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資料夾 (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丹麥的一項新研究探討了飲食與認知功能之間的聯繫,結果顯示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可以增加飽足感並提高注意力研究人員表示,在肥胖率和生活方式相關疾病不斷增加的社會中,這是重要的知識。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 這是一個陳腔濫調,從來沒有太多科學證據基礎。

但丹麥的一項新研究探索了不同類型的早餐如何影響飽足感和注意力,並為這項陳腔濫調添加了新的燃料。

該研究對30 名年齡在18 歲至30 歲之間的肥胖女性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追蹤調查,在此期間,這些女性吃了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或根本不吃早餐。

午餐時間測量了女性的飽足感、荷爾蒙濃度和熱量攝取量。

也測量了他們每日的總熱量攝取量。

參與者在研究期間也必須完成認知集中度測試。

「我們發現,含有skyr(一種優格產品)和燕麥的富含蛋白質的早餐可以增加參與者的飽足感和注意力,但與不吃早餐或吃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早餐相比,它並沒有減少整體熱量攝取。」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公共衛生部副教授兼博士梅特漢森 (Mette Hansen) 說。

對抗肥胖的可能策略?

在丹麥和全球範圍內,超重人數都在增加。

肥胖常伴隨著與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例如第2型糖尿病。

先前的研究證明,吃早餐的人比不吃早餐的人有更低的BMI,而且與相同熱量的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的食物相比,富含蛋白質的食物通常被證明具有增加飽腹感的效果內容。

因此,我們的想法是測試富含蛋白質的早餐是否是一種很好的策略,可以在白天獲得更大的飽足感,從而減少每日卡路里的攝取量。

然而,解決方案並不那麼簡單,梅特漢森說:

“結果證實,富含蛋白質的膳食會增加飽足感,這對於防止體重增加是積極的。然而,結果也證明,要使這種營養策略有效,早餐僅僅吃富含蛋白質的膳食是不夠的。”

有趣的差異

從研究測量的飽足感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用富含蛋白質的飲食取代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的潛力。

有些受試者很難吃完由優格和燕麥組成的整個富含蛋白質的早餐。

 

「有趣的是,具有相同卡路里含量的兩種不同膳食的飽足感效果可能存在如此大的差異。如果該項目中的女性被允許自己選擇膳食的份量,那麼她們很可能會吃掉當天吃更多的食物,從而獲得更多的卡路里

 

他們吃到的麵包和果醬比吃到優格和燕麥的那天要多,」梅特漢森解釋道。

 

需要進一步研究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項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見解,但它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只有超重的年輕女性參與了這項研究。

 

研究也基於相對短期的觀察,留下了長期飲食變化如何影響健康和體重的問題。

 

因此,梅特漢森指出,這項研究強調需要進一步研究,以了解不同類型的食物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健康。

 

「我們已經從一項試驗中獲得了新數據,其中參與者接受了高蛋白早餐或低蛋白早餐。目的是研究不同類型的早餐如何影響身體組成和其他參數,例如腸道微生物群和膽固醇濃度, “梅特漢森說。

 

梅特漢森表示,這些研究的結果可能會導致未來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營養建議。 

 

參考文獻:

  1. L.B. Dalgaard, D.Z. Kruse, K. Norup, B.V. Andersen, M. Hansen. A dairy-based protein-rich breakfast enhances satiety and cognitive concentration before lunch in young females with overweight to obesit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ross-over study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23; DOI: 10.3168/jds.2023-241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人在閱讀「紙本印刷物」時,理解力比閱讀螢幕文字更高

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過這種感覺?有時在電腦或手機上看一份相對複雜、難度的文件時,若可以,會把它們「印下來看」,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對眼睛更好,一方面好像會有種「更容易理解」的感覺。

一項研究指出,這不是一種感覺而已:當我們在紙上閱讀,真的比在數位設備上閱讀更容易理解文本內容

瓦倫西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閱讀印刷文本的頻率與文本理解之間的關係要高得多(約在 0.30 至 0.40 之間),而在數位閱讀習慣中發現的相關性較低(僅 0.05)。這項研究本週早些時候發表在《教育研究評論》(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期刊上。

研究人員指出,如果一名學生花了 10 個小時閱讀紙本書籍,他們的理解將比同樣花了 10 小時但使用數位裝置閱讀的學生要高出 6 至 8 倍。

研究還發現,學生的年齡也有決定性的因素。當學生的年紀越長,在數位裝置上進行閱讀時,其理解力可以獲得改善。

過去類似的研究相當多,甚至在 PC 剛問世沒多久時就有科學家做了類似研究,這些研究獲得的結果都相去不遠,一些研究結果指出,閱讀數位設備上的文本時,人們通常要消耗更多的生理資源(如捲動螢幕的持續意識、液晶螢幕打在眼睛上可能造成頭痛以及疲勞),功能太過「多元」的閱讀器也更容易使人分心。

鄭醫師補充:

