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可以為憂鬱症的朋友做的 (27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小心隱性貧血!鐵質不足恐致憂鬱、自律神經失調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請試著想想看,自己的身體是否有「鐵質」(薪水)含量不足的情形呢?是不是為了應付最低所需鐵質(固定支出),就已經很吃力了?如此一來,你沒有多餘的「置裝費」,必須領出「活期存款」甚至必須解除「定期存款」才能維持生活開銷。這種狀態稱為「潛在缺鐵性貧血」。儲備用的鐵質,會存在肝臟、脾臟裡,身體鐵質不足會從此處取用。當儲備用的鐵質逐漸減少時,身體狀況會邁向潛在缺鐵性貧血的初期,完全用盡儲備鐵質,就會轉而消耗血清鐵質

若一般健康檢查結果為「輕度貧血」時,即表示身體已經開始消耗血清鐵質。等到血清鐵質消耗完畢,則輪到組織鐵質,這時會診斷出「缺鐵性貧血」。等驗出「缺鐵性貧血」才開始想辦法補救已經太晚。

健檢的數據,無法呈現「潛在缺鐵性貧血」,因此,即使健檢數字在標準值內,仍可能覺得身體不適。由於這時的不適程度,多半屬於「忍一忍就沒事」,因此很少人會想到要認真治療。若是放任身體持續缺鐵,那麼貧血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甚至導致自律神經失調、憂鬱症等。不要以為健檢沒有問題就可以安心,若有身體不適情形,請在還沒有演變成為疾病之前,好好照顧身體,盡力打造不容易罹患疾病的體內環境。

鐵質不足檢查表

□ 久坐站起時常常頭暈目眩,容易耳鳴。
□ 情緒不穩。
□ 早上容易賴床。
□ 食慾不佳。
□ 皮膚容易出現濕疹。
□ 常常想吐。
□ 動一動身體就覺得喘、心悸。
□ 一年四季都會打噴嚏、流鼻水。
□ 休息以後仍覺得「疲倦、發懶」。
□ 臉色暗沉、上妝感覺不服貼。
□ 容易感冒。
□ 身體總在不知不覺間多出幾道瘀青。
□ 牙齦會出血。
□ 覺得腦袋很沉重、常頭痛。
□ 洗髮很容易掉髮。
□ 有水腫問題。
□ 經常腰痠背痛。
□ 容易便秘或腹瀉。
□ 有時會感到胸口悶痛。
□ 眼皮粘膜泛白。
□ 容易嘴破。
□ 不容易集中精神。
□ 個性變得神經質,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心浮氣躁。
□ 覺得沒有精神。
□ 記憶力變差。
□ 生理期經血變多。
□ 生理期曾在一個月內報到兩三次。
□ 生理痛很嚴重。
□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

鄭醫師補充:

鐵不足,真的會引發相關生理症狀以及憂鬱或者情緒困擾,然而在身心科門診卻鮮少有醫師會針對患者做鐵濃度的檢測以及相關症狀做評估,以至於藥物控制到頭來淪為藥物依賴而且效果有限。

我在臨床上,經常看到女性患者,其實都有潛在性缺鐵的問題,然而之前在一般身心科門診就醫,沒有針對這部分做評估以及處理,以至於多吃不少冤枉藥。只要稍稍留心,針對這部分問題直接補充,效果真的是立竿見影。

再次重申,精神症狀的起因,必須先排除是身體原因引發。透過對整合醫學有經驗的醫師,可以先排除是否有身體問題必須先處理。大部分有情緒困擾的人,在身體問題獲得處理之後,都可不藥而癒。

缺不缺鐵,有相關檢測可以直接瞭解,真的缺乏,也有比鐵劑更自然好吸收的補充品可以協助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脾氣暴燥誤為更年期 維生素B12缺乏症惹的禍

