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於過敏二、三事 (1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多吃魚、蔬果及優酪乳 有助改善兒童氣喘

作者: 沈雅雯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12月27日 上午11:06






家有氣喘兒的父母可以多留意。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27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指出,氣喘兒童除了遵照醫師囑咐用藥以外,可以藉由多加攝取魚類、優酪乳與蔬果等食物來改變體質,減少氣喘的發生、增加肺功能。


研究指出,台灣6到12歲的學童,大約1成有氣喘的困擾,特別是隨著台灣海島型氣候的變化,容易反覆發作,不但增加學童的藥物比例,也對肺部的功能造成不良影響。


國家衛生研究院日前針對台北市與新北市共23所小學,192位10到12歲氣喘學童進行的研究顯示,在食用4個月的「複合式膳食補充劑(FVFP)」後,發現有吃保護性食物的學童,在氣喘用藥次數與藥劑量都明顯減少、肺功能增加超過2倍,生活品質得到改善。


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療保健研究組主任潘文涵說:『(原音)我們覺得,如果使用食療的方式,能夠給氣喘的小朋友添加魚類、優酪乳或者是蔬果對他們的身體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長期來講,對於降低其它疾病,也是有附加的效果。』


潘文涵進一步指出,「複合式膳食補充劑(FVFP)」內容包括蔬菜水果濃縮物、魚油以及益生菌;氣喘學童可以透過每日食用6.5份蔬果、35克的深海魚以及200毫升的優酪乳來改善體質,降低氣喘。


這項研究來自於潘文涵的構想,藉由國衛院的膳食設計,再與中研院、台大醫院合作完成臨床試驗,已經在今年12月發表在英國的「營養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中。


鄭醫師補充:


這項實驗為了要標準化,營養補充品才能確認實驗對象服用的東西都是一樣。這些營養補充品若是要轉為一般天然食材也未嘗不可,其中較方便的可能是優格,但要父母每天張羅6.5分的蔬果以及魚類還要小孩願意配合,難度不小,相較之下,營養補充品的確是方便且容易落實的選項。


蔬果來源,不僅有植物營養還有纖維,具抗氧化以及協助腸道益菌生長功效,魚油本身能抑制發炎改善過敏,益生菌則是直接改善腸道菌叢平衡,調節免疫系統,任何一種營養來源其實都能協助改善,因此這則研究提出的複合式膳食補充劑療法,就是一種營養綜合補充的三合一療法。


以改善過敏或者氣喘來說,營養補充對身體是正面加強,若是負面消除,例如隔離患者的慢性敏原的接觸,改善會更快,因此透過完整的急性以及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導致過敏的來源加以隔離,患者得不僅減輕過敏原的誘發,又能藉由營養補充來直接調整過敏發炎的體質,最後再配合運動,減少糖以及油炸(都是導致發炎物質)食物的攝取,過敏或者氣喘患者減少藥物劑量甚至是揮別藥物依賴並不難。


上述報導的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Shu-Chen Lee, Yao-Hsu Yang, Shao-Yuan Chuang, Shih-Yi Huang and Wen-Harn Pan. Reduced medication use and improved pulmonary function with supplements containing vegetable and fruit concentrate, fish oil and probiotics in asthmatic school children: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available on CJO2012. doi:10.1017/S0007114512004692.


http://journals.cambridge.org/action/displayAbstract?fromPage=online&aid=877164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度運動 助氣喘兒抗敏

 


文/黃湘茹


 



過敏及氣喘兒童常見的疾病,通常家長們得知自己的孩子有氣喘問題時,多半十分擔憂,誤以為孩子不能運動。因此,氣喘兒童多半很少參與體育課或戶外的活動。



臨床上也發現,這樣的兒童往往比同年紀的孩子被動、退縮,同儕互動與人際關係也較差,並且常伴隨姿勢不良、平衡與協調的問題。



事實上,適當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上述問題。目前研究指出,運動可以減少氣喘發生的機會及用藥次數。



◎但究竟要如何運動,才能幫助氣喘兒童,並且避免傷害呢?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讓氣喘兒童運動地既開心又安全。



●先了解孩童目前氣喘病情的控制情形。



注意運動環境的控制,避免在空氣污染較嚴重的室外,或又乾又冷的空氣環境下做運動。環境溫度應保持在22°C以上,溼度也不可以過低。若有需要,可以戴口罩或圍巾,避免乾、冷空氣直接吸進支氣管,引發氣喘。



最好選擇能間歇性休息的運動,游泳是最佳的運動;騎腳踏車體操、慢跑、上下樓梯或較緩和的球類活動亦可。此外,應特別加強背部與腹部的肌力訓練,並配合呼吸做胸部及上肢的伸展運動。其他如單腳平衡、手眼協調及敏捷度的訓練,也是十分重要的活動項目。



●運動前應先喝水,並且要有15至30分鐘的暖身運動。



●注意運動時的呼吸方式,盡量用鼻子呼吸,減少張口呼吸。



●萬一運動中發作,應立即停止運動。若孩童常有運動誘發型氣喘應就診,由醫師指示是否應調整藥物治療計畫。



氣喘兒童應和一般兒童從事相同的體能或休閒活動,只要留心以上注意事項即可,不需對於運動做過多的限制。父母及老師也應該多鼓勵孩子參與團體活動,以增強體能與自信心,促進人際互動。


 


 



許多氣喘兒的父母,擔心小孩運動導致氣喘復發,反而不敢讓小孩運動,結果就是小孩持續服藥,體質也沒有改善,有些甚至服用類固醇而導致身體肥胖,讓原本被動退縮的狀況更惡化。其實,建議父母應該儘量鼓勵氣喘兒多運動,氣喘不但能因此而改善,還能把藥物使用的頻率及量越來越少,我在門診也碰到不少父母因為鼓勵氣喘兒運動兒使氣喘完全康復。


氣喘,本身就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我們有機會可以幫患者本身做過敏原檢測(最好急、慢性都做),隔離過敏原甚至減敏治療都可以考慮(如果條件允許),許多人合併有過敏性鼻炎的問題,甚至也會影響到他的專注力,透過運動來改善過敏,進而一起解決氣喘、鼻炎甚至專注力不佳的狀況,建議父母在改善身體作法上,一定要多鼓勵他們多運動,越不敢讓他們動,他們的身體必然會越來越差(用進廢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1歲前吃魚 避免過敏氣喘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2年11月19日 下午4:06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引述「小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1篇研究報告,荷蘭鹿特丹「Erasmus醫學中心」針對7210名兒童在出生後的飲食做調查,以吃魚的時間階段做區別,分為6個月內、6個月到1歲間、1歲後3個階段,接著在孩童4歲時為他們做健康檢測,以及過敏氣喘的相關報告。


結果發現,於6個月到1歲之間就開始補充魚類的嬰兒,患氣喘的機率約為30%,與1歲後才補充魚類或6個月內就開始吃的嬰兒相比,減低了約36%的風險。波士頓兒童醫院(Mass General Hospital for Children)博納醫師(T. Bernard Kinane)未參與此研究,但表示這項結果值得繼續探討,因幼兒的免疫系統正好就是在6~12個月之間開始成長,而魚油所含的EPA、DHA除了可以降血脂,也有抗發炎的作用,多吃魚類是改善過敏體質、增加腦部智力發育的有效方法。