單純的閱讀氛圍與環境,有助於減少分心,提升專注力。數位閱讀除螢幕的光刺激,還有周邊的訊息不時會介入干擾,影響閱讀效率。儘管目前紙本的書籍銷量不若過往,但仍有其優勢及存在的必要。

參考文獻:

Altamura, L., Vargas, C., & Salmerón, L. (2023). Do New Forms of Reading Pay Off? A Meta-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Digital Reading Habits and Text Comprehens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0(0). https://doi.org/10.3102/0034654323121646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糖化血色素飆高不一定是糖尿病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糖尿病診斷標準/仁愛醫院提供

 

33歲杜小姐因作息不規律又較少運動,自掏腰包在外院做健檢,結果糖化血色素高達10.2 % (正常值<5.7 %)。她擔心罹患糖尿病前往仁愛醫院分泌暨新陳代謝科林文森主任門診,指尖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值皆正常,經糖化白蛋白檢測,結果為11.8 % (正常值<15.8 %)。

 

另外,體重過重的46歲劉先生在新冠肺炎確診後變得倦怠沒精神,到住家附近診所抽血檢查,結果糖化血色素7.4 %超標 (正常值<5.7 %),空腹血糖正常,經林文森主任門診安排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血糖值正常,糖化白蛋白12.9 %,門診追蹤1年後糖化血色素仍高,血糖保持正常。

林文森主任在最近收治的病例中發現,雖然檢查顯示糖化血色素飆高,最後證實是虛驚一場,並未罹患糖尿病。林主任表示,因為糖化血色素在某些情況下是無法當成血糖控制好壞的指標,平均血糖檢測包括有代表3個月平均值的糖化血色素,以及代表2-4週的糖化白蛋白,當糖化血色素無法真實反映血糖狀況時 (常見各種貧血或洗腎患者),建議民眾應該考慮檢測糖化白蛋白,提供醫師做正確診斷。

 

 

林文森主任表示,糖化血色素是血中葡萄糖和紅血球中血色素結合的比例,由此推算過去3個月血糖的平均值,當紅血球生成代謝出現問題或是血色素結構有異常時,糖化血色素就無法反映血糖平均值,例如在末期腎病變或有變異型血色素以及各種原因貧血等,可改測糖化白蛋白評估血糖的狀況。糖化白蛋白是血中葡萄糖和血漿中白蛋白結合的比例,標準值一般介於11 %-16 %,可推算過去2-4週血糖平均值,應用在孕婦妊娠糖尿病短期的血糖監測,以及因血液疾病或貧血導致糖化血色素無法真實反映血糖控制狀況者。

 

林文森主任說,診斷為糖尿病方法有四種:一、正常空腹8小時的血糖應低於100 mg/dl(毫克/分升),檢查結果超過126 mg/dl。二、若空腹血糖正常仍懷疑糖尿病時,考慮加做75公克葡萄糖耐受試驗,當糖水喝完2個小時,血糖大於200 mg/dl。三、當有明顯高血糖症狀 (口乾、多尿和消瘦等),隨機血糖超過200 mg/dl。四、若沒有血色素變異,糖化血色素大於6.5 %。

 

台灣糖尿病人口已超過220萬,每9位成人就有1位糖尿病。林文森主任呼籲,當糖化血色素降低1%,可減少併發症風險40 %,大血管病變死亡率亦可降低25 %。血糖過高或波動過大會產生氧化壓力,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傷害,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心臟病、腦中風、截肢、失明及洗腎等,健康飲食、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及體重管理,都是控制好血糖不可或缺的條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 COVID-19 大流行提供了短暫的喘息機會,但流感病毒又重新流行起來,並且像往常一樣對 65 歲以上的人構成特殊危險。但為什麼老年人更容易感染流感?UM 醫學院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新研究提供了線索。

該研究由第一作者、博士朱迪·陳領導。候選人、資深作者 Daniel Goldstein 醫學博士、Eliza Maria Mosher 內科大學教授和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他們的團隊調查了為什麼稱為肺泡巨噬細胞的細胞(肺部的第一道防線)似乎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受損?

這些巨噬細胞是攻擊流感病毒等入侵者的免疫細胞,它們生活在肺部的小氣囊或肺泡中。重要的是,這些細胞似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流失。

另一組先前的研究發現,當將一隻年長的老鼠的巨噬細胞放入一隻年輕老鼠身上時,細胞看起來又年輕了。“這使我們相信肺部環境中的某些東西促成了這一點,”陳說。

有跡象證實,一種稱為前列腺素 E2 (PGE2) 的脂質免疫調節劑具有廣泛的作用,從妊娠引產到關節炎引起的發炎。研究小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肺中的 PGE2 會越來越多。Chen 解釋說,PGE2 的這種增加作用於肺中的巨噬細胞,限制了它們的整體健康和生成能力。

該團隊懷疑 PGE2 的積累是稱為衰老的生物過程的另一個標誌,這種現象通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現。衰老是防止受損細胞分裂失控的保險;衰老的細胞不再能夠複製