新竹一名五十多歲的婦人,日前因為發燒住院,抽血檢查發現白血球、血色素、血小板都偏低;而且這名婦人半年來出現食慾不振、體重減輕、四肢痠麻無力、記憶力明顯變差等症狀。甚至婦人個性一向溫和,卻變得焦燥易怒,家人一度以為是更年期的徵候。不過醫師在診察後,確定罹患典型的維生素B12缺乏症,在注射治療後,目前婦人已恢復健康。(彭清仁報導)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林耘曲表示,維生素B12缺乏症,算是眾多貧血原因中很容易矯正的一種,發生原因可能是攝取不足或吸收不佳。一般而言,維生素B12是由微生物合成,存在於動物性的食物來源,一旦經口攝入後,須靠唾液、胃液、胰液中消化脢分解與B12結合之蛋白,最後再與胃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結合,於末段迴腸處吸收至人體肝臟儲存。臨床上以巨球性貧血與周邊神經病變為主,長期嚴重缺失更可能導致骨髓衰竭,甚至是早年失智

林耘曲醫師指出,輕微缺乏維生素B12的原因,例如長期吃素、使用制酸劑抑制胃酸分泌,或老人家慢性胃炎導致胃壁細胞萎縮。嚴重的缺乏則可能是接受過全胃切除、胃繞道手術、末端迴腸切除手術或是一類特殊的自體免疫疾病,俗稱惡性貧血,體內產生內因子抗體而影響維生素B12的吸收。至於新竹這名婦人,一度被誤以為是更年期的徵候,幸好醫師在給予針劑注射維生素B12後,患者食慾慢慢好轉,各項血球值也陸續回到正常值,婦人也重新恢復到以前溫柔婉約的模樣

鄭醫師補充:

維生素B12是素食者及易缺乏的營養來源,除了海帶、藻類之外,蛋奶素的人還可以藉由吃蛋補一些。不然得已B12營養補充品來固定補充預防缺失。

導致B12缺乏的原因除了與飲食內容有關之外,因為胃部擔任B12吸收的關鍵角色,因此胃部疾病或者做過胃部繞道或者切除手術的人,容易導致吸收不良而不足。此外,腸道發炎疾病、腸道菌叢失衡以及寄生蟲也可能引發。

甲狀腺(Graves' disease)或者紅斑性狼瘡等自體免疫疾病也會引發B12缺乏。

很難想像長期依賴制酸劑的人也可能導致B12吸收不良而缺乏,因為抑制胃酸,會影響胃部的消化吸收功能,進而導致B12吸收不良。

嚴重的酒精使用者亦可能導致B12缺乏。

B12缺乏得最常見症狀便是貧血,輕微缺乏不見得有明顯症狀,但不治療的話接下來可能會衍生下列症狀:

1.虛弱、倦怠或者頭輕感。

2.心悸或者呼吸困難。

3.皮膚蒼白。

4.舌頭光滑(味蕾消失)

5.便秘、腹瀉、食欲消失或者脹氣。

6.神經症狀例如麻、刺、肌肉無力或者行走困難。

7.視力退化。

8.憂鬱、記憶力減退或者行為改變。

B12是否缺乏只要透過抽血檢測一目了然。治療更簡單,B12注射或者口服治療皆可以協助改善。嚴重缺乏者先從針劑注射開始。

最後提醒:有精神症狀,務必先透過相關檢測了解是否有生理因素或者營養缺乏導致,沒有了解原因,只是開藥控制制狀,不僅難以治癒,還可能衍生藥物副作用以及依賴問題,不可不慎。

原文資料參考來源:

http://www.webmd.com/food-recipes/guide/vitamin-b12-deficiency-symptoms-cause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 憂鬱症風險較高

澳洲一項研究發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憂鬱症風險較高,但如果接受「連續性呼吸道正壓呼吸」治療(CPAP),或可幫助減緩憂鬱症狀。

這項研究以兩百九十三名男女為研究對象,這些人都剛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研究剛開始時,有近百分之七十三的人患有憂鬱症。研究結果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越嚴重,憂鬱症也就越惡化。

