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如何幫助失智症/巴金森症? (4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阿茲海默症幾乎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開始,通常在最初幾個月或幾年偽裝成老年人常見的健忘症。導致這種疾病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謎。

但塔夫茨大學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模擬大腦的三維人體組織培養模型發現,通常會引起水痘和帶狀皰疹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 可能會活化單純皰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HSV),這是另一種常見的病毒,幫助阿茲海默症的早期階段啟動。

通常,HSV-1——病毒的主要變種之一——在大腦神經元內處於休眠狀態,但當它被活化時,它會導致 tau 和β澱粉樣蛋白的積累,以及神經元功能的喪失——特徵特徵見於阿茲海默症患者。

“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阿茲海默症的一種途徑是由 VZV 感染引起的,它會導致發炎,從而喚醒大腦中的 HSV,”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助理 GBS12 的 Dana Cairns 說。“雖然我們證明了 VZV 和 HSV-1 活化之間存在聯繫,但大腦中的其他發炎環節也可能喚醒 HSV-1 並導致阿茲海默症。”

該研究發表在《阿茲海默症期刊》上

潛伏的病毒

“我們一直在研究大量已證實的證據,證明 HSV 與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增加有關,”Stern 家族工程學教授兼塔夫茨工程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 David Kaplan 說。最早假設皰疹病毒與阿茲海默症之間有關聯的人之一是牛津大學的 Ruth Itzhaki,他與 Kaplan 實驗室合作開展了這項研究。

“我們知道 HSV-1 與阿茲海默症之間存在相關性,並且一些人認為 VZV 參與其中,但我們不知道病毒為使疾病發生而產生的先後順序,”他說。“我們認為我們現在有這些事件的證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估計有 37 億 50 歲以下的人感染了 HSV-1——這種病毒會導致口腔皰疹。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是無症狀的,在神經細胞內處於休眠狀態。

活化後,它會導致神經和皮膚發炎,導致疼痛的開放性潰瘍和水皰。大多數帶原者——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這是二分之一的美國人——在病毒進入休眠狀態之前症狀非常輕微到甚至沒有。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也非常常見,大約 95% 的人在 20 歲之前被感染。其中許多病例表現為水痘。VZV 是皰疹病毒的一種形式,也可以留在體內,在進入休眠狀態之前找到進入神經細胞的途徑。

在以後的演變中,VZV 可以重新活化帶狀皰疹,這種疾病的特徵是皮膚中的水皰和結節以帶狀圖案形成,並且可能非常痛苦,持續數週甚至數月。三分之一的人終其一生都不時有帶狀皰疹的發作。

HSV-1 和阿茲海默症之間的關聯僅在 HSV-1 被重新活化引發潰瘍、水皰和其他疼痛性發炎狀況時才會出現。

沉睡中的病毒如何甦醒

為了更好地了解病毒與阿茲海默症之間的因果關係,塔夫茨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由絲蛋白和膠原蛋白製成的 6 毫米寬的甜甜圈狀海綿中重建了類似大腦的環境。

他們把神經幹細胞置入海綿,這些神經幹細胞生長並成為功能性神經元,能夠在網絡中相互傳遞訊息,就像它們在大腦中一樣。一些幹細胞還形成神經膠質細胞,這些細胞通常存在於大腦中,有助於保持神經元的活力和功能。

研究人員發現,在腦組織中生長的神經元可能會感染 VZV,但僅此一項神經元繼續正常運作,並不能導致阿茲海默症標誌性蛋白 tau 和 β-澱粉樣蛋白的形成——這些成分會在阿茲海默病患者的大腦爭行程及累積。

然而,如果神經元已經含有休眠的 HSV-1,一旦感染 VZV 會導致 HSV 的重新活化,以及 tau 和 β-澱粉樣蛋白的顯著增加,並且神經元訊號開始減緩。

凱恩斯說:“這是兩種非常常見且通常無害的病毒,但實驗室研究證實,如果新的 VZV 感染喚醒了休眠的 HSV-1,它們可能會造成麻煩。”

“其他感染和其他因果途徑仍有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而頭部創傷、肥胖或飲酒等風險因素發現,它們可能會在 HSV 在大腦中重新出現時夾擊,”她添加。

研究人員觀察到,受 VZV 感染的樣本開始產生更高濃度的細胞激素——參與引發炎反應的蛋白質。Kaplan 指出,在許多臨床病例中,已知 VZV 會引起大腦發炎,這可能導致休眠 HSV 的活化和發炎增加。

HSV-1 活化的重複循環可導致大腦中更多的發炎、斑塊的產生以及神經元和認知損傷的積累。

一種用於預防水痘和帶狀皰疹的 VZV 疫苗也被證明可以大大降低患癡呆症的風險。疫苗可能有助於阻止病毒再活化、發炎和神經元損傷的循環。

研究人員還指出,一些 COVID 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從 SARS-CoV-2 病毒中經歷了長期的神經系統影響,並且 VZV 和 HSV-1 在 COVID 感染後都可以重新活化。他們說,在這些情況下,建議密切關注可能的後續認知影響和神經退化性病變。

鄭醫師補充:

近期不少長新冠的研究出爐,其中不少患者出現腦霧,而部分研究甚至提醒可能增加失智症風險,以此篇研究的論證來看,極其可能。提醒大家在後疫情時期,透過健康飲食及的生活型態提高免疫力及幫助身體抗發炎,才是預防諸多慢性退化疾病的王道。

參考文獻:

 

  1. Dana M. Cairns, Ruth F. Itzhaki, David L. Kaplan. Potential Involvement of 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 Alzheimer’s Disease via Reactivation of Quiescent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22; 1 DOI: 10.3233/JAD-22028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界驚天醜聞!阿茲海默症關鍵論文疑造假 誤導外界16年

2022/07/22 17:2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神經科學家萊斯內(Sylvain Lesné),2006年在頂尖期刊《自然》上發表有關阿茲海默症的論文,直指患者大腦中出現的β澱粉樣蛋白是致病的主因,此後的研究發展多關注在如何消除β澱粉樣蛋白,但如今另一頂尖期刊《科學》踢爆萊斯內論文的大量圖片可能造假,若確實如此,那麼學界對於阿茲海默症的研究方向等於是被誤導了16年之久。

《科學》專文指出,美國范德比大學神經科學家施拉格(Matthew Schrag),去年接觸到阿茲海默症實驗性治療藥物Simufilam,便在各大期刊上查詢Simufilam的相關研究圖片,沒想到最後發現數十篇期刊論文有明顯經過修改或重複的圖像

施拉格將相關資料回報給美國國家衛生院,最終源頭被追溯到本世紀被引用最多的阿茲海默症研究,也就是萊斯內的論文。施拉格對此相當謹慎,不願指稱萊斯內造假或有不當行為,僅強調可能要透過原始圖片和數據來了解狀況。

對此,《科學》期刊展開半年的調查,得出的結論支持施拉格的說法,亦即萊斯內的論文相當可疑。頂尖的圖像分析師以及阿茲海默症研究員,都認為阿茲海默症相關研究的數百張圖片存在疑點,其中包括萊斯內論文中的70多張圖片。

肯塔基大學阿茲海默症專家威爾科克(Donna Wilcock)表示,這些圖像看起來具有令人震驚的公然篡改行為。著名分子生物學家、法醫圖像顧問比克(Elisabeth Bik)指出,由於獲得的實驗結果可能不符預期,因此相關研究的作者似乎將不同實驗的照片拼湊在一起,以便和實驗當初的假設吻合。

這種情況代表大量的研究資金可能被用在錯誤的地方,阿茲海默症專家懷疑萊斯內的論文誤導研究方向長達1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史丹佛大學神經科學家蘇德霍夫(Thomas C. Südhof)認為,美國國家衛生院對於阿茲海默症所投注的心血可能被浪費了,因為許多後來的學者是將萊斯內論文的結果當成自己研究的起點,誰想到起點竟然是錯的。

對於學界傳來的質疑聲浪,萊斯內目前並沒有回應,明尼蘇達大學雙城校區則回應校方正在調查針對萊斯內的投訴。

鄭醫師補充:

兩年前,我有幸參加國內代謝體學權威教授的講座,其中提到失智症的病理成因,教授提醒大家,目前失智症的治病理論,也就是β澱粉樣蛋白沉積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發病,能夠解釋的失智症比例非常有限,大部分無法以這種病理機制來證實,也就是失智症的成因目前仍不明。但目前幾乎所有的研究假設與治療方向,都以此為劇,實令人憂心。

根據錯誤的理論而研發的治療項目,一般都難以奏效,這幾年失智症治療的藥物研發一直裹足不前,極可能與此篇報導提到的內容相關。期待在失智症的治病與治療有更嶄新的研究方向出現,早一點為失智症的預防與治療點亮一盞明燈。

參考文獻: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potential-fabrication-research-images-threatens-key-theory-alzheimers-diseas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 7 月 14 日在開放獲取期刊PLOS Medicine上發表的對近 21,000 人的一項研究,每週喝掉7 個或更多單位的酒精與大腦中較高的鐵濃度有關大腦中的鐵積累與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病有關,並且是與酒精相關的認知能力下降的潛在機制。

越來越多的證據發現,即使適度飲酒也會對大腦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英國牛津大學的 Anya Topiwala 及其同事探討了飲酒與腦鐵濃度之間的關係。他們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 20,965 名參與者報告了他們自己的飲酒情況,並使用核磁共振腦苗 (MRI) 掃描了他們的大腦。近 7,000 人還使用 MRI 對他們的肝臟進行了掃描,以評估全身鐵的濃度。所有個體都完成了一系列簡單的測試來評估認知和運動功能。

