獲得改善,效果與走路運動不分軒輊。研究人員認為,對於體重過重、肥胖成年人來說,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或許也可納入健康生活型態一環,如此可幫助減緩「內皮素-1」作用,避免血管過度收縮。

鄭醫師補充:

維生素C的適量補充對健康有助益,在2013年曾有一篇研究發現維生素C的補充,對於預防運動引發的氣喘有明顯效果,維生素C對身體來說,可視為天然的抗組織胺:

"Vitamin C may alleviate exercise-induced bronchoconstriction: a meta-analysis"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University of Helsinki, Helsinki, Finland
BMJ Open 2013;3:e002416 doi:10.1136/bmjopen-2012-002416

至於上述報導的研究提醒我們:每天補充適量的維生素C,有助於降低心血管風險,配合運動,效果當然更好。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99085.php

參考文獻:

http://www.the-aps.org/mm/hp/Audiences/Public-Press/2015/44.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太油 當心身體發炎!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血液膽固醇濃度過高,很容易引起身體發炎反應,還會引起組織受損,對身體造成很大傷害

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研究團隊近日在《細胞報告》期刊(CellReports)發表上述研究成果。研究顯示,血液一旦含有高濃度膽固醇,白血球中的單核細胞就會大量聚積到重要器官組織,而這批單核細胞會促使組織發炎反應加劇,組織受損便更為嚴重

研究首席作者凱文‧伍爾拉爾德表示,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團隊運用藥物讓老鼠血液充滿高濃度脂肪,這種情況雖然不常見,但有些人因先天基因因素,或吃太多油膩食物,也可能讓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極度飆升。

現代生活方式與血脂濃度過高息息相關。這些血液中的脂肪來自平常所吃的食物、飲料,舉例來說,一杯拿鐵咖啡就含有不少飽和脂肪,有些人一整天會喝好幾杯。若一直吃蛋糕、餅乾、烘焙點心,就會讓血液中的飽和脂肪濃度居高不下,而這會促使血液裡的單核細胞遷移到組織周圍,造成危害。研究人員解釋,血液會維持平衡狀態,因此細胞與其他物質會視情況遷移到組織周圍,以維持平衡。

研究團隊觀察到,當飽和脂肪濃度上升,遷移至組織器官的單核細胞就會轉變成巨噬細胞,部分細胞又會轉變成泡沫細胞,接著,這些泡沫細胞、巨噬細胞進一步產生「CCL4」訊號分子,吸引更多單核細胞進入組織。研究人員認為,未來或許可以研發新型藥物,以阻斷這整個過程,避免單核細胞聚積血管、器官,造成傷害。

鄭醫師補充:

大部分的膽固醇是身體自行合成的,外來的只佔15-20%。而攝取較多的膽固醇,身體反而會降低自行合成膽固醇的比例。在此,要提醒大家,膽固醇濃度升高,是身體新陳代謝出問題,主要原因不是攝取太多膽固醇食物。因此,根本改善身體新陳代謝能力,控制膽固醇濃度,可以降低身體發炎風險。

新陳代謝不佳與發炎,是健康警訊,萬不可輕忽,在臨床上經常一起出現。根本改善體質,透過生活型態調整改變(適當飲食、運動以及充足睡眠),再利用營養補充,改善營養缺乏以及加強身體排毒,將能有效改善身體的新陳代謝與發炎,讓細胞減輕負擔恢復活力,真正拾回健康。

參考文獻:

  1. 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s Modulate the Distribution and Extravasation of Ly6C/Gr1low Monocytes

    Saja, Maha F. et al.
    Cell Reports

http://www.cell.com/cell-reports/abstract/S2211-1247(15)00891-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花生易過敏?1歲前接觸花生可擺脫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花生是常見過敏原,許多兒童只要吃到一點花生醬、花生夾心餅乾等,就會出現過敏反應。一般認為,幼兒應該避免接觸花生,等到長大一點才可以食用。不過,這個觀念恐怕有待商榷。國外研究發現,讓寶寶在1歲之前接觸少量花生製品,有助於減少未來對花生過敏的情況。

