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父母為了幫助小孩健康,鼓勵他們多吃蔬菜,常要經過許多奮鬥與掙扎,但效果往往有限,而且還容易破壞親子關係。到底如何才能最省時使力,現在科學家建議,如果要讓小朋友對蔬菜有好感,最好從娘胎開始培養。刊登於專業小兒科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味道可以從媽媽的羊水傳給寶寶,一些蔬菜例如香草、胡蘿蔔、大蒜、八角及薄荷等等都能由羊水或者母乳中找到,研究者給孕婦規律服用大蒜膠囊而透過檢測確認這樣的關連。


這意味著未出生的胎兒的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接觸味道。研究進行的方式把媽媽分成三組,第一組在懷孕期間每天必須喝胡蘿蔔汁,第二組是在餵乳期間每天喝胡蘿蔔汁,第三組則完全避開。等到小孩能夠開始吃固體的食物時,研究者餵小孩穀物或者含胡蘿蔔汁,結果發現:


懷孕或者餵奶時有喝胡蘿蔔汁的母親的小孩,能夠吃更多胡蘿蔔味道的穀物。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想自然提升小孩吃蔬果的意願,關鍵要從媽媽本身本身做起,而且在懷孕及哺乳期時就要身體力行。



詳細的研究全文請見: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20/6/1247.full.pdf+html?sid=ee54f9a9-1ae6-4aca-8292-572311c5dc0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雖然國內一直倡導戒煙的重要性,但是走在路上,還是不時會看到有人耐不住煙癮,在路邊抽煙(煙害防制法的結果),其中,女性抽煙的身影也常出現。抽煙會導致根據刊登於知名期刊LANCET的最新研究發現:女性吸煙者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比男性高出25%。這是一個綜合86個不同國家的研究,研究對象超過240萬人的結論。對上述研究內容想深究的人可以點擊研究原文摘要: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1)60781-2/fulltext



過去研究也發現女性吸煙一旦被診斷有肺癌,其病理分析發現其肺癌的類型都比男性罹患的肺癌類型更惡性,而且罹患肺癌的風險倍增。


普遍來說,儘管女性抽煙的年齡比男性來得晚,數量往往比男性來得少,但肺癌一直是女性癌症死亡率的榜首,這也再一次提醒女性的吸煙行為對身體負面影響,比男性明顯提高。


因此,站在女性健康促進及疾病預防的觀點,最好不要碰煙,連二手煙都不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有睡眠呼吸中止困擾的患者並無法由門診的問診及評估直接確認,一定要透過睡眠檢測來確認及了解到底嚴重度為何。睡眠呼吸中止症,目前最客觀的儀器測量最常使用「多重生理記錄器(PSG, polysomnography)」,這是目前最詳細準確的測試方式,有些醫院或健檢中心的睡眠檢查作的就是這個檢測,包括心電圖、腦波、眼電圖等項目,受測者必須在特定的實驗室進行睡眠測試,身上大量的感應電極與訊號線妨礙睡眠,所以感覺是勞師動眾,許多為了要做這樣的檢測還得服用安眠藥物,原因是不熟悉醫院的睡眠環境。


其實,睡眠檢測不一定得在醫院作,根據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他們結合睡眠醫學,心電圖分析,統計物理及生理訊號演算的專家,研發出一套心肺耦合偵測的技術來作為居家睡眠的檢測方法,經實驗證明與PSG分析記錄的比對可靠度高達91%。相關研究技術,已發表於SLEEP期刊VOL.28,NO.9,2005。它的特點是操作簡單,攜帶方便,在家就可DIY檢測。一旦發現有睡眠呼吸中止一定要積極處哩,最近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學者克莉絲汀·亞夫(Dr. Kristine Yaffe)研究團隊以費時5年比較2組65歲以上民眾,發現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民眾,發生失智或認知異常的比例較高。



研究人員比較105名65歲以上,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婦女及193名未患有睡眠問題的婦女,結果顯示,有睡眠呼吸中止困擾的婦女日後失智或出現認知障礙的風險較高。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的《美國醫學會期刊》。學者評論,此研究顯示,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可能是是降低失智風險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原文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考:


http://jama.ama-assn.org/content/306/6/613.short


一旦被診斷有睡眠呼吸中止,治療方式主要有三種:


1.手術治療:扁桃腺及堵塞氣道周邊的咽喉組織作部分切除,但這並非一勞永逸之道,還是有可能復發。


2.藥物治療:未有有效藥物可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但治療過敏性鼻炎可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徵


3.其他:睡眠時帶呼吸器,如連續式正壓呼吸器(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以氣壓衝開上呼吸管道、睡眠衛教、減重、牙科的止鼾牙套。


一般來說,還是以連續正壓呼吸氣的治療為主,目前機器購置的成本相對於十年前已經大幅降低,所以患者使用上的經濟負擔以明顯較低。此外,體重控制對睡眠呼吸中止的改善相當重要,造成體重一直下不來的原因,最好找專業醫師評估及安排相關減重療程,幫助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近日看到有一則新聞報導憂鬱症患者服用抗憂鬱劑治療半年,原本憂鬱症病情反而變成躁症變得多話、愛亂購物,精力旺盛到兼3份工作,這是典型的躁鬱症表現,有些醫師會把這種患者歸類為有躁鬱的體質,所以服藥一段時間會引發躁症發作,然而一般人鮮少知道抗憂鬱劑服用就可能引發躁症發作。在抗憂鬱劑的臨床實驗中,服藥導致躁症發作的副作用並不少見,一般精神科常用的抗憂鬱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例如百憂解、樂復得、克憂果或者利普能等等)及SNRI(選擇性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例如千憂解或者速悅等等)都有明確的臨床報告:


http://www.annals-general-psychiatry.com/content/7/S1/S231


Vesely C, Fischer P, Goessler R, Kasper S (February 1997). "Mania associated with serotonin selective reuptake inhibitors". J Clin Psychiatry 58 (2): 88. doi:10.4088/JCP.v58n0206e. PMID 9062382.


Grubbs JH (April 1997). "SSRI-induced mania".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36 (4): 445. doi:10.1097/00004583-199704000-00003. PMID 9100415.


