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這個月的外電報導,美國的研究發現年輕的憂鬱症(或者有自殺史)患者(不到四十歲),尤其是年輕女性,日後死於心臟疾病的風險明顯升高。


這篇研究在2011年11月11日刊登於知名的學術期刊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上,研究人員告訴媒體:這是第一篇探討憂鬱症可能是心臟疾病風險(尤其是年輕人)的文章。我們發現在年輕人身上,憂鬱症是心臟病明顯的危險因子,影響不亞於抽煙、高血壓、肥胖及糖尿病(在年輕女性身上比較不常見)。


研究人員分析了7641位年約17-39歲的參與者,結果發現有憂鬱症病史或者自殺嘗試記錄的女性,其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達三倍,死於急性心肌梗塞的風險更高達14倍。許多過去的關於年長者的研究都發現憂鬱症患者與其心血管負擔及風險較高,這項研究提醒憂鬱症的年輕女性患者更須留意這方面的風險。


至於使用抗憂鬱劑是否提高相關風險,這個研究無從證實,因為研究對象使用抗憂鬱劑的比例不到6%。研究人員同時也考慮是否有生活形態(例如抽菸)或者飲食缺乏影響,透過相關研究數字的排除,憂鬱症及自殺記錄仍是主要的影響關鍵。


此外研究人員也提醒憂鬱症患者通常腎上腺皮質醇的體內濃度會升高,心跳變異率會減少(心臟功能較差)以及發炎也容易產生,這都是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直接因素。這也是我在一些憂鬱症患者門診評估時,一併會建議患者最好透過相關檢測來了解身體功能失衡,針對身體功能失衡來改善,憂鬱症或其他精神症狀的改善會更直接且有效率。


上述研究引用出處:


Arch Gen Psychiatry. 2011;68(11):1135-1142. doi:10.1001/archgenpsychiatry.2011.125


研究摘要請連結: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68/11/113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腦部掃描證實 確實有化療腦

路透社 – 2011年11月15日 下午10:44






(路透芝加哥14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乳癌婦女接受化學治療後,倖存之餘可能還需面對注意力、記憶以及計畫能力受損的挑戰。


研究人員表示,相較於未接受化療的乳癌病患,曾接受化療的乳癌婦女,大腦負責執行功能性任務的部分,活動顯著較少。


研究也發現,在接受化療的婦女中,抱怨有記憶力及思考技能問題者,與大腦這些區域的實際缺損,具有強大關連。


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解釋何以許多乳癌病患主訴「化療腦」-這個詞彙用來描述接受化療後的思考模糊與記憶缺損問題。


加州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的凱斯樂(Shelli Kesler)說,傳統思維認為化療藥物不能穿越保護大腦免於毒素入侵的「血腦障壁」,因此醫師排除婦女的抱怨為化療後的大腦缺損,通常記錄為誇大以及癌症相關壓力所致。


凱斯樂說:「這顯示,當病患訴說她正為這類問題苦惱時,大腦發生變化的機率就很高。」


研究發表在「神經學檔案」(Archives ofNeurology)期刊。中央社(翻譯)

 


我在門診曾看過許多乳癌患者,她們接受化療之後,開始出現情緒困擾,注意力、記憶力及判斷能力,甚至很多原本能正常執行的功能明顯大不如前,有些醫師會以「化療腦」來描述化療後的思考模糊、記憶力缺損甚至是情緒困擾。在過去,專業醫師都認為化療藥物不會穿越保護大腦的血腦屏障,因此都被誤以為是患者本身誇張以及罹癌的巨大壓力所致。但最近發表的美國研究,以精密的腦部影像學檢查來證實化療的確會造成大腦功能缺損:

 

由加州史丹佛大學醫學院(Stanford UniversitySchool of Medicine)的凱斯樂(Shelli Kesler)所領導的研究團隊,透過分析25位接受過化療的乳癌患者,18位未接受過化療的乳癌患者,25位健康的控制組。研究分析發現接受過化療的乳癌患者,其大腦與負責執行記憶力、專注力及執行能力的區域明顯較差,尤其是 left caudal lateral prefrontal region (左側尾外側前額區),影響專注力'記憶力及執行能力甚為明顯。

 

相關研究可以參考:


研究引用出處:


Arch Neurol. 2011;68(11):1447-1453. doi:10.1001/archneurol.2011.245


以臨床處理經驗來說,功能性醫學的評估與處理,還是能有效改善這部分的症狀,主要是針對當事人的細胞營養、神經傳導代謝等評估,透過客製化營養來直接改善,有這方面困擾的人建議可以多留意功能性醫學的觀念及處理方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看電視不運動 憂鬱症恐上門

路透社 – 2011年11月14日 下午4:39






路透紐約14日電)美國研究今天指出,運動較多、看電視時間較少的年紀較長婦女,最不可能被診斷出憂鬱症。研究對象是數萬名女性,研究發現體能活動影響最大。


研究人員發現,和幾乎不運動的女性相比,近年來運動量最大的婦女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少了20%。研究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Epidemiology)。


另一方面每週看電視的時數愈長,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也隨之上升。


研究作者、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Harvard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魯卡斯(Michel Lucas)寫道:「高度體能活動能降低憂鬱症風險。」


魯卡斯說,儘管研究無法直接證明長時間看電視及沒有運動會導致憂鬱症,但花更多時間運動確實可能會提升自尊以及女性控制感,也同時增加血液中的腦內啡。


研究對象包含近5萬名婦女,他們每隔幾年就填寫一次調查作為美國護理師健康研究(U.S. Nurses'Health Study)的一部分,涵蓋年份為1992年到2006年。中央社(翻譯)

 

鄭醫師補充:

不管愛運動,看電視少的人比較不會罹患憂鬱症,或者是因為去運動,減少看電視的時間而改善憂鬱,這樣的調查結果都告訴我們,多動少坐,憂鬱難上身。

相關研究引用出處為:

Am. J. Epidemiol. (2011) 174 (9): 1017-1027. doi: 10.1093/aje/kwr21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精神疾病強制住院 需衛署審查