研究當中有兩百二十八名患者接受「連續性呼吸道正壓呼吸」治療,治療時間每晚平均至少五小時,經過三個月後,約有百分之四的人憂鬱症狀明顯改善。研究剛開始時,有四十一名患者想自殘,或認為自己死一死比較好,但經過三個月「連續性呼吸道正壓呼吸」治療後,所有患者不再一直想去自殺。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九月號《臨床睡眠醫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研究資深作者西澳大學臨床教授大衛‧希爾曼表示,患者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結果憂鬱症狀似乎明顯改善,患者自殺念頭減輕不少。這項研究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有時可能被當成憂鬱症。憂鬱症患者最好檢查一下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問題,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包括睡覺打鼾、睡覺時呼吸暫停、睡眠受到干擾,以及白天容易昏昏欲睡。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資料顯示,睡眠呼吸中止症如果不加以治療、放任惡化,容易增加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憂鬱症等疾病風險

鄭醫師補充:

睡眠呼吸中止,腦不容易缺氧,腦部細胞無法得到足夠氧氣,憂鬱症風險隨之上升。

「連續性呼吸道正壓呼吸」治療(CPAP)是目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主藥療法,直接改善腦部缺氧症狀,除了讓白天精神體力較好外,也會減少身體缺氧壓力,進而改善憂鬱。

疑似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患者,若合併憂鬱症狀,應先處理根源,而非服用抗憂鬱劑。提醒大家留意。

  1. Cass Edwards, Sutapa Mukherjee, Laila Simpson, Lyle J. Palmer, Osvaldo P. Almeida, David R. Hillman. Depressive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Men and Women.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2015; DOI: 10.5664/jcsm.502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地中海飲食有助於幫助心血管健康,降低肥胖以及中風的風險,殊不知對於預防憂鬱症也有效果。

這項研究的主持人 Almudena Sanchez-Villegas想要透過這項研究探討飲食對於心理健康扮演的重要性,如同我們相信特定的飲食能夠保護我們的心智,這些飲食內容不僅對身體好,現在也發現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幫助。以地中海飲食的食物內容,像堅果、豆莢類、水果以及蔬菜(OMEGA-3,維生素以及礦物質來源)都能降低憂鬱症風險。

此研究蒐集15093位沒有憂鬱症病史的參與者,從1999年12月21日開始,前後追蹤十年,總共有1550位參與者經臨床證實為憂鬱症,服用抗憂鬱劑,平均追蹤8.5年。

最後發現,沒有罹患憂鬱症的參與者,他們最大的共同點是採用地中海飲食。因此,健康的飲食,的確可以做為憂鬱症預防的關鍵環節。

參考文獻:

 

  1. Almudena Sánchez-Villegas, Patricia Henríquez-Sánchez, Miguel Ruiz-Canela, Francisca Lahortiga, Patricio Molero, Estefanía Toledo, Miguel A. Martínez-González.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diet quality scores and the risk of incident depression in the SUN ProjectBMC Medicine, 2015; 13 (1) DOI: 10.1186/s12916-015-0428-y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吃魚較不憂鬱 Omega3改變腦結構

 

多吃魚,竟然可以抗憂鬱?中國一項研究發現,與少吃魚的人相比,多吃魚的人較不容易罹患憂鬱症。男性如果多吃魚,憂鬱症風險下降約百分之二十,女刑則下降百分之十六。研究認為,Omega-3脂肪酸或許可以改變大腦結構,並調整多巴胺、血清素等憂鬱症相關神經傳導物質,進而降低憂鬱症風險。

這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流行病學與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研究作者接受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訪問時表示,魚類中的優質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或許也可以幫助預防憂鬱症。吃大量魚類食物,也可能是健康生活、健康飲食指標,代表這人本身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就比較健康,所吃食物較為營養,因而較不容易出現憂鬱症。

研究團隊分析二OO一年到二O一四年所出版十六份相關研究報告,檢視魚類攝取量與憂鬱症風險是否有關聯,因而得到上述結論。

飲食在憂鬱症風險上扮演重要角色,如果規律食用蔬菜、水果、魚類、全穀類食物,可幫助減少憂鬱症發生風險。不過過去沒有研究探討吃魚與憂鬱症風險之間的關聯性。中國青島大學醫學院張東峰表示,魚類是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重要來源,這種營養成分在大腦結構、功能、神經細胞等方面或許扮演重要角色。魚類攝取量與憂鬱症風險之間的關聯性還很有爭議,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有所定論。

鄭醫師補充:

魚油幫助憂鬱症的預防與治療,過去已有數不清的研究顯示。這篇研究只是再度強調這項事實。不過,對深海魚的攝取量必須節制,尤其是體型越大的魚,主要是考慮到重金屬以及食物鏈的累積汙染帶來的負擔。

參考文獻:

Fish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 Fang Li,
  • Xiaoqin Liu,
  • Dongfeng Zhang

J Epidemiol Community Health jech-2015-206278Published Online First: 10 September 2015 doi:10.1136/jech-2015-206278

http://jech.bmj.com/content/early/2015/08/21/jech-2015-20627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基因檢測,不單單只是為了預測疾病,即便是已經有疾病的患者本身也可以透過基因檢測來研擬相對的治療策略,加速疾病本身痊癒以及預防再發。

最新發表的跨國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在第十對基因的兩區域的基因若出現變異,女性憂鬱症復發的風險明顯提高。分別是靠近sirtuin 1 (簡稱SIRT1) 基因以及以及非蛋白質編碼(non-protein-coding)區域的phospholysine phosphohistidine inorganic pyrophosphate phosphatase (簡稱LHPP)基因。

這研究乃透過分析5303位中國健康女性以及5337位復發的重度憂鬱症女性比較所得到的結果。更進一步分析4509位嚴重性的女性憂鬱患者,發現在sirtuin 1軌跡上發現了增加的基因訊息。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有些憂鬱症患者有家族病史。

針對憂鬱症來說,目前基因檢測已有相關實驗室能夠提供相關的基因檢測,建議有興趣想了解自己是否有憂鬱體質的人,或者已經在治療的憂鬱症患者,不妨透過這類檢測來幫助自己真正體質,和治療者討論,研擬更好的預防以及治療措施。

參考文獻:

Spars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two loci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atureVolume:523,Pages:588–591Date published:(30 July 2015)DOI:doi:10.1038/nature14659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3/n7562/full/nature14659.html

其他相關的研究也可以對照參閱:

http://www.cell.com/current-biology/fulltext/S0960-9822(15)00322-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分析數字,有憂鬱症病史的孕婦,罹患產後憂鬱的危險性提高41%:

http://www.apa.org/pi/women/programs/depression/postpartum.aspx

而估計約有9-16%的婦女之前並無相關心理疾病史但也出現產後憂鬱症,是否有任何方式可以了解這些婦女是如何被影響而出現此症的?一項新發表於期刊 Frontiers in Genetics 的研究發現一個生物標誌物可以用來預先偵測此項疾病的風險。

這標誌物源於人稱愛的荷爾蒙,催產素受體基因oxytocin receptor gene (OXTR)。催產素顧名思義,除了幫助催產外,在情緒調控也扮演至關緊要之角色。我在部落格中亦曾提出催產素濃度不足,與產後憂鬱症的發生率成正相關的研究給大家參考。而在臨床上,我也曾幫助為了要安胎,使用催產素受體抑制劑的孕婦出現憂鬱症的狀況,最後安然度過自殺風險,順利生產,完全康復,不需服藥的歡喜結果。

這項特別的研究,研究人員想找出催產素受體基因的變異,是否與產後憂鬱症的發生有關。透過分析269未被診斷有產後憂鬱症的婦女做血液的基因型分析,同時另外找276衛健康婦女做為對照組,這些婦女的年紀以及生育背景都類似,當然也都無產後憂鬱的症狀。

結果發現,催產素受體基因的變異對於產後憂鬱症的患者影響,遠遠大於之前的既定概念,換句話說,催產素受體基因的變異就是導致產後憂鬱症的重要關鍵。這項檢測將可做為孕婦罹患產後憂鬱症危險性的重要指標。對於沒有憂鬱症病史的孕婦來說這項檢測的異常,是非常重要的提醒。

一旦確認為高危險群,最好能透過整合療法來幫助孕婦心情穩定,維持正向,避免憾事發生。

參考文獻:

 Connelly JJ, et al. Interaction between oxytocin receptor DNA methylation and genotype is associated with risk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women without depression in pregnancy. Frontiers in Genetics. 20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風濕病症狀模糊  症狀似憂鬱症?