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 55 歲,48.6% 為女性。儘管 2.7% 的人將自己歸類為不飲酒者,但平均每週攝取量約為 18 個單位,這相當於約 7½ 罐啤酒或 6 大杯葡萄酒。研究小組發現,每週飲酒量超過 7 個單位與基底核中鐵含量較高的標誌物有關,基底核是一組與控制運動、程序學習、眼球運動、認知、情緒等相關的大腦區域。一些大腦區域的鐵積累與較差的認知功能有關。

這是迄今為止關於適度飲酒和鐵積累的最大研究。儘管飲酒是自我報告的並且可能被低估,但這被認為是確定如此龐大的人群攝取量的唯一可行方法。這項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 MRI 衍生的測量是腦部鐵的間接表示,並且可以將觀察到的其他大腦變化與飲酒與鐵濃度的變化混為一談。

鑑於適度飲酒的普遍性,即使是很小的關聯也會對整個人群產生重大影響,而減少普通人群攝取的干預措施可能會帶來好處。

Topiwala 補充說:“在迄今為止最大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每週飲酒超過 7 個單位與大腦中的鐵積累有關。較高的腦部鐵濃度與較差的認知能力呈現正相關。鐵積累可能是酒精相關認知能力下降的基礎。 "

 

參考文獻:

Topiwala A, Wang C, Ebmeier KP, Burgess S, Bell S, Levey DF, et al. (2022) Associations between moderate alcohol consumption, brain iron, and cognition in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Observational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PLoS Med 19(7): e1004039.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med.1004039

 

 

鄭醫師補充:

 

每一個飲酒人士都應了解「酒精單位」的量度方法,以便監督及限制自己飲酒量。下列每項均相等於一個酒精單位」:

 

 

 

  • 四分三罐(約250毫升)酒精含量為5%的啤酒
  • 一小杯(約100毫升)酒精含量為12%的葡萄酒
  • 一個酒吧杯(約30毫升)酒精含量為40%的烈酒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艾草萃取物有益巴金森治療! 花慈研究發表於國際期刊

2022年7月3日 週日 上午9:45

【NOW健康 陳如頤/花蓮報導】除了端午避邪、驅蚊蠅,艾草也可用來治療巴金森氏症。花蓮慈濟醫學中心1項研究發現,艾草萃取物可以改善巴金森氏症小鼠的運動功能,減少腦部黑質緻密區域的多巴胺神經元死亡。

根據2021年台灣健保資料統計,巴金森氏症患者人數共77,428人,而在61歲以上老年人口中,約每百人中就有超過1人罹病。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帶領副院長何宗融、黃志揚,與中醫部、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團隊,針對本土中草藥的「艾草」進行深入探討,著重於對抗巴金森氏症並發表國際期刊《植物醫學期刊》(Phytomedicine)。

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該院研究團隊之所以深入研究「艾草」,起因為證嚴法師於2020年建議下,慈濟醫療暨創新研發團隊研發出中草藥複方「淨斯本草飲」。

近期研發團隊針對本草飲配方中的主要成分「艾草」進行深入探討,結果發現,艾草萃取物具有保護腦中神經細胞的潛力,除了能提升細胞自我清理,還可維持粒腺體的穩定及具抗氧化壓力的效果,有助於減緩神經退化與老化。

副院長黃志揚表示,巴金森氏症小鼠持續餵食艾草萃取物,分析其腦部組織,結果發現,實驗鼠腦部鈣離子通道蛋白(TRPML1)、自噬作用標記(LC3B)和存活機制相關蛋白的表達,達到幫助神經細胞清除異常蛋白質累積及提升細胞存活率

國際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在細胞蛋白質尚未堆積前,就已出現自噬機制失調現象,自噬作用就像是細胞日常清除細胞內廢棄物與回收的過程,如果失去自噬作用,將導致巴金森氏症。

研究團隊發現,艾草乙醇萃取物能激活細胞中溶酶體鈣離子通道蛋白(TRPML1),並促進細胞自噬作用加速清除異常的蛋白累積,幫助神經元細胞能對抗神經毒性

副院長何宗融表示,中醫有種說法叫做「家有3年艾,郎中不用來」,「千金翼方」記載,「艾葉主灸百病, 可作煎止下痢血,婦人漏血,利陰氣生肌肉風寒」。

艾草,性味生溫熟熱、味苦辛、無毒,全草可用,歸經於脾、肝、腎經,具有理氣血、祛寒濕等功效,主用於調經,也用在強壯神經,這次研究論文成果則驗證了臨床經驗。

林欣榮表示,在治療巴金森氏症上,中醫可以透過針灸、用藥,臨床上常見能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碎步動作、顫抖症狀,並與西藥配合治療,藉此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Wu LK, Agarwal S, Kuo CH, et al. Artemisia Leaf Extract protects against neuron toxicity by TRPML1 activation and promoting autophagy/mitophagy clearance in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of MPP+/MPTP-induced Parkinson's disease. Phytomedicine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therapy and Phytopharmacology. 2022 Jun;104:154250. DOI: 10.1016/j.phymed.2022.154250. PMID: 35752074.

https://doi.org/10.1016/j.phymed.2022.15425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基因組調控中心 (CRG) 和 IrsiCaixa 愛滋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聯合開展的一項新研究的結果,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一種用於治療 HIV 的常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可改善唐氏症小鼠模型的認知能力。該中心由“la Caixa”基金會和加泰羅尼亞政府衛生部共同推動。該研究近日發表在《細胞與分子醫學期刊》(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上

儘管有必要進行臨床研究以確認該藥物在人類中產生類似的效果,但初步研究強調了使用藥物干預(如拉米夫定或其他能夠阻斷相同治療靶點的藥物)作為唐氏症患者的改善認知受損潛力治療方法

唐氏症是一種人有額外染色體的病症。通常,嬰兒出生時有 46 條染色體。患有唐氏症的嬰兒有一個額外的副本,即第 21條染色體。這會導致輕度至中度智力障礙,影響一般認知特徵,如記憶力、注意力和說話能力。患有唐氏症的成年人也會經歷加速衰老,導致認知能力相對快速下降,這在普通人中的年長者比較常見。

患有唐氏症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也增加了。21 號染色體在這種關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為它攜帶一種基因——類澱粉前體蛋白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簡稱APP)——該基因會在大腦中累積並與破壞大腦功能有關的類澱粉蛋白。類澱粉蛋白積聚在大多數 40 歲以上患有唐氏症的成年人中很常見。

為了幫助獨立生活,大多數患有唐氏症的人都會接受心理社會干預,例如認知刺激療法,這是目前唯一可用的治療選擇之一。然而,迄今為止不存在藥物干預。瞄準反轉錄轉座子(retrotransposons)是唐氏症的一個新的未探索的選擇,這項研究證實具有很大的治療意義。

反轉錄轉座子是 DNA 片段,它們通過複製自身的 RNA 來改變它們在基因組中的位置,然後再跳回到另一個位置的 DNA 中。反轉錄轉座子可以將自己插入基因組的特定區域,並偶然將自己定位在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相關的基因促進區域,從而增強它們的活性。反轉錄轉座子插入率( Rates of retrotransposition)隨著年齡和細胞衰老而增加。

反轉錄轉座子與 HIV 有一些相似之處,在細胞內快速複製,但不一定具有病理意義。該研究的作者假設,使用目前針對 HIV 複製的現有抑製劑(例如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也可以阻斷反轉錄轉座子。

HIV 和反轉錄轉座子都需要相同的分子來複製自身:逆轉錄酶,”IrsiCaixa 主任 Bonaventura Clotet 博士解釋說。“我們知道,拉米夫定是一種用於抗 HIV 的逆轉錄酶抑製劑,在老年小鼠中顯示可以減少可能與年齡相關疾病有關的反轉錄轉座子的活化。

因此,我們認為抵消與唐氏症相關的認知障礙可能是有用的,”他補充道。

研究人員使用了 Ts65Dn 小鼠,這是迄今為止研究最廣泛的唐氏症動物模型。在四個月的時間裡,老鼠用拉米夫定治療,另一組則用水當安慰劑作為對照組。研究人員隨後進行了各種行為實驗,目的在測試運動活動、識別記憶和焦慮。

他們發現接受拉米夫定的小鼠的認知能力有所改善。該研究的作者假設,觀察到的拉米夫定的益處可能是由於它對一種或多種 APP 基因變體的影響。

“我們的工作目的在透過為罹患有唐氏症的人及其家人提供更多的選擇來獨立生活,特別是那些受早期阿茲海默症影響的人,”CRG 研究員、該研究的合著者 Mara Dierssen 博士說。

“我們仍然需要持續幫助改善記憶力、注意力和語言功能,或防止與衰老相關的認知能力下降的藥物治療。這項研究是目的在改變這一點,它揭露了反轉錄轉座子是一種有趣的機制,不僅在衰老方面,而且在神經發育障礙也有影響,”Dierssen 博士總結道。

拉米夫定是美國和歐盟醫療當局批准的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 HIV 感染的處方藥。研究人員的下一個計劃是為患有唐氏症和阿茲海默症的人啟動該藥物的臨床試驗。

鄭醫師補充:

反轉錄轉座子是由RNA介導轉座的轉座子的元件,在結構和複製上與反轉錄病毒類似,只是沒有病毒感染必需的env基因。它透過轉錄合成mRNA,再逆轉錄合成新的元件整合到基因組中完成轉座,每轉座1次拷貝數就會增加1份,可以增強自己的基因組。因此,它是許多真核生物中數量最大的一類可活動遺傳成分。

唐氏症患者的早衰及認知功能提早退化,在臨床上幾乎是一種無法抑制及控制的不可逆反應,這項研究如能通過人體臨床測試的療效確認,相信可以造福許多唐氏症患者,甚至是阿茲海默症患者。

參考文獻:

 

  1. Maria Martinez de Lagran, Aleix Elizalde‐Torrent, Roger Paredes, Bonaventura Clotet, Mara Dierssen. Lamivudine, a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 rescues cognitive deficits in a mouse model of down syndromeJournal of Cellular and Molecular Medicine, 2022; DOI: 10.1111/jcmm.174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失智症是全球老年人殘疾和依賴照顧的主要原因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影響思維和行為。但是,如果你能阻止這種退化性疾病的發展呢?

