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議題討論 (36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日吞二十顆藥 日昏昏 藥袋瘦身精神改善

 

免疫低下疾病纏身,甚至誘發焦慮症,沈姓婦人一天最多吞二十顆藥,整天意識昏沉,所幸經居家藥事照護,藥師協助審視用藥情況,才成功為婦人的藥袋瘦身,健康狀況獲得改善。(陳奕華報導)

 

嚴重過敏、呼吸道常發生發炎感染、睡眠困擾連帶皮膚與腸胃連帶變差,免疫低下讓六十一歲的沈姓婦人飽受疾病折磨,甚至引發焦慮症,幾乎每個月跑醫院的她,光是精神用藥多達16顆、加上抗組織胺與失眠藥物,最多一天要吞二十顆藥,這也讓她經常感覺意識昏昏沈沈,精神體力不佳,所幸經過藥師居家照護,審視用藥同時減量後,才獲得改善。

 

「本來鎮定劑每餐吃四顆,然後還要吃抗憂鬱、抗恐懼症的後來,她一直跟我講要運動,還有儘量能夠減藥,慢慢、慢慢的減量,不是一下子可以減,現在減到一餐吃兩顆半(鎮定劑)。」

 

像沈女士這樣藥量過大並非個案,為了提供用藥安全環境,食品藥物管理署從民國101年,針對六十五歲以上、用藥品項超過五種、罹患多重慢性病需要被高度關懷用藥的患者,由藥師執行居家甚至社區藥事照護,統計過去半年,在雙北、桃園縣、彰化縣等六縣市,居家藥事照護服務近七百位個案,發現744項疑似藥物治療問題,藥師在社區藥局服務上,協助超過四百位個案,也發現了四百二十八項疑似藥物治療問題,最主要的仍是藥物劑量過高、藥品交互作用問題。

 

藥師公會表示,發現用藥問題進行改善後,可以讓患者疾病控制改善,更加健康外,也可以節省用藥浪費的費用,統計六縣市今年下半年社區藥局諮詢後,總藥費下降達到五萬多元。

  

鄭醫師補充:

嚴重過敏、呼吸道容易發炎、腸道功能不佳、焦慮以及失眠等等,這些可以在功能醫學檢測評估以及配套的調整方式做根本改善,而非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般讓藥物像疊羅漢般造成患者本人藥物過量的負擔。

此外,不見得是抗組織胺、抗焦慮劑和安眠藥物等藥物加再一起才會影響精神狀況,對罹患多重慢性疾病的長者而言來說,若是照單全收,服用不同科別醫師開立的藥物,容易導致藥物過多,導致肝臟分解藥物效率變差,藥物在體內濃度太高,接下來容易看到精神狀態的惡化,甚至出現類似憂鬱、幻覺以及精神病等症狀,在臨床上我們稱之為譫妄現象。譫妄就是指患者在短時間內,精神狀況急遽變化的一種狀態。簡化藥物,一般而言,只要適合格醫師,願意花時間,有耐心地幫助患者檢視每一種服用藥物的效果以及副作用,剔除不需要使用的藥物,接下來譫妄現象很快會改善。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傷口擦優碘殺菌 錯了?

 

很多人誤以為傷口應保持乾燥不可碰水,受傷後趕快用優碘等消炎藥水殺菌,這些民眾常有的傷口處理觀念,其實並不正確。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教授楊台鴻指出,許多傳統傷口照護方式都是錯誤的,不但增加感染機率,讓傷口更難癒合。

楊台鴻強調,處理傷口的第一步驟就是使用大量清水清洗傷口,讓傷口沒有細菌、髒東西,再以親水保濕的敷料來覆蓋傷口。另外,學理上不建議用優碘、藥膏等消毒產品,因為殺菌同時也會傷及正常細胞,以致傷口更慢癒合。

楊台鴻在食品藥物管理署記者會中教民眾正確的傷口處理方法,更提醒有些年長者會拿雞蛋、醬油、麵粉、糖水、牙膏等東西塗抹在傷口上,以為可以殺菌、促進傷口癒合,其實反而容易讓傷口感染。

對於是否使用優碘,皮膚科醫師林上立表示,一般民眾無法辨別傷口是否有細菌,且在開刀房或急診仍會使用殺菌藥水藥膏。

他建議,以清水清洗傷口後,應先使用優碘,但時間僅需30秒,再用大量生理食鹽水沖洗乾淨,避免色素沈澱,最後再加上殺菌藥膏、貼上親水保濕敷料。

 

林上立提醒,小傷口也可能變成大麻煩!他最近收治一名騎機車摔傷的年輕女子,意外發生時腳踝有兩公分傷口,她直接以衛生紙擦拭血漬並塗上藥膏。沒想到兩天後腳踝腫脹兩倍大,以為扭傷找復健師推拿,但症狀持續惡化、劇烈疼痛,就診時已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必須開刀清創。

另外,有日本醫師提倡「濕潤療法」,主張受傷後不能讓傷口乾燥,建議用人工皮或凡士林搭配保鮮膜,讓傷口保持濕潤,引起不少討論。處理傷口是否要使 用消炎藥膏,醫界、學界意見紛歧,不過對傷口敷料卻一致認為「濕的比乾的好」。楊台鴻認為,親水保濕敷料屬於濕潤創療照護,能保持合宜的濕潤度,促進傷口 癒合。

食藥署醫�組組長杜培文提醒,傷口敷料屬醫療器材,產品必須取得衛生福利部核發的「醫療器材許可證」才能合格販賣。民眾購買時應注意產品包裝上是否刊載許可證字號。

  

鄭醫師補充:

傷口小,不須太擔心,自己就會癒合。然而傷口比較大或者較深,建議大家參考這篇報導,尤其是優點的使用方式,既能殺菌,又避免色素沉澱,傷口最好先用生理食鹽水洗過,再短暫使用,之後加殺菌藥膏與親水敷料。大一點或者深點的傷口須最好在濕潤且無菌的環境中,癒合較快,至於會不會留吧?看個人體質了。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肥胖易血糖高!腸道荷爾蒙劑能緩解

 