 

風濕病症狀模糊  症狀似憂鬱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隨著醫療技術提升,近年來過敏免疫風濕疾病的治療已有長足進步,如生物製劑、標靶療法等新選擇,使得治療風免疾病更能對症下藥,不再像過去常淪為亂槍打鳥的情況。大林慈濟醫院院長賴寧生表示,風濕病早期症狀模糊,常被誤以為是憂鬱症或焦慮症,或因症狀不明而延誤治療。建議民眾,若在神經、血液、生殖或內分泌系統中,同時有超過兩科以上的症狀,就要懷疑是免疫疾病,應找醫師進一步檢查確認。

 賴寧生透露,風濕病早期症狀模糊,包括全身倦怠、情緒不穩、睡眠障礙等症狀,常被誤認為是憂鬱症或焦慮症。若進一步出現體重減輕、發燒、感覺改變、運動功能喪失、排泄功能障礙、頭痛視力改變,應被視為嚴重警告,若不及時治療,關節局部可能出現變化,例如畸形、腫脹、皮膚顏色改變、肌肉萎縮、局部疼痛、功能受限等。許多人在關節出現局部變化的階段,因不清楚是何種疾病而未治療,可能造成日後出現神經系統、口腔、眼睛等症狀。

儘管風濕免疫疾病症狀多變、診斷不易,賴寧生說,一旦發現在神經、血液、生殖或內分泌系統中,同時出現超過兩科以上的症狀,就該懷疑是免疫疾病,應找風濕免疫科醫師檢查確認,盡早找出病灶。但現在隨著診斷方法和藥物進步,治療風濕免疫疾病,不再像亂槍打鳥,有利於患者的治療。

鄭醫師補充:

風濕病這種自體免疫疾病,算是身體發炎的狀況,跟一般的發炎感染狀況不同的點在於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攻擊的是自體組織,感染對抗的是外來的微生物或感染源。

身體的發炎的確產生類似憂鬱症狀,而許多憂鬱症患者,身體其實有長期的慢性發炎但不自知。因此,身體不管是急性發炎或者是慢性發炎,產生的全身倦怠;情緒低落或者睡眠障礙等等,其實是身體在發炎過程中,透過細胞激素的分泌影響大腦的壓力中樞,導致情緒跟著出現障礙所致。此時,若不是針對自體免疫疾病來處理,直接到精神科掛診拿藥,恐怕症狀難以改善,不小心一旦產生藥物依賴,還得另外費力來戒斷精神科藥物,不可不慎。

再次提醒,出現疑似精神狀況,應該找有經驗的醫師現做詳細的身體評估,找出潛在身體功能失衡的真正原因,針對原因來處理,如此才是根本治療之道。

非藥物改善上,魚油OMEGA-3被發現可以幫助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而魚油也是經臨床症時緩解改善憂鬱的補充品,建議有此疾患困擾的人,儘量選擇優質無汙染的相關補充品來協助改善:

1.Pirotta, M (September 2010). "Arthritis disease – the use of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39 (9): 638–40. PMID 20877766. 

2.Miles EA, Calder PC; Calder (June 2012). "Influence of marine n-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mmune function and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ir effects on clinical outcom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107 Suppl 2 (S2): S171–84. doi:10.1017/S0007114512001560. PMID 22591891. 

3.Ruggiero C, Lattanzio F, Lauretani F, Gasperini B, Andres-Lacueva C, Cherubini A; Lattanzio; Lauretani; Gasperini; Andres-Lacueva; Cherubini (2009).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immune-mediated dise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PDF). 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 15 (36): 4135–48. doi:10.2174/138161209789909746. PMID 2004181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焦慮 易消化道感染

一個人的情緒狀況與免疫功能好壞息息相關。比利時最新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心情很焦慮、很憂鬱,消化道感染風險就會增加,且特別容易產生長期併發症

比利時魯汶大學、魯汶大學醫院研究團隊針對二○一○年所發生的飲用水汙染事件進行研究、追蹤,因而得到上述結論。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腸道》國際醫學期刊(Gut)。