中央社 – 2011年11月14日 下午12:51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14日電)行政院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今天表示,依新版精神衛生法規定,需經精神專科醫師評估,還要送到衛生署審查會審查通過後,才能強制精神病人住院。


媒體報導,11日台東某專科學校校慶活動,1名女學生坐在表演台前階梯抗議,台東市警消人員獲報趕到現場,勸離不成,最後仍被強制帶走送往台東榮民醫院勝利院區(身心病房)治療。


石崇良表示,依新版精神衛生法規定,類似台東女專科生的案例,需經2名精神專科醫師評估,是否符合住院條件,還要在72小時內送到衛生署精神疾病強制鑑定、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審查,經多數決通過後,才能強制住院。


石崇良表示,精神衛生法在修法前每年約4000名患者,在民國96年修法後,去年降到1800名,新法新增審查制度,審查會成員包括專科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會工作師、病人權益促進團體代表、法律專家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士。



我在部落格或者門診,不時會有人詢問我強制住院的相關問題,有些人是詢問如何幫助疑似有嚴重精神困擾的家人就醫,有些則是問要如何保護自己,避免冤枉住院等等問題。在此我把96年7月4日通過的新版精神衛生法的相關條文找出來,讓大家知道萬一遇到被家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強制就醫(但事實上病情並不嚴重)時,該如何主張自己的權利以及如何保護自己。


第 十五條 精神疾病強制住院、強制社區治療有關事項,由中央主管機關精神疾病強制鑑定、
強制社區治療審查會(以下簡稱審查會)審查。
前項審查會成員,應包括專科醫師、護理師、職能治療師、心理師、社會工作師、
病人權益促進團體代表、法律專家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士。
審查會召開審查會議,得通知審查案件之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到場說明,或主動派
員訪查當事人或利害關係人。


補充說明:


即便召開審查會,要不要請患者(當事人)或者是利害關係人到場說明,仍為審查會決定,法律並沒有規定一定要當事人到場說明,因此,一旦被強制入院,建議不要用激烈行為表現抗拒住院,否則容易被貼上標籤。在下面41條規定必須由兩位以上專科醫師進行鑑定,因此,如果當時看診的醫師認為有強制住院的必要,當事人可以要求另一位專科醫師來做鑑定,確定後才能進行第一階段的強行安置住院,第二位專科醫師鑑定必須在二日內完成。


第二十八條 病人或其保護人,認為精神照護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侵害病人權益時,得以書面
向精神照護機構所在地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訴。
前項申訴案件,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就其申訴內容加以調查、處理,並將
辦理情形通知申訴人。


補充說明:對住院或者安置,認為有侵害病人權益,可以向當地主管衛生局提出申訴,不過除非事實過於離譜,否則大概影響不大。因此,最重要的是在強制程序啟動之初,就要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第四十一條 嚴重病人傷害他人或自己或有傷害之虞,經專科醫師診斷有全日住院治療之必要者
,其保護人應協助嚴重病人,前往精神醫療機構辦理住院。
前項嚴重病人拒絕接受全日住院治療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指定精神醫
療機構予以緊急安置,並交由二位以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專科醫師進
行強制鑑定。
但於離島地區,強制鑑定得僅由一位專科醫師實施。

前項強制鑑定結果,仍有全日住院治療必要,經詢問嚴重病人意見,仍拒絕接受或
無法表達時,應即填具強制住院基本資料表及通報表,並檢附嚴重病人及其保護人之
意見及相關診斷證明文件,向審查會申請許可強制住院;強制住院可否之決定,應送
達嚴重病人及其保護人。
第二項之緊急安置及前項之申請強制住院許可,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委託
指定精神醫療機構辦理之;緊急安置、申請強制住院之程序、應備文件及其他應遵行
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補充說明:在兩位專科醫師仍然認為須強制住院時,但患者本人拒絕時,接下來是醫院必須填具強制住院通報表向慎查會申請強制住院的許可,因此當事人若確定醫院沒有得到許可(須通知當事人),強制安置必須結束,否則就是違法,最長五天。



第四十二條 緊急安置期間,不得逾五日,並應注意嚴重病人權益之保護及進行必要之治療;強
制鑑定,應自緊急安置之日起二日內完成。經鑑定無強制住院必要或未於前開五日期
間內取得強制住院許可時,應即停止緊急安置。


經緊急安置或強制住院之嚴重病人或其保護人,得向法院聲請裁定停止緊急安置或
強制住院。
嚴重病人或保護人對於法院裁定有不服者,得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提起抗
告,對於抗告法院之裁定不得再抗告。聲請及抗告期間,對嚴重病人得繼續緊急安置
或強制住院。
前項之聲請及抗告期間,法院認有保障嚴重病人利益之必要時,得依聲請以裁定先
為一定之緊急處置。對於緊急處置之裁定不得聲明不服。
經中央主管機關認可之病人權益促進相關公益團體,得就強制治療、緊急安置進行
個案監督及查核;其發現不妥情事時,應即通知各該主管機關採取改善措施,並得基
於嚴重病人最佳利益之考量,準用第三項規定,向法院聲請裁定停止緊急安置或強制
住院。


補充說明:即便審查會通過,當事人或者保護人仍得以向法院聲請停止緊急安置或強制住院。至於病人權益促進的相關組織若知悉可能侵害當事人的權益,也得以通知主管機關採取改善措施,甚至請向法院聲請停止緊急安置或強制住院。目前國內這樣的合法設立的團體還十分缺乏。


第四十七條 教學醫院為治療精神疾病之需要,經擬訂計畫,提經有關醫療科技人員、法律專家
及社會工作人員會同審查通過後,得施行下列特殊治療方式:
一、精神外科手術。
二、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特殊治療方式。


