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少五多 降低塑害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6/14 00:27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常有塑化劑蹤影,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局長邱淑媞昨(十三)日在記者會上建議,要減緩塑化劑對身體的衝擊,可多食用含維生素C的蔬果,有研究發現,維生素C可讓受塑化劑傷害的睪丸盡早恢復正常。



邱淑媞局長指出,塑化劑傷害是可以修復的,而維生素C可幫助加速體內塑化劑代謝、排出,讓受損細胞、組織盡快恢復。若想減少塑化劑傷害,可遵循「五少五多」原則。



「五少」包括「少塑膠」、「少香味」、「少吃不必要的保健食品或藥品」、「少吃加工食品」,以及「少吃動物脂肪、油脂類、內臟」。



「五多」則是「多洗手」、「多喝白開水」、「多吃天然新鮮蔬果」、「多運動」與「嬰兒多喝母乳」。



當我們翻開營養參考書籍,其中提到維他命C的重要功效,主要是降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預防心臟病與中風;降低慢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白內障等)的的發生機率;減輕感冒症狀(沒有提到防治);減少日曬對皮膚的影響。如果去翻閱研究報告,我們會發現維生素C有許多令人驚訝的功效,首先,維生素是身體的重要輔酶,身體的膠原蛋白、不同的酵素合成以及腎上腺荷爾蒙(幫物抗壓)都需要維生素C,此外氨基酸、神經傳導物質、膽固醇、葉酸及鐵的新陳代謝,都需要維生素C。嚴重的維生素C缺乏,會導致壞血病,壞血病的主要原因就是身體無法合成膠原蛋白所致。目前建議維生素C的每日攝取量很低,只有60毫克左右,這只能作為預防壞血病產生的預防建議,但對身體的積極健康促進,沒有太大意義。


維他命C本身就是身體的重要抗氧化及自由基清除者,維生素C在體內濃度足夠的話,可以保護體內氧化酶(例如Glutathione peroxidase以及superoxidase,簡稱SOD)的作用,避免鐵及銅被氧化而讓氧化的寫脂肪及膽固醇傷害到DNA。補充足量的維生素,也可以提高身體最重要的抗氧化物質穀胱甘肽(glutathione,簡稱GSH)的濃度提升。


維生素C對於心血管的保護功能的機轉已被研究地非常清楚,維生素C本身能抑制lipoprotein A沈積膽固醇於受損的血管內皮的作用。維生素也可以提高HDL(高密度膽固醇,好的膽固醇),加速LDL(低密度膽固醇,壞的膽固醇)的移除。補充足夠的維生素C在臨床上可以看到總膽固醇及血壓的下降。維生素C還可以抑制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蛋白(glycation)作用,糖化蛋白會導致血管內皮的完整性受損以及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控制受損。


在感冒方面,維生素C對於縮短感冒病程上,可以達到32%左右。對感冒的症狀舒緩及免疫能力的提升,臨床上其實還有不少的研究報告,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最近出版的一本書,這是分子矯正醫學之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博士的著作「長壽養生之道」(英文原名為How to Live Longer and Feel Better),他蒐集許多臨床研究及實證(包含對癌症的改善),讓我們更了解維生素C在臨床的應用到底有多廣泛。任何對細胞分子矯正醫學有興趣的人,都可以詳閱這本內容充實的營養醫學參考書,相信對分子矯正醫學的認識及應用一定能更上層樓。


在排毒及中和許多有害物質方面,可以幫助特定的重金屬溶於液體,因此幫助它們更快速的從尿液排除,這不禁讓我聯想到由羅恩‧賀伯特先生研發的排毒程式,每天的的營養補充也包含高劑量的維生素C。此外對於工業及汽車的廢氣污染、鉛、鎘、砷及放射毒性的釙,維生素C都能加速排除,抽煙的人身上維生素C快速地降低,所以抽煙的人建議最好經常補充足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也能抑制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在體內轉變為亞硝胺,亞硝胺是破壞體內細胞的物質,因此這樣的作用也能達到保護細胞的效果。維他命C也能中和特定的殺蟲劑及一氧化碳對身體的傷害,至於否幫助塑化劑排除,目前比較缺乏這方面的研究報告。


在協助過敏改善方面,維生素C可以降低組織胺的濃度,穩定肥大細胞(急性過敏時會釋放組織胺引發過敏反應),因此也可以作為花粉熱、氣喘、濕疹及蕁麻疹的預防。要達到預防的效果,一天至少必須服用1-2克的劑量。


一般人若想補充維他命C,建議以天然的來源可以優先考慮,例如柑橘類水果、草莓、鳳梨、芭樂、包心菜、花莖乾、蕃茄、玉米、荷蘭芹、哈密瓜、青椒、木瓜、桃子、芥蘭菜、芥菜類、藍莓等。營養品方面,可以優先考慮一些天然萃取物的產品,例如柑橘萃取物,經研究證實,柑橘萃取物的攝取量不必太高,在體內停留時間可以久一點,一般會發生的腹瀉也可以避免。在腹瀉的避免方面,酯化C是維生素C的替代品,也不會有腸胃困擾,也不妨考慮。


很多人擔心維他命C的補充會導致腎結石,其實這個過時的觀念早已被許多後來研究推翻,事實上,維他命C甚至可以預防腎結石,在專業期刊Harvard Prospective Health Professional follow-Up Study中的一篇研究發現:攝取較高劑量的維他命C的自願受試者(大約每天1500毫克罹患腎結石的比例比攝取較少的人低。每天攝取高達10克(10000毫克)維生素C的受試者,並沒有產生腎結石,當然接受血液透析、曾罹患腎結石、嚴重腎病或者痛風的人,應該詢問醫師的意見。


在臨床上的補充劑量,一般建議範圍在250毫克到3000毫克之間,情況特殊者劑量會高出數倍,提醒大家留意。由於這是水溶性的營養品,即使服用過多,最多是導致腹瀉而已,並不會有其他身體負擔或者後遺症,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過動兒難管 校長竟要老師留職停薪


  • 2011-06-13
  • 中國時報
  • 【鄧木卿/台中報導】


     台中市某所國小三年級男學生,是個過動兒,不但在課堂上無故大叫,擾亂老師上課,還常常毆打同學,班上家長十二日開會討論,一致決議增派輔導人員,不料,校長反而建議導師為何不留職停薪,在場家長們莫不為導師叫屈。


     校園霸凌是很明顯的暴力行為,但是班上如果有過動兒,卻是潛在危險,一名三年級男童,去年轉到一所知名學校,雖然有吃藥,但是效果不大,不但在課堂上擾亂老師上課,隨意起身走動,還無故腳踹、手捏、搶玩具,毆打同學,不論男女無一倖免。


     脾氣溫和的老師有時被過動兒氣得不知該怎麼辦,但是為了大多數同學的受教權,只好暫時叫過動兒去走廊罰站冷靜,結果遭到過動兒家長反彈,「為何我的小孩不能在教室內上課?」。


     家長們不但擔心小孩無法安靜上課,更擔心被欺負,於是昨天相約到學校討論解決方案,但是出席的校長卻反駁,情況並不像家長所說的那樣嚴重,家長們為了求得真相,建議班上設攝影機,增派輔導人員,協助導師輔導。


     不料,校長竟建議導師如果太累,不如留職停薪,引起導師不滿,這名導師請校長要三思,在場家長更為導師抱不平,怎麼校長不好好思考如何解決,反而叫導師「別做了」。


     輔導主任說,類似這種情況的學生高達五、六十人,比這個過動兒更嚴重者還很多,下學期將會請這名過動兒去資源班上課。


     教育局副局長王銘煜說,過動兒並不是特殊教育學生,不能送去特教學校上課,將會請輔導人員加強輔導。





對許多被懷疑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患者而言,在臨床研究上發現飲食的確扮演著相當重要的一環,已經出爐的研究發現食物添加物、血糖調控、食物過敏、維生素及礦物質還有必須脂肪酸的缺乏,都可能導致ADHD的狀況。


早在1970年代就有知名的兒科權威醫師Benjamin Feingold提出研究報告提醒大眾,人工色素和防腐劑對ADHD的發生有關:


 "FDA Probes Link Between Food Dyes, Kids' Behavior". http://www.npr.org/2011/03/30/134962888/fda-probes-link-between-food-dyes-kids-behavior. Retrieved 2011-04-09.


在2007年12月,英國的食品標準管理局出資,刊登於知名的研究期刊Lancet的研究結果顯示小孩的過動程度越高,分析他們經常食用食品中,添加物的比例也比較高:


 McCann D, Barrett A, Cooper A, et al. (November 2007). "Food additives and hyperactive behaviour in 3-year-old and 8/9-year-old children in the community: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Lancet 370 (9598): 1560–7. doi:10.1016/S0140-6736(07)61306-3. PMID 17825405.


在2009年6月的專業期刊的飲食建議,包含多食蔬果、全穀類、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以及蛋白質優質來源的食物在健康維繫上,比一般兒童常吃的不健康飲食,包含飽和脂肪酸、精緻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速食缺乏蔬果的飲食來源,前者對兒童健康的增進及維持較容易,這樣的飲食建議也適用於ADHD的孩童:


 "Diet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Can some food additives or nutrients affect symptoms? The jury is still out". The Harvard Mental Health Letter 25 (12): 4–5. June 2009. PMID 19582942.


在哥倫比亞大學及哈佛大學臨床的研究觀察上,移除食物添加物的飲食來源,可以幫助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小孩不必靠藥物來維持穩定。


不是所有的小孩吃了糖都會過動,但對血糖調控有問題的人而言,我們還是不能輕忽糖(尤其是蔗糖)與過動的關連:


 Hoover, D.W. & Milich, R. (1994). The effects of sugar ingestion expectancies on mother-child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Abnormal Child Psychology, 22, 501-515.