南澳大利亞大學的一項世界首創的研究可能使這成為現實,因為新的基因研究發現失智症與缺乏維生素 D 之間存在直接關聯。

該研究調查了維生素 D、神經影像學特徵以失智和中風風險之間的關係,發現:

  • 維生素 D 濃度低與腦容量減少以及失智和中風風險增加有關
  • 遺傳分析支持維生素 D 缺乏症和失智症的因果關係。
  • 在某些族群中,透過將每個人的維生素 D 濃度提高到高於正常濃度(50 nmol/L)可以預防多達 17% 的失智症病例。

失智症是一種導致認知功能惡化的慢性或進行性症候群。大約 487,500 名澳大利亞人罹患失智症,這是該國第二大死因。全球有超過 5500 萬人患有失智症,每年診斷出 1000 萬新病例。

在國家健康和醫學研究委員會的支持下,這項基因研究分析了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 294,514 名參與者的數據,研究了低濃度維生素 D (25 nmol/L) 的影響以及失智和中風的風險。非線性孟德爾隨機化 (MR) - 一種使用測量的基因變異來檢查可修改暴露對疾病的因果影響的方法 - 用於測試神經影像學結果、失智和中風的潛在因果關係。

UniSA 澳大利亞精準健康中心高級研究員兼主任 Elina Hyppönen 教授說,這些發現對於預防失智症和消除維生素 D 缺乏症的必要性很重要。

“維生素 D 是一種激素前體,越來越多地被認為具有廣泛的影響,包括對大腦健康的影響,但到目前為止,如果我們能夠預防維生素 D 缺乏會發生什麼,仍然非常困難,”Hyppönen 教授說。

“我們的研究首次透過對大量人群進行強有力的遺傳分析,檢驗了極低濃度的維生素 D 對失智和中風風險的影響。

在某些情況下,維生素 D 缺乏症相對普遍,我們的研究結果對失智症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事實上,在這個英國人群中,我們觀察到,在正常範圍內透過提高維生素 D 濃度,可以避免多達 17% 的失智症病例。

鑑於全球失智症的高發生率,這些發現非常重要。

“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和使人衰弱的疾病,可以摧毀個人和家庭,”Hyppönen 教授說。

“如果我們能夠通過確保我們所有人都沒有嚴重缺乏維生素 D 來改變這一現實,那麼它還會帶來更多好處,我們可以改變成千上萬人的健康和福祉。”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可能都還好,但對於任何因任何原因可能無法從陽光中獲得足夠維生素 D 的人來說,改變飲食可能還不夠,可能還需要額外補充。”

參考文獻:

  1. Shreeya S Navale, Anwar Mulugeta, Ang Zhou, David J Llewellyn, Elina Hyppönen. Vitamin D and brain health: an observational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2; DOI: 10.1093/ajcn/nqac10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 2022 年 5 月 25 日發表在美國神經病學會醫學期刊《神經學》在線期刊的研究,七種健康習慣和生活方式因素可能有助於降低遺傳風險最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被稱為美國心臟協會的 Life's Simple 7 的七個心血管和大腦健康因素是:活躍(維持運動)、吃得更好、減肥、不吸煙、保持健康的血壓、控制膽固醇和降低血糖。

研究作者、密西西比大學的 Adrienne Tin 博士說:“Life's Simple 7 中的這些健康習慣與總體上降低失智症的風險有關,但不確定這是否同樣適用於遺傳風險高的人。”傑克遜醫療中心。“好消息是,即使對於遺傳風險最高的人來說,以同樣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也可能降低失智症的風險。”

該研究調查了 8,823 名具有歐洲血統的人和 2,738 名具有非洲血統的人,他們被追踪了 30 年。在研究開始時,人們的平均年齡為 54 歲。

研究參與者報告了他們在所有七個健康因素中的評分。總分0~14分,0分表示最不健康,14分表示最健康。具有歐洲血統的人的平均得分為 8.3,而具有非洲血統的人的平均得分為 6.6。

研究人員在研究開始時使用阿茲海默症的全基因組統計數據計算了遺傳風險評分,這些統計數據已被用於研究失智症的遺傳風險。

根據遺傳風險評分,將具有歐洲血統的參與者分為五組,將具有非洲血統的參與者分為三組。遺傳風險最高的人群包括至少有一個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 APOE 基因變異是 APOE e4 的人。在具有歐洲血統的人中,27.9% 具有 APOE e4 變異,而在具有非洲血統的人中,40.4% 具有 APOE e4 變異。風險最低的組有 APOE e2 基因型,這與失智風險降低有關。

到研究結束時,1,603 名歐洲血統的人出現失智症,631 名非洲血統的人罹患癡呆症。

對於具有歐洲血統的人,研究人員發現,生活方式因素得分最高的人在所有五個遺傳風險組中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較低,包括失智症遺傳風險最高的組別。生活方式因素評分每增加 1 分,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會降低 9%。在具有歐洲血統的人群中,與生活方式因素評分的低類別相比,中等和高類別的失智風險分別降低了 30% 和 43%。在具有非洲血統的人群中,中度和高度類別的失智風險分別降低了 6% 和 17%。

在具有非洲血統的人群中,研究人員發現,在生活方式因素得分較高的人群中,所有三組的失智症風險都有相似的下降趨勢。但研究人員表示,該小組的參與者人數較少限制了研究結果,因此需要進行更多研究。

“需要來自不同人群的更大樣本數,才能更可靠地估計這些可改變的健康因素對不同遺傳風險群體和祖先背景中失智風險的影響,”Tin 說。

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是非洲血統人群的樣本數較小,並且許多非裔美國人參與者是從一個地方招募的。

該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和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Adrienne Tin, Jan Bressler, Jeannette Simino, Kevin J Sullivan, Hao Mei, B. Gwen Windham, Michael Griswold, Rebecca F. Gottesman, Eric Boerwinkle, Myriam Fornage, Tom H. Mosley. Genetic Risk, Midlife Life's Simple 7, and Incident Dementia in the 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StudyNeurology, 2022; 10.1212/WNL.0000000000200520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052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東英吉利大學(英國)的一項新研究,在飲食中添加蔓越莓有助於改善記憶力和大腦功能,並降低“壞”膽固醇。

近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強調了蔓越莓的神經保護潛力。

研究小組研究了 50 至 80 歲的人每天食用相當於一杯蔓越莓的好處。

他們希望他們的發現能夠對預防失智等神經退化性疾​​病產生影響。

來自 UEA 諾里奇醫學院的首席研究員 David Vauzour 博士說:“預計到 2050 年,失智症將影響約 1.52 億人。目前尚無已知的治癒方法,因此我們尋求可改變的生活方式干預措施至關重要,例如飲食,這可能幫助減輕疾病風險和負擔。

“過去的研究發現,較高的膳食類黃酮攝入量與較慢的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有關。富含使漿果呈紅色、藍色或紫色花青素和原花青素的食物,已被發現可以改善認知。

“蔓越莓富含這些微量營養素,並因其抗氧化和抗發炎特性而得到認可。

“我們想了解更多關於蔓越莓如何幫助減少與年齡相關的神經退化的訊息。”

研究小組調查了 60 名認知健康的參與者連續 12 週吃蔓越莓對大腦功能和膽固醇的影響。

一半的參與者每天食用凍乾蔓越莓粉,相當於一杯或 100 克新鮮蔓越莓。另一半服用安慰劑。

該研究是首批研究蔓越莓及其對人類認知和大腦健康的長期影響的研究之一。

結果發現,食用蔓越莓顯著改善了參與者對日常事件的記憶(視覺情景記憶)、神經功能和向大腦輸送血液量(腦灌注量)。

Vauzour 博士說:“我們發現食用蔓越莓粉的參與者表現出顯著改善的情景記憶能力,同時改善了氧氣和葡萄糖等必需營養素循環到支持認知的大腦重要部位——特別是記憶鞏固和恢復。 .

