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議題討論 (36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身心疾病 折壽

很多人不把身心疾病當一回事,英國牛津大學醫學專家提醒,許多精神、身心疾病會縮減壽命,對身體傷害程度比抽菸還嚴重,民眾、相關單位應該要多重視這問題,及早採取預防之道,避免死亡悲劇發生。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表示,身心疾病會對健康帶來很大傷害,且身心疾病盛行率與抽菸盛行率不相上下,不過許多人不認為這很重要,民眾對這議題的關注遠不如菸害。

研究人員近日在「世界精神醫學期刊」(World Psychiatry)發表研究指出,一些精神疾病、身心疾病可能會造成壽命縮減,以躁鬱症來說,躁鬱症患者壽命平均縮減九到二十年,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症)患者壽命平均縮減十到二十年,藥物、酒精濫用的壽命平均減少九到二十四年,憂鬱症復發患者壽命則平均減少七到十一年。

研究人員有系統地分析二十項臨床研究,含括一百七十萬人,超過二十五例死亡病例,進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人員發現,重度抽菸的人壽命平均減少八到十年,身心、精神疾病對壽命長短影響較大。

研究人員解釋,這種現象是由許多原因所造成,舉例來說,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會出現高危險行為,且較容易死於自殺,加上很多人雖然有身心、精神方面問題,卻沒有積極接受治療,導致壽命大為縮減。

另外,有些身心、精神疾病患者同時也有心臟病、糖尿病、癌症等其他生理性疾病,身心、精神疾病可能讓這些生理性疾病更加惡化,但身心、精神疾病患者不一定會接受治療。

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可以找到更有效方法治療身心、精神疾病,或許就能幫助患者延長壽命。

 

參考原文報導:

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習慣、自我照顧以及藥物治療有關。過去也有研究,壓力大或者精神分裂等疾病,DNA端粒縮短的速度比一般人快。端粒縮短越慢越長壽。

生活習慣不佳,吸菸以及喝酒,食物攝取正常與否,都是關鍵。

不可諱言,許多身心疾病患者,本身的身體功能失衡比一般人來得明顯,但當事人大多不知道,因此也未對身體功能失衡的部分作深入的了解以及處哩,長久下來,平均壽命要和常人一般,確有困難。

最後,精神科藥物本身也有相關的副作用,以抗精神病藥物來說,服用者產生代謝症候群的比例非常高,代謝症候群又是糖尿病、心臟病以及中風等等疾病的高風險。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637319/Mental-illness-bad-life-expectancy-smoking.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康盟:精神病標籤化比刀子殺人還恐怖

 

新頭殼newtalk2014.05.22 林雨佑/台北報導

北捷昨天發生首樁捷運隨機殺人案,造成4死23傷。為避免外界刻意將凶嫌與精神病患連結,康復之友聯盟和台灣精神醫學會今(22)日指出,「精神疾病標籤化的恐怖循環比刀子殺人還恐怖」,並呼籲社會大眾不要依據新聞資料,將此行為標籤為精神疾病,媒體也勿將殺人事件導向或暗喻為精神病友,加深污名化。

康復之友聯盟發出新聞稿指出,「精神疾病標籤化的恐怖循環比刀子殺人還恐怖」,標籤化只會讓人們漸漸地只能看到事件的表面,未能傾聽事件背後是否有著求援的聲音,誤以為沒有病的人不需要心理健康的協助;讓精神疾病患者背負莫須有的罪名,會導致更多精神健康有問題的民眾,不敢就醫也不敢向外求援,才會造成像是北捷的悲劇。

而身為精神康復者與家屬代表的他們,也期待社會大眾別再依據新聞報導資料,以「隔空問診抓藥」的態度,將此行為標籤為精神疾病。

另外,康盟曾接到許多家屬控訴,只要小孩罹患精神疾病,學校的教育體系不僅缺乏輔導資源,更直接放棄孩子的教育權。康盟認為,沒有一個疾病可以預知人的一生,也「沒有任何一個精神疾病可以預知往後的人生」。唯有放棄粗魯的標籤化,並努力檢討社會的病態,「才能終結真正比刀子殺人還要令人驚恐的惡性循環。」

台灣精神醫學會也對大眾媒體提出建議,在事件未明前,勿將殺人事件導向或暗喻特定族群如精神病友,加深污名化;也應讓嫌疑者的家屬、受害人的家屬,都有多一些空間來喘息平復。政府也應對重大創傷的被害人、目睹暴力的人,主動提供心理輔導的協助。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精神病標籤化,指的是把事件當事人的行為解釋為潛藏精神病,讓已經被診斷精神病的患者承受更大壓力,單心旁人異樣眼光外,自己也會衍生更多疑慮。另外,也可能誤導一件事:沒有精神病的人不需要幫助或者輔導。

我前天上媒體在接受訪問時,便極力避開標籤化的部分,單純解釋心神喪失與精神耗弱的定義與差別,此外,也提醒大家,這類事件的發生,其實是審視自己每個人內在陰影的機會,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陰影效應這本書,也有DVD可以看。

別再追著媒體的報導,讓自己心煩意亂,回到自己的中心,再次找回平靜。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男精子缺陷 死亡率較高

男性有缺陷的精子,不只容易不孕,可能還會導致死亡率增加。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曾接受不孕症治療的美國男性中,精子有缺陷的男性死亡率,比其他一般男性增加2.3倍,而且缺陷愈多,死亡風險愈高。國內醫生則認為,精子不健康,代表男性身體也不健康,容易罹患疾病,可能是容易死亡的原因。

圖片中可以看到,最左邊的是男性的健康精子,長得像小蝌蚪比例適中,右邊一排則是有缺陷的精子,不是頭太大、太小就是有兩個頭兩個尾巴等,都被不孕症醫生視為有缺陷的精子,容易導致不孕。但美國最新的研究發現,男性精子有缺陷,除了容易不孕之外,死亡率也是正常人的2.3倍。國內醫師推測原因,可能跟精子的不健康連帶導致疾病纏身有關。

