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抗衰老以及癌症防治怎麼作? (3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地中海飲食補充橄欖油 減少乳癌風險

研究團隊以四千兩百多名六十歲到八十歲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人多採用地中海飲食,但有些人額外補充特級初榨橄欖油,另有一些人額外補充堅果,還有一些人採用低脂飲食。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研究員米格爾‧安爵爾‧瑪汀斯-剛薩雷茲表示,研究發現,長時間採用地中海飲食、攝取特級初榨橄欖油,可以減少乳癌發生率。

研究追蹤五年顯示,與其他飲食控制者相比,採用地中海飲食,搭配橄欖油的人,乳癌風險減少百分之六十八。地中海飲食搭配堅果,雖然也可以降低乳癌風險,但結果並沒有統計學上明顯意義。

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線上版《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與研究計畫女性是在二OO三年到二OO九年開始參與研究,這些人都是心臟病高風險族群,身體質量指數平均三十,都屬於肥胖等級,而肥胖本身就是乳癌風險因子

研究作者認為,橄欖油或許可以抑制乳癌細胞生長、殲滅異常細胞。研究當中,參與研究者每天飲食多添加四湯匙橄欖油,有時橄欖油加在沙拉,有時用來做抹醬,或以橄欖油烹飪、油炸食物。而吃堅果組則是一天吃一盎司堅果(約二十八點三五公克),半數是核桃,另一半則是杏仁、榛果。研究人員表示,只要一個人願意為健康而改變飲食習慣,永遠都不嫌晚。

鄭醫師補充:

這項研究並不是單單吃橄欖油,就能降低乳癌風險,必須以地中海飲食為主,外加額外的橄欖油。地中海飲食本身就能降低發炎,幫助代謝甚至是體重控制,建議女性,如果擔心自己是乳癌的高危險群或者已經是乳癌了患者,不妨多吃地中海飲食的食物內容,再搭配橄欖油來降低乳癌風險。

參考文獻:

  1. Estefanía Toledo, Jordi Salas-Salvadó, Carolina Donat-Vargas, Pilar Buil-Cosiales, Ramón Estruch, Emilio Ros, Dolores Corella, Montserrat Fitó, Frank B. Hu, Fernando Arós, Enrique Gómez-Gracia, Dora Romaguera, Manuel Ortega-Calvo, Lluís Serra-Majem, Xavier Pintó, Helmut Schröder, Josep Basora, José Vicente Sorlí, Mònica Bulló, Merce Serra-Mir, 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 Mediterranean Diet and Invasive Breast Cancer Risk Among Women at High Cardiovascular Risk in the PREDIMED Trial. 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15; 1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5.48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鈉過量恐致癌!巧吃15類含鉀食物助平衡

 

【華人健康網圖文提供/人類智庫】細胞內的鈉濃度過高會導致癌症?

鈉為食鹽的主要成分。鹽水和汗水嚐起來有鹹味,就是因為含有鈉的成分。鹽分攝取過多會導致高血壓、提高腦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建議大家不要過量食用。

鈉過量恐致癌!巧吃15類含鉀食物助平衡

日本厚生省所擬定的食鹽攝取建議量為男性不超過9克、女性不超過7.5克,但實際上不論男女的每日攝取量卻都超過10克(2008年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結果),一直有攝取過量的傾向。

鹽分攝取過多,血液中鈉的濃度會逐漸變高。由於血液濃度必須維持恆定,因此,過多的鈉變會穿透細胞膜,進入到細胞。自然狀況下,細胞內的鈉濃度並不高,鉀含量較高。

但是調查癌症患者細胞內的礦物質均衡之後,發現鈉的濃度比鉀高。細胞內的鈉濃度上升之後,細胞較容易受傷,最後或許會使細胞產生癌變。

因此,濟陽式食療法建議大家盡可減少鹽分攝取,改善鈉離子濃度過高的問題,讓體內的礦物質含量恢復均衡。

幫助鈉排泄的鉀

鉀能幫助排出細胞內多餘的鈉,有一些酵素能將鈉排出細胞外,並使鉀進入細胞裡。這些酵素的作用在癌細胞內會降低約2成,但若能多攝取鉀,就能活化這些酵素的運作。

鈉過量恐致癌!巧吃15類含鉀食物助平衡

此外,納、鉀離子的移動交換需要消耗能量(ATP),於是若身體因欠缺維生素B群,導致檸檬酸循環運作受阻,而無法產生足夠的ATP時,細胞內的鈉離子便無法順利排出、造成積存,罹癌的風險也隨之跟著提高。

蔬菜、水果不但富含鉀,也含有大量抗氧化物質,建議多喝蔬果汁,可確保「檸檬酸循環」順暢運作,並能維持「體內礦物質含量均衡」,為改善癌症病況或防癌構築兩道有力的保護措施。

富含鉀的食物

鈉過量恐致癌!巧吃15類含鉀食物助平衡鈉過量恐致癌!巧吃15類含鉀食物助平衡

【營養保健專欄】

鹽分攝取過多會導致胃癌

嗜食重口味、常食用高鹽分食物的人,胃液與血液中的鈉含量偏高。最近研究發現,這樣的人罹患胃癌的風險較高。聽說韓國在冰箱普及之後,胃癌發生率就降低了。這是因為冷藏設備進步,保存食物時使用的含鹽添加物就減少了。

日本的胃癌發生率也在逐年降低之中,或許應歸功於日本政府不斷呼籲民眾降低鹽分的攝取量。

胃癌和鹽分與幽門螺桿菌(幽門桿菌)也有相關。目前亦已證實,鹽分較高的狀態下,若胃黏膜受傷,幽門桿菌就比較容易繁殖,幽門桿菌中所含的致癌基因便較容易進入胃黏膜之中。

鄭醫師補充:

全身的肌肉收縮,包含心肌,都需用到鉀。鉀低下,容易導致倦怠、全身無力、血壓偏低、 便秘、心悸以及頭痛等等狀況。許多原因都可能導致鉀低下,包含嘔吐、腹瀉、及其他身體相關疾病等等。有些容易流汗的人,尤其是夏天,也容易導致鉀低下。在門診我曾經診治過一位女性患者,在夏天容易感覺虛弱無力及頭痛等狀況。後來補充鉀之後,迅速消除症狀。

