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後病情加劇 日專家籲停用克流感

自由時報 – 2012年1月2日 上午7:59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非營利機構「藥物監視中心」(NPOJIP)發表論文指出,新型流感H1N1患者服用抗流感藥物「克流感」(Tamiflu),可能導致嚴重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在十二小時內加劇,要求日本厚生勞動省停用克流感。


這份論文發表於新一期的「國際醫藥風險與安全雜誌」(The Informed Prescriber),藥物監視中心以厚勞省公布的資料為基礎,針對二○○九年八月至二○一○年三月間甲型H1N1一百九十八名死亡病例中,在診斷過程尚未出現嚴重症狀的一百六十二人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服用克流感的一百一十九名死亡病患中,有三十八人在服藥後十二小時內出現重症或死亡。而服用另一種抗流感藥物「瑞樂沙」(Zanamivir或Relenza)的十五名死亡患者中,並未出現十二小時內病情惡化的案例。


藥物監視中心理事長濱六郎醫師表示,一百九十八名死亡病例中,有一百一十九人曾服用克流感,十五人服用瑞樂沙。根據製藥公司提供給厚勞省的數據,同一時間服用克流感或瑞樂沙的比例約十比七,推算約一千萬人比七百萬人。若將患者年齡一併考量,可推算出服用克流感患者的死亡風險,是服用瑞樂沙患者的一.九倍;在服藥後十二個小時內重症化的風險,前者為後者的五.九倍。


事實上,日本曾發生多名患者服用克流感後,疑似因為出現幻覺跳樓身亡的案例。二○○六年日本上市的「克流感」仿單已加註警語,警告用藥後可能會出現意識混亂、異常行為、精神錯亂、幻覺、錯覺、抽筋等現象,並建議患者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停藥。


 


鄭醫師補充:


1.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0年12月5日的臨床統計資料發現:H1N1出現314例對克流感的抗藥性,所以克流感並不算是H1N1的特效藥。


2.日本是全世界克流感使用量最大的國家,因此服用會出現精神症狀甚至跳樓身亡發現及研究主要還是從日本發現(因為使用量夠大):


Parry, Richard Lloyd (March 21, 2007). "Japan issues Tamiflu warning after child deaths". The Times (London). 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news/world/asia/article1549260.ece. Retrieved 2009-05-05.


3.有些臨床醫師認為不一定是克流感導致死亡或者精神問題,而是患者病程進行太快,克流感來不及發揮作用所致。也就是說,嚴重的話,克流感根本沒用。


4.最近B型流感肆虐,有網友問我打流感疫苗有用嗎?答案是沒有,因為流感疫苗都是A型的不同組合型式,所以要防治B型流感,必須回到每個人本身免疫能力的提升。


5.流感到底要不要用克流感?對大部分的人而言,對治流感的最大武器來自於患者本身的免疫能力,最好及安全的方式最好是加強自己的免疫能力,所有醫師都同意規律運動是加強免疫能力的最直接方式,也是預防感冒的最好方法,萬一感冒,建議大家多採用自然的方式來縮短病程。相關文章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7503&prev=27557&next=27453&l=f&fid=1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分子矯正營養學是一個複合字,由"ortho",這是個希臘字意謂"矯正"或"正確",及"分子"(molecule)表示結構最簡單的化合物。所以它在字面上意思就是"正確分子"
(rightmolecule) 。Linus Pauling備註1968年創造了這個字眼以傳達出他所認為的疾病可經由給予身體"正確的分子"的營養素而去除的想法。

一個營養治療醫師 (也就是分子矯正營養學家)相信個體及疾病具有獨特性。我們每個人吃由各種不同土壤中孕育的含不同營養成份的食物;我們每個人經由不同的運動及與環境的互動而有不同的身體型態與 體質;而且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身體或情緒上之壓力。因此,雖然每個人需要的天然物質的名單相同,如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胺基酸、 酵素及荷爾蒙,但其維持健康的劑量乃由生活型態及環境所共同決定 。這些"正確的分子"的相對量對個體是重要的,當它們失去平衡時便會造成疾病。

換另一個方式來講,疾病是由我們身體賴以成長或更新組織的天然物質過多或缺乏所引起。因此營養治療醫師治療疾病的方式便是直接去驅使這些物質達到平衡。

這方式與傳統的醫學假定一個疾病源自於單一的原因並可由單一或少數方法治療的原則不同。營養治療醫師致力於維持許多營養素的平衡,而傳統的醫療者卻經常以有毒的藥品治病。儘管給予我們的身體這些外來的化學品可以緩解一些症狀,這樣做卻有兩個缺點:藥物常會掩蓋住有關身體真正問題的有用線索並且它們會造成依賴性。

儘管有這些本質上的不同,分子矯正醫療與傳統醫學並非完全背道而馳的。它們可以同時進行。傳統的第一線醫療者已開始擁抱分子矯正療法以增進其治療的成果。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促使這現象的發生:

首先,醫療消費者對另一方面健康解決方案的大量需求,在這方面消費的增加足茲為證。
第二,第一線醫師的增加速度遠超過一般民眾,加上有組織照顧的需求使得這些人更努力證明自己的不同。他們因應此挑戰的方式就是把工作做得更好以行銷他們的執業,其中一種區別的方式就是在傳統的診斷及治療之外同時提供營養補充的方法

第三,另類療法在美國已開始被保險公司納入給付。
營養療法醫師相信,集中並平衡體內"正確的分子"可使人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這同時也是傳統醫學的目標。此一目標的相符性將促進分子矯正醫療人員與傳統執業醫師間的合作更緊密。


備註:
Linus Pauling博士曾分別於1954年、1962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和平獎。


對分子矯正醫療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參閱Linus Pauling博士的著作: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566&prev=24603&next=24546&l=f&fid=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老人營養好 思慮清動腦快

法新社 – 2011年12月29日 下午3:20




(法新社華盛頓28日電) 研究今天指出,相較於食用垃圾食物的老人,血液中含有較高濃度特定維生素與Omega-3脂肪酸的老年人,接受心智敏銳度測驗時得分較高。


研究也顯示,攝取優良飲食有助減少大腦萎縮。大腦萎縮為阿茲海默症的症狀之一。研究發表在美國神經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的「神經學」(Neurology)月刊。


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研究員偕同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科學家,以104名平均年齡87歲的老人為研究對象,特別測量老人血液中的多種營養素濃度,而非依據通常較不精確可靠的食物問卷,此舉在類似的研究中是第1次。


研究人員特別指出,血液中含有高濃度的維生素B、C、D與E,以及在魚類中最常發現的健康油脂,對心智敏捷程度與大腦體積有正面影響。


至於那些大量攝取反式脂肪的老年人,在認知測驗的表現上不如那些營養攝取佳的老人。而油炸物、速食以及較不健康的食物最常充斥反式脂肪。


鄭醫師補充:


1.這篇研究提想我們老年人的營養均衡,大腦退化的機率會降低。若想了解老年人營養是否良好,一般醫療院所提供的實驗室檢查並無法提供,真的想了解的人,建議不妨透過功能性醫學提供的檢測結果,才能直接反應當事人的營養狀況。


2.維生素C、E是抗氧化的重要物質,B群對於神經系統的健康維護不可或缺,至於OMEGA-3,則是細胞膜的基本組成物質,腦部及心臟健康維護需要好的油脂來協助。


3.上述研究的研究原文摘要為:


http://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11/12/28/WNL.0b013e3182436598.abstract?sid=2c965ca7-cc03-4204-bc07-51d4cd203e34


引用來源:


December 28, 2011, doi: 10.1212/WNL.0b013e3182436598 Neurology WNL.0b013e318243659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愛吃紅肉 腎癌風險高

路透社 – 2011年12月30日 上午10:48




(路透紐約29日電)美國研究今天指出,攝取很多紅肉的人,較容易罹患某些類型腎癌。


研究發現,相較於攝取最少紅肉的中年人,攝取最多的中年人罹患腎癌風險多了19%。這份研究的對象為數千名成人,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研究也發現,攝取較多高溫燒烤或碳烤肉品中的化學物質,也會增加腎癌風險。


研究領導人、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U.S.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丹尼爾(CarrieDaniel)表示:「這項研究結果支持美國癌症學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目前提出的日常防癌飲食建議,亦即限制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以及用烤箱烘烤、或以紅外線表面加熱等方式烹調肉類。中央社(翻譯)

 

鄭醫師補充:

1.多吃紅肉對身體一定有負擔,在許多研究推薦的健康飲食,也就是地中海飲食,其肉類也以白肉及海鮮為主。

2.上述研究除了提到紅肉,對於愛吃燒烤的人來說也是腎癌風險提高的危險因子,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年輕癌症患者被發現,重要的原因與燒烤飲食攝取增加有關。

3.上述研究原文研究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引用來源為:

December 14, 2011, doi: 10.3945/​ajcn.111.019364 Am J Clin Nutr January 2012 vol. 95 no. 1 155-16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母嬰關係疏離 青春期易胖

作者: 【中央社紐約廿八日路透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2月28日 下午11:56






美國「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今天發表一篇研究,指出幼兒時期與母親關係疏離的小孩,長大時身材較有可能肥胖。


研究人員追蹤近千名幼兒到青春期,發現在幼兒時期與母親關係分數最低的兒童,超過四分之一到十五歲會有過胖現象。相對的,和媽媽關係良好的幼兒只有十三%會在日後肥胖。


雖然無法證明因果關係,但研究人員說,其他的研究也顯示,兒童情緒和智力的發展,與他們在幼兒時期跟母親互動的情況有關聯性。


從事這項最新研究的安德森(Sarah Anderson)表示,童年處在壓力之下,可能會對兒童大腦造成持續性影響。安德森來自哥倫布的俄亥俄州立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她說:「這項壓力反應可能影響食慾調節,造成肥胖。」