在二○一○年十二月,比利時安特衛普地區有兩社區爆發集體腸胃炎疫情,超過一萬八千人接觸受汙染飲用水。研究人員想了解這次事件對民眾帶來哪些長期影響。

研究作者安德里安‧李斯頓表示,這兩社區所發生飲用水汙染事件為一場意外,疫情爆發一年後,追蹤患者復原、健康情況,研究團隊就可進一步分析哪些為長期併發症風險因子。

研究團隊發現,如果一個人過去情緒較焦慮、憂鬱,一旦喝下受汙染飲用水,就會特別容易出現消化道感染症,且感染病情也會比較嚴重。此外,這些人產生大腸激躁症等長期併發症風險也較高,受感染一年內,這些人很容易出現腹瀉、便秘、間歇性腹部絞痛等大腸激躁症症狀。研究人員認為,焦慮、憂鬱情緒很可能影響免疫功能。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顯示,焦慮、憂鬱情緒會改變身體消化道感染免疫反應,進而導致感染症狀加重,往後也較容易演變成慢性腸躁症。這代表一個人的心理狀態與免疫功能大有關聯,可見心理健康、社會支援服務有多重要。

鄭醫師補充:

我們先看一下這項研究的對象,是一群受飲用水汙染的居民。研究提到如果過去容易焦慮憂鬱,一旦飲用受汙染的地下水,消化道更容易感染。這部分存在一個可能性:這些焦慮的人原本腸道免疫力就比較差,而腸道免疫力差,以整合醫學觀點來看,腸道菌叢失衡都是容易引發焦慮或者憂鬱的關鍵,因為腸道發炎處發的免疫神經反應,會引發大腦壓力,長期壓力下來,焦慮以及憂鬱的風險自然提升。

因此,焦慮或者憂鬱的患者若合併有腸道問題(尤其是腸躁症),務必積極處理,這是可以大幅改善的,而且一兼兩顧。

改善腸道健康,也能緩解憂鬱以及焦慮。

參考文獻:

 Psychological comorbidity increases the risk for postinfectious IBS partly by enhanced susceptibility to develop infectious gastroenteritis

  • Mira M Wouters,
  • Sander Van Wanrooy,
  • Anh Nguyen,
  • James Dooley,
  • Javier Aguilera-Lizarraga,
  • Winde Van Brabant,
  • Josselyn E Garcia-Perez,
  • Lukas Van Oudenhove,
  • Marc Van Ranst,
  • Jan Verhaegen,
  • Adrian Liston,
  • Guy Boeckxstaens

Gut gutjnl-2015-309460Published Online First: 12 June 2015 doi:10.1136/gutjnl-2015-309460

http://gut.bmj.com/content/early/2015/07/03/gutjnl-2015-309460.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年期服抗憂鬱藥 易骨折

有些更年期女性使用抗憂鬱藥物幫助減緩更年期不適症狀。美國最新研究提醒,更年期女性長時間使用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很容易增加骨折風險。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除了可以治療憂鬱症,也可以減緩熱潮紅、夜間盜汗等更年期不適症狀。這類藥物常取代荷爾蒙替代療法,成為治療更年期不適症狀另一種選擇。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東北大學馬修‧米勒博士指出,中年女性如果沒有精神方面疾病,卻長時間持續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似乎會增加骨折風險。縮短用藥時間,或可減少骨折發生機率。。

上述研究成果近日已發表於《受傷防治》醫學期刊(Injury Prevention)。

這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以十三萬七千多名四十歲到六十四歲女性為研究重點,這些女性在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間,或多或少都曾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研究人員將這些數據與其他二十三萬六千多名未使用女性做比較。結果發現,長時間用藥女性較容易骨折。

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更年期女性服用「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一年後,骨折風險上升百分之七十六。兩年後,骨折風險雖然稍微下滑,還是上升百分之七十三。五年後,骨折風險上升幅度約六成七。

鄭醫師補充:

任何新藥的副作用,在上市初期,不可能被發現長期服用可能引發的副作用為何,除非累計一段時間使用經驗,臨床醫師陸續發現類似的狀況,透過研究分析統計,此時,我們才有機會看到真相到底為何,這篇研究報導就是一個清楚的例證。

