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於過敏二、三事 (1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食物嚴重過敏 急性心臟衰竭


更新日期:2010/12/10 04:11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過敏體質者用餐要當心。


一名婦女有蕁麻疹病史,上月用餐後,口乾舌燥,全身起紅疹,自行服用過敏藥物也無法緩解,身體反而虛弱無力,到急診室時,血壓極低,呈現休克,心臟跳動微弱,距離她用餐完畢才3個半小時,醫師診斷為急性心臟衰竭,臨床上極罕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心臟內科主治醫師范盛程昨天指出,婦人最近3年才出現過敏體質,但不知過敏原,每次發作,全身都出現紅色疹塊;進一步詢問當天用餐內容,婦人僅記得有九孔、蝦、蟹、鰻魚飯,有些食物是第一次吃,有些食物過去曾經吃過也沒事,婦人搞不清楚究竟何種食物讓她差點送命。


婦人到急診室時,血壓極低,收縮壓、舒張壓僅有7838毫米汞柱,初步診斷為過敏性休克,先注射抗過敏藥物,補充點滴輸液,但婦人隨即失去意識,心電圖監測器顯示,心博過速及心室顫動,立即給予電擊,氣管內插管及使用血管升壓劑後,轉送加護病房。


心臟超音波顯示,婦人心臟跳動微弱,射出分率只有28%,正常為50%以上,為急性心臟衰竭,雙側呈現肺水腫,經強心劑及利尿劑治療,婦人於第十天出院,目前心臟功能恢復正常。


范盛程解釋,臨床食物過敏嚴重者多為休克,急性心衰竭很少見,推測婦人可能吃進大量帶有過敏原的食物,導致嚴重過敏,身體免疫細胞釋出大量媒介物質如組織胺、細胞素、腫瘤壞死因子,使冠狀動脈收縮,造成心臟缺氧,同時直接抑制心肌細胞,影響心臟收縮功能。


上述對心臟的傷害是暫時性,就像心臟突然受到重擊,跳動緩慢,但只要立即處置,心臟功能有很大機會可以恢復。


范盛程說,目前已開始為婦人檢測過敏原,對食物過敏的民眾應避免食用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一旦全身嚴重紅疹、呼吸喘、胸悶,甚至意識模糊,千萬不要自行服用成藥,最好儘速就醫。



全身型過敏性反應通常是因為指身體再次接觸同樣的過敏原所引起的,只要接觸微量的過敏原,即可能造成危急生命的過敏反應。全身型過敏反應可能會因為注射、皮膚接觸,或是吸入而引起,這是屬於第一型的過敏反應,主要參與反應的部份包含IgE(急性的免疫球蛋白)與肥大細胞(Mast cell),進而由肥大細胞刺激組織胺、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等免疫介質,導致全身的免疫反應。


一般常見的症狀為有八到九成會出現皮膚症狀(例如蕁麻疹、癢、潮紅、唇和舌頭甚至是喉嚨腫脹等反應),呼吸道的症狀有七成(呼吸短促、哮喘、喘鳴及缺氧等等),腸胃道的不適有三成到四成五(腹部絞痛、腹瀉及嘔吐等等),心臟血管方面有一成到四成五(冠狀動脈攣縮、心肌缺血及心跳不規律),中樞神經系統的症狀則有一成到一成五(頭輕感甚至失去意識),相關資料請參閱:


Simons FE (October 2009). "Anaphylaxis: Recent advances in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24 (4): 625–36; quiz 637–8. doi:10.1016/j.jaci.2009.08.025. PMID 19815109. 


其中最嚴重的情形,在醫學上稱之為過敏性休克,這是指在產生全身性過敏反應的同時,也造成系統性的血管擴張,導致血壓過低,同時也會導致起管收縮而無法呼吸,嚴重的話會造成腦部傷害甚至危及生命。一旦發生過敏性休克,一定要搶時間就醫,錯過急救的黃金時間,可能會鑄成難以挽回的遺憾,所以務必分秒必爭。


在預防上,能夠清楚瞭解自己的過敏原為何,杜絕相關過敏原的接觸,絕對是根本的作法。即使不到全身性過敏甚至是過敏性休克的程度,經常有過敏現象出現的人,最好還是透過完整的過敏原檢測(包含急性和慢性過敏原)來瞭解自己真正的過敏原最好,因為過敏畢竟是身體過度的免疫反應,持續過敏只會讓發炎反應持續發生,過度發炎是許多慢性疾病的根源,因此減少過敏反應,在預防醫學角度上幫助不小,建議大家不妨從這部分的相關檢測著手,減輕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機率,積極幫助保健。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美研究:抗菌香皂含三氯沙 愛乾淨卻易生病


NOWnews 更新日期:2010/12/08 00:14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以往用肥皀洗手被視為預防疾病的最佳運動,據美國《每日科學》雜誌近日報導,抗菌香皂中含有一種名為「三氯生(又稱三氯沙)」的化學物質,過度使用反增青少年過敏的機率,損害成人免疫系統,換句話說,太愛乾淨,反而能更容易生病。



據報導,美國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三氯生廣泛應用於抗菌香皂、牙膏、鋼筆、尿布、醫療設備等產品,它和存在於塑膠和食品容器的密封條中的「雙酚A(BPA)」都屬於一種「內分泌干擾劑」的環境毒物,醫學界已經確認這類毒物會干擾激素的作用,損害人體健康。



在2003至2006年的美國國家衛生和營養調查中,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抽樣對比了美國成年人和6歲以上兒童的尿中巨細胞病毒(CMV)抗體的含量水準,以及花粉熱的發病率,這兩項的發病率被視為人體免疫水準的兩個指標。



結果發現,年齡在18歲以上的重度雙酚A接觸者體內CMV抗體的水準更高,說明他們的細胞介導免疫系統功能可能會出現異常;18歲及以下的高度三氯生接觸者罹患過敏症或花粉熱的風險則比較高。



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艾洛(Allison Aiello)表示,這項研究支援了一個衛生假設理論,認為生活在非常清潔衛生的環境中,減少了接觸微生物的機會,而這可能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研究人員指出,這是探討雙酚A和三氯生干預人體免疫功能的第一次,以往的研究是著重於動物。



過去研究調查發現,公共衛生越先進的國家,過敏的盛行率也就越高,像是英國、澳洲、加拿大、美國、德國及法國等都是名列前茅的國家,為何如此呢?一般除了歸咎可能是生活環境的污染、飲食習慣改變等等,另外還有一項值得大家注意的:公共衛生越完善的國家,感染或傳染性疾病愈少,導致當地人們的免疫系統紊亂,因此反而容易過度反應而產生過敏。因此不少細心的醫師在臨床上經常看到:越愛乾淨或者父母要求越乾淨的小孩,比較沒有機會接觸微生物,免疫系統無法得到適當及應有的刺激,因此難以發展完全,故而容易衍生免疫系統功能之混亂與異常。


以臨床學理而言,人在出生以後,免疫系統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為Th1,另一為Th2,這兩條路進必須平衡發展(請參考下圖)。如果Th2發展太活躍,就會過敏。嬰兒時期。免疫系統以Th2為主,故大部分有過敏體質的人,在小的時候,過敏會比較明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或者刺激,才會慢慢健全Th1這條免疫力路徑,當然如果沒有適當的刺激,過敏容易產生。


相對於過去,研究發現現在小朋友接觸的微生物是祖父母那一代的六千分之一。尤其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小朋友更難接觸到細菌或者微生物的刺激。俗語有一句「垃圾吃,垃圾大」,自有其道理,以前小孩滿地爬,反而過敏不常見。在治療過敏上,一般都是以抗組織胺或者類固醇來抑制發炎反應,但這只是控制過敏症狀,並沒有解決免疫系統的根本問題。有長期服藥控制過敏的人都知道,最後只要一停藥,過敏往往又復發,根本不知何時可以停藥。


究竟要如何才能根本解決過敏的問題呢?有些父母常會問我,是不是可以吃這些過敏的食物來刺激免疫系統,達到不過敏的狀態,我建議大家,適當的作法,應該先讓免疫系統休息,以慢性食物過敏原來說,我們的建議是以輪替飲食來讓混亂的免疫系統不要一直對特定的過敏原產生過敏反應,過了適當的調整期以後,偶爾吃吃過敏原來適當地刺激免疫系統,發展原本發展為健全的Th1路徑,同時,配合益菌的攝取,如此往往在六到八週,甚至更快的時間,當事人的過敏反應將能大有改善,有些專家認為,吃益菌就像是讓身體接觸微生物的感染,應把益生菌的服用視為無害的微生物刺激,幫助免疫系統發展Th1路徑。


談到飲食調整,我們不能不知道過敏的種類及來源。一般熟知的過敏反應來源為急性過敏,其中最為人耳熟能詳的就是塵蟎、霉菌、花粉、動物毛及蟑螂等等,但很多醫師並不喜歡作這類檢測,因為檢出率不高,以一般人來說,有急性過敏困擾的比例不到2%。大部分是慢性食物過敏原引發,這方面是大家比較會忽略但往往又是經常接觸的來源,像是奶、蛋、麥類甚至是黃豆、花生及堅果等等,有過敏困擾的人,慢性過敏來源其實都不盡相同,若能藉由詳細的功能性醫學檢測,將能更清楚到底過敏的來源為何,我們要作飲食建議與調整時,也比較有方向而不至於亂槍打鳥。運動也能適當刺激免疫系統,抑制身體發炎,不想一直靠藥來抑制症狀,也可以考慮採用適度的運動來改善過敏。