第四十八條 教學醫院於施行前條所定之特殊治療方式期間,應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治療情形報
告;中央主管機關認有安全之虞者,教學醫院應即停止該項治療方式。
第四十九條 精神醫療機構因病人病情急迫,經一位專科醫師認有必要,並依第五十條之規定取
得同意後,得施行下列治療方式:
一、電痙攣治療。
二、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治療方式。
第 五十條 施行第四十七條及前條治療方式之精神醫療機構,應善盡醫療上必要之注意,經說
明並應依下列規定取得書面同意後,始得為之:
一、病人為成年人,應經本人同意。但於嚴重病人,得僅經其保護人同意。
二、病人為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應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三、病人為滿七歲之未成年人,應經其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之同意。但於嚴重病人
,得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


補充說明:


強制住院其中還可能遭受電痙攣或者是精神外科手術的侵入性治療,因此,當事人最好能在前面就能保護自己免於強制住院。提醒大家,非醫療人員對於醫療處置的了解極為有限,因此往往最後都是以醫療人員的意見為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今天在媒體上(中央社)看到一則令人印象深刻的報導,以下我摘錄報導的部分內容給大家參考:


憂鬱症患者接受非藥物治療,6週後,憂鬱程度改善,輕生念頭變少,腦部影像檢驗的證據更顯示,患者連腦子的功能都好轉。


台北慈濟醫院針對不想使用藥物的憂鬱症患者進行非藥物治療,發現在治療6週後,患者的憂鬱情況明顯改善,憂鬱指數從28降到11,不想自殺,而且願意找工作,想積極改善自己的人生。


透過腦部核磁共振發現,治療後的腦容量增加0.12%,主要是腦中的灰質增加了,間接顯示患者可能藉由腦部灰質的增加,而改善憂鬱的症狀。


這顯示心理治療或營養補充品等非藥物的方式治療憂鬱症,確實有效。這個初步結果已被精神醫學排行前3%的國際期刊接受,即將發表,希望這些發現及證據可提供憂鬱症患者另一種治療的信心。


 


就我所知,會做影像學研究的醫師幾乎都是生物精神醫學的信徒,他們認為精神疾病或者憂鬱症的原因都是神經傳導物質失衡導致腦部功能不彰而產生精神症狀,因此治療時大都強調非藥不可。很高興國內有醫師可以透過腦部影像醫學的研究來證實非藥物療法的確對憂鬱症能改善。這對於某些擔心藥物副作用,不想依賴藥物來改善的憂鬱症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劑信心的強心針。


在門診,尤其是憂鬱症患者,我發現傾向不願意靠精神科藥物來改善的人,往往可以不必靠藥物來改善,換句話說,不想依賴藥物的信念,的確比較容易讓當事人從憂鬱症的陰影走出來。六週就是一般藥物研究的時間,如果有憂鬱困擾的人想尋求根本改善,其實可以優先考慮營養療法及會談來改善,這項國內的研究除了可以給大家治療的信心之外,同時也提醒大家不妨把藥物治療的選項放後面,藉由專業的協助,找出身體功能失衡及心理壓力的根源,針對根源來處理,那麼藥物治療處理的可能性將能降至最低。


大部分以藥物治療為優先考量的醫師(這是最方便的治療建議),對於非藥物改善的完整評估及改善方式並無完整的概念及相關的臨床經驗。因此,就算知道這項研究結果的醫師,在治療建議上也幾乎是開藥比較多。此外藥物背後潛在的依賴風險、相關副作用甚至是自殺風險,大概沒有開藥的醫師會事先告知。因此,想藉由非藥物方式來治療憂鬱症的人,最好找那些在非藥物治療上比較有概念及實務經驗的醫師來協助改善比較妥當。


相關文章還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9&prev=443&next=171&l=f&fid=2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513&prev=14082&next=13244&l=f&fid=27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3652&prev=23733&next=23616&l=f&fid=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7月14日發表於PoLS遺傳學的研究發現,不寧腿症候群患者的基因有兩處呈現變異。不寧腿症候群的患者在睡覺時,腿部容易發生不舒服的感覺,例如癢、刺及麻木感等感覺,患者為了減輕不適,必須去挪動、抖動甚至是走動身體來調整,因而導致睡眠更加惡化,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憂鬱症。


這項跨國研究,蒐集了4867位患者與超過7000位非患者進行基因比對,研究人員發現,在染色體的兩個新區域擔任重要的角色,其中一個是控制大腦活動,稱之為TOX3基因。


TOX3主要負責腦細胞的保護,但為何和不寧腿症候群有關,目前還不清楚。這樣的研究結果對於未來治療方向應該可以提供一些新的治療處理方式。


以上研究引用出處:


Winkelmann J, Czamara D, Schormair B, Knauf F, Schulte EC, et al. (2011)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Identifies Novel Restless Legs Syndrome Susceptibility Loci on 2p14 and 16q12.1. PLoS Genet 7(7): e1002171. doi:10.1371/journal.pgen.1002171


對研究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連結原文網址:


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_ylt=A8tUwY1B8b1Oey4AyTtr1gt.?ei=UTF-8&rd=r1&fr=yfp&p=%2BPLoS&fr2=sp-qrw-orig-top&norw=1


臨床上統計,其罹患率會隨年齡而增加,年逾65歲的罹患率高達十分之一,不過仍有機會在年輕族群出現。這個疾病是在1945年由瑞典的神經學專家Karl-Axel Ekbom所提出。目前主要的治療都是針對多巴胺不足來調整,一部份患者與鐵甚至是鎂的缺乏有關:


Hornyak M, Voderholzer U, Hohagen F, Berger M, Riemann D (1998). "Magnesium therapy for periodic leg movements-related insomnia and restless legs syndrome: an open pilot study". Sleep 21 (5): 501–5. PMID 9703590.