一般精神科醫師開藥時的用藥考量,只是根據患者當時的精神症狀來作考量,因此若是患者呈現的是憂鬱症狀,用藥大概都是抗憂鬱劑,而抗憂鬱劑的建議使用時間都是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因此對某些患者來說,潛藏對抗憂鬱劑引發躁症的體質,那麼反而會被當作躁鬱症患者來治療,在門診的臨床病例表現,這種狀況並不罕見,甚至有患者初期症狀看起來就是重度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兩天,完全轉為嚴重的躁症而難以控制的狀況發生,從此必須長期看診服藥才能控制其躁鬱症狀,患者的家人對於抗憂鬱可能引發躁症的可能性完全不了解,回想當初看診的過程,常會自責及懷疑是否讓家人服用抗憂鬱劑到底是幫他還是害他?


提醒大家,不管憂鬱或者是躁鬱,這都是症狀表現,最好能透過完整的身體功能評估,找出身體功能失衡導致精神疾病發生的的原因,針對根源來處理,才是根本改善之道,如同BRAIN ALLERGY(腦部過敏)這本書提到的內容:


判定病人是精神分裂、躁鬱症還貼上其他精神病、神經質、身心失調的標籤,實在毫無意義,只會使病情更加嚴重。身體組織結構方面的原因才重要,我們應該針對人們對特定食物、化學物質、及吸入的東西,將他們診斷微小麥過敏引起的妄想症、對蛋過敏而導致孤僻、因黴菌或者碳水化合物過敏而出現的緊張症等等。


之前我曾到師大教授通識課程,我記得引言的教授說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一旦自己或者家人被診斷有精神疾病,對疾病診斷及治療方式有任何疑問或者不確定,最好請教第二個專業甚至是第三個專業意見。這位教授深刻體認到在精神健康領域嚴重欠缺第二,或者第三個專業意見,因此請我幫她的學生上課,讓他們了解精神健康的維護及提升,除了藥物治療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值得深入了解的部分。


任何治療的第一前提就是「DO NO HARM.」也就是儘量避免治療潛在的傷害性,這對精神科藥物治療來說,更形重要,因為大部分的精神科診斷都無法確認真正的原因,只是針對症狀用藥控制,長期下來,相關副作用難以避免,而可能引發藥物依賴,而開藥的醫師絕少會事先告知藥物的相關潛在副作用及風險(尤其是強調看診效率的醫師)。因此精神科用藥本身的安全性一定要更加了解注意,否則可能會發生未蒙其益,先受其害的狀況發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有網友詢問到自己服用一段時間的抗憂鬱劑,體重明顯增加,他懷疑是抗憂鬱劑引發,但被告知完全無關,這位網友很困惑,所以在部落格跟我討論。


以現在流通量較大的藥物來說,大部分的抗憂鬱劑會抑制食慾,所以不容易導致體重增加,但是即便是SSRI,號稱可以抑制食慾的抗憂鬱劑仍可能導致體重增加:


Masand PS, Gupta S (1999). "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 an update". Harv Rev Psychiatry 7 (2): 69–84. doi:10.1093/hrp/7.2.69. PMID 10471245.


會讓體重增加的頭號抗憂鬱劑應該是樂活憂(商品名為REMERON,學名為Mirtazapine ),這類藥物通常會被建議睡前服用,因為本身還有較強的鎮靜作用,由於它本身就是食慾刺激劑,服用的人容易出現進食增加的情形,體重增加的狀況並不罕見:


http://www.ngh.com.tw:8080/ph/med_web/efiles/B024009100.pdf


傳統的抗憂鬱劑,尤其是三環抗憂鬱劑,雖然現在流通量較低,但仍有醫師會開,體重增加的副作用臨床也常見:


Gelder, M, Mayou, R. and Geddes, J. 2005. Psychiatry. 3rd ed. New York: Oxford. pp243.


一般醫師常會開的SSRI(選擇性血清回收抑制劑)或者SNRI(選擇性血清素正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雖然不容易出現體重增加的狀況,但仍有自殺風險提高及其他副作用的風險,詳細資料請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323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9903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914


有些醫師會脫蒙治(原廠商品名為DOGMATYL,學名為SULPIRIDE),來治療憂鬱症,這種抗精神藥物本身會刺激泌乳激素分泌,也有體重增加的副作用:


http://www.mims.com/Taiwan/drug/info/sulpiride/sulpiride?type=full&mtype=generic


此外,身體功能失衡,例如身體發炎、過敏等狀況,可能會引發長期的情緒困擾,若是排除藥物副作用的影響,那麼最好透過功能性醫學的相關評估及檢測找出真正的原因,針對根源來治療及改善,否則肥胖的困擾可能還會一直持續,無法消失。最新出爐的研究再次證明這個論點: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3193841100376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任何曾罹患癌症困擾的人來說,專家建議應該把規律運動包含在治療項目中,因為最近英國的癌症研究組織分析六十份研究結果發現:


癌症患者若保持運動習慣,可以明顯降低癌症的復發率及治療後的副作用。以乳癌病患的研究來看,每週固定運動150分鐘以上者,跟一週只運動不到60分鐘的人相較,死亡率或者復發率可以降低四成,攝護腺患者可以降低三成死亡率,而癌症治療的後遺症及副作用,包含腫脹、焦慮、憂鬱、疲憊及體重改變等副作用,都可以藉由規律運動來改善。


運動不一定要到健身房或者是運動場,快走、洗窗戶、吸地、除草(割草機)、游泳及羽毛球都屬於中度運動。如果任何一項處方可以降低40%的癌症復發率,這種處方應該可以上頭條了,事實上,運動就是簡單能達到這樣效果的作法。我把原文找出來給有興趣的人參閱: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023583/Exercise-superdrug-cancer-survivors-stop-disease-returning.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改善失眠 請試試不補眠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8/07 04:11



文/王興耀



近20年來,科學家進行的睡眠相關研究眾多,最值得注意的新發現是「不補眠」有助改善睡眠品質,例如可以讓人入睡較快,且處於熟睡的狀態。



補眠常是淺睡 只會更加倦怠



美國、德國睡眠醫學會出版的「睡眠準則」一致強調「定時、準時起床」的重要,才能保住「生物時鐘」的正常運作。



以下舉兩個常見的補眠時段案例說明如下:



●早晨補眠



張先生失眠多日後,在晚間12點上床,翻來覆去到凌晨4點才入睡。



由於他堅持一天要睡足6小時,因此他改變以往清晨7點起床的習慣,補眠到10點才起床,甚至拖到11至12點才吃「早午」餐。



其實張先生補眠3到4小時,全是淺睡、睡眠效率不佳、醒來,只會更加倦怠。



研究也發現,這樣做會使得體內發炎細胞激素多,細胞粒腺體酵素受損。



假日睡到中午 只會惡化失眠



●週六、週日補眠



美國上班族偏愛在週六、週日上午補眠,台灣上班族也有類似傾向。



這類補眠者通常睡眠品質不佳,「生物時鐘」早已部分受到破壞,如果延遲起床時間,只會惡化失眠現象。



研究顯示,在週六、週日上午補眠不僅會造成細胞的發炎反應,也會產生更多激發氧化作用(oxidative stress)。



臨床上,常見失眠者會用運動、曬太陽、按摩、服藥等方式改善失眠,但效果普遍不彰。



定時準時起床 強化熟睡效果



建議失眠者採取下列「不補眠」策略,能部分強化熟睡效果:



●定時、準時起床



用鬧鐘叫醒自己,初期或許整日疲倦,但絕對不要睡回籠覺,可藉由洗溫水澡、穴位按摩、散步、靜坐及營養攝取等方式改善。



●週六、週日不補眠



按照非假日的時間起床,夜間有睡意時,立即上床,不再刻意保持清醒。遠離電腦、電視,因為螢幕閃光會破壞生物時鐘。



●營養攝取



攝取適量魚油(內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多種維他命礦物質、SOD、Q10等保健食品,能改善失眠所破壞的酵素,以及緩和激發氧化作用。



●減重



肥胖常合併失眠,也容易有睡眠呼吸中止症、食道逆流、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症等。



若能有效減重,有科學報告,可一併改善上述疾病及失眠。



失眠已經很累了,為什麼補眠反而更糟?真的完全不能補眠嗎?


要幫助身體能修復的睡眠,關鍵是主管生理時鐘運作的褪黑激素分泌是否適當?很少人了解褪黑激素的製造並不是高等生物的專利,藻類本身就能製造,換句話說,藻類已經開始有白天計夜晚不同運作的機制,遑論更高等的植物也有相關運作系統:


Caniato, R; Filippini, R; Piovan, A; Puricelli, L; Borsarini, A; Cappelletti, EM (2003). "Melatonin in plants".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medicine and biology 527: 593–7. PMID 15206778.


至於固定的生理時鐘運作,是到了更高級的動物演化才有。褪黑激素透過相關受體對體內細胞有直接的作用,以身體保護的觀點來看,褪黑激素是身體強力的抗氧化劑,對細胞核及粒線體的DNA具有保護作用:


 Hardeland, RüDiger (2005). "Antioxidative Protection by Melatonin: Multiplicity of Mechanisms from Radical Detoxification to Radical Avoidance". Endocrine 27 (2): 119–30. doi:10.1385/ENDO:27:2:119. PMID 16217125.


 Reiter, Russel J.; Acuña-Castroviejo, Dario; Tan, DUN-Xian; Burkhardt, Susanne (2006). "Free Radical-Mediated Molecular Damage".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939: 200–15. doi:10.1111/j.1749-6632.2001.tb03627.x. PMID 11462772.


哺乳類的褪黑激素由腦部的松果腺分泌,俗稱黑暗荷爾蒙(晚上才分泌),分泌之後進入血液影響全身。根據臨床研究報告,癌症、免疫疾病、心血管疾病、憂鬱、季節性情感疾患甚至是性功能障礙與褪黑激素分泌異常都有關係,最近的研究報告也發現褪黑激素有調節藥物濫用的作用,像是古柯鹼等等:


Uz, Tolga; Akhisaroglu, Mustafa; Ahmed, Rehan; Manev, Hari (2003). "The Pineal Gland is Critical for Circadian Period1 Expression in the Striatum and for Circadian Cocaine Sensitization in Mice".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117–23. doi:10.1038/sj.npp.1300254.


睡眠到底睡多久才夠?這個問題的前提必須建立在是否睡對時間,否則再久都沒用,反而更累,真正健康睡眠的關鍵在於在對的時間睡足時數,因為體內的褪黑激素在睡眠中才會達到最高濃度,才能達到足夠深睡時間,幫助身體修復。相關資料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資料: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9121


白天補眠,難以達到夜晚深睡期的修復效果,還會破壞生理時鐘的規律,若前一天真的睡眠品質不佳想補眠,建議大家最長不要超過半個小時,這是一般建議午睡的最佳時間長度。


想透過褪黑激素的調控來幫助睡眠品質恢復正常,可以考慮照光治療來調整,照光治療是透過眼底節細胞的光線刺激,把訊號傳到腦部的視交叉上核,最後訊號傳給松果腺來調節褪黑激素的分泌,白天光線刺激抑制分泌,晚上光線刺激減弱,褪黑激素濃度升高,對於有時差困惱或者生理時鐘失調導致失眠的人來說,這是最直接的治療調整方式:


Buscemi, N. et al. (2004). "Melatonin for Treatment of Sleep Disorders. Summary, Evidence Report/Technology Assessment: Number 108" (Review).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http://www.ahrq.gov/clinic/epcsums/melatsum.htm. Retrieved 2010-05-25.


照光必須經專業的評估,了解自己的約日節律(生理時鐘)失調是哪一種,透過適當的照光時間把生理時鐘調整回來,目前有居家照光設備,而且可以隨身攜帶,不想舟車往返醫院,想省時省錢的人來說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擇。至於褪黑激素補充品,一般建議在睡前30-90分鐘前服用,配合照光治療效果更佳:


Mundey, K; Benloucif, S; Harsanyi, K; Dubocovich, ML; Zee, PC (2005). "Phase-dependent treatment of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with melatonin". Sleep 28 (10): 1271–8. PMID 16295212.


目前已有臨床數據顯示,夜班工作者的罹癌比率較高,主要原因之一是褪黑激素本身也抗氧化及癌症抑制效果,長期在人為光源工作環境的人,體內的褪黑激素分泌通常偏低:


Schernhammer, ES; Rosner, B; Willett, WC; Laden, F; Colditz, GA; Hankinson, SE (2004). "Epidemiology of urinary melatonin in women and its relation to other hormones and night work".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 a publication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cosponsored by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Preventive Oncology 13 (6): 936–43. PMID 15184249.