最近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環境荷爾蒙研究再次驗證類似的結論,研究人員發現青少年(18歲以下)若太愛乾淨,常接觸抗菌肥皂中的成分三氯沙(強效滅菌的環境荷爾蒙,一般抗菌肥皂、牙膏、尿布、鋼筆及醫療設備或耗材都找得到),將導致免疫系統大幅減少免疫系統接觸外來的維生素,導致免疫系統失調,進而產生過敏症及花粉熱的機率大為提高。另外雙酚A過去的研究大多著重於內分泌系統的影響,此次研究發現,重度接觸雙酚A的18歲以上成人,其免疫系統失調指標(CMV,巨細胞病毒抗體)更高,過去環境荷爾蒙的研究以動物研究為主,最新出爐的研究,是少數針對人體的實驗結果,值得我們多加關注。


去年美國的研究人員針對3327名個案作追蹤研究(他們的母親都是菲律賓人),研究結果發現,兒時居家環境有豬、狗等家畜亂跑的人,其免疫系統在長大後,跟那些從小居家環境乾淨的研究對象作比較,他們會遭感染的機率降低了80%,再一次驗證了上面的說法,在此一併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懷孕初期3個月 攸關胎兒過敏


法新社 更新日期:2010/10/21 01:05 張曉雯



(法新社巴黎20日電) 根據今天發表的新研究,兒童的過敏風險可能跟母親懷孕初期3個月的季節有關。



研究人員觀察2001年至2006年出生於芬蘭南部南卡瑞里亞省(South Karelia)5920名兒童的健康紀錄,其中有961人在4歲時進行過敏皮膚檢測。



其中在10月與11月出生者,有10%被驗出過敏,比率是在6、7月出生者的2倍。這群10月與11月出生的嬰兒尤其對牛奶與蛋類過敏。



研究人員認為,可能原因是10月與11月的嬰兒在胎兒成長重要階段,也就是懷孕第11週,接觸較多樺樹與榿木的花粉。



這兩種樹木的花粉在4、5月時濃度最高。



相反的,花粉濃度最低的季節為12月與1月,這也能說明為何6、7月出生的兒童,得到過敏的機率較低。(譯者:中央社張曉雯)



在臨床的研究統計,父母之中一個人有過敏,小孩也過敏的基率約為三成三,若父母兩個人都有過敏的話,小孩出現過敏的機會是四成八到六成七。過去也有研究發現在懷孕期母親是否接觸過敏原,經常處於過敏狀態,對小孩的過敏發生率也關係至大。最近芬蘭的研究針對5920兒童的健康記錄,而當中有961個兒童在四歲時進行皮膚的過敏原檢測,結果發現,在10、11月出生的小孩,有10%的過敏發生率,跟6、7月出生的兒童相比,足足是兩倍,尤其是對蛋及牛奶的過敏。


研究人員推測,可能與懷孕的前三個月,母親接觸的花粉有關,母親接觸過敏原,過敏狀況也直接影響到胎兒,所以並不是媽媽接觸何種過敏原,寶寶就會對那種過敏原過敏,真正的關鍵就是媽媽接觸過敏原,讓過敏體質活躍,導致寶寶日後的過敏機率增加。


因此,本身有過敏體質,準備懷孕或者剛懷孕時,如果可以透過完整的急性及慢性過敏原檢測,瞭解自己過敏原為何,儘量減少對過敏原的接觸或者攝取,除了讓本人改善過敏的狀況,同時對於減少小孩日後過敏的機率及程度,也有莫大的幫助。對小孩健康的預防醫學,從懷孕初期甚至準備懷孕時,就可以開始做。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學童過敏查無因?原來是食物過敏


更新日期:2010/10/07 10:35



「學童過敏查無因?原來是食物過敏」 (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衛生局針對台北市25000名國小一、二年級學童,調查北市學童過敏原的敏感食物排名,結果發現台北市國小一、二年級學童,對於食物過敏原的敏感性四大食物,第一名為螃蟹高居8成3;其次為蛋白占2成4、牛奶占2成2及蝦子2成1,仁愛院區小兒科醫師溫港生說,這次的調查,發現食物的過敏原,學童常吃的蛋白及牛奶各占20%左右,另外敏感性越高的食物,都是一些高貴的食物,例如龍蝦、螃蟹、干貝等,甚至常喝的可可,也是部分學童的敏感性食物。醫師說,以水果為例,男孩與女孩過敏食物有些差異,男孩對櫻桃、草莓、過敏比例較高,女孩則是對香蕉、木瓜等水果過敏敏感的比例較高。醫師表示,臨床病例就常發現,學童因為不明食物過敏,例如一名7歲的小一男童,常常因為鼻子過敏到醫院求診,尤其發現這名林小弟弟吃完香蕉之後,內耳及喉嚨或發癢、嘴唇發麻,甚至這樣的怪異反應,一度被懷疑是神經質,不過轉診到過敏科門診才發現,這些發癢、嘴唇發麻,是食物過敏及花粉引起,經過適當的飲食及藥物治療,症狀很快改善。醫師溫港生說,或許家長會擔心,如果孩子過敏,是不是很多食物都不能吃?醫師說,如果檢測出對某些食物有陽性的敏感反應,不代表吃了這些食物都會發病,甚至食物過敏原造成氣喘的比例,成人是4%左右、幼童是6%左右,所以只建議有過敏的成人或孩童,對容易產生敏感性的食物要小心注意,不是絕對不能食用。醫師表示,過敏的發作,必須是過敏體質,又接觸到引發氣喘過敏的過敏原,常見的食物過敏症狀包括蕁麻疹、皮膚癢、水腫、打噴嚏、咳嗽及呼吸困難等,所以家長也不要輕忽食物過敏的問題,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游麗惠說,衛生局也提供抗食物過敏的四個小撇步,包括避免吃到隱藏的食物過敏原、少吃加工食物、多吃蔬果、只吃新鮮的海鮮等。



甚至氣喘過敏患者也應該避免一些像是柑橘類的果汁、牛奶、巧克力牛奶等,可能引發氣喘的飲料,因為這些飲料部分可能含有防腐劑及色素。至於加工食品中有添加物,例如色素、香料、人工甘味劑等,目前已吃硫化物例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會誘發氣喘,有氣喘過敏疾病的人購買,一定要注意標示,另外也要盡量少吃標示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最近台北市的醫院針對是25000名兒童,以急性過敏原檢測做出統計,去除吸入性及接觸性的過敏原(例如塵蟎、花粉、霉菌、蟑螂排泄物、動物毛等等)發現食物方面最常見的過敏原是螃蟹及蛋白,牛奶及蝦子分居第三及第四位。我要提醒大家,這是針對發生率不到1.5%的急性過敏原檢測結果所做的統計,急性過敏原的發生率不高,許多家長看到檢測結果時,往往大失所望極大感困惑,何以我的小孩過敏如此嚴重,但卻找不到明顯過敏原,或者是即使根據檢測結果,避開一些急性過敏原,然而過敏現象依舊如故,到底原因何在?


針對急性的食物過敏原的部分,很多小孩其實都有刻意避開蝦、蟹,因為一般醫師都會提醒這是可能的急性過敏原,但實際上,大部分的小孩對螃蟹的接觸機會少,因此,螃蟹造成過敏的機會不大。其實,造成過敏反應的來源,慢性食物過敏其實扮演重要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因為慢性食物過敏原,不似急性過敏反應那麼快及明顯,接觸急性過敏原若有反應,在半個小時到兩個小時之內必然會造成過敏反應,但慢性過敏原是接觸過敏原的2小時以後,到24小時,甚至72小時才會出現,慢性過敏的發生率跟急性相比,高出很多,大約也35-45%的人,有此困擾,然而大部分的醫療院所並未提供這類過敏原檢測,導致即使家長根據急性過敏原來避開急性過敏原的影響,但由於不知慢性果敏原仍在接觸,故過敏狀況依然如故。慢性過敏原還有一些有趣的現象,它不像急性過敏原會產生令人害怕的身體反應,反而有嚴重過敏的來源更愛吃,導致當事人混然不知自己已經被自己的食物造成的過敏給毒化而不自知。


慢性過敏除了牛奶、蛋、其餘像小麥、黃豆甚至堅果、花生等其實都非常常見。一般來說,蔬果來源不容易造成過敏反應,然而有些過敏嚴重的個案,連蔬果都有多項來源會造成反應。其實有嚴重慢性過敏原反應,不必擔心終生不能食用,事實上在飲食調整過程中,以寡抗原飲食及輪替飲食來調整一段時間,之後可以間隔服用,慢性食物過敏的影響會減至最低。如能輔以相關營養品調整來幫助修復腸道、減少過敏、幫助消炎等等也能讓當事人的過敏症狀更加穩定及改善。