研究對象為九七七名兒童,分別在他們一歲、二歲和三歲時,用錄影機拍下他們與母親玩耍的情形,研究人員再依數項指標評估母子關係,包括媽媽是否能認知到孩子的情緒狀態並以溫情回應,以及孩子自由探索環境的傾向等。


其中廿五%的幼兒和媽媽關係「不良」,有廿二%的幼童和母親關係達到滿分。


研究發現,到了孩子十五歲時,母子關係不良的孩子有廿六%肥胖,兩倍於與母親關係良好的兒童。


鄭醫師補充:


母嬰關係不好會讓小孩日後肥胖風險倍增,到底是母親本身產後憂鬱,導致小孩的內在壓力讓他們肥胖風險增加?或者是小孩遺傳媽媽容易發炎的體質導致?在上述的研究無法提供直接的答案。


這篇研究的原文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1/12/21/peds.2011-0972.abstract?sid=3c8e1451-251d-4356-983a-40a931b12418


引用來源為:

(doi: 10.1542/peds.2011-0972)


過去也有相關論文提到容易憂鬱的青少年,肥胖的機率增加: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10/3/497.abstract?sid=3c8e1451-251d-4356-983a-40a931b12418


然而憂鬱與肥胖到底是互為因果或者是一種共病現象?我認為不妨透過功能性醫學的觀念及作法,可以得到直接的解釋及解決辦法,許多肥胖的患者都有身體持續發炎的徵兆,透過發炎的原理及處理來改善憂鬱,也是目前一部份學者的研究方向:


身體持續的發炎,細胞激素(Cytokines)的過度分泌也經常看到,尤其是身體經過一個感染之後,身體免疫系統被不當地引發反應,目前研究皆認為不當遞細胞激素過度分泌的確會引發憂鬱症的症狀發生,直接的證據就是這些憂鬱患者體內的IL-6以及TNF-α血液濃度跟非憂鬱患者相較高出許多:


 Dowlati Y, Herrmann N, Swardfager W, Liu H, Sham L, Reim EK, Lanctot KL. A meta-analysis of cytokines in major depression.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0;67(5):446–457. doi:10.1016/j.biopsych.2009.09.033. PMID 20015486.


在身體發炎的原因裡,過敏跟憂鬱症的發生率有相當大的關連,對小孩或者青少年的長期情緒困擾改善而言,最好能清楚了解並透過環境調整及飲食來改善,我在部落個也曾專文討論過,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對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16&prev=23652&next=23454&l=f&fid=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補充睪固酮 老翁很性福

作者: 【台北訊】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2月28日 下午11:56

「醫師,我現在不但很『性』福,而且連原本擔心的三高問題也受到良好控制!」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科陳卷書醫師說,一位約莫六十歲的老翁在補充睪固酮後明顯感受到失眠、性功能障礙的問題獲得改善。


陳卷書醫師說明,睪固酮在男性青春期時最高,隨著年紀的增長逐年衰退,四十歲後會衰退地較為明顯,即可能步入「男性更年期」,而導致出現「性」趣缺缺、注意力降低或失眠等症狀。部分大眾認為男性更年期僅會對性功能造成影響,其實不然,睪固酮分泌量的降低不僅只威脅到性功能,臨床研究顯示,睪固酮低下與心血管疾病、肥胖、代謝症候群等皆有關連性。


中年男性普遍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常合併有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問題,經檢查後這類病人的睪固酮指數大多偏低,若在醫師的建議下補充睪固酮,有助男性更年期問題,也可改善三高,補充睪固酮前要先確認病患睪固酮分泌量確實有低下的情況,更重要的是,需確定病人沒有攝護腺癌的可能,否則睪固酮會加速腫瘤的成長速度,造成嚴重的後果。男性民眾若不清楚自己的身體情況,應尋求適合的醫師就診。


 


鄭醫師補充:


1.男性賀爾蒙是否要補充以及如何補充,應該透過醫師評估以及實驗室的檢測來確認是否有低下,補充之後是否會代謝成更強有害的男性賀爾蒙代謝物,導致攝護腺肥大甚至是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


2.今年十月發表於美國心臟病協會期刊的研究也提醒男性賀爾蒙不足,心臟病風險隨之提升:


http://content.onlinejacc.org/cgi/content/short/58/16/1674


3.造成男性賀爾蒙低下的原因很多,故男性賀爾蒙低下不應視為單一現象,建議最好找對功能性醫學有概念及經驗的醫師來做評估及處理。處理相關概念請參閱部落格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60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沒有人喜歡蛀牙,但是蛀牙一定不好嗎?曾有一位牙醫師跟我分享他治療牙周病患者的心得,根據研究,牙周病不處理,日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為提高,因此口腔內導致牙齦發炎及萎縮的狀況,不能輕忽。許多牙周病患者因為牙痛不適到牙科看診,被告知有嚴重的牙周病,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因為他們從小最自豪的就是牙齒健康,而這類從未或者幾乎沒蛀牙的牙周患者,往往牙周病發現以後,病情一路惡化,不好處理,原因是蛀牙的菌種與牙周病的菌種是不同的菌種,有蛀牙的人其口腔的優勢菌種會壓抑牙菌病的菌種,相反地,如果優勢菌種是牙周病這類的,沒有其他菌種來平衡其優勢,那麼要當心牙周病的菌種可能長驅直入。