“關於這些細胞的一個有趣的事情是它們分泌大量的發炎因子,”陳說。

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肺部氣囊內皮的細胞會衰老,這些細胞會導致 PGE2 的產生增加並抑制免疫反應

為了測試 PGE2 與流感易感染性增加之間的聯繫,他們用一種阻斷 PGE2 受體的藥物治療老年小鼠。“得到這種藥物的年長老鼠實際上最終擁有更多的肺泡巨噬細胞,並且比沒有得到這種藥物的年老老鼠具有更好的流感感染存活率,”陳說。

該團隊計劃接下來研究 PGE2 影響肺巨噬細胞的各種方式及其在全身發炎中的潛在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不僅更容易感染流感,還更容易感染其他感染、癌症、自體免疫性疾病。”

參考文獻:

 

  1. Judy Chen, Jane C. Deng, Rachel L. Zemans, Karim Bahmed, Beata Kosmider, Min Zhang, Marc Peters-Golden, Daniel R. Goldstein. Age-induced prostaglandin E2 impairs mitochondrial fitness and increases mortality to influenza infec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13 (1) DOI: 10.1038/s41467-022-34593-y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是愛拖延? 研究:和大腦的「扁桃體」有關


風向新聞
Kairos

2018年11月19日 下午7:07

有些人做事總愛拖拖拉拉,有些人卻可以立馬去做,這可能和大腦的構造不同有關。有研究指出,大腦有兩處特定部位可能和一個人的行事作風積極或拖延有著極大關聯,但此情況並非不可改變,大腦可以靠著後天的訓練,逐漸改變拖延的習慣。

根據《Newsweek日本版》報導,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研究團隊針對264人就腦與性格差異的關聯性做了研究,發現當一個人有要務在身時,是否會立刻去完成,這可能受到大腦兩處部位的影響。

為了確認受試者是「立刻執行派」或是「拖延派」,團隊測驗了他們的「實行控制能力」(控制思考、行動的認知系統)測驗,接著再利用MRI(核磁共振)檢查其腦部的特定區域大小與連結狀況。

大腦中的杏仁狀「扁桃體」主要的功能就是形成情感,而此部位較大的人在行動控制力方面較弱,且扁桃體與大腦的「前扣帶迴皮質」的背側部位連結較不明顯,這類型的人較難控制悲觀的情緒,是那種容易拖延、裹足不前的「拖延派」。

相反地,扁桃體與大腦的「前扣帶迴皮質」的背側部位連結較明顯的人,前扣帶迴皮質背側部從扁桃體接收資訊的狀況較明顯,有助於做決定、付諸行動;並且會壓抑掉各種行動可能產生出來的情緒、感受,使決定去做的事情能順利完成。

扁桃體可以預測行動所帶來的後果,如果決定去做的事情結果可能不好,扁桃體也會具有警告功能。因此,扁桃體較大的人就容易會有猶豫不決的傾向。

「扁桃體較大的人容易擔心事情往壞的方向發展,有較難跨出行動的傾向」,但研究團隊認為大腦具有極佳的適應力,並非所有的「拖延派」這輩子都無法改變,只要願意付出一定的時間,刻意地建立習慣,從小事開始著手,將必須要做的事情細分成各個小項目,減低任務的困難度也較容易使大腦不感情用事、拖延行事。

鄭醫師補充:

根據研究指出,人的情緒是出自腦內的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一般認為是在大腦的正中央。

邊緣系統是指由扣帶迴(Cingulate gyrus)、扁桃體(Amygdala)、海馬迴(Hippocampus)所構成的大腦結構總稱扣帶迴負責處理血壓、心跳、呼吸調節、做決定、產生共鳴、認知等情緒;扁桃體負責處理莫名的恐懼、不安、悲傷、喜悅、直覺等情緒;海馬迴則是掌控來自眼、耳、鼻的短期記憶與資訊。

邊緣系統的外側有大腦新皮層(Neocortex),主要是掌控理性分析的思考能力和語言功能,所謂的「理性」也是由這個大腦新皮層控制。因為這是從低級生物演化成人類等高級生物時形成的全新腦部結構,所以稱為「新皮層」。

因此,就演化來看,最先形成是邊緣系統,後來才是大腦新皮層。

當邊緣系統受到刺激,就會產生愉快、恐懼、悲傷這類的本能情緒反應。

簡單來說,人的大腦仍偏向感情用事,扁桃體越大越發達,受到恐懼、不安、悲傷、喜悅或是直覺等情緒影響干擾大,越容易感情用事,執行力自然不佳。扁桃體不發達較小,受到恐懼、不安、悲傷、喜悅或是直覺等情緒影響較少,自然比較不會感情用事,執行力較佳。

參考文獻:

Caroline Schlüter, Christoph Fraenz, Marlies Pinnow, Patrick Friedrich, Onur Güntürkün, and Erhan Genç: Th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ignature of action control,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8, DOI: 10.1177/0956797618779380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10.1177/095679761877938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牙醫治不好牙痛?2個特徵告訴你該換找神經科醫師