造成精子不健康的原因也很多,包括抽菸的環境汙染,或是廚師長期在高溫下工作,提醒男性不要忽略精子的健康,對生命也可能產生威脅。鄭醫師補充:

即使生殖能力對一個人的存活並非必要條件,然而,生殖能力卻可被視為健康的參考指標,上述研究就是清楚的例證。有不孕問題,最好能透過完整的身體檢查找出根源,儘量針對根源來調整以及保養,也是一種預防保健的積極方式。

參考文獻: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4-05/sumc-mil051214.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健康之鑰》瘦子油包肝 死亡率比胖患者高


 
 

瘦的人一旦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更要注意病情變化。一項國際研究發現,同樣罹患非酒精性脂肪肝,體重較輕、較瘦的患者整體死亡率竟比體重過重、肥胖者來得高。

此外,研究團隊也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二十五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當中,以男性、非白種人居多,且患者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比率也較低。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消化醫學會(AGA)所主辦的「消化疾病周」(DDW)學術研討會。

美國肯塔基大學醫學中心肝病科主任保羅‧安古羅表示,研究團隊比較體重較輕、體重過重與肥胖患者的死亡率,結果發現,從患者體重似乎可以觀察到一些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情警訊。因此千萬不要認為瘦的人就不會有脂肪肝疾病。

研究人員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二十多年來眾多臨床、實驗室數據,含括一千多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資訊,研究人員將患者分成兩組,一組身體質量指數平均為二十三,為瘦子組,另一組身體質量指數為三十三,為非瘦子組。

研究數據顯示,較瘦的人胰島素阻抗程度較低,且丙氨酸轉胺(ALT)指數較低。此外,這些人肝臟脂肪量也較少,也較不容易出現晚期肝纖維化。不過相較之下,較瘦的人肝臟發炎情況較為嚴重。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患者死亡率發現,較瘦的人死亡率似乎比較高。

安古羅醫師解釋,很多人都認為肥胖的人才會有脂肪肝,從研究結果來看,瘦的人一旦出現脂肪肝,情況多半不是很好,因此瘦的人更要特別注意脂肪肝威脅。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告訴我們,脂肪肝不是胖子的專利,瘦子也會。而且一旦出現脂肪肝,瘦子的致死風險更高,因為一旦出現肝發炎,程度往往比胖子嚴重。抽血以及做腹部超音波檢查可以直接判定是否有脂肪肝。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4-05/ddw-lpw050114.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雙磷酸鹽治骨鬆 拔牙後顎骨壞死

中國時報【林宜慧╱台北報導】

雙磷酸鹽類藥品用於治療骨質疏鬆、癌症骨轉移或多發性骨髓瘤,但服用期間若接受拔牙、植牙手術,或服藥時間太久太頻繁,恐造成顎骨壞死,甚至有引起敗血症死亡案例。

據食品藥物管理署不良反應通報,從民國88年至102年底,共接獲115件個案使用雙磷酸鹽類藥品,造成顎骨壞死或其他牙齒病變、13件造成非典型股骨骨折。115件中56件是骨鬆患者、59件為其他癌症患者,最終有13件獲得藥害救濟給付。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戴雪詠指出,目前雙磷酸鹽類藥品共35張藥證,其中25張用於骨質疏鬆,其他則用於乳癌、前列腺癌等癌症骨轉移病患,以及多發性骨髓瘤、高血鈣症等患者。其中最常見有不良反應的是治療骨鬆的口服福善美錠,以及治療癌症的卓骨祂針劑。

台大醫院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指出,這類藥物會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也降低負責促進新骨生成的「造骨細胞」活性及數量,若這時接受拔牙、植牙等手術,傷口無法癒合,就容易造成顎骨壞死。

據統計,服用3年以上福善美的骨鬆患者,顎骨壞死發生率是1000之1到萬分之1,而注射卓骨祂的癌症骨轉移患者顎骨壞死發生率為10分之1至100分之1。

李正?建議,用藥3年以上或有糖尿病、免疫力相關疾病等慢性病的骨鬆患者,拔牙或植牙前應詢問開立處方的醫師,停藥3個月後再進行治療;平時每6個月定期做口腔檢查,有牙痛時,儘快告知處方醫師。

 

 

 

 

鄭醫師補充:

要植牙或者拔牙的人,若是因為骨質疏鬆或者其他疾病正在服用雙磷酸鹽這類治療藥物,務必先跟牙科醫師討論,否則一旦發生藥物嚴重的後遺症,恐怕難以收拾,提醒大家。

參考文獻:

Woo S, Hellstein J, Kalmar J (2006). "Narrative [corrected] review: bisphosphonates an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 Ann Intern Med 144 (10): 753–61. PMID 16702591.

使用五年以上須留意食道癌風險罹患率提高:

Green, J.; Czanner, G.; Reeves, G.; Watson, J.; Wise, L.; Beral, V. (2010). "Oral bisphosphonates and risk of cancer of oesophagus, stomach, and colorectum: case-control analysis within a UK primary care cohort". BMJ 341: c4444. doi:10.1136/bmj.c4444. PMC 2933354. PMID 2081382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植物人是否甦醒 新方法能測量

(中央社巴黎/倫敦15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今天指出,醫師利用1種高科技掃描儀器來找出植物人的潛藏意識以及是否可能甦醒。不過這項結果引發治療與拔管與否的倫理爭議。

法新社與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一群超過1年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被診斷為植物人的病患,研究人員利用正子造影(PET)技術發現其中1/3患者仍有潛藏意識,而在這1/3患者當中,大部分的人在12個月內「醒來」或是轉為較有反應的狀態。