在某些研究上發現,ADHD的患者體內的Omega-3這類必須脂肪酸含量過低,雙盲研究也顯示,讓有ADHD症狀的患者接受每天1公克的Omega-3脂肪酸3-6個月,效果呈現中度到高度的改善:


Richardson AJ, Montgomery P (May 2005). "The Oxford-Durham stud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fatty acids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coordination disorder". Pediatrics 115 (5): 1360–6. doi:10.1542/peds.2004-2164. PMID 15867048.


過動與過敏的關係密切,今年也有荷蘭的研究文章發表證實,相關討論文章請參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2445&prev=22846&next=22048&l=f&fid=26


再次提醒大家,過動只是現象,故此類的診斷容易流於浮濫。一味想靠藥物來維持穩定,除了必須承受藥物本身的相關的副作用,長期服用下來也有無法預測的風險,相關資料請參閱: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 titl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NIH Consensus Statement 1998 Nov 16Ð18; 16(2): 1Ð37.


在飲食習慣調整上,有專家學者建議可以從經常在家吃晚餐做起,也就是讓小孩在家吃晚餐,大人準備優質的食物來源,同時讓小孩在餐桌上分享學校發生的點滴與學習心得,一舉兩得:


http://fyiliving.com/mental-health/adhd/adhd-increases-substance-abuse-family-dinners-help-keep-kids-clea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醫學研究-幼兒睡眠不足 未來容易變胖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6/13 03:01 閻紀宇/綜合報導



中國時報【閻紀宇/綜合報導】



睡眠習慣與兒童發育有密切關係,眾所皆知。紐西蘭一項最新研究更顯示,兒童如果平日睡眠不足,過重或肥胖的風險將大增,為日後健康埋下諸多隱憂。



這項研究刊登在《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由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Otago)泰勒博士領導,針對丹尼丁(Dunedin)地區244位3到7歲的學童進行,每隔半年測量一次他們的身高、體重與體脂肪,並在3歲、4歲與5歲時記錄他們的睡眠習慣與身體活動狀況。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幼兒在3到5歲時如果睡眠時數偏低,7歲時出現過重或肥胖問題的風險就會增加。每天平均多睡一個小時,身體質量指數(BMI)約可降低0.48。



英國皇家兒科與兒童健康學院教授麥康諾奇指出:「5歲以下幼兒日夜合計,一天需要11個小時的睡眠,然而卻有20%這個年齡的幼兒出現睡眠問題,除了體重之外,還會影響注意力、記憶、行為與學校表現。」



對孩童來說,一天睡多久才夠呢?根據研究,新生兒一天可以睡到18個小時;一歲之前,每天14-18個小時;1-3歲,一天12-15個小時;3-5歲,一天11-13個小時;5-12歲,一天9-11個小時;青春期一天9-10個小時;成人一天7-8個小時,孕婦建議一天至少八個小時。研究細節請見:


 de Benedictis, Tina, PhD; Heather Larson, Gina Kemp, MA, Suzanne Barston, Robert Segal, MA (2007). "Understanding Sleep: Sleep Needs, Cycles, and Stages". Helpguide.org. http://www.helpguide.org/life/sleeping.htm. Retrieved 2008-01-25.


"Backgrounder: Later School Start Times".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Undated. http://www.sleepfoundation.org/article/hot-topics/backgrounder-later-school-start-times. Retrieved 2009-10-02. "Teens are among those least likely to get enough sleep; while they need on average 914 hours of sleep per night..."


小孩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影響體重、學習、注意力、情緒及行為控制,最近紐西蘭的研究甚至把這方面的數值量化,提出明確的報告:


5歲以下幼兒日夜合計,一天需要11個小時的睡眠,幼兒在3到5歲時如果睡眠時數偏低,7歲時出現過重或肥胖問題的風險就會增加。每天平均多睡一個小時,身體質量指數(BMI)約可降低0.48。


所以提醒為人父母者,讓小孩睡足充分的時間對小孩的健康與學習相當重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青春永駐靈丹 十年內可望問世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1/06/12 01:39



(中央社台北11日電)英國著名老化遺傳學專家巴崔吉(Linda Patridge)表示,能讓人「青春永駐」的藥品可能在10年內就問市,將使人能夠有尊嚴地步入老年。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巴崔吉教授說,這項科學發展得非常快速,不久可能就可預防許多老人疾病。



屆時只要從中年起每天服用一顆藥,雖然年齡變老,卻能免於各種身心病痛,例如阿茲海默症與心臟病。



果真如此,大家的工作年齡可以更長,或是更能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一些研究甚至指出,皮膚與頭髮會持續維持年輕光彩。



任教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巴崔吉說:「如果10年內還沒有出現這種東西,我會感到很驚訝。如果有人跟你說,可以服用一種副作用很少的藥物,就讓你在今後5或10年保持健康,最後身無殘疾地告別人世,那大部分的人都會趨之若鶩。」



這名教授的預測可能聽起來有點離奇,但根據的是全球各地許多有發展希望的科學研究。



這些研究已經發現與長壽和健康有關的關鍵基因,也發現修補這些基因的方法,至少在動物身上是如此。



在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子中,哈佛大學醫生已讓年長老鼠重返青春。



實驗開始時,這些老鼠的皮膚、大腦、內臟與其他器官看起來很像80歲老人。



在餵食能夠開啟關鍵酵素的藥物僅僅兩個月內,這些老鼠就長出許多新細胞,已經幾乎完全回春。



值得注意的是,本來已無繁殖能力的雄性老鼠,最後能讓母老鼠生出一大窩幼鼠。



其他研究也顯示,體內與胰島素和相關荷爾蒙有關的連鎖反應,是決定健康與老化的關鍵。這表示,多年來對糖尿病的研究,可能已產生一些藥物,可以改造為抗衰老的藥物。(譯者:中央社張曉雯)1000611


 


目前已經發現青春永駐的關鍵為何?


答案是粒腺體及血糖代謝功能能夠保持水準以上的功能運作,這兩者有直接密不可分的關係,血糖代謝指的是身體自發性處理血糖功能正常,而非施打或者服用降血糖藥物讓過高的血糖值下來而已。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1595&prev=21683&next=20971&l=f&fid=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騎馬可治童自閉 阿根廷籲納健保


公視 更新日期:2011/06/11 22:15



您知道嗎,"騎馬"也能夠治療罹患腦性麻痺、或自閉症的病童喔!關鍵是因為在騎馬的過程中,會讓身體釋放一種降低焦慮的荷爾蒙,阿根廷的民間團體,最近大力呼籲政府,把"馬術治療"納入全國健保給付,讓社會各階層的病童,都能接受治療。



畫面上看到的這名騎著馬越過柵欄,展現精湛馬術技巧的12歲男童璜,看得出來他一出生時有輕度行動不良,以及學習困難的問題嗎?他四歲的時候就被送來學習馬術,很快的就喜歡上了馬和騎馬這種運動,多年下來他肢體動作不協調的問題已經完全根治。



據小兒神經科醫生指出 ,馬術療法可以適用於很多種身心乃至於情緒方面的疾病,像是腦性麻痺、自閉症以及亞斯伯格症候群。原理就在於病童在接觸馬匹以及在騎馬的動作韻律過程中,會促使身體釋放一種降低焦慮的荷爾蒙,催產素 ,如此一來能夠開啟學習的接收器。除此之外,還能夠改進病童的注意力,舒緩情緒,改善肢體動作的協調度。



目前這裡的課程接受兩歲以上幼兒的申請,而他們也正向政府爭取把馬術療法納入全國健保,讓社會各階層有需要的病童都可以接受這項另類療法。



之前我曾不止一次在部落格推薦馬術運動,阿根廷目前有民間團體在大力推動把馬術列入健保療法,因為有些研究顯示騎馬可以幫助身體產生催產素,這種被稱為愛的荷爾蒙,也期待這樣的療法也能夠在本地列入健保給付的療法。以下為催產素如何改善焦慮以及自閉症的原理,我找出相關的資料給大家參閱一下:


催產素能激發滿足感、減少焦慮、平靜感以及在伴侶身旁的安全感,這些都是達到性高潮的基本要素,有些研究發現催產素的確能與其他神經傳導物質產生交互作用,例如血清素等等。有一項研究結果明白指出:血中的催產素濃度與成人在愛情中的互動中減少的焦慮指數呈現正相關:

Marazziti D, Dell'Osso B, Baroni S, et al. (2006). "A relationship between oxytocin and anxiety of romantic attachment". Clinical Practice and Epidemiology in Mental Health 2: 28.


因此,催產素對大腦的行為控制、恐懼、焦慮等控制區域具有抑制作用,因而讓性高潮產生。在調整系統(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催產素能間接抑制ACTH及CORTISOL(壓力賀爾蒙)的產生,因此,對血管收縮素來說,可視為一種擷抗因子。



在自閉症的研究上,其實已經累積相當多的研究,例如催產素可以改善自閉症患者的重複及其他附屬行為:


Bartz JA, Hollander E (2008). "Oxytocin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Progress in Brain Research 170: 451–62.


在成人的自閉症治療上催產素可以增加有感情的言語的數量:


Jacob S, Brune CW, Carter CS, Leventhal BL, Lord C, Cook EH (April 2007). "Association of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in Caucasia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utism". Neuroscience Letters 417 (1): 6–9.