更年期合併有焦慮或者情緒障礙,有非藥物的整合改善療法。對藥物有疑慮或者容易產出副作用的敏感體質,建議可以透過這類自然療法來根本改善。

抗憂鬱劑服用會引發骨質疏鬆,這並非首次研究,過去也有類似的研究報告: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2659406

類固醇藥物以及腸胃科常用的質子幫浦抑制劑(強力制酸劑)若是長期使用,一向被視為引發骨質疏鬆元凶之一,殊不知,長期使用抗憂鬱劑,因為骨質疏鬆導致骨折機率更高: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12176

這些資訊,開立這類藥物的醫師並不會事先知,因此長期使用抗憂鬱劑引發的副作用,最好多留意相關資訊,自求多福。

參考文獻:

  1. Yi-han Sheu, Amy Lanteigne, Til Stürmer, Virginia Pate, Deborah Azrael, Matthew Miller. SSRI use and risk of fractures among perimenopausal women without mental disorders. Injury Prevention, 2015; injuryprev-2014-041483 DOI: 10.1136/injuryprev-2014-04148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憂鬱使心臟衰竭 患者死亡率增

長期受疾病之苦的患者,亦須注意心理健康。(Photo by Michael Summers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台灣醒報實習記者張心惟綜合報導】根據《BBC》報導,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發布的研究顯示,憂鬱可能使心臟衰竭患者死亡率增加,甚至更有可能於1年內死亡。主要是憂鬱會使患者缺乏動力、對生活失去興趣、睡眠障礙等,導致心臟衰竭患者死亡率增高。

【死亡風險更高】任職於英國的倫敦帝國學院與赫爾大學的克萊蘭教授,訪問96位因心臟衰竭住院的病人,藉由憂鬱量表測定病人的憂鬱程度,並追蹤其後續病情。結果顯示,當時顯現出中度或重度憂鬱的病人,較可能於接下來的300天內死亡。

克萊蘭教授表示,被稱為「現代流行病」的憂鬱症,影響了約2到4成的心臟衰竭患者,可說是相當普遍。他更提到,憂鬱會使患者缺乏動力、對生活失去興趣、睡眠障礙、缺乏自信,甚至食慾降低。他表示,上述症狀可以說明憂鬱症如何導致心臟衰竭患者死亡率增高。他更提到,即使把許多其他因素納入考量,憂鬱症的治療對心臟疾病的患者來說仍至關重要。

【身心健康並重】專家評估,憂鬱症患者可能較無動力定時服用藥物或尋求醫療協助,但這仍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先前亦有研究顯示憂鬱與心臟衰竭的關聯性,但之前的研究顯示,病況較嚴重的病人通常皆已患有憂鬱症。

英國心臟協會的瓦爾德女士表示,每個長期受疾病之苦的病人,如心臟疾病患者,在生理與心理的治療上皆須並重。她更呼籲有需要的病人,必要時一定得向專科醫師或護理師尋求醫療上的協助。

鄭醫師補充:

心臟衰竭患者合併憂鬱,在臨床上並不少見。熟悉整合醫學的專業醫師都非常清楚,心臟依賴細胞能量的程度非常高,而細胞能量產生來自於粒線體,粒線體功能不足,容易產生心臟病以及憂鬱症等等,因為大腦細胞對於細胞能量的效率依賴也很深。

粒線體功能好不好,有相關檢測可以直接了解。確認效率不佳,也有相關營養補充品可以改善。

心臟病與憂鬱症及容易產生共病現象。這樣的共病現象若不處理根源,容易提升死亡率,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資料:

http://www.bbc.com/news/health-3284628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過50憂鬱 中風翻倍

 

 

 

 


得憂鬱症竟然也會增加中風風險!美國一項研究發現,年過五十歲的人若持續患有憂鬱症,中風風險就會翻倍,就算憂鬱症症狀消失,中風風險還是偏高。

上述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研究作者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生寶拉‧吉爾桑斯表示,研究顯示,憂鬱症可能長期增加中風發生機率。

研究人員分析退休與健康研究數據,研究含括一萬六千一百七十八人,這些人年齡都在五十歲以上,從一九九八年到二○一○年,每兩年接受一次訪問,回答有無憂鬱症症狀、中風病史、中風危險因子等相關問題。