研究說,在較嚴重的腦傷患者中,儘管他們看起來處於植物人狀態,PET能辨別那些患者有望回復某種程度的意識。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發現或許能提供醫師和家屬是否該讓植物人拔管的重要資訊。

研究主持人、比利時列日大學(University ofLiege)教授勞瑞斯(Steven Laureys)說:「PET影像能顯現病患腦部認知過程,傳統的床邊檢驗沒辦法看到這部分。」

這項技術最後可能和現有檢驗相輔相成,以發現「有望在長期治療下,恢復意識」的患者。

勞瑞斯與研究團隊歷時4年半,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技術與PET來檢驗126名患者。

在找出最低程度意識狀態(MCS)的患者中,PET準確度為93%,fMRI為45%。

在評估病患可能的恢復程度時,PET影像也較有用。

根據這篇發表在「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PET凸顯出完全只靠床邊檢查的缺點。

不過另一方面,假使PET的準確度真為如此,可能引發這類病患必須以不同方式治療的爭論,舉例來說,醫師可能得考慮患者仍有意識,是否應開給止痛藥,以及PET檢查後確定無意識患者,是否應該關掉其維生系統等倫理爭議。(譯者:中央社陳怡君)1030416

 

 

 

鄭醫師補充:

在國內某些醫學中心能夠提供正子攝影檢查,期望這樣的檢查能夠幫助更多植物人以及他們的家屬。

至於是否該關維生系統?目前國內法律上未核准安樂死,因此在國內尚無這類爭議。

參考文獻:

Diagnostic precision of PET imaging and functional MRI in disorders of consciousness: a clinical validation study
Johan Stender MD,Olivia Gosseries PhD,Marie-Aurélie Bruno PhD,Vanessa Charland-Verville MSc,Audrey Vanhaudenhuyse PhD,Athena Demertzi PhD,Camille Chatelle PhD,Marie Thonnard MSc,Aurore Thibaut MSc,Lizette Heine MSc,Andrea Soddu PhD,Mélanie Boly PhD,Caroline Schnakers PhD,Prof Albert Gjedde PhD,Prof Steven Laureys PhD
The Lancet - 16 April 2014
DOI: 10.1016/S0140-6736(14)60042-8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14)60042-8/fulltex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研究:克流感沒效 副作用多

 

〔編譯陳伃軒/綜合報導〕2009年H1N1新型流感肆虐全球,瑞士羅氏大藥廠生產的「克流感」(Tamiflu)一夕之間成為各國爭相搶購的藥品,當年銷售額就高達30億美元。但是根據備受尊崇的「柯克蘭評鑑」(Cochrane Review)研究網路與「英國醫學期刊」(BMJ)於10日共同發布的研究卻指出,克流感無助於阻止流感擴散,且副作用多得驚人。但這項結論立刻遭到羅氏大藥廠與歐洲藥物管理局(EMA)的強烈駁斥。

羅氏因為一直拒絕柯克蘭評鑑研究團隊取得完整的克流感實驗資料而遭受抨擊。經過多年奮鬥後,團隊終於促使羅氏公開所有克流感實驗報告,做出這份號稱首度針對所有克流感實驗資料的分析。

研究針對20次克流感藥物實驗和26次的葛蘭素史克藥廠流感藥物「瑞樂沙 」(Relenza)實驗進行分析發現,克流感對有類流感症狀的成人最有效,可將流感症狀持續期從7天縮減為6.3天,但兒童服用的效果不明確。

至於對已產生流感併發症的患者而言,克流感並無改善病情的功效,反倒會讓4%的成人、5%的幼童有暈眩、嘔吐的情況;還有1%的人預防性服用克流感,產生情緒不穩定的副作用,日本因此有8名孩童自殺。相較於克流感,瑞樂沙藥效面臨的質疑略少。

研究指出,各國爭相花費數十億美元囤積的克流感,其效用和常見的鎮痛解熱感冒藥差不多,但副作用卻多得驚人,包括暈眩、嘔吐、頭痛、精神問題、腎臟問題等。

研究主持人之一、英國牛津大學實證醫學教授漢那翰直言,「藥物的意義在於好處應該超過壞處,若找不到任何益處,壞處便更突出」。他還說,各國花費鉅資囤積克流感,宛如將鈔票丟進水中,因為目前尚未有任一方真正看過克流感實驗檔案的全貌。BMJ總編輯葛德里也表示,當初藥廠呈交給各國主管機關的藥物資訊並不完善。

歐洲藥管局為藥廠背書

羅氏則反駁該研究結論,指稱全球多達100個監管單位以及臨床資料分析都證實克流感是有效的治療和預防藥物。批准克流感於歐洲上市的歐洲藥物管理局也稱,早已看過所有克流感實驗報告,該研究也不會左右當局認為克流感利遠大於弊的評估。克流感也名列國際衛生組織的必須性藥品清單。

參考文獻:

 

 

鄭醫師補充:

克流感可以把平均七天的感冒期縮短為6.3天而且只是針對成年人有效。根據這項藥廠感到極度反感的研究分析,其他都是藥物副作用,而且孩童服用不僅看不到效果,還有潛藏的風險。

這則報導也可以看到獨立學術機構和藥廠之間的論戰。至於藥物管理局,之前就是主張購入藥物的單位,因此立場比較偏向藥廠,不難想像。

參考文獻:

The Tamiflu trials

BMJ 2014; 348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g2630 (Published 10 April 2014)
Cite this as: BMJ 2014;348:g2630

http://www.bmj.com/content/348/bmj.g263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濫服止痛藥 易中風

 

使用止痛藥時,要特別注意藥物副作用風險。荷蘭最新研究發現,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可能增加心律不整風險,一旦有心律不整問題,很容易就會中風。研究數據顯示,用藥患者出現心房顫動機率增加百分之八十四之多。