此外,實驗中並無明確規定須吃到特定份量才能達到成效,只要些微補充就能降低孩童氣喘的風險。醫師提醒,如果父母擔心孩子對海鮮會過敏,可以先進行少量測試,沒有疑慮,就可以慢慢加入魚類食品的補充。


鄭醫師補充:


一般父母會認為太早吃海鮮,可能會引發過敏,但如果是魚,可以考慮六個月大後早一點吃。根據荷蘭最新發表的研究發現:


於6個月到1歲之間就開始補充魚類的嬰兒,患氣喘的機率約為30%,與1歲後才補充魚類或6個月內就開始吃的嬰兒相比,減低了約36%的風險。


建議父母親如要讓寶寶攝取魚類,還是以巴掌大的魚類攝取最好,以免重金屬殘留汙染,反而增加寶寶身體負擔。魚類的DHA、EPA以及抗發炎的好處對於過敏好處多多,值得列在寶寶的副食品清單中。相關研究請參閱:


Fish Consumption in Infancy and Asthma-like Symptoms at Preschool Age


Jessica C. Kiefte-de Jong, RD, PhD,Jeanne H. de Vries, PhD,Oscar H. Franco, MD, PhD,Vincent W.V. Jaddoe, MD, PhD, Albert Hofman, MD, PhD, Hein Raat, MD, PhD, Johan C. de Jongste, MD, PhD,Henriette A. Moll, MD, PhD


(doi: 10.1542/peds.2012-0875)


研究英文全文可以連結: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11/06/peds.2012-0875.full.pdf+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自己的血 治好慢性蕁麻疹

 

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



自己的血液竟是慢性蕁麻疹的根源!署立雙和醫院利用慢性蕁麻疹患者自體的血液,進行「減敏療法」,結果發現,8成患者可以獲得明顯的改善,甚至一名楊小姐因此改善長年失眠問題,以往一週發作3次,現在是一季不到3次。



楊小姐說,以往每到季節交替、下雨前,就會雙腳大面積紅腫,常常癢到無法入眠,恨不得把腳剁掉,儘管試過泡冷水、擦酒、草藥等各種方法,還是得天天吃藥止癢,一停藥就會發作;直到接受「自體全血注射」治療,現在就算偶爾局部發作,頻率也大幅降低,終於可以一覺到天亮。



署立雙和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曾德朋說,蕁麻疹可分為急性與慢性,為期6週以上就是慢性蕁麻疹,只有少數慢性蕁麻疹病患可以找到過敏原因,其中有將近6成過敏的原因存在自己的血液中。



自體血清注射試驗陽性 效果較佳



曾德朋說,在篩選出9名「自體血清注射試驗」陽性反應病患,確認其對自體血液中的過敏原產生過敏反應,接著每週一次自手臂的前臂取靜脈血約3cc到5cc後,直接注射到臀部肌肉,持續8週後,可以誘發身體產生專一的免疫耐受性,進而降低對過敏原的反應;不過「自體血清注射試驗」陰性反應者的治療效果較差。



曾德朋說,治療後,有8名患者表示用藥頻率大幅降低,甚至完全不再發作,可以有效取代以往只能在發作時給予抗組織胺藥物或使用類固醇治療的方式,讓患者生活品質獲得改善。



不過,他提醒,正在懷孕的婦女、授乳的母親、甲狀腺病患、感染、血液腫瘤性疾病、風濕性免疫疾病、嚴重發炎病患、正在接受抗凝血藥物治療、全身性類固醇治療者不建議採用此治療方式。



最近國內針對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提出以自體血液注射的療法,只要當事人對自己的血液會呈現過敏的人,經八週的注射治療,往往有明顯的改善,甚至有些患者合併有失眠困擾,也一併獲得改善。我在門診常發現容易焦慮或者失眠的人,往往有過敏體質,在幫助當事人改善焦慮、失眠甚至憂鬱等等困擾的人,若能把過敏的問題一起處理下來,改善的幅度及效率會更明顯。這是治療身體功能失衡,恢復大腦正常運作的道理所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整本書都在講這個概念的實務作法,建議大家不妨多參閱。


針對過敏性鼻炎,有些醫療院所提供所謂的減敏治療,而且可由健保給付,這部分的治療法是針對那些對塵蟎有明顯過敏反應的人,效果較明顯。方法是把塵蟎的蛋白稀釋注射於皮下,刺激身體的免疫球蛋白IgG的產生,針對塵蟎的IgG濃度上升可以抑制急性過敏的免疫球蛋白IgE的作用,慢慢把注射濃度提升,身體漸漸不會對塵蟎的接觸產生過敏反應,因而達到與塵蟎接觸而不容易產生過敏反應的結果,因此,單單對塵蟎有過敏,其他過敏不明顯的人,往往可以在這樣的治療中獲得明顯的改善。然而這樣的療法為何不普遍?因為許多人並未找出所有的過敏原,只要是對身體會引發過敏反應的來源沒有斷絕,身體還是持續過敏與發炎,因此單做這種治療,效果往往有限,只要的關鍵是因為有塵蟎過敏的人,往往還有其他過敏來源,尤其是慢性食物過敏原。


過敏反應一般分為急性過敏反應與慢性食物過敏反應。很多人之所以不知道自己過敏的原因,是因為在一般的醫療院所只提供急性過敏原反應檢測,大家熟知的塵蟎、黴菌、花粉、蟑螂排泄物、狗毛貓毛等吸入性及接觸性的過敏原就是這種檢測,可惜的是能在急性過敏完全找到過敏原的機會極低,只有1.5%的人會被檢出,大部分的人的過敏原為慢性食物過敏反應所導致,這部分的比例極高,一般人被檢查出來的比例約三成五到四成。故對一般有過敏困擾的人來說,在瞭解過敏原時,最好能包含慢性過敏與急性過敏原,如此在幫助當事人隔離過敏原,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會更直接。


以功能性醫學來看,不管是慢性蕁麻疹或者其他過敏反應,身體有問題的部分,不只是免疫系統而已,有過敏的人,常因身體排毒功能不佳,導致重金屬過量累積,造成腸漏而讓過敏更惡化,故在身體評估及處理上,最好把相關有問題的環節一起處理,才能一勞永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中醫的研討會也對於鼻子過敏及鼻竇炎的改善,提出一些改善過敏體質的方法,我覺得不失為一個可行的方向。當然目前很多人也用用健保直接來快速解決症狀及身體不適。然而提醒大家,如果只是一昧的症狀治療,那麼不知這場戰役要打多久才能休兵,當我們在問『到底過敏的體質是什麼?是否有數字或確實的說明告訴我們到底對什麼過敏?或者哪些確定的物質讓我們過敏?』如果這些都是未知,如何真正處理過敏的源頭?