近年來,糖尿病死亡率一直高居國人10大死因前5位,醫師表示,對於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而言,體重增加是多數患者一大迷思。所幸目前臨床上已可透過腸道賀爾蒙 GLP-1 注射取代胰島素,不但可以順利控制血糖,還能因此瘦了好幾公斤。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宜蘭羅東新陳代謝科開業醫師游能俊指出,糖尿病是國人健康殺手,目前全台灣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超過160萬人,98%屬第2型糖尿病,特別是 18歲以上糖尿病患者,將近7成有過重及肥胖情形,愈年輕罹病患者肥胖程度愈明顯。

血糖控制差 體重居高不下

糖尿病衛教門診中,曾有位61歲的翁先生,罹患第2型糖尿病20多年,但一直無法穩定控制血糖,雖然已注射胰島素超過10年,但糖化血色素(HbA1c)都還是超過標準值7%,甚至超過8%,體重也居高不下。

直到今年1月聽從醫師建議,改接受腸道荷爾蒙GLP-1注射劑治療,原本失控的血糖因此回穩,糖化血色素順利控制到6.7,體重也下降10公斤,翁先生慶幸終於找到可以順利控糖的方法,食量也變小了。



新陳代謝低 影響腸胃吸收

從臨床觀察發現,年輕的第2型糖尿病患70%有肥胖問題,與遺傳、飲食西化有關,多數患者對藥物治療存在傷肝腎的迷思,肥胖會阻礙新陳代謝,造成腸道荷爾蒙如GLP-1減少,影響胰島素分泌致血糖失控。

基本上,腸道荷爾蒙GLP-1注射劑可幫助患者用餐時,同步刺激胰島素分泌穩定血糖。根據國際臨床試驗證明,動物與人體使用此注射劑後,對於熱量需求以及食慾都會減少,並能延長體內胃排空時間,減緩腸胃道吸收速度,讓多數患者使用後能順帶減輕體重。

非一體適用 需醫師先評估

游能俊理事長強調,改善糖尿病,腸道賀爾蒙 GLP-1 也有限制,例如無法和胰島素同時使用、腎功能不好的患者也不建議注射。因為每位患者身體狀況不同,建議可跟主治醫師充分溝通後,再決定合適的治療方式。

  

 

鄭醫師補充:

Incretins,中譯名為腸促胰素,意思就是一群在腸道分泌,促進胰島素分泌的物質,這種物質的釋放,主要是吃東西之後,腸道有食物進入,就會開始釋放,甚至在血糖升高之前就已經產生作用了。除此之外,腸促胰素也可以減緩胃的排空,而直接減少進食,同時也可以抑制昇糖素glucagon(幫助血糖上升)的分泌。能夠符合這兩種作用目標的生化物質就是GLP-1(類昇糖脢胜肽-1)以及胃抑制胜肽(或稱GIP,葡萄糖依賴胰島素釋放多胜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 。不管是GLP-1以及GIP都會被DPP-4(Dipeptidyl peptidase-4,雙肽肽酶-4)快速地去活性,而DPP-4抑制劑就是針對DPP-4來抑制,使得人在進食時,GLP-1以及GIP能夠持續釋放與作用,幫助胰島素分泌及抑制昇糖素,達到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

其生理作用包括:

  • 促進胰島β-細胞的胰島素分泌
  • 抑制胰島α-細胞的昇糖激素分泌
  • 抑制胃動力,使胃排空延遲
  • 通過中樞神經系統,GLP-1可以抑制食慾

糖尿病控制,大部分藥物都是針對胰島素的控制機轉來著手,然而對某些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萬一出現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的狀況,可以考慮常到荷爾蒙Incretin,GLP-1的徑路來協助胰島素分泌,抑制升糖激素的釋放,達到幫助血糖降低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Toft-Nielsen M, Madsbad S, Holst J (2001). "Determinant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glucagon-like peptide-1 in type 2 diabete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86 (8): 3853–60. doi:10.1210/jc.86.8.3853. PMID 11502823.

 Meier J, Weyhe D, Michaely M, Senkal M, Zumtobel V, Nauck M, Holst J, Schmidt W, Gallwitz B (2004). "Intravenous glucagon-like peptide 1 normalizes blood glucose after major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rit Care Med 32 (3): 848–51. doi:10.1097/01.CCM.0000114811.60629.B5. PMID 15090972.

在一些草本或者藥用植物可以萃取出來的黃連素Berberine就是一種天然的DPP-4抑制劑,而且跟藥物不同的是黃連素本身還可以抑制發炎。臨床研究顯示對於第二型糖尿病及高血脂的控制都有臨床實效:

 Gu Y, Zhang Y, Shi X et al. (May 2010).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rberine on type 2 diabetes based on comprehensive metabonomics". Talanta 81 (3): 766–72. doi:10.1016/j.talanta.2010.01.015. PMID 20298851.

 Al-Masri IM, Mohammad MK, Tahaa MO (July 2009). "Inhibition of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DPP IV) is one of the mechanisms explaining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of berberine". Journal of Enzyme Inhibition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0 (5): 1061–6. doi:10.1080/14756360802610761. PMID 19640223. 

 Liu L, Yu YL, Yang JS et al. (March 2010). "Berberine suppresses intestinal disaccharidases with beneficial metabolic effects in diabetic states, evidences from in vivo and in vitro study". 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381 (4): 371–81. doi:10.1007/s00210-010-0502-0. PMID 20229011.

參考圖示:

File:Incretins and DPP 4 inhibitors.svg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少年球賽跌地腦震盪 復原後竟會13種樂器成音樂天才…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真有這種事?!美國一名青少年康納斯(Lachlan Connors),自6年級時因參加曲棍球比賽,不慎摔倒在地造成腦震盪後,竟變成一名能夠彈奏13種不同樂器的音樂天才,揭示隱藏的天賦。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科羅拉多州(Colorado)的這名康納斯,原本對音樂及五線譜一竅不通,但自從參加球賽時,後腦勺撞地導致腦震盪後,就成了一名音樂天才,包括鋼琴、吉他及烏克麗麗等樂器都難不倒他。

報導稱,康納斯並沒有特別學習音樂,反而自小喜歡運動、打曲棍球,對音樂毫無熱情,但現在卻能演繹13種樂器。醫生指出,康納斯應是罹患罕有的後天性學者症候群(Acquired Savant Syndrome)。

據了解,這種後天性學者症候群通常是在腦部受傷後引起,突然發展出特殊才能,例如音樂、藝術或數學等,專家認為這可能是左右腦的補償功用,進而揭示另一種隱藏的天賦及潛能。