心房顫動患者的心房跳動節奏出現異常,心跳往往比正常人快得多,且心臟收縮動作並不完整,因此血液就可能堆積,形成血栓,進而增加中風風險。

研究人員從一九九○年起就開始追蹤荷蘭鹿特丹八千四百二十三位民眾健康情況,平均追蹤十三年。這些民眾參加研究時年齡都在五十五歲以上,平均年齡六十八歲,半數以上為女性。醫師以心臟追蹤劑診斷民眾是否患有心房顫動,再比對患者用藥紀錄。結果發現,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的人似乎較容易出現心律不整問題。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開放版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研究人員發現,如果正在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出現心房顫動風險機率會比未用藥者增加百分之七十六。若三十天內有使用藥物,心房顫動風險更增加八成四。止痛藥劑量越高,罹病風險也就越大。

研究人員認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或許會讓血壓上升,使多餘液體留滯體內,進而造成心律不整。

荷蘭伊拉斯莫斯醫學中心研究員布魯諾‧史崔克表示,過去早有研究發現,這些止痛藥與心房顫動大有關聯。這次研究發現,剛開始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時,心房顫動風險會在短時間內上升,也許過一段時間風險會逐漸下降。

 

 

鄭醫師補充:

止痛藥非常容易取得,因此濫用的發生率並不低,臨床上不時可以看到這類病患,止痛服用除了增加胃出血風險,這項最新研究進一步提醒,也會增加腦出血風險,也就是中風。

疼痛是身體釋放的警訊,提醒我們有身體或者心理源頭問題須要去了解以及處理,經常服止痛藥只是幫助自己不面對原本身體的問題,任由問題繼續,衍生後續需要處理的層面更深更廣。

參考文獻: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and the risk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population-based follow-up study

  • Bouwe P Krijthe,
  • Jan Heeringa,
  • Albert Hofman,
  • Oscar H Franco,
  • Bruno H Stricker

BMJ Open 2014;4:4 e004059 doi:10.1136/bmjopen-2013-004059

http://bmjopen.bmj.com/content/4/4/e004059.full?rss=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降膽固醇藥物新規引爭議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美國最新膽固醇用藥準則,意謂幾乎所有55歲以上的男女都得服藥,引發醫藥界全新爭議。

這份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說,如果將這套規範應用在荷蘭5000名55歲以上健康民眾身上,96%的男性和2/3女性將需服用某種藥物以降低膽固醇。

這個數字遠超過歐洲規範下的服藥人口,也引發外界質疑到底誰可以取得熱門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Lipitor)和素果(Zocor)。

美國去年11月發布的最新指導方針說,目前沒有心臟疾病的成年人中,更多人應考慮以降膽固醇藥物來降低未來心臟出問題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膽固醇多少才算高?到底誰說了算?為何不同國家的標準不一?把標準降低,誰可以從中牟利?答案呼之欲出。聰明的您馬上就可以找出答案。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血壓要量雙手 差太多心血管風險增

台灣十大死因當中,心臟病排名第二,僅次於癌症。在美國,心臟病也奪去不少人性命。醫師、學者都希望可能找到方法減少心臟病風險因子,降低心臟病發生率。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兩隻手臂血壓收縮壓如果相差超過十毫米汞柱(mmHg),往後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大大增加,建議量血壓時,不要只量一手血壓,最好測量兩手血壓,相互比較,當發現兩手血壓值相差過大,就得提高警覺。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三月號「美國醫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血壓是重要健康參考指標,多數人在測量血壓時,只量一手血壓。不過這次研究發現,兩手手臂收縮壓若差距超過十毫米汞柱,患者就會比較容易出現心血管疾病。

美國麻州綜合醫院心血管與中風照護研究所研究人員以「佛雷明漢心臟研究」中的三千三百九十人圍觀察對象,這些人年齡都在四十歲以上,參與研究時都沒有罹患任何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員追蹤發現,當兩隻手血壓收縮壓出現明顯差異,往後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就會大幅上升。

研究人員認為,從研究結果來看,兩手血壓收縮壓差異過大似乎可被視為心血管疾病風險指標。研究人員也發現,年紀大的人較容易出現兩手收縮壓差距過大問題,像糖尿病患者、血壓收縮壓較高的人,以及總膽固醇濃度較高的人也都比較容易產生這種現象。

 

鄭醫師補充:

為什麼兩臂的血壓值相差過大,心血管風險增加?這項概念,早在我還在讀醫學院時,資深的心臟科教授便提出這樣的說法。原因在於兩臂的血管供應從心臟出來屬於不同分支,一旦兩臂血壓相差過大時,表示大動脈出現狹窄,當然就是心血管疾病的警訊了。

參考文獻:

Ido Weinberg, Philimon Gona, Christopher J. O'Donnell, Michael R. Jaff, Joanne M. Murabito.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Arm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127 (3): 209 DOI: 10.1016/j.amjmed.2013.10.02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經科學-白日夢冒險王 痛覺敏銳度高

中國時報【廖綉玉╱綜合報導】

現實生活的壓力讓你也想成為「白日夢冒險王」嗎?美國最新研究指出,比起做事專心的人,平常愛做白日夢的人擁有較敏銳的痛覺,這是大腦結構的差異使然。這也是科學家首度指出,腦中幻想會影響肉體的痛覺敏銳程度。

這項研究,是由北卡羅萊納州「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神經生物學專家柯希爾教授主持。研究團隊找來116位健康受試者,先讓他們手臂或腿部的小塊皮膚,感受華氏120度(約攝氏49度)的溫度,再請他們評定痛覺程度,並用磁振造影掃描他們的腦部。

研究結果發現,主掌思考與注意力控制的腦區灰質多寡,與痛覺的敏銳程度相關,灰質愈少的人對於疼痛的感受就愈敏銳,而愛做白日夢的人在這些腦區的灰質較少。這篇研究發表於科學期刊《疼痛》最新一期線上版。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腦區包括後扣帶腦皮質、楔前葉、後頂葉皮質區,同屬於大腦預設模式網路的一部分,這項預設模式網路又與腦中幻想活動息息相關。