 


所以急性過敏原檢測及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就能提供一個很清楚的方向供我們在飲食及營養上做參考。同時重金屬的殘留過量,同樣會干擾我們的免疫系統,最好一併檢查再針對過量的部分做排除療法,把造成身體免疫系統失調的負擔拿掉,我想接下來不管做什麼,必定事半功倍。相關的內容可以參閱過敏來找碴這本書。


 


過去我曾經聽到很多做完排毒程式的人表達他們在過敏方面的明顯改善,所以不只重金屬殘留會導致免疫系統的失調,同時卡在脂肪組織的各式各樣的藥物或化學物質的殘留,同樣也容易對我們的免疫系統造成負擔。


 


處理過敏的狀況也有人透過些營養品的補充,例如有益菌、必須脂肪酸、抗氧化物或者人蔘皂苷來幫忙處理,說到人蔘皂苷很多人比較陌生,其實有機會,大家把人蔘皂苷的結構式找出來,就會發現與我們身體自己產生的類固醇有諸多類似之處:它們都是四環的化合物,所以藉由服用天然而沒有負擔的類固醇物質,其實也可以達到不錯的控制效果,只是在此提醒大家:從大陸來的中藥與人蔘等等的相關產品,還是儘量小心重金屬的殘留。像我的一位客戶,她目前在北京學中醫,連她的教授都告訴學生們,平常不要亂吃藥,連中藥也是,所以污染的狀況實在值得大家注意。


除了身體,心理反應的身心性狀況,往往會讓過敏的狀況加劇,然而這都是可以不用藥物而透過使用有效的心靈及生活改善技術來面對與處理。壓力,的確會造成免疫系統的失調,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大研究:益生菌有助改善過敏症狀

 

台灣又濕又熱的氣候最適合一些過敏原的生長,也因此台灣的過敏兒比例居高不下。根據成大醫學院的研究發現,益生菌有助於調整過敏體質,降低過敏症狀發生機率



在台灣有很多過敏症狀的小孩,過敏兒媽媽梁太太表示,「整個晚上都在咳,厲害的時候就吐。」成功大學醫學院實驗研究發現,益生菌可以改變腸道菌叢環境,對於調整過敏體質有很大的幫助



擁有英國牛津大學生化系博士學位的成大小兒科教授王志堯表示,「我們發現他的腸胃道、他的菌叢有改變,如果事先有用乳酸菌、益生菌有給與的話,可以把菌叢調整回來,防止過敏原所引起的壞的過敏症狀。



研究發現,媽媽懷孕時的外在環境壓力或是生活習慣,都有可能造成體內免疫失衡,引發寶寶的過敏症狀。梁媽媽為了改善小寶貝的過敏問題,甚至還上網參考「過敏指數」,「幫助還蠻大的,而且它很方便,你每天上去看就可以知道今天的狀況。」



從室內外溫差、相對溼度,還有室外空氣污染指數,判定可能引發過敏症狀的程度,及早做預防,再加上天天喝優酪乳和多運動,讓小寶貝遠離過敏,健康成長。(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郭碧純、林奕勳)




我們所熟知的益菌,一般存在於小腸道中,與宿主的體內原有的菌叢有著密切關係。不同的菌種間彼此不斷地互相競爭生存的空間,原有的菌種較之後進入的菌種有著先天優勢。無論如何,腸內菌叢之組成屬於動態的變化,如果有害的微生物不斷地增值,那原先的平衡就會受到干擾,使得即使原先就存在於腸道的其他菌種也會難以生存。對許多有過敏困擾的人來說,他們在幼年時,即常因反覆的感染,而接受抗生素治療,抗生素不但會殺死有害菌,也會傷害有益菌,因此就會破壞健康腸道的菌叢平衡。當事人若能持續補充一些益生菌,有效地增加腸道有益菌的生長,恢復健康菌叢的平衡,一般而言,乳酸菌的增多,會創造酸性環境,使得病原難以生存,進而改善健康。


有過敏症狀的人,單純想靠補充益生菌來改善過敏,有時效果不好的原因在於當事人還是持續接觸過敏原,導致身體過敏反應不斷。比較理想及省力的方式,最好配合過敏原的檢測,瞭解過敏原為何,透過隔離過敏原的接觸,讓免疫系統休息,此時再配合益生菌的補充,必能相得益彰,否則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成果不彰。過敏原的檢測,分急性與慢性,大部分的醫療院所只能提供急性的檢測,但由於檢出率只有1.5%左右,故能真正找出過敏原的機會比較小。大部分的過敏其實還是慢性食物過敏,這類過敏發生的比例高很多,約35%到40%左右,一般我們常會接觸的奶、蛋及麵食類等,分居過敏的前三名,許多人並不瞭解這類的食物可能造成的過敏反應,以致長期誤食而過敏難以控制,提醒大家注意。


一般市售的優酪乳,含糖量太高,裡面增加甜味的蔗糖,反而是壞菌喜歡的食物,故在幫助腸道菌叢的維護與恢復,效果較差。其次,一般乳酸菌不耐強酸與強鹼,故在經過胃酸與膽鹼的處理後,剩下存活的數量有限,故若能選擇耐酸鹼的菌種或有特殊包覆技術的益生菌,將能大大提高益生菌的生存數目,讓服用益生菌的效率大大增加!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勿讓兒童吃全素 日喝2杯牛奶吃3顆蛋




日前傳出長期吃素導致缺乏維生素B12而貧血休克的案例,振興醫院營養師林孟瑜表示,大人吃素若未注意完整營養攝取,容易有健康不佳的情況,而正值 生長發育期的小朋友,不應讓他們跟著大人吃素。小朋友即使有不得已必須吃素的情況,最多也應是奶蛋素,每天至少2杯牛奶、每餐1顆蛋。


吃奶蛋能促腦發展
小朋友若長期吃素,可能會有容易發脾氣、長不高、體重不足的情況。林孟瑜營養師說 明,孩童生長發育需要動物性脂肪,只要控制食入量與烹調法,不要只吃炸雞、燒肉等,一樣可以很健康。若因宗教信仰等因素不得不吃素,每天早晚應各1杯約 250c.c.的牛奶,及每餐1顆蛋,因牛奶中含有長高所必須又好消化吸收的鈣質;雞蛋則有大量維生素B12及卵磷脂,可使腦部發育更好,學習力更強。


勿用調味料掩菜味
小朋友飲食的另一大問題是不吃味道特殊的蔬菜,像胡蘿蔔、青椒等。林孟瑜營養師發現 許多家長會在烹調時,加大量調味料蓋過食材的味道,但無形中就讓孩子吃進過多的鹽、糖。較好的作法是將食物變化成不同形狀或與其他食材一起煮,如胡蘿蔔或 香菇和豬肉包成水餃,或是將胡蘿蔔削成花瓣等。