事實上,高血壓的患者,幾乎都有鈉高鉀低的現象,因此在整合醫學的建議中,往往會補充鉀來協助改善。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emedicinehealth.com/low_potassium/page3_em.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低維生素D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

(中央社邁阿密25日綜合外電報導)最新一項大型基因研究今天證實,體內維生素D含量低與多發性硬化症風險高有關,專家表示,這項研究結果具有重要性,有助於提供更完善的治療與預防

法新社報導,先前的觀察性研究已發現人體維生素D含量低與多發性硬化症之間的關聯。維生素D可從陽光與特定食物中攝取。多發性硬化症是使人衰弱的自體免疫性疾病,影響大腦與脊髓,常在20到50歲民眾身上診斷到,目前病因不明,也還沒找到根治之道。

不過,這些研究存在的問題是,研究人員無法證明維生素D含量低將導致多發性硬化症,可能只是顯示生病的人較常待在室內並接受更少的陽光。

最新研究是由加拿大馬吉爾大學(McGillUniversity)研究人員李查茲(Brent Richards)與同事展開,他們找來1萬4498名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與2萬4091名健康控制組,藉由分析受基因影響的低維生素D含量與多發性硬化症之間的關聯,避開這些障礙

研究發現,基因中維生素D含量低的實驗者,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風險增加一倍。

倫敦英國皇家國家骨科醫學院(Royal NationalOrthopedic Hospital)兒童服務(Children'sService)主任賈可布斯(Benjamin Jacobs)解釋:「研究成果顯示,如果嬰兒出生時就有缺乏維生素D相關基因,他們成年時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的機率,是其他寶寶的兩倍。」

賈可布斯沒有參與研究,形容研究結果「具有重要性」。

鄭醫師補充:

過去過發性硬化症與維生素D的關連性,研究都是透過維生素D的體內濃度測試來做,這項新試驗的對象是基因,也就是當事人如果本身就是維生素D濃度低的體質,分析結果發現多發性硬化症的罹患機率倍增,也就是說基因變異,提高多發性硬化症的罹患風險。

因此基因檢測時為預防醫學的重要一環,一旦知道自己的基因也哪些部分較弱,透過因應的補強措施,將能有效大幅降低相關疾病的產生率以及嚴重度。家族疾病的發生,其實與基因變異有相當大的關聯,要做好預防醫學,基因檢測最好不要缺席。

參考文獻:

  1. Mokry LE, Ross S, Ahmad OS, Forgetta V, Smith GD, Leong A, et al. Vitamin D and Risk of Multiple Sclerosis: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PLoS Med, 2015 DOI: 10.1371/journal.pmed.100186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心臟病藥 助卵巢癌存活率

【台灣醒報記者余祥綜合報導】最新研究發現,常見心臟病藥物「貝他阻斷劑」可以提高卵巢癌女性的存活率。德克薩斯州大學癌症中心研究團隊分析了1425位卵巢癌女性後發現,因為心臟疾病而服用貝他阻斷劑的卵巢癌女性平均多活4年,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主任克里斯丁說,「接下來需要確定這個發現是否可以成為癌症的新療法。」

貝他阻斷劑常用於高血壓或心臟病的治療,是利用阻斷交感神經在心臟的作用,降低心跳和血壓,常見藥物為Tenormin。過去研究已發現,貝他阻斷劑在老鼠和試管的實驗中,可以抑制腫瘤生長的分子途徑,因此德克薩斯州大學癌症中心博士阿尼爾和研究團隊想探究此藥用在人體身上是否有相同效果。

他們分析了2000年至2010年在4個不同機構治療的1425位卵巢癌女性,結果發現,服用貝拉阻斷劑比起未服用的卵巢癌女性,平均多活4年,但她們服用此藥物並非癌症治療的一部分,而是為了治療高血壓或其他心臟問題。克里斯丁說,「這個結果非常有趣和發人深省。」

每年美國有超過2萬1千名卵巢癌的新生病例,根據癌症協會的估計,今年超過1萬4千人將死卵巢癌,成為婦女5大致命的的癌症,而且復發率很高,儘管近30年來在治療上有些微的進展,還是無法完全治癒。

「它還不值得你衝出家門、馬上服用,因為對於沒有心臟病的患者而言,貝他阻斷劑還是有很多副作用,尤其是有哮喘病史的病患,不適合服用。」阿尼爾說,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證明藥物的好處大於對癌症患者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貝他阻斷劑可以降低腎上腺素的分泌,腎上腺素是幫助癌細胞散播的因素之一,壓力大時,腎上腺會分泌,這是人盡皆知的常識。

因此要提高癌症患者存活率,減壓非常重要。

因此,重點就是卵巢癌患者,透過壓力相關荷爾蒙分泌降低,可以延長平均四年的壽命。

參考文獻:

Anil Sood, M.D., professor, gynecologic oncology and reproductiv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Texas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Houston; Christina Annunziata, M.D., Ph.D., women's malignancy branch, U.S.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Bethesda, Md.; Eva Chalas, M.D., chief, gynecologic oncology, Winthrop-University Hospital, Mineola, N.Y.; Aug. 24, 2015, Cancer, online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nlm.nih.gov/medlineplus/news/fullstory_154269.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喝紅酒臉紅紅 增食道癌風險50倍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喝酒臉紅紅,小心健康亮起紅燈警訊!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喝酒臉紅與乙醛去氫酶(ALDH2)缺乏有高度關聯,特別是,台灣人若每天喝紅酒2杯(超過30毫升),臉部發紅,罹患食道癌風險,不僅較一般人高出50倍以上,甚至會增加其它癌症的風險

調查發現,每天喝2杯紅酒,臉部發紅,得到食道癌風險高50倍。

根據史丹佛大學的調查發現,全球約有5億6000萬亞洲人缺乏ALDH2,亞裔族群缺乏率約30%。台灣人ALDH2缺乏率47%世界第1,幾乎每2人就有1人無法代謝乙醛,比中國大陸35%、日本30%、韓國20%都高。