至於食物添加物、防腐劑及一些人工色素等,想知道當事人是否會過敏的話,也有相關檢測可以幫助瞭解。當然這些人工化學添加物能夠避免儘量避免,因為對這些免疫系統不穩定的人來說,往往也會造成負擔及過敏反應。過敏狀況現在愈來愈普遍,它不只影響免疫力,也往往會影響小孩的專注力、學習力及脾氣等等,千萬不可輕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6月嬰喝魚湯 過敏休克險送命


華視 更新日期:2010/07/27 16:46







有過敏的人,通常不太敢吃有殼的海鮮類,不過新竹有一名六個月大的小女嬰,吃了魚湯之後,竟然過敏發作當場休克,緊急送醫後發現,小女嬰本身就是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體質,醫生也提醒,有過敏體質的小孩,盡量少吃海鮮和堅果類,這些都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兩條小腿,都是一塊一塊的紅色凸起,翻開衣服,肚子上的斑丘疹更紅,合併尋麻疹長滿全身,六個月大的小女嬰,原本就有異味性皮膚炎,愛孫的阿媽想幫她補一補,用土虱燉成湯餵他吃,想不到吃了,立刻全身紅腫,瞬間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立刻送醫急救。



吃了土虱卻差點喪命,醫生說,魚類會導致過敏,土虱又生長在骯髒的水溝內,可能是造成女嬰過敏性休克的原因,如果不想家裡的小孩就像這位小女嬰一樣,家長要小心,遠離這些引起過敏的食物。



有一位媽媽,前兩個小孩驗過詳細的過敏原檢測,發現都有不少食物來源會過敏,原因之一是因為媽媽也有過敏的體質,因此多少有遺傳的因素影響。第三個小孩未滿三個月,出生時都餵母奶,由於第三個小孩對聲音比較敏感,無論氣質、體質,都像過敏比較嚴重的大女兒,因此極可能有過敏體質。前兩週,媽媽因為有是要處理,所以把老么送到托嬰處,在托嬰處媽媽沒有準備母奶,因此保母讓老么餵嬰兒奶粉,第一週沒事,再隔一週,老么在托嬰處喝了牛奶後,大約半個小時,馬上身體脹紅,輕微發燒的過敏現象隨之而來。這是典型的急性過敏,對有過敏體質的人而言,第一次接觸過敏原,是不會有身體的過敏反應,然而免疫系統已經將過敏原建檔,所以第二次過敏原接觸時,激烈的過敏反應就會浮上檯面,因此向容易引起嚴重過敏的抗生素青黴素,如果施打之前,都必須作皮膚測試,來確認當事人沒有嚴重的過敏反應才能施打,就是這個道理。以登革熱而言,第一次往往不會太嚴重,但再次感染的出血性登革熱,往往會危急性命,原理相近。


最近有新聞報導:六個月的嬰兒喝土虱魚湯也會過敏,長蕁麻疹,以上述的資料來看,絕對不是第一次餵魚湯就產生過敏反應,過敏與人體本身對食物的蛋白反應有關,跟髒不髒關係到沒有那麼大,提醒父母,千萬不要把髒視為過敏的來源,不感讓小孩接觸戶外的自然環境及玩泥巴,否則屆時可以免疫力更差,過敏更慘,相關資料請參閱我部落格的相關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8370&next=18330&l=f&fid=28


一歲的嬰兒,因為腸胃道的上皮黏膜細胞還未發育完全,因此儘量不要讓他們接觸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來源,最好的來源當然是母奶,如果母奶哺餵不便,有過敏的嬰兒最好是吃水解蛋白的嬰兒奶粉,小時候的過敏並不代表以後都會,三歲以前,過敏原還會改變,因此想對過敏原有明確的來源辨識,一般是三歲以後再作詳細的過敏原檢測比較恰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韓研究:泡菜乳酸菌 能治兒童異位性皮膚炎


中廣 更新日期:2010/04/08 19:05



南韓嶺南大學產學聯合研究小組,透過臨床試驗,首次證實泡菜含有的一種微生物,在治療兒童異位性皮膚炎有明顯效果。



嶺南大學附設的「針對性醫療研究團」表示:最近透過臨床試驗,首次發現泡菜裡面含有一種乳酸菌的微生物,對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具有顯著的治療功效。



研究小組對一百名2歲至10歲兒童患者,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調查,結果顯示,服用這種微生物劑的兒童,比未服用的群體,病情最多好轉百分之兩百三十八。(王長偉 首爾報導)



很多人以為醃製品就是不好的,甚至會傷肝,不過還是有例外,以泡菜(這也是醃製品)來說,醃製的主要成分是乳酸菌,因此有人說吃了泡菜會健胃整腸,我認為其中的乳酸菌也應該幫了些忙,至於服用乳酸菌可以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的原理,上次有提過,還不瞭解需要深入瞭解的人不妨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366&prev=15458&next=14726&l=f&fid=28


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一種,最早的學術應用始於二十世紀初,有一位俄國的微生物學家Ilya Ilyich Mechnikov ,同時也是1908年諾貝爾生物醫學獎的得主,他提出腸道的菌叢可以由一些好菌(益生菌)來取代腸道不好的菌叢,藉此來改善身體的健康。不好的菌叢會在腸道製造許多對身體有毒的物質,經腸道吸收而進入全身的血液循環,以Clostridia這種腸道的潛在致病菌來說為例,容易製造苯酚、吲哚及氨等等毒性物質,這些物質經身體吸收形成所謂的腸道自體中毒,因此容易對身體造成老話及其他不良的影響,這些都是明顯的腸道菌叢失衡的效應。


益生菌的可能好處,在學術上有非常多的研究,例如有些益生菌有抗癌或者預防癌症的效果:


Brady LJ, Gallaher DD, Busta FF (February 2000). "The role of probiotic cultures in the prevention of colon cancer".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0 (2S Suppl): 410S–414S.


降低膽固醇,尤其是不好的低密度膽固醇(LDL)及降血壓:


Sanders ME (February 2000). "Considerations for use of probiotic bacteria to modulate human health".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0 (2S Suppl): 384S–390S.


增進免疫功能及預防感染,主要是經由增加IgA的數目來增加其他免疫細胞例如漿細胞(plasma cell )、淋巴T細胞及自然殺手細胞的吞噬活性:


Reid G, Jass J, Sebulsky MT, McCormick JK (October 2003). "Potential uses of probiotics in clinical practice". Clin. Microbiol. Rev. 16 (4): 658–72. doi:10.1128/CMR.16.4.658-672.2003


 Ouwehand AC, Salminen S, Isolauri E (August 2002). "Probiotics: an overview of beneficial effects". Antonie Van Leeuwenhoek 82 (1-4): 279–89.


根據2010年的最新研究,益生菌對預防二次感染的效果卓著:


ScienceDaily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0/01/100127095945.htm


服用抗生素引發的腹瀉有相當多的研究,大家可以參考:


D'Souza AL, Rajkumar C, Cooke J, Bulpitt CJ (June 2002). "Probiotics in prevention of 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oea: meta-analysis".


Cremonini F, Di Caro S, Nista EC, et al. (August 2002). "Meta-analysis: the effect of probiotic administration on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Aliment. Pharmacol. Ther. 16 (8): 1461–7.


減少發炎(包含過敏反應的降低):


Reid G, Jass J, Sebulsky MT, McCormick JK (October 2003). "Potential uses of probiotics in clinical practice". Clin. Microbiol. Rev. 16 (4): 658–72.


增加礦物質的吸收:


Famularo G, De Simone C, Pandey V, Sahu AR, Minisola G (2005). "Probiotic lactobacilli: an innovative tool to correct the malabsorption syndrome of vegetarians?". Med. Hypotheses 65 (6): 1132–5.


預防因壓力所導致的腸道害菌過度增生:


Hitti, Miranda (April 25, 2006). "Probiotics May Help Stressed Gut"


改善大腸激躁症及腸炎(通常需要更高數目的益生菌):


Whorwell PJ, Altringer L, Morel J, et al. (July 2006). "Efficacy of an encapsulated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35624 in women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m. J. Gastroenterol. 101 (7): 1581–90.


Niedzielin K, Kordecki H, Birkenfeld B (2001). "A controlle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tudy on the efficacy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299V in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3 (10): 1143–7.


此外對生殖泌尿道的感染之預防也有幫助:


 Reid G (February 2001). "Probiotic agents to protect the urogenital tract against infection". Am. J. Clin. Nutr. 73 (2 Suppl): 437S–443S.