只要對於營養醫學有概念的醫師,一般在建議客戶作營養補充時,通常會比較保留,因為不瞭解客戶的體質,貿然做出營養補充建議,容易演變成把吃毒當吃補的結果。


過去曾有新聞報導:有一位長得頭好壯壯的小男孩,他的飲食是完全是素食,也不吃蛋奶,主要關鍵是因為這位小朋友是標準的過敏體質,蛋奶及其他海鮮肉類都有過敏,所以他能長得不錯,是先避開過敏原,再求營養兼顧的結果。


由於一般醫療體系,只提供急性過敏的檢測,所以往往不曉得對於過敏體質來說,容易合併有慢性食物過敏 問題,而慢性食物過敏原的排行榜,牛奶及蛋,位居前兩名。過去,我曾在門診看到小朋友身上有明顯的異位性皮膚炎及過敏性鼻炎,經詢問,小朋友本身對蛋奶都 有明顯的急性過敏反應,但因為醫師覺得蛋奶很營養,所以不管小朋友是否有過敏體質,還是建議父母餵他吃。其實,牛奶及蛋的營養,還有其他替代來源,建議父 母在讓小朋友接觸這類食物時,請先瞭解小朋友是否有過敏體質再決定是否給他們吃,否則往往會導致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遺憾。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過敏?感冒?傻傻分不清楚


洪小弟最近鼻涕老是流個不行,早上剛起床的時候更是厲害,而且不時有咳嗽的情況發生,學校老師也反應洪小弟上課不專心,鼻子常發出聲音,洪媽媽於是帶洪小弟來院治療。洪小弟的症狀是因為鼻子過敏所造成的,經治療後已經緩解許多,上課更能專心了。

過敏疾病一直是困擾著父母親的疾病之一,當小朋友過敏的症狀發生時,常讓全家人無法正常的作息,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敏性疾病一開始的症狀跟感冒很類似,所以家長們如果沒有馬上察覺小朋友的過敏已經發作了,往往會等到症狀嚴重時才就醫,甚至產生更嚴重的問題。常見的過敏疾病有三大種,簡單來說出現在皮膚上稱為異位性皮膚炎,而發生於鼻子則稱之為過敏性鼻炎,發生於支氣管則為氣喘病,這三種症狀常常會相互伴隨發生。

■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典型四大症狀為「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打噴嚏」,這些症狀跟感冒都很類似,但是如果小朋友常在清晨起床後打噴嚏流鼻水,時常鼻子眼睛癢以及習慣性的倒吸鼻涕,這可能不是單純的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慢性過敏性鼻炎常會讓會讓小朋友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專心,小孩的學習能力也會因此大受影響。

■ 氣喘

氣喘與感冒常常同時發生,氣喘病的發作也常因感冒或其他感染而引發。小朋友如果久咳不癒或是經常有感冒的狀況發生,或者特別在夜間及清晨咳嗽且有胸悶的症狀,若還有喘鳴及呼吸急促等情況發生且持續兩週以上,就有可能是氣喘病發作而不是單純的感冒症狀了。

■ 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為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皮膚炎,皮膚會乾燥、易有搔癢感且敏感易受刺激。常見得症狀有(1)皮膚乾燥且有紅疹或脫屑的疹子(2)臉上、手腕、手或膝蓋的皺折處有搔癢感或疹子(3)身上長疹子的皮膚變厚。如果有以上的任何一個狀況,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


 


這是一篇衛教性質的報導,提醒為人父母者,許多看似經常性的感冒,其實是過敏導致的結果,為人父母 者,若沒有警覺這極可能是過敏所引發(其實醫療人員更應有所警覺),可能讓自己的小孩,不但多服用的許多感冒症狀控制藥物,進而影響他們的腸胃健康與學習 的專注力力一直無法提升,殊為可惜。


提醒大家,許多小朋友的注意力缺乏,其實導因於他們的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源頭,除了一般熟知的 急性過敏原,以IgE的免疫球蛋白反應為主,像是塵蟎、霉菌、花粉、動物毛等等,當然有些食物也有可能,不過因為急性過敏原發生的機率不高,大約只有 1.5%,所以作此檢測常空手而回,無計可施。其實,大部分的人的過敏反應,是由慢性食物過敏原所引發,發生比例大約是35%到45%,一般醫師對此比較 缺乏實際經驗與調整的的概念,的確,慢性食物過敏原,大多是當事人常吃或愛吃的食物,然而,有些常吃的食物,在檢測的結果上,並不會呈現明顯的過敏指數高 的狀況,因而,常吃的食物,並不一定是過敏原,但慢性食物過敏原一定是當事人常接觸的食物來源。此外,更有意義的一點:當我們把慢性食物過敏原停下來,執 行寡抗原飲食的食物輪替法,我們發現超過九成以上,過敏反應都有明顯的改善,足見慢性食物過敏反應對於過敏的人來說,在治療與改善上,有其更積極的意義。


有過敏性鼻炎的小朋友,不一定會有注意力缺乏或過動,但不少醫療人員發現,過動或注意力缺乏的小朋 友,常合併有過敏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可以參考文章提到的:「鼻塞」、「流鼻水」、「鼻子癢」、「打噴嚏」,這些症狀跟感冒都很類似;鼻子眼睛癢以 及習慣性的倒吸鼻涕;此外黑眼圈或者眼睛癢也常見,這些透過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對於當事人的過敏體質一目了然,重點是:當我們透過飲食調整改善了當事人 的過敏性鼻炎,他們的過動或注意力缺乏狀況也隨之改善,所以我比較建議小朋友,被懷疑有過動或注意力缺乏時,應作詳細的身體檢測並加以改善相關的身體狀 況,藥物的使用務必小心謹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我聽聞一位同窗好友,其父親已經年逾七十,在住院期間出現神經症狀,意識不清,輕微發燒,血球降低。原本懷疑是感染引發敗血症,用盡各種抗生素,效果都不佳,症狀依然持續,後來有醫師懷疑可能是自體免疫問題,建議作相關檢查,結果發現紅斑性狼瘡的自體免疫指數極高,確定是老年人的病例,後來用類固醇治療,狀況迅速改善。


目前醫學對紅斑性狼瘡的致病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道情感創傷、青春期或更年期、分娩、病毒感染甚至是藥物使用都可能是引發因素。以好發年齡以及性別來說,年輕女性比較容易罹患此病,男性年長者案例並不多見。最近美國知名的梅約醫學中心的動物研究亦發現:經常暴露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環境中,罹患紅斑性狼瘡的機率升高,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研究資料:


V. R. Chowdhary, A. Y. Tilahun, C. R. Clark, J. P. Grande, G. Rajagopalan. Chronic Exposure to Staphylococcal Superantigen Elicits a Systemic Inflammatory Disease Mimicking Lupus.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2; 189 (4): 2054 DOI: 10.4049/jimmunol.1201097


以分子矯正醫學來說,抗氧化劑可能是協助此病改善的一大契機,早在1948年就有醫師發現維他命E能有效改善症狀,近幾年更有研究發現飽和劑量的維他命C是治療紅斑性狼瘡的利器,根據臨床研究人員發現大劑量的抗壞血酸(維他命C)其範圍大概是每日三十克到一百克(甚至兩百克),若是靜脈注射,其劑量約為每日六十克到一百二十公克範圍內。對這類療法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拒絕庸醫〉這本書。相關研究可以連結參閱原文資料:


http://www.goums.ac.ir/journal/browse.php?a_code=A-10-1-511&slc_lang=en&sid=1&sw=SL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蕎麥養生 一台商3次過敏休克險喪命