 

  

鄭醫師補充:

我的一位好友曾跟我談到他的女婿,他是一個澳洲人,現在在澳洲是一位婦產科醫師。據這位醫師的父母表示,他們小孩原本資質平庸,但是小學時,有一次到海港去遊玩,不小心頭被一艘船的漿重擊頭部,昏迷好幾天,醒過來以後,學習力提升好幾倍,成績突飛猛進,這是一般我們所謂後天性學者症候群的現象。

一般而言,因為受傷大腦的區域功能降低,因此,需要其他區域的大腦來提升效能,補償原本失去的功能,結果補償過程中,該大腦區域原本負責的功能突飛猛進,是謂後天性學者症候群。

極少數的自閉症患者在某些記憶力的超強表現,一般也用學者症候群來解釋。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國際研究-聽新歌好high 頭腦的回報

作者: 尹德瀚╱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10月14日 上午5:30

 

 

 

中國時報【尹德瀚╱綜合報導】

 

聽音樂可以放鬆心情是眾所周知的事,加拿大一項新研究更顯示,聆聽新音樂會刺激腦部的阿肯伯氏核(nucleus accumbens),產生類似做愛或吃美食所引發的興奮反應,聆聽者越是喜歡他所聽到的新音樂,腦部就會產生更多的化學「回報」。

 

加拿大麥基爾大學蒙特婁神經科學研究中心暨附設醫院的研究團隊,讓參與者聆聽60首新歌,同時對他們的腦部進行核磁共振造影(MRI),以掃描其腦部阿肯伯氏核在聽到新歌時的反應。研究人員說,阿肯伯氏核的反應顯示對新歌的期待,是否獲得滿足甚或超越。

 

受測者聽完所有新歌後,研究人員會詢問他們要購買哪些新歌。每位受測者喜歡的歌曲各不相同,重點在於,只要聽到喜歡的歌曲,所有人的腦部都會呈現一樣的反應。

 

科學家說,這項研究有助於了解人為何會喜歡不同類型的音樂,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獨特的聽覺皮層(auditory cortex),這個部位儲存所有聽過的音樂,阿肯伯氏核和聽覺皮層會互動,從而對新音樂做出喜歡或不喜歡等反應。

 

鄭醫師補充:

 

這是今年四月發表的研究,很有趣,實驗的結果對音樂治療有概念的人,應該會十分認同。唱片公司應該會喜歡的一篇研究報告。前提是這些新歌,當事人要喜歡,不然效果適得其反。參考文獻:



  1. V. N. Salimpoor, I. van den Bosch, N. Kovacevic, A. R. McIntosh, A. Dagher, R. J. Zatorr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ucleus Accumbens and Auditory Cortices Predict Music Reward Value. Science, 2013; 340 (6129): 216 DOI: 10.1126/science.123105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中不只顏如玉!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0月10日 上午12:00


挪威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個人閱讀技巧越好,身體往往越健康。相較之下,閱讀能力較差的人身體往往也比較不健康。


挪威斯塔萬格大學閱讀中心副教授卡賈斯提‧朗德崔指出,有些人因為閱讀能力不佳,所以沒有獲得一些重要健康資訊。朗德崔與其他研究人員撰寫一份「文 字中隱藏的健康訊息」研究報告。研究發現,一個人對自我健康狀況的了解與閱讀能力息息相關。研究作者解釋,有些研究認為,一個人對自我健康狀況的了解與實 際健康狀況非常相近。由此可知,與閱讀能力較好的人相比,成年人若閱讀能力較差,身體健康狀況可能比較不好。


研究作者分析,閱讀能力與健康狀況的關聯性隨年齡增長會越來越明顯,特別是有些人生活習慣很不健康,或不願意好好正視自己的狀況,身體就會越來越不好。


研究人員解釋,醫界一些對於營養、健康飲食、運動的建議都是透過報紙、雜 誌、網路傳播,如果閱讀能力很好,自然就比較容易理解這些訊息,但若閱讀能力較差,很容易就會遺漏重要訊息,連醫師、醫院所印出來的衛教宣傳單也都是以文 字為主,若閱讀能力不好,可能就無法理解其中意思。若提升大眾、年長者閱讀能力,長遠來看,也許就能讓大家變得更加健康。



鄭醫師補充:


閱讀是一種習慣最好從小時候開始培養。閱讀能力好的人,好奇心也強,也會從各種資訊來獲取資訊,包含健康這部分,這樣的推,論相當合理。


不過謹慎篩選健康資訊的來源也相當重要,提醒大家留意。


相關原文資料:


http://lesesenteret.uis.no/frontpage/news/article80454-3357.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感冒糖漿過量 1次1瓶易上癮

中央社 – 2013年9月25日 下午6:11

(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25日電)中老年人感冒愛喝感冒糖漿成藥甚於看診,但衛生福利部發現,其實感冒糖漿每次只能喝8cc或10cc,但多數人1次喝掉1瓶,不但易上癮,還增加肝腎負擔。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科長王淑芬說,今天發表「國人止痛藥用藥行為暨用藥習慣」調查,感冒糖漿是重點項目之一,20到30年輕人基本上不喝感冒糖漿,要喝也會先看用量說明,年紀愈大,感冒糖漿喝愈得愈多。


進一步分析顯示,年紀愈是中老年,愈偏好感冒糖漿,在誤以為1次可以喝1瓶的受訪者中,50歲以上的民眾占了將近一半。


王淑芬說,感冒糖漿每次只能喝8cc或10cc,僅4.3%民眾會看藥品標示服用感冒糖漿正確劑量,由於感冒糖漿含可待因成分,喝了會成癮,會愈喝愈多,糖漿中的某些止痛消炎成分,必須經由肝、腎代謝,喝過量不是傷肝就是傷腎。


另外,國人也常吃止痛藥,王淑芬說,藥業市調台灣人每年在藥房購買新台幣5.2億元的止痛藥,這次調查發現,高達18.1%民眾不清楚「不同疼痛要吃不同種類的止痛藥」。


王淑芬舉例說明,有人不管哪裡痛,就用一種止痛藥通包,然而有的止痛藥傷胃,所以胃痛時吃到這種止痛藥,不但沒效果,可能還會加重胃痛;食藥署更不建議國人不論吃什麼藥都要配胃藥,這樣可能干擾藥效。