在吸入性的催產素治療以後,自閉症的患者表現出更多適當的社交行為:


Wermter AK, Kamp-Becker I, Hesse P, Schulte-Körne G, Strauch K, Remschmidt H (September 2009). "Evidence for the involvement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the 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 in the etiology of autistic disorders on high-functioning level".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B, Neuropsychiatric Genetic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家裡發霉 小心孩子氣喘


路透 更新日期:2011/06/10 19:24



(路透紐約10日電)一份最新研究指出,若住家曾遭逢水患受潮或有多處發霉,特別是住家環境發霉處明顯的孩童,較同儕易患氣喘或過敏。



德國環境衛生研究中心(German Research Centerfor Environmental Health)的緹雪(ChristinaTischer)指出,這項研究回顧1990年代以來61份國際型研究,並強調重點不只是除去明顯發霉處,而是預先防範。緹雪也是本研究共同作者。



她在「歐洲呼吸期刊」(European RespiratoryJournal)寫道:「住家環境明顯發霉或暴露在黴菌孢子下的孩童,患呼吸道過敏症狀風險增加。」



緹雪告訴路透社,雖然目前研究結果無法確定黴菌是引起氣喘和過敏的元兇,但實驗室研究指出,暴露在黴菌及空氣中黴菌孢子,會造成呼吸道發炎。



整體而言,家中有明顯發霉處的孩童,易發生氣喘的機率比一般孩童多出49%,鼻子過敏的機率也比一般孩童多39%。中央社(翻譯)



黴菌是氣喘及過敏患者經會被驗出的急性過敏原,國內的醫療研究及新聞也經常提到對過敏體質的小孩,在居家環境的預防措施上,除濕非常重要,在本地還可以讓塵蟎最喜歡的潮濕環境獲得控制,一舉兩得。


最近德國的德國環境衛生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整理了近十年來61份國際型研究發現:住家環境明顯發霉或暴露在黴菌孢子下的孩童,患呼吸道過敏症狀風險增加。整體而言,家中有明顯發霉處的孩童,易發生氣喘的機率比一般孩童多出49%,鼻子過敏的機率也比一般孩童多39%。


比較可惜的是在這一份研究中,沒有直接的過敏原檢測指出是否這些小孩是否對黴菌有過敏,此外,家裡出現明顯的發黴,是否與父母的社經地位有關,因為父母的社經地位也可能影響小孩的飲食來源、控制(例如垃圾食物、甜食等)甚至是居家環境的優劣。過去我們在部落格多次提到,導致過敏的因素鮮少是單一過敏原所引發,而慢性過敏原常見的奶蛋類及小麥等等來源,常常是容易為人忽略的過敏原凶,這些因素都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來做探討,提醒大家留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醜小鴨 靠運動變天鵝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6/10 00:57 【桃園訊】



「老師把我從憂鬱醜小鴨變成天鵝!」平鎮高中徐雅慧因憂鬱症領有身心障礙手冊,靠著運動重生,曾是全校最後1名的她甄試上交大外文系,學校今天將頒發「熱愛生命特別獎」給她。



要求完美的徐雅慧,過去書沒念完,要是不小心打瞌睡,驚醒後會打自己巴掌、甚至自殘。當時她覺得,「書沒念完,怎麼可以對自己那麼好」。



徐雅慧高一下學期經醫生診斷患有憂鬱症,開始吃藥治療,升上高二沒多久就休學。



休學1年,徐雅慧復學後,新同學知道她有憂鬱症,幾乎交不到朋友,她也不想接近人群,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彷彿行屍走肉。體育老師朱彩鳳形容,「當時雅慧畏畏縮縮,走路駝背,眼睛飄忽不定,哪像個人!」



復學後,徐雅慧仍不想念書,考試亂寫,成績是全校最後1名,不想上課就請假,直到高二下學期,徐雅慧和朱彩鳳才首次在體育課碰面。



那時的徐雅慧想再休學,但朱彩鳳逗趣又具說服力的言語改變了她。當徐雅慧心情不好,朱彩鳳就帶她去跑步,徐雅慧說,「讓我累得忘記要哭了」。



徐雅慧說,「運動讓我不像以前愛睡、頭腦變清晰,成績逐漸提升,同學也開始跟我討論功課,慢慢交到朋友,也不再依賴藥物」。



跑步「鍛鍊」不到1年,徐雅慧參加今年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招生,甄試上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運動也讓徐雅慧瘦了10幾公斤,甩掉憂鬱期間吃睡度日囤積的脂肪,現在課餘時間還到餐廳打工,臉上隨時掛著笑容,大方地面對陌生人,徐媽媽和徐雅慧都認為朱彩鳳是徐雅慧的「再生父母」。



平鎮高中今天舉行畢業典禮,徐雅慧獲頒「熱愛生命特別獎」,她樂意分享自己的故事,並堅定地說,「絕對不讓自己再掉進去」。



今天看到平鎮高中一位曾經罹患憂鬱症的畢業生,領有身心障礙手冊的同學,因為運動而徹底治癒了她的憂鬱症,也甄試上一流的學校與科系,著實令人感動,我把之前相關的資料整理一下給大家參考比對,再一次提醒大家對憂鬱症來說,運動絕對適值得投資的自我改善之道:


直至目前為止,憂鬱症的起因仍然不明,儘管在描述大腦的情緒活動上已經跨出一大步,但對情緒的生物機制認識得越多,愈發現有氧運動具有轉移情緒的功用。事實上,大多是透過對憂鬱症的研究,才發現運動對大腦有這麼多的影響,運動幾乎在各個層面都能抵抗憂鬱。英國醫學藉以把運動當成憂鬱症的第一線療法,但在美國未充分利用,實在是很可惜。


憂鬱症的症狀實在太廣泛了,每個人多少都會經歷到。誰不會偶爾發脾氣、煩躁難安、悲觀失望、昏沈懶散、對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過度批判自己等等?悲傷難過是人類面對損失的一種自然反應,但悲傷並不等於憂鬱。


對運動改善大腦最耳熟能詳的,非腦內啡莫屬,這是在70年代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甘地斯‧伯特(Candace Pert)發現大腦中有鴉片受體,運動時產生的腦內啡,不但能鈍化疼痛感,還能產生愉悅感。儘管後來發現,腦內啡無法完整地解釋運動對改善大腦及情緒的所有機轉,但至少已經讓研究人員意識到:當人們從事運動時,除了會有愉悅感,人們也會對自己感到更滿意; 如果心情很低落,然後開始運動並感覺好多了,你整個心態都會因為你感覺一切會沒事,還有你可以把自己當靠山而完全改變,而且光是運動的規律性,就能讓你的心情好轉,顯然,這裡面暗藏某種玄機。


過去柏克萊大學人口實驗室曾做一項大型的研究追蹤,研究統計結果顯示:平時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患有憂鬱症的比例是有運動習慣者的1.5倍。但如果中間能開始培養運動習慣,最後與長期有習慣運動者比較,並不會增加憂鬱的罹患率。換句話說,改變運動習慣就等於改變罹患憂鬱的機率。2006年針對19288名雙胞胎及其家庭作的荷蘭調查研究就顯示,運動者比缺乏運動者更不容易感到焦慮、憂鬱、神經質、社交生活也更為活躍。另一篇發表於2000年以3403人為調查對象的芬蘭研究報告也發現:每週至少運動兩到三次的人比缺乏運動或完全不運動者更不容易憂鬱、生氣、有壓力和對人產生輕蔑的不信任。2003年哥倫比亞大學針對8098位研究對象之後,也同樣證實運動與憂鬱之間存在著反比的關係。


我在排毒程式的執行及觀察中也發現,許多原本有憂鬱困擾的人,在程式執行期間,由於必須每天運動,所以在程式完成後,原本的憂鬱一掃而空,我認為排毒程式其執行內容包含每天例行性的運動約半小時,這種每天時間規律的運動應是其中重要的關鍵之一。過去我也曾介紹一位原本有憂鬱困擾的精神科醫師接受排毒程式的協助,他在二十餘天的排毒過程中,將自己原本的憂鬱症狀完全去除,情緒完全回升到愉悅的狀況,令他不禁感嘆:為何這種運動、烤箱排汗及補充營養品的方式,效果比抗憂鬱劑更好,而且沒有副作用?


想要預防憂鬱或者幫助憂鬱好轉,運動絕對是值得參考的復健模式。祝福大家不管有沒有憂鬱,都能在規律運動的幫助下,身心越來越清新與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酗咖啡 小心幻聽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6/09 00:2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咖啡喝太多,精神壓力大,小心聽到不該聽的聲音。澳洲研究發現,壓力很大的人若每天喝五杯以上的咖啡,很容易出現幻聽。



澳洲墨爾本拉籌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賽門‧克勞(Simon Crowe)研究團隊發現,壓力重重,又酷愛喝咖啡的人出現幻聽、幻覺的比率是其他人的三倍。



賽門‧克勞教授以九十二人為研究對象,紀錄他們的咖啡攝取量、心理承受多少壓力。然後讓他們聽三分鐘的「白噪音」,「白噪音」是指收音機、電視雜訊所發出的噪音。



研究人員告訴這九十二人,「白噪音」中夾雜一首老歌「白色聖誕」,只要聽到「白色聖誕」歌聲、旋律,就要趕快按按鈕,實際上「白噪音」裡並沒有夾雜任何歌曲。



研究結果發現,咖啡因攝取較少的人,平均按鈕次數只有一次,而壓力大、很愛喝咖啡者平均按鈕次數為三次,表示壓力大、喜歡喝咖啡的人更容易出現幻聽。



克勞教授表示,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壓力大,又攝取高濃度的咖啡因,很容易幻聽,聽到不存在的聲音。研究中將每天喝五杯咖啡的人定義為重度咖啡飲用者。如果吃下過多含咖啡因藥物有也可能出現類似狀況。



克勞教授指出,全世界約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每天都喝咖啡,多數人對藥物風險較有警覺,但卻常輕忽咖啡可能帶來的健康風險。



咖啡因會提神,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咖啡因本身就是腺苷(adenosine)受體的抑制劑,腺苷本身就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可幫助睡眠,而抑制腺苷,自然會去除睡意。常喝咖啡,身體會慢慢習慣有咖啡因的刺激,而讓中樞神經系統腺苷的受器增加,於是讓咖啡因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開始出現耐受性的調整(也就是刺激作用減弱),反而對腺苷的刺激會更敏感,如果一下子減少對咖啡因的攝取,,就會讓腺苷的正常生理反應增加,於是就會出現惱人的咖啡戒斷反應:


Green, R M; Stiles, G L (1986). "Chronic caffeine ingestion sensitizes the A1 adenosine receptor-adenylate cyclase system in rat cerebral cortex.".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77 (1): 222–7. doi:10.1172/JCI112280. PMC 423330. PMID 3003150.