補充益生菌對多數人來說都是OK的,除非有些免疫能力缺失明顯的人我們不建議補充,一般人只要適量補充,對身體的健康促進應是利多於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對肉類嚴重過敏反應 不若原先想像罕見


更新日期:2010/03/01 01:48



(路透華盛頓28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表示,與原先認定不同,食用肉類可能是引發會致命嚴重全身型過敏性反應(anaphylaxis)的更普遍肇因。



根據在紐奧良(New Orleans)舉行的「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Asthma & Immunology, AAAAI)提出的研究報告,針對發生無法解釋嚴重過敏性反應的60名病患的研究結果顯示,肉類中名為α-半乳糖(alpha-galactose)的成份可能是罪魁禍首。



研究人員在60名病患當中的25人身上,發現名為IgE抗體的免疫系統蛋白質。



主持這項研究的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Virginia)柯明斯博士(Scott Commins)接受電話採訪時表示:「我們認為,α-半乳糖的IgE抗體,較我們原先預期更普遍存在於整體人口中。」



柯明斯又說:「我們的研究發現是,對肉類發生過敏性反應極罕見的傳統觀念,實際上可能不正確。」



柯明斯指出,大部分哺乳類動物都會製造α-半乳糖,但人類和類人猿會製造α-半乳糖的抗體。



柯明斯表示,「問題在於,當人們製造α-半乳糖的IgE抗體,然後吃含有這種糖類的肉類或乳製品,就會出現延遲反應。」



全身型過敏性反應似乎是突然出現,因為肉類或乳製品可能是在4到6個小前食用。柯明斯說:「典型景象一向是,如果未在2小時內對食物發生反應,那就不是食物造成的,但在本案例中,那顯然不是事實。」



全身型過敏性反應通常於數分鐘內發作。



柯明斯和同僚篩檢60名病患的血液樣本,檢測α-半乳糖的IgE抗體,這些病患的全身型過敏性反應無明顯肇因。



研究人員表示,其中25人被檢驗出α-半乳糖陽性,此外無其他模式能解釋他們的全身型過敏性反應的肇因。中央社(翻譯)



在完整的急性過敏原檢測中,要驗出有肉類的過敏的機會其實不大,倒是一些有嚴重過敏反應的人在作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時,會驗到對豬肉、雞肉、甚至是牛肉的過敏,我想倡導茹素的人應該會對這項研究報導非常有興趣。


典型的延遲性過敏反應驗出對肉類過敏,雖然在比例上來說機會並不高,但仍有機會驗出。最近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肉類中含的α-半乳糖的IgE抗體,較我們原先預期更普遍存在於整體人口中。有就是這些人在急性過敏原檢測及反應中都未發現對肉類有過敏反應或者檢測呈現陽性的結果,但在吃肉後的四到六小時後,會產生延遲的過敏反應。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原文報導:








Severe allergic reaction to meat may not be rare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這些對α-半乳糖會產生IgE抗體的患者,不知他們的肉類的IgG過敏反應高不高?就我所知,目前醫療院所並沒有提供α-半乳糖的IgE抗體的檢測,因此想知道自己體內是否會產生α-半乳糖的IgE抗體進而對肉過敏的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少吃點肉當然是一種方式,此外,建議大家可以透過IgG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來瞭解自己對食物是否存在非典型的過敏反應,也就是延遲性過敏反應。大部分的院所並無提供IgG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只有對功能性醫學有認識的醫師才會重視這部份的發炎反應對身體的影響。一旦做過檢測,就能針對過敏的來源以寡抗原飲食及輪替飲食法來協助當事人改善。


沒有作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或者尚未作此檢測的人,也可以嘗試利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一書中所提到的方式來幫助自己釐清:


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因此會造成過敏的食物種類也不盡相同,有些食物對免疫系統遠遠超過其他食物。可以利用幾星期的時間完全排除以下所有的食物,然後逐一加入自己的飲食當中,看看哪些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其中包括:



  • 麩質 (小麥、大麥、裸麥、燕麥、斯貝爾特小麥、小黑麥、卡姆小麥)
  • 乳製品 (牛奶、起司、奶油、優格)
  • 玉米

  • 黃豆
  • 堅果
  • 茄屬(蕃茄、青椒、馬鈴薯、茄子)
  • 柑橘類
  • 酵母 (麵包酵母、 啤酒酵母與發酵的食品,例如醋)






麩質的特別說明


麩質所造成的問題既廣泛又未被診斷出來。對麩質過敏最嚴重的情況是腹腔疾病,每一百人當中,就有一人受到影響,或換算成三百萬名美國人,而大部分都沒有被診斷出來。較輕微的情況更為普遍,影響所及,高達三分之一的美國人口。


 


雖然有很多的檢測可以協助自己確認過敏的情況,要瞭解自己是否受到影響,唯一的方法就是短時間內排除所有的麩質,再看看自己的感覺。


然後再吃含有麩質的食品,看看有何情況。這種親身體驗比任何的測試更有效。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CNN:花生減敏治療獲重大成就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10/02/22 16:58



(中央社台北22日電)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網站今天報導,對某些有嚴重食物過敏的人來說,花生如同毒藥,有些甚至只要一點點花生碎片就可能引發致命反應。



但新研究顯示,免疫療法可能抑制這些致命反應。這種與減敏注射引用相同原理,只應用在食物的治療方法,是在嚴密監控環境下,連續數月給病人服用少量但逐漸增加的花生。



這項由英國「劍橋大學醫院」(CambridgeUniversity Hospital)進行的研究,本月19日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Advancement of Science)年會中提出報告。



劍橋大學醫院研究員克拉克(Andrew Clark)醫生說,研究小組下月將以已完成的研究為範本,但增加控制組,開始對104名兒童進行隨機抽樣但嚴格控制的實驗。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食品添加物安全管制辦公室」(Office of Food Additive Safety)官員盧西歐里(Stefano Luccioli)說,美國每年約有3萬人因嚴重食物過敏送醫急診。根據「梅約醫院」(Mayo Clinic)統計,4%的成人與6%到8%3歲以下兒童有食物過敏問題。



克拉克說,在已完成的研究中,23名對花生過敏的兒童每日食用1公克的花生,並在每兩週後審慎增加花生的食用量,一直到他們能夠每天吃約5顆花生。



克拉克說,他們每天吃這樣份量的花生至少6週,除了少數口腔刺痛或腹痛外,大多數都適應良好。



克拉克說,研究結果顯示,23人中的21人,也就是91%的兒童每天能安全食用至少5顆花生,沒有任何過敏反應。另外兩名兒童之一每天能吃2顆花生,另一則退出實驗。半年之後,有19人一次能吃12顆花生;一年後,有15人一次能吃32顆花生。他們並表示已經不必因擔心過敏而仔細閱讀食品標示了。



並未參與研究的紐約「西奈山醫學中心」(MountSinai Medical Center)小兒科助理教授諾瓦克魏格辛(Anna Nowak-Wegrzyn)說,「這個研究很令人振奮。這些人原本對一點點(花生)就有過敏甚至致命反應,研究竟然讓他們能夠容忍如此大量的花生。」



她接受CNN訪問時表示,「即使不能根治,但我相信未來3到5年內我們就可以給病人提出治療方法。」



專家表示,延後兒童食用常見過敏源食物如牛奶、大豆等並無好處,過去的觀察研究顯示,早期的避免甚至可能增加罹患過敏症的機率。



專家提醒說,類似研究是在專業人士密切觀察下進行,旁邊有緊急醫療隨時待命,並不適合在家中進行。(譯者:中央社楊超寰)990222





過敏反應,可以粗分急性過敏反應及慢性過敏反應,急性過敏反應以免疫球蛋白IgE反應來表現,一般而言,有某些嚴重急性過敏原的人,在接觸了過敏原之後,大約半個小時,最常不會超過兩個小時就會有過敏反應發生。在急性過敏的治療原則,一般而言,大多是能避最好避免,但對一些吸入性及接觸性的過敏原,例如塵蟎這種在台灣非常普遍的過敏原來說,尤其是塵蟎喜歡的環境,就是溫暖潮濕,因此,對很多過敏的人來說,即便知道對塵蟎有過敏的人而言,想要儘量避免都有很大的困難。一般都是從居家環境改善開始,諸如改用抗菌防蟎的寢具,同時,配合除濕及減少地毯或者絨毛玩具的接觸,除此之外,鮮少人知道其實還可以透過減敏療法來幫忙。


最近美國有臨床研究發現,對花生有嚴重過敏的人,若能以微量的花生(每天一公克),兩週後審慎地慢慢增加重量,到後來,23有個實驗對象有19個人,半年後,可以吃到12顆花生,一年以後,有15個人可以吃到32顆花生,這就是減敏治療的治療方式。國內的健保醫療,對某些有過敏性鼻炎合併有塵蟎過敏的患者,能夠提供塵蟎方面的減敏療法,方法與上述類似,接受治療的人,開始每一到兩週,接受一次塵蟎過敏原的減敏皮下注射,注射物的內容物,即是從塵蟎身上萃取下來的蛋白質,稀釋成低濃度,然後以緩慢的梯度慢慢增加,療程通常需少都要半年以上。


對其他過敏原反應不明顯的人,單純做塵蟎的減敏療法,常可以在此單一醫療法獲得極大的改善,但在臨床上的觀察發現,有塵蟎過敏的人,往往也容易合併其他過敏原的問題,尤其是一般醫療人員不熟悉的慢性過敏原,更像是暗箭一樣難防,這部分若沒有透過相關的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來瞭解,在改善上往往難竟全功。減敏療法建議不要在家裡自己做,因為在過程中,有時候還是有機會出現急性過敏反應的狀況,若沒有醫療環境的監控,無法做立即的處理,因此容易發生危險。一般做完減敏治療需在醫療院所觀察半個小時左右,就像大家打完疫苗不能馬上離開一樣。