雖然這次調查顯示國人在購買藥品前,77.7%會先詢問醫師或藥師,食藥署認為,對於愛喝感冒糖漿的中老年人、習慣上藥房買止痛藥服的民眾,用藥安全宣導還有努力空間。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在醫學中心的照會精神醫學受訓時,資深醫師總是耳提面命,提醒我在蒐集患者的藥物濫用史上,一定要留意一件事:是否有飲用感冒糖漿的習慣。感冒糖漿成分複雜,除了相關成分幫助感冒症狀緩解外,也有咖啡因、麻黃素幫助提神以及可待因(原本是為了幫助止咳)幫助疼痛控制,因此不少身體不好、體力不佳或者身體容易痠痛的中老年人,發現感冒糖漿還蠻好用的,一次一瓶是家常便飯,效果奇佳。

但因為可待因本身就是類嗎啡的作用,一旦發現自己不喝感冒糖漿會感到不適,可能就是上癮的徵兆,務必早日做專業評估以及處理,否則長期使用,不僅是傷肝傷腎還會傷腦,提醒大家留意。

感冒糖漿的建議用量,不是一瓶,一瓶就是過量,但服用者常誤以為一瓶是理所當然的使用量,其實不然,真正用量為一次6-8CC,這篇報導值得大家留意。感冒會好,並非靠藥,病毒的控制與消滅,都是靠當事人本身的抵抗力,因此藉由運動、適當日曬、充足睡眠以及飲食甚至是相關營養補充來預防或者加速感冒的預防以及痊癒,是細水長流又符合自然的保健之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士研究:食物一經微波 營養全破壞

作者: | TVBS – 2013年9月16日 下午9:57

使用微波爐方便快速,但是要提醒您,微波食品吃太多,對健康沒有幫助,瑞士最新研究指出,微波爐會讓食物裡的水分子互相摩擦,經過這麼摩擦,食物中的維他命和抗氧化劑會遭到破壞,最後只剩下熱量和纖維,專家建議,微波食物的營養價值等於零,還是少吃為妙。





撕開包裝放進微波爐,只要3分半鐘,義大利麵熱騰騰上桌,你也是微波食品的愛好者嗎,小心這個快速方便的用餐習慣,讓你越吃越不健康,香港經濟日報引述瑞士科學家最新研究,微波爐會令食物裡的水分子互相摩擦,把食物裡的維他命和抗氧化劑完全破壞,最後只剩下熱量和纖維。

癌症博士科奈爾:「微波基本上會摧毀食物中的所有營養價值,將它轉變成有毒物質,經過微波的任何食物,都擁有高度毒性,食物營養價值完全是零。」

專 家話說得很直接,微波過的食物不但沒有營養價值還有毒性,對於微波食品有害的研究,網路上比比皆是。健康專家古普特:「任何你使用的微波功能,想想看,它 都是輻射,輻射破壞所有食物中的維他命和礦物質,改變食物的自然結構,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有微波爐,讓它遠離你的家人越快越好。」

廣告旁白:「古時候煮飯非常不容易,總是會遇到一些麻煩事,但現在有了驚人的微波爐,它可以解凍、燉煮和烘烤。」

西元1947年,美國研發的第一台微波爐問世,之後日本推出家用微波爐發揚光大,微波爐一度被視為跨時代的發明,但是方便快速背後,對於人體健康沒有幫助,專家建議,要攝取蔬菜中的營養素,生食比熟食來得好,或是用蒸烤方式烹調食物,微波食物最好還是少吃為妙。

鄭醫師補充:

在家中以微波爐加熱食物,或者到便利商店吃便當,這是很多上班族或者學生最方便的進食方式,然而,到底透過為波盧加熱的的方式,能幫助我們吸收多少營養?答案可能是令人失望的。

讓我們參考相關研究來了解相關資訊,有研究發現,經過60秒的微波加熱,大蒜抗癌特性會喪失:

Song K and Milner J A. The influence of heating on the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garlic. Journal of Nutrition 2001;131(3S).1054S-1057S.

蘆筍經過微波,維生素含量明顯降低:

 Kidmose U and Kaack K. Acta. Agriculturae Scandinavica B1999:49(2).110-117.

在2003年的一篇研究發現,綠花椰菜經微波爐加熱,僅僅減少一點水分,但卻導致97%的抗氧化物質流失。用蒸煮的方式,僅僅降低11%的抗氧化物質流失: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jsfa.1585/abstract

微波爐加熱也容易導致蛋白質變性:

 George D F, Bilek M M, and McKenzie D R. Non-thermal effects in the microwave induced unfolding of proteins observed by chaperone binding. Bioelectromagnetics 2008 May;29(4). 324-330.

以微波爐加熱母奶,會導致母奶的天然抗菌物質流失(那是我們希望寶寶從母奶攝取的營養成分):

Quan R (et al). Effects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anti- infective factors in human milk. Pediatrics 89(4 part I). 667-669.

建議大家,微波爐少用微妙,微波食品亦然。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健康之鑰》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可能顎骨壞死

作者: 【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9月4日 上午12:00

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林哲毅指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使用雙磷酸鹽類等藥物可能有顎骨壞死之可能性,系統性疾病或治療骨疏使用雙磷酸鹽類等藥物之病人,拔牙之前務必告知牙醫師,經評估後才可拔牙,民眾勿輕忽拔牙治療。


林哲毅醫師說,常見拔牙的原因包括齲齒、牙周病、智齒、贅生齒、牙齒斷裂、囊腫、齒顎矯正及外傷等。本身有系統性疾病的病人,如高血壓、心臟血管疾 病、中風、糖尿病、洗腎、服用抗凝血劑、免疫系統疾病、癌症、血液疾病、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者、肝臟疾病及孕婦等,拔牙前都應先經牙醫師評估。


根據美國牙醫學會的建議,服用阿斯匹靈、保栓通、可邁丁等抗凝血劑病人,並不影響拔牙之處置而引發出血風險,通常若有術後出血情形,牙醫師以局部處置即可達到止血目的。


林哲毅說,雙磷酸鹽類藥物包括福善美、克骨鬆、廣骼、益良骨、積骨康、得骨良、益固多、骨維壯、骨得寧、雷狄亞、裴米索、帕米卓、愛骨泰、卓骨祂、 骨力強等,主要可抑制蝕骨細胞作用,減少骨質流失,用來治療停經婦女骨質疏鬆症、惡性腫瘤之高血鈣併發症、預防乳癌或攝護腺癌發生骨轉移患者骨骼受傷等。