黃種人缺乏ALDH2 可能酒精成癮

史丹佛大學陳哲宏教授指出,乙醛是讓人產生臉紅、頭暈和噁心想吐的元兇。雖然喝酒臉部越喝越白,與乙醛去氫酶缺乏無直接明顯關聯,但是乙醛去氫酶活性缺乏者,酗酒頻率會較高,且容易出現酒精成癮症

陳哲宏教授(如圖)指出,乙醛是讓人產生臉紅、頭暈和噁心想吐的元兇。(攝影/記者張世傑)

特別是,白種人體內不缺ALDH2酵素,黃種人較缺乏。基本上,乙醛去氫酶活性越高的人,飲酒較不會不舒服,酒量會越好,反之,乙醛去氫酶活性越缺乏,越容易造成臉紅,身體不舒服,甚至有成癮現象

喝酒臉紅元兇是乙醛 會刺激血管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表示,造成喝酒後會臉紅的元兇其實就是乙醛,因為乙醛會刺激血管,讓血管擴張,血管一擴張就會讓皮膚看起來比較紅,所以有的人喝了酒之後,不只是會臉紅,有時連耳朵、脖子、身體都會紅通通的,甚至會引起頭痛、心悸、嘔吐與宿醉。

雖然台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男性每天喝兩2杯紅酒、女性喝1杯,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罹患率,但這項建議不適用台灣人。史丹佛研究發現,台灣人若每天喝2杯紅酒,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是不喝酒者的50倍

台北醫學大學校長閻雲(左二)與史丹福合作,針對乙醛去氫酶進行研究。(攝影/記者張世傑)

新藥研發中 活化人體內的ALDH2酵素

這項研究調查是由史丹福大學醫學院與台北醫學大學共同合作,主要是因為台灣人缺乏ALDH2比率全球最高,進行研究調查。此外,史丹福也和北醫合作成立「史丹福-台灣ALDH研究聯盟」,這也是史丹福首次和台灣的大學在醫療領域合作研究。

事實上,甲醛與乙醛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目前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篩選30萬種化學物質發現,有一種化合物(Alda)可以活化乙醛去氫酶,已進行第1階段人體臨床試驗,預計5至10年後可研發出新藥,活化人體內的ALDH2酵素,不僅可改善喝酒臉紅困擾,更對酗酒與酒精成癮戒斷將有所幫助。

鄭醫師補充:

重點就是喝完紅酒或者其他酒類容易臉紅者,身體的ALDH2酵素效能不佳,因此乙醛這種致癌物質在體內停留時間增加,增加致癌風險,尤其是食道癌。而且,這種ALDH2酵素缺乏,酒精成癮的可能性也較高。台灣人的統計,ALDH2酵素缺乏高達47%。也就是將近兩個便有一個是ALDH2酵素缺乏。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med.stanford.edu/news/all-news/2015/02/small-molecule-might-help-reduce-cancer-in-at-risk-population.html

參考文獻:

  • Che-Hong Chen,
  • Leslie A. Cruz,
  • and Daria Mochly-Rosen

Pharmacological recruitment of aldehyde dehydrogenase 3A1 (ALDH3A1) to assist ALDH2 in acetaldehyde and ethanol metabolism in vivo PNAS 2015 112 (10) 3074-3079;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February 23, 2015, doi:10.1073/pnas.1414657112

http://www.pnas.org/content/112/10/3074.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堅定的信仰 使癌友身心更健康

【台灣醒報記者余祥綜合報導】堅定的信仰會讓癌友更健康!根據一項發表在《癌症期刊》的研究發現,宗教信仰對癌症患者的生理反應、心理狀況和社會關係都有正向的影響。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研究員約翰說,「此研究可讓治療癌友的醫生參考。」

美國佛羅里達州癌症醫學中心研究團隊綜合過去的研究,分析了4萬4千名病患資料,分別探討信仰對身體健康、精神穩定和社會關係的影響,結果發現擁有高程度信仰的癌友,對於癌細胞和化療的身體反應少有嚴重症狀,也較少罹患心理層面的焦慮症和憂鬱症,且願意照常和朋友互動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佛羅里達州癌症醫學中心博士吉姆說,因為擁有信仰的人較明白自己生命的意義和目的,因此面對疾病時更有支撐的力量。不過,吉姆強調,信仰堅定與否與上教堂或禱告等行為的次數無關

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研究員約翰表示,此研究可以反向推論,也就是癌友若沒有堅定的信仰,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原因多來自於覺得自己與上帝沒有連結,或是陷入存在價值的深思中

約翰評論說,這項研究可以提醒醫生,信仰強度真的會影響癌友在面對長期照護、侵入性治療以及面對死亡的態度,「如果醫院有更多空間討論信仰對癌症的影響,將對癌症的治癒有正面的影響。」

鄭醫師補充:

信仰,會產生支持的力量。在抗癌過程中,的確可以幫助癌友們提升抗癌的信心,但一般醫師對於這方面的影響比較少去探究,甚而鼓勵癌友們可以從中獲得力量,減少癌症治療的副作用與心理壓力,增加癌症治療的成功率。不過研究人員也強調:信仰堅不堅定,與上教堂或禱告等行為的次數無關,重點在於自己是否和神有連結才是重點。

參考文獻:

Religion, spirituality, and physical health in cancer patients: A meta-analysis

  1. Heather S. L. Jim PhD1,*,
  2. James E. Pustejovsky PhD2,
  3. Crystal L. Park PhD3,
  4. Suzanne C. Danhauer PhD4,
  5. Allen C. Sherman PhD5,
  6. George Fitchett PhD6,
  7. Thomas V. Merluzzi PhD7,
  8. Alexis R. Munoz MPH8,
  9. Login George MA3,
  10. Mallory A. Snyder MPH8,9 and
  11. John M. Salsman PhD8,9

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 10 AUG 2015

DOI: 10.1002/cncr.29353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cncr.29353/abstract

http://as.wiley.com/WileyCDA/PressRelease/pressReleaseId-119804.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睡眠不規律似與癌症相關