 

蕎麥養生有益健康,但小心蕎麥也會引發過敏反應,導致休克危機。日前一名台商不小心吃到蕎麥,結果連續3次休克昏倒,緊急送醫才撿回一命,近來醫院 更連續接獲不少蕎麥過敏個案。醫師表示,蕎麥具有特殊保健功效,不過,有些人卻會出現過敏反應,醫師呼籲民眾檢測,以免意外發生。


養生風盛行,具保健功效的蕎麥麵更從日本紅回台灣,不過,小心蕎麥過敏引發休克危機!一名57歲台商,2年多前在大陸點了蕎麥麵,沒想到,吃了之後卻舌 頭發麻、喉嚨癢,甚至還失去意識,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這名台商1年後與朋友相約爬山,途中覺得肚子餓,後來買了五穀雜糧小饅頭,不一會又感到天旋地轉, 全身起疹子,舌頭麻癢,後來就休克、不支倒地,讓他再也不敢碰蕎麥。沒料到3個多月前,這名台商到友人家中作客,吃了朋友煮的麵條後,這名男子竟又2度昏 倒,後來才知道原來友人把之前沒吃完的蕎麥麵條,混在麵食中。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說:『吃了半碗,那不得了了,這次是全身起疹子以外,連續休克2次,全身都腫起來,我們叫做麻疹跟神經性水腫,休克一次被急救完了,又一會又休克一次,他就回到台灣,我們跟他做蕎麥的過敏源測試,確定他是蕎麥過敏。』


徐世達指出,蕎麥雖然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尤其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具有特殊保健作用,而近來十分盛行的蕎麥枕頭具有提神醒腦功效,讓很多民眾趨之若鶩;不過,醫院最近卻連續接獲不少起蕎麥過敏個案。徐世達表示,由於過敏會累積,如果民眾沒有避開過敏源,讓過敏程度增加,身體容易不斷累積而爆發問題。醫師建議民眾,如果吃了蕎麥後出現感冒、咳嗽加劇情形,小心有可能是食物過敏,最好到醫院進行抽血檢測、皮膚過敏測試或免疫球蛋白抗體檢查,以免發生危險。


 


這篇報導提到的過敏反應是屬於急性反應,相關的急性反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IgE來啟動,這是一般醫院 及診所普遍能提供的檢測。通常當事人對於自己過敏比較嚴重的來源,其實都能不驗自證,因為身體在接觸過敏原的兩小時之內就會開始發生反應,一般大多是半小 時以內就會發生,當然程度的輕重也得是每個人個別反應不同而有所差異。然而對大部分過敏的個案而言,他們的過敏原在作急性的檢測實是找不到答案的,主要是 急性過敏的發生比率極低,只有約1.5%的人有急性過敏的體質,真正過敏的東西往往測不出來,所以有些醫師有不大建議作這項檢測,主要是不容易找到,作的 人容易失望。其實主要的問題來源,往往是是慢性過敏原在作祟。慢性過敏原發生率高達三成五到四成,主要反應的免疫球蛋白是IgG,相較於急性,慢性過敏發 生的時間是在接觸過敏原的兩個小時以後到24小時,最晚72小時才會出現。慢性過敏原以食物為主,相較於急性過敏原以吸入性或接觸性的過敏原(像塵蟎、黴 菌及動物毛等等),是不太一樣的。有意思的是:有慢性過敏原反應的人,對於那些過敏嚴重的過敏原往往特別愛吃或常吃,這也是嚴重急性過敏反應的人不會看到 的現象。


找出過敏原來改善身體,是最不花力氣及經濟的方式,因為我們要作的只是隔離與過敏原的接觸而已。有關於過敏原檢測的問題,歡迎大家多交流討論,有興趣的人也可以查閱過敏來找碴這本書,其中有深入淺出的論述及珍貴的臨床實例分享可供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氣喘童缺維生素D藥效打折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7月16日 上午12:10



氣喘病童用藥效果好不好,身體維生素D濃度夠不夠或許是關鍵。美國研究指出,氣喘病童體內一旦缺乏維生素D,用藥效果便容易大打折扣,就算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藥物,肺功能還是改善有限。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人口醫學系、哈佛朝聖者健康照護研究所副教授吳陳安(Ann Chen Wu音譯)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氣喘患者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或可提升類固醇藥物抗發炎作用。


研究團隊追蹤一千零二十四名氣喘病童病情,這些病童都有輕、中度持續性氣喘,年齡介於五歲到十一歲。研究人員以病童「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做為肺功能評斷標準。研究發現,體內缺乏維生素D、維生素D濃度在二十毫微克/毫升以下的氣喘病童用藥效果不佳,他們接受吸入性類固醇藥物治療一年後,肺功能改善幅度比維生素D充足病童來得小。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呼吸與重症照護醫學期刊」。


研究人員也發現,缺乏維生素D的小孩往往年齡較大,且身體質量指數(BMI)也較高。相較之下,維生素D充足、稍微不足的病童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藥物一年期間,肺功能改善幅度較大。


研究人員表示,當氣喘病童正在接受吸入性類固醇治療,醫療人員應監測病童體內維生素D濃度。一旦發現病童體內維生素D濃度過低,可能要考慮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以維持藥物治療效果。


鄭醫師補充:


在2009年發表於小兒科(Pediatrics)期刊發表一篇美國麻省綜合醫院的研究:新生兒體內沒有足夠維生素D,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幼兒時期也容易出現哮喘,相關研究全文可以參閱: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127/1/e180.full


維生素D對於免疫功能的維持與調節非常重要,過去多次在部落格跟大家提醒過,有興趣可以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6659


除了維他命D,曾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也曾有研究指出:減少食用維他命C食物以及維他命C含量減少都與氣喘發作有關。主要原因是維他命可以穩定肥大細胞,有抗組織胺的效果。不管維他命D或者維他命C的濃度,功能性醫學都能提供相關檢測,幫助患者了解自己體內幫助免疫系統穩定的營養是否充足。


中南美洲的最新研究亦指出維他命D的缺乏與嚴重的氣喘兒童患者有關:


http://ajrccm.atsjournals.org/content/186/2/140.abstract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最新研究發現若是氣喘病童體內缺乏維他命D,即使用類固醇藥物控制,跟那些維他命濃度充足的患者相比,維他命D缺乏的患者的肺部功能改善仍不明顯。所以營養不夠,再強的控制藥物也幫忙有限。相關研究原文摘要可參閱:


http://ajrccm.ats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2/07/11/rccm.201202-0351OC.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The Effect of Vitamin D and Inhaled Corticosteroid Treatment on Lung Function in Children