類似的狀況是最近外電報導的以色列研究:


這項研究刊登在「臨床傳染病期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幽門螺旋桿菌在開發中世界特別普遍,但只有少數受感染的人會發生症狀。長年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罹患胃癌及相關疾病的風險也增加。


主筆柯恩(Dani Cohen)的團隊,研究595名以色列男性士兵。野戰訓練期間,近三分之一士兵都因腹瀉問題到基地診所求診。研究員使用士兵開始接受訓練前抽取血液樣本,判斷其中哪些人長年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結果顯示,介於32%至36%間的士兵在受訓前就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這些士兵因幽門螺旋桿菌以外的病菌或未知原因發生腹瀉。


相較之下,受訓前就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士兵中,多達56%都沒有腹瀉情況。


研究員表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士兵,因痢疾桿菌發生腹瀉的機率約少60%,這些士兵因大腸桿菌而腹瀉的機率也較低。


這項研究的原文摘要可以連結:


http://cid.oxford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1/12/09/cid.cir916.abstract?sid=0565bbc8-c472-471b-beef-7e1252757ed7


引用來源為:


Clin Infect Dis. (2011) doi: 10.1093/cid/cir916


有幽門螺旋桿菌一定不好嗎?誠然胃潰瘍或者胃癌癌患者大多數都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存在, 但是在開發中國家許多人腸道都可以找到這種菌的存在,也不見得會發病,但根據上述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反而會導致腹瀉機會變少,這篇研究的腹瀉是指其他細菌導致的腹瀉,例如志賀桿菌性痢疾或者其他細菌導致的腹瀉,換句話說因為幽門螺旋桿菌導致其他致病菌種致病機率減低。針對上述的研究及討論資料來看,讓我們對體內某些細菌的存在的看法可能要改變。


想知道自己的腸道菌叢是否健康,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來協助了解,若存在可能致病菌過多導致腸道菌叢失衡而引發相關腸胃症狀甚至是身心不適反應,都可以透過滅菌、增加好菌以及補充相關腸道營養來進行腸道的功能重建,進而達到根本的身體功能改善的效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外電報導,於2011年12月19日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


一直都維持過重體重的幼童,在7歲時罹患氣喘的風險較大;相對的,若在稍後瘦下來則對氣喘風險沒有影響。


斯德哥爾摩的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研究人員追蹤逾2075名瑞典兒童至8歲,他們發現,相較於體重較輕的同儕,7歲時過重或肥胖的兒童較易罹患氣喘,這篇研究今天發表在「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


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麥格納松(Jessica Magnusson)領導這項研究,她在報告中寫道:「和7歲前都維持正常體重的兒童相比,4歲前身體質量指數(BMI)高並不會增加學齡時罹患氣喘的風險。」


「然而,到7歲時若BMI仍高,氣喘與吸入性過敏原致敏化的風險就會增加。」


上述研究的全文可連結參閱: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1/12/14/peds.2010-2953.full.pdf+html?sid=7a9b61ba-fb17-4f2d-ad6f-008adc0bfa49


引用來源為:


(doi: 10.1542/peds.2010-2953)


氣喘和肥胖有關或者是其他原因導致共同的結果?最能解釋這種現象的就是細胞激素 cytokines ,這是身體發炎時,細胞分泌的東西,氣喘患者的發生原因與身體遭受到不同刺激(包含過敏原)而導致氣喘發生,細胞激素就是中間最重要的訊息傳遞物,根據研究,除了急性過敏原可能的影響以外,慢性過敏原導致身體慢性發炎容易為人所忽視,種種過敏原產生的身體持續發炎而導致肥胖及氣喘等現象。因此要處理氣喘及肥胖,最好可以透過詳細的急性及慢性過敏原檢查來了解,才有辦法針對過敏來源來做環境及食物調整。


在飲食改善上,有不少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可以幫助對抗氣喘,因此在食物選項上可以多考慮豆類、水果、蔬菜、魚類、白肉、優質油脂等新鮮食物,少吃速食。


規律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抑制發炎,也可以幫助體重控制,對氣喘的幫助也不小,在臨床上及實務上,這是值得推薦的改善方式。相關專業探討也可以參閱:


European Academy of Allergolo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EAACI) (2011, October 14). Obese children have up to double the risk of having asthma. ScienceDaily. Retrieved December 27,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11/10/111014104407.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新北市某些聯合診所濫開三級管制藥物

作者: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2月26日 上午12:20






本報記者發現新北市某些聯合診所濫開三級管制藥物FM2,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民眾發現有醫師濫開管制藥品,可逕行向當地衛生局檢舉,情節嚴重者,甚至可廢止執業執照、醫師證書。


署立雙和醫院精神科主任李信謙指出,失眠是一種主觀症狀,不能用抽血等方式作診斷,因此醫師診斷、開藥往往仰賴患者陳述症狀。臨床上較常遇到患者到處拿藥,健保局已針對這類患者建檔,查一下檔案就能知道患者有無重複拿藥。