英國廣播公司(BBC)新聞網今天(21日)報導,研究顯示,根據對老鼠的實驗結果,睡眠不規律很可能會導致癌症生成。

這項研究報告刊登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令人更加擔心輪班工作對健康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

研究人員以罹患乳癌機率高的老鼠為實驗對象,將牠們的生理時鐘每週延後12小時,並且持續一整年。

一航來說,這些老鼠大概50週後會出現腫瘤,但在固定打亂牠們的睡眠習慣後,僅僅8週後就有腫瘤出現。

研究報告表示,「這是首次有研究明確顯示,長期日夜顛倒和乳癌生成有所相關。」

雖然這項研究結果很難直接套用到人類身上,但研究人員推估,這大概等於乳癌高風險婦女若睡眠不規律,可能會提早約5年罹癌。

研究團隊表示,家族中有乳癌病史的婦女應該避免輪班工作,但也提醒研究結果仍有待進一步人體實驗加以證實。

鄭醫師補充:

過去有研究認為褪黑激素不足可能會提升癌症風險,也認為褪黑激素是一種自然的抗氧化的荷爾蒙,這篇研究也可以看出端倪。

褪黑激素可以透過檢測也能直接得知。

參考文獻:

  1. Chronically Alternating Light Cycles Increase Breast Cancer Risk in Mice

    Van Dycke, Kirsten C.G. et al.
    Current Biology , Volume 25 , Issue 14 , 1932 - 1937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abstract/S0960-9822(15)00677-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休閒老坐 女易癌

女性平常休閒的時候,最好多起身動一動。美國最新研究發現,女性休閒的時候,花越多時間坐著,罹癌風險就越高,且特別容易罹患多發性骨髓瘤、乳癌、卵巢癌等癌症。就算納入身體質量指數(BMI)、運動量與其他因素,結果也是一樣。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癌症流行病學、癌症生物標記與癌症防治》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研究也發現,這種現象似乎只出現於女性,男性休閒時常坐著,與癌症風險沒有關聯。

很多研究發現,規律運動、活動有助預防癌症。但少有研究檢視坐在椅子上的時間長短與特殊癌症風險是否有關聯。過去幾十年來,由於電腦、電玩等科技越來越進步,加上交通工作越來越便利,導致民眾坐在椅子上的時間日漸增多。

在這項研究當中,研究計畫主持人艾爾帕‧帕泰爾研究團隊收集十四萬六千多名沒有罹癌男女資料,並與一九九二年到二○○九年間一萬八千五百多名男性癌症患者、一萬兩千兩百多名女性癌症患者做比較,分析這些人休閒時花多少時間坐在椅子上。結果發現,在休閒時間,女性花較多時間坐著,罹癌風險就會增加約百分之十。研究人員認為,女性休閒時長時間坐在椅子上,癌症發生機率就會比較高。美國癌症學會建議,如果想要預防癌症發生,平常最好盡量減少坐著的時間。

鄭醫師補充:

女性活動不足,也會增加罹癌風險。為了健康,少做沙發上的馬鈴薯,多動真的可以降低罹癌風險。

參考文獻:

  • A. V. Patel, J. S. Hildebrand, P. T. Campbell, L. R. Teras, L. L. Craft, M. L. McCullough, S. M. Gapstur. Leisure-time spent sitting and site-specific cancer incidence in a large US cohort.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15; DOI: 10.1158/1055-9965.EPI-15-023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居住環境糟 細胞老化快10年

  

居住附近環境好壞,對健康非常重要,甚至可能影響一個人的老化速度。過去不少研究證據顯示,居家附近環境如果很差,容易對生理、心理造成負面影響。最近國外更有一項研究發現,住在高犯罪率、吵雜、雜亂區域,細胞老化速度會加快,若與住在較好區域民眾相比,住在品質較差環境的人,細胞老化速度增快十年之多。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期刊》(PLOS ONE)。

研究顯示,如果居家附近環境不太好,就會造成壓力,而這些壓力會加速身體細胞老化。

美國匹茲堡大學護理學院助理教授米強‧帕爾克表示,研究追蹤十二年發現,長期住在不同區域,細胞粒線體長度就會出現差異。可能是因為長時間住在較貧窮、較多污染、較紛雜環境容易造成身心壓力,進而影響細胞健康狀況、老化速度。

研究人員以兩千九百零二名荷蘭男女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參與荷蘭憂鬱症與焦慮症研究計畫。研究人員檢視他們白血球細胞中的粒腺體長度,比較其居住環境品質,因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以犯罪率、噪音、民眾惹事情況、失序狀況等做為居住環境品質評估標準。

粒線體在位於細胞染色體尾端,就好像鞋帶尾端一樣。可以避免染色體尾端磨損。每當細胞分裂,粒線體就會修短,當年齡增長、身體老化,粒線體就會越來越短

研究人員發現,住在較好環境民眾,粒線體平均減少六十九鹼基對長度,而住在較差環境民眾粒線體則平均減少一百七十四鹼基對長度。研究人員認為,研究顯示,一個人的社經狀況也許會影響生理老化速度。

鄭醫師補充:

這個研究的核心很簡單:壓力會導致端粒縮短速度加快。居住環境不佳,對人來說是一種壓力,日積月累下來,衰老速度自然比較快。

慎選居住環境,減少壓力也是長壽養生不可忽略的一環。

參考文獻:

  1. Mijung Park, Josine E. Verhoeven, Pim Cuijpers, Charles F. Reynolds III, Brenda W. J. H. Penninx. Where You Live May Make You Ol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Poor Neighborhood Quality and Leukocyte Telomere LengthPLOS ONE, 2015; 10 (6): e0128460 DOI:10.1371/journal.pone.012846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月「仿禁食」5日 可減脂抗老化

【台灣醒報記者鄭宇晴綜合報導】短期「仿禁食」不但可延年益壽,也可降低癌症、糖尿病與心臟病等風險。過往研究指出,禁食可以「欺騙」身體,讓身體減少分泌刺激生長的賀爾蒙而「凍齡」,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承受不吃東西的風險。美國專家近日研發出一種「仿禁食」的飲食習慣,只要每個月連續5天攝取等同於平日約3分之1或一半的熱量,就可延緩老化、降低罹病機率。