國外研究發現,讓寶寶在1歲之前少量接觸含有花生成分的點心,長大之後比較不會對花生過敏。

嬰兒少量接觸花生 預防未來花生過敏

綜合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以及美國「免疫耐受性網絡」社群(Immune Tolerance Network)報導,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一項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本身具有過敏高風險的寶寶,應該提早接觸少量的花生,有助預防未來對花生過敏。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贊同這項研究,並且指出,這是一個安全且有效的做法

高風險寶寶參與試驗 探討花生過敏

此研究針對640名4個月至11個月大的過敏高風險寶寶進行觀察,隨機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食用含有花生成分的點心(非整顆花生),每周至少吃3次、總共6公克的份量;另外一組則完全不接觸花生,實驗持續到孩子們成長至5歲。另外,孩子們的爸媽需要經常填寫孩子的飲食問卷,同時也計算孩子在家食用花生製品的攝取量。

參與試驗的寶寶之所以被列為過敏高風險,是因為他們已經出現濕疹或對蛋過敏的情況。不過,這項實驗排除了已經對花生過敏的寶寶

想要讓寶寶從小接觸花生,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再考慮少量餵食含花生成份的食品。

研究發現,不吃花生的那一組當中,有17%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對花生過敏;而從小接觸花生的兒童當中,只有3%出現花生過敏反應。因此,研究指出,對於高風險的孩子來說,1歲之前持續接觸花生,可以有效預防長大之後對花生過敏

諮詢專業醫師 寶寶嘗試接觸花生

美國小兒科學會指出,基於這個發現,許多歐洲和美國醫師開始研擬新的幼兒飲食指導原則。不過,在正式的指導原則公布之前,已有10個醫學組織達成共識,先行發表一份聲明作為臨時指導原則。美國小兒科學會贊同這份聲明,並且發表於今年9月份的《小兒科》(Pediatrics)期刊當中。

建議可以在嬰兒4至11個月大期間,在飲食中加入少量含有花生的食品。不過,對於有過敏傾向的寶寶,爸媽應該先諮詢過敏症的專科醫師,替寶寶進行過敏測試之後,再考慮餵食花生。報導指出,嚴重的花生過敏患者,只要接觸少量的花生,就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威脅生命安全。

鄭醫師補充:

已經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可以嘗試少量接觸花生(一周六克)來降低日後對花生的過敏反應。但對花生呈現明顯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並不適合,在還沒有確認是否對花生有嚴重過敏之前,剛開始接觸時最好從微量,慢慢增加,直到一周滿六公克為止。

參考文獻:

Randomized Trial of Peanut Consumption in Infants at Risk for Peanut Allergy

George Du Toit, M.B., B.Ch., Graham Roberts, D.M., Peter H. Sayre, M.D., Ph.D., Henry T. Bahnson, M.P.H., Suzana Radulovic, M.D., Alexandra F. Santos, M.D., Helen A. Brough, M.B., B.S., Deborah Phippard, Ph.D., Monica Basting, M.A., Mary Feeney, M.Sc., R.D., Victor Turcanu, M.D., Ph.D., Michelle L. Sever, M.S.P.H., Ph.D., Margarita Gomez Lorenzo, M.D., Marshall Plaut, M.D., and Gideon Lack, M.B., B.Ch. for the LEAP Study Team

N Engl J Med 2015; 372:803-813February 26, 2015DOI: 10.1056/NEJMoa1414850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41485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農場塵土 有助兒童減輕過敏反應