柯希爾教授說:「後頂葉皮質區深深影響人的注意力,如果一個人做事能夠專注,此人也能控制疼痛的感受。」他還表示,這項腦部結構差異的研究可替疼痛的診斷、分類、治療及預防方法的發展提供基礎。

 

 

 

鄭醫師補充:

白日夢冒險王,不見得是心理壓力大,導致當事人愛幻想,容易分神或者愛幻想的人,本身就有這種體質或者性格。

理性邏輯思考為主,專注力較高的人,一般對身體感覺或者感受比較不敏感,愛幻想的人具藝術家或者音樂家氣質,敏感度高,自然對痛覺反應也比較敏感。

參考文獻:

Pain sensitivity is inver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grey matter density in the brain

Nichole M. Emerson, Fadel Zeidan, Oleg V. Lobanov, Morten S. Hadsel, Katherine T. Martucci, Alexandre S. Quevedo, Christopher J. Starr, Hadas Nahman-Averbuch, Irit Weissman-Fogel, Yelena Granovsky, David Yarnitsky, Robert C. Coghill

PAIN - 12 December 2013 (10.1016/j.pain.2013.12.004)

http://www.painjournalonline.com/article/S0304-3959(13)00641-6/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景氣切子宮賺給付? 台灣「無子宮婦女」亂象冠全球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切子宮,賺給付,台灣可能是無子宮婦女比率最高的國家!國內學者調查發現,每年約有2萬2000名婦女趕在45歲請領勞保生育失能給付年限前切除子宮,不少起心動念就是想「貼補家用」,賺上十幾萬元。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觀察到,近來景氣不好,中南部尤其嚴重,有人只是肌瘤卻硬要拿掉子宮。

原來國內有立委建議,應該放寬現行勞保生育失能給付的年齡限制,由年滿45歲即喪失請領資格,往後延至50歲,引發學界、醫界疾呼不可,否則可能助長切子宮、賺給付的歪風。

根據勞保局統計,目前每年平均給付的3萬1000件失能個案中,約有2成、6700件是生育失能給付,政府支付近9億元,除了個位數的男性切除睪丸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女性切除子宮、卵巢。

政大財政系教授連賢明的調查更發現,國內每年約有2萬2000名、40至50歲婦女切除子宮、卵巢,且幾乎全集中在44歲,台灣44歲婦女切除子宮比率高達千分之4,遠勝韓國千分之3.29、芬蘭千分之2.43、德國千分之1.77、美國千分之1.04、英國千分之0.26,擺明就是趕在大限之前。

景氣越不好,切子宮、摘卵巢領錢的歪風就越浮濫!曾志仁說,中南部尤其明顯,近幾年,他就碰過不少只差半年就滿45歲的婦女,明明只是子宮肌瘤,切除腫瘤即可,卻堅持要開刀摘除整個子宮,一問之下,對方也不諱言,就是為了請領給付,貼補家用,反正又不會再生了。

醫療處置有很多屬於「灰色地帶」,可開刀、可不開刀,曾志仁強調,以子宮肌瘤為例,有些女性可能一進入更年期1、2年後,即可不藥而癒,但臨床多的是趕在45歲大限前、又符合疾病條件的人,叫醫師難以推辭。

曾志仁說,拿掉子宮卵巢,除了影響生育能力,並不會損及一般人健康,但為避免類似「切子宮賺一筆」的亂象,政府實在不應該考慮放寬給付年限。

 

 

 

 

鄭醫師補充:

在臨床上,我常遇到這樣的案例:子宮肌瘤,接受全子宮切除。早在多年前,我對外做健康講座時,就經常提到一些醫療亂象,包含只是單純的子宮肌瘤遭全子宮切除手術的浮濫,一部分原因與健保申報給付有關,因為全子宮摘除的健保給付較高。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患者本人可以請領給付。然而,子宮絕非只是單單生育的器官而已,每個月的規律月經,可以幫助身體排除一些負擔,也能幫助身體做適當調整。

本身有自宮肌瘤或者其他子宮病變的患者,最好布要輕忽雌激素占優勢的影響,這部分是因為患者本人的雌激素代謝功能不佳,導致雌激素的代謝物仍然具有女性荷爾蒙的活性,因此刺激女性生殖系統的病變。相關身體功能異常可以透過功能醫學檢測以及營養補充來直接調整。甚至原本有些子宮肌瘤的患者,在調整後,根本就不用開刀,子宮肌瘤自行慢慢萎縮,在臨床上並不少見。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此一說 感冒吃退燒藥不啻以鄰為壑

加拿大研究人員說,感冒了吃退燒藥會讓病菌傳佈得更廣。他們估計,加拿大的流感有百分之五是吃了退燒藥的人傳播出去的。每年冬天加拿大會有一千人因為流感喪命。

安大略「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說,一項以雪貂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吃過退燒藥的雪貂釋放出的流感病毒較多,,能傳播病毒的時間也比較長。

研究人員說,發燒會讓免疫系統啟動,打擊病毒。不發燒,咳嗽、噴嚏裡的病毒反倒會比較多,比較毒。

研究人員建議,感冒了要多休息,待在家裡,別亂跑去傳播病毒。

不過,英國流感專家瓊斯教授說,退燒藥或許會幫助病毒傳播,但是,病毒傳播的途徑相當多,真不舒服,還是得吃藥。

 

 

鄭醫師補充:

一般感冒病容易發燒,會發燒的感冒代表身體必須把免疫系統的對抗等級提升,因為身體增加一度,免疫力會增加好幾倍。服用退燒藥等於告訴免疫系統要休息,因此抗病毒的進度便會延緩,散播病毒便會藉由傳播途徑傳出去。