因為腺苷的部分生理作用會導致血管擴張,因此咖啡因戒斷時,也會讓頭部的血流擴張而導致更多的血液流入腦部而頭痛及噁心。這意味著咖啡因有血管收縮的效果,而相反地不喝咖啡,減少兒茶酚胺的活動可能會導致倦怠及嗜睡(無法集中精神),減少或者停止咖啡使用的同時,也會讓血清素濃度降低而發生焦慮、易怒、無法集中精神以及動機減弱,嚴重的狀況甚至會導致輕微的憂鬱。一般咖啡因的戒斷症狀出現在咖啡因停用的12-24小時左右,到了48小時而達到高峰。


長期大量地飲用咖啡,會發生咖啡鹼中毒(caffeinism),咖啡鹼中毒的人除了咖啡因的依賴之外,常會合併出現許多身體及心理的症狀例如神經質、易怒、焦慮、發抖、肌肉緊繃、失眠、頭痛、過度換氣及心悸等等:


Leson, CL; McGuigan, MA; Bryson, SM (1988). "Caffeine overdose in an adolescent male.". Journal of toxicology. Clinical toxicology 26 (5–6): 407–15. PMID 3193494.


 "Caffeine-related disorders". Encyclopedia of Mental Disorders. http://www.minddisorders.com/Br-Del/Caffeine-related-disorders.html. Retrieved 2009-08-03.


此外,咖啡因的攝取也會增加增加胃酸的製造,因此長期大量的飲用容易發生胃潰瘍、腐蝕性的食道炎、胃食道逆流等狀況: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Cedars-Sinai.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April 23, 2008. http://web.archive.org/web/20080423214804/http://www.csmc.edu/pf_5543.html. Retrieved 2009-08-03.


很難想像如果有服用普拿疼的人,咖啡因的攝取也會增加普拿疼的毒性:


 Acetaminophen & Caffeine: Bad Combo for Your Liver. Hepatitis Central 2009-02-02. Retrieved 2010-11-03.


若是一下子飲用大量的咖啡因,容易出現中毒的現象,在精神狀況的確容易出現幻覺、妄想、憂鬱或者躁症等狀況,最近研究發現,壓力很大的人若每天喝五杯以上的咖啡,很容易出現幻聽:


澳洲墨爾本拉籌伯大學心理學系教授賽門‧克勞(Simon Crowe)研究團隊發現,壓力重重,又酷愛喝咖啡的人出現幻聽、幻覺的比率是其他人的三倍。研究顯示,如果一個人壓力大,又攝取高濃度的咖啡因,很容易幻聽,聽到不存在的聲音。研究中將每天喝五杯咖啡的人定義為重度咖啡飲用者。如果吃下過多含咖啡因藥物有也可能出現類似狀況。


每天飲用量達到五杯的人,應該留心是否出現這些狀況,談到這裡,不禁讓我想到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作者馬克‧希曼醫師,他自己在憂鬱症及慢性疲勞發病之前,不懂身體的保養,每天都得靠好幾杯咖啡來提神的狀況:


幾年來不眠不休地在急診室工作與接生,徹底破壞了我身體的韻律,為了繼續撐下去,我狂酗四倍的濃縮咖啡……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閱完整的內容: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3513&prev=14082&next=13244&l=f&fid=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T毒砧板! 鉛鎘超標3倍傷腎腦




TVBS 更新日期:2011/06/08 18:49 游皓婷







台灣製的一款黃色塑膠砧板,被消基會驗出含有重金屬鉛跟鎘,它的毒性超出國家標準3倍,業者為了讓原本是白色的塑膠砧板增加賣相,大多會使用重金屬染上鮮豔色彩,醫生警告,民眾光是用手摸到這款毒砧板,接觸到「鉛」,再吃下被污染的食物,長期下來會損害腦部跟神經系統,減損幼童的學習力。



用彩色砧板切水果、切菜,小心可能把重金屬吃下肚,這一款黃色的塑膠軟式砧板,被消基會驗出鉛含量超出國家標準2倍、鎘超標3倍,而且是MIT台灣製造,各大賣場緊急下架停賣,通知廠商回收。民眾:「現在不會去用它(彩色砧板),相較起來會選透明的(砧板)。」


用毒砧板切食物傷害健康,醫生警告萬一食物被外層的「鎘」污染,長期下來會損害腎、泌尿系統,至於「鉛」則是摸到砧板,透過皮膚接觸累積在身體裡面,傷害大腦跟神經系統,降低兒童智能跟學習力。


塑膠砧板要安全使用,專家建議記得「不」接觸高溫食物,千萬別用熱水燙洗,上限70度C,不要切鳳梨、檸檬這類酸性水果就OK。


打著抗菌、輕便,大賣場一整面貨架都在賣塑膠砧板,上頭的鮮豔顏色卻都使用化學染劑上色,專家擔心恐怕都有重金屬疑慮,或許挑傳統的木頭砧板,天然ㄟ尚好。



鎘是一種毒性極高的重金屬元素,在工業用的場合經常會被發現,由於其允許暴露量極低,因此常被發現有過量暴露的情形。鎘也常被用於電路版上,一般的操作並不會導致過量暴露,而工業用的染料也常用到鎘,電池的材料也會用到鎘,在上述產品的工作環境容易累積過量,此外,船塢碼頭的工人、建築業以及農業都可能經常接觸到鎘:


http://www.osha.gov/SLTC/cadmium/index.html


急性鎘中毒可能會造成像類似感冒症狀包含發冷、發燒以及肌肉酸痛,有時會被稱為鎘憂鬱的狀況。如果沒有發生呼吸系統的傷害,這些症狀通常會自行消失。如果是嚴重的中毒可能會導致氣管-支氣管炎、肺炎及肺水腫等等,在暴露之後的數小時症狀就會出現,發炎的症狀例如咳嗽、鼻喉部的乾及刺激感、頭痛、頭暈、虛弱、發燒以及胸痛等等。


若大量吸入含鎘的污染塵,將會急速地導致呼吸及腎臟問題,甚至是死亡(通常由腎衰竭所引發),吃到一定劑量的鎘會導致立即性的中毒而直接損害到肝及腎:


Hayes, Andrew Wallace (2007).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oxicology. Philadelphia: CRC Press. pp. 858–861. ISBN 9780849337789. http://books.google.com/?id=vgHXTId8rnYC&dq.


至於痛痛病的源由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的神通川遭到鎘的嚴重污染,導致灌溉到水田讓稻米含有過量的鎘,後來被人食入後導致中毒的症狀,例如骨頭酸痛、蛋白尿、糖尿等腎臟異常等等:


Nogawa, Koji; Kobayashi, E; Okubo, Y; Suwazono, Y (2004). "Environmental cadmium exposure, adverse effects, and preventative measures in Japan". Biometals 17 (5): 581–587. doi:10.1023/B:BIOM.0000045742.81440.9c. PMID 15688869.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n0773057mw738u05/.


根據研究,含鎘的化合物也是致癌物質。鎘過量會引發骨質疏鬆(和其他礦物質的排擠效應),同時也會引發關節及背部的疼痛(這在臨床上常看得到),同時也會增加骨折的風險。腎臟也可能因為鎘過量而導致近腎小管異常而無法從血液中把酸移除,而這種對腎的傷害是不可逆的,近腎小管異常也會讓血液中的磷濃度不足,進而產生肌肉無力甚至是昏迷等狀況。這也可能導致痛風性關節炎以及血中的氯過高,最後腎臟功能會萎縮三成,其他患者還有可能失去嗅覺。


很難想像對一般人來說,抽煙才是鎘污染的主要來源,而且吸到肺部的吸收率比吃到腸子裡面被吸收的機會更有效率,相關資料請參閱:


 Friberg, L. (1983). "Cadmium".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 4: 367–367. doi:10.1146/annurev.pu.04.050183.002055. PMID 6860444.