有些研究建議長期夜班工作者可以透過褪黑激素的補充品來提高體內濃度,避免相關不利健康的效應:


Straif, Kurt; Baan, Robert; Grosse, Yann; Secretan, BéAtrice; Ghissassi, Fatiha El; Bouvard, VéRonique; Altieri, Andrea; Benbrahim-Tallaa, Lamia et al. (2007). "Carcinogenicity of shift-work, painting, and fire-fighting". The Lancet Oncology 8 (12): 1065–6. doi:10.1016/S1470-2045(07)70373-X. PMID 19271347.


褪黑激素本身也與記憶及學習有直接關係,而失智症患者常常會發生日落症候群(sundowning syndrome),這是生理時鐘失調明顯的症狀,目前已有研究證實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症:


 Pappolla, M.; Bozner, P; Soto, C; Shao, H; Robakis, NK; Zagorski, M; Frangione, B; Ghiso, J (1998). "Inhibition of Alzheimer beta -Fibrillogenesis by Melatonin".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73 (13): 7185–8. doi:10.1074/jbc.273.13.7185. PMID 9516407.


 Volicer, L.; Harper, DG; Manning, BC; Goldstein, R; Satlin, A (2001). "Sundowning and Circadian Rhythm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158 (5): 704–11. doi:10.1176/appi.ajp.158.5.704. PMID 11329390.


對老年人來說,若發生譫妄困擾也可以透過低劑量的褪黑激素來協助穩定:


Al-Aama, Tareef; Brymer, Christopher; Gutmanis, Iris; Woolmore-Goodwin, Sarah M.; Esbaugh, Jacquelin; Dasgupta, Monidipa (2011). "Melatonin decreases delirium in elderly patients: 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6 (7): 687–694. doi:10.1002/gps.2582. PMID 20845391.


對頭痛患者來說,不管是偏頭痛或者是叢發性頭痛的預防性治療,褪黑激素補充都已被證實效果佳:


 Gagnier, JJ (2001). "The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melatonin in migraines and other headache types". Alternative medicine review : a journal of clinical therapeutic 6 (4): 383–9. PMID 11578254.


憂鬱症(包含季節性情感失調,俗稱冬季憂鬱)患者經常合併有失眠困擾,褪黑激素也被發現能夠有效改善:


http://www.nimh.nih.gov/press/sad-melatonin.cfm


有膽結石困擾的人,不妨也可以考慮褪黑激素的補充,根據研究,褪黑激素對於膽固醇轉化成膽汁'預防氧化壓力、增加膽結石從膽囊排出都有正面的效應:


Koppisetti, Sreedevi; Jenigiri, Bharat; Terron, M. Pilar; Tengattini, Sandra; Tamura, Hiroshi; Flores, Luis J.; Tan, Dun-Xian; Reiter, Russel J. (2008).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and the Hypomotility of the Gall Bladder as Targets for the Treatment of Gallstones with Melatonin: A Review".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53 (10): 2592–603. doi:10.1007/s10620-007-0195-5. PMID 18338264.


由於高抗氧化能力,不管是動物或者人體試驗都發現對於輻射引發身體的自由基傷害,褪黑激素都具有去除自由基的效果,因此擔心日曬產生自由基對身體造成老化、基因變性等後遺症的人可以考慮補充褪黑激素:


 Shirazi, Alireza; Ghobadi, Ghazaleh; Ghazi-Khansari, Mahmoud (2007). "A Radiobiological Review on Melatonin: A Novel Radioprotector". Journal of Radiation Research 48 (4): 263–72. doi:10.1269/jrr.06070. PMID 17641465.




褪黑激素的化學結構圖示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輔酶Q10(CoQ10)是牛肉、牛心、雞蛋中含有的天然營養素,波菜、穀類及豆子中也有但含量較低。隨著年紀增長,人類從食物消化吸收並合成的能力明顯下滑,所以在醫療保健上,醫療專業及研究人員都會建議使用輔酶Q10的營養補充劑作為攝取的主要來源。


對人類來說,除了攝取不足、減少合成及增加代謝會造成輔酶Q10的不足,很多並不清楚在藥物治療過程中也會導致輔酶Q10的合成受阻,最容易發生的狀況就是服用降膽固醇藥物,降膽固醇藥物可抑制體內膽固醇的合成,但在抑制的同時,也造成體內合成輔酶Q10受阻,因此本身有服用降膽固醇藥物者,若不額外補充輔酶Q10,容易造成相關後遺症(例如肌肉無力或者酸痛),此外,心血管疾病及癌症患者,本身合成能力下降,輔酶Q10也經常呈現不足的狀況。輔酶Q10的安全性極高,對於不健康的人來說,一天服用到3600毫克也沒有問題:


Hyson HC, Kieburtz K, Shoulson I, McDermott M, Ravina B, de Blieck EA, Cudkowicz ME, Ferrante RJ, Como P, Frank S et al: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high-dosage coenzyme Q10 in Huntington's disease and healthy subjects. Mov Disord 2010, 25(12):1924-1928.


臨床測試顯示一天服用到1200毫克是一般公認的安全範圍:


Hathcock JN, Shao A: Risk assessment for coenzyme Q10 (Ubiquinone). Regul Toxicol Pharmacol 2006, 45(3):282-288.


為何輔酶Q10如此重要?事實上,輔酶Q10是人體細胞中的粒腺體產生能量的重要輔助物質,輔酶Q10不足,細胞能量產生就會不夠,身體功能隨之下降。不難想像,身體細胞能量需求量最多的兩個地方:心臟與大腦的需求量最大,因此,許多關於輔酶Q10的研究,也以這兩部分的系統改善為主。


分子矯正醫學之父Linus Pauling博士在其研究報告中提出:即使缺乏運動,輔酶Q10補充劑也可以增強心臟功能,讓血壓回復正常、提升能量水平並延長壽命。


許多慢性心臟衰竭患者,臨床檢測都發現他們的輔酶Q10缺乏,長期預後好不好,與體內的輔酶Q10濃度夠不夠有直接相關,目前已有研究證實輔酶Q10可以對於降低低密度膽固醇(LDL,血管動脈硬化的元兇之一)有效果,進而減少動脈硬化的風險:


Mohr et al.,1992


Alleva et al.,1995


至於血壓的維持,臨床上報告很多,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相關文獻:


Cupp MJ and Tracy TS. Chapter 4: Coenzyme Q10 (Ubiquinone, Ubidecarenone), pp 53–85 in Dietary Supplements edited by Cupp MJ and Tracy TS Humana press, Totowa, New Jersey (2003)


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結果,根據研究結果分析,詳細的數字是收縮壓平均可以降低17mmHg,舒張壓可以平均降低10mmHg,而且沒有副作用:


Rosenfeldt, F L; Haas, S J; Krum, H; Hadj, A; Ng, K; Leong, J-Y; Watts, G F (2007). "Coenzyme Q10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trials". 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 21 (4): 297–306. doi:10.1038/sj.jhh.1002138. PMID 17287847.