健保局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沈茂庭表示,健保局對常重複取藥的患者都有建檔,並將這份資料告知各醫師,建議醫師開立處方箋之前最好查詢一下患者健保IC卡資訊,盡量避免讓患者重複取藥。


 


鄭醫師補充:


健保卡查詢管控也只能限制以健保拿藥,醫療院所要求患者自費,而且重複拿藥的狀況才是應該正視及處理部分。當然患者一直必須拿藥治療的原因也必須正視: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157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魚油可能對於白血病的治療有治療效果?根據美國賓州大學的研究發現,一種來自於魚油的代謝物明顯能瞄準白血病幹細胞而讓白血病痊癒。這種物質的全名為 delta-12-protaglandin J3,簡稱D12-PGJ3,它能夠瞄準以及消滅老鼠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myelogenous leukemia,簡稱 CML)的幹細胞,D12-PGJ3產自於EPA,這是魚油的主要成分之一。



過去必須脂肪酸在臨床的研究範圍很廣,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心血管以及大腦健康,尤其是對嬰兒,而這項研究發現D12-PGJ3具有瞄準導致老鼠的慢性白血病幹細胞並消滅的能力(標靶作用),研究人員進一步強調這種效果可以讓老鼠的白血病完全痊癒而不再復發。主要原因為活化了p53基因,這種會讓白血病幹細胞自動死亡的腫瘤抑制基因,除了能夠對DNA損傷做出反應,還能維持基因的穩定性。


殺死白血病的幹細胞,也就是白血病患者體內會一直分裂的癌症細胞,同時也製造更多的幹細胞,目前對CML延長生命的治療方式就是讓白血病細胞低一些。但是藥物完全無法達到治癒疾病的目標,原因是藥物無法對白血病癌細胞產生標靶效應。


患者必須持續服藥,一旦停藥,疾病就會復發,因為白血病細胞會產生抗藥性。目前治療都無法殺死白血病幹細胞。這些幹細胞會躲避這些治療,而僅僅少數的白血病幹細胞就會讓癌細胞增加。因此治癒白血病的關鍵在於瞄準白血病幹細胞的處理。


在這項實驗,研究人員每隻老鼠 每天注射600微克的D12-PGJ3一週,實驗發現白血病的老鼠完全被治癒。血球數亦回復正常,脾臟回復正常大小。先前實驗在人體試驗中(病毒引發的白血病)也發現D12-PGJ3有相同結果,目前有CML末期患者試驗在進行(目前這階段臨床根本無藥可以治療處理)。至於人體試驗仍已經在進行核准申請。這項研究的原文報導可以連結參考:


Penn State (2011, December 22). Possible cure for leukemia found in fish oil. ScienceDaily. Retrieved December 25,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11/12/111222103112.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前瑞典一位Erika Timby醫師在她的博士論文提出女性的經前症候群的突破性研究,這種存在於8%女性的困擾,其荷爾蒙異常的真正原因是Allopregnenolone(異孕烯醇酮),這種荷爾蒙在女性體內的分泌一般來說是在排卵之後及懷孕時,但是有嚴重經前症候群的女性的狀況卻大不相同。


研究發現女性若是沒有經前症候群,那麼她們在月經來之前對於 Allopregnenolone(異孕烯醇酮)敏感度較低,而月經剛來時會明顯增加,然而有經前症候群困擾的女性,卻是相反,在月經來之前敏感度已非常高,這也代表她們對於荷爾蒙的變化比較沒有能力去調適。


研究者表示目前還無法確定背後原因,但是先前研究很清楚告訴我們Allopregnenolone(異孕烯醇酮)和大腦GABA系統的調控有直接相關,而且具有抗焦慮及抗癲癇藥理作用:


Kokate TG, Svensson BE, Rogawski MA. Anticonvulsant activity of neurosteroids: correlation with gamma-aminobutyric acid-evoked chloride current potentiation. J Pharmacol Exp Ther. 1994 Sep;270(3):1223-9. PMID 7932175


抑制人體合成Allopregnenolone(異孕烯醇酮)的治療禿髮藥物,其相關副作用,容易看到焦慮及憂鬱等狀況,提醒大家留意。


女性懷孕時Allopregnenolone(異孕烯醇酮)的血液濃度會提高,因此造成疲勞感,他們的眼睛運動速度變慢以及疲勞感增加,在瑞典學者的實驗中紀錄也直接證實。


在2010年發表的動物實驗中,Allopregnenolone(異孕烯醇酮)對於幫助神經細胞再生,改善認知缺損有幫助,因此對阿茲海默症治療值得進一步探討:


 Wang JM, Singh C, Liu L, Irwin RW, Chen S, Chung EJ, Thompson RF, Brinton RD. (2010). Allopregnanolone reverses neuron and cognitive deficits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7:6498–6503. doi:10.1073/pnas.1001422107 PMID 20231471


瑞典這項研究的外電報導可以參閱: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嚇! 醫師濫開FM2

作者: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2月22日 上午12:01






新北市醫師濫開三級管制藥物FM2,患者也跟著醫師指示濫服用,卻不見主管機關取締!對此,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官員昨(二十一)表示,醫師應根據患者實際病況開立處方,若有診所醫師濫開或重複讓患者拿藥的行為,將會主動進行調查,若情況屬實,將依照「醫師法」規定,由「醫師懲罰委員會」逕行決議是否處分,但不是從最輕微的警告開始,若情況嚴重者可廢止醫師證書!