如何退燒又不會傳病毒?建議大家不妨補充鋅和高劑量的維生素C來協助身體對抗病毒,縮短感冒病程。

參考文獻以及原文報導:

http://rsp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281/1778/20132570.abstract

http://o.canada.com/news/fever-reducing-drugs-may-increase-flu-related-illnesses-and-deaths-canadian-researchers-warn/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警示-鼻涕或咳痰呈綠色 不須用抗生素

中國時報【諶悠文╱綜合報導】

英國醫界和公共衛生學家警告,流鼻涕或咳痰呈現綠色,並不表示一定要用抗生素治療,濫用抗生素會導致抗藥性。

英國公共衛生部門(PHE)和皇家全科醫師學會指出,流鼻涕和咳綠痰等症狀,經常是病毒引起的。

公衛部門表示,根據該部門研究,40%的人認為,如果咳出的痰是綠色,必須吃抗生素治療。

麥諾提博士說:「咳痰或流鼻涕是綠色,需要吃抗生素,是社會普遍的迷思。嚴重咳嗽和鼻涕流不停,大多是病毒感染,雖然會讓你好幾個星期難受不適,但症狀會自行好轉。」

他說:「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已經愈來愈嚴重,只要大家不使用抗生素治療簡單的感染,就能夠減少抗藥性的問題。 」

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主席貝克女士也表示,濫用抗生素是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此舉並導致抗藥性,最後會使得治療無效。

她指出,綠色的痰和鼻涕,其實是身體免疫系統製造一種蛋白質對抗感染的結果。

鄭醫師補充:

最近天氣變化大,感冒流行。感冒到診所或者醫院去看病,若是跟醫師說鼻涕或者痰呈現綠色,十之八九,醫師都會開上抗生素來加強療效,但這樣做,不僅無助於病情改善,而且還會產生抗生素抗藥性的問題。

事實上,,綠色的痰和鼻涕,其實是身體免疫系統製造一種蛋白質對抗感染的結果。抗生素只能處理細菌,無法對抗病毒。

想要縮短病程,不妨多補充維他命C、鋅以及維他命D的食物或者營養來源,充足的休息也是身體恢復的關鍵,若是有心理的失落引發的免疫力下降,能一併處理更好。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原文報導連結:

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green-phlegm-and-snot-not-always-a-sign-of-an-infection-needing-antibiotic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纏綿1小時 運動量同慢跑半小時

(中央社倫敦6日綜合外電報導)想瘦身,除了走進健身房外,你還可以走進臥房。加拿大科學家發現,1小時纏綿床笫所燃燒的熱量,幾乎等同慢跑半小時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加拿大魁北克大學(University of Quebec)研究人員表示,做愛真的可以算是運動,1小時性行為燃燒的熱量幾乎相當於慢跑半小時。因此當制定瘦身計畫時,不妨將做愛列入考慮。

研究人員說,在1小時的性行為中,男性消耗240大卡,女性則達180大卡,相當於慢跑30分鐘消耗的熱量;然而在性行為的某些時刻,有些男性消耗的熱量甚至超過慢跑。

研究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Public Libraryof Science)期刊。

研究結論說:「結果顯示,性行為或許有時可以被視為真正的運動。」

研究說:「此外,男女受試者都表示,和30分鐘的路跑相比,性行為有趣得多。」1030107

 

 

 

鄭醫師補充:

性行為會燃燒熱量,這部份大家都沒意見。問題是可以撐到一個小時的人有多少?如果自己不是那塊料,還是乖乖去跑步比較實際。

參考文獻:

Frappier J, Toupin I, Levy JJ, Aubertin-Leheudre M, Karelis AD (2013) Energy Expenditure during Sexual Activity in Young Healthy Couples. PLoS ONE 8(10): e79342. doi:10.1371/journal.pone.0079342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doi/10.1371/journal.pone.007934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侯文詠:健保造成廉價醫療

中國時報【邱俐穎、胡清暉╱台北報導】

「台灣的醫療環境看似平等,但其實醫療資源的貧富差距正在擴大!」作家侯文詠直言,健保開辦雖然增加醫療可近性,但醫師1次門診要看100多個病人,病人未獲妥善照顧,得到的反而是廉價醫療。

曾擔任麻醉科主治醫師、並取得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博士的暢銷作家侯文詠,日前與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對談,2人均對健保制度提出質疑。

黃達夫則感慨,台灣許多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忙看門診,疏忽臨床教學,把住院病人的照顧交由住院醫師,但一些年輕醫師硬著頭皮處理,不清楚自己的判斷是對是錯,這種現象令人憂心。

黃達夫有感於台灣的醫學院擴展太快太多,造成師資不足,而且許多主治醫師不重視教學,因此,他募款上千萬元,從1999年起,每年選派3至5位優秀的醫學生前往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實習,迄今約50人。

許多當年領獎學金出國的醫學生,如今已成為主治醫師,他們合寫一本《杜克醫學院的八堂課:好醫師是這樣教出來的》,分享彼此心得。

侯文詠認為,他在10多前撰寫《白色巨塔》時,台灣還是醫療相對缺乏、不少醫院由家族掌管,而且送紅包給醫生的現象仍然存在;健保開辦後,這些問題雖慢慢消失,但卻只有經營最有效率的醫院才能在健保體制下存活,過往的家醫制度已不復見。

侯文詠指出,現行醫學分科精細,「醫師第一反應經常是病人有沒有得到我知道的病?可以分到哪個類別?」若是常見疾病,就診時能夠被放到醫院現行分科的生產線之中,然而,約有20%至30%得到罕見疾病或病徵不明確的患者,其實是最大受害者。

台灣醫療最嚴重問題是沒有靈魂!」侯文詠感慨,台灣過去有很多好醫師,願意犧牲自己時間去照顧患者、投入教學,但如今升學或績效著重論文發表等量化指標,讓很多醫師感到挫折與失望,進一步影響到看病心情。