2004年的研究發現:輔酶Q10對於心跳停止的預防有效果:


 Damian, M. S.; Ellenberg, D; Gildemeister, R; Lauermann, J; Simonis, G; Sauter, W; Georgi, C (2004). "Coenzyme Q10 Combined With Mild Hypothermia After Cardiac Arrest: A Preliminary Study". Circulation 110 (19): 3011–6. doi:10.1161/01.CIR.0000146894.45533.C2. PMID 15520321.


有一項雙盲交叉試驗的研究中分析12位心絞痛的病患,他們接受為期四週,每天150毫克的輔酶Q10的治療,結果與安慰劑相比,輔酶Q10的治療組胸痛發作頻率降低了53%。對於心絞痛的患者及二尖瓣膜脫垂,臨床醫師Robert M.Giller醫師發現輔酶Q10的幫助極大,而他使用的劑量大約是每天服用90-180毫克,大概使用1-3週即可看到效果。


在2002年有一項針對80名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研究,每天補充高達1200毫克的輔酶Q10,可以降低44%的疾病惡化:


Shults, C. W.; Oakes, D; Kieburtz, K; Beal, MF; Haas, R; Plumb, S; Juncos, JL; Nutt, J et al. (2002). "Effects of Coenzyme Q10 in Early Parkinson Disease: Evidence of Slowing of the Functional Decline". Archives of Neurology 59 (10): 1541–50. doi:10.1001/archneur.59.10.1541. PMID 12374491.


偏頭痛的研究過去我曾撰文討論,一項針對48名偏頭痛患者的試驗發現效果卓著:


Rozen, TD; Oshinsky, ML; Gebeline, CA; Bradley, KC; Young, WB; Shechter, AL; Silberstein, SD (2002). "Open label trial of coenzyme Q10 as a migraine preventive". Cephalalgia 22 (2): 137–41. doi:10.1046/j.1468-2982.2002.00335.x. PMID 11972582.


每天服用150-300毫克的輔酶Q10對於偏頭痛預防效果良好,尤其是配合補充鎂及B2的補充,效果更佳:


http://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Migraine_Action_UK&action=edit&redlink=1


對乳癌症患者而言,輔酶Q10通常不足,適量的補充(大約每天300毫克)可以幫助癌症痊癒及治療副作用的緩解,相關研究請參閱:


 ClinicalTrials.gov NCT00976131 Study of CoQ10 During One Cycle of Doxorubicin Treatment for Breast Cancer


 ClinicalTrials.gov NCT00096356 Coenzyme Q10 in Relieving Treatment-Related Fatigue in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


許多牙周病患者其輔酶Q10容易缺乏,適量補充經臨床驗證也有明顯改善效果:


Hanioka, T (1994). "Effect of topical application of Coenzyme Q10 on adult periodontitis". Molecular Aspects of Medicine 15: 241–8. doi:10.1016/0098-2997(94)90034-5.


輔酶Q10的臨床應用很廣,但臨床上證實的有效劑量卻比一般市售產品來的高很多(一般最高只有30毫克,很多複方產品劑量更是偏低),故有相關疾病困擾的人,若考慮補充輔酶Q10,應先留意補充劑量是否足夠,最後提醒大家,輔酶Q10的服用時機建議飯後服用,效果較佳,主要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營養製劑都是脂溶性的,飯後配合服用有更大的吸收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昨天我在閱讀最新的醫學期刊中,找到一篇有趣的研究,在此特別介紹給大家參考:


很多人遇到心情不好、有壓力時,會用巧克力或者冰淇淋來幫助自己抒壓,醫學研究發現藉由這樣的方式,的確可以從腦部掃瞄檢查上看到兩者關連,而這也可以解釋部分的人為何面臨壓力實體重會增加的源由。


一個由比利時Leuven大學的Lukas Van Oudenhove 醫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他們藉由核磁共振造影(MRI)去評估腦部情緒變化,藉由直接在胃部灌注脂肪及生理食鹽水兩組對照實驗作比對兩者之間的是否有不同變化。
研究人員找了12個健康的志願受測者,讓他們聽悲傷及中性的音樂,把他們的腦部造影先記錄下來,接下來讓志願者直接把脂肪或者生理食鹽水灌注到胃裡面,但當事人完全不知到自己的胃被灌了何種物質,這部分是想剔除味覺對情緒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悲傷的音樂會讓受試者的心情往下掉,但是被灌了脂肪的受試人員,跟灌了食鹽水的那組相比,心情悲傷的程度減少了50%(由大腦掃瞄直接來看),所以研究人員做出結論:


食用脂肪會讓我們比較不受悲傷情緒的影響,即便我們不知道自己吃什麼。這樣的結果提醒我們在肥胖、飲食性疾患(如暴食症)甚至是憂鬱症都可以考慮相關原理的治療及應用。另一位共同作者提醒:如果當事人都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東西,缺乏愉快的味覺刺激,仍能調整我們的心情,那麼腸道與大腦之間必然有對話的形式。


詳細的研究內容請參閱:


http://www.jci.org/articles/view/4638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以來,電磁波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與否,一直缺乏明確的研究證據,最近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胎兒經常接觸電磁波,出生以後罹患氣喘的比例明顯提高。



美國加州研究人員先記錄了八百名孕婦接觸電磁波的情形。研究人員說,生活裡電磁波常見的來源包括吹風機、吸塵器、微波爐和電線桿。



經過十三年的追蹤發現,在母體裡經常接觸電磁波的孩子比較容易有氣喘的毛病。詳細的數字如下:


母親懷孕期間,每增加1毫高斯的電磁波曝露,小孩氣喘發生率便增加15%;孕婦曝露超過2毫高斯的電磁波,跟低曝露組(0.3-2.0毫高斯)相比,小孩氣喘的發生率提高3.5倍。