女性在懷孕的最後幾週容易出現相關症狀(可能是懷孕壓迫腿部循環有關),孩童若出現,容易和生長痛混淆,其症狀通常隨年紀而惡化。飲食建議上,建議建議少喝咖啡及酒精,睡前適當的緩和運動能夠伸展肌肉,舒緩症狀。


不寧腿患者常合併有性功能障礙,請參考部落格的討論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7134&prev=37134&l=a&fid=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植物人有知覺 腦波透露心聲

法新社 – 2011年11月10日 下午10:31






法新社巴黎10日電) 「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今天指出,腦電波儀(EEG)幫助醫師發現,數名被診斷為永久植物人狀態的病患,事實上仍有知覺。


研究作者表示,這項技術能發展成輕便且便宜的診斷方法,有助醫師更精確診斷這些動彈不得但仍有意識的病患,進而建立聯繫。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Ontario)的歐文(Andrian Owen)與克魯斯(DamianCruse)領導這項試驗,對象是16名腦損傷的植物人病患與作為對照組的12名健康民眾。


腦電波儀為在病患頭皮上放置感應器,記錄腦細胞活動所產生的電子訊號。


研究報告指出,當被問及想像右手與腳趾的運動時,16名病患中有3人確實且持續顯示明顯的腦波。


當病患被要求執行這些動作時,雖然身體無法動作,但他們頭皮頂端傳出的電子訊號與對照組吻合。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經過嚴格的臨床評估,許多處於植物人狀態的病患仍受到誤診。」


研究人員說:「我們研發的腦波方法要價不高、輕便、取得管道廣泛且客觀,能適用所有植物人病患,進而根本上改變他們的床邊評估。」(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植物人到底有沒有知覺?答案是沒有人知道,我們只能說對外界的刺激好像都沒有反應,但實際上植物人是否仍有知覺?能否溝通?其實並不清楚,最近發表於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指出:


腦電波儀(EEG)幫助醫師發現,數名被診斷為永久植物人狀態的病患,事實上仍有知覺。


透過詢問問題觀看植物人的腦波反應,有些人仍會呈現和正常人的腦波一樣的反應,這樣的研究結果提醒我們,植物人並不如如我們一般想像那般的無知覺,其腦波反應仍存在。因此研究人員提醒許多被診斷為植物人可能是誤診,對這項研究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1)61224-5/fulltext


文章引用出處:The Lancet, Early Online Publication, 10 November 2011

doi:10.1016/S0140-6736(11)61224-5

大約在十年前,我接觸到一種有趣的助人技巧,名為援助法,其中也包含一種無意識者援助法,我建議陷入無意識患者的家屬學習應用來幫助重度昏迷患者,有些患者在醫師無法解釋的短期間恢復意識,因此對於陷入昏迷的患者而言這是值得一試的方法,以下我僅摘錄一位藥師投稿在中華日報的文章的部分內容給大家參考:



「美國人道主義者L  .羅恩  賀伯特先生曾寫下一種援助法,可以協助一個人從無意識中甦醒,你不妨試一試這個援-助-法,看看它能夠發揮多大的效果。」


 在此簡單介紹這個援助法,它的名稱是「無意識者援助法」,其執行步驟如下:

 一、握著此人的手並告訴他:「我將要幫助你復原」。

 二、下這個指令「感覺那個─物體」,輕輕移動此人的手去觸摸物體,例如床單、枕頭、床等等,讓他感覺一下子。不必等他的回應,但確定要給他時間去感覺那個物體(不要誤信「無意識」的人無法思考或察覺)一個靈魂個體不論身體機能是否在活動,很少會沒有意識的。

 三、給他示意。

 四、給他下一個指令,然後移動他的手去觸摸一個物體。例如「感覺那張床單」。(提供援助法的人把無意識者的手放在床單上)(在此停頓一下)「謝謝。」「感覺那個枕頭。」(提供援助法的人把無意識者的手放到枕頭上)(在此停頓一下)「謝謝。」依此類推。

 五、繼續下指令,然後將他的手移到下一個物體上,並給予他示意。

 六、當此人恢復意識後,就告訴他:「援-助-法結束」來作結束。

 

對這個方法有興趣了解及鑽研的人可以和我討論,也可以參閱「疾病與受傷之援助法」這本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目前對於ADHD的成因還不是很清楚,推測基因可能佔了將近七成,但是仍有三成的患者無法找出原因,根據進幾年的研究發現,這三成患者可能與環境污染影響有關,2010年一月發表的一篇臨床研究就證實這樣的懷疑。


鉛是一種神經性毒素,一般常見的污染來源包含汽車廢氣及油漆等等,但生活周遭仍有許多污染來源,像是劣質的玩具、文具甚至是有顏色的吸管,對於現代人來說,重金屬暴露幾乎是無可避免的是,以美國研究觀察,幾乎每個人身上至少低程度的重金屬污染,孩童身上幾乎都測得到鉛的殘留,學者懷疑鉛的污染暴露,極可能是ADHD的誘發原因。


根據美國奧瑞岡健康與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學者Joel Nigg把相關研究觀察提出來驗證這樣的可能性:


第一個研究比較被診斷ADHD跟控制組的患者比較,ADHD這組的鉛的血液濃度較控制組些微升高,第一個研究發現過動及衝動控制症狀的患者比較符合這樣的觀察,注意力不足的患者比較看不出來。


第二個研究請老師及雙親給懷疑ADHD的患者症狀評分,結果顯示不管是衝動控制、過動或者是注意力缺乏的症狀跟控制組相比,鉛的濃度跟健康的控制組相比,的確呈現明顯的相關,也就是ADHD的患者,檢測出來的鉛都比較高。


Joel Nigg推測鉛會進入腦部的紋狀體及前額皮質,鉛會影響該區域大腦基因無法正常發動或者停止,進而影響其專注力及衝動控制等等,相關研究原文可以參閱: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0, January 28). Lead may be the culprit in ADH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10, 2011, from http://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10/01/100128130227.htm


要了解鉛是否過高以及如何處理,功能性醫學檢測提供完整的檢測及處理甚至是後續的排除確認檢測,因此一旦孩童被診斷有ADHD傾向,重金屬的評估及處理最好可以介入及協助處理,幫助患者減少用藥機會以及根本改善症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我曾和復健科專科醫師討論過一個值得思考的現象:在復健科看背痛的門診,有不少患者其實是心理壓力造成,如果單單給予止痛藥,藥效過後,背痛很快就復發,若不從心理層面作處理,反覆發作將難以避免,這也是許多慢性背痛患者的潛在病因。