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及台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皆在前述此類藥物仿單上註明有顎骨壞死之可能性,提醒醫師與民眾注意,建議有服用或注射此類藥物者於拔牙之前務必告知牙醫師以提供專業建議。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提到的下顎骨壞死,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原廠的仿單:


http://www.merck.com/product/usa/pi_circulars/f/fosamax/fosamax_pi.pdf


雙磷酸鹽類藥物,最為人所知的的便是福善美,這是目前治療骨質疏鬆藥物經常使用的品項。


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副作用包含:


消化道部分,可能引發食道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也可能發生。


皮膚特異過敏反應。


下顎骨壞死。


幻覺,例如幻聽或者幻視。


長期使用導致低衝擊性的股骨骨折(low-impact femoral fracture)以及其他骨折:


Lenart BA, Lorich DG, Lane JM (March 2008). "Atypical fractures of the femoral diaphysi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taking alendronate". N. Engl. J. Med. 358 (12): 1304–6. doi:10.1056/NEJMc0707493. PMID 18354114


Jennifer P. Schneider (2006). "Should Bisphosphonates be Continued Indefinitely? An Unusual Fracture in a Healthy Woman on Long-Term Alendronate". Geriatrics 61 (1): 31–33. PMID 1640536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性成癮症」可能並不存在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7月21日 下午6:41

美國加州大學最近有一項研究認為,所謂的「性成癮症」,可能並不存在。


報導說,研究人員向有毒癮的人展示毒品圖片時,發現中了毒癮的人,就算是看到毒品的圖片,大腦也會出現劇烈反應;不過,當他們向五十名被診斷出有 「性成癮」的人士,展示色情圖片時,這些人的大腦,並沒有出現任何明顯反應。研究人員因此認為,所謂的「性成癮症」,至少目前看來,在神經生理學上,沒有 證據;那些號稱自己是「性成癮」患者的人,可能只是性慾比一般人要來得旺盛了點。




鄭醫師補充:


上述報導提到的研究方式,証實毒癮和性成癮是兩回事。


但是否有性成癮?我還在醫院工作時,曾為一位當事人做司法鑑定,他的疑似性成癮症,不是色情圖片引發,而是某些情境所使然。


另外一部分,精神科的診斷比較為人所詬病的部分,就是把相關問題歸納為一種疾病。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Sexual desire, not hypersexuality, is related to neurophysiological responses elicited by sexual images

Vaughn R. Steele, Cameron Staley, Timothy Fong, Nicole Prause

Socioaffective Neuroscience & Psychology 2013, 3: 20770 - http://dx.doi.org/10.3402/snp.v3i0.20770


http://www.socioaffectiveneuroscipsychol.net/index.php/snp/article/view/2077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常用止痛藥 歐盟建議小心服用

路透社 – 2013年6月14日 下午11:16

(路透倫敦14日電)歐盟藥品管理局今天警告,服用常見的止痛藥待克菲那(diclofenac),尤其是在高劑量的情況下,伴隨額外的心臟病發作風險,醫師在開立處方時應該將這點列入考量。


歐盟藥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說,數家公司製造的待克菲那,雖然益處大於風險,但歐盟藥管局建議,應該對特定患者採取預防措施。 歐盟藥品管理局在聲明中說:「有嚴重的基礎心臟或血液循環疾病的病患,像是有心臟衰竭、心臟疾病、血液循環問題或之前曾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患者,不應該服用待克菲那。」 一份大型國際研究報告上月顯示,長期高劑量使用像是待克菲那與布洛芬(ibuprofen)等止痛藥,將讓嚴重血管疾病--心臟病發作、中風或死於心血管 疾病--的風險提高約1/3,因此歐盟藥品管理局的藥物安全監視風險評估委員會(Pharmacovigilance RiskAssessment Committee)做出這項決定。中央社(翻譯)

鄭醫師補充:

疼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主訴,對一般醫師最簡單的做法便是開立止痛藥物,而市面上對止痛藥物的購買限制不嚴,導致止痛劑過度使用甚至依賴的狀況隨處可見,殊不知背後可能潛藏巨大的健康風險。

上述報導,服用止痛藥物,可能造成某些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風險增加,就是很清楚的例證。在本地,針對待克菲那(diclofenac)藥商的廣告,是用閩南語「大顆粉圓的諧音來加強印象。

我建議痠痛患者,有機會應該透過經驗的專業人員,找出痠痛的原因,針對痠痛的源頭來處理,不管是物理性或者是透過營養品補充,甚至是心理性的身體疼痛,儘量藉由沒有傷害的方式來根本解決方式,應該是安心且治本的治療首選。

參考文獻:

14 June 2013
EMA/353084/2013
PRAC recommends the same cardiovascular
precautions for diclofenac as for selective
COX-2 inhibitors


http://www.ema.europa.eu/docs/en_GB/document_library/Press_release/2013/06/WC500144451.pdf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握緊右手 有助增進記憶

中央社 – 2013年4月29日 上午2:01

(中央社台北26日電)新研究發現,緊握右手可能有助加強記憶一樁事件或行動,緊握左手則有助稍後想起這段記憶。


「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網站報導,普洛柏(Ruth Propper)帶領蒙克來州立大學(Montclair State University)一群專家展開這項研究,結果刊載於「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期刊。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先前所作研究證實,刺激腦部關鍵區域能改善記憶。


新研究執筆人指出:「緊握單邊手掌能增加額葉的神經元活動,這個動作也與增加大腦半球『處理模式』有所關連。」


研究結果顯示,受試對象在背單字列表時握緊右手以及在回想這些單字時握緊左手的情況下,表現勝過其他緊握手掌的組別。


普洛柏表示:「結果顯示,部分簡單的肢體動作短暫改變了腦部運作方式,有助改善記憶力。至於這是否也能改善言語或空間等其他認知能力,則有待進一步研究。」


根據先前研究,研究人員總結:「握緊手掌有助增進記憶力,原因可能在於這麼做能啟動腦部與記憶形成有關的特殊區域。」(譯者:中央社蔡佳伶)1020426




鄭醫師補充:


很有趣的研究報告,對學生唸書應該有幫助,提供給大家參考。


參考文獻:


Citation: Propper RE, McGraw SE, Brunyé TT, Weiss M (2013) Getting a Grip on Memory: Unilateral Hand Clenching Alters Episodic Recall. PLoS ONE 8(4): e62474. doi:10.1371/journal.pone.0062474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6247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方臉人更有運動天賦

中央社 – 2013年4月10日 下午5:14





(中央社台北10日電)運動天賦與臉型有關嗎?英國倫敦大學透過長期研究日本棒球選手得出結論說,方臉人比長臉人更具備運動天賦。


新華社發自倫敦的報導說,倫敦大學的心理學家以104名日本棒球職業聯賽的打擊手作為研究對象,測量選手的臉部寬度和長度,統計出寬對長的比例數據,再觀察球員在2011和2012兩個賽季的表現,研究發現寬臉選手更容易打出全壘打。


英國皇家社會學院期刊生理學問9日發表研究結果稱,兩個賽季的數據都顯示,全壘打較多的選手擁有更高的臉寬和臉長比值,而且這個特徵基本適用各個種族。


至於為什麼臉型跟運動天賦有關聯,研究說,目前沒有定論,初步認為寬下顎是睪丸激素和男性荷爾蒙強盛的特徵,而這直接關乎體育運動中的力量和攻擊性。1020410


 


鄭醫師補充:


全壘打代表爆發力,不見得就是運動神經的好或者不好的標準,睪固酮可以增加爆發力,體內睪固酮濃度高的人也比較具攻擊性,過去有許多研究以及臨床研究證實。運動員若是施打睪固酮來增加力量不會被允許,一旦被發現會被禁賽甚至終身停賽(情節嚴重的話)。


參考文獻:


Hikaru Tsujimura and Michael J. Banissy


Human face structure correlates with professional baseball performance: insights from professional Japanese baseball players Biol. Lett. June 23, 2013 9 3 20130140; doi:10.1098/rsbl.2013.0140 1744-957X


http://rsbl.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9/3/20130140.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肝患禁小酌 死亡風險增近三倍

作者: 【中央社紐約18日路透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3月19日 上午12:08






對於慢性肝病C型肝炎患者來說,酗酒很明顯是禁忌,但是美國最新研究顯示,連適度飲酒都和C型肝炎患者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報告主筆、維吉尼亞州伊諾瓦費法克斯醫院(Inova Fairfax Hospital)內科主任尤諾西(Zobair Younossi)說,研究結果支持肝病專家一般的建議,也就是C型肝炎患者應該限制飲酒。


研究結果刊登在「營養藥理學與治療學」期刊(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尤諾西表示:「C型肝炎患者真的不應該飲酒。」


但是北卡羅來那州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C型肝炎研究員普羅斯科德-貝爾(RaeJean Proeschold-Bell)說,實際情況是,C型肝炎患者飲酒比例比沒肝病的人高。


未參與這項研究的普羅斯科德-貝爾說:「這項研究顯示,只要有C型肝炎,就算無染病者可能認為是適度、安全的飲酒量,都會對健康構成威脅。」


醫生都知道,飲酒過量會讓C型肝炎引起的肝病病情惡化,但是減少飲酒頻率是否會有類似結果,仍存在爭議。


尤諾西和研究同仁分析1項有關健康和生活方式的大型全國調查,這項調查追蹤受試者好多年,以8767名無C型肝炎者和218名C型肝炎患者做對照。


這項調查追蹤受試者13至14年,在此期間,有19%C型肝炎患者和11%無C型肝炎者去世。


尤諾西的研究團隊發現,飲酒過量、每天3杯以上的C型肝炎患者,死亡風險是同樣飲酒過量無C型肝炎者的5倍。


這個結果並不令人意外。但是研究說,C型肝炎患者每天喝到2杯,死亡風險一樣是飲酒量差不多且無C型肝炎者的兩倍。


研究人員的報告說,適量飲酒的C型肝炎患者,「所有死因」的風險也是對照組的近3倍。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Moderate, excessive or heavy alcohol consumption: each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1. Z. M. Younossi1,2,*,
  2. L. Zheng1,2,
  3. M. Stepanova2,
  4. C. Venkatesan1,
  5. H. M. Mir1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24 FEB 2013


DOI: 10.1111/apt.12265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apt.12265/abstract


除了戒酒,儘量減少藥物(絕大部分藥物代謝須經肝代謝)服用,多攝取綠色蔬菜(攝取葉酸),監控脂肪、安全的性行為、預防膽結石、補充卵磷脂(含肌醇和膽鹼)、高劑量的維他命B群(尤其是B12)以及高劑量的維他命C都有助於肝臟的保健以及肝炎的治療。有興趣深究的人也可以參考「無藥可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批準首個治療女性膀胱過動症新藥上市



2013年02月26日 15:06:49
來源: 中國科學報


     本報訊 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日前批準由默沙東公司研發的全球首個可用于治療女性膀胱過動症的非處方藥“奧昔布寧透皮貼劑”上市。

    女性膀胱過動症發病年齡多在45至60歲,因身體疲勞和情緒激動而引起排尿,包括尿頻、尿急和淋漓不盡。來自美國國家尿控協會的資料顯示:美國有2000多萬女性患有膀胱過動症。雖然膀胱過動症是一種可治愈的疾病,但80%的患者不會主動就醫,而是把症狀當做年齡增大的正常表現。


    哈佛醫學院臨床講師、Mount Auburn醫院波士頓婦科泌尿學會理事Eman Elkadry博士說,奧昔布寧透皮貼劑作為非處方藥物獲準上市,為女性提供了一個能夠獨立管理自身狀況的選擇,並建立新的控制意識;同時也表明膀胱過動症是一種可以被治愈的疾病。(潘鋒)


鄭醫師補充:


這種藥物早有口服劑型,學名為Oxybutynin,中文翻譯為奧昔布寧,這是一種抗膽鹼藥物,長效緩釋型與經皮吸收劑型效果沒有差別:


Baldwin C, Keating GM.Drugs 2009;69 (3):327-337. doi:10.2165/00003495-200969030-00008.