這也是第一次有研究證明,吹風機、吸塵器、微波爐和電線桿和兒童氣喘有關。提醒懷孕的準媽媽儘量減少電磁場的曝露,也有助於降低小孩氣喘的發生率。對研究報告的原文有興趣的人可以連結參閱:


http://archpedi.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archpediatrics.2011.13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翻閱一本由抗衰老預防醫學醫師菲利普‧米勒所著的「真的不會老」這本書,裡面提到在提升腦力方面,抗衰老預防醫學的專業人士會考慮使用的藥物,一般預防醫學領域的醫師考慮的用藥,安全性較高,且比較不具副作用,值得大家參考,故在此把部分內容節錄出來給大家參考:


美國核准L-deprenyl(商品名為Selegiline)治療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的藥物,這兩種不疾病的特徵都是低濃度的多巴胺。正常來說,腦部的多巴胺會被單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分解,而deprenyl就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可以阻止多巴胺被分解,因而有助於提升多巴胺的濃度(更確切來說,deprenyl是一種單胺氧化酶B(MAO-B)抑制劑,沒有單胺氧化酶A抑制劑也就是抗憂鬱劑副作用的問題)。


即使不是這些疾病的患者,我們多巴胺濃度通常會隨著年齡而下降,利用deprenyl提高多巴胺濃度並使它回覆年輕時的濃度具有提升及穩定情緒的效果,顯著改善性慾,預防腦細胞受到氧化損害。


動物實驗顯示deprenyl可改善老年記憶喪失並且延長壽命。美國老年醫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 Society)的一篇回顧文章曾作以下的結論及提醒:


我們提議健康人士從45歲起開始每天服用10-15毫克的deprenyl,藉以對抗神經元(神經細胞)的老年退化,預防性的deprenyl藥物似乎提供合理願景:改善隨後數十年的生活品質、延遲自然死亡來到的時間,減少罹患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等老化神經性疾病的可能性。


deprenyl在歐洲廣泛用來預防老年失智,以抗老目的而言,四十多歲的人每天最佳劑量是2-3毫克,五十歲的人是4-5毫克,六十歲以上的人是5-6 毫克,而巴金森氏症和阿茲海默症患者通常是每天10毫克。


最後提醒:deprenyl不應與抗憂鬱劑藥物一同服用,除非有醫師特別指示。


想進一步了解藥物的資料也可以連結原文資料:


Riederer P, Lachenmayer L (November 2003). "Selegiline's neuroprotective capacity revisited". J Neural Transm 110 (11): 1273–8. doi:10.1007/s00702-003-0083-x. PMID 1462819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我不只一次討論過心碎症候群,由於不是每個人都清楚,在此把相關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閱:





經歷過心碎的感覺嗎?這在醫學上是可以觀察及診斷的。早在十幾年前,最早被提出來的名稱就是Takotsubo cardiomyopathy,章魚壺心肌症,主要是這種情形發作時,左心室會像日本傳統用來捕捉章魚的壺的形狀,讓我們看看章魚壺到底長什麼樣:



A是心碎症候群發作時的心臟左心室的變化,B是一般正常的狀況。


這種因巨大壓力產生的非缺血性心肌病變,發生率約在33%到100%之間,大多是當事人因為情緒性的重大壓力(例如所愛的的人過世)導致的心臟肌肉暫時變虛弱所引發,當然,重大的身體壓力也可能會發生。有興趣深究的人可參考:


Eshtehardi P, Koestner SC, Adorjan P, Windecker S, Meier B, Hess OM, Wahl A, Cook S (July 2009). "Transient apical ballooning syndrom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allooning pattern, and long-term follow-up in a Swiss population". Int. J. Cardiol. 135 (3): 370-5.


造成心碎症候群的主要生理變化,是因為人體內,當事人因為心理壓力承受過大,讓體內的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濃度急速上昇(大部分是腎上腺素及正腎上腺素),一般而言,這類的心肌病變在兩個月之內就會完全恢復。以發生機率而言,在停經的婦女身上比較多,相關資料可以參照:


Azzarelli S, Galassi AR, Amico F, Giacoppo M, Argentino V, Tomasello SD, Tamburino C, Fiscella A. (2006). "Clinical features of transient left ventricular apical ballooning". Am J Cardiol. 98 (9): 1273–6.


雖然,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很少會造成當場死亡,當事人也能在幾天或者接下來的幾星期內恢復,不過,有出現心碎症候群的人,也不要忽略了這其實對身體是一種警訊,在2008年三月有一項觀察研究發現:當所愛的去世接下來的一年,遭逢變故的婦女死亡率是一般人的兩倍,而男性是一般人的六倍。所愛的配偶死亡對所有的人壓力很是很大的再一次得到證明,以上的研究分析資料可參閱:


http://www.actuaries.org.uk/__data/assets/pdf_file/0006/128832/Spreeuw_modelling.pdf



最近發表於美國醫學期刊的最新研究,研究人員以兩百五十六位壓力性心肌病變患者為研究對象,這些患者遍及歐洲、北美洲。患者年齡從三十歲到九十歲不等,平均年齡為六十九歲。分析結果發現:


患者有八成一是更年期女性,另外有百分之八的女性年齡在五十歲以下,有百分之十一是男性。


研究中有三方之二的人知道發病背後隱藏的原因,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是因為情緒受到波動,情緒波動原因包括親友、寵物辭世,人際衝突、失業等。


另有百分之四十一的人是因為生理、疾病因素引起壓力性心肌病變,壓力來源包括手術、接受化療等,有些慢性阻塞性病患、氣喘患者呼吸困難,這也會形成壓力,誘發心肌病變。


值得專業人員注意的是「心碎症候群」患者接受冠狀動脈攝影檢查,高達七成五的患者檢查結果正常。必須透過心臟核磁共振造影檢查,才能發現病徵,患者心臟腫大,心臟收縮型狀像顆熱氣球,患者左心室功能衰退,心臟也有發炎反應。


研究人員指出,要盡早診斷壓力性心肌應變,可考慮使用心臟核磁共振造影檢查。若及時治療,左心室功能多半可以恢復正常。


對這篇原文期刊內容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參考:


http://jama.ama-assn.org/content/306/3/277.abstract?sid=f6ff3b5c-e944-4a2b-af39-21192c313fa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吃對了 你也能瘦〉 香蕉含色胺酸 正確吃真的能瘦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7/31 04:11