經過記者實地求診發現,新北市的某些聯合診所確實可重複取得FM2,甚至一個月可領到兩個月以上的劑量,只要患者跟醫師主訴病情已經很嚴重,即可在不同地點取得。所謂FM2的真正名稱為Modipanol(2),在藥品名稱上不會註明是FM2,民眾根本不知道自己服用的是跟「毒品」同等級的藥物!


由此可見,衛生機關已經病入三分,病根太深,連中央、地方主管機關都「忘了」要為全台灣民眾的健康負起把關的責任,以致於藥物氾濫成災,早已危害到民眾的身體健康,甚至反而只會互推卸責任,而且法令也有漏洞,所以民眾可以輕易取得跟毒品同等級的藥物。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官員昨指出,管制類藥品跟毒品是一樣的東西,為一體兩面,如果是民眾非法取得就稱為「毒品」,如果是依合法管道取得就稱為「管制藥品」,但全台醫療院所相當多,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沒辦法全部查察!


所以民眾的健康就變成自己要負責,對此,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官員強調,如果情節屬實,健保局也有責任,因為健保卡應能讓醫師看到民眾是否有重複領藥行為,這樣才能避免藥物濫用或重複取藥的情形。


《小字典》


FM2為一種精神藥品,強性鎮靜劑、安眠藥,是中樞神經抑制劑,也是流行的濫用藥物之一,又有「強姦藥片」之稱。


FM2英文名為Flunitrazepam,安眠作用快速(二十分鐘),藥效八至十二小時,為一般安眠藥的十倍,常被一些有心人士加在飲料中迷昏特定人物以達到犯罪目的。


 


鄭醫師補充:


1.醫事人員知不知道長期開安眠藥物給失眠患者服用,可能會造成患者本身的藥物依賴與耐受性(俗稱抗藥性)?當然知道!醫事人員是否會事先告知,甚至是在患者就診的第一次就提出警告或者是察覺耐受性一出現,就針對之後可能的藥物濫用與依賴作積極介入與處理?這就難說了!原因何在?除了這是某些醫藥產業維繫的方式之外,其實對於如何根本改善睡眠,減少對安眠藥物依賴的處理及治療,只有一部分的醫事人員知道如何根本處理,缺乏處理能力的專業人員若不依個人專業倫理做到把關,加上當事人對於用藥成癮的後果以及原因不願面對及處理,我們看到的就是眼前這般景象!


2.患者有權知道醫師開什麼藥給自己,因此在診間,醫師開出處方,現在法令規定藥袋上必須列出可能副作用來提醒患者,然而有多少人會細看?副作用只有藥袋上的內容而已嗎?潛在危險性藥袋都會列出來嗎?當然不是,除了利用在診間(看診時間有限的健保門診可能是奢望)可以跟醫師做諮詢,另外在拿藥時,也可以多跟藥師詢問及請教,最後還覺不足,自力救濟方式就是自己上網或者找到源頭資料來了解。提醒大家,現在同成分藥物很多,查藥物資料最好是用學名來找,以FM-2來說,要用其學名Flunitrazepam來查。目前健保核准的FM-2同成分藥包含原廠的Rophynol,以及副廠的Flunepan、modipanol、An Lin、SUEM、Fluzepam、Fallep、Flumain以及Absint等等。


3.醫事人員自我約束,除透過現在健保資料查詢,拒絕重複領藥,即便患者要求自費拿藥也要自我設限。藥物管制的執行及罰則不具嚇阻力,殺頭的買賣還是有人照做。至於患者本人,必須了解失眠或者睡不著,這只是結果,原因何在?藉由有經驗的專業人員的評估及處理,針對導致失眠原因來根除,才有可能根本遠安眠藥物的依賴及上癮。沒有從根本原因來面對及處理,不管是合法取得藥品或者是非法管道取得的毒品,到頭來可能淪為知名藝人例如麥可傑克森或者是斷背山主角希斯萊傑等人的悲劇下場,延伸閱讀文章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8019&sc=1#28028


《斷背山》主角/濫用處方藥導致意外/混合服用止痛、鎮靜和抗抑鬱等多種處方藥/醫生開出藥品的混合作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少吃一點 頭好又長壽

法新社 – 2011年12月20日 下午12:35




(法新社華盛頓19日電) 要頭腦常保年輕,訣竅可能是少吃一點。義大利科學家今天發表報告指出,嚴格控制飲食產生的分子處理過程可能使腦部免受老化侵襲。


美國期刊「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刊登了1項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實驗,實驗過程研究人員只餵食老鼠原本飲食份量70%的食物。