一般而言,有抗膽鹼作用的藥物的副作用就是排尿困難,此外還包含口乾、視力模糊、便秘、視力模糊、頭暈等等:


Mehta D (Ed.) 2006. British National Formulary 51. Pharmaceutical Press. ISBN 0-85369-668-3


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譫妄,譫妄在高劑量使用時機率提高:


Andreasen NC and Black DW, "Introductory Textbook of Psychiatry."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Inc. 2006


這種抗膽鹼藥物使用的禁忌症包含閉鎖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 )患者、胃食道逆流患者、虛弱的長者、腸道阻塞、大腸炎以及巨腸症患者,幾個月前,我曾在門診診治過一位疑似膀胱過動症的女性長者,但對藥物副作用反應極為敏感,由於他長期茹素而且飲食嚴重失衡,很多東西不敢吃,導致精神也出狀況,包含容易激動、極度頻尿、失眠以及憂鬱等等,甚至有輕生意念。所幸透過相關檢測,找出身體營養缺乏的原因,再配合相關治療穩定睡眠,現在依賴眠藥物藥物的劑量極低,頻尿狀況已明顯改善,尤其是睡眠穩定,症狀更穩定,這個案例儘管未施用胖胱過動症藥物,但也逐漸康復,足見其過度頻尿與精神緊張有關,而精神緊張又是長期營養失衡導致。


因此提醒大家,膀胱過動症,也可能是其他身體功能失衡原因引發的症狀,若能針對原因做根本處理,還是可以擺脫藥物依賴,迎向新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驚!每天喝3杯咖啡 女性胸部會變小?

NOWnews2013年2月9日 下午2:00





記者黃憬真/綜合報導

喝咖啡乳房會變小?看到這個資訊你是否嚇一跳,咖啡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有研究人員說每天喝咖啡超過3杯會使女性乳房變小。


咖啡可以說是都市人最愛不釋手的飲品之一,而且大家都知道含咖啡因的飲品可以讓人保持清醒,也有一定的醒酒作用。但是科學家的一項發現卻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因為他們指出,女孩每天喝咖啡若超過3杯,她們的乳房會變小。


腫瘤研究人員透過檢測發現,半數女性體內含有一種特殊基因,因為這種基因,當她們攝入咖啡因時,乳房就會縮小。研究人員表示,喝咖啡與小胸部之間有著明顯的聯繫,約一半女性的基因顯示出乳房的大小跟咖啡的攝入量有關。但有趣的是,喝咖啡的男性卻會出現相反的結果,他們則是「乳房會增大」。


這項研究是瑞典德隆大學對近300名女性的胸圍以及她們平均每天喝多少杯咖啡進行調查。他們發現,每天僅喝三杯咖啡就足以令女性胸部開始縮小,隨著每一杯咖啡的增加,胸部也會隨之受到影響。研究裡的270名女性明確表示,喝咖啡和乳房大小之間存在著清晰的聯繫,而這項最新研究刊登於英國癌症雜誌。


但是隆德大學的腫瘤學講師海倫娜‧金斯洛姆(Helena Jernstrom)表示,女性沒有必要因為這一研究結果整天提心吊膽。她解釋,「喝咖啡的女性不必擔心她們的乳房會在一夜間變小。乳房雖然會變小一些,但是並不會完全消失。」


不過,除了咖啡之外,攝取常規量的酒也會對女性的乳房有影響。當然,喝咖啡有一個積極的影響是,能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但對於一個有正常體重但乳房較大的女性來說,卻可能會反過來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不過,喝咖啡與乳房大小、患乳腺癌的風險為何會相關?乳腺囊腫是乳房裡的乳腺纖維囊、纖維性囊腫以及液體囊腫引起的良性腫塊。乳腺纖維囊性病變包括會引起腫痛的乳腺腫塊,這種腫痛一般伴隨著月經週期而發生。然而纖維腫瘤是一種固體狀的纖維囊腫,如果囊腫不會自動溶解,就需要透過手術切除,這種囊腫高發於育齡婦女。到現今為止,真正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但是有研究事例表明,喝咖啡可能會引發乳腺問題。


在一項進行10年的國際研究中,對38432名45歲以上沒有患癌症的女性進行調查,其結果表明,無論每天攝取多少的咖啡因,都不會讓女性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但那些一天喝超過3杯以上的女性會影響雌激素水準,更容易患上良性的乳房疾病。


對於咖啡愛好者來說,要完全戒掉咖啡可能有困難,況且咖啡也並非毒藥,並無絕對的好壞之分。於是,研究者建議,對於熱愛喝咖啡的女性來說,應該選擇健康的飲用方式,並適量地喝咖啡,保持在一天2杯左右,而且還要攝取足夠的鈣質。若是可以,儘量喝黑咖啡,或只加少許糖,來保持卡路里的燃燒。


如果是在懷孕或哺乳期間,那就要儘量避免咖啡的攝入。因為在哺乳期間,從日常飲品和食物中攝取的咖啡因都會被過濾進母乳,這樣嬰兒會透過母乳吸收少量的咖啡因。若是不想嬰兒整天都保持清醒,那麼每天最多只能喝一杯含有咖啡因的飲品。


鄭醫師補充:


這是2008年的研究,提醒我們,女性喝太多咖啡,會影響性荷爾蒙的分泌與濃度,影響胸圍大小甚至是增加乳癌的發生風險。男性則是相反,胸部會因此變大。不管如何,每天喝太多咖啡,會直接影響性徵,像是胸圍等等,提醒大家留意。文獻參考來源:


Coffee intake and CYP1A2*1F genotype predict breast volume in young women: implications for breast cancer



H Jernström, M Henningson,U Johansson & H Olsson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99, 1534-1538 doi:10.1038/sj.bjc.6604687


http://www.nature.com/bjc/journal/v99/n9/full/6604687a.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概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些對於維他命C使用的爭議出現,例如維他命C到底會不會引發白內障?


白內障的議題,讓我們先參閱美國驗光配鏡學會在官網發表的內容:


好幾個研究都證實為他命C的攝取與眼睛健康有關,女性若是使用維他命C逾十年,將能減少64%的白內障風險,研究評估即使必須接受這類手術,也能因為維他命C的服用而延緩十年。另外研究發現:維他命C攝取平均364毫克十年,將能降低64%的特定白內障發生率,相關原文可以連結:


http://www.aoa.org/x11814.xml


1992 年哈佛醫學院及 1997 年 Tufts 醫學院和哈佛醫學院的研究顯示每天吃維他命 C 補充品 250-500 mg 十年以上可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各 45% 及 77-83%。1992 年的研究是對超過五萬名 45-67 歲護士的研究;對從不抽煙者和抽煙者每天吃維他命 C 補充品 250-500 mg 十年以上各可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 73% 和 28%;這研究還發現每天吃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可降低罹患白內障的風險 49%。


其他相關研究還可以連結參閱:


Z Ernahrungswiss. 1989 Mar;28(1):56-75.