 

 

 

 

鄭醫師個人意見:

 

健保造成的廉價醫療,短期間是民眾受惠,但長期下來,藥價被節節縮減,醫療院所為了利潤,採用非原廠的藥物,療效之間的差異,往往只有患者本人才知道。此外,速食化的醫療看診模式以及醫師超時的工作,均會影響醫師本人的自我提升以及教學的意願,長期下來,醫師的本職學能未獲提升何改善,影響的就是患者這一端的醫療品質。

 

如何在健保制度下,讓看病有品質?醫師本人也能有足夠的時間充實自我?這是我一直謹記在心不能或忘的方向。不管用什麼理由,看診的品質必須被維護,這是醫者最基本的負責態度。然而在健保以及醫療院所強調獲利的前提下,這部分的品質越來越無法兼顧,著實令人憂心啊!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飛機上病菌多 飛長途感冒機率增百倍

 

飛機的機艙內乾燥、空氣循環差,活動空間小,加上長途飛行的疲勞,會讓上呼吸道黏膜乾燥,降低抵抗力,美國《環境健康雜誌》研究顯示,搭飛機罹患感冒的機率,比在地面高出5倍,長途飛行最多增加到113倍,而且生物研究學者採集發現,飛機上餐桌、冷氣口、雜誌、廁所門把等地方,竟然有多達3千種的細菌。

 
行李箱、登機証,每到年底搭機出遊人潮增加,不過坐飛機卻潛藏健康危險,生物研究學者在兩架航班上的餐桌、冷氣口、雜誌等10個地方,採集生物樣本,有驚人發現。

生物研究學者:「我們在培養皿上發現大約3千株細菌,事實上我們在培養皿裡,找到的這些細菌都在人類腸道裡找得到。」

飛機上的髒東西包含了常見的變形桿菌、土壤桿菌、沙雷氏菌、大腸桿菌,都可能讓你生病。民眾:「他們在飛機上找到的,喔,我的天啊!」

民眾:「骯髒的東西!」

根據美國《環境健康雜誌》研究,搭飛機罹患感冒的機率,比在地面高出5倍,長途飛行最高可能增加113倍,因為機艙內乾燥、空氣循環差,長途飛行的疲勞、活動空間小,會導致上呼吸道黏膜乾燥,降低人體抵抗感冒病毒的能力。民眾:「恐怖、很恐怖,我已經打了流感疫苗。」

醫生:「你當然可能藉由飛機和其他交通工具把感冒帶到其他城市去,豬流感(H1N1)就是因為飛機上人的接觸而傳染。」

不過醫生也提醒,細菌會附著在像是餐桌、廁所門把上,卻無法存活太久,只會對那些抵抗力弱,或是已經生病的人產生影響。記者:「旅客要多多利用機場內設置的手部消毒設備,醫生說這樣的做法很好。」

除了經常洗手消毒外,醫生建議,在飛機上要多喝水,並且保持鼻道的暢通,打開空調,保持空氣流通,還要遠離那些感冒生病的人,免得搭了一趟飛機,讓自己也掛病號。

   

鄭醫師補充:

飛機是標準的密閉空間,加上使用率高,細菌、病毒在所難免,上述報導提醒我們這個事實。

我們不可能因噎廢食,因此如何培養自己抵抗力,是第一要務。此外,抵抗力較差的人,最好利用戴口罩、消毒等設施、肥皂洗手、和以及避免和感冒的人共處密閉空間太久來幫助自己減少外界病毒或者細菌的接觸,降低被感染的風險。

以下提供非藥物的補救以及加強措施:

1.吃大量蔬果以及全穀類食物,藉由維他命以及礦物質的補充,維持健全的免疫系統運作。

2.充足睡眠。睡眠時數不足,免疫力會下降。

3.維他命C每天攝取2000毫克。

4.感冒盛行季節,減少搭機,尤其是長途飛行

在《環境健康雜誌》研究是一篇加拿大的研究,短程飛行是指四到五個小時的航程。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charismanews.com/opinion/42049-should-you-get-that-flu-sho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適度喝酒 有助增強免疫反應抗感染

又到了年終吃尾牙時節,難免喝點酒助興,事實上,適度喝點酒並非壞事,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免疫學研究團隊進行動物實驗發現,適度喝酒有助增強免疫反應,對抗感染,還能增強疫苗免疫反應提升保護效果。

這項研究於昨(十七)日發表於「疫苗」醫學期刊。研究人員指出,透過這項研究,或許可讓人更了解免疫系統運作過程。流感疫苗對部分年長者效果並不好,未來或可找到方法提升疫苗保護力。

研究首席作者生物醫學副教授伊爾涵‧麥少迪表示,過去發現,長時間適度飲酒的人死亡率比較低。這次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實驗則顯示,適度喝酒有助提升疫苗免疫反應。

研究人員訓練十二隻恆河猴子學習自己喝酒,為這些猴子注射預防天花疫苗,所有猴子都能喝水、吃東西。結果發現,經過九個月後,猴子像人類一樣,酒精攝取量出現明顯差異。有些猴子喝很多酒,有些猴子則只是適量喝點酒。喝很多酒的猴子,疫苗效果大為減弱,不過適度喝酒的猴子疫苗效果則提升不少。研究人員認為,適量喝點酒或可提升身體免疫反應,不過大量喝酒,非常容易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鄭醫師補充:

地中海飲食內容中,包含適量的紅酒飲用,研究發現有助於提升身體健康。過去有些研究也發現,跟滴酒不沾的人相較,少量飲酒的人比較健康。然而有酒癮家族史的人,飲酒後會有欣快感,或者常用酒精來舒壓的人,比較不建議飲酒。因為飲酒量到後來往往難以控制。

參考文獻:

Volume 32, Issue 1, 17 December 2013, Pages 54–61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enhances vaccine-induced responses in rhesus macaques

http://dx.doi.org/10.1016/j.vaccine.2013.10.07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黴藥「兩性黴素B」 恐讓流感惡化

中國時報【鍾玉玨】

兩性黴素B(Amphotericin B)主要用於治療嚴重的局部或全身性黴菌感染,但最新動物實驗顯示,這種抗黴藥可能大幅加重流感病情。

雖然兩性黴素B對人體的影響仍有待進一步驗證,但醫師已呼籲此事「急迫」,不容拖延。

除治療黴菌感染,兩性黴素B的給藥對象也包括化療或骨髓移植病患。

上述研究刊登於最新一期醫學期刊《細胞報告》,發現兩性黴素B會干擾或影響身體對抗流感的免疫力。

之前的研究顯示,IFITM3蛋白是抵禦流感病毒感染的一道防線,缺乏或無法製造這類蛋白的實驗鼠容易受到流感感染,並出現嚴重病情。

由美國麻州大學與英國桑格研究院合作的最新研究顯示,抗黴藥會破壞IFITM3,讓老鼠不敵流感攻擊。

麻州大學教授布拉斯說,非常有效的藥物有時可能有預料之外的副作用。實驗顯示,兩性黴素B會導致體內對抗流感的天然防線失去作用。儘管仍須臨床實驗進一步驗證人體是否也會有同樣的結果,但已值得醫界提高警覺,尤其要注意接受癌症治療導致免疫力下降的病患。

  

鄭醫師補充:

抗黴藥比較常見的副作用是讓肝指數升高,體質敏感或者特異者,會引發肝炎甚至是猛爆性肝炎。

這篇研究提醒,抗黴藥對人來說是雙面刃,一邊抗黴,確會影響身體合成蛋白的能力,導致身體抗病毒能力下滑,甚至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因此抗黴藥物使用容易影響身體的自然免疫力,是此篇研究提示的要點。

使用抗黴藥的患者,不少人本身的抵抗力就不好,不管黴菌、細菌或者病毒,都比一般人更容易被感染。使用抗黴藥的潛在風險是有的,不可不慎。

參考文獻:

Amphotericin B Increases Influenza A Virus Infection by Preventing IFITM3-Mediated Restriction

Tsai-Yu Lin, Christopher R. Chin, Aaron R. Everitt, Simon Clare, Jill M. Perreira, George Savidis, Aaron M. Aker, Sinu P. John, David Sarlah, Erick M. Carreira, Stephen J. Elledge, Paul Kellam, Abraham L. Brass

Cell Reports - 27 November 2013 (Vol. 5, Issue 4, pp. 895-908)

http://www.cell.com/cell-reports/abstract/S2211-1247(13)00617-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吞二十顆藥 日昏昏 藥袋瘦身精神改善

 

免疫低下疾病纏身,甚至誘發焦慮症,沈姓婦人一天最多吞二十顆藥,整天意識昏沉,所幸經居家藥事照護,藥師協助審視用藥情況,才成功為婦人的藥袋瘦身,健康狀況獲得改善。(陳奕華報導)

 

嚴重過敏、呼吸道常發生發炎感染、睡眠困擾連帶皮膚與腸胃連帶變差,免疫低下讓六十一歲的沈姓婦人飽受疾病折磨,甚至引發焦慮症,幾乎每個月跑醫院的她,光是精神用藥多達16顆、加上抗組織胺與失眠藥物,最多一天要吞二十顆藥,這也讓她經常感覺意識昏昏沈沈,精神體力不佳,所幸經過藥師居家照護,審視用藥同時減量後,才獲得改善。

 

「本來鎮定劑每餐吃四顆,然後還要吃抗憂鬱、抗恐懼症的後來,她一直跟我講要運動,還有儘量能夠減藥,慢慢、慢慢的減量,不是一下子可以減,現在減到一餐吃兩顆半(鎮定劑)。」

 

像沈女士這樣藥量過大並非個案,為了提供用藥安全環境,食品藥物管理署從民國101年,針對六十五歲以上、用藥品項超過五種、罹患多重慢性病需要被高度關懷用藥的患者,由藥師執行居家甚至社區藥事照護,統計過去半年,在雙北、桃園縣、彰化縣等六縣市,居家藥事照護服務近七百位個案,發現744項疑似藥物治療問題,藥師在社區藥局服務上,協助超過四百位個案,也發現了四百二十八項疑似藥物治療問題,最主要的仍是藥物劑量過高、藥品交互作用問題。

 

藥師公會表示,發現用藥問題進行改善後,可以讓患者疾病控制改善,更加健康外,也可以節省用藥浪費的費用,統計六縣市今年下半年社區藥局諮詢後,總藥費下降達到五萬多元。

  

鄭醫師補充:

嚴重過敏、呼吸道容易發炎、腸道功能不佳、焦慮以及失眠等等,這些可以在功能醫學檢測評估以及配套的調整方式做根本改善,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般讓藥物像疊羅漢般造成患者本人藥物過量的負擔。

此外,不見得是抗組織胺、抗焦慮劑和安眠藥物等藥物加再一起才會影響精神狀況,對罹患多重慢性疾病的長者而言來說,若是照單全收,服用不同科別醫師開立的藥物,容易導致藥物過多,導致肝臟分解藥物效率變差,藥物在體內濃度太高,接下來容易看到精神狀態的惡化,甚至出現類似憂鬱、幻覺以及精神病等症狀,在臨床上我們稱之為譫妄現象。譫妄就是指患者在短時間內,精神狀況急遽變化的一種狀態。簡化藥物,一般而言,只要適合格醫師,願意花時間,有耐心地幫助患者檢視每一種服用藥物的效果以及副作用,剔除不需要使用的藥物,接下來譫妄現象很快會改善。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