 2018-01-03 

 【早安健康/健談】老是覺得牙痛突然發作,莫名發生且又異常疼痛,但檢查牙齒卻沒什麼問題?當心三叉神經痛作祟!林口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劉育澤醫師表示, 

三叉神經痛常被誤認為牙疼,但可從疼痛的範圍、持續時間與止痛藥的使用等面向著手判斷,或向牙科、神經科醫師就診諮詢,以查明病因。

三叉神經痛,症狀 

三叉神經為第5對腦神經,也是最粗大的一對,因其分出三支感覺神經,遍佈於眼神經、上顎神經與下顎神經,故稱為三叉神經。 

典型的三叉神經痛以第二、三支疼痛較為常見,因疼痛範圍落在上下顎處,故也經常被誤認為是牙痛。劉育澤醫師表示,三叉神經痛與牙痛的確不易分辨,但仍可嘗試由以下幾個面向幫助判斷: 

  1. 疼痛範圍:一般的牙痛通常不會無緣無故就痛起來,往往是漸進式地出現痛感;而三叉神經痛可能會在單側突然出現,且異常劇痛讓人難以忍受,且疼痛的範圍可能會擴及眼睛周遭。
  2. 止痛藥效:服用止痛藥有助於緩解牙痛,但對於三叉神經痛則無緩解之效。
  3. 醫師判斷:亦可直接尋求牙醫師的診斷評估,若持續疼痛卻無明顯的牙科病灶時,則建議可再向神經科醫師求診。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在門診也曾遇過,牙科醫師換了好幾個,牙也拔了好幾顆,但仍然牙痛,找不出病因的案例,後來才確診是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是腦部第五對顱神經,臉頰左右兩側各一條,分別掌管半邊臉的感覺及咀嚼相關之運動功能。在拔牙或進行蛀牙治療時,牙醫師麻醉的部位,就是三叉神經末梢的分支,若以運動功能來看,三叉神經可以負責咀嚼相關的肌肉,而感覺功能,則包括臉部肌肉感覺、觸覺、溫度、痛覺等。

之所以叫三叉神經在於三叉神經有三大條分支,分別掌管眼神經、上顎神經以及下顎神經,從臉部的上到下,可約略分布在前額、臉頰及下巴的位置;三叉神經一旦受損,因上顎與下顎神經,剛好位於牙齒周圍,所以,常被誤以為是蛀牙,或是牙神經發炎壞死引起的牙痛,造成不少患者白白犧牲了好幾顆牙。

臨床是第一線是給抗癲癇藥物或者合併抗憂鬱劑治療,甚至是肉毒桿菌注射,一般止痛劑效果不佳。

有一部分的患者其實是維生素B12缺乏引發:

https://www.omicsonline.org/open-access/low-vitamin-b-syndrome-in-trigeminal-neuralgia-2167-0846.1000109.php?aid=7067

也有研究建議低飽和脂肪飲食可以改善三叉神經痛:

https://file.scirp.org/pdf/OJPM_2013082816371400.pdf

至於手術,非不得以,建議不要輕言嘗試。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口要乾才好」是錯的! 你要這樣保護才能快好不留疤

全民健康基金會
2017年8月17日 上午9:00
 

5歲的小明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星期天跟爸媽去公園玩,跑著跑著,一個不小心跌倒,膝蓋擦傷流血,傷口上還有好多沙子和髒汙,看得爸媽好心疼。究竟該怎樣處理傷口,是否需要用到優碘消毒?是不是保持傷口乾燥才能幫助癒合?

對此案例,臺大醫院外科部整形外科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整形外科臨床副教授鄭乃禎醫師,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像是這類跌倒擦傷、有創面的表淺傷口,自行處理即可。自行處理傷口,首重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使用生理食鹽水,如果無法取得,可先用乾淨的自來水沖洗傷口,務必掌握清潔後再進一步處理傷口的原則,否則容易感染

自行處理的方式則有以下三步驟:

一、 先用生理食鹽水沖洗掉髒汙。
二、 比較髒的傷口可擦優碘消毒殺菌。等優碘滲入傷口,把多餘的優碘擦掉。

三、蓋上人工皮。

另外,網路傳言「優碘會讓傷口顏色變深留疤」,對此鄭乃禎醫師表示,傷口使用悠碘是因為有殺菌消毒的作用,至於顏色較深是因為加入「碘」的關係。「但這種優碘並不會讓讓傷口顏色變深,就像很多人說喝咖啡、吃醬油也會讓傷口顏色變深一樣,是沒有科學根據的。」那為什麼有時傷口顏色會變深?鄭乃禎醫師透露是因為「傷口發炎」,如此一來就會刺激黑色素生成,導致傷口顏色加深、甚至留疤。

鄭乃禎醫師提醒,如果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要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保持傷口濕潤」,讓傷口可以盡速癒合。