記者/洪素卿



最近香蕉盛產、價格下滑,為了幫助蕉農,不少人掏腰包買香蕉,不過部分怕胖的美眉,擔心熱量高不敢多吃。但事實上,不僅日本女星深田恭子曾靠早餐吃香蕉減重法,3個月瘦了12公斤,醫師也表示,香蕉含有色胺酸,可以提升滿足感;如果把香蕉當成代餐,正確使用香蕉成為熱量控制的工具之一,吃香蕉不僅不發胖,也能減重。



早餐吃香蕉 日星深田恭子瘦身



日本女星深田恭子將早餐換成「香蕉加一杯開水」,配合每天提早入睡,3個月的時間瘦了12公斤,一度引起香蕉減肥風潮。究竟這是怎麼做到的?肥胖醫學會蕭敦仁醫師表示,跟其他水果相比,香蕉的熱量其實不算低,以一根中型香蕉大約相當於3份水果來看,而1份水果的熱量60卡計算,1根香蕉的熱量有可能達到180大卡,與芭樂等其他水果相較,熱量真的不低。



香蕉熱量高 但色胺酸有飽足感



既然熱量不低,為什麼香蕉能夠減肥?蕭敦仁認為,可能與香蕉裡面的色胺酸有關。他表示,色胺酸進入身體後,可以轉化成血清素,血清素可以提升滿足感。也因此,與同樣熱量的食物相比,吃香蕉可能有相對高的飽足感,加上其中又有不少果膠以及膳食纖維。也因此,如果用來當作代餐、替代原本的餐食,確實可以減少熱量攝取。



例如,早餐本來固定要吃一碗稀飯,這碗稀飯的熱量可能跟一根香蕉差不多,但是吃稀飯的血糖升得快、還不到中午就餓了,但以開水加香蕉、卻可以滿足比較久,相對抑制食慾。



採用這個減肥法並配合早睡(目前已經知道睡太少容易發胖),也因此更能提高減重的效益。



重點還是要注意總熱量控制,午餐跟晚餐不能過量,這樣才能達到減重的效果。



肥胖醫學會曾漢棋醫師表示,很多人原本早餐就吃得少,香蕉加開水替代早餐,能夠降低的熱量不是很高,建議可以用在替代晚餐的一部份,但同時要酌加其他食物、避免熱量過低。



由於香蕉的鉀含量不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特別提醒,腎臟病患者切記不能過量攝取。



今年香蕉價格大幅下跌,大家不妨利用這個機會多多食用香蕉,幫助健康。許多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期間,為了要補充能量,預防抽筋,都會吃香蕉。香蕉也含豐富的鉀,一般而言,鉀有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分平衡(維持滲透壓)、維持正常血壓、利尿並排除多餘鹽分、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以及調節並參與神經傳導等作用。


有不少人知道香蕉含氨基酸的色胺酸,這是身體血清素的原料,然而就是食物成分的分析比較來說,色胺酸的含量並不高,比較多的部分是香蕉皮,有人開玩笑說失戀要吃香蕉皮,其實是補充色胺酸幫助血清素提升,改善憂鬱情緒。

真正含色胺酸的食物來源的前幾名是巧克力、燕麥、乾棗、牛奶、優格、白乾酪、紅肉、蛋、魚、家禽類、芝麻、雞豆、南瓜籽、螺旋藻、以及花生(以單位重量含量來看):


 Tryptophan background

支鏈氨基酸對人體而言是必須氨基酸(也就是不從外面攝取,自己不會製造的氨基酸),在肌肉中有35%的氨基酸構成是支鏈氨基酸,對哺乳類動物來說,40%的氨基酸需求是支鏈氨基酸,香蕉含豐富的支鏈氨基酸,對於想增加自己肌肉發達的人來說在進行肌肉訓練之前先攝取含有白胺酸(Leuc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纈安酸(Valine)這些支鏈氨基酸(BCAA),之後再攝取蛋白質的效果更佳:


 "Exercise Promotes BCAA Catabolism: Effects of BCAA Supplementation on Skeletal Muscle during Exercise". J. Nutr. 134 (6): 1583S-1587S. 2004. 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134/6/1583S.full. Retrieved 22 March 2011.


而香蕉就是含有這三種支鏈氨基酸的天然來源。除此之外,香蕉也含豐富的鉀,一般而言,鉀有維持細胞內外的水分平衡(維持滲透壓)、維持正常血壓、利尿並排除多餘鹽分、維持體內酸鹼平衡以及調節並參與神經傳導等作用。


在臨床上常會把支鏈氨基酸拿來作為燒傷患者的營養補充來源,幫助燒傷患者復原速度:


 "Therapeutic use of 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in burn, trauma, and sepsis". J. Nutr.. 1 Suppl 136 (30): 8S-13S. 2006. http://jn.nutrition.org/content/136/1/308S.short. Retrieved 22 March 2011.


對於有些肝腦病變的患者,臨床實驗也證實有幫助:


 "Nutrition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 Nutr Clin Pract. 25 (3): 257–64. 2010. doi:10.1177/0884533610368712. http://ncp.sagepub.com/content/25/3/257.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纖維肌痛患者 常做瑜伽舒緩疼痛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7/29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纖維肌痛患者往往長期忍受疼痛折磨,加拿大研究發現,纖維肌痛患者做點瑜珈有助紓緩疼痛。纖維肌痛患者以女性居多,主要症狀包括慢性疼痛、疲勞無力等,患者常有肌肉僵硬、睡眠障礙、腸胃不適、焦慮、憂鬱等困擾。



過去研究發現,纖維肌痛女性患者的荷爾蒙可體松濃度大多低於平均值,可體松是一種壓力荷爾蒙,一旦身體承受壓力就會分泌,以減緩壓力傷害,可體松濃度偏低可能引起疼痛、疲倦,讓身體對壓力變得更敏感。



參與研究的患者一周要上兩次「哈達瑜珈」課程,一次七十五分鐘,一周上兩次,連續上八周。患者上完瑜珈課後,研究人員在為她們測量唾液中的可體松濃度,結果發現,所有患者的可體松濃度都上升了。