科學家發現,嚴格控制卡路里攝取可促使蛋白質分子CREB1作用,活化大量對長壽和腦功能有益的基因。


羅馬天主教聖心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Sacred Heart)醫學院一般病理學研究所的主要研究作者潘尼(Giovambattista Pani)說:「我們希望透過像藥物之類的方式,找到活化CREB1的方法,如此就可以不用節食就達到預防腦部老化的效果。」


研究人員之前就發現,節食的老鼠認知能力和記憶力較佳,侵略行為較少,且可預防或延緩老年癡呆症,但未找出原因。


研究指出:「就目前所知,CREB1可調節重要腦部功能,如記憶力、學習、焦慮等,甚至對老化造成的腦部活動減緩或損害也有幫助。」(譯者:中央社徐嘉偉)


 


鄭醫師補充:


昨天在一則電視新聞上報導一則某位藝人的抗老養生之道,其中他提到一個重要的關鍵:吃七分飽。上述的研究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相關原文研究還可以參閱:


http://www.pnas.org/content/107/30/13420.full.pdf+html?sid=136bb452-ed5d-4e98-a733-6516705d2067


之前部落格的相關研究討論文章也可以參考對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0971&prev=21595&next=20774&l=f&fid=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蛋白質食物 影響巴金森症藥效

作者: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1年12月20日 上午12:02




飲食方式影響巴金森病友的藥物控制成效。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戴春暉昨(19)日表示,任何含蛋白質食物或多或少會影響左旋多巴藥物的療效,但蛋白質為必要營養,建議服用該藥的巴金森病友,儘量回家晚餐時再食用蛋白質稍多的食物,以免影響藥物對症狀的控制,造成外出行動的不便。


戴春暉醫師表示,人體對於蛋白質與左旋多巴有辨識上的困難,無論動物性或植物性蛋白質都一樣,肉類吃得少,吃素的病友如果植物蛋白質攝取多,同樣會有此困擾。病友食用大量蛋白質食物後,部分藥物對症狀的控制變差,故建議外出時,用餐不必食用太多蛋白質,以免在外症狀控制不佳,影響行動的方便,待回家後較不需要活動時,再攝取一定比例的蛋白質食物。


在正規藥物治療之餘,戴春暉進一步指出,必要時可在醫師指示下服用維他命C、E,對抗過多的自由基,也有輔助的作用。



控制消化功能的肌肉與神經對巴金森症患者而言也可能被影響,導致便秘以及胃排空的時間延長,因此在飲食的設計上,定期的營養飲食評估,預防因為消化功能失衡導致體重減輕或者增加的措施有其必要。隨著病程的惡化,吞嚥困難的情形可能會出現,因此液狀黏稠的食物以直立的姿勢來餵食對於預防嗆到是有幫助的。在更嚴重吞嚥困難病例,胃管手術可能要施行。


在體內不管小腸或者是血腦屏障對於左旋多巴胺(抗巴金森症主要用藥)以及蛋白質使用的是同一套轉運系統,因此如果蛋白質跟藥物一起攝取,的確會導致藥效減弱,尤其是蛋白質攝取過多時更容易發生。所以過多的蛋白質攝取對巴金森症患者並不建議,地中海飲食在臨床研究上建議可以多採用。在更嚴重的個案,多攝取低蛋白飲食例如麵包或者是義大利麵的建議也是同樣的道理。總之,為了要減少蛋白質的干擾作用,建議左旋多巴胺應該在飯前30分鐘前服用,同時早餐及午餐要限制蛋白質攝取(患者服藥時間多為白天),晚上再多攝取身體需要的蛋白質,以上建議可以參閱:


Barichella M, Cereda E, Pezzoli G (October 2009). "Major nutritional issues in the manage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Mov. Disord. 24 (13): 1881–92. doi:10.1002/mds.22705. PMID 19691125.



在營養改善上,一般建議補充抗氧化的營養品例如維他命C、E等等,在這幾年的營養醫學研究上,有一種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名為肌苷inosine的補充品值得大家留意,不管是脊椎受傷或者是中風都發現有幫助,因為可以幫助神經軸突再生:




  1. Liu F, You SW, Yao LP et al. (2006). "Secondary degeneration reduced by inosine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rats". Spinal Cord 44 (7): 421–6. doi:10.1038/sj.sc.3101878. PMID 16317421. 
  2.  Chen P, Goldberg DE, Kolb B, Lanser M, Benowitz LI (2002). "Inosine induces axonal rewiring and improves behavioral outcome after strok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99 (13): 9031–6. doi:10.1073/pnas.132076299. PMC 124418. PMID 12084941. http://www.pnas.org/cgi/content/full/99/13/9031.