Antioxidant vitamins in cataract prevention.


Gerster H.

Exp Eye Res. 1991 May;52(5):563-8.


Prevention of selenite cataract by vitamin C.


Devamanoharan PS, Henein M, Morris S, Ramachandran S, Richards RD, Varma SD.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65724


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2FBF02025566?LI=true



 攝取高劑量的維他命C,白內障的風險也跟著降低:


 Jacques PF, Chylack LT. Epidemiologic evidence of a role for the antioxidant vitamins and carotenoids in cataract prevention. Am J Clin Nutr 1991; 53:352S-5S.


 Jacques PF, Chylack LT, McGandy RB, Hartz SC. Antioxidant status in persons with and without senile cataract. Arch Ophthalmol 1988; 106:337-40.


 Vinson JA, Possanza CJ, Drack AV. The effect of ascorbic acid on galactose-induced cataracts. Nutr Rep Internat 1986; 33:665-8.


以上資料僅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芳郁:健保吃到飽醫療糾紛擾

作者: 【中央社台北十九日電】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月19日 下午11:16






消基會前董事長謝天仁表示,醫療環境的現況是由於全民健保支付標準制度出了問題,以衝量、衝業績的醫院讓醫護人員過勞並影響醫療品質,而發生醫療糾紛是醫病關係出了問題,包括沒有良好溝通與告知醫療風險。


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林芳郁表示,全民健保制度受多國稱讚,不過卻沒有國家仿效,主要是因為健保的「吃到飽」制度,形成血汗醫院、帶來醫療糾紛;健保制度有必要重新檢討。


鄭醫師補充:


簡短幾句話,道盡台灣健保的核心問題。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咳嗽3週才會好 別急吃抗生素

路透社 – 2013年1月15日 上午10:42








根據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研究人員調查,民眾一般預期咳嗽約1週就應該痊癒,但研究人員回顧一些有關咳嗽的研究後發現,咳嗽情況約3週才會消失。研究發表在「家庭醫學年鑑」(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艾貝爾(Mark Ebell)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擔心病患不切實際的期望,會導致患者要求醫師開給抗生素,但這不會加速痊癒,反而會增加抗藥性、多花錢並增加副作用風險。


研究作者在報告中提及病患不切實際的期望:「應該針對這項期望落差,致力減少不合宜的抗生素使用。


研究人員表示,2006年約5成嚴重咳嗽病患拿到抗生素處方簽,但事實上,大多數的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引發,而抗生素只對細菌有作用。


艾貝爾表示,當患者咳出血時,或是出現呼吸短促的現象應該就醫。


此外,曾做過類似研究的哈佛醫學院附屬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副教授林德爾(Jeffrey Linder)說,如果咳嗽超過1個月或是情況惡化也應該就醫。

 

鄭醫師補充:

 

感冒若是發生咳嗽,有些人的症狀可能會持續三周左右,不了解的人,可能會急著請醫師開更強的藥物,抗生素往往就是其中的處方,本地的醫師常常不必患者要求,主動把抗生素開上,但提醒大家,不僅無助於疾病痊癒,還會增加抗藥性以及副作用的風險。經常使用抗生素治療,反而會將腸道益菌效滅殆盡,讓免疫力更差,衍生身體更多問題,對醫療專業來說,其實都了解,但急欲將症狀控制下來,不當使用抗生素,後患無窮。

此外,強力止咳劑,類似可待因藥物,不僅容易有便秘困擾,還可能產生依賴甚至是成癮風險,提醒大家留意。

上述報導的研究引用來源:



  • Mark H. Ebell,
  • Jerold Lundgren,
  • and Surasak Youngpairoj
How Long Does a Cough Last? Comparing Patients’ Expectations With Data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n Fam Med January/February 2013 11:5-13; doi:10.1370/afm.143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恐失明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2年12月20日 下午4:18







此項研究由麥迪遜威斯康辛大學眼科(University of Wisconsin School of Medicine and Public Health)與視覺科學教授芭芭拉‧克萊恩(Barbara Klein)領導的研究中,使用威斯康辛州一項20年長期視力研究「Beaver Dam Eye」作為參考數據,且每5年都會接受眼睛檢查以及詢問受試者服用藥物方面的資料。研究計畫中包括5000名43~86歲的參與者,其中包括一周服用阿斯匹靈2次以上的人。


經過研究結果發現,1462名名服用阿斯匹靈10年以上者,患溼性老年黃斑退化病變的人有30人,而其餘4065名未服用的人中有31人;結果顯示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會造成眼部病變風險微幅增加。然而克萊恩教授也指出,由於尚未到高風險的程度,因此民眾毋須太過恐懼而拒吃阿斯匹靈。


溼性老年黃斑退化病變(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為60歲以上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會影響眼睛掌控觀看事物細節的部位,目前的治療可以減緩失明,但無法完全恢復視力。在美國有910萬名40歲以上的中年人患此病,患者中90%是「乾性」型,其視力會逐漸變模糊;10%是「溼性」型,也就是在視網膜下生成新血管,並漏出液體或血液,溼性老年黃斑退化病變的患者失明的機率大增。


鄭醫師補充:


我們直接讓研究的數字來說話,1462名名服用阿斯匹靈10年以上者,患溼性老年黃斑退化病變的人有30人,發生率為2%。而其餘4065名未服用的人中有31人,發生率為0.76%。這是很大的差異。


相關研究來源可以連結參閱:


Long-term Use of Aspirin and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Barbara E. K. Klein, MD, MPH; Kerri P. Howard, MS; Ronald E. Gangnon, PhD; Jennifer O. Dreyer, BS; Kristine E. Lee, MS; Ronald Klein, MD, MPH


JAMA. 2012;308(23):2469-2478. doi:10.1001/jama.2012.65406.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486830




附註:一旦老年黃斑退化病變可能出現的視力狀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