過敏反應,除了可能會造成呼吸道問題(例如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等等)、還有皮膚、腸胃道、生殖泌尿道等等問題,很多父母並不清楚,小孩上了小學還會尿床,其實與他們的過敏是有關係的。此外,過敏造成小孩的易怒、衝動控制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甚至過動的情形,其實還蠻常見的,國外曾有大規模的統計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的患者,七成以上有過敏的問題,因此,對這七成的ADHD患者若能在過敏上找出過敏的根源,予以相關的飲食調整與其他方式(例如急性過敏的減敏療法),改善的比率達九成以上。改善過敏,也能提升免疫力,過敏兒幾乎是藥罐子,這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當我們談到過敏改善,運動也是增加身體免疫力,同時生活作息正常,也能幫助過敏的改善,現在過敏人口似乎與日遽增,與太乾淨也有關係,過去我們也提醒大家,適當地接觸一些泥巴及外來的不潔物,其實是在幫助免疫系統鍛鍊,進而減少過敏的狀況,相關的文章請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366&prev=15458&next=14726&l=f&fid=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人工色素食物可能引發過敏


中廣 更新日期:2009/12/21 14:05



德國消費者組織協會表示,含有某些人工色素的食物可能會引發一些人出現過敏反應。但是從水果或植物中粹取的色素則安全無虞。



根據德國消費者協會的報告,人工色素引起的過敏症狀包括氣喘、蕁麻疹、真皮水腫。這些人工色素或添加物在歐盟的食物標籤上都被列為「E編碼」,這些人工食品添加物包括:俗稱「日落黃」的黃色五號色素,編號E102的偶氮類酸性染料,以及多種紅色食用色素。



德國是對於食物法規規範相當嚴格的國家,目前在歐盟上市的營養品,必須通過比美國及加拿大地區更嚴格的相關規定才能上架。因此,人工色素的臨床試驗已經驗證:的確可能造成一些身體的發炎反應。


人工色素到底會不會過敏?其實還是因人而異,但有過敏體質的人,最好遠離這些人工色素。根據統計,最容易引發過敏的人工色素有幾種像是黃色四號、五號、紅色六、 七號、四十號甚至是藍色一號等等,對有過敏體質的人,其實都有機會引發過敏。食品添加物影響的部分,不只是過敏而已,對體質特異的人來說,也往往是影響神經的興奮毒素(Excitotoxin)。興奮毒素會引發的症狀包含偏頭痛、神經發展異常、內分泌失調、兒童學習障礙、失智、肝腦病變以及巴金森氏症等等,建議大家平時的食物來源,儘量以天然的食材為主,若能透過相關檢測來瞭解自己的體質,例如食物添加物過敏原分析,而完全避免這些過敏來源,當然更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今開打新流感疫苗蛋過敏喊停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09/11/09 00:07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約十萬名滿六個月,未滿一歲的小小孩,今起可開始接種新流感疫苗,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對「蛋」嚴重過敏、過去注射季節流感疫苗曾出現嚴重過敏,不適合打新流感疫苗;正發燒者則應考慮延後接種。



九歲以下幼兒需接種兩劑新流感疫苗,期間間隔一個月,才能產生足夠保護力。疾管局副局長周志浩昨天提醒家長,可備齊健保卡、兒童健康手冊,帶家中小寶貝,按時前往施種。



但雞蛋有嚴重過敏的人,就不建議施打。該如何判斷小孩會對雞蛋過敏?小兒科醫師丁綺文昨天指出,這「很困難」,因很多滿六個月以上的小寶寶,都還沒開始吃副食品,因此只能用小孩喝過母奶後出現的狀況做判斷。一般來說,若媽媽吃了蛋,而小小孩卻在喝了母乳後,出現紅疹,就代表可能幼兒對蛋過敏。



已吃副食品的寶寶在吃過雞蛋後出現紅疹,即為過敏;醫師也說,臨床上蛋過敏發生率很低。至於蛋過敏到何種程度不適合接種疫苗?對此,疾病管制局副局長周志浩說,這需由臨床醫師視個案狀況判斷。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新流感住院病例再添11例,5男6女,年齡3個月~39歲,10歲以下的小朋友有7例,累計國內住院病例已達548例,目前仍有49人住院中。


最近有好幾個媽媽來電診所詢問,她們的小孩之前過敏原檢測,蛋測出來是嚴重的過敏反應,到底可不可以打流感疫苗?其實這些小孩的重度反應都是慢性過敏原檢測的結果,由於慢性過敏原檢測與急性過敏原的反應不同,慢性過敏反應往往是在兩個小時以後才會出現,而且反應不似急性IgE過敏反應那麼激烈,故慢性過敏的報告中,蛋若呈現重度反應的結果的話,其實不需擔心,新流感及流感疫苗都可接種。根據統計,對蛋產生嚴重過敏的機率的確不高,但有過敏體質還是最好做過相關檢測及詳細評估後再決定比較妥當。


年紀小,有過敏體質,尚未做過過敏原檢測的小孩,仍在哺餵母乳的,可以在媽媽吃過蛋類食品後,觀察小孩是否有過敏反應。沒有餵奶,若是有過敏相關症狀相關的孩童,最好先請醫師做過評估後,再接種比較安全。


提醒大家,目前所有疫苗中,防腐劑還是乙基汞,對一般體質OK的小朋友,大致不會產生困擾或問題,但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或者有自閉傾向的小孩,是否接種流感疫苗,建議審慎些會比較好。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孩子中耳炎難斷根 與二手菸有關


自由 更新日期:2009/10/12 04:0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有些小朋友常會有中耳炎發作,常令父母很困擾,國外一項最新研究結果指出,中耳炎的發生率可能與空氣品質有關。國內醫師表示,目前已知與中耳炎相關的空氣污染物為二手菸,家長應讓孩子遠離二手菸。



改善空氣品質 降低過敏原



但由於反覆性發生中耳炎也有可能是因為體質問題,例如孩子有過敏性鼻炎等,都可能增加中耳炎的機率,應該找出問題、對症解決。



這項研究共分析美國當地於1997年到2006年間,126,060名兒童中耳炎等三種疾病發生率,與空氣品質資料關係。研究人員認為,過去十年來,該國推動相關空氣品質改善法案,是兒童反覆性中耳炎(一年發作超過3次)減少的原因之一。由哈佛醫學院Neil Bhattacharyya帶領的研究團隊並認為,持續改善空氣品質,對於兒童中耳炎的發生率,應該會有進一步的改善。



不過,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表示,兒童反覆發生中耳炎很多跟體質有關,可能是本身的抗體比較差,也有可能是天生的結構問題,例如耳咽管出口被附近淋巴組織(腺樣體)塞住。



也因此,要降低中耳炎發生,一是減少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因為中耳炎是常見併發症),在流感季節打流感疫苗或是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等,可降低呼吸道感染機會,也能減少中耳炎發生。



不過,一旦已經出現反覆性中耳炎感染,再施打肺炎鏈球菌等疫苗的效用則不明顯。



此外,有過敏性體質,如過敏性鼻炎的孩童,也要針對本身的過敏疾病治療控制。台大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許權振指出,一般兒童容易罹患中耳炎是因為歐氏管(耳咽管)還沒發育成熟,細菌等容易跑進去造成感染。而罹患過敏性鼻炎的孩童因為腺樣體增生,容易把耳咽管堵住,微生物也容易孳生在腺樣體,所以比較容易有反覆性中耳炎的問題。



至於空氣品質是否與中耳炎感染有關,並沒有明確證據。一般認為,比較明確的是二手菸的影響。李秉穎表示,二手菸會影響呼吸道的防衛機制—纖毛,進而增加感冒、中耳炎的機率。所以說,「家長能做的就是別讓孩子抽二手菸」。


 


最近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發現:減少二手煙的接觸能夠有效降低孩童中耳炎的復發,建議孩子有中耳炎的話,應該少讓孩童接觸二手煙,讓小孩中耳炎復發的機會減少。


但建議大家不要把二手煙當作導致中耳炎復發的唯一原因,比較恰當的說法,應該是二手煙是引發中耳炎復發的因子之一,也就是對本身體質不佳的孩童來說,二手煙是一種身體的壓力,容易有中耳炎復發,通常代表當事人免疫力不佳,根本解決之道應該找出是什麼原因導致免疫力不好。


其實在這方面,不少醫師都發現,中耳炎反覆發作的孩童,本身都有過敏的體質,在改善免疫力上,過敏原若不先找出來加以隔離,身體反覆的發炎感染幾乎難以避免。遇到這類發炎感染,醫師通常會開上抗生素來抑制發炎,但為了控制外來細菌感染,連帶也會因為抗生素的影響,導致常內的酵母菌及抗藥性菌株的異常副產物大量增加而讓當事人的免疫力更糟。這方面的影響,請大家不妨參閱自閉症生物療法這本書,在33頁中提到的細說耳部感染對策提到:


1.忍耐與等待:……荷蘭的研究顯示,使用抗生素的效果與安慰劑沒有太大差異。因此在感染發生時,戰事先不要給予抗生素,以促使孩童的免疫系統做出反應,建立對感染的防禦力;相反地,若立刻予以治療,免疫系統就喪失了自我強化的機會。有時忍耐與等待還是必要的。


2.剔除易誘發過敏的飲食:牛奶是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常引起鼻竇及耳部感染、耳咽管阻塞。若不確定對哪些食物過敏,可請醫師為您的孩子作完整的食物過敏原試驗(最好包含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一般醫院診所並不提供這類檢測)