至於鉛對健康的影響,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762


不管是鉛或者是鎘,急性中毒的機率不高,但是慢性累積過量影響到當事人的身體與神經的功能則不少見,想知道自己體內是否累積過量的重金屬,可以透過功能性醫學相關的頭髮檢測或者是螯合後的尿液檢測,一般醫療院所單憑尿液檢查,對急性大量暴露的患者而言,完全沒有問題,但對真正想瞭解體內組織的重金屬是否有累積過量的人來說則完全沒辦法。一旦藉由檢測結果確認也累積過量,可以藉由螯合療法來協助身體排除這些重金屬,對預防醫學來說,重金屬的累積的處理,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甚至對小孩的健康、情緒、學習及專注力也有莫大的影響,不可輕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女性須知:抗皺勿忘壯骨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1/06/07 06:50 張佑之







(法新社華盛頓6日電) 美國今天發表的研究報告指出,女性臉上的皺紋也許是預測骨折機率的依據。



耶魯大學研究人員說,這是因為人體皮膚與骨骼的蛋白質含量息息相關,因此1位女性的臉部和頸部若是皺紋多,那麼她因骨質密度流失而致骨折的機率就會較高。



研究人員對114名停經後初期、也就是距最後1次來經不足3年的婦女進行檢查,以配合美國許多機構目前所進行的臨床試驗。



他們使用目測和硬度計(durometer)對這些女性臉部和頸部11個部位的皮膚進行測定,而硬度計是用以評估額頭和臉頰的皮膚硬度。



至於測量骨質與密度的方法,是透過攜帶式超音波機和X光機。



耶魯大學醫學院產科、婦科及生殖學系副教授巴爾(Lubna Pal)說:「我們發現,研究對象的皮膚皺紋日益加深和增多與骨質密度降低有關。」



「皺紋愈多,骨質密度愈低,這種關係與年齡和已知會影響骨質的因素無關。」



在內分泌學會(Endocrine Society)於麻州波士頓所召開會議上發表的這項研究報告指出,皮膚彈性較佳與骨質密度較高有關。(譯者:中央社張佑之)1



我認識一位可敬的長者,他已經七十餘歲了,每天還可以跑一、二十公里,參加長青運動會也都是金牌的常勝軍,深入瞭解後,才知道他之前是馬拉松選手,但他是三十幾歲以後才開始練馬拉松,一度練到膝關節嚴重發炎,劇烈疼痛,當時他的教練警告他不能再練,否則雙膝一定廢掉,但是他對馬拉松的憧憬及意志力都教他無法放棄,後來有人建議他可以多補充膠原蛋白與膠質,於是他從中藥的膠質配方下手,之後膝關節完全痊癒,還拿了國際馬拉松比賽當時分齡的冠軍。


現在大家在聽到退化性關節炎時,大多只瞭解要補充葡萄糖胺(因為廣告的宣傳效果太好了),然而葡萄糖胺只能幫助關節的軟骨退化減緩,對骨質疏鬆的幫助則幫助不大。骨質疏鬆除了要補充相關的礦物質,例如鈣、鎂、磷、鋅、銅、錳甚至是硼等之外,骨質重要的構成原料還有膠原蛋白,過去,我也曾讀過國內的醫學中心,對膝關節退化的患者以膠原蛋白補充來改善,療效卓著。


最近美國的耶魯大學的研究也提醒大家:女性的臉部和頸部若是皺紋多,那麼她因骨質密度流失而致骨折的機率就會較高。皺紋的產生就是臉部皮膚膠原蛋白的流失,所謂見微知著,因此身上其他部位的膠原蛋白必然不足,骨質的膠原蛋白不足,結果就是骨質疏鬆。所以研究的主要領導人耶魯大學醫學院產科、婦科及生殖學系副教授巴爾(Lubna Pal)說:「我們發現,研究對象的皮膚皺紋日益加深和增多與骨質密度降低有關。」



「皺紋愈多,骨質密度愈低,這種關係與年齡和已知會影響骨質的因素無關。」


在此提醒愛美有注意保健的女性,臉上皺紋多,千萬不要只是去打玻尿酸或者肉毒桿菌除皺而已,應該也關心自己的骨質是否也有因為膠原蛋白流失而產生骨質疏鬆的現象。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感冒藥致失明 嬌生賠千萬美元


中央社╱中央社 2011-06-05 10:26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4日專電)10年前,美國1名3歲女童發燒、咳嗽,家長給她兒童感冒藥Children\sMotrin,結果引發罕見過敏,導致一眼失明且差點喪命,如今陪審團裁定嬌生集團要賠1000萬美元。


今年5月24日,費城法院陪審團裁定,兒童感冒成藥Children\s Motrin的生產藥商嬌生集團,並未善盡告知消費者的責任,沒有警告消費者這種感冒藥可能引發具有致命危險的毒性皮膚嚴重過敏,因此必須賠償女童與家屬1000萬美元。


2000年11月,當時只有3歲的布莉安娜(BriannaMaya)在某個週六晚間發燒、咳嗽,她的父母根據小兒科醫師指示,在布莉安娜體溫超過華氏101.5度 (約攝氏38.61度)時,每隔3小時就讓女兒輪流服用Children\s Motrin與Children\s Tylenol兒童感冒成藥。


布莉安娜在接下來幾天出現紅腫,眼睛週圍也有奇怪的紅腫,後來經醫師診斷發現,這是非常罕見的毒性皮膚過敏,名稱為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發病時具有高度致命危險,體內與體外都發生潰爛。布莉安娜一隻眼睛因此失明,送入燒燙傷中心急救,終於保住一命。1000604。



我在門診,常常會在小朋友的問診過程中,被父母詢問他們的學齡前小孩到耳鼻喉科或者小兒科看診服用的感冒藥物安不安全,讓我驚訝的是有些醫師為了讓症狀可以快一點緩解,藥物種類往往會超過五種以上,有的甚至到達七八種。看到這樣的處方,不禁讓人憂心,美國日前對於十年前一位三歲女童因為服用小兒科醫師指示的處方藥物: Motrin以及Tylenol,結果導致罕見的過敏,除了差點喪命之外,還導致一眼失明,之後確認為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Stevens-Johnson syndrome,簡寫SJS,又譯史提芬強生症候群),這是多型紅斑的一種,能影響表皮的細胞死亡,導致真皮與表皮分離,是一種可致命的皮膚疾病。它被認為是一種皮膚與黏膜嚴重過敏反應。多數的個案都是原發的,已知的起因主要是藥物治療,受到感染及癌症引起的病例不多。史蒂芬斯-強森症候群是約有百分之五的致命率,其他的併發症包括多重器官衰竭、角膜脫落及失明。這個案件經過審理,嬌生公司必須賠償一千萬美元。


感冒藥對感冒的的痊癒本來就沒有作用,不過是緩解症狀,然而因為感冒藥物使用增加孩童肝腎負擔,以退燒藥中常見的普拿疼成分,我在部落格也多次提醒對肝臟造成的負擔已有許多臨床報告證實,因此FDA也明令公告嬰幼童感冒最好不要隨意服用感冒藥物,以免得不償失,相關資料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7105


不少看似感冒的症狀,其實是過敏的症狀,因此,小孩若經常出現感冒的症狀,、應該透過相關檢測來找出過敏原,透過過敏原的隔離與飲食調控來改善過敏,此外,若真的出現感冒症狀需要緩解,可以參考醫學期刊證實對感冒恢復加速的營養療法:鋅離子具有阻止病毒入侵黏膜的作用,有效防止病毒擴散,因此在感冒初期,鋅離子能扮演阻止感冒病毒入侵和擴散,進而達到防治感冒的效果,主要的原理就是鋅離子帶正電荷而感冒病毒本身帶負電荷,當大量的鋅離子向磁鐵一樣吸附在感冒病毒表面,病毒無法與身體細胞的ICAM(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受體結合,造成病毒無法入侵進而擴散,因此可藉此防治感冒。此外,研究也顯示,若能在病毒入侵的48小時內大量服用鋅離子,則可縮短感冒病程達42%,因此真正想幫助自己預防感冒或者縮短感冒病程,不妨多多利用鋅離子來幫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研究:睡眠不足 影響男性荷爾蒙分泌


台灣醒報 更新日期:2011/06/03 15:32 莊瑞萌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根據美國一所大學的實驗結果發現,睡眠不足的男性,會影響男性荷爾蒙睪丸酮(Testosterone)的分泌,研究人員指出,隨著年紀增長,男性睪丸酮會減少1%到2%,缺少睪丸酮較易出現精神不濟、性欲降低、精神不集中與疲憊感。



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邀請10位平均24歲身體健康的男子參與實驗,前3天讓他們最高睡上10小時,接著連續8天睡眠時間縮減到5小時以內,研究人員每半小時抽取受測者的血液檢查,結果發現睡不到5小時者測得的睪丸酮,較之前減少15%,其中下午2時到晚上10點時段的量最少。



另外研究人員也從問卷中發現,缺乏睡眠期間當事人內心對於「幸福」與活力的感受似乎也較不明顯。研究人員凡考特表示,「隨著越多研究出爐證實,睡眠時間短或是睡眠品質低,已逐漸成為干擾內分泌的主因之一。」



研究人員指出,男性睪丸酮每年隨著年紀增長,約減少1%到2%,缺少睪丸酮較易出現精神不濟、性欲降低、精神不集中與疲憊感。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期刊。



男性荷爾蒙對身心健康影響至大,過去的臨床研究早已證實深度睡眠的快速動眼期有助於體內分泌男性荷爾蒙:


 Andersen ML, Tufik S (October 2008). "The effects of testosterone on sleep and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men: its bidirectional interaction with erectile function". Sleep Med Rev 12 (5): 365–79. doi:10.1016/j.smrv.2007.12.003. PMID 18519168. http://www.sono.org.br/pdf/2008_Andersen_Sleep_Med_Rev.pdf.