在去年二月,於知名的研究期刊LANCET線上發表一篇報告,令人印象深刻,研究人員讓468位患者接受認知行為療法六次,另外233位背痛患者則沒有作為控制組,之後追蹤發現,疼痛及失能指數下降跟控制組相比,指數下降幅度高出一倍,效果不亞於止痛藥。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幫助當事人如何克服負面或者災難性思考,轉換思考角度,幫助一個人以正向思考來面對生活,這項研究的出處為:


The Lancet, Volume 375, Issue 9718, Pages 916 - 923, 13 March 2010

doi:10.1016/S0140-6736(09)62164-4

研究原文可以參閱:


 

對於長期背痛或者不時有背痛困擾的人來說,背痛是典型的身心性疾病,身心性疾病就是典型的心理讓身體生病的身體不適,任何身心性疾病若能針對源頭來處理,也就是透過有效的心靈技術來處理,協助患者面對問題根源,免於持續的負面思考給自己的壓力,那麼疾病疼痛的不適將很快消失。

身心性疾病影響的身體系統非常多,心血管系統之外免疫系統也是經常研究及提出討論的領域,一項加拿大的研究就提供最好的示範說明:


加拿大蒙特利爾康哥迪亞大學科學家要求104名不同年齡段的成年人完成一項關於“自己最懊悔的事”的調查,內容包括從“陪伴家人時間太少”到 “嫁(娶)錯了人”等各種情況。而後,參試者比較自己的懊悔與同齡人的懊悔在程度上的區別。科學家發現,經常想到“還有更多人不如自己”的人,更健康。反之,那些愛和成功人士攀比的人,免疫力更低,感冒發病率更高。研究人員表示經常懊悔導致的情感痛苦會引發荷爾蒙失衡和免疫系統混亂,免疫力下降,感冒病毒更容易趁虛而入。接納自己肯定自己,不跟旁人作比較,有助於提昇自己的情緒穩定,進而提升免疫力,減少感冒的機會。

 

有些專業人員視懊悔為憂鬱的預警徵兆,一些常見的健康問題像是腹瀉、便秘及偏頭痛等健康問題,兩者相關密切,對年長者而言,也經常導致睡眠混亂,曾刊登於Psychology and Aging專業期刊的一篇研究顯示,根本原因在於壓力荷爾蒙(CORTISOL)分泌失調,這是經常性的負面認知思考引發常有的現象。

關於壓力荷爾蒙如何影響身心健康以及如何檢測與處理,之前在部落格也曾撰文討論,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相關文章: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新發表的英國研究建議:有失眠的困擾的人不妨睡前來杯櫻桃汁,幫助增加睡意及提升睡眠品質。根據英國東北的Northumbria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睡前喝櫻桃汁,可以增加褪黑激素的濃度,提升睡眠品質。這項研究發現對於因輪班工作或者是長途飛行引發的入睡困難都有幫助。


這項研究的領導人Glyn Howatson博士讓20個志願受試者每天喝兩次30CC的櫻桃汁,以及不含櫻桃汁的安慰劑一週,所有受試者在研究前及研究後都收集尿液來測量褪黑激素的濃度,眾所周知,褪黑激素是影響生理時鐘及左右睡眠品質最關鍵的荷爾蒙。


同時受試者在戴上特製的研究監控儀器actigraphy watch sensor,直接監控他們睡眠及清醒的週期,並記錄他們每天睡眠的型態。


分析發現受試者喝了一週的櫻桃汁,跟安慰組相比,尿液測到褪黑激素濃度增加15-16%。


用actigraphy的紀錄也發現喝櫻桃汁的受試者增加15分鐘的睡眠,總睡眠時數增加25分鐘,睡眠效率提升5-6%,喝櫻桃汁受試者跟控制組相比,報告他們在白天打瞌睡時間比受測前減少,根據研究人員表示這是第一個研究顯示,補充濃縮的櫻桃汁可以提升褪黑激素,幫助健康者睡眠品質提升。


研究小組原本是研究櫻桃汁對於重量訓練運動後的恢復的研究有興趣,但後來卻發現櫻桃汁可以幫助健康成人睡眠提升,幫助失眠、因輪班或者長途飛行所造成睡眠干擾的大眾都可改善睡眠,受益的不只運動員而已,由此也提醒我們,我們睡得如何跟我們吃什麼是有直接相關的。


這個研究刊登於歐洲營養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閱原文報導:


 http://www.northumbria.ac.uk/browse/ne/uninews/cherryjuice


原文研究內容可以連結參閱: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7754280q80247g61/fulltext.pdf


其實早在2010年已有另一個研究,針對15個年長者以櫻桃汁來提升睡眠品質的改善,證實櫻桃汁對睡眠品質提升明顯是有幫助的。引用出處為:


Pigeon WR, Carr M, Gorman C, Perlis ML. Effects of tart cherry juice beverage on the sleep of older adults with insomnia: a pilot study. 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 2010;13:579-583.


此外痛風患者也可以考慮喝櫻桃汁來幫助尿酸降低及痛風關節炎改善:


Jacob, Robert A., et al. June, 2003 Consumption of Cherries Lowers Plasma Urate in Healthy Women. Journal of Nutrition 133, pp 1826 18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在1930年,科學家及從西瓜中萃取出瓜胺酸,原文為citrulline,citullus是西瓜的拉丁原文,在尿素循環中,這是一種重要的中間代謝物,尿素循環是哺乳類排除氨的生化路徑:

Wada, M (1930). "Über Citrullin, eine neue Aminosäure im Presssaft der Wassermelone, Citrullus vulgaris Schrad.". Biochem. Zeit. 224: 420.