“蔓越莓組的低密度脂蛋白或‘壞’膽固醇濃度也顯著降低,已知這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動脈內層斑塊積聚引起的動脈增厚或硬化。這支持蔓越莓可以改善血管健康並可能部分有助於改善大腦灌注和認知的假設。

“在人類身上證明蔓越莓補充劑可以提高認知能力並確定一些相關的機制是該研究領域的重要一步。

“這項研究的結果非常令人鼓舞,特別是考慮到相對較短的 12 週蔓越莓干預能夠顯著改善記憶和神經功能,”他補充說。

“這為蔓越莓和神經健康領域的未來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

該研究得到了蔓越莓研究所的資助。它由東英吉利大學與萊頓大學醫學中心(荷蘭)、帕爾馬大學(意大利)和 Quadram 研究所(英國)的研究人員合作領導。

參考文獻:

 

  1. Emma Flanagan, Donnie Cameron, Rashed Sobhan, Chloe Wong, Matthew G. Pontifex, Nicole Tosi, Pedro Mena, Daniele Del Rio, Saber Sami, Arjan Narbad, Michael Müller, Michael Hornberger, David Vauzour. Chronic Consumption of Cranberries (Vaccinium macrocarpon) for 12 Weeks Improves Episodic Memory and Regional Brain Perfusion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A Randomised, Placebo-Controlled, Parallel-Groups Feasibility StudyFrontiers in Nutrition, 2022; 9 DOI: 10.3389/fnut.2022.84990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蒙納士( Monash )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了一種有前景的新療法,用於治療行為變異型額顳葉失智症(behaviou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簡稱 bvFTD),這是 60 多歲以下最常見的失智症形式 - 可以穩定通常會加劇的行為問題,並減慢大腦因疾病而萎縮。這是第二個臨床試驗證實,藥物硒酸鈉(sodium selenate)可以減緩認知能力下降和神經退化性損傷,這是包括阿茲海默症在內的許多失智症的典型狀況。

行為變異型額顳葉失智症 (bvFTD) 是一種進展迅速的破壞性疾病,可發生在 35 歲以下的人群中。它的特點是行為障礙和性格改變,對患者及其家人來說可能是高度破壞性和痛苦的。目前沒有針對 bvFTD 的治療或治癒方法,典型的存活期為診斷後 5-7 年。

與皇家墨爾本醫院(澳大利亞唯一一家針對非遺傳性 bvFTD 的醫院,也是全球少數醫院之一)聯合進行期限為 12 個月的 1 期試驗發現,藥物硒酸鈉在 bvFTD 患者中是安全且耐受性良好的。重要的是,大多數接受硒酸鈉治療的患者的認知或行為症狀沒有變化,並且在試驗期間腦萎縮率降低。該試驗的結果由莫納什大學神經科學系的 Lucy Vivash 博士領導,剛剛發表在《阿茲海默氏症和失智症:轉化研究和臨床干預》( Alzheimer's and Dement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Interventions)期刊上。

在幾乎一半的 bvFTD 病例中,大腦中神經元的損傷是由一種叫做 tau 的蛋白質的積累引起的。這種蛋白質是預防和治療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研究的主要目標,作為逆轉由這種 tau 蛋白積累引起的神經退化性病變的一種方法。

根據 Vivash 博士的說法,硒酸鈉可以上調大腦中的一種酶,這種酶可以有效地分解 tau 蛋白。“我們之前在第 2 階段試驗中證實,給予輕度至中度阿茲海默病患者的硒酸鈉導致的神經退化性病變比沒有治療的患者來得少,”她說。重要的是,那些血液中硒含量較高的患者(硒酸鈉的分解產物)表現出較少的認知退化。

該研究小組現在正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許多醫院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進一步測試這種藥物是否對 bvFTD 患者有益。

鄭醫師補充:

看到這份研究報導的描述,硒對於失智症的治療,極有可能不只是早發性的失智症,甚至晚發的失智症也可能有幫助然而失智症的治療與介入,能早就不要晚,因為一旦退化的速度加快,神經元的損傷及功能得難以恢復往往是不可逆的。

硒的攝取量建議不要超過上限450微克,過量的症狀有:腹瀉、肝病、心肌病變、皮膚炎、指甲變厚、毛髮脫落,更嚴重的中毒症狀包含噁心、嘔吐、疲倦及指甲脫落等等。 

參考文獻:

  1. Lucy Vivash, Charles B. Malpas, Christian Meletis, Meghan Gollant, Dhamidhu Eratne, Qiao‐Xin Li, Stuart McDonald, William T. O'Brien, Amy Brodtmann, David Darby, Christopher Kyndt, Mark Walterfang, Christopher M. Hovens, Dennis Velakoulis, Terence J. O'Brien. A phase 1b open‐label study of sodium selenate as a disease‐modifying treatment for possible behavioral variant frontotemporal dementiaAlzheimer's & Dementia: Translational Research & Clinical Interventions, 2022; 8 (1) DOI: 10.1002/trc2.1229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 2022 年 5 月 4 日在線出版的美國神經病學會醫學期刊《神經病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血液中抗氧化劑濃度較高的人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較小。

研究發現,血液中抗氧化劑葉黃素( 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和β-隱黃質( beta-cryptoxanthin)含量最高的人比抗氧化劑含量低的人在幾十年後出現失智症的可能性更小。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存在於羽衣甘藍、菠菜、花椰菜和豌豆等綠葉蔬菜中。β-隱黃質存在於橙、木瓜、橘子和柿子等水果中。

“擴展人們的認知功能是一項重要的公共衛生挑戰,”研究作者 May A. Beydoun 說,他是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老齡化研究所的博士、公共衛生碩士。“抗氧化劑可能有助於保護大腦免受可能導致細胞損傷的氧化壓力。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測試添加這些抗氧化劑是否有助於保護大腦免受失智症的影響。”

該研究涉及 7,283 名在研究開始時至少 45 歲的人。在研究開始時,他們進行了身體檢查、面談和血液測試以了解抗氧化濃度。然後對他們進行平均 16 年的追踪,看看誰罹患了失智症。

參與者根據血液中抗氧化劑的水平分為三組。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含量最高的人比葉黃素和玉米黃質含量低的人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更低。葉黃素和玉米黃質濃度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大約 15.4 微摩爾/升,失智風險就會降低 7%。對於 β-隱黃質,濃度每增加一個標準差(大約 8.6 微摩爾/升),失智症的風險就會降低 14%。

“重要的是要注意,當我們考慮到教育、收入和體育活動等其他因素時,這些抗氧化劑失智呆風險的影響有所降低,因此這些因素可能有助於解釋抗氧化劑濃度和失智症關聯,”貝登說。

該研究的一個局限性在於,抗氧化劑濃度是基於對血液濃度的每次測量,可能無法反映人們整輩子的濃度。

該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立高齡化研究所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May A. Beydoun, Hind A Beydoun, Marie T. Fanelli-Kuczmarski, Jordan Weiss, Sharmin Hossain, Jose Atilio Canas, Michele Kim Evans, Alan B. Zonderman. Association of Serum Antioxidant Vitamins and Carotenoids With Incident Alzheimer Disease and All-Cause Dementia Among US AdultsNeurology, 2022; 10.1212/WNL.0000000000200289 DOI: 10.1212/WNL.000000000020028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人害怕經歷通常伴隨著高齡而出現的認知和情緒下降,包括阿茲海默症等記憶障礙和憂鬱等情緒狀況。在尋找預防或治療這些及其他相關疾病的新方法時,貝勒醫學院和德克薩斯兒童醫院的 Jan 和 Dan Duncan 神經學研究所 (Duncan NRI) 的一個團隊發現了幫助記憶力和情緒在大腦中得到維持和調節的關鍵物質。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證實大腦中產生的油酸是促進學習和記憶並支持適當情緒調節的過程的重要調節劑。這一發現為發現潛在的新治療策略以抵消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認知和情緒下降展開新頁。

“多年前,科學家認為成年哺乳動物的大腦無法修復和再生。但研究發現,某些大腦區域具有產生新神經元的能力,這一過程稱為神經新生( neurogenesis)。成年哺乳動物大腦的海馬區具有持續形成新神經元、自我修復和再生的能力,在成年後能夠進行學習、記憶和情緒調節,”共同通訊作者、貝勒和德克薩斯兒童醫院兒科神經病學副教授 Mirjana Maletic-Savatic 博士說。。“自從發現神經發生以來,它就被設想為‘青春之泉’。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某些疾病中或在接觸某些藥物侵犯之後,神經新生便降低,衍生認知功能退化或是憂鬱症的發生。

在這項研究中,該團隊尋找一種方法來挖掘掘青春之泉,重新啟動神經發生過程,以防止其衰退或恢復它。

“我們知道神經發生有一個‘主調節器’,一種叫做 TLX 的神經幹細胞內的蛋白質,它是新神經元新生的主要參與者。然而,我們不知道是什麼刺激了 TLX 這樣做。沒有人知道如何活化 TLX ”共同通訊作者 Damian Young 博士說,他是貝勒和德克薩斯兒童醫院藥理學、化學生物學和病理學副教授,也是貝勒 Dan L Duncan 綜合癌症中心的成員。

“我們發現一種稱為油酸的常見脂肪酸與 TLX 結合,這會增加年輕和年老小鼠海馬中的細胞增殖和神經發生,”共同第一作者、綜合研究生課程的 Prasanna Kandel 博士說。貝勒的分子和生物醫學科學,同時從事這個項目。這種油酸是在神經幹細胞內產生的,以活化 TLX。” 研究人員解釋說,雖然油酸也是橄欖油的主要成分,但它不是油酸的有效來源,因為它可能不會到達大腦。它必須由細胞本身產生

油酸調節 TLX 活化的發現具有重要的治療意義。“TLX 已成為一個‘可藥化’的目標,這意味著了解它如何在大腦中自然活化有助於我們開發能夠進入大腦並刺激神經發生的藥物,”Young 說。“這種策略有可能用於治療重度憂鬱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疾病。這非常令人興奮,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治療這些需要有效治療的衰弱疾病的新方法。”

“除了科學進步,我希望目前的發現和正在進行的相關工作將對需要改進和有效治療的人產生真正的影響,比如我患有臨床憂鬱症的母親,”坎德爾說。

參考文獻:

  1. Prasanna Kandel, Fatih Semerci, Rachana Mishra, William Choi, Aleksandar Bajic, Dodge Baluya, LiHua Ma, Kevin Chen, Austin C. Cao, Tipwarin Phongmekhin, Nick Matinyan, Alba Jiménez-Panizo, Srinivas Chamakuri, Idris O. Raji, Lyra Chang, Pablo Fuentes-Prior, Kevin R. MacKenzie, Caroline L. Benn, Eva Estébanez-Perpiñá, Koen Venken, David D. Moore, Damian W. Young, Mirjana Maletic-Savatic. Oleic acid is an endogenous ligand of TLX/NR2E1 that triggers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119 (13) DOI: 10.1073/pnas.2023784119

鄭醫師補充:

以下把網路上關於油酸的參考資料摘錄給大家參考:

油酸(英語:Oleic acid)是一種單元不飽和Omega-9脂肪,存在於動植物體內。化學式C18H34O2 ,結構簡式 CH3(CH2)7CH = CH(CH2)7COOH。

油酸占橄欖油的55-80%軟質棕櫚油的39~46%花生油的36-67%,芝麻油的15-20%。在動物脂肪中,油酸占火雞脂肪的37-56%,豬油的44-47%。油酸也是人體脂肪組織中最豐富的脂肪酸。

這篇研究提醒大家多攝取橄欖油並無助於大腦神經元新生,而是要讓細胞本身產生。

過去相關研究亦可對照參閱:

Tabernero, A., Lavado, E.M., Granda, B., Velasco, A. and Medina, J.M. (2001), Neuronal differentiation is triggered by oleic acid synthesized and released by astrocytes. Journal of Neurochemistry, 79: 606-616. https://doi.org/10.1046/j.1471-4159.2001.00598.x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46/j.1471-4159.2001.00598.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的說法,有些人的基因將睡眠的好處打包到一個有效的時間窗口中,讓他們每晚只睡四到六個小時就能保持精力充沛。此外,科學家們說,這些“精英睡眠者”表現出心理彈性和對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抵抗力,這可能為預防神經系統疾病指出了方向。

“該領域有一個教條,每個人都需要八小時的睡眠,但我們迄今為止的研究證實,人們需要的睡眠量因遺傳學而異,”該研究的資深作者之一、醫學博士、神經學家路易斯·普塔塞克說,它於2022 年 3 月 15日發表在 iScience中,“把它想像成類似於身高;沒有完美的高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我們已經證明睡眠的情況是相似的。”

十多年來,Ptacek 和合著者 Ying-Hui Fu 博士都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威爾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成員,他們一直在研究具有家族性自然短睡眠 (Familial Natural Short Sleep,簡稱FNSS) 的人,他們能夠充分發揮作用——並且偏好——每晚睡四到六個小時。他們已經證明它在家庭中運行,並且到目前為止已經確定了整個基因組中的五個基因,這些基因在實現這種高效睡眠方面發揮了作用。研究人員說,還有更多的 FNSS 基因需要尋找。

這項研究檢驗了 Fu 博士的假設,即優質睡眠可以成為抵禦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屏障。她的想法與當前的想法有些不同,即對於許多人來說,睡眠不足會加速神經退化。 Fu 博士說,不同之處在於,使用 FNSS,大腦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其睡眠任務。換句話說,有效睡眠的時間降低不等於睡眠不足。

傅說,該團隊選擇研究阿茲海默症的小鼠模型,因為這種情況非常普遍。他們培育出同時具有短睡眠基因和易患阿茲海默症基因的小鼠,並發現它們的大腦發育的與失智症相關的標誌性聚集體要少得多。為了證實他們的發現,他們使用具有不同短睡眠基因和另一種失智基因的小鼠重複了實驗,並看到了相似的結果。

Fu 博士 和 Ptacek 相信,對其他大腦狀況的類似研究將顯示有效睡眠基因賦予類似的保護作用。他們說,改善人們的睡眠可以延緩各種疾病的產生

睡眠問題在所有腦部疾病中都很常見,”她說。“這是有道理的,因為睡眠是一項複雜的活動。你大腦的許多部分必須協同工作才能入睡和醒來。當大腦的這些部分受損時,就更難入睡或獲得優質睡眠。 "

了解睡眠調節的生物學基礎可以確定有助於避免睡眠障礙問題的藥物此外,研究人員說,改善健康人的睡眠可能會維持健康並改善我們每個人的時間質量。但探討牽涉眾多基因是一場漫長的遊戲,他們將其比作拼湊一千塊拼圖。

“我們發現的每一個突變都是另一部分,”Ptacek 說。“現在我們正在研究邊緣和角落,以到達那個更容易將碎片組合在一起並且畫面真正開始出現的地方。”

儘管前面的路很長,但他們已經確定的少數基因中的一些已經有了希望。其中至少一種可以被現有藥物靶向,這些藥物可能會被重新利用。他們希望在未來十年內,他們將幫助促進新的治療方法,使患有腦部疾病的人能夠獲得更好的夜間休息。

“這項研究打開了對如何延遲和可能預防許多疾病的新認識的大門,”Fu 博士說。“我們的目標確實是通過獲得最佳睡眠來幫助每個人更健康、更長壽。”

參考文獻:

 

  1. Qing Dong, Nicholas W. Gentry, Thomas McMahon, Maya Yamazaki, Lorena Benitez-Rivera, Tammy Wang, Li Gan, Louis Ptáček, Ying-Hui Fu. Familial natural short sleep mutations reduce Alzheimer pathology in miceiScience, 2022; 103964 DOI: 10.1016/j.isci.2022.10396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開創性新研究,聽力損失和癲癇是帕金森氏症的早期特徵,這是英國對多樣人種的第一項研究,今天(2022 年 3 月 7 日)發表在JAMA 神經學期刊上。

由 Bart's Charity 資助的瑪麗女王研究人員使用 1990 年至 2018 年間居住在倫敦東部的超過 100 萬人的電子初級保健記錄來探索帕金森氏症的早期症狀和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發現,與帕金森氏症相關的已知症狀,包括震顫和記憶問題,可能分別在診斷前十年和五年出現。他們還發現了帕金森氏症的兩個新的早期特徵,即癲癇和聽力損失,並且能夠使用來自英國生物銀行的額外數據來複製這些發現。

雖然之前已經描述了帕金森氏症的早期跡象,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富裕的白人人群,來自少數族裔群體的患者和生活在高度社會落後地區的患者在帕金森氏症的研究中的代表性不足。這項新研究首次使用來自如此多樣化和貧困的城市人口的數據,為帕金森病的風險因素和早期跡象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據。

在東倫敦,高血壓和 2 型糖尿病等疾病與患帕金森症的機率增加有關。研究人員還觀察到,該人群中的記憶抱怨之間的關聯比之前描述的要強

東倫敦是黑人、南亞和混合/其他族群比例最高的地區之一,約佔該地區居民的 45%,而英國其他地區則為 14%。它還擁有英國最高程度的落後,研究中 80% 的患者來自低收入家庭。

主要研究作者、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神經學家和博士生 Cristina Simonet 博士評論說:“這是第一項關注帕金森氏症診斷前階段的研究,這些人群具有高度社會經濟落後但普遍獲得醫療保健的機會。 到目前為止,少數民族和貧困地區的人在帕金森研究中的代表性不足,但為了讓我們全面了解我們需要確保研究具有包容性並代表所有受影響的人的狀況。

我們的研究結果揭露了新的危險因素和早期症狀:癲癇和聽力損失。雖然之前的研究暗示了這種關聯,例如癲癇在帕金森病患者中比在普通人群中更為普遍,但現在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充分了解“

Alastair Noyce 博士是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神經病學和神經流行病學的讀者,也是這項新研究的作者,他繼續說道:“人們被他們的全科醫生發現有症狀,但通常直到五到十年後才得到診斷。 . 例如,震顫是帕金森氏症最容易識別的症狀之一——但在我們的研究中最終診斷前十年就出現了。這對於患者來說等待時間太長了。如果我們能夠更早地診斷出帕金森氏症,我們就有一個真正的機會,可以及早干預並提供可以改善患者生活品質的治療方法。

“這項研究證實,帕金森氏症的許多症狀和早期特徵可以在診斷之前很久就出現。通過我們正在進行的 PREDICT-PD 研究,我們希望在出現明顯症狀之前就識別出帕金森氏症高風險人群——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做的不僅僅是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而且也許在未來能夠減緩或治癒帕金森氏症。”

PREDICT-PD 是由英國帕金森氏症資助的一個大型研究項目,旨在識別處於發展該病高風險的人群。研究人員正在尋找 10,000 名年齡在 60 至 80 歲、年齡在 60 至 80 歲之間且沒有帕金森氏症的人,以參加一組簡單的在線測試,以篩檢與疾病風險增加相關的因素。

Shafaq Hussain-Ali 是巴基斯坦旁遮普血統的前東倫敦人,三年前被診斷出患有年輕的帕金森氏症,並且是帕金森氏症英國種族平等指導小組的成員,他說:“帕金森氏症影響到每個人,無論種族或社會背景如何,但研究往往未能代表社區的多樣性。這項研究和帕金森英國領導的工作有助於解決有關該病如何影響代表性不足群體的人們的許多未知數。這意味著可以改變生活的新療法開發將使每個有條件的人受益。

“我想傳達的信息是,像我這樣的年輕亞洲人可能會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而且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人受到年輕發病的帕金森氏症的影響。早期診斷可以對生活品質產生如此大的影響。 “有適當的處置,你可以繼續好好地活著並擁有生產力,我是一個執業的牙科醫師,仍能享受游泳、快走及功夫,甚至還有我愛好的編織。