(法新社邁阿密3日電) 比利時專家今天表示,研究人員早就知道在農場長大能幫助兒童對抗過敏,現在他們終於找到藏在農場塵土中的祕密

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結果,有朝一日可望能幫助研發對抗氣喘的疫苗

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胸腔內科教授蘭布雷特(Bart Lambrecht)表示:「目前我們已經發現存在於農場塵土和對抗氣喘及過敏之間的實際關連。」

「我們讓老鼠暴露在從德國和瑞士挖掘來的農場塵土。這些測試顯示,這批老鼠能完全抵禦室內塵蟎過敏,這是導致人類過敏最常見的原因。」

研究指出,科學家也發現,由於農場塵土含有1種名為A20的蛋白質,「能讓呼吸道內部粘膜對室內塵蟎等過敏原反應減輕」。

人類接觸到農場塵土時,身體會自動產生A20蛋白質

根特大學另1名教授哈瑪德(Hamida Hammad)說,當A20蛋白質在老鼠身上失去活性後,這種防護效果就會消失,讓肺部粘膜「無法緩解過敏或氣喘反應。」

鄭醫師補充:

接觸泥巴,接觸自然,有助於幫助免疫調控。這則報導直接指出接觸農場泥土,有助於身體產生A20蛋白,降低過敏患者對塵螨的氣喘反應,這是簡單又自然的療法,在氣喘疫苗未研發出來之前,還是多到農場接觸泥土,調控免疫系統,降低過敏反應吧。

參考文獻:

  • M. J. Schuijs, M. A. Willart, K. Vergote, D. Gras, K. Deswarte, M. J. Ege, F. B. Madeira, R. Beyaert, G. van Loo, F. Bracher, E. von Mutius, P. Chanez, B. N. Lambrecht, H. Hammad. Farm dust and endotoxin protect against allergy through A20 induction in lung epithelial cells. Science, 2015; 349 (6252): 1106 DOI: 10.1126/science.aac662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保推多付錢可選原廠藥 督保盟批荒謬

健保署2日表示,最快明年元旦起將試辦「藥物差額給付」計畫,原先不在健保給付範圍內的原廠藥,可以申請加入計畫,健保將給予學名藥的價格,中間的價差則由民眾自行負擔,讓民眾多一種選擇。不過民間團體抨擊,計畫根本是將買不起藥的民眾,視為三等國民。

由藥廠研發的「原廠藥」一旦過了專利期,其他藥廠就可以製造「學名藥」。由於品質相同,售價比較低,健保也會選擇給付比較便宜的學名藥,原廠藥就可能退出健保市場。不過,部分民眾與醫師還是會對學名藥缺乏信心,認為療效比不上原廠藥。

為了解決這項問題,健保署將推出試辦計畫,未來民眾只要負擔差額,就可選擇使用原廠藥。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施如亮說:『(原音)假設我學名藥10塊錢,那原廠藥願意來進入試辦計畫的話,我健保會幫民眾負責10塊錢,差額由廠商來訂,說他們到底要多少,等於說讓他(原廠藥)從外面再回到健保市場。』

這項計畫可能以國人常用的降血壓、降血糖等慢性病藥物為主。

對此,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嚴詞批評這項計畫荒謬,發言人滕西華說,健保署當初實施「三同政策」強調原廠藥跟學名藥一樣好,民眾有什麼理由多花錢買品質一樣的藥品?她也反問,買不起原廠藥的人,難道就是三等國民?

滕西華說,之前捲入劣質藥品風波的都是台廠學名藥,政府應該去管理學名藥的品質,而非開放藥品差額負擔。

鄭醫師補充:

原廠藥藥效是否比較好?我想臨床醫師甚至服藥的患者都心知肚明。此政策推出,等於把心照不宣的事實公開而已。

學名藥的品質為何無法管控?我認為這才是關鍵。在此我要強調,不是所有的學名藥的藥效都不及原廠藥,但的確有不少學名藥,藥效實在差太多了。試問以健保資源去保護品質不佳的學名藥在醫療市場流通,不知哪一點說得過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