在臨床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重要的診斷就是瓜胺酸的抗體檢驗,目前尚未了解實際的原因及機轉,但目前瓜胺酸抗體檢測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診斷的重要檢測:


Coenen D, Verschueren P, Westhovens R, Bossuyt X (March 2007). "Technical an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6 assay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citrullinated protein/peptide antibodies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Clin. Chem. 53 (3): 498–504. doi:10.1373/clinchem.2006.078063. PMID 17259232. http://www.clinchem.org/cgi/content/full/53/3/498.


最近的研究證實瓜胺酸證實可以幫助血管舒張,效果不亞於威而鋼: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113422.php


在運動營養上,以citrulline malate販售的營養補充品研究證實可以減少運動後的肌肉疲乏:


 Bendahan D, Mattei JP, Ghattas B, Confort-Gouny S, Le Guern ME, Cozzone PJ (Aug 2002). "Citrulline/malate promotes aerobic energy production in human exercising muscle". Br J Sports Med 36 (4): 282–9. doi:10.1136/bjsm.36.4.282. PMC 1724533. PMID 12145119. http://bjsm.bmj.com/cgi/pmidlookup?view=long&pmid=12145119.


最近的外電報導:美國肯德基大學研究西瓜汁對身體的影響,結果發現,西瓜汁也許可以幫助減少體脂肪,讓心臟更為強壯。

研究團隊先讓實驗鼠吃高膽固醇飲食,老鼠體內的膽固醇濃度就會飆高,然後研究人員再餵老鼠喝西瓜汁。結果發現,和喝白開水的老鼠相比,喝西瓜汁的老鼠體脂肪變得比較少,血管管壁也比較不會堆積脂肪,血管內的粥狀斑塊、膽固醇濃度都有減少。此外,老鼠產生的粥狀動脈硬化病灶也較為輕微。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曾在去年發表研究指出,高血壓前期患者吃點西瓜,狀況似乎獲得改善,這項研究讓美國肯德基大學研究團隊很感興趣,決定繼續專研西瓜的好處。相關研究請參閱: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1-10/uok-wra102711.php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無疑地,長期吸菸對健康的風險及危害很大,一旦出現慢性疾病或是癌症,後續治療處理及治療支出的龐大,都讓醫學界再三強調吸菸危害健康以及戒菸的健康的提升幫助有多大。但是否戒菸療程本身就是安全無虞?當我們在戒菸門診拿到醫師開立的戒菸藥時,醫師是否都會提醒服用者的相關風險?

 

在目前戒菸作法中,無疑地,戒菸藥物是現在報章媒體推廣的主流方式,但戒菸藥物到底有沒有風險?以戒必適這種藥來說,臨床統計最常出現的副作用為噁心、頭痛、入睡困難以及異常作夢,較少出現的副作用味覺改變、噁心、腹痛、脹氣以及便秘等等。根據臨床上的統計,服用戒必適戒菸(一毫克,每天兩次)每五個人會有一個人出現噁心,每24個人會有一個人出現便秘,每35個人會有一個人出現脹氣:


 

至於在憂鬱及自殺風險方面,從2007年11月開始,FDA陸續收到上市後的臨床報告,報告提到服用戒必適來戒菸,有些人會出現嚴重的症狀,包含自殺意念、自殺行為、非理性行為以及嗜睡等等。在2008年2月1日,FDA提到戒必適與服用與嚴重的神經精神症狀出現增加似乎有關,但無法確定是藥物本身引發尼古丁戒斷引起(雖然並不是所有案例都停止吸菸)。FDA建議專業人員及服用者都應該小心行為及情緒的變化:


 

在2008年5月,原廠也在仿單上提醒有些服用者出現行為異常、激動、憂鬱、自殺想法及行為:


 

2009年7月1日,FDA要求廠商在仿單上加註黑框警語,鑑於之前大眾服用出現包含憂鬱、自殺想法以及行為等狀況:


 

根據外電報導,最新發表的美國研究提醒:和尼古丁貼片等其他尼古丁替代產品相較,Chantix和自殺行為或憂鬱症相關的通報案例高了8倍。

研究人員建議: 戒菸藥物Chantix伴隨太多風險,應該只有在其他治療都無效後才使用。

這項研究共同執筆人、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Wake Forest Baptist Medical Center)公共衛生科學教授富伯(Curt Furberg)發表聲明說:「FDA住院風險研究有瑕疵,因為並未掌握大部分嚴重精神病的副作用,包括自殺、憂鬱症、侵略和攻擊行為等,這些都可能釀成災難性事件,卻不見得會導致住院。」


這項研究發表在「PLoS One 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 journal PloS One),

引用出處:

Moore TJ, Furberg CD, Glenmullen J, Maltsberger JT, Singh S (2011) Suicidal Behavior and Depression in Smoking Cessation Treatments. PLoS ONE 6(11): e27016. doi:10.1371/journal.pone.0027016

研究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其他的風險包含心血管風險,在2011年6月16日,FDA公告戒必適服用對於有心血管病史的人會小幅增加心血管的副作用及風險:


 

2011年7月4日四位科學家發表在加拿大醫學會期刊發表一項回顧性的雙盲研究,他們發現跟服用安慰劑相比,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增加:

Cohn, Meredith (July 4, 2011). "Chantix may cause more heart attacks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PDF). The Baltimore Sun (Tribune Company). http://www.cmaj.ca/content/early/2011/07/04/cmaj.110218.full.pdf+html. Retrieved July 4, 2011.  and Singh S, Loke Y, Spangler J, and Furberg C (July 4, 2011). "Risk of serious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ssociated with vareniclin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PDF).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CMAJ). doi:10.1503/cmaj.110218. http://www.cmaj.ca/content/early/2011/07/04/cmaj.110218.full.pdf+html. Retrieved July 4, 2011.