鄭醫師補充:

能夠早期辨認出帕金森氏症的症狀固然是好事,然而偵測出早期症狀如何預防演變成疾病的發生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預防醫學的介入將扮演重要關鍵。

胜肽療法,提高粒線體功能、毒素排除及生活型態調整都有相關研究支持能預防甚至協助緩解改善的療方。

參考文獻:

  1. Cristina Simonet, Jonathan Bestwick, Mark Jitlal, Sheena Waters, Aaron Ben-Joseph, Charles R. Marshall, Ruth Dobson, Soha Marrium, John Robson, Benjamin M. Jacobs, Daniel Belete, Andrew J. Lees, Gavin Giovannoni, Jack Cuzick, Anette Schrag, Alastair J. Noyce. Assessment of Risk Factors and Early Presentations of Parkinson Disease in Primary Care in a Diverse UK PopulationJAMA Neurology, 2022; DOI: 10.1001/jamaneurol.2022.000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2022 年 2 月 23 日)發布的一項初步研究,擁有寵物(例如狗或貓),尤其是五年或更長時間,可能與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較慢有關

“先前的研究發現,人與動物之間的聯繫可能對健康有益,例如降低血壓和壓力,”研究作者,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醫學中心神經學醫學博士、美國科學院院士 Tiffany Braley 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證實,養寵物也可以防止認知能力下降。”

該研究查看了 1,369 名平均年齡為 65 歲的老年人的認知數據,這些老年人在研究開始時具有正常的認知技能。共有 53% 擁有寵物,32% 是長期寵物主人,定義為擁有寵物五年或更長時間的人。在研究參與者中,88% 是白人,7% 是黑人,2% 是西班牙裔,3% 是其他種族或種族。

研究人員使用了健康與退休研究的數據,這是一項針對醫療保險受益人的大型研究。在該研究中,人們接受了多項認知測試。研究人員使用這些認知測試為每個人制定了一個綜合認知評分,範圍從 0 到 27。綜合評分包括減法、數字計數和單詞回憶的常見測試。然後,研究人員使用參與者的綜合認知評分,並估計了養寵物年限與認知功能之間的關聯。

六年來,寵物主人的認知分數下降速度較慢。這種差異在長期寵物主人中最為明顯。考慮到已知影響認知功能的其他因素,該研究證實,與非寵物主人相比,長期養寵物的人在六年時的認知綜合得分平均高出 1.2 分。研究人員還發現,對於黑人成年人、受過大學教育的成年人和男性來說,還不如長期養寵物相關的認知功能提升效果Braley 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探索這些關聯的可能原因。

“由於壓力會對認知功能產生負面影響,因此養寵物的潛在壓力緩衝作用可能為我們的研究結果提供了一個合理的理由,”布雷利說。“伴侶動物也可以增加身體活動,這可能有益於認知健康。也就是說,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結果並確定這種關聯的潛在機制。”

該研究的一個限制是,僅在一個時間點評估了寵物擁有的時間長度,因此無法獲得有關持續擁有寵物的訊息。

該研究將於 2022 年 4 月 2 日至 7 日和 2022 年 4 月 24 日至 26 日在西雅圖親自舉行的美國神經病學會第 74 屆年會上發表。

該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和美國國家高齡化研究所的支持。

原文報導來源: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Do pet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your brain health? Study shows long-term pet ownership linked to slower decline in cognition over time." ScienceDaily. ScienceDaily, 23 February 2022.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2/02/220223210035.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尋找一種治療方法來阻止某些類型的疾病中發生的神經細胞退化時發現了有希望的結果,例如遺傳性痙攣性下半身麻痺和巴金森氏症,這些疾病會導致嚴重的殘疾。

UIC 的研究發表在臨床神經學和轉化神經科學期刊《大腦》上,由羅克福德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 Michael A. Werckle 教授 Xue-Jun Li 領導。

該研究著眼於大腦中神經細胞之間傳遞訊息的長軸突如何分解,從而導致腿部肌肉越來越緊繃,導致不平衡並最終癱瘓,以及其他症狀。

先前使用動物模型研究神經細胞退化原因的研究發現,粒線體(驅動細胞的動力裝置)可能存在問題,導致軸突斷裂或生長時間不夠長。

研究人類神經細胞很困難,但李的團隊能夠利用人類細胞轉化為幹細胞,然後對其進行改造,使其成為具有遺傳性疾病的特定類型遺傳性痙攣性下半身麻痺的神經細胞。

“我們發現這些細胞中的粒腺體正在分裂,我們稱之為粒線體分裂(mitochondrial fission),這導致軸突更短,向大腦傳遞訊息的效率更低,”李說。“然後我們研究了一種特定的藥物是否會改變神經細胞的功能——確實如此。它抑制了粒線體分裂,讓神經細胞正常生長,也阻止了進一步的損傷。”

對於成千上萬受這種遺傳疾病影響的人來說,這意味著這種藥劑,一種稱為胜肽的特定氨基酸鏈,可能被證明可用於藥物或其他療法,以阻止神經細胞受損或扭轉損害的進程。研究人員還建議,使用基因療法可以預防線粒體損傷,提供另一種逆轉神經損傷的策略。

該研究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 (R21NS109837) 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Zhenyu Chen, Eric Chai, Yongchao Mou, Ricardo H. Roda, Craig Blackstone, Xue-Jun Li. Inhibiting mitochondrial fission rescues degeneration in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neuronsBrain, 2022; DOI: 10.1093/brain/awab48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首次對小鼠進行的新研究得出了腸道微生物組變化與阿茲海默症動物模型的行為和認知變化之間的明確因果關係。

今天發表在《行為神經科學前沿》(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期刊上的這項研究提出了新的途徑,包括使用益生菌來治療和潛在地預防與包括阿茲海默症在內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失智症狀。

該研究由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科學家領導。

“我們發現,通過在無菌小鼠體內植入糞便來調節腸道微生物組會誘導阿茲海默症模型的行為和認知變化,”資深作者、OHSU 醫學院行為神經科學教授 Jacob Raber 博士說。“據我所知,以前沒有人在阿茲海默症模型中證明過這一點。”

這項工作是在去年發表的一項針對小鼠的 OHSU 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該研究揭露了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與攜帶與阿茲海默症相關基因的小鼠的行為和認知表現之間的相關性。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糞便植入物小心翼翼地操控了小鼠的消化道。

他們發現三種不同基因型之間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行為和認知指標發生了變化。涉及的兩種基因型反映了與人類阿茲海默症易感性相關的基因型。

研究人員發現,腸道微生物組的變化明顯影響了小鼠的行為和認知變化。

該研究提出了通過有針對性地使用益生菌或糞便移植來預防失智症的可能途徑,這些益生菌已被用於操人體腸道微生物組。然而,Raber 表示,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些行為和認知影響的機制,因為這些影響與腸道微生物組之間的關係受基因型和性別的影響。

“人們可以在櫃檯購買益生菌,但我們希望確保為每位患者使用正確的治療方法,並且它實際上對他們有益,”Raber 說。“腸道微生物組是一個複雜的環境。如果你改變一個元素,你也會改變其他元素,所以你要確保選擇一種益生菌,促進每位患者的大腦健康和大腦功能,同時限制任何負面影響。”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提到的糞便移植,不少人會不明所以,其實主要是藉由糞便的腸駐型菌種改變腸道菌叢生態,調節腸道功能及免疫系統。

過去我聽到一位同業分享一位自閉症兒童患者無法開口說話,父母積極求診,遍訪各大名醫,以早療及其他整合療法來嘗試協助改善,苦無進展,最後經一位醫師建議以糞便移植來改善腸道菌叢生態,想不到小孩有明顯進步,還可以開口喊爸爸媽媽,讓家人喜出望外。

以功能醫學角度來看,腸腦軸的理論指出腸與腦緊密聯結及腸道被視為第二個大腦,兩者不應僅僅只是消化及神經系統不相干的兩套系統,其實關乎免疫調控,還有神經系統的複雜調控,藉由改變腸道菌叢(調控腸道免疫)進而提升大腦的功能,類似大腦退化疾病與腸道菌叢的相關研究,近幾年越來越多論文發表支持這樣的論點。

期望更多相關的研究早點確立臨床治療的指引,落實臨床治療,幫助廣大失智症患者甚至是準失智症患者,改善或是遠離失智風險。

參考文獻:

 

  1. Payel Kundu, Keaton Stagaman, Kristin Kasschau, Sarah Holden, Natalia Shulzhenko, Thomas J. Sharpton, Jacob Raber. Fecal Implants From AppNL–G–F and AppNL–G–F/E4 Donor Mice Sufficient to Induce Behavioral Phenotypes in Germ-Free Mice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022; 16 DOI: 10.3389/fnbeh.2022.7911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新的研究證實,食用更多類黃酮(在莓果、可可和紅酒等色彩豐富的食物中發現的化合物)的帕金森病患者的死亡風險可能低於不食用的人。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當已經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病 (PD) 的人攝取更多類黃酮時,他們在 34 年的研究期間死亡的機率低於那些沒有攝取那麼多類黃酮的人。

此外,他們發現在被診斷患有 PD 之前攝取更多的類黃酮與男性死亡風險降低相關,但女性則不然。

“每週在他們的飲食中添加幾份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可能是 PD 患者幫助提高預期壽命的一種簡單方法,”Xinyuan Zhang 博士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營養科學專業的候選人。“更多地食用富含類黃酮花青素的莓果和紅酒,尤其與降低死亡率有關。”

張指出,葡萄酒的攝取量不應超過《美國人膳食指南》中規定的量,即女性每天一杯,男性每天兩杯。

該研究於1 月 26 日發表在《神經學》期刊上。

根據帕金森基金會的數據,每年有超過 60,000 人被診斷出患有 PD,全世界有超過 1000 萬人患有這種疾病。這種疾病是由大腦沒有產生足夠的多巴胺引起的,並導致震顫、僵硬和平衡問題。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營養科學教授高翔表示,雖然 PD 不被認為是一種致命疾病,但其併發症會導致死亡風險增加,而且很少有研究探討 PD 患者的飲食如何影響疾病預後.