根據美國南加州大學發表於《細胞代謝》期刊的研究,研究員設計了一套仿禁食菜單,內容包括蔬菜湯、能量棒、能量飲品、花茶及營養補品等,讓19名受試者在1個月內連續5天,僅攝取正常飲食34%至54%的熱量。

第1天受試者僅攝取1090大卡熱量(蛋白質10%、脂肪56%、碳水化合物34%)。第2天至第5天攝取725大卡熱量(蛋白質9%、脂肪44%、碳水化合物47%),之後1個月內便任由受試者按原先的飲食習慣進食。

3個月後的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受試者仿禁食時血糖濃度下降約10%,在非禁食時也下降約6%。」南加州大學生物科學教授華特‧隆格表示,受試者體內的葡萄糖、軀幹體脂肪和偵測發炎的C反應蛋白等指標都有所下降,「這些生物指標愈高,身體老化或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等疾病的機率愈高。」

研究者同時也針對白老鼠做實驗,讓老鼠每個月禁食4天2次,發現老鼠的骨骼、肌肉、腦部及免疫細胞都有再生跡象,且較少出現發炎、骨質酥鬆或癌症等疾病,學習能力與記憶力也得以維持,壽命也更長。

「這樣的飲食方式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欺騙』了身體,讓身體減少分泌一種刺激生長與老化的賀爾蒙『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讓身體延緩老化,」隆格指出,一般人只需每3至6個月進行一次仿禁食,過胖或罹病高風險人士則可每2星期進行一次。隆格也強調,「有意嘗試仿禁食的民眾,應要先諮詢醫師,並由醫師監控仿禁食的過程,切勿自行斷食。」

鄭醫師補充:

禁食對許多人來說太激烈,因此仿禁食或者間歇性禁食(過去部落格也提出來討論過)的方式變成為取代但仍然有效的保健方式。仿禁食必須設計菜單,不然一天吃一餐,連續五天也是一種直接降低熱量攝取的方式。

參考文獻:

  1. A Periodic Diet that Mimics Fasting Promotes Multi-System Regeneration, Enhanced Cognitive Performance, and Healthspan

    Brandhorst, Sebastian et al.
    Cell Metabolism

http://www.cell.com/cell-metabolism/abstract/S1550-4131(15)00224-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酪梨脂肪成分可能助抗骨髓性白血病

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酪梨中的脂肪成份或可幫助抑制白血病癌症幹細胞生長、對抗急性骨髓型白血病。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成份未來也許可以發展新藥,幫助治療白血病。

加拿大研究人員指出,白血病癌症幹細胞是癌病變根源,這些幹細胞會發展成異常血液細胞,而酪梨中的脂肪分子有助對抗白血病癌症幹細胞。

在全世界,很少藥物可以針對白血病癌症幹細胞進行治療。這項研究為白血病治療帶來一線曙光,希望未來可以透過酪梨抗癌成份研發藥物,這樣就能幫助急性脊髓性白血病患者延長壽命。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一種致死率很高的癌症病變,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一旦出現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五年內約有九成的人失去性命。

研究人員發現,酪梨中的「AvocatinB」脂肪分子可以阻止這過程,針對異常幹細胞作用,健康血球細胞就能順利生長。

研究作者指出,酪梨這種成份不只可以斬斷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病根,還具有標靶性質,只對異常幹細胞作用,也可以減少毒性,避免傷害健康細胞。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癌症研究》期刊。

鄭醫師補充:

談到癌症治療,最關切的就是療效好、安全性高而且沒有副作用,顯然這篇報導提到的酪梨的脂肪成分Avocatin B對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治療露出一大片曙光。

對癌症患者來說,酪梨是一種值得考慮的飲食來源,很多人不知道酪梨提供優質的脂肪來源,每100公克含5.9到7.8公克的脂肪,大部分是單元不飽和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參考文獻:

Targeting mitochondria with avocatin B induces selective leukemia cell death, Paul Spagnuolo et al., Cancer Research, doi: 10.1158/0008-5472.CAN-14-2676, published online 15 June 2015, 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罹乳癌、口腔癌 平均少活16年

衛福部今天〈17號〉公布最新的103年國人十大癌症死因調查,順序與102年大致相同,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仍高居前三位。進一步分析發現,罹患乳癌 、口腔癌、子宮頸及子宮癌患者,以應活70年來推算,將少活15到16年。

(黃仲丘報導)

 

衛福部公佈最新的103年十大癌症死因調查,十大癌症死因順序依序是,肺癌、肝癌、大腸直腸癌、女性乳癌、口腔癌、前列腺癌、胃癌、胰臟癌、食道癌、子宮頸癌,順位和再前一年相同。

 

進一步分析,如果以應活70歲來推算,罹患乳癌(少活16.1年) 、口腔癌(少活15.9年)、子宮頸及子宮癌(少活15年),將比一般人少活15到16年。國民健康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說:「肝癌、肺癌他們的死亡年齡都在60、70歲以上,但是例如像乳癌跟口腔癌,它的損失年數是比較多的,這兩個癌症它的損失年數是比較多的。」

 

根據103年的癌症死亡中位數,乳癌、口腔癌,死亡中位數為58歲,食道癌則是59歲。相較於肝癌69歲、肺癌72歲的死亡中位數,這三種癌症少活了十幾年。

 

吳建遠指出,乳癌如果排除荷爾蒙因素,與腸癌的發生,主要都與不健康飲食、不規律運動、吸菸、喝酒、吃檳榔有關。吳建遠表示,目前肝癌、子宮頸癌的標準化死亡率有明顯下降,乳癌跟腸癌仍在持續增加,口腔癌、胃癌、前列腺癌則是持平。

鄭醫師補充:

許多人癌症患者都是等身體出現不適,才去做檢查,發現罹癌之後,才開始改變生活型態。即便是癌症篩檢發現,意義與症狀出現相去不遠,因為許多癌症發現,都已經是病灶過大,甚至出現轉移的情形,甚至不感覺疼痛。