 

戒菸很重要,但戒菸方式的選擇及相關風險了解也不能輕忽,提醒大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妥瑞氏症搞怪 8歲童久咳不止

作者: 邱俐穎╱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1年11月3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邱俐穎╱台北報導】


一名8歲男童,咳嗽好幾個月,尤其白天時,時常咳到停不住,但看過多家診所、醫院,服用治肺炎藥物,甚至連肺結核、胸腔電腦斷層檢查都做過,還是咳個不停,查不出病因,後來轉診到小兒神經科,才被診斷出妥瑞氏症候群,這樣的個案在小兒科門診還並不少見。


■好發於5~8歲 男比女多


國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陳慧如表示,妥瑞氏症屬一種慢性兒童神經疾病,一般認為是大腦基底核多巴胺高反應有關,5到8歲為好發年齡,男又比女多出3到5倍,發生率由1/1000到1/100不等。


臨床常見症狀包含不停的擠眉弄眼、歪嘴、搖頭、聳肩,甚至大叫、發出怪聲音、不斷清喉嚨、擤鼻子,少數甚至會不由自主口出穢言等,臨床上可透過多巴胺拮抗劑治療,但大部分病情輕微的孩童不需藥物治療,且3到4成在18歲後抽動行為就會顯著減少。


陳慧如說,男童一進診間,幾乎2、3秒就咳一次,由於已服用過治肺炎、肺結核藥物仍沒有改善,加上咳嗽是白天咳,晚上不咳,才推測可能是妥瑞氏症。經由多巴胺拮抗劑治療後,症狀明顯獲得改善,才確認是妥瑞氏症。


近來天氣忽冷忽熱,有過敏體質的小朋友也容易久咳不止,但通常是夜晚會咳得更嚴重,陳慧如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一直咳嗽,尤其白天醒著特別明顯,就要注意是否為妥瑞氏症。


■不自主動作 常遭誤會


此外,頻繁且無法抑制的動作和聲音,也常讓妥瑞兒常被旁人誤為是故意調皮搗蛋,林口長庚兒童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煇雄指出,過去曾有妥瑞兒因不自主說髒話而遭路人毆打,或因不斷發出聲音被老師處罰咬鉛筆上課,尤其妥瑞氏症常合併過動、注意力不足等症狀,成長過程需要較多的體諒與關懷。


鄭醫師補充:


1.妥瑞症的病因與ADHD一樣,確切的病因並不清楚,因此都是以臨床的症狀觀察來做診斷,妥瑞症目前的假說是大腦基底核的神經元的多巴胺活性過高,與ADHD不一樣(ADHD一般被認為是多巴胺回收太快,導致多巴胺不足。從兩者致病的假說來看,其實是相衝突的,尤其是對那些有妥瑞症又有ADHD的人來說,這明顯是相互矛盾的理論,絕大部分的妥瑞症患者並不需要藥物治療,以治療觀點來說,用藥不是最重要的,衛教才是,理想的治療絕非先把症狀消除的藥物列為治療首要,因為這種症狀的出現是自限性的,妥瑞症患者絕大部分會自行痊癒或者症狀變得極微,學者建議應該把衛教放在第一優先,包含處理引發妥瑞症狀的身體問題的瞭解及處理,患者及家人對這個狀況應有的認識以及症狀處理的技巧:


 Peterson BS, Cohen DJ. "The treatment of Tourette's Syndrome: multimodal, developmental intervention". J Clin Psychiatry. 1998;59 Suppl 1:62–72; discussion 73–4. PMID 9448671. Quote: "Because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hope that it provides, education is also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modality that we have in TS."


2.症狀控制藥物包含:


a.降血壓藥(抑制衝動,安全用藥的優先選擇)。


b.抗精神藥物(抑制多巴胺,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或者躁鬱症患者常用藥物一般精神科治療是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及幻聽等等精神症狀的用藥,因此算是蠻重的藥物,常見副作用,包含靜坐不能、過度鎮靜、運動困難、行動緩慢等等狀況,新一代抗精神藥物,宣稱有比較少的副作用,但是卻容易導致肥胖、代謝問題)


c.中樞神經興奮劑(例如利他能、專司達等等)抗憂鬱劑(前面藥效不佳時,有些醫師會開這類藥物)。藥物的治療,不僅無法根本處理,往往有長期及短期的副作用,建議大家對這方面的治療建議越保守越好。關於妥瑞症用藥的相關資料還可以參閱部落格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156


3.妥瑞症症狀發生的年齡,據研究統計,是5到7歲左右,根據1998年耶魯兒童研究中心的研究,最嚴重的症狀出現的年齡是8到12歲,平均年齡為10歲,大部分的妥瑞症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慢慢消失,許多妥瑞症患者在青春期以後的症狀便不明顯,妥瑞症患者本身往往有過敏(皺鼻、咳嗽、清喉嚨以及因為眼睛癢而擠眉弄眼也可能是過敏引發)、氣喘及視力問題,因此,在小兒科、過敏科或者眼科醫師往往是第一個看到妥瑞症狀患者的專業人員:


Leckman JF, Bloch MH, King RA, Scahill L. "Phenomenology of tics and natural history of tic disorders". Adv Neurol. 2006;99:1–16. PMID 16536348


4.建議不要把妥瑞症單純視為一種大腦疾病(難以直接證實),相反的,應該去從身體的過敏、發炎、重金屬過量、腸道及營養等等狀況來瞭解,在門診常常也看到:有妥瑞症困擾的人,往往有其他身體功能失衡,因此建議大家不妨把妥瑞症視為身體功能失衡所引發的大腦功能失控,進而產生的症狀來看會比較恰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憂鬱症7年就醫增10倍 醫療經費卻不足

自由時報 – 2011年11月1日 上午10:22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魏怡嘉/台北報導〕七年內台灣的憂鬱症就醫治療盛行率增加十.三倍,但政府投入經費不足,整體精神醫療經費只佔全部醫療經費不到三%,雖然明年升格的衛生部將成立心理健康司,但編制只有二十五人,台灣精神醫學會批評,政府的心理健康醫療政策落後,心理健康若遭忽視,造成的社會成本更大。