“我們小組之前的研究發現,當沒有帕金森氏症的人吃更多的類黃酮時,這與他們未來患這種疾病的風險降低有關,”高說。“我們想進一步探索黃酮類化合物的攝取量是否與已被診斷患有帕金森氏症的個體更好的生存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最近被診斷出患有 PD 的 599 名女性和 652 名男性的數據。參與者被問及他們多久吃一次某些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如茶、蘋果、莓果、柑橘和柑橙果汁以及紅酒。然後通過將這些食物的類黃酮含量乘以它們的食用頻率來計算類黃酮的攝取量。

在控制了年齡等因素和一些飲食因素(如總卡路里消耗量和整體飲食質量)後,研究人員發現,在黃酮類化合物攝取量最高的 25% 組中,參與者的生存機會比最低組高 70%。

最高組的人每天消耗約 673 毫克 (mg) 的類黃酮,而最低組的人每天消耗約 134 毫克。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單個類黃酮的作用。他們發現,與最低 25% 的人相比,那些在紅酒和莓果中發現的花青素的前 25% 攝取者的存活率高出 66%此外,在蘋果、茶和葡萄酒中發現的 flavan-3-ols 的前 25% 攝取者的存活率比最低的 25% 高 69%。

張說,雖然該研究沒有研究可能導致這種關聯的潛在機制,但他們提出了一些理論。

“類黃酮是抗氧化劑,因此它們可能會降低慢性神經發炎程度,”張說。“它們也有可能與酶活性相互作用並減緩神經元損失,並可以防止認知功能衰退和憂鬱,這兩者都與較高的死亡風險有關。”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的研究可能有助於找到 PD 患者類黃酮攝取量和死亡風險背後的確切機制。

Samantha Molsberry,哈佛大學陳氏公共衛生學院;Tian-Shin Yeh,哈佛大學陳氏公共衛生學院;Aedin Cassidy,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Michael A. Schwarzschild,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哈佛 TH Chan 公共衛生學院的 Alberto Ascherio 也參與了這項工作。

國家神經疾病和中風研究所幫助支持了這項研究。

鄭醫師補充:

對於西方人來說,超過九成的人沒有酒精代謝基因的變異,因此適量紅酒攝取紅酒多酚可以提高生物類黃酮的攝取量,但對本地超過四成的人來說,酒精代謝基因變異會讓紅酒攝取反而成為身體的負擔。提醒大家留意。

大部分的大腦退化疾病的預防及減緩,與身體抗氧化能力高低與否有直接相關,因為無法控制的發炎是大腦神經元死亡及功能退化主因。

任何幫助抗氧化及抗發炎的飲食或是生活型態,皆能有效延緩大腦退化疾病及降低死亡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Xinyuan Zhang, Samantha A. Molsberry, Tian-Shin Yeh, Aedin Cassidy, Michael A. Schwarzschild, Alberto Ascherio, Xiang Gao. Intake of Flavonoids and Flavonoid-Rich Foods, and Mortality Risk Among Individuals With Parkinson Disease: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Neurology, 2022; 10.1212/WNL.0000000000013275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1327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心臟病和中風統計——2022 年最新統計數字,導致心臟病成為全球主要死因的相同風險因素也影響著全球腦部疾病罹病率的上升,包括中風、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今天發表在該協會的旗艦同行評審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上專家說,保持健康的體重、控制血壓和遵循其他有益心臟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支持良好的大腦健康。

最佳的大腦健康包括執行大腦負責的所有不同任務的功能能力,包括運動、感知、學習和記憶、溝通、解決問題、判斷、決策和情感。中風和腦血管疾病後經常出現認知衰退和失智症,這表明大腦健康狀況下降。相反地,研究也證實,維持良好的血管健康與健康衰老和維持認知功能有關。

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的全球死亡率正在大幅上升——甚至超過心臟病死亡率:

  • 在全球範圍內,2020 年有超過 5400 萬人患有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自 2010 年以來增長了 37%,在過去 30 年(1990-2020 年)中增長了 144%。
  • 2020 年,全球有超過 189 萬人死於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而心臟病死亡人數接近 900 萬人。
  • 從 2010 年到 2020 年,全球死於阿茲海默病和其他失智症的人數增加了 44% 以上,而死於心臟病的人數增加了 21%。
  • 在過去 30 年(1990-2020 年)中,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的死亡人數增加了 184%,而同期心臟病死亡人數增加了 66%。

由於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追蹤的罹病率和死亡率數據與其他國家不同,因此《統計更新》未提供 2020 年的對應國家數據。然而,據報導,2017 年美國有近 290 萬人患有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加起來是包括中風在內的所有神經系統疾病的主要死因。

“全球腦部疾病的發病率正在迅速超過心臟病。過去十年,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的死亡率是心臟病死亡率的兩倍多,這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Mitchell SV Elkind 說,MDMS,FAHA,美國心臟協會前任主席,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內科和外科醫生學院神經科和流行病學教授,紐約長老會/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主治神經內科學家。“我們正在更多地了解某些類型的失智症如何與衰老相關,以及某些類型的失智症如何與血管健康不良有關。許多研究發現,同樣的健康生活方式行為可以幫助改善一個人” 心臟健康也可以保持甚至改善他們的大腦健康。越來越明顯的是,減少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可以在幫助人們活得更久、更健康、遠離心臟病和腦部疾病方面發揮真正的作用。”

2022 年統計更新重點介紹了其中一些研究:

  • 在一項對 139 項研究的薈萃分析中,中年高血壓患者出現整體認知障礙的可能性是其五倍,而執行功能下降、失智症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性是其兩倍
  • 根據 2015 年至 2018 年的數據,美國近一半的成年人(47% 或 1.215 億)有高血壓
  • 在一項長達 42 年的縱向研究的薈萃分析中,肥胖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是其三倍。
  • 根據對 37 項前瞻性研究的薈萃分析,目前吸煙與失智、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的風險增加 30%-40% 相關

患有心血管疾病也會增加患腦部疾病的機會:

  • 在對四項縱向研究的薈萃分析中,與心臟衰竭相關的失智風險幾乎是兩倍
  • 在 ARIC 神經認知研究(12,515 名參與者,平均年齡 57 歲,24% 的黑人參與者,56% 的女性)中,心房顫動與 20 年來更大的認知能力下降和失智症有關
  • 一項對 10 項前瞻性研究(包括 24,801 名參與者)的薈萃分析發現,冠心病與認知不良結果(包括失智、認知障礙或認知能力下降)的風險增加 40% 相關。

更有可能患腦部疾病和失智症的人在性別、種族/民族和社會經濟地位方面也存在顯著差異,這表明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也發揮了作用:

  • 在 2020 年全球超過 5400 萬例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病例中,近 2000 萬例為男性,而女性為近 3500 萬例。死於阿茲海默症和其他失智症的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多
  • 對 2016 年行為風險因素監測系統數據的回顧性分析發現,與報告被診斷患有中風的 20,843 名受訪者中的白人成年人相比,非白人種族和族裔群體的主觀認知能力下降存在顯著差異。與白人成年人相比,其他種族和族裔群體更有可能報告惡化的混亂或記憶喪失,這導致至少在某些時候無法參加日常活動或在家外的工作、志願工作和社交活動方面遇到困難。在對性別、年齡、教育、收入和合併症進行調整後,黑人成年人因為混亂或記憶力減退無法從事日常家務活動或家務的可能性是白人成年人的一倍半,西班牙裔成年人是白人成年人的兩倍多與白人成年人相比,黑人成年人報告日常活動需要幫助的可能性幾乎是成年人的三倍,西班牙裔成年人的可能性是白人成年人的四倍多。埃爾金德建議,這些發現可能是由於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對有色人種社區的一生產生了負面影響。

據估計,美國在失智症方面的支出從 1996 年的 386 億美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792 億美元,增加了一倍多。失智症支出是 2016 年美國十大醫療保健費用之一。

“與心血管疾病一樣,阿茲海默症、失智症和其他認知疾病在全球範圍內是一個巨大的情感和經濟負擔,”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FAHA、統計更新寫作小組主席、醫學助理教授 Connie W. Tsao 說。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貝絲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的主治心臟病專家。關於大腦健康的這一新篇章是一個重要的補充。我們收集的數據揭示了心臟健康與大腦健康之間的超強相關性,並使其成為一個容易講述的故事——對心臟有益的事情也對大腦有益。”

在過去的幾年裡,美國心臟協會支持了超過 4600 萬美元的研究資金,專注於大腦健康。在與 Paul G. Allen Frontiers Group 的 4300 萬美元合作中,該協會正在資助三個項目,這些項目目前正在進行中,以尋找創新方法來理解和改善大腦健康和認知障礙科學。與全球慈善家和技術遠見的比爾·蓋茨合作,提供 330 萬美元的捐款,致力於推進與大腦健康和失智症相關的科學證據基礎。該項目支持波士頓大學新的大腦健康和失智症技術研究中心。此外,它將支持研究數據的全球交流,以幫助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共同致力於加速與心臟和大腦健康相關的新發現,