真正積極的做法,就是平時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戒菸,喝酒不過量,作息正常,吃健康的食物以及維持適當的運動,避免過度壓力等等,此外,若是家人有癌症的家族史,建議不妨透過基因檢測來看看自己的體質,是否是哪些癌症的高危險群。許多癌症患者疾病不菸不酒,生活也規律,但還是逃不了罹癌的結果,甚至在年紀輕時便罹癌,這些其實都跟基因組合有關係。

有罹癌傾向的基因,並不代表一定會罹癌,因為脆弱的基因型需要環境來配合才會發病。一旦確認自己是罹癌的高風險群,接下來除了積極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之外,很重要的,利用一些營養補充來補強基因的弱點,後天調控其實可以降低許多憾事的發生。

 

目前國健署也提供國人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大腸直腸癌」四大癌症免費篩檢,鼓勵符合篩檢資格者多加利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每天攝取15克堅果 可降低早死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一顆小小的堅果,到底有著多大的魔力,不僅讓美國《時代雜誌》在2005年時,將它評比為十大健康食物之一,就連每日飲食指南,也建議民眾每天都要攝取1份堅果種子類為佳,綜觀以上,堅果種子類在近年來已成為最矚目的焦點。

由於堅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價值高,對於人體而言,有助於預防細胞老化,降低心血管疾病、失智症風險,只不過熱量偏高需適量攝取,此外,日前更有項研究最新發現,每天食用15克的堅果或花生,還能降低早死風險

僅有花生、堅果可預防 花生醬並無保護力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Maastricht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從1986年起,針對逾12萬名年齡介於55~69歲間的民眾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每天食用15克的堅果或花生,可降低因癌症、呼吸道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等疾病早死的風險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因為堅果、花生都與含有各種不同的化合物,如脂肪酸、維生素、纖維、抗氧化劑,而這些都有助於降低早死風險,只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花生醬並無保護作用,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國際流行病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這是大規模的研究,極具參考價值。尤其,經常外食的人,難以透過日常飲食補充優質脂肪,透過堅果是簡單又直接的保健方式。

有過敏體質的人,務必透過相關急性與慢性過敏原檢測,確定排除特定堅果種類的過敏,再食用會比較妥當。

參考文獻:

  1. Piet A. van den Brandt, Leo J. Schouten. Relationship of tree nut, peanut, and peanut butter intake with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June 2015
  2. http://www.alphagalileo.org/ViewItem.aspx?ItemId=153534&CultureCode=e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嗅覺失靈 意外亡風險增

 
中老年人喪失嗅覺,不只是單純身體退化。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指出,嗅覺出問題,不僅意味健康出狀況,也代表因意外死亡的風險大增。

研究共同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神經與精神醫學教授達文里德文蘭指出,長期對氣味判斷出問題,不只是身體健康退化或惡化的跡象,民眾更可能因此吃下更多腐敗或有問題的食物,對瓦斯洩漏也缺乏警覺,意外死亡的風險增加。

研究人員分析一千一百名年過八十的紐約居民嗅覺,一旦在四十種氣味中分辨不出十八種,代表嗅覺較差。嗅覺較差者,約四成五在研究期間因故死亡。嗅覺正常者死亡率約一成八,明顯較低

研究人員強調,年長者的嗅覺退化,代表與嗅覺相關的細胞,再生能力變差;年輕人短期嗅覺異常可能與局部疾病有關。例如有些人長期鼻塞,也可能引發嗅覺變化。

很多民眾因鼻塞或鼻竇問題造成張口呼吸、打鼾、嗅覺失靈等症狀,進而影響食慾,若鼻涕倒流厲害或鼻竇中的分泌物無法順利清除,除了經常會頭暈、頭痛及口臭之外,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中耳炎,造成聽力減退等併發症。

鄭醫師補充:

嗅覺是許多動物非常重要的本能,當本能消失或者退化,隱藏的訊息就是健康風險以及應變適應能力不佳。

過去提到嗅覺退化,大多著重巴金森症或者是失智症的風險警訊,這篇研究主要想提醒大家,除了大腦功能退化,因為嗅覺退化導致食慾降低,吃錯東西以及對於環境危險偵測能力下降,導致壽命縮短。

一旦發現嗅覺退化,最好找出原因。到了中老年,嗅覺開始退化或者消失,鮮少是過敏引發,最好透過完整的身心評估,找出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減緩身體退化,延年益壽。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icaldaily.com/longevity-measured-sense-smell-spells-bad-news-noseblind-336306

參考文獻:

Olfactory identification deficits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in the community

  1. D. P. Devanand M.D.1,*,
  2. Seonjoo Lee Ph.D.3,
  3. Jennifer Manly Ph.D.2,
  4. Howard Andrews Ph.D.2,
  5. Nicole Schupf Ph.D.2,
  6. Arjun Masurkar M.D., Ph.D.2,
  7. Yaakov Stern Ph.D.2,
  8. Richard Mayeux M.D.2 and
  9. Richard L. Doty Ph.D.4

DOI: 10.1002/ana.2444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茶素降攝護腺癌風險 能抗氧化

 
美國默菲特癌症研究中心指出,初步研究顯示,綠茶萃取物可減少高風險族群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

默菲特癌症研究中心研究員庫瑪表示,每天給予四十九名出現高分級前列腺上皮內瘤或非典型腺體的民眾兩次兩百毫克,去除咖啡因的綠茶萃取物膠囊長達一年,相對於安慰劑組,這些高風險族群最後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降低。研究將在美國臨床癌症醫學會年會中發表。

研究所使用的綠茶萃取物主要含有一種兒茶素EGCG。茶中的「兒茶素」抗氧化作用受到重視,被認為可對抗自由基傷害。部分研究報告提到,兒茶素具輔助抗菌、抗病毒作用。

綠茶兒茶素濃度最高,紅茶兒茶素濃度相對最低,半發酵茶的兒茶素濃度則介於綠及紅茶之間。綠茶萃取物還被認為能改善代謝。部分研究顯示使用綠茶萃取物,亦有助改善胰島素阻抗