最近美國芝加哥大學同樣也研究發現:睡眠不足的男性,會影響男性荷爾蒙睪丸酮(Testosterone)的分泌,研究人員邀請10位平均24歲身體健康的男子參與實驗,前3天讓他們最高睡上10小時,接著連續8天睡眠時間縮減到5小時以內,研究人員每半小時抽取受測者的血液檢查,結果發現睡不到5小時者測得的睪丸酮,較之前減少15%,其中下午2時到晚上10點時段的量最少。研究人員也從問卷中發現,缺乏睡眠期間當事人內心對於「幸福」與活力的感受似乎也較不明顯。研究人員凡考特表示,「隨著越多研究出爐證實,睡眠時間短或是睡眠品質低,已逐漸成為干擾內分泌的主因之一。」


從以上研究結果發現睡眠品質與時間充分與否和內分泌的功能是否健全息息相關,這個月底我在診所也會和大家討論荷爾蒙與身心健康的關連性,有興趣的人歡迎和光能診所櫃臺聯絡。以下摘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的男性荷爾蒙相關內容給大家參考,幫助大家更了解其重要性: 















































 



男性的性荷爾蒙測驗



 



我的性欲低落且沒有活力。



 



我的勃起困難,或是維持勃起無法持久。



 



不孕或精蟲素稀少。



 



肌肉鬆弛。



 



腹部脂肪增加。



 



我感覺疲憊或無精打采。



 



我覺得沒有方向與目的,或是對凡事提不起勁。



 



我有骨質流失或骨折的情況。



 



我的膽固醇增加。



 



我的胰島素與血糖增加。



 



我感覺衰弱。



 



感到沮喪。



 



暴露於殺蟲劑或重金屬(食物、水和/或空氣)



 


0-4分,屬於輕度,5-6分屬於中度,7分以上,可能有嚴重的失調。


更年期又是甚麼呢? 更年期常見的頭昏腦脹、記憶力喪失、情緒起伏、夜晚失眠、心悸與焦慮,只是荷爾蒙失調的症狀(雌激素、黃體素與睪丸酮)。但是,這些真的是注定要受的苦嗎?


 


男性更年期? 雖然男性荷爾蒙的減少是漸進式的,經歷男性更年期也是無法避免的雄性(睪丸酮)與活力(DHEA)荷爾蒙的緩慢減少,導致了沮喪、疲勞、精神敏銳度的喪失,性慾與性功能的減退就更不用說了。


這樣的觀念有甚麼問題嗎?


 


這是根據以下的假設: 這些症狀是老化所無法避免的部分,需要藥物介入治療才能改善。


而這並不是事實。



 


為什麼性荷爾蒙會影響大腦?


即使一直都有親身體驗,許多人卻不知道的是性荷爾蒙對大腦的作用,直接影響了情緒與認知功能。例如雌激素促進神經傳導素的製造,尤其是血清素,因此是絕佳的抗憂鬱劑(更不用說是助眠劑)


. 


睪丸酮是很棒的腦部活化荷爾蒙,可以改善情緒、記憶、衝勁與整體認知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男性與女性體內的含量都會大幅減少,嚴重衝擊生活的品質。分泌量的減少主要是因為體重增加、缺乏運動、壓力與高糖分的飲食,而不是因為我們基因的先天不良,造成睪丸酮隨著年歲增長而減少。


 


我認為降低男性的睪丸酮量的最大原因是胰島素抗性。大量的腹部脂肪促激胰島素分泌量增加,睪丸酮減少。那是為什麼男性開始變得女性化,體毛掉落、乳房變大,皮膚變得渾圓柔軟。那是因為他們身體分泌的睪丸酮減少,雌激素增加。在雌激素的分泌量超過睪丸酮時,男人就變得愈來愈女性化。


 


轉為健康的飲食、排除糖分與麵粉,加上一些運動訓練肌肉,可以自然提高睪丸酮的分泌量。而身為男性,一定要為自己身體的運動團隊加油,否則一旦自己的生理狀態屈居下風,睪丸酮的分泌量也隨之降低32


 



男性與女性的睪丸酮分泌量都會降低,導致失去活力、沮喪、與性欲低落36


 


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高糖分、精製碳水化合物飲食、咖啡因、壓力、乳製品、乳製品與肉類所含的荷爾蒙、類雌激素毒素,例如殺蟲劑、塑膠與汙染。


運動也可以維持荷爾蒙的均衡。如果沒有充分的運動,荷爾蒙也會失調。


 


酒精損傷肝臟,讓肝臟無法分泌過量的雌激素,也是另一個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飲酒過量的男性,胸脯通常和啤酒肚一樣可觀。


 


從以上的摘錄內容,我們知道:


1.男性更年期,與睪固酮的下降有關,但睪固酮下降還有其他原因。


2.男性更年期的現象,不只是性慾減低或者喪失而已,事實上還會造成精神症狀,例如沮喪、疲勞、健忘、思考敏銳度下降及睡眠問題。


3.性荷爾蒙會影響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平衡,缺乏性荷爾蒙會讓大腦功能衰弱與失調,適當補充天然荷爾蒙,可以幫助性功能的恢復及精神狀態的改善,效果遠超過化學藥物(含精神科藥物)的不自然調控效果。


4.造成荷爾蒙失調的原因並非單一,男性荷爾蒙的降低與胰島素抗性大有關係,大量的腹部脂肪促使胰島素分泌量大增,大量腹部脂肪亦會分泌女性荷爾蒙,這都是導致睪固酮下降的原因。其他可能原因包含高糖份、精緻碳水化合物飲食、咖啡因、壓力、乳製品、環境荷爾蒙、其他環境毒素污染、缺乏運動或者過度飲酒所引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抗憂鬱劑克憂果與降血脂藥並用,可能會促使血糖直線上升!


降血脂+抗鬱藥 併服可能血糖激升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5/27 00:4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研究發現,患者如果同時服用抗憂鬱症藥物、降血脂藥物,可能導致血糖激升。尤其是血糖原本就比較高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影響。



美國史丹佛大學生物工程學、遺傳學與醫學教授羅斯‧阿爾特曼(RussAltman)為研究首席作者,他表示,許多患者同時服用上述兩種藥物,很可能讓血糖直線飆升,這結果可能讓某些患者被診斷為第二型糖尿病患,要趁患者沒有用藥時進行診斷,結果較為精準。



研究發現,抗憂鬱症藥物「帕羅西汀」(Paroxetine)與降血脂藥物「普伐司他汀」(Pravastatin)合併使用,會引發血糖上升。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無法解釋為什麼這兩款藥結合會引起血糖上升;而其他類型的抗憂鬱症藥物、降血脂藥物併用則不會。



「帕羅西汀」是一種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而「普伐司他汀」則屬史他汀類藥物,專門用來降血脂。研究人員指出,經過一一比對發現,這兩種藥物只要合用,血糖就會直線上升。研究近日發表於「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期刊。



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患者常見的副作用就是代謝症候群,其中血糖或者血脂的控制不穩定經常在門診及臨床的文獻研究上可以看得到。最近美國史丹佛大學、哈佛大學、范德比爾特大學研究發現,患者如果同時服用抗抗憂鬱症藥物、降血脂藥物,可能導致血糖激升。尤其是血糖原本就比較高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影響。研究發現,抗憂鬱症藥物「帕羅西汀」(Paroxetine)與降血脂藥物「普伐司他汀」(Pravastatin)合併使用,會引發血糖上升。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還無法解釋為什麼這兩款藥結合會引起血糖上升。所有的藥物上市之前儘管必須經過動物、人體及臨床的三階段測試,然而臨床的測試的時間只有短短12週,長期使用或者併用其他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及後遺症是12週的臨床測試無法告知我們的,以下我摘錄為藥瘋狂這本書的部分內容給大家作參考:


由於道德及法律的限制,研究者不得進行必定會造成大腦損傷的人體研究,因為無其他方法可行,所以檢測藥效的基礎生化反應只好從動物著手。大部分的精神治療藥物的生化作用都是得自活體動物的大腦試驗,更常見的作法是屠宰動物以研究大腦組織暴露於藥劑後的變化。這些實驗的動物幾乎未生過病,我們可以說科學家是以健康的哺乳動物大腦來研究藥物的療效。簡言之,關於精神治療藥物如何影響人體的生化狀態,研究人員的解釋幾乎都來自於以正常哺乳動物大腦為素材的動物實驗,而不是確診大腦生化失調的病患所參與的研究……我們的技術水準還無法測量神經元細胞突觸間的生化物質的濃度。儘管提倡藥物治療的人在討論精神治療藥物如何矯正大腦的生化失調時,看起來似乎很有自信,但他們所說的完全只是推論。幾乎沒有證據能夠證明任何這類失調的存在,即使真有其事,也沒有任何方法證明藥物能夠影響失調的情形。


動物研究已證實所有的精神治療藥物都是透過干擾大腦正常的化學平衡來影響大腦作用。例如利他能會造成腦內三種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正腎上腺及血清素的過度活化……利他能與安非他命等興奮劑對人體影響極為複雜,而且有時不一致。這些藥物通常會抑制或者麻痺服藥者,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控制或管理,這就是為什麼讓有行為問題的兒童服藥的原因。然而有時候,興奮劑卻會造成相反的效果,使某些兒童或成人亢奮、衝動。


百憂解、樂復得、克憂果以及Luvox會造成血清系統的過度活化;但因為血清素神經元遍布整個大腦,所以影響極為廣泛,最後會影響到其他神經傳導系統例如多巴胺。藥效較輕的的鎮靜劑例如贊安諾、煩寧及安定文也會造成另一個神經傳導系統的——GABA過度活化;但GABA的活化卻會抑制大腦的整體功能。


我們一定要牢記:精神治療藥物必定會損害大腦。假使有一種藥物的藥效足以達成預期的效果,那麼它一定會干擾大腦的正常功能。儘管這個結論可能頗受爭議,但是一般的常識,以及精神醫學界對大腦生化失調所進行的大量科學研究都支持這項結論。在一般的精神治療過程中,這種藥物藥物引起的生化失調經常會造成精神失調……