3.室內禁止吸煙。


4.勿以抗生素治療感冒或流行性感冒:抗生素只能殺死細菌,無法殺死感冒或流感病毒……


更多相關內容除了自閉症生物療法這本書以外,可以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其中也有不少相關資料可供對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發性硬化症藥物 Tysabri 喚醒致命病毒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9/10 14:44



路透華盛頓9日電)美國研究人員今天指出,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的藥物「那他珠單抗」(Tysabri,natalizumab)可喚醒導致罕見腦部疾病的病毒,不但抑制人體對抗這個病毒的機制,還使病毒威力更強大。



這對沒有感染症狀的病患也有影響,研究發現顯示,科學家至今仍無法完全瞭解,為何13位服用那他珠單抗的病患出現有致命可能的腦部感染。



那他珠單抗是一種單株抗體,可抑制多發性硬化症病患的免疫系統,避免錯誤攻擊神經。



由美國生技製藥公司生物基因艾迪克(BiogenIdec Inc)製造,並由愛爾蘭伊連藥廠(Elan CorpPlc)推廣,那他株單抗曾於2005年,因和漸進性多病灶腦白質病 (progressive multifocalleukoencephalopathy,PML)有關聯而下架。2006年在更嚴格的安全限制下繼續使用。



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及貝斯以色列狄更尼斯醫學中心(Beth Israel Deaconess Medical Center)醫生寇拉尼克(Dr. Igor Koralnik)和同事研究19名剛開始服用那他珠單抗的多發性硬化症患者。



他們尋找的是JC病毒。



寇拉尼克在聲明中表示:「JC病毒是以最初那名病患名字縮寫命名,約有9成人口都帶有此病毒。」



他說,「但對健康人的來說,這種病毒通常存在於腎臟內,不會造成問題。」中央社(翻譯)




 


首先讓我們瞭解多發性硬化症是什麼?


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是一種慢性、炎症性、脫髓鞘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引起各種癥狀,包括感覺改變、視覺障礙、肌肉無力、憂鬱、協調與講話困難、嚴重的疲勞、認知障礙、平衡障礙、體熱和疼痛等,嚴重的可以導致活動性障礙和殘疾。多發性硬化症影響腦和脊髓的神經細胞──神經元。神經元傳遞信息,形成思維和感覺,以使大腦控制身體。保護這些神經元的脂肪層為髓鞘(Myelin Sheath),協助神經元進行電信號傳遞。多發性硬化症逐漸造成大腦和脊髓的斑塊性的神經髓鞘的破壞(脫髓鞘),髓鞘的瘢痕形成影響神經軸突的信號傳遞,以失去大腦和脊髓對外周的控制,以至多部位的僵硬或喪失功能。


多發性硬化症的平均發病年齡一般在20至40歲,女性發病人數兩倍於男性。多發性硬化症的病因不清,多被認為是自體免疫疾病。少數人認為是一種代謝依賴性神經變性疾病。


這個疾病目前尚無已知有效的治療方式,大多是症狀控制或支持療法,干擾素或免疫抑制劑,容易影響患者本身原本的免疫力,讓潛伏在身體原本無害的病毒危害到患者,最近美國的研究發現:


治療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的藥物「那他珠單抗」(Tysabri,natalizumab)可喚醒導致罕見腦部疾病的病毒,不但抑制人體對抗這個病毒的機制,還使病毒威力更強大。



這對沒有感染症狀的病患也有影響,研究發現顯示,科學家至今仍無法完全瞭解,為何13位服用那他珠單抗的病患出現有致命可能的腦部感染。


在替代療法方面,比較為人所知的是高壓氧的治療,有興趣瞭解的人不妨參考:


http://mrw.interscience.wiley.com/cochrane/clsysrev/articles/CD003057/frame.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流感看這裡/對蛋過敏 最好別打疫苗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11 04:09



Q:以前打一般疫苗會過敏,請問可以打新流感疫苗嗎?



A:要看過敏的程度如何,如果只是出一點疹子,還是可以打新型流感疫苗。但如果打一般疫苗,卻出現抽筋或是全身無力等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就不能打新型流感疫苗。



另外,新型流感疫苗跟多數的疫苗一樣,都是利用雞胚胎去培養病毒,病毒無論再怎麼純化,還是會存有雞蛋白的成分,如果過去對雞蛋會產生嚴重過敏,建議還是不要打新型流感疫苗。



不能打新型流感疫苗當然少了一個防護,無論是成人或是小孩都要更注意個人衛生防護,勤洗手、多用酒精消毒、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


(長庚兒童醫院感染科主任黃玉成解答,記者魏怡嘉整理)


 


什麼人最好不要打新流感疫苗?答案是過去打疫苗曾出現嚴重過敏的人以及對蛋有嚴重過敏的人,這裡提到的蛋的過敏指的是IgE急性過敏反應,而非慢性IgG的過敏,提醒大家注意。


至於新流感疫苗到底一劑有效或者需兩劑?最新的研究出爐,應該一次就夠了。不過不同地方生產的疫苗,是否會有不同的效果與結果,有待觀察。



研究顯示新流感疫苗可能打一劑就夠了


中廣 更新日期:2009/09/11 08:05



新的研究顯示,成人可能注射一劑低劑量的新流感疫苗,就足以達到預防病毒的效果。



澳洲進行的一項研究,以240個年紀在18到64歲的成年人作對象,他們被分成兩組,一半的人施打15毫克劑量疫苗,另外一半的人,給予雙倍劑量。21天之後,驗血發現,多數人都產生了足夠的免疫力。



研究發現,十五毫克劑量的新流感疫苗,在八到十天之內,就可以讓一個健康的成人,產生充分的免疫反應,這和季節性流感疫苗的效果類似。這項研究結果令人相當振奮,因為它表示在疫苗製造恐怕趕不上疫情蔓延的狀況下,至少以目前有限的資源,可以讓更多人更快的完成注射,這項研究結果刊登在新英格蘭醫藥期刊上。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 可能導致關節骨壞死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9/07/14 14:59







(中央社記者趙宏進台中縣14日電)從事機械業的廖先生,長年服用含類固醇的抗過敏性鼻炎藥,導致關節骨頭壞死,不到30歲就得換人工髖關節,台中慈濟醫院骨科醫師羅揚斌今天呼籲大眾謹慎用藥,以免終生遺憾。



  廖先生的左腿感到痠痛已有一年時間,原本走一天才痛,今年變本加厲,只要走路就痛,他最初當做一般的筋骨痠痛,中西醫都看過,就是不見好轉。



  台中慈濟醫院檢查發現,患者的髖關節已出現骰骨頭缺血性壞死,得置換人工關節。那麼年輕就要換人工關節,令人不解。羅揚斌發現,原因是廖先生長期服用含類固醇的抗過敏性鼻炎藥物。



  廖先生說,國中開始就常因鼻水成天流不停影響上課,連出了社會都無法擺脫,他為貪圖方便與便宜,都到小診所跟藥房拿「抗鼻子過敏的藥」,因為吃了藥兩、三個小時就可以好,從13歲起,一吃15年。



  廖先生表示,他並沒有警覺,不知不覺掉入類固醇藥物濫用的夢魘中,藥愈吃愈重,當一天藥量最高達30粒之多時,自己都被嚇到。



  羅揚斌指出,類固醇藥物之所以會導致關節的嚴重傷害,原因是類固醇排不出來,屯積在人體內的脂肪細胞,作用在血管上皮,讓血管供應減少,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對骨頭破壞的作用無法反轉,而骰骨頭血液供應從遠端往近端供應,只要血液供應被阻斷,又沒有其它側肢可以供應,就會造成骰骨頭缺血性壞死。



  羅揚斌很驚訝會有那麼年輕就要換人工關節的案例,廖先生左側下肢的不適,經置換人工髖關節,現在已逐漸改善,狀況愈來愈好。980714


 


最近台中有案例發現,三十歲不到男性因為長期服用類固醇而導致關節壞死,需要作關節置換術,以三十歲之齡就需作關節置換術的案例,實為罕見。這則醫藥新聞提到當事人長期服用含類固醇的藥物的主因,是為了要抑制過敏性鼻炎的症狀,若他能瞭解過敏性鼻炎的改善,可以從隔離急性及慢性過敏原來改善,相信他可以減少大部分的藥物服用而避免走上換關節手術的狀況。


此外,他的主治醫師,羅性骨科醫師也提到類固醇導致關節的嚴重傷害,原因是:類固醇排不出來,囤積在人體內的脂肪細胞,作用在血管上皮,讓血管供應減少,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對骨頭的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骰骨頭血液供應被阻斷,亦無其他側支循環可以供血,自然造成骰骨頭壞死。


過去我在提到藥物可能會殘留於脂肪組織時,許多人對此不甚瞭解,亦不明白可以把身體毒素從脂肪組織排出體外的排毒程式對人們有何重要性,很高興有其他專科醫師在新聞媒體上提醒民眾,藥物殘留對身體的影響。