“通過創新研究推進腦科學將有助於科學家們對認知障礙和失智症的原因和促成因素有新的認識,特別是因為它與心臟和血管健康有關。這是該協會持續致力於更好地了解我們的大腦如何運作的重要一步以及血管健康如何影響大腦健康和整體健康,”統計更新編寫委員會成員埃爾金德說。“此外,至關重要的是,作為一個社會和個人,我們必須了解並做出必要的改變,以改善腦部疾病的健康結果,更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預防它們。

除了有關大腦健康的新資訊外,2022 年統計更新還提供了有關心臟病和中風相關關鍵因素的最新可用數據:

  • 在美國,平均每 36 秒就有一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CVD) 根據 2019 年的數據,每天有 2,396 人死於心血管疾病。
  • 在美國,平均每 40 秒就有一人中風。根據 1999 年的數據,每年約有 795,000 例初發或複發中風。
  • 在美國,平均每 3 分 30 秒就有一人死於中風 根據 2019 年的數據,每天約有 411 人死於中風。
  • 根據 2018 年的數據,大約四分之一 (24%) 的美國成年人報告說,他們完成了足夠的休閒有氧和肌肉強化活動,以滿足體育活動指南建議。
  • 根據 2019 年的數據,美國七分之一的男性成年人和八分之一的女性成年人是目前吸煙者。

追蹤此類趨勢是美國心臟協會每年發布最終統計更新的原因之一,提供最新數據、相關科學發現和心血管疾病在全國和全球影響評估的綜合資源。

美國數據是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其他政府機構一起收集的,而全球趨勢由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提供。

年度更新彙編了有關心臟病、中風和影響心血管健康的危險因素的最新、最相關的統計數據。它追蹤與理想心血管健康、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全球心血管健康、心血管健康遺傳學和醫療保健成本相關的趨勢。Tsao 強調了這種監測作為非專業公眾、政策制定者、媒體專業人員、臨床醫生、醫療保健管理人員、研究人員、健康倡導者和其他尋求有關這些因素和條件的最佳可用數據的人的關鍵資源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Connie W. Tsao, Aaron W. Aday, Zaid I. Almarzooq, Alvaro Alonso, Andrea Z. Beaton, Marcio S. Bittencourt, Amelia K. Boehme, Alfred E. Buxton, April P. Carson, Yvonne Commodore-Mensah, Mitchell S.V. Elkind, Kelly R. Evenson, Chete Eze-Nliam, Jane F. Ferguson, Giuliano Generoso, Jennifer E. Ho, Rizwan Kalani, Sadiya S. Khan, Brett M. Kissela, Kristen L. Knutson, Deborah A. Levine, Tené T. Lewis, Junxiu Liu, Matthew Shane Loop, Jun Ma, Michael E. Mussolino, Sankar D. Navaneethan, Amanda Marma Perak, Remy Poudel, Mary Rezk-Hanna, Gregory A. Roth, Emily B. Schroeder, Svati H. Shah, Evan L. Thacker, Lisa B. VanWagner, Salim S. Virani, Jenifer H. Voecks, Nae-Yuh Wang, Kristine Yaffe, Seth S. Martin.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22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irculation, 2022; DOI: 10.1161/CIR.00000000000010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休斯頓大學藥學院的一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上,評估了膽鹼水解酶抑製劑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簡稱ChEI) 藥物用於治療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的副作用,即膀胱過動症 (overactive bladder,簡稱OAB) 的風險。該研究基於該研究的第一作者 Prajakta Masurkar 的論文研究。

失智症是一組與記憶力、推理或其他思維能力下降有關的症狀。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佔病例的60%-80%。CheI 藥物,包括多奈哌齊( donepezil), 、加蘭他敏(galantamine)和卡巴拉汀(rivastigmine),可增加神經細胞之間的交流以增強認知能力。

“該研究發現,膀胱過動症的風險因個人服用 CheI 而異,”Rajender R. Aparasu、Mustafa 和 Sanober Lokhandwala 藥學教授和藥物健康結果與政策系主任報告說。“使用全國老年失智症患者世代,我們還發現與卡巴拉汀相比,多奈哌齊的 OAB 風險增加 13%,而加蘭他敏和卡巴拉汀的 OAB 風險沒有差異。”

使用醫療保險數據,該研究檢查了 524,975 名患有失智症的成年人(65 歲及以上),他們是 CheI 的使用者(多奈哌齊 80.72%,卡巴拉汀 16.41%,加蘭他敏 2.87%)。比較有興趣的主要研究結果是 OAB 診斷或抗膽鹼類藥物處方,這些藥物有助於改善膀胱過動症,在 CheI 開始治療後六個月內。

雖然已經進行了一些研究來評估所有 CheI 和抗膽鹼藥物使用的影響,但很少有關於單個 CheI 對 OAB 風險影響的研究。以前的研究發現,使用 CheI 會增加接受抗膽鹼藥物的風險。

這項研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研究結果發現,需要了解和管理老年失智症患者與藥物相關的罹病率,”Aparasu 說。

鄭醫師補充:

過去在臨床上,不時會聽到一部分的失智症患者在藥物服用後出現頻繁排尿的困擾,但大部分的人並不了解這是藥物引發的副作用,這篇研究是很好的提醒,而且不限於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1. Prajakta P. Masurkar, Satabdi Chatterjee, Jeffrey T. Sherer, Hua Chen, Michael L. Johnson, Rajender R. Aparasu. Risk of overactive bladder associated with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 in dementi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21; DOI: 10.1111/jgs.1757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阪市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失智症和路易體失智症的小鼠模型中發現,利福平(Rifampicin)和白藜蘆醇聯合鼻內給藥比單獨使用利福平更安全,更能改善認知功能。預計研究結果將有助於開發安全有效的鼻噴霧劑,以預防失智症。

當稱為澱粉樣蛋白-β、tau 和 α-突觸核蛋白的蛋白質在大腦中積聚並形成寡聚體時,就會發生失智症大阪市立大學醫學研究生院轉化神經科學系的一個研究小組此前曾在一項使用小鼠的研究中發現,抗生素利福平可以去除大腦中的寡聚體並改善認知功能。然而,該藥物與肝損傷等副作用有關。白藜蘆醇是植物中天然存在的抗氧化劑,在歐洲和美國被用作補充劑。“為了對抗現有藥物利福平的負面副作用,我們考慮將其與白藜蘆醇的保肝作用相結合,”擔任當前研究首席研究員的 Takami Tomiyama 教授解釋說。

本次,實驗組對阿茲海默症、額顳葉失智症、路易體失智症等小鼠模型進行了為期5天、共4週的固定劑量利福平和白藜蘆醇組合鼻腔給藥,觀察其認知功能和腦病理. 結果證實,該組合顯著改善了小鼠的認知功能,抑制了寡聚體的積累,並恢復了突觸素水平——促進突觸的突觸前蛋白。此外,肝指數的血液濃度(肝損傷的標誌物,通常隨利福平而升高)在固定劑量組合中保持正常。此外,在海馬中觀察到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DNF) 表達濃度增加,這在單獨使用利福平時未觀察到

這項研究的結果2021 年 12 月 13 日在線發表在瑞士科學期刊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上。

“全世界失智症患者的數量一直在增加,一些消息來源預測患者每 20 年增加一倍。然而,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特聘講師 Tomohiro Umeda 說,他是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研究。“最近的研究證實,失智症患者的大腦在疾病發作前 20 多年就開始出現異常。” 通過在稱為藥物重新定位的過程中研究現有藥物的新治療目的,研究小組希望在神經元開始死亡之前診斷和預防失智症。

此外,基於該團隊之前的研究經驗,利福平和白藜蘆醇的固定劑量組合經鼻給藥將增加藥物向大腦的轉移性,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和藥效。本研究中使用的劑量為每隻小鼠每天 0.02 毫克利福平,或假設小鼠體重為 20 克,則為 1 毫克/公斤/天。“根據體表面積轉換為人體劑量,它變為 0.081 毫克/千克/天,”富山教授說,“目前,利福平作為抗生素的處方劑量為 10 毫克/千克/天,與此相比,我們在低得多的劑量下證實了效果。”

鄭醫師補充:

過去關於利福平(Rifampicin)改善及預防失智症的相關研究曾不只一次發表,但利福平(Rifampicin)本身的肝毒性對身體造成的衝擊及副作用讓許多專家對此療法存有諸多疑慮。這篇研究提出的鼻噴劑,不僅劑量降低,又有強效的抗氧化物質白藜蘆醇協助穩定肝指數及協同改善失智,且動物實驗效果明顯。期待這樣的療法能在人體試驗上看到同樣的效果,如果療效與幾乎無副作用的結果相仿,那麼預期上市上可以幫助許多這類神經退化疾病的患者,然而如何在失智症發病之前,能提早偵測到腦細胞的退化與損傷,及早使用預防療法,恐怕才是這類預防療法能否普遍應用的關鍵了。

參考文獻:

 

  1. Tomohiro Umeda, Ayumi Sakai, Keiko Shigemori, Ayumi Yokota, Toru Kumagai, Takami Tomiyama. Oligomer-Targeting Prevention of Neurodegenerative Dementia by Intranasal Rifampicin and Resveratrol Combination – A Preclinical Study in Model Mice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2021; 15 DOI: 10.3389/fnins.2021.76347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