Ann Chen Wu, Kelan Tantisira, Lingling Li, Anne L Fuhlbrigge, Scott T Weiss, Augusto Litonjua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July 12, 2012 rccm.201202-0351OC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新刊登於神經學期刊的研究提醒我們,多發性患者若是學習減壓,有助於病情控制。


透過121位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半數讓他們接受壓力調適的課程,這項課程由一位治療師提供16堂個別課程,為期5-6個月的時間。患者學習問題解決技巧、放鬆、增加正向活動以及增加他們社交支持的等課程,此外,也有其他選項,諸如減少焦慮、疼痛處理以及失眠治療等等。上完這些課程,另外再追蹤五到六個月,其他參與者被當成控制組,十個月後,他們參與一個五小時的壓力調適工作坊課程。


結果發現,在治療期間,那些接受過減壓訓練的人,總共有77%的人未出現新的病兆,這是多發性硬化症病症是否活藥的重要指標。對照組只有55%未出現新的病兆。研究結果提醒我們減壓訓練對於多發性硬化症病情控制的確有幫助。壓力過大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衡的機率增加,這項研究再度提醒我們壓力調適對於自體免疫患者的控制重要性。相關研究可以連結參閱:


D. C. Mohr, J. Lovera, T. Brown, B. Cohen, T. Neylan, R. Henry, J. Siddique, L. Jin, D. Daikh, D. Pelletier. A randomized trial of stress manag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new brain lesions in MS. Neurology, 2012; DOI: 10.1212/WNL.0b013e3182616ff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環境太乾淨,身體的免疫系統無法發展出較為健全的抵抗機制,因此過敏以及免疫能力問題往往容易出現,芬蘭發表於知名期刊兒科的研究又證實這樣的觀點:





嬰幼兒出生第一年,如果室內有狗相伴,可幫助增強免疫力。養貓雖然也有類似效果,但效果不像養狗那麼好。,家中室內有養貓、養狗的小寶寶比較健康,出現咳嗽、喘鳴、鼻塞、流鼻水、發燒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比率明顯減少三成,小寶寶產生耳朵感染症的比率也下降約一半。小寶寶身邊有狗相伴,耳朵、呼吸道較不容易受感染,常靠近狗兒的小孩也較少需要用到抗生素。


狗跟貓相較,比較會在戶內戶外進出,甚至要帶狗出去遛遛,這都是幫助小孩接觸大自然以及不潔物質的機會,也就是鍛鍊寶寶免疫系統養成的大好機會。這篇研究的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07/03/peds.2011-2825.full.pdf+html


過去相關的研究可以比對驗證這樣的事實: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366&prev=15458&next=14726&l=f&fid=28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124&prev=-2&next=24007&page=1&sc=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室內游泳+蒸氣 男子過敏險送命

 

喜歡洗三溫暖、蒸汽浴的民眾,要特別注意!在台北有名中年男子,每天到室內游泳池報到,游泳後還要用蒸氣浴舒緩身體,沒想到可能因為室內,有讓他不適應的細菌黴菌,竟然讓他呼吸困難,乾咳、連走路都喘,差點沒命!找醫師求救,才知道是「過敏性肺炎」,跟一般肺炎治療方式不同,幸好醫師及時找出原因,成功治療好。


吸氣吐氣,努力游泳促進健康,偏偏這位林先生,卻是每天游泳游出問題還差點送命。病患林先生:「剛開始是用抗生素,用3天完全無效,我知道這是猛藥,最後一種藥當然會很恐怖,(還好)用了類固醇,立刻就改善了。」


原來林先生在密閉的室內游泳池游泳後,會使用蒸氣浴消除疲勞,偏偏空氣中的黴菌或細菌,順理成章進入他的身體,X光片上,更是呈現廣泛間質性「肺炎」,白茫茫一片!三總胸腔內科醫師蘇文麟:「中間也有查過很多,奇奇怪怪的疾病,包括驗痰、抽血送一些特殊檢查,如果長期接觸這些過敏源,有可能導致說有缺氧或是肺部嚴重發炎,最嚴重可能會導致生命上的危險。」 由於這種過敏性肺炎,跟一般肺炎容易混淆.很多民眾發病,都沒有太在意!如果遠離感染源,身體也會逐漸恢復,就怕像林先生一樣,養成習慣還不自知。


醫師也說,如果家中廁所比較潮濕,滋生黴菌或是黃麴菌,也有機會造成致命的「過敏性肺炎」,密閉空間還是保持乾燥,比較能確保健康。



看到這篇報導,可能會讓很多人嚇一跳,過敏原來也可能得肺炎。是的,但這篇報導,主要是急性過敏,也就是一般比較為人所知的吸入性及接觸性過敏原檢測,由於免疫求蛋白與過敏原反應時間很短,若程度嚴重,甚至會發生致命性的危險。


一般肺炎以細菌性感染較多,所以醫師通常會先考慮使用抗生素,但如果為過敏引發,在一般的血液常規檢測也可以看個大概,類固醇是過敏時常會考慮的藥物,所以在此反而是選用來控制肺炎的病情。


總之,想幫助自己健康,不論飲食或運動,最好都先瞭解一下自己的過敏原為何,而我建議除了 吸入性或接觸性的過敏源外,慢性食物過敏源也是幫助一個人避開可能對他有害物質的一項利器。目前類似的檢測只要抽血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過敏源。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巧!奇異果補充營養 竟成過敏原兇

優活健康網 – 2012年6月25日 下午12:50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一名27歲的女性氣喘患者,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以為這些疾病是營養不均衡所造成,特別注重養生,餐後都會來一顆奇異果,在一次看診過程中,醫師發現患者皮膚有紅疹脫屑的情形,認為她有過敏體質,建議做急性過敏原檢測,結果居然如此巧合,希望補充營養的奇異果竟成了過敏原,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暨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劉博仁表示,奇異果雖然是健康的食物,不過也有可能是一些人的過敏原兇,容易引起像是氣喘、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等過敏疾病。


另一位也有類似症狀的五十二歲男性患者,被檢測出他的過敏原是花生,患者當場變臉認為他從不吃花生,還抱怨醫師的檢測不準,沒幾天就回到診間向醫師道歉,他早餐吃三明治的時候突然發現在夾層中塗有花生醬,過去從未注意到,特別注意之後,居然困擾他多年的皮膚過敏不藥而癒。


鄭醫師補充:


許多人以為自己攝取優質的食物來源,但身體沒改善類似過敏症狀卻越來越嚴重,最好當心可能一直攝取或者自己的過敏原卻不自知,有類似狀況最好透過完整的過敏源分析來了解自己什麼該吃,什麼該避免。


過敏原分析分急性過敏原與慢性過敏原,一般醫院診所只提供急性部分,而且項目偏低,建議有機會最好透過完整急性及與慢性過敏原的分析(總計224項)。急性過敏原檢測結果如果嚴重,最好避免,除非能透過完整的減敏治療療程來改善,許多人以為過敏原一旦驗出來都不能再碰而產生疑慮,如果是慢性過敏原,即便達到重度,調整期也只要半年,之後可以錯開吃,兩周吃個三次,量不要太多,基本上不會有大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鋅補充劑 助染病寶寶康復