台灣精神醫學會將在十一月三到五日在高雄舉辦今年的世界精神醫學會(WPA)。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表示,我國政府的心理衛生組織,甚至落後泰國十年,預定明年成立的心理健康司編制僅二十五人,但泰國有四千八百多人;而泰國的精神醫療占全國GDP的一.二三%,我國卻僅○.一八%。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校長賴德仁表示,一九九六年到二○○三年台灣憂鬱症的就醫治療盛行率增加十.三倍,近年增速更快,政府投入的資源卻不足,越來越多民眾因心理健康需要就診,官方卻跟不上腳步。


陳正宗強調,國內對精神疾病的健保給付只給專科醫師看診,應該開放心理諮詢的健保給付。此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也應像乳癌口腔癌等癌症篩檢。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目前衛生署主管心理健康行政編制只有一個科,待衛生署升格為衛生福利部後,將由一個科提升為一個司,下面管轄為四個科,可以投注的資源有機會變多。


石崇良指出,政府投注在心理衛生方面的公務預算散落在各部會,像是自殺防治,教育部有編、勞委會也有編,不能只看衛生署預算。至於心理諮商是否要納入健保,健保大餅是固定的,民眾健保費是否願意為此再多負擔,可再討論。


鄭醫師補充:


以下是台灣目前健保制度下,身心醫療發展實際存在的問題,這也是私底下許多精神醫療專業感到無奈或者不得已的生存之道,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


1.在大醫院的精神科門診,每個就診的患者能夠跟醫師會談的時間極為有限,醫師只能在短短會談時間之間找出精神症狀,開藥控制。


2.健保的經費有限,必須限制成長,藥費支付是必須成本,在健保審核中,藥費只要符合用藥原則,再貴都會給,壓縮到的就是心理治療或者會談的支出,健保目前對於深度心理治療會談的限制非常嚴苛,甚至訂出只要有醫師的會談費用高出同儕,就會放大剔退,致使大部分的醫師不願在門診多花時間和患者會談,或者想要做心理治療就必須自費。因此不願單靠藥物治療患者,欲利用健保來做深度會談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3.醫療給付不均,可以多給患者時間的基層醫療院所獲得的健保醫療給付,初診會談給付點跟大醫院相比,七成不到,同樣降低基層醫師會談的意願,因此有些醫師認為不符成本,只看自費門診。


4.對醫師來說,看診幾乎就是為了開藥,同樣的時間,看多一點的患者,開立藥物(本身有藥價差),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私底下,有不少醫師提到即使多花時間作會談治療,也不敢申報,怕放大剔退,醫師會談的意願自然降低。如此扭曲的制度下,大眾能得到的就是為了方便開藥的速食醫療過程,身心醫療的品質提升自然難以提昇。


5.因此,基於成本考量,想做心理治療或者會談的人幾乎都須自費。


以上謹提供給大家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憂鬱症7年就醫增10倍 醫療經費卻不足

自由時報 – 2011年11月1日 上午10:22






〔自由時報記者鍾麗華、魏怡嘉/台北報導〕七年內台灣的憂鬱症就醫治療盛行率增加十.三倍,但政府投入經費不足,整體精神醫療經費只佔全部醫療經費不到三%,雖然明年升格的衛生部將成立心理健康司,但編制只有二十五人,台灣精神醫學會批評,政府的心理健康醫療政策落後,心理健康若遭忽視,造成的社會成本更大。


台灣精神醫學會將在十一月三到五日在高雄舉辦今年的世界精神醫學會(WPA)。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正宗表示,我國政府的心理衛生組織,甚至落後泰國十年,預定明年成立的心理健康司編制僅二十五人,但泰國有四千八百多人;而泰國的精神醫療占全國GDP的一.二三%,我國卻僅○.一八%。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中山醫學大學校長賴德仁表示,一九九六年到二○○三年台灣憂鬱症的就醫治療盛行率增加十.三倍,近年增速更快,政府投入的資源卻不足,越來越多民眾因心理健康需要就診,官方卻跟不上腳步。


陳正宗強調,國內對精神疾病的健保給付只給專科醫師看診,應該開放心理諮詢的健保給付。此外,憂鬱症等精神疾病也應像乳癌口腔癌等癌症篩檢。


衛生署醫事處長石崇良表示,目前衛生署主管心理健康行政編制只有一個科,待衛生署升格為衛生福利部後,將由一個科提升為一個司,下面管轄為四個科,可以投注的資源有機會變多。


石崇良指出,政府投注在心理衛生方面的公務預算散落在各部會,像是自殺防治,教育部有編、勞委會也有編,不能只看衛生署預算。至於心理諮商是否要納入健保,健保大餅是固定的,民眾健保費是否願意為此再多負擔,可再討論。


鄭醫師補充:


以下是台灣目前健保制度下,身心醫療發展實際存在的問題,這也是私底下許多精神醫療專業感到無奈或者不得已的生存之道,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


1.在大醫院的精神科門診,每個就診的患者能夠跟醫師會談的時間極為有限,醫師只能在短短會談時間之間找出精神症狀,開藥控制。


2.健保的經費有限,必須限制成長,藥費支付是必須成本,在健保審核中,藥費只要符合用藥原則,再貴都會給,壓縮到的就是心理治療或者會談的支出,健保目前對於深度心理治療會談的限制非常嚴苛,甚至訂出只要有醫師的會談費用高出同儕,就會放大剔退,致使大部分的醫師不願在門診多花時間和患者會談,或者想要做心理治療就必須自費。因此不願單靠藥物治療患者,欲利用健保來做深度會談變成不可能的任務。


3.醫療給付不均,可以多給患者時間的基層醫療院所獲得的健保醫療給付,初診會談給付點跟大醫院相比,七成不到,同樣降低基層醫師會談的意願,因此有些醫師認為不符成本,只看自費門診。


4.對醫師來說,看診幾乎就是為了開藥,同樣的時間,看多一點的患者,開立藥物(本身有藥價差),投資報酬率比較高,私底下,有不少專業提到即使多花時間作會談治療,也不敢申報,怕放大剔退。如此扭曲的制度下,大眾能得到的就是為了方便開藥的速食醫療過程。


5.因此,日後想做心理治療或者會談的人幾乎都須自費。


以上謹提供給大家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