加拿大約克大學心理學系博士研究生凱瑟琳‧柯蒂斯(KathrynCurtis)為研究計畫主持人,她表示,在理想狀況,當早晨起床後三十到四十分鐘,可體松濃度會升到最高點,經過一天,可體松濃度慢慢下降,直到就寢。但纖維肌痛患者的可體松分泌卻常出現異常。



身體遇到壓力來襲,「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會產生連鎖反應,以應付壓力,而分泌可體松也是反應鏈一環。



柯蒂斯解釋,哈達瑜珈可幫助身體放鬆,舒緩交感神經活動,心跳速率就會變得比較慢,呼吸量也會增加,相信這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會有正面效果。



這項研究近日發表於「疼痛研究期刊」。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患者常合併有纖維肌痛症,這種全身上下有多處痛點,壓了會痛,傍晚時疼痛往往會加劇,許多病人抱怨情緒會受到影響,睡眠品質也差的身體狀況,以功能性醫學的觀點並不難解釋:因為過度的壓力,導致身體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濃度上升,血流的過量皮質醇使身體組織加速損壞,並失去自我修復的功能,導致肌肉與關節傷害和慢性疼痛,因此纖維肌痛症的產生是必然的。有些患者的疼痛到了傍晚疼痛會加劇,這是因為腎上腺皮質醇過了下午四點以後,濃度降低引發的。也就是這些多處肌肉與關節的病理反應,早在疾病成性前就開始進行。在身體的延長壓力過程中,儘管壓力荷爾蒙已經升高,但因為壓力荷爾蒙本身能夠抑制發炎,故疼痛還不至於太明顯,但到了慢性疲勞、欲振乏力的階段,壓力荷爾蒙怎麼分泌都不夠(所以腎上腺皮質純都是偏低的),之前肌肉與關節造成的傷害與疼痛,沒有足夠的壓力荷爾蒙來抑制,疼痛當然會一發不可收拾。


一般醫療處理,因為不知道原因,只能症狀治療,所以藥物(包含止痛、肌肉鬆弛、抗憂鬱、抗焦慮等等)常被建議,但只能治標不治本,復發率極高。在功能性醫學的處理上,應從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開始,瞭解腎上腺是否因為長期壓力關係導致不平衡,如果確定,也可透過功能性醫學的營養補充品,協助腎上腺皮質醇(可體松)上升。幫助身體恢復抗壓能力,當然在疼痛緩解及穩定心情上,也有相關檢測及營養補充品可以幫忙。如果有長期的心理壓力,能透過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來協助,恢復會更好。


此外,多巴胺及血清素濃度不足是常被提出討論的原因之一,所以透過可以增加相關傳導物質的氨基酸,例如苯丙胺酸及色胺酸的補充,或者能直接提高神經傳導物質製造的SAM-e,不僅能抒壓還能緩解疼痛,有纖維肌痛症不想依賴藥物的患者可以多參考相關治療改善方式。


此外,增加心血管耐力的運動,已經證實可以有效改善纖維肌痛症:


Busch A, Schachter CL, Peloso PM, Bombardier C (2002). Busch, Angela. ed. "Exercise for treating fibromyalgia syndrom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Online) (3): CD003786. doi:10.1002/14651858.CD003786. PMID 12137713.


Gowans SE, deHueck A (2004). "Effectiveness of exercise in 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 Current opinion in rheumatology 16 (2): 138–42. doi:10.1097/00002281-200403000-00012. PMID 14770100.


Goldenberg, D. L.; Burckhardt, C.; Crofford, L. (Nov 2004). "Management of fibromyalgia syndrome" (Free full tex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92 (19): 2388–2395. doi:10.1001/jama.292.19.2388. ISSN 0098-7484. PMID 15547167. http://jama.ama-assn.org/cgi/pmidlookup?view=long&pmid=15547167. 


最近發表於疼痛醫學期刊的加拿大研究發現:


一周要上兩次「哈達瑜珈」課程,一次七十五分鐘,一周上兩次,連續上八周。患者上完瑜珈課後,研究人員在為她們測量唾液中的可體松濃度,結果發現,所有患者的可體松濃度都上升了,當然纖維肌痛症的症狀也跟著改善。


因此,即使和緩的瑜珈運動也有機會改善纖維肌痛症。對許多作於加的人來說,瑜珈本來就不只是一項運動,本身還可以抒壓,所以換句話說,任何可以幫助纖維肌痛症患者抒壓及運動的治療,容易出現療效。



纖維肌痛症容易出現的對稱痛點部位。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星期三晚上我在診所和一些來賓討論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內容。其中有一部份,是關於食物如何引發身體壓力的內容:




我們所吃的壓力食物不只造成身體的壓力,也引發了基因的改變,導致更多的壓力。


 


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ian Nutrition)有一份引人矚目的研究,發現以精製碳水化合物為主食的人,體內的壓力基因、發炎基因與胰島素抗性基因都被啟動了。24


 


研究檢視二組都有胰島素抗性的人員。他們所吃的二份飲食是完全一樣的:相同的熱量、等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與纖維。


 


唯一的差異是一組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是小麥、燕麥與馬鈴薯,另一組是裸麥。裸麥含有不同的訊息分子,被分解與吸收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小麥、燕麥與馬鈴薯。 


 



實驗的結果具有革命性的意涵。


 


在十二星期之後,採取脂肪切片,並測量基因表現的改變。體重沒有變化,但是基因表現的差異卻是十分驚人。


 


在小麥、燕麥與馬鈴薯組,有62種引起發炎、產生壓力分子與荷爾蒙,提高胰島素抗性與肥胖的基因被啟動。在裸麥組,有71種改善胰島素功能與避免細胞死亡的基因被啟動。


 


由以上的研究結果,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精製食物對於身體的影響負面多於正面,目前市面上的甜點、速食、零食都是精製食物為主的來源。以營養學的觀點,應該儘量食用全穀類來源,也就是讓食物的訊息分子被消化及吸收的速度越慢越好。這不禁讓我想到之前曾有一位會計師和我分享他的養生之道,他描述之前因為白髮開始增多,聽從朋友的勸告,把早餐全部改成全穀類的來源經過半年,頭髮全部變黑,完全不需要染髮,對照上述的研究結果,的確有其道理。


因此,對自己健康注重的人,應該儘量減少精製食物的來源,多食用消化及分解速度慢的全穀類來源。


這是裸麥也叫黑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