作者: 【中央社巴黎卅一日法新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6月1日 上午12:45






根據今天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印度研究,受到病毒感染的新生兒在抗生素治療之外,輔以簡便、廉價的鋅補充劑,有助提升治療。病毒感染包括腦膜炎與肺炎等。


實驗組是三三二名在新德里醫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寶寶,醫師每天輔以十毫克的鋅補充劑;對照組則是三二三名接受抗生素治療輔以安慰劑的寶寶。寶寶年齡介於一周至四個月間。


鋅補充劑寶寶治療失敗的風險,比安慰劑組少了四十%。治療失敗意味必須在一周內展開二線治療或是重症照護。


鋅補充劑組有卅四個治療失敗病例,但安慰劑組則有五十五例。


研究領導人、全印度醫學院(All India 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的巴納加(Shinjini Bhatnagar)說:「鋅是種容易取得、成本低的介入治療,能提升抗生素療效,也能大幅減少嬰兒死亡率。」


巴納加說,鋅補充劑在發展中國家能發揮最大益處,一則每年有數百萬嬰兒死於感染,二則第二線抗生素和加護病房又不易取得。


鋅補充劑可以糖漿或可溶錠的形式開立。


先前研究發現,鋅補充劑有助治療五歲以下兒童的腹瀉和肺炎。


儘管研究人員尚未釐清何以鋅有助於治療,但一項理論指出,鋅能適度影響免疫系統,避免免疫系統過度發炎反應。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會使藥效大打折扣,以及造成鄰近組織受傷。


鄭醫師補充:



鋅對於免疫力的維持(避免過與不及)有相當大的幫助。舉凡嗅覺、味覺、指甲及頭髮健康、消化、免疫力(包含感染、過敏等等)、消化功能、發炎、傷口癒合甚至是性功能等等都與鋅的充足與否有直接相關。


以下擷取〈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給大家參考:


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人口鋅攝取量不足,在一些人口群中更是高達73%。這是一個龐大的問題,因為相較於其他的礦物質,鋅是最多酵素所利用的(超過三百種),包括用於協助DNA修復、複製與合成蛋白質。


鋅對免疫系統與控制發炎非常重要,而發炎是大腦功能失常的關鍵因子。這也是啟動消化酵素的關鍵,促進身體進行食物的分解與消化,以及避免食物過敏發炎的主因之一(也因此造成許多腦部疾病)


上述研究的研究原文全文可連結參閱: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2)60477-2/fulltext


研究引用來源:



The Lancet, Volume 379, Issue 9831, Pages 2072 - 2078, 2 June 2012

doi:10.1016/S0140-6736(12)60477-2

免疫力較差、常拉肚子或者呼吸道感染甚至是經常過敏的寶寶要補充鋅,可以考慮液體形式的營養補充品,相當方便。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VC地板 毒害嬰幼兒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28日 上午12:23






如果使用PVC(聚氯乙烯)地板,可能傷害嬰幼兒健康。瑞典研究指出,PVC地板中的「鄰苯二甲酸酯」成份很可能沾到食物上,或透過呼吸、皮膚接觸進入嬰幼兒體內。醫界懷疑「鄰苯二甲酸酯」會引起氣喘、過敏與其他慢性疾病。


「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化學化合物,像玩具、清潔劑、包裝當中都可能含有「鄰苯二甲酸酯」。這種化合物也可能干擾荷爾蒙分泌。稍早研究指出,PVC軟質地板帶有「鄰苯二甲酸酯」成份,而「鄰苯二甲酸酯」正是室內灰塵主要來源。


研究人員分析八十三名嬰幼兒的尿液樣本,這些嬰幼兒年齡介於二個月到六個月。


研究人員在嬰幼兒尿液中發現四種「鄰苯二甲酸酯」,研究人員進一步檢驗嬰幼兒家中的的地板、家具材質,結果發現,小寶寶臥房中若使用PVC材質地板,小寶寶尿液中的「單丁基酸鹽」(MBzP)濃度就會比較高。而「單丁基酸鹽」也屬於「鄰苯二甲酸酯」家族。


過去研究顯示,PVC地板中的「鄰苯二甲酸酯」很容易飄散於空氣,或許會增加小孩過敏風險。這項研究則發現,小寶寶臥室如果有PVC軟質地板,小寶寶可能將「鄰苯二甲酸酯」吸入體內,進而影響健康。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室內空氣」期刊。


研究首席作者瑞典卡爾斯塔德大學公共衛生教授卡爾│古斯塔夫‧柏恩哈格表示,除透過食物,身體也可能透過其他管道吸收到「鄰苯二甲酸酯」,因此衛生當局應考慮禁止其他產品使用這些化學物質。


鄭醫師補充:


部分家長為了讓小孩有活動場所,但又怕小孩跌倒時撞擊地面沒有緩衝,因此會到賣場或者超市購買塑膠地板來家拼裝給小朋友作為活動處的安全地板。然而這樣的作法反而增加小朋友過敏、氣喘以及其他健康的風險,最近出爐的瑞典研究結果證實使用PVC地板,嬰幼兒體內的PVC代謝物的濃度明顯升高。因此建議家長最好避開這類產品,減少嬰幼兒的健康風險!


已經使用的父母想知道小朋友甚至是自己體內是否有過多毒素,功能性醫學的相關檢測(同樣是尿液檢測)可以直接幫助當事人了解。除了減少有毒物質的接觸,對預防保健來說,排毒也相當重要。


2010研究證實PVC地板與小孩氣喘發生有極大關連性,有興趣可以連結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600-0668.2010.00671.x/abstract


上述研究原文摘要可以參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j.1600-0668.2012.00788.x/abstract


研究引用來源:



PVC flooring is related to human uptake of phthalates in infants




  1. Fredrik Carlstedt1,
  2. Bo AG Jönsson2,
  3. Carl-Gustaf Bornehag3

DOI: 10.1111/j.1600-0668.2012.00788.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治療過敏 醫師:可補充益菌與Omega3脂肪酸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十二日電)暑假期間,不論中西醫門診,治療過敏疾病的兒童也不少,除了中藥的三伏貼、西藥的抗消炎藥物,醫師也建議食療,補充益菌,以及魚油、亞麻仁油等Omega3脂肪酸,對控制病情有幫助。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黃立心今天表示,最常見的過敏症狀包含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氣喘以及蕁麻疹等,以往父母親總以為過敏症狀好發於秋冬、冬末春初的換季時節;然而,炎炎夏日,室內外明顯的溫差就很容易誘發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黃立心解釋,溫差達攝氏七度、溼度超過百分之六十的環境,過敏症狀發作機率上升,因為這樣的氣候條件也符合台灣最重要的過敏原—塵 (虫滿)的生長條件。再加上都會地區嚴重的空氣污染,導致過敏症狀全年皆有機會發作的現象,有此困擾的民眾更應多加注意。



黃立心建議,有過敏病史的家庭,可以趁早開始調整新生兒的過敏體質,找出過敏原並予以避免,從日常生活飲食著手改善居住環境、養成持續規律的運動習慣,並調整日常作息與均衡飲食,另可搭配攝取益菌、魚油等食品。