因為神經保護作用,肌苷目前也正進行多發性硬化症的第二期臨床測試:


http://www.clinicaltrials.gov/ct/show/NCT00067327


其主要機轉是肌苷本身就是天然的抗氧化物質,同時也具備透過體內尿酸的增加來幫助過氧亞硝酸鹽(peroxynitrite,導致神經軸突退化的物質)去除能力:


http://www.webcitation.org/query?url=http://www.geocities.com/hotsprings/3468/uric_acid-peroxynitrite2-98.html&date=2009-10-26+00:12:14


由於肌苷會讓尿酸濃度增加,因此有痛風困擾的人比較不適合。目前在巴金森症的臨床測試同樣進行到第二期,根據之前的臨床實驗發現尿酸值越高的或者,其巴金森症病程進展緩慢許多,臨床上利用肌苷幫助其尿酸值不到6 mg/dL(低於一般人的平均值)的巴金森症患者提高尿酸值,改善症狀,減緩退化:


"Error: no |title= specified when using {{Cite web}}". https://foxtrialfinder.michaeljfox.org/trial/468/. 


 "Error: no |title= specified when using {{Cite web}}". http://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0833690.


目前已有機構申請肌苷的中風治療的專利,至於多發性硬化症的治療使用目前仍在申請,在臨床上還有抗病毒的效果:


http://www.alseres.com/product-pipeline/product-candidates/inosine.asp


http://www.whocc.no/atc_ddd_index/?code=D06BB0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閉症住院 保險判理賠111萬

自由時報 – 2011年12月20日 上午4:36






〔自由時報記者鮑建信/高雄報導〕盧姓小朋友罹患自閉症住院治療,保險公司以先天腦部病變拒絕理賠,家屬轉向高雄地院主持公道,法官調查盧童投保後才被檢查出來,判決賠償111萬元,案情頗為罕見。


4歲大盧姓幼童,出生3個月後,家屬替他向遠雄人壽投保。98年9月間,他經高雄長庚醫院診斷患有自閉症,隔月2日起至99年7月23日止,辦理住院手續接受治療,並依約要求理賠被拒。


遠雄人壽表示,自閉症是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發展障礙,依一般醫理判斷,盧童應在投保前即罹患自閉症,僅事後發現該疾病,不是保險契約承保範圍。


承辦法官調查,現今醫學仍無法確定自閉症為先天或後天,但依保險契約規定「生效日起所發生之疾病」,應指契約生效日起,經醫師確診,除外觀可見天生畸形以外的疾病,是以不可經由外觀辨識的先天腦傷或遺傳性疾病,亦屬契約承保範圍,盧童在投保後被檢查出來,判決家屬勝訴。



眨眼睛可能提供自閉症線索


24Drs.com (2011-12-19 14:20)


兒童眨眼的時間、為什麼眨眼,都可以提供研究人員該如何處理自閉症兒童的一些重要線索。
  
  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表示,每110位兒童中有1位罹患泛自閉症障礙,這是一種會影響與他人溝通能力的發育障礙。埃默里大學醫學院馬庫斯自閉症中心的Warren Jones博士表示,眨眼與否可能代表正在做事的人對於正在看的東西有何反應,以及他們認為那件事有多重要。
  
  有時候眨眼是不自覺的,打斷我們正在看的東西,但如果是引人入勝的故事或場景,我們會強迫自己不要眨眼。有沒有泛自閉症障礙的幼兒能否抑制眨眼以及何時眨眼,是主要的差異。
  
  這篇最新研究讓有自閉症與沒有自閉症的2歲兒童觀看男女生玩耍的影片,正常的兒童在看到情感的部份時,眨眼機率比看肢體動作時減少,但自閉症兒童相反。
  
  沒有自閉症的兒童似乎能夠依據面部表情和俏皮話預見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有自閉症的兒童情況就不是這樣。自閉症兒童不理解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會發生什麼事,身體往往在事後才對已經發生的事做出反應。
  
  這個結果讓研究人員能因此瞭解自閉症的孩子會如何看、參與、以及學習,告訴我們自閉症的孩子會分散注意力的原因。
  
  克里夫蘭診所的兒童自閉症醫療中心主任Thomas Frazier II博士認為,這個獨特的模式在發展更早、更客觀的診斷工具上可能更有用,或許能研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Geraldine Dawson博士表示,治療應著眼於幫助孩子更樂於從事社交活動,學習人是重要和有益的,希望患有自閉症的幼兒會顯示更高層次的注意力。此外,眨眼的頻率可作為衡量社會參與的方式,可用於提高孩子的興趣以及參與社交活動的臨床試驗。
  
  這篇最新研究刊載在國家科學院會議紀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


鄭醫師補充:


1.自閉症的如果越早期發現,越能及早介入療癒,癒後更加,保險公司對於較小的要保人若能透過一些評估來確認相關風險,評估是否核保上也影響至大。這幾年關於自閉症的研究,有一部分的焦點都擺在透過臨床觀察,更早發現自閉症患者,以上的研究便是一例。今年發表的另一研究是透過面相特徵分析來看,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對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6745&prev=26770&next=26661&l=f&fid=25


上述研究的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1/12/07/1109304108.full.pdf+html?with-ds=yes


引用出處為:


 December 12, 2011, doi: 10.1073/pnas.1109304108 PNAS December 12, 20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