別迷信傷口要乾才好!保持稍微濕潤有利癒合

傷口護理的觀念應與時俱進,過去普遍認為「傷口要乾才好」,其實乾掉的傷口易結痂,結痂掉了以後也易留疤;現在已有很多研究證實,非感染性傷口或感染風險低的情況之下,傷口保持濕潤才好得快。因為傷口會好是靠表皮細胞或纖維母細胞的增生繁殖,乾乾的傷口表面不利於這些細胞增生。若傷口保持濕潤,不必經過結痂過程,表皮就會直接長好。除非是經手術縫合或已用美容膠貼起那樣的傷口,因表皮已經對合,才需要維持乾燥。

鄭醫師補充:

以前還在醫院的時候,對傷口的護理與照顧,就是一般人認為傷口乾,好得快的概念,但後來有一位護理同仁,因她之前曾經在整型外科工作一段時日,提到在燒傷病房的換藥,就是保持患處濕潤,皮膚癒合才不會留疤,後來在臨床上以此原則來護理傷口,果然是比較不會留疤且長得好又快,建議大家若是要用優碘,務必擦完再用生理食鹽水沖過,再蓋人工皮(包持濕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周六2015/03/28 

飛碟電台  早上11:00-12:00 今日真美好
有鄭醫師的專訪,請大家多多收聽捧場!!!!


宜蘭 FM89.9 
竹苗 FM91.3
台中 FM89.9
南臺灣 FM103.9
台北 FM92.1
花蓮 FM91.3
台東 FM91.3
澎湖 FM89.7
雲嘉 FM90.5  

UFO AP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目名稱:婆媳當家 (CH 29 三立都會台)

 

主 持 人:林書煒

 

節目主題:我要一覺到天亮    

 

 

 

 

(103/4/17 星期四 AM10:00首播  同日PM4:00重播)

 

         

節目大綱         

 

 

睡不飽、睡不好、小心沒命!!

 

 

一、睡不好、睡不著居然是一種病? 

 

 

二、是純粹失眠還是睡眠障礙?

 

 

三、打呼可能致命?救救枕邊人!

 

 

四、古人說「高枕無憂」全是錯?

 

 

 

  

 

跟大家談談 精神科醫師 除了開藥單 還能作什麼?

 

感謝大家支持並給我一些意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止痛藥別吃多!FDA警告:恐肝衰竭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別再亂吃止痛藥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表示,止痛藥中所含的「乙醯氨酚」成分,服用過量恐導致嚴重肝臟損害,增加肝衰竭、甚至是死亡的風險。

FDA說明,乙醯氨酚成分常用於發燒、頭痛、或止痛的藥物中,市售感冒藥大多含有此成分,一次若服用超過325毫克以上的劑量,恐大幅增加肝損傷的風險,呼籲病人一次不要服用2種以上含此成分的止痛藥物,以免危害健康。

每年有1600起肝衰竭病例 原因為服用止痛藥

FDA統計,1998年至2003年間,服用過量止痛藥是導致病人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此外,根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2007年報告顯示,美國每年有1600起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例,病發主因也是服用過量止痛藥引起。

 

 

鄭醫師補充:

最近流行感冒,發燒的人多,感冒發燒常用藥物普拿疼來退燒以及止痛。上述報導提到的乙醯氨酚,就是大家熟悉的普拿疼。電視廣告一直強調普拿疼的安全性,然而服用劑量才是關鍵。普拿疼一般給成年人的服用劑量就是500毫克,但FDA最新警語提醒民眾一次服用不要超過325毫克,其中的劑量落差令人擔心。

 

若是發燒想退燒,高劑量的維生素C不妨考慮,往往服用到腹瀉狀態,發燒狀況很快便會獲得控制,甚至縮短感冒病程。

 

FDA官方網站原始資料參考連結:

 

http://www.fda.gov/Safety/MedWatch/SafetyInformation/SafetyAlertsforHumanMedicalProducts/ucm381650.htm?source=govdelivery&utm_medium=email&utm_source=govdelivery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尿尿顏色看健康 棕色恐肝臟有問題

每天上完廁所,可曾低頭看看自己的尿液過?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人類排出的尿液雖然是雜質廢物,但也是觀察自身健康的一大徵兆,美國克里夫蘭診所醫生製作出一張簡易圖表,讓民眾可以自行檢驗尿液顏色,判斷健康哪裡出狀況,並給予建議以改善問題。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指出,美國俄亥俄州克里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製作了一張簡易的色塊圖表,標出各種不同顏色的尿液對應的身體健康狀況。人體排出的尿液大多呈現透明又帶點褐色,最明顯判斷方法即從顏色深淺看出有沒有水分攝取過多或過少的問題。