總之,身體有症狀,最好找出根源來處理,長期靠藥物來抑制症狀,除了藥物本身本身的副作用帶來的影響,亦可能造成脂肪組織累積毒素,造成身體另一層的負擔,提醒大家注意。已經長期服用藥物,擔心身體殘留毒素影響健康的人們,不妨多瞭解排毒程式的原理及作法來幫助身體清新,讓身心更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標靶藥物也可治氣喘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7/10 04:09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氣喘也有標靶藥物?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治療成果顯示,對於使用一般治療氣喘藥物控制效果不佳的重度持續性氣喘患者,使用可以捕捉引發過敏「IgE」抗體的針劑治療後,近半數患者急診、住院比例降至零,且超過8成患者的肺功能獲得改善。



不過,醫師表示,一般用藥治療控制不佳的患者,有45%其實是因為不規則用藥、胃食道逆流或是因為氣道的結構已經改變,必須先針對問題改善。此外,這類藥物僅針對過敏性氣喘有效。



據估計,台灣約有200萬名氣喘患者,其中30萬到40萬人正在藥物治療中。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內科系主任郭漢彬指出,約有2%的患者雖然持續用藥,但氣喘症狀卻仍無法獲得良好控制,不僅氣喘症狀終日存在,且因為經常發作,連一般日常生活都受到限制。



著名漫畫家彎彎的父親胡先生,就曾有這樣的困擾。由於一般藥物沒有辦法控制他的氣喘,他甚至一度不相信醫師、懷疑醫師「到底有沒有畢業?」直到後來開始注射可以捕捉體內過敏IgE抗體的藥物後,他表示:「現在出門不帶藥也不怕!」



他說,現在可以騎車、運動,不像先前總害怕一口氣喘不上來而失眠、動輒掛急診,還曾經嚴重氣喘而嗅覺失靈。



胡先生注射的藥物是一種單株抗體,該藥發明人、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張子文教授表示,它能捕捉引發人體過敏反應的免疫球蛋白(IgE),從源頭控制過敏氣喘發作。這種藥物會在過敏原跟抗體結合之前,搶先跟抗體結合在一起,降低體內的過敏性抗體,減少過敏性氣喘等疾病發作的機率。郭漢彬主任形容,這種藥品的作用就像是關掉氣喘開關。



臨床醫師同時發現,這種被稱為氣喘標靶藥物的抗體捕捉藥物,由於對付的標靶是引發過敏的源頭抗體,因此除了過敏性氣喘之外,對於過敏疾病像是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皮膚炎等,至少有20種過敏相關疾病已經有有效案例報告。



不過,由於這種針劑每2到4週需注射一次,一次要價1萬8千元,且須持續注射,目前健保僅針對合於規定的重症過敏性氣喘患者給付。



小辭典︰IgE抗體



抗體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抗外來物的武器之一,一般認為,IgE抗體可能和體內寄生蟲的消滅有關。但一些IgE抗體則具有過敏原特異性,當蟑螂、塵蟎等過敏原,與具有過敏原特異性抗體結合在巨細胞(mast cell),或嗜鹼性細胞(basophil)上,這兩種細胞就會釋出包括組織胺等,引起人體過敏反應的致病因子。 (記者洪素卿整理)


 


雖然急性過敏異常發生率只有1.5%不到,而且真正嚴重個案比例也不多,然而對這些少數患者而言,連藥物也難以達到良好的控制,遑論在其他自然療法處理時,所遭遇的困難,最累的還是當事人和家人在生病過程中所遭受的痛苦。對於有嚴重的急性過敏患者來說,最近國內臨床研究發現可以針對IgE抗體作標靶治療。此種新療法,對長期為急性過敏反應所苦的患者,不啻是一項治療的新契機。然而,除非是嚴重氣喘且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健保才會給付。對那些不想長期靠抗組織胺或類固醇藥物的患者,此種治療方式,其機轉是直接阻斷抗體IgE與抗原的結合,故對難以完全避免的過敏原,例如塵蟎等等,也不必害怕。


之前針對急性過敏的治療方式,藥物之外的另類選擇是減敏治療,國內針對的過敏原主要是塵蟎,方法是把塵蟎的外殼的蛋白質萃取出來,稀釋後打到皮下,在低劑量時,會刺激身體產生一種抗體IgG,IgG濃度上升會抑制IgE的作用,這其實是比較間接的作法,但費用較低,健保也都會給付。唯一的缺點,是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在治療過程中,會引發些微急性過敏反應,故注射完,最好都等個二十分鐘,確定沒有急性過敏反應後再離開,會比較安全。


有急性過敏反應的人,泰半也會有慢性過敏的問題,建議在急性過敏反應獲得控制之後,最好也能找出慢性食物過敏原,以寡抗原飲食來減少身體過敏的負擔,幫助當事人的過敏負擔更少。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對乙醯氨基酚,這在1955年即已上市的陣痛解熱藥,大家熟知的安全藥物普拿疼,有些專業人員為了怕大家擔心,所以會強調服用後,二十四小時就會完全排出體外,主要是血液或者尿液就完全測不到的關係。但其中身體到了花了多少代價,才把這種藥物分解排出去?


不可諱言,普拿疼和其他消炎陣痛藥阿司匹靈和布洛芬等常見的止痛藥比起來,按建議劑量服用,比較不會刺激胃黏膜、抗凝血而增加腸胃道出血或引起腎臟或胎兒動脈導管血液疾病,而阿司匹靈這些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NSAID)類藥物比較可能引起此類癥狀。然而某些研究卻發現每天服用高於兩千毫克(一般市售劑量四顆)仍會增加腸胃道的出血風險,例如胃出血。相關文獻請參考:


García Rodríguez LA, Hernández-Díaz S (December 15, 2000). "The risk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glucocorticoids, acetaminophen, and combinations of these agents". Arthritis Research and Therapy


在2008年刊載於知名研究期刊LANCET的研究文章,針對三十一個國家超過二十萬孩童的調查發現,普拿疼在一歲以前,拿來退燒的話,在六、七歲時統計發現,會增加氣喘症狀的機率,同時也會增加過敏性的結膜炎及濕疹的機率。當然會導致氣喘、過敏等症狀,不一定絕對是藥物本身引發,尤其是對兒童而言,普拿疼已經被公認為是比較安全的退燒止痛藥,在兒童發燒的退燒上,還找不到比這個藥物更安全的選擇,所以也不敢要求藥商在訪單上加註這類危險性,以免引發恐慌。


最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針對含有普拿疼成分的藥物有加強管制的措施,主要是有兩種處方鎮痛劑,都有止痛效果,分別是Vicodin維柯丁以及Percocet,內含有普拿疼、麻醉劑等成份,服用過量有引發肝衰竭、死亡的危險。FDA以20比17票數表決決定,2種藥品都必須告別市場,否則也得加註最高等級的「黑色警語」。據統計,民眾因為服用這類藥物過量,在美國每年多達400人以上死亡、4萬2000人住院。


普拿疼對肝臟的毒性影響關鍵,在於大量的普拿疼會消耗體內的谷胱甘肽,這是體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物,能夠保護細胞的DNA免於受損,服用後的普拿疼經代謝形成中間代謝物N-乙醯醌亞胺NAPQI,NAPQI會消耗谷胱甘肽,造成嚴重不足,失去對肝細胞的保護,剩餘NAPQI與細胞膜分子反應,造成大量肝細胞損傷和死亡,臨床上導致急性肝臟壞死。在動物試驗中發現,在發生肝臟中毒之前70%的肝臟谷胱甘肽已被耗盡。


提醒大家,服用化學藥品,體內必然得多花功夫來排除,所以在身體保健上,應讓藥物在非長期的急性期擔任救火員,若長期需依賴藥物來幫助身體維持正常功能或解除症狀,身體一定得付些代價,所以,可以的範圍內,營養醫學總是建議儘量以天然營養品來幫助症狀緩解,減少身體負擔,當然,找出疾病根源,積極做功能回復,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吃多恐造成肝臟受損! 美禁用含乙醯胺酚頭痛藥


NOWnews 更新日期:2009/07/02 15:56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你常吃止痛藥嗎?美國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最近打算禁止使用兩種處方鎮痛劑,而這些藥品其實都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吃多了恐怕會造成肝臟受損。而其實台灣許多的止痛藥和感冒藥也含有這種成分,像是市佔率最高的普拿疼也是,不過目前衛生署並不打算禁用,但會用警語提醒民眾不要服用過量。



隨便在藥局就可以買到的止痛藥,裡頭都還有乙醯胺酚,美國最近有意禁用兩種處方鎮痛劑,因為裡面都含有會造成肝臟損害的成份。據統計,民眾因為服用這類藥物過量,在美國每年多達400人以上死亡、4萬2000人住院。



儘管國內目前沒有美國所要禁用的這兩種藥,但許多止痛藥如市佔率最高的普拿疼以及感冒藥都是含有乙醯胺酚,台大家醫科醫師姚建安對此就提出警告,「劑量太大,對於肝功能正常的人可能會造成傷害,造成肝臟的壞死、溶解,甚至有時候會造成急性肝臟衰竭。」所以民眾一天藥量絕對不能超過4公克,因為「通常我們市面上一顆的成分大概500毫克,在文獻上報告超過4克以上、就是8顆以上,大概就比較容易造成肝臟衰竭。」



而衛生署目前認為止痛藥的劑量還算安全,不過還是會加強警語,以免民眾用藥治病不成,反而傷身。(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徐敬芸、鄭偉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心!小孩電視看太多 罹患氣喘機率增加 