沒有任何精神治療藥物能夠作為任何以之生化失調的特效藥。相反地,這些藥物不過是在短期的臨床測試中,對於診斷出特定疾病的族群具有「療效」。先是製藥公司,然後是提倡用藥的專家學者共同建構了一個論點,認為藥物治療必定修正了受是患者的生化失調。然而在此此時,生化失調與精神診斷之間究竟有何關連,卻從未有過確實的紀錄。研究人員再繼續探討這種虛構的不平衡;但這種不平衡只不過是藥物提倡者的純理論。


主張精神治療藥物是透過矯正病人的生化失調而產生效果,就像是主張外科手術施用麻醉是透過矯正病人的生化失調,好讓病人失去意識一樣。這樣的比喻毫不牽強,某些精神治療藥物,例如藥效較輕的鎮靜劑,提高劑量就可以作為外科手術的麻醉藥。一位法國外科醫師就率先使用最早的抗精神藥——冬眠靈——因為它能夠讓手術病人感覺不到自己正在經歷的疼痛。有科學證據支持大多數的精神治療藥物是以麻痺記憶、情緒或感覺來達到效果。


對為藥瘋狂這本書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參考台大內科教授推薦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5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手機30分鐘得腦瘤風險增加40%


中廣 更新日期:2011/06/01 16:55



世衛組織今天首次明確把手機因素做為罹患腦瘤的可能因素之一。世衛表示,根據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顯示,每天使用30分鐘手機的人,罹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增加了40%,神經膠質瘤是腦瘤的一種。因此建議民眾應儘量使用桌上電話等非手持的通話工具,或是利用簡訊進行溝通。



世衛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邀請了來自14個國家、31名科學家組成專家小組會議,在經過一週的論證後表示,使用行動電話可能構成致癌風險。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指出,包括手機在內的無線通訊設備所產生的電磁波可能致癌,因此有必要對使用手機和罹患癌症風險的關連進行密切追蹤。



世衛專家已將手機歸為2B級致癌物,使用手機和吸入汽車廢氣、DDT、鉛、福馬林等同樣有致癌風險。過去世衛組織曾表示,沒有確鑿證據證明手機使用同癌症有關聯。



目前全球行動電話的用戶數量已達50億,加上社群網站與智慧型手機的多元應用,用戶不斷增加使用時間,甚至養成依賴心理,也就是手機恐慌症。



手機是近二十年開始出現的科技新產物,對於手機使用的研究一直有各種不同結果的報告,然而對人體來說,手機的使用的影響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就出現問題,早在2005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便提醒人們手機使用對身體檢康可能造成的風險:許多人對手機的基地台感到恐懼不已,但是近距離使用手機所暴露的電磁場強度是基地台1000倍以上,儘管當時還沒有令人信服的研究結果,但已經提醒致癌的可能性:


http://www.who.int/features/qa/30/en/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邀集來自於14個國家,31位專家經過密集的一週聽證與討論,證實長期(研究定義為十年)每天使用手機超過30分鐘,將使腦部的神經膠質瘤的風險提高40%。因此把手機的使用列為致癌因子: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Classifies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s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ttp://www.iarc.fr/en/media-centre/pr/2011/pdfs/pr208_E.pdf. Retrieved 2011-05-31.


對大腦來說,手機的訊號就像是微波一樣,每天把微波拿來讓大腦接觸,長期下來,的確是一項不利於健康的因子,2009年發表的研究也發現長期使用下來,經常拿來使用接聽的這一側,不只是腦瘤,還有唾液腺腫瘤的風險都會加倍:


Khurana, VG; Teo C, Kundi M, Hardell L, Carlberg M. "Cell phones and brain tumors: A review including the long term epidemiologic data". Surgical Neurology 72 (3): 205–214.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328536


因此,減少近距離使用手機的機會、縮短手機使用時間及使用低功率的手機都可以直接降低相關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塑化劑風波,重新認識環境荷爾蒙


環境資訊中心 更新日期:2011/06/01 05:00 賴品瑀






dehp

作者:詹嘉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在昱伸香料公司出售含違法塑化劑DEHP的起雲劑事件爆發前,環境荷爾蒙早已全面入侵你我生活,舉凡食衣住行育樂、柴米油鹽醬醋茶都難逃其魔掌,雖然不時會有專家報告指出某某產品含有危害健康的化學添加物,但每當過了媒體浪頭,這些隱形殺手就又安穩地躲匿起來,廠商繼續製造,健忘的讀者/消費者繼續從超市、超商貨架取下商品,放進購物推車中。而這次引發軒然大波的塑化劑,只是環境荷爾蒙的其中一類。究竟環境荷爾蒙是什麼?對生態環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威脅?為什麼我們必須嚴陣以待?



環境荷爾蒙以假亂真 生態、人體皆受害



環境荷爾蒙又稱「內分泌干擾素(Endocrine disrupter substance簡稱EDS)」,一些人造化學物質污染環境後,透過食物鏈回到人體(或其他生物體內)。它可模擬我們體內的天然荷爾蒙,進而影響我們基本的生理調節機能,例如:模仿人體荷爾蒙的作用(如女性動情激素)、改變體內分泌荷爾蒙的濃度 、改變體內分泌荷爾蒙活性物的濃度,改變生育能力。



環境荷爾蒙對人體或野生動物之影響,會隨年紀或性別而有所差異,一般而言,對胎兒和新生兒影響最鉅。在胎兒發育階段,其將影響生殖系統發育及動物性別表現,亦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發展,造成孩童學習能力低落、無法集中注意力等問題。對成年個體而言,環境荷爾蒙會降低人體免疫力,引發甲狀腺癌,亦會影響男性或女性生育能力,增加男性攝護腺癌、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機率(http://e-info.org.tw/node/27818)。



常見的環境荷爾蒙有:



1. 戴奧辛(Dioxins)



又稱「世紀之毒」,主要來源為製造工業化學藥品時的副產品、或透過燃燒廢五金、電纜、輪胎塑膠袋、垃圾等產生,而除草劑、發電廠、造紙業、水泥業、焚化處理設施、車輛廢氣、火災等也會製造戴奧辛毒氣。



其特色為無色、無味、耐酸鹼、抗熱,難溶於水且可燃性低,但具脂溶性,故易溶解、累積在生物體的脂肪組織中。因此一旦形成,只會不停累積,透過生物鏈進到人體內後,幾乎難以排除,同樣地,也幾乎無法於自然環境中分解。



對人體可能造成致癌、破壞免疫系統、干擾內分泌、影響生殖能力,與造成幼兒生長與學習遲緩等傷害。引發社會關注的重大新聞事件如2000年台鹼安順廠污染事件(http://e-info.org.tw/node/37122)、2005年彰化線西鄉毒鴨蛋事件(http://e-info.org.tw/node/2638)、南極企鵝體內殘留超標戴奧辛(http://e-info.org.tw/node/67038)等。



2. 二氯雙苯三氯乙烷 (Dichloro Diphenyl Trichoroethane,DDT)



中譯名為「滴滴涕」,為有效的殺蟲劑和著名的合成農藥。20世紀上半葉大量運用於防止農業病蟲害,減輕瘧疾、傷寒等蚊蠅傳播的疾病危害。但1960年代,瑞秋.卡森所著《寂靜的春天》一書,喚醒了公眾對化學毒物的危機意識,而科學家發現DDT與戴奧辛一樣,在環境中非常難分解,其蓄積於動物脂肪內,對鳥類、魚類危害甚深,如美國國鳥白頭海鵰幾乎因此而滅絕。



從1970年代後,多數國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產和使用DDT,但因價格便宜,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仍為了對抗瘧疾等蚊蟲傳染病,至今仍在使用DDT(http://e-info.org.tw/node/14327)。



3. 多溴聯苯醚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



多溴聯苯醚(PBDEs)多作為阻燃劑,廣泛地運用於各種民生用品、建築材料及電子產品上,包括建材、電器、家具、汽車、飛機、塑料、聚氨酯泡沫,和紡織品等。多溴聯苯醚類物質也具高脂溶、低揮發性,不易代謝。已有文獻指出,由於多溴聯苯醚與甲狀腺素之化學結構相似,可能會使人體甲狀腺內分泌失去平衡。



今年(2011)5月,斯德哥爾摩公約會議中,多溴聯苯醚的禁用與否也成為討論議題之一,台灣雖已將其列為毒性化學物質,但仍准許作為阻燃劑使用。(http://e-info.org.tw/node/66402)



4. 雙酚A(Bisphenol A)



即酚甲烷(Bisphenol A,BPA),在塑膠製品的製造過程中,添加雙酚A可以使產品具有質輕且不易碎的特性。從1923年由德國ALBERT公司開始工業化生產至今,已廣泛運用於製造嬰兒奶瓶、兒童玩具、塑膠水壺水杯、微波食品容器、罐頭內層附膜(環氧樹脂)、補牙填充劑等生活日用品,甚至連手機、iPod中都含有雙酚A。



雙酚A最大的問題在於材質本身會釋出有毒素物質,某些高效清潔劑會把聚碳酸酯中的雙酚A溶出來,當容器表面刮傷時,雙酚A會因此溶進食物裡。而尿液中雙酚A濃度高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是濃度低者的3倍,罹患糖尿病的機率也將近2.5倍;除此之外,雙酚A還可能導致兒童大腦及荷爾蒙系統出現發育上的問題。



加拿大於2011年全面禁用雙酚A(http://e-info.org.tw/node/63176)、而歐盟及中國則分別於2011年6月及9月,禁止銷售雙酚A奶瓶。台灣方面,環保署雖在2009年7月將雙酚A公告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但截至目前為止並未採取任何禁止措施。



5. 多氯聯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多氯聯苯耐熱性及電絕緣性能良好、化學性質穩定、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及脂肪,常用作加熱或冷卻時的熱載體、電容器及變壓器內的絕緣材料,也常作為塗料及溶劑使用,應用範圍很廣。其易致癌,常累積於脂肪組織,造成腦部、皮膚及內臟疾病,並影響神經、生殖及免疫系統1979年,台灣發生多氯聯苯毒油事件,震驚社會(http://e-info.org.tw/node/19296)。



6. 鄰苯二甲酸鹽(Phthalates)



即此次塑化劑污染事件主角DEHP,添加塑化劑可以使其物理性質變為較為柔軟,易於加工。依使用功能、環境不同,製造成擁有各種韌性的軟硬度、光澤的成品,其中愈軟的塑膠成品所需添加的塑化劑愈多,如保鮮膜、塑膠袋等,而香水、指甲油等化粧品,也常以鄰苯二甲酸酯類作為定香劑。目前環保署將DEHP列管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DEHP的可怕之處在於?