學者指出,這項研究仍在初期階段,癌症的預防必需從生活、環境及飲食著手,同時定期篩檢。如果已經罹患癌症仍需就醫,尋求治規治療。對咖啡因較敏感人,還是要儘量避免飲用太多茶,以免出現不適。

鄭醫師補充:

從綠茶萃取出來的兒茶素具有效力很好的抗氧化,有些產品甚至有抗氧化力的實驗室數據,建議選購時儘量選購這方面的產品,服用後效果較佳。

參考文獻:

http://medicalxpress.com/news/2015-05-asco-component-green-tea-prostate.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怕得皮膚癌 維他命B3有效

 

 

 

 

(中央社邁阿密13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一份最新研究顯示,維他命B3可降低罹患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風險高達23%

法新社報導,這份報告是在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主辦的癌症研討會中提出,顯示化學名稱為菸鹼醯胺的維他命B3,可修復DNA與提升皮膚免疫力

領導這項研究的雪梨大學皮膚醫學教授達米安(Diona Damian)表示:「這是我們首度有明確證明,只要用簡單的維他命B3,配合適度防曬,就能降低罹患皮膚癌風險。」

此項研究有386名病患參與,他們在過去5年間都被診斷出至少罹患兩種皮膚癌,例如基底細胞癌與鱗狀細胞癌。

其中一半的人被隨機選中一天吃兩次500毫克的維他命B3,另一半的人吃的則是安慰劑。

研究人員強調,這次研究使用的是菸鹼醯胺(nicotinamide),不是另外一種也很常見的維他命B3菸鹼酸(nicotinic acid),菸鹼酸會帶來後遺症包含發紅、低血壓。

路透社報導,雪梨大學這項實驗針對過去5年曾罹患兩種癌症以上的人,結果維他命B3菸鹼醯胺,被證明可降低罹患非黑色素瘤皮膚癌風險達23%。

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認為,這項發現可望降低醫療系統重擔與皮膚癌患者醫療成本,皮膚癌是白種人罹患最多的癌症。這項發現提前在月底於芝加哥舉辦的年會前發表。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B3服用劑量,算是大劑量的用法,一般的B群或者綜合維他命絕對無法達到一天1000毫克的使用劑量。

雖然這篇研究用的是菸鹼醯胺(nicotinamide),但並不代表另一種會潮紅的B3菸鹼酸(nicotinic acid)沒有用。

這的確是經濟又安全的皮膚癌預防方式。

參考文獻:

http://abstracts.asco.org/156/AbstView_156_149209.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魚油少葡萄糖 提高癌症治癒率

【台灣醒報記者蒲孝如台北報導】研究證實,多吃魚油、減少葡萄糖的攝取能增加癌症患者治癒率。因為過多的葡萄糖會促進癌細胞增長,而營養不良、體重輕、肌肉量少更會加速病情惡化,因此台灣癌症基金會4日呼籲癌友應注意3大營養原則包括,「少醣」、「多優質蛋白質」、「多優質油脂」,建議可多食用低GI食物以及含Omega-3深海魚油,抗發炎、提高化療效果。

【營養不良病情惡化】受邀參加記者會的菲律賓聖道頓馬士大學教授強納森亞斯柏醫師表示,國外許多研究發現,癌症患者營養缺乏造成身體虛弱、吸收不良的「惡病質」狀態,而體重減輕,或是肌肉量減少出現「肌少症」,都會降低病患存活率,肌肉量少更會使體內毒性增加,加速病情惡化,容易產生手術併發症而加速死亡風險。

醣類會促進癌細胞生長,台灣胸腔腫瘤病友支持協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醫師指出,癌細胞利用葡萄糖後會產生大量乳酸堆積於體內,乳糖是促進癌細胞生長的因子,造成體內持續發炎

【低糖好脂蛋白質】因此,李章銘建議癌友應避免醣類攝取,反之應增加每日飲食中「優質蛋白質」、「優質脂肪」的比例。多吃肉類補充蛋白質能避免「肌少症」,而好的脂肪,例如Omega-3魚油,能抗發炎、抑制癌細胞生長、增進化療效果、減少化療副作用,增加耐受度。

根據基金會統計,6成癌症病友都表示,化療後大多味覺改變而無胃口。一位已經歷7次化療的中年癌友蘇先生,因為化療期間胃口不好,為了刺激味覺,就吃沒營養的炸雞,體重一度掉到48公斤,嚴重營養不良。但經由基金會營養師賴怡君以「高熱量」、「優質蛋白質」、「優質油脂」、「健康醣類」的原則幫助調整菜單後,現已達到52公斤,營養評估結果也恢復標準。

賴怡君表示,攝取大量蔬菜水果以及肉類是原則,而除了低醣以外,可食用健康的醣類,例如低GI食物(全穀根莖類、多色蔬果類、大豆食物等),並要避免精製與加工食品;優質脂肪,例如富含Omega-3的深海魚類(鮭魚、鯖魚);含亞麻油酸的食物(亞麻籽、核桃、南瓜子、芥花籽油)

鄭醫師補充:

優質蛋白質來源,盡量減少紅肉,甚至在動物性蛋白的來源上,有些專家建議也不宜過多,如能以優質的植物性蛋白為主,對癌症患者幫助更大。魚類是補充Omega-3最直接的方式,茹素者,可以考慮亞麻籽油、核桃油或者芥花油等等。

攝取過多的糖,身體如易堆積乳酸,乳酸又是癌細胞最喜歡的養分,因此限糖絕對必要。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之鑰》運動大幅提升呼吸、心跳 防淋巴癌上身

 
加拿大最新研究發現,規律進行激烈運動,可以幫助降低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運動可以讓呼吸加快,增加心跳速率,這對減少淋巴癌風險或許很有好處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生泰瑞‧伯伊爾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所發出的新聞稿中表示,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可以減少大腸直腸癌、乳癌風險,對身體、心理健康也都很有益處。這次研究發現,民眾若規律進行激烈運動,似乎也可以減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癌症流行病學、癌症生物標靶與癌症防治》期刊。