【尿液顏色分類表】

透明無色:水喝太多,常常跑廁所。

透明黃:身體正常、一切健康。

深黃色:水分嚴重攝取不足,平時要多注意水分攝取。

琥珀色/蜂蜜色:水分攝取稍嫌不夠。

深棕色:肝臟出現問題、嚴重脫水,也有可能是脾腎的問題。

粉色/紅色:如果不是剛吃完藍莓或甜菜根等食物,就有可能是腎臟、前列腺出現問題的癥兆,或有血尿症狀。

橘色:若非深色食物影響,可能是肝臟、膽管出現問題。



正常尿液特性

● 尿量:成人一天排出尿量約為1~2公升,有4/5在白天排出。

● 混濁度:正常情況應是清澈、淡黃色,如果尿尿泡沫多,可能與腎臟健康機能有關,過多的話可能須檢查看看是否有尿蛋白的現象。

● PH值:正常約為弱酸性,介於PH值5~7之間。

 

尿液與食物的關連

觀察尿液顏色時,也要先注意是否有攝取到某些顏色的食物,而影響到尿液短暫期間內的顏色?例如攝取甜菜、胡蘿蔔、黑莓等食物,尿液可能會呈現紅色或偏粉紅色;若吃了大量的蘆薈、蠶豆,有可能會使尿液顏色變深,呈現深褐色或茶色。補充維生素B、C營養補給錠或是紅蘿蔔素時,尿液顏色也會偏黃、橘色,而吃了過量的蘆筍,則有可能使尿液轉變為藍綠色,不過機率不大。

       

鄭醫師補充:

下面是原文報導提到的尿液顏色一覽表,請大家參閱。

原文報導連結: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518197/What-does-pee-say-health-New-diagram-shows-alarmed--suffering-from.html

The Cleveland Clinic, in Ohio, has created a diagram which shows all of the different possible shades of urine colour and what they say about your health

The diagram shows that urine should be straw coloured or pale yellow. If it is darker, it suggests the person is dehydrated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貓咪聽得懂 天生不理人

日本研究指出,貓會分辨主人的聲音,但聽見並不會像狗一樣熱情回應。(photo by Chris Erwin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貓咪能聽到你的聲音,只是牠不太想理你。根據日本東京大學最新研究指出,民眾在家中飼養的貓咪能分辨主人與陌生人的聲音,只不過由於貓咪天性使然,不會像狗一樣會對人類呼喚報以熱情的回應。但人類對於貓或是狗的倚賴,卻幾乎不分軒輊。

東京大學研究者齊藤敦子分別在20位不同民眾家中進行實驗,在貓咪看不見主人的時候,分別播放3位陌生人和主人呼叫貓咪名字的聲音,並觀察牠聽到後的反應,包括耳朵、尾巴是否會晃動、轉頭以及是否會出聲回應。結果發現,貓咪聽見聲音後會出現本能反應,例如耳朵或頭會轉向聲音的來源,而且貓咪對主人的聲音反應也較為明顯。不過,貓咪幾乎還是選擇停留在原地。

研究者齊藤敦子表示,「結果顯示,儘管貓能聽出主人的聲音,但是牠們對與人類之間的口語溝通方式不太感興趣,而且從歷史發展來看,貓有別於狗,不會被人類馴化而聽從命令;貓在與人類的互動上採取主動。」

貓咪態度冷冰冰的原因,可能跟演化有關。因為研究曾指出,現在最普遍的家貓,源於9千年前開始與人類接觸的斑貓(Felis silvestris)。當時老鼠已會偷吃農民辛苦收藏的穀物,貓遂以捕捉老鼠為食,也從此展開人類飼養貓的歷史,但在貓被馴化的過程中,並沒有發展出直接聽從人類指示的行為。

有別於人類與貓的互動,狗在過去數千年來已與人類發展出服從關係。人類對兩者的倚賴關係則沒有太大差別。

本次研究結果刊登在《 The Animal Cognition》期刊。

   

鄭醫師補充:

早在醫學院當學生的時候,曾經和神經解剖的講師討論過,為何神經解剖的動物,老是挑貓?他說,貓的腦神經比較接近人類,貓比狗聰明多了。

有此一說:貓認房子,狗認主人。然而上述研究告訴我們,牠們還是知道熟人是誰,至於貓認為誰是主人呢?我認為主人才可以不理人。

因此上述研究則可以看出,貓其實都知道周遭發生什麼事,只是牠不想理而已。

參考文獻:

Vocal recognition of owners by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Atsuko Saito, Kazutaka Shinozuka

Animal Cognition July 2013, Volume 16, Issue 4, pp 685-690

DOI10.1007/s10071-013-0620-4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071-013-0620-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0國慶佳節,光能診所休診一天,造成不便敬請見諒。周五以及周六正常看診,祝大家休假愉快!