它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塑化物,不少民眾以為塑膠袋、保鮮膜、塑膠碗盤,只要不裝熱湯、熱食就不會溶出有害物質,事實上,因為DEHP屬親脂性物質,只要碰到油脂就容易溶出。



雖塑膠製品中的DEHP釋放至環境中所含濃度並不高,但在自然界分解機制所需時間可能長達數年,再經由食物鏈濃縮,人體無意間所攝入的濃度,就比環境中高出很多倍。其生物毒性主要屬雌激素與抗雄激素活性,會造成內分泌失調,阻害生物體生殖機能,包括生殖率降低、流產、天生缺陷、異常的精子數、睪丸損害,還會引發惡性腫瘤、造成畸形兒等。



塑化劑大軍壓境,如何因應?



這次塑化劑污染危機再次讓我們瞭解環境荷爾蒙的可怕,而面對生活周遭滿是塑化製品的四面楚歌之境,我們又該如何自保?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林杰樑教授提出幾點建議,謹列出如下,供讀者參考:



1、衛生主管單位請速訂定食物容器、塑膠袋及保鮮膜的塑化劑含量。目前衛生署草案中預定限制DEHP小於1.5ppm,DBP小於1.3ppm,應儘速實施,以保障全民健康。



2、外食族請量少購買塑膠餐盒便當食用,避免加熱。如選用紙餐盒便當食用,只加溫但避免加熱,微波時間越短越好,可把規定微波時間減半。



3、微波加熱食物時,儘量避免使用保鮮膜。萬一不得以要使用保鮮膜,記得留三分之ㄧ空隙,保鮮膜距離食物最少2公分以上。



4、含有油質的食物如:肉類、剩菜、起士(Cheese)等,即使在室溫下,儘量避免以保鮮膜直接接觸。



5、任何PVC材質加熱,其塑化劑都會揮發出來,可能被吸入或留存在地板上變成家庭灰塵,可能使誘發孩童氣喘病發作。因此,常常使用吸塵器清潔屋內灰塵。



6、高油脂食物如:油炸、肥肉、家禽的皮或是內臟類食品,應避免食用,以防過度攝取經由食物鍊累積的塑化劑或其他環境賀爾蒙。



7、孕婦及孩童為塑化劑的高危險群,更要注意避免暴露任何的塑化劑。



8、孩童使用玩具避免一邊使用一邊吃東西,最好使用完再用肥皂洗手。避免使用含PVC塑膠擦(plastic eraser) 。



9、孕婦避免化妝或使用香味十足的保養品或個人清潔用品,嬰幼兒也應該避免。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DEHP) 高瞻資源計畫平台:環境荷爾蒙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3150) 高瞻資源計畫平台: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 Esters, PAEs)(http://highscope.ch.ntu.edu.tw/wordpress/?p=8518) 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鹽類)對健康的影響(http://www.greencross.org.tw/enviroment/DEHP.htm) 康健雜誌:平常就會吃到DEHP嗎?避開日常生活危機(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page=1&id=3278



許多人並不了解環境荷爾蒙不只是塑化劑而已,在生活周遭有些已經被研究較為清楚的環境毒素對動物及人體的負面影響已被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提出種種警告,過去我在部落格也陸續討論過,以目前的複雜的生化環境,積極的保健之道絕對無法單靠防毒來達成,以下謹節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部分內容,作者以功能性醫學的觀點,提出如何幫助身體排毒的能力及幫助身體免於慢性退化疾病的重要關鍵,也就是穀光甘肽 (glutathione)的部分給大家參考:


 


有二件事情是大部分的醫生在醫學院所沒有學到的:


 



  1. 營養素與食物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
  2. 毒素對健康和疾病的影響,以及排毒的重要性

 


而這二件事,卻可能是治癒疾病與恢復健康,所必須要明瞭的主要重點。


 


從十九世紀以來,總共有八萬多種的新化學物質進入我們的環境,絕大多數是未經測試的。現在,有許多是做為殺蟲劑(農藥),以「保護」我們的食物來源。而我們所接觸到的有毒物質並不僅於此。毒素無所不在從家庭的清潔用品到塑膠製造的廚具,甚至是我們的水源與空氣。


 


我們生活在毒素之海環伺的環境裡,而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這些毒素必須要為我們在21世紀所面對的各種疾病,擔負部分的責任。暴露於毒素之下,當然影響了我們大腦的健康。


我們也必須要處理人體所製造的副產品與有毒的新陳代謝廢棄物。如果我們的腎臟或肝臟無法發揮功能,這些人體製造的毒素就會讓我們生病。



維持健康與遠離疾病所需的最重要分子是什麼?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聽過?為什麼那是預防老化、癌症、心臟疾病、失智症等疾病的秘密? 為什麼那是治療從自閉症到阿茲海默症等身心疾病所不可或缺的?為什麼已有高達七萬六千份相關的醫學論文,但是我們的醫生卻不知道如何處理缺乏這種關鍵維生分子的疾病?


 


那到底是什麼?


 


所有抗氧化劑之母、主要的排毒劑、以及免疫系統大師是穀光甘肽 (glutathione),是一種既黏逆又有惡臭的硫分子 (就像腐臭的蛋或是硫磺溫泉),是硫酸鹽化連鎖反應列車的最終產物或是目的地。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塊海綿,身體用它來吸取與排除有毒分子,是身體排毒的勞役馬。


 


穀光甘肽需要在特定的維他命 (B6B12與葉酸)的輔助之下,從我們的飲食當中不斷地重建與補充, 而且只有在甲基化與硫酸鹽化週期或「反應列車」全速運行且準點的情況下才能製造。這個過程的任何中斷,都會導致毒素的累積,造成更多的自由基與氧化壓力,以及更嚴重的發炎。 


 


好消息是身體可以自行製造穀光甘肽。


 


壞消息是不良的飲食、污染、毒素、藥物、壓力、創傷、老化、感染與輻射,都會耗盡穀光甘肽。在穀光甘肽消耗殆盡的情況下,我們就很容易受到氧化壓力與自由基的影響,造成無法控制的細胞崩解,進而以發感染與癌症。


 


肝臟也會因為過度負載,無法因應製造更多穀光甘肽的需求,因此無法完全發揮排毒的功能。


 


在運用功能性醫學治療慢性病患者的十幾年來,我發現幾乎所有病情嚴重的患者,都有缺乏穀光甘肽的現象,包括沮喪、情緒障礙、慢性疲勞、心臟疾病、 癌症、 慢性感染、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自閉症、阿茲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關節炎、 氣喘、 腎臟問題 肝臟疾病等等。40 


 


剛開始,我以為這只是偶然的發現,但是在這麼多年來,我瞭解到人體製造與維持大量穀光甘肽的能力,幾乎是從所有慢性疾病中復原所必要的,也是預防疾病與維持最佳身心狀態的根本。七萬六千份關於穀光甘肽的醫學論文作者們,也瞭解到這一點!


 



穀光甘肽是非常簡單的分子,可以由人體不斷地製造。穀光甘肽是結合蛋白質或氨基酸的三種簡單基本成分所組成的半胱氨酸(cysteine), 甘胺酸(glycine)與麩醯胺(glutamine)


 


而它的力量之鑰是其中所含的硫 (SH) 化學成分。這種硫分子的作用就像捕蠅紙一樣,會黏住體內所有不好的物質,從自由基到汞與其他重金屬等毒素。把它想像成體內的UPS FEDEX快遞系統,將所有不好的物質打包,並透過尿液與糞便排出體外。


 


我們從含硫的食物中製造穀光甘肽大蒜與洋蔥、十字花科蔬菜、蛋黃、以及大部分的蛋白質。這些都含有一種氨基酸,稱為半胱氨酸(cysteine),是製造穀光甘肽的基本成分。   多補充一些氨基酸,例如像甘胺酸(glycine)與麩醯胺(glutamine),以及一些維他命 (B6 B12與葉酸),這樣一來,神奇的甲基化與硫酸鹽化反應列車就會迸出一些穀光甘肽分子。


綠花椰菜是穀光甘肽製造的最大誘發物,每天都可以吃球花甘藍類的蔬菜。挑自己喜歡的:高麗菜、羽衣甘藍、捲心菜、大頭菜、芥菜、蕪菁甘藍、蘿蔔、白菜、大白菜、芝麻菜、山葵、小蘿蔔、芥末、水田芥。



 


以上為平時一般的自我保養方式,想要密集幫助身體排毒,也可以透過有系統的營養補充模式、運動及烤箱的方式來幫助身體去除累積於身體脂肪殘留的毒素,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54&prev=69&l=f&fid=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