路透 更新日期:2009/03/03 11:23



(路透倫敦3日電)英國研究者今天指出,每天看電視超過二小時的孩子,罹患氣喘機率增加兩倍。



氣喘影響全世界超過3億人口,也是小孩最常見的慢性疾病。氣喘症狀包括哮喘、呼吸急促、咳嗽及胸悶。



專家指出,刊登在「胸廓雜誌」 (Thorax)的這項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連結氣喘和肥胖及缺乏運動的關聯。估計全球每年250人中,就有一人因氣喘喪命。中央社(翻譯)


 


我認為看電視除了減少孩童的運動量外,還有一點可能會影響到小朋友的氣喘發作或者其他過敏反應的發生:當小朋友在看電視時,可能還常伴隨垃圾食物或者其他甜食的攝取,這些都是過敏體質的小朋友,他們作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最容易發現有反應的過敏原(例如含奶、蛋、以及色素等等的精緻食物或垃圾食物),在此提醒父母,小孩有過敏體質,應讓小朋友多運動、少看電視,同時避開可能的慢性食物過敏原與吸入性及接觸性的急性過敏原,減少氣喘的發生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超濃縮葵花籽油 減緩異位性皮膚炎


自由 更新日期:2008/12/15 04:09



文/施一新



近一波氣溫狂降,乾冷的天氣籠罩台灣,除求助皮膚科門診人數急遽增加外,患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尤其痛苦。除了皮膚本身發癢不說,絡繹不絕的泡湯邀約更是讓「癢小孩」扼腕。



浸泡溫度過高的熱水浴,會使患者搔癢狀況更劇。父母們應避免氣溫低而提高異位性皮膚炎寶寶的沐浴水溫,浴後應特別加強皮膚照料,避免產生夜間搔抓。



根據推估,國人至少有100萬人為異位性皮膚炎所苦,患者因皮膚脂質代謝異常,使得角質層屏障功能失常。除了使用類固醇治療外,根據2008年歐洲巴黎皮膚科醫學會(EADV)實驗報告顯示,超濃縮葵花子油(Sunflower O.D.)不但能促進細胞主動生成脂質,改善皮膚發炎現象,且能使輕、中度患者減少對類固醇治療的倚賴。



此份報告顯示,天然的超濃縮葵花子油對於平日舒緩及修復肌膚具有功效,患者可考慮使用含有超濃縮葵花子油成分的保養產品來保護肌膚。



一般醫師多不建議患者大力搓揉肌膚,或使用含皂鹼類對皮膚進行過度的清潔。對於患者在發病期或偶爾想泡泡澡時,可以在浴缸加入含超濃縮葵花子油之類的天然植物油脂成分的沐浴油,再進行泡浴;而水溫也建議在37至40℃之間,避免過高。如此一來,除了在心理獲得滿足外,也可減緩皮膚炎發作的不適症狀。



另外,浴後以毛巾拍乾身體,立即以能保濕的專用柔舒霜來避免水份散失。如此,癢小孩也可以過個快樂的冬天。



由於異位性肌膚對很多成份都會產生過敏反應,因此保養或清潔產品要特別選用「無皂性」、「無香精」、「無Paraben」成份防腐劑的製品。有些家長特別心疼癢小孩的皮膚,乾脆以專用潔淨液來取代一般濕紙巾。



不論使用何種方式,只要能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皮膚足夠的保護,清潔過後注重保濕、促進脂質再生,就可減少乾燥、脫屑、搔癢等不適症狀的發生。


 


不知大家是否看過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嚴重者,身體不斷脫屑,由於身體癢,在搔抓過程中,容易導致皮膚破皮而體液流出,嚴重時,疼痛與癢會一起出現,連叫也睡不好,相當辛苦。


除類固醇外,很高興看到最新研究告訴大家,可以用某些濃縮油來減緩症狀,有這方面的困擾的人不妨一試。提醒大家,有異位性皮膚炎的人,一般容易合併有過敏的問題,建議大家可以透過相關檢測,瞭解自己的過敏原為何,透過過敏原隔離與寡抗原飲食,幫助身體減少過敏發炎反應,幫助身體改善。同時,過去德國柏林大學在自然醫學方面也做過一些研究,他們發現若在家營造一種舒適的瀑布環境,製造和諧正弦音波,配合負離子的釋放,幫助身體啟動安全模式,開啟身體的修復模式,對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改善也很明顯,相關不用藥物治療資訊,歡迎大家多多交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乳膠 隱形過敏原


自由 更新日期:2008/12/01 06:19



文/張棋楨



根據過敏期刊的研究指出,過去十幾年來,「乳膠(Latex)過敏」的案例有增加趨勢。乳膠是一種取自橡膠樹的乳狀物質,被使用在愈來愈多的日常用品上,如醫療器材、玩具、家庭用品、保險套等。這些物品所引發的過敏反應,輕者,皮膚出現蕁麻疹,重者,發生致命性過敏反應。



◎誰易對乳膠過敏?



過敏期刊的研究指出,大約有8%至17%的醫療人員對乳膠過敏,儼然已成為一種新興的職業病。



最容易對乳膠過敏的高危險群是經常戴著乳膠手套的醫療人員、家庭主婦及因疾病(如脊柱裂)必須經常接受手術的兒童;有過敏體質(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和藥物過敏者也比較容易對乳膠過敏。



◎乳膠過敏的徵兆與症狀︰



乳膠過敏的徵兆得看接觸乳膠產品種類及病情的嚴重程度而定。輕者出現蕁麻疹、眼睛癢、打噴嚏、流鼻水;重者引發呼吸困難、氣喘或致命性休克。



對於懷疑有乳膠過敏的人,醫師可用皮膚過敏原試驗及抽血(CAP)的方式確認。



◎乳膠過敏的預防︰



國內對乳膠過敏的情況,還沒有正式的統計報告,我們相信有為數不少的人因此而遭受到莫名的困擾。要預防乳膠過敏的不二法門就是避免接觸到含乳膠製品。



購買日常用品時,要認清乳膠成分的標示,可盡量使用代替品。對於職業或工作上需經常使用手套而對乳膠過敏的人,應該用低過敏或不含乳膠的手套,也可先戴上棉製手套,再用乳膠手套,這樣就不會接觸到乳膠。



懷疑自己有乳膠過敏者,應請過敏專科醫師給予正確診斷,以防乳膠過敏帶來的傷害。



常見含乳膠製品:



●家庭用和手術用手套。



●橡皮擦、膠帶。



●嬰兒奶瓶的奶嘴。



●安撫用橡皮奶嘴。



●氣球。



●熱水瓶。



●血壓帶和血壓管。



●接合劑。



●子宮頸帽、子宮托和擴張器。



●通管器。



●保險套。



●球拍、腳踏車、園藝工具。



●浴帽、浴簾。



●橡膠製衣物、鞋子、玩具。



●門窗上的絕緣體。



●縫進衣物內的鬆緊帶。


 


我看過外科醫師對乳膠會過敏,這簡直是夢魘,因為外科醫師經常得刷手戴乳膠手套,而且還常要帶兩層,當時我看到那位醫師手上佈滿了紅色班點,簡直是可以用慘不卒睹來形容。建議,有乳膠過敏的人,在考量專業時,最好挑可以遠離乳膠的行業比較合適,以醫師來說,雖然很多科都會碰到乳膠手套,但也有些科是絕少需要戴手套的。。


要知道自己對乳膠有敏,其實不用靠醫師,身體就會告訴您(過敏反應),倒是報導中提到的接觸來源,還是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冬衣開箱馬上穿 全身長紅疹


自由 更新日期:2008/11/21 04:09







記者徐夏蓮/台中報導



天氣變冷,民眾從衣櫥拿出貼身衣褲穿著時,記得一定要洗後再穿!中市皮膚科醫師高嘉君發現,這幾天因穿貼身冬衣未先洗一次就馬上穿上身,引發皮膚過敏的患者不少!



皮膚科醫師高嘉君昨天指出,這幾天來,他的診所每天都有5至10個因穿貼身冬衣皮膚過敏的患者求診,年齡層從小朋友到老人都有,也有的是短袖衣服穿在裡面,外面加一件冬天長袖衫,結果冬衣碰到的胸口、手臂等到處長滿紅疹。



高嘉君醫師指出,冬天的衣服當初收起來時,雖然都已洗乾淨了,但經過幾個月放在衣櫃中,難保不被蟑螂、塵 、灰塵等易引起過敏的過敏原接觸,冬衣一碰觸皮膚,馬上有明顯紅疹反應。



他表示,此時紅疹皮膚過敏的部位,洗澡時用清水洗即可,有患者懷疑可能是衣服不乾淨引起,刻意用肥皂等猛搓這些紅疹的部位,反而使紅疹處更嚴重。



這些皮膚過敏的部位即使不就醫治療,大部分也會自癒,但最怕是患者因為癢而亂抓,造成疤痕引起色素沈澱,他建議民眾利用週六假日,將馬上會穿上的貼身冬衣拿出來清洗,以免皮膚過敏憾事上身。


 


本身有塵蟎、灰塵、蟑螂或黴菌過敏體質的人,在冬衣穿上前最好先清洗,避免類似憾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