本身是異位性皮膚炎患的衛生署立金門醫院婦產科醫師林文斌,曾花了大錢吃了一堆保健食品,最後是靠著補充Omega3讓異位性皮膚炎獲得控制。



他指出,許多研究顯示,補充某些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調節體內的發炎反應,其中,Omega3是最容易缺乏的不飽和脂肪酸,存在於魚油、亞麻仁油、紫酥油、胡麻油中,尤其吃素的人,一天十五C.C.亞麻仁油可當成沙拉沾醬額外補充。




 


 


一直以來,我強調用營養品來幫助過敏的治療,主要就是想做到DO NO HARM,亦即沒有傷害性的作法來幫助身體的恢復,這些營養品都是我在門診時,常建議的東西,針對報導我在此作一點補充:


首先,營養品的部分,OMAGA-3的補充,魚油務必選購通過獨立檢驗單位認證,沒有重金屬或農藥殘留的產品,至於亞麻仁油,我們應該瞭解為何要吃到一天15C.C.以上,主要是亞麻仁油的OMAGA-3含量只有約5%左右,就含量來講比較偏低,故需吃得多一些,而麻油,雖然也含OMAGA-3,但很少人可以吃很多,而且有些人的慢性食物過敏原就是芝麻,如果吃麻油,反而會造成慢性過敏反應,增加身體負擔。其實還有一種油也含不少OMAGA-3,即核桃油,但相對來說冷壓的核桃油單價比較貴,較難普遍。當然還有海藻萃取出來的DHA,單價也不低,但仍是茹素者的選擇之一。


過敏的來源,如果要在以IgE為主的急性過敏原檢測找答案,十之八九都會失望,主要是因為急性過敏發生率只有1.5%而已,大部分的人,過敏的主要來源,仍在於以食物為主的IgG慢性食物過敏原,過敏根源不找出來加以隔離,營養品的改善,通常有其限制。益菌最好不要用市售的優酪乳,因為含糖量實在太高了,同時有些過敏的人,甚至也會對優格過敏,如有這種狀況,益菌的食用,應該儘量避開優酪乳才是。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接觸綠色空間 氣喘、過敏病患不藥而癒





NOWnews – 2012年5月9日 下午5:27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到戶外走走、接觸大自然好處多!芬蘭科學家研究發現,現代人長期身處城市中,缺乏與大自然接觸,反導致過敏病症增多,研究建議多接觸大自然、綠色空間,有助舒緩氣喘和過敏症。


據芬蘭科學家漢斯基(Ilkka Hanski)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PNAS)」刊登的一項研究,針對118名居住於芬蘭東部地區的青少年進行生物樣本分析,發現常與大自然接觸,住在農場或森林的青少年,體內細菌較多樣性,也較少有過敏困擾。


漢斯基表示,人類所居住的環境,不管是城市或鄉村都擁有微生物,只是在森林或農村地帶,一種對於抗炎成效最佳的「變形菌(Gammaproteobacteria)」菌種特別多,也較為有用,在鞏固增強人類免疫系統上扮演著重要角色。


因為一般預防過敏症狀的治療方法,多半都是打針或是吃含有類固醇的藥劑,但事實上患有過敏病症者,應該多接觸自然環境、多做體能活動,才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鄭醫師補充:


接觸大自然,或是接觸土壤,有益孩童健康,之前研究也曾針對泥土中的牝牛分枝桿菌作過研究,孩童若常接觸這類細菌,免疫力會比較好,脾氣會比較穩定,故又稱之為天然百憂解: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370&prev=19001&l=f&fid=28


至於本篇芬蘭研究的研究全文請參閱: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2/05/01/1205624109.full.pdf+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很多人並不清楚過敏原的檢測還分急性與慢性。我想在此為大家做個說明。


首先,先談大家比較熟悉的急性過敏原檢測,因為一般醫療院所提供的都屬這一類。此種檢測針對的是IgE免疫球蛋白。一般而言,吸入性或接觸性的過敏原居多,像是塵蟎、黴菌、蟑螂排泄物、花粉、動物皮毛或鳥類羽毛,剩下的才是食物。其實急性有過敏的人比率不高,只有1.5%,又因為它屬於終身性的,所以兒童時發現的機率比較高。有急性過敏的人接觸過敏原之後,兩個小時內一定會產生過敏反應,因此這些人自己會知道自己容易對哪些東西有反應。當然,過敏的程度也有分級,嚴重與輕微的過敏造成的反應,當然不一樣。知道哪些急性過敏原,通常我們能做的是敬而遠之,減少被過敏原干擾的機會,此外對一些過敏原可以做減敏治療來改善。


慢性食物過敏與急性過敏大異其趣,除了免疫球蛋白是IgG外,過敏原以食物為主。相對急性過敏而言,慢性食物過敏的比率較高,三成五到四成五的人都有,大人小孩都可能會發生,因為這種過敏可以經由食物調整來改善,所以具有更積極的治療意義。無奈它發生過敏反應的時間是在接觸食物過敏原後的兩個小時以後到24小時甚至是72小時,所以很多人難以去拼湊自己可能對什麼食物有過敏,尤其是它的過敏現象容易被多種食物所引發,因而更增加了瞭解的困難度。所以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就扮演了相當關鍵性的角色,一旦我們瞭解什麼是我們的過敏原,藉由寡抗原飲食(輪替性飲食)來讓我們的免疫系統休息,要改善慢性食物過敏的狀況並不難。


氣喘,蕁麻疹或過敏性鼻炎早為大家熟悉那是過敏引起,但是黑眼圈、噁心腹脹、打嗝放屁、腸躁症、便秘、胃炎、肛門搔癢、頻尿、焦慮憂鬱、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失眠、中耳炎、偏頭痛、肌肉關節腫脹或疼痛、眼睛癢、長期疲勞、發育遲緩甚至水腫,這許許多多常常在各科門診找不出並因的毛病,往往就是由過敏所引發,尤其是慢性食物過敏。我在過敏來找碴這本書裡也分享了我過去的一個臨床經驗:不明原因的憂鬱竟與慢性食物過敏有很大的關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這本書來參考,除了我,還有許多其他醫師珍貴的臨床經驗,非常值得一讀再讀。


提醒大家,益生菌或益菌生或者抗氧化物這類可以減少過敏狀況的營養品,原本有其功效,但是一直接觸過敏原而不知的人想改善過敏狀況的速度,絕對不及那些瞭解自己過敏原為何又同時補充類似營養品的人來的快。甚至過敏的狀況嚴重到營養品改善都來不及。許多人在做完急性過敏而找不到任何過敏原時,感到相當沮喪,因為醫師也無法告訴他哪些東西會過敏,其實問題往往都是慢性食物過敏原在作怪啊!


我在好消息電視台曾接受專訪,大家想瞭解更多,也可以到http://www.goodtv.com.tw/的網址,從節目區的健康醫食代點入,228集談的內容更詳盡,歡迎大家點閱。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