 



YAHOO的部落格即將關閉,鄭醫師的部落格這幾年累積的瀏覽人次也突破200萬,感謝大家長期的支持,十月初,鄭醫師的部落格將於10/22痞客邦繼續運作(http://delightdetox1268.pixnet.net/blog ),這個平台不會消失,也請大家繼續指教。










QR Code


 


 


地址: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號8樓本號 (頂好大廈)


TEL:02-27214322 FAX:02-27314838 



 








光能身心診所門診時間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適逢中秋節,光能診所休診一天,造成不便敬請見諒。周五以及周六正常看診,祝大家中秋節平安快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適逢颱風來襲,光能診所休診一天。若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甲狀腺機能亢進 主管易怒+暴瘦

 

 



景氣差,當主管壓力好大!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張淳堆昨天指出,最近一連就有6名主管級人物,因壓力太大,引爆甲狀腺機能亢進,他們最明顯的症狀是暴躁、易怒、體重下降,預防之道是,要做好情緒管控,休閒時,要多與親朋好友互動,或是從事戶外活動紓壓



張淳堆昨天表示,最近他看到幾位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都是主管級人物,有的還是銀行高階主管,面對VIP客戶的怨聲連連,他們從上至下也承受了莫大的心理壓力。



剛開始發作時,他們覺得心煩氣躁,心跳得好快,接著三不五時大發脾氣,有人一下子瘦了8公斤,臉頰都凹下去,家人擔心他們的身體出問題,就醫檢查才知道,原來是甲狀腺機能亢進。



張淳堆指出,甲狀腺機能亢進和個人體質有關,壓力往往是引爆點,一旦發作,至少要吃藥一年半至兩年,不管有沒有這種體質,每個人最重要的是要學會情緒控制,因為「發脾氣」的行為,猶如在自己身上點火,火點多了,就易釀災,一旦釀成火災,一定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善後。



他表示,運動可以紓解壓力,就連散步都好,有空就找親朋好友聊聊,也可以達到紓壓的效果,千萬不要悶在心裡,讓生理也出狀況。



台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沈宜靜指出,其實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患者在台灣並不少見,女多於男,生活壓力確實會誘發它發作,壓力也會使病症再復發。



但高碘食物,譬如太鹹的食物吃太多,或是因個人體質關係,打了含碘的顯影劑,或服用一些治療心律不整的藥物,有人也會因此誘發甲狀腺機能亢進。



甲狀腺主管身體的新陳代謝,當一個人承受較高的壓力時,相對來說,新陳代謝也會隨之增加,若長期處在壓力下,對於一些原本甲狀腺體質不佳的人而言,容易導致甲狀腺功能異常。最常見的即是甲狀腺機能亢進,這可以透過血液檢測來直接確診。


在急性期時,一般而言,以抑制甲狀腺功能藥物來處理最快,但是否需持續服藥個一年半載,在此提供功能性醫學的觀點供大家參考:


對功能性醫學而言,與壓力處理有關的主要荷爾蒙有三個:除了甲狀腺之外,還有腎上腺皮質及性荷爾蒙。功能性醫學在幫助一個人身體功能恢復時,會看整體,故當甲狀腺發生機能亢進,表示身體有關的抗壓荷爾蒙都可能出現問題,故建議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在接受功能性醫學評估時,應該把腎上腺及性荷爾蒙的評估也加進來,而且要一起調整,這不只是理論而已,事實上,以臨床表現而言,我們已經看到許多這樣調整成功的案例。所以,不想長期以抑制甲狀腺功能藥物來穩定症狀的人而言,功能性醫學的處理,是比較自然及直接調整身體異常功能的選擇。


當然,回到基本原點,這些壓力導致荷爾蒙失衡的原因,主要還是心理壓力,所以說甲狀腺機能亢進是一種身心性疾患,真是一點也不為過,真正預防及避免復發的作法,仍要藉由有效的心靈技術來幫忙處理。有效的心靈技術處理時,與一般跟朋友家人的抱怨方式不大相同,因為一般的抱怨只是增加自己心中的的不平與怨恨,更強化自己是受害者的角色,某種程度來說,生病是另一種受害者表現的形式,不是嗎?有效的心靈技術處理到最後,常會發現很多事件讓自己不舒服的起源在於自己,當然在處理過程中,必序要先處理當事人原本的不舒服,帶心靈負荷減少後,才有機會領悟自己就是關鍵人,自然也能脫離受害者的角色,減少生病的機會。歡喜做,甘願受的境界才可能真正達到。我覺得處理到最後,應該是甘願做、歡喜受才是。


我認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最好能身、心狀況都處理,才是根本解決問題的完整方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式、飽和脂肪 增加憂鬱症風險

 

西班牙研究發現,反式脂肪、飽和脂肪會增加憂鬱症風險,讓人心情跌到谷底,而橄欖油則有助預防憂鬱症。



研究團隊過去曾進行一項長達6年的研究,共有12059位自願者參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分析、追蹤這些自願者的飲食、生活習慣,及疾病紀錄。這次研究發現,剛開始時沒有人有憂鬱症,但到研究結束的時候,共有657個憂鬱症新增病例。



研究人員比對數據發現,罹患憂鬱症的人往往攝取較多反式脂肪,與沒攝取反式脂肪者相比,慣吃者風險上升了4成8;吃越多對身體越會造成傷害。



人工食品、糕點、速食等都可發現反式脂肪蹤跡,某些全乳類製品也含有天然反式脂肪。



研究團隊也分析多元不飽和脂肪、橄欖油和憂鬱症之間的關係,像魚類、蔬菜油等都含有豐富的多元不飽和脂肪,研究結果顯示,飲食越健康,並搭配橄欖油,比較不會得憂鬱症。



這項發表於「綜合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網站(PLoSONE)的研究建議,憂鬱症和心血管疾病很類似,都會受到飲食的影響,或許器官得病機制也很像;反式脂肪不只會讓人得憂鬱症,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最好還是少碰為妙。