這項研究只發現激烈運動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風險下降有關聯,但並沒有證實光靠運動就能減少癌症風險。伯伊爾指出,需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了解其中關聯性。

這項研究含括八百名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患者,各年齡層患者都有,其中約三分之二為男性。研究人員以八百多名年齡、性別相似、未罹癌民眾為比較對象,以問卷詢問這些人的健康情況、生活習慣、運動習慣等資訊,並將運動分為輕度運動、中度運動與激烈運動。

研究發現,與少運動的人相比,進行最多激烈運動的人較不會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罹癌風險最多減少百分之三十。研究人員指出,激烈運動可以大幅提升呼吸、心跳,這對降低罹癌風險很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過去我曾經讀過一則觀察報導,那是一位婦產科醫師寄給我的,裡面提到馬拉松選手,幾乎 不會罹癌,據推測,是因為馬拉松選手每次運動的時間長,排汗多 不會罹癌,據推測,是因為馬拉松選手每次運動的時間長,排汗多,,進而排除深層的毒素,而且心肺功能必須維持不墜等等。

這篇加拿大研究直接證實,強度高的運動,有助於降低淋巴癌的風險。

運動最好不要操之過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最好從輕便的運動開始,例如快走等等。

參考文獻:

Lif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 Risk of Non-Hodgkin Lymphoma

  • Terry Boyle,
  • Richard P. Gallagher,
  • Randy D. Gascoyne,
  • Joseph M. Connors,
  • Nhu D. Le,
  • and John J. Spinelli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May 2015 24:5 873-877; doi:10.1158/1055-9965.EPI-14-1303

http://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24/5/873.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笑能降血糖 啟動好基因

學者研究發現,大笑能啟動身體好的基因提高抗癌力,且能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photo by cheriejoyful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台灣醒報記者蒲孝如綜合報導】大笑有助血糖穩定!最近日本營養學者證實,大笑能改變體內基因的功能,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殺死癌細胞的活性,也能讓不好的基因休眠,研究還發現欣賞搞笑節目竟能幫助糖尿病患控制血糖,甚至即使只是「強顏歡笑」,也一樣有助健康。

【大笑助血糖控制】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東京家政大學家政學部營養學科副教授大西淳之與筑波大學名譽教授村上和雄共同研究發現,「大笑可啟動對健康有益的基因,關閉對健康有害的基因。」本來糖尿病患者大多會因身體不適而有不安、恐懼等情緒問題,血糖容易忽高忽低,但大笑卻能有助血糖控制。

研究團隊也發現,人體內能自然殺死癌細胞的「自然殺手細胞」功能低落的人,在大笑後,該細胞活性會變高;原本細胞功能高的人會降低,並回復最佳狀態。也發現,人體白血球中,與感染預防、自然殺手細胞活化有關的基因表現在大笑之後會更活躍,和糖尿病、憂鬱、發炎反應有關的基因功能則會變得不明顯。

有趣的是,針對19位中老年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飯後血糖值調查也證實,看搞笑節目竟可幫助血糖控制。研究員分別於飯後給病患看較無聊的「糖尿病衛教手冊」,以及欣賞日本搞笑藝人相聲表演,結果看完衛教手冊後的飯後血糖值平均上升123mg/dL,而欣賞相聲表演後則只上升77mg/dL,表示看搞笑節目大笑有助飯後血糖値不過高。

「研究證明,就算強顏歡笑也有助健康。」大西淳之表示,一項發表於《PLOS ONE》期刊的研究指出,當人做出笑的動作時,口角上揚、臉頰肌肉和眼窩肌肉同時動作時,會讓大腦有「感覺很好笑」的錯覺,情緒會跟著放鬆。就算是「強顏歡笑」也能促進腦類多巴胺分泌,產生快樂的感覺。他建議,為了身心的健康,就算是勉強笑一笑也好。

本研究發表於《糖尿病護理》、《國際個別化醫療》期刊。

 

鄭醫師補充:

大笑能鬆弛身心,甚至改變基因的調控,幫助血糖控制更穩定,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殺癌細胞的活性,降低發炎以及憂鬱的基因表現,真是省錢又有效的保健之道。

參考文獻:

1.Int J Mol Med. 2001 Dec;8(6):645-50.

The eleva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induced by laughter in a crossover designed study.

 
 
2.
  • Keiko Hayashi,
  • Takashi Hayashi,
  • Shizuko Iwanaga,
  • Koichi Kawai,
  • Hitoshi Ishii,
  • Shin’ichi Shoji,
  • and Kazuo Murakami
Laughter Lowered the Increase in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Diabetes Care May 2003 26:1651-1652doi:10.2337/diacare.26.5.165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盤膝起坐測試 估算壽命長短

 

盤膝起坐測試能估算壽命長短。 取自網路盤膝起坐測試能估算壽命長短。 取自網路
巴西研究發現,簡單的起坐動作能估算壽命長短。

 

這項稱為Sitting Rising Test(SRT)的動作,是站立時交叉腳後慢慢盤膝坐下,再將下半身微微向前傾斜,不用任何輔助起身,部分人須用1隻手按地借力站起。測驗總分10分,做SRT時每當發現缺乏平衡感,或利用輔助就扣1分,研究發現測試者每得1分,代表死亡機率降低21%。

巴西研究員表示,SRT所測量的肌力、平衡感和姿態穩定性,都和壽命長短有直接關聯。研究測量51至80歲的人,發現研究對象若需要越多輔助才能站立,越可能在6年的追蹤期內死亡

研究利用多名實驗對象的數據算出壽命長短的可能性,據統計結果來看,做SRT測驗有困難雖不代表命在旦夕,但身體發出了警訊需要注意。

鄭醫師補充:

標準的盤膝起坐完成,不能仰賴手來協助,也不能失去平衡,否則都是要扣分。扣越多分,身體健康狀況越堪慮。

方才我做了一下測試,身體應該還可以使用好一段時間無虞。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2015/02/26/sitting-rising-test-life-expectancy-fitness/2407640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