眾所周知,反式脂肪來自於加工食品、烘培商品、大部分的油炸食物、人造奶油,以及幾乎任何從工廠出來的產品。根據臨床研究,反式脂肪會損傷細胞、造成發炎、阻斷大腦功能,影響到每個人,包括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到沮喪或失智症的成年人因此,要做好身心保健,反式脂肪的杜絕一定不可輕忽。


最近西班牙的研究也發現,常吃反式脂肪、飽和脂肪的人和那些經常吃魚、橄欖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人相比較,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上升了四成八。我想,西班牙的研究,是要強調地中海飲食的內容可以降低憂鬱症的風險,過去也有類似的研究報告。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4082



很多人以為橄欖油可以取代魚油這類Omega-3脂肪酸的來源,其實這是錯誤的,橄欖油本身是Omega-6,雖然富含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然而魚本身含有的Omega-3是無法取代的必須脂肪酸來源,而且人本身無法製造,故務必從外面規律攝取,才能幫助身體有更好得資源來提升身心健康。在地中海飲食中,不適只有使用橄欖油而已,海鮮中的魚類所攝取的優質油脂也是重要的關鍵之一。



母奶,是公認豐富Omega-3的來源,茹素的人,不能吃魚,可以考慮亞麻仁籽油、海藻萃取的DHA、堅果核桃油以及蓖麻籽油(菜籽油)等等來源,亞麻籽油較不耐高溫,需要高溫調理的食物可以考慮蓖麻籽油。



野生魚類與特定堅果及亞麻籽等種籽的omega-3脂肪酸,對我們的認知發育與學習、視力發育、免疫與炎性功能、胎兒大腦發育、大腦健康、阿茲海默症與精神疾病,都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心臟病與癌症就更不用說了。



底下讓我們參考關於好油對身心健康改善的相關研究:



2002年刊登於英國心理學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探討在補充omega-3脂肪之後,囚犯之間嚴重的暴力衝突減少。安慰劑對照組試驗提供其中一組日常建議量的維他命、礦物質與omega-3脂肪,另一組則維持一般的監獄飲食與生活型態。只是提供維他命與魚油補充,監獄的嚴重暴力犯罪減少了35%



這同時也顯示魚類攝取不足,普遍與沮喪息息相關。一份為期一年的研究,證明EPA有助於治療頑固的沮喪。



omega-3脂肪也有助於治療產後憂鬱症。魚油的DHA是母奶的重要成分,有助於胎兒的神經發育。體內含有較高omega-3脂肪的婦女,出現產後憂鬱的比率較低



若自覺魚吃得不夠多,想直接服用魚油來補充,建議魚油的選擇,儘量選購有純度認證(通過獨立檢驗室鑑定背書)的產品,確定沒有重金屬農藥殘留,服用起來較安心且安全。更多的資料請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內容。


對最新的西班牙脂肪酸與憂鬱症的研究想深究的人可以連結到原文內容一探究竟: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one.001626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節目名稱:樂活在人間 (CH 7)


主 持 人:阿嬌


節目主題:憂鬱症 藥不藥大不同(5/8 18:00首播,5/9 00:00重播)


          過動兒不藥而癒     (5/9 18:00首播,5/10 00:00重播)





節目大綱(憂鬱症):一、憂鬱症用藥問題


                 二、用營養素對抗憂鬱,照需求複方或單方補


                      充,或從飲食攝取


                  三、不用藥的治療方式


         四、安頓身心的生活良方


 


節目大綱(過動兒):一、什麼是過動兒?要到怎樣的程度才是過動?


                  二、過動兒是否一定要用藥?


                  三、不吃藥?如何治療過動兒?從成因來處理


                  四、如何與過動兒和平共處?


 


 


 



跟大家談談 精神科醫師 除了開藥單 還能作什麼?


感謝大家支持並給我一些意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休診公告:102年4月4日(星期四)
           
      


          102年4月5日(星期五)開始正常看診 





       





 地址: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15號8樓本號 (頂好大廈)


TEL:02-27214322










光能身心診所門診時間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節目名稱:健康兩點靈(TVBS CH56)



主 持 人:陳月卿



節目主題:好腦力、好記憶


 


 



邀訪來賓: 精神科 鄭光男醫師



           臨床心理師 郭穎樺



           市立聯合醫院神經科主任 甄瑞興 醫師



           營養師 劉怡里





節目大綱:一、大腦過勞



          二、開發右腦



          三、「飲食」健腦



四、健腦記憶術







3/23()22:00首播



3/30()08:00重播



4/6 ()14:00重播






感謝大家支持並給我一些意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