在研究十二年當中,共有一千一百九十二人中風。研究人員比較、分析後發現,患者在連續兩次訪談時若都有憂鬱症症狀,出現首次中風風險便增加兩倍以上。如果第一次訪問時就有憂鬱症症狀,但第二次訪問時症狀已消失,往後出現中風風險還是上升約百分之六十六。

研究人員也發現,就算好好治療憂鬱症,且憂鬱症症狀也獲得改善,還是無法馬上降低中風發生機率。

過去有研究發現,憂鬱症會讓血壓上升,造成自主神經系統異常,並增加身體發炎反應。研究人員認為,憂鬱症可能誘發感染、心房顫動等潛在血管病變,此外,憂鬱症患者往往也較有抽菸習慣,平常運動量也比較少。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副教授瑪莉亞‧葛莉毛爾指出,目前發現,憂鬱症與其他中風危險因子一樣,都可以從中評估中風風險高低。但未來還是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才能了解治療憂鬱症是否有助減少中風悲劇發生。

鄭醫師補充:

憂鬱症會造成心血管壓力,造成中風風險提高。過去相關研究其實不少。憂鬱症患者不少有身體長期慢性發炎的狀況,而慢性發炎易是心血管疾病風險(包含中風)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有長期憂鬱困擾的人,最好透過完整的評估,找出憂鬱的真正原因,針對原因(包含身體可能的慢性發炎)一併處理。真正處理病因,憂鬱症全癒,才能真正降低中風風險。

參考文獻:

Paola Gilsanz, Sc.D., research fellow, Harvard University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Boston; Simon Rego, Psy.D., director of psychology training, Montefiore Medical Center and 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New York City; May 13, 2015, Journal of the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online

http://newsroom.heart.org/news/long-term-depression-may-double-stroke-risk-despite-treatment?preview=c6ab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之鑰》美國研究:部分憂鬱症與腦部發炎有關

 
部份憂鬱症與腦部發炎有關。哈佛大學與艾默瑞大學初步研究發現,給予發炎指數高的憂鬱症患者omega-3脂肪酸,尤其是EPA,有助改善憂鬱症狀。

雷帕波特研究團隊分析一五五名重度憂鬱症患者血液中的四項發炎指標,分別給予兩種omega-3脂肪酸(DHA,EPA)及安慰劑長達八周。結果顯示發炎指數高的憂鬱症患者服用EPA後,改善幅度最明顯,顯示發炎指數高的憂鬱症患者或可藉由這類成份改善症狀

研究已刊登在最新一期的《分子精神醫學》期刊。

過去研究指出,omega-3脂肪酸抗發炎,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糖尿病也被認為與發炎有關。Omega-3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亞麻酸(ALA)。蔬果也是Omega-3的來源;堅果、種籽與深綠色蔬菜都含有相關營養成份。研究顯示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魚類,或能減輕發炎反應。

醫師指出,別以為只有從魚油中才能攝取有益脂肪酸omega-3,食用堅果都可以攝取omega-3,有些蔬果含有亞麻籽油酸和次亞麻籽油酸,在人體可以自然轉化成omega-3。

油脂攝取的平衡也很重要,當民眾增加攝取omega-3脂肪酸,減少吸收部份植物油或烘烤食品中的omega-6脂肪酸時,獲益較大。omega-3脂肪酸作用機轉可能是透過中和自由基,減少發炎反應

鄭醫師補充:

不少憂鬱症患者,其實都有發炎指數高的問題,但在治療過程中,往往為人所忽略。

不當的飲食在加上當事人的體質表現,長期的發炎對身體本來就是一種壓力,長期壓力可能導致憂鬱,尤其是身體發炎也算是,一般人常誤以為只有心理壓力才是壓力,不知道身體的長期壓力往往才是憂鬱症的主要元凶。

攝取油脂比例不對,造成omega-6脂肪酸過多,往往變成提供發炎的原料。適當攝取omega-3脂肪酸,降低發炎,的確是改善憂鬱不能忽略的一環。

身體的脂肪酸比例對不對,發炎指數是否過高,全都可藉由功能醫學檢測來確認,無須猜謎!

參考文獻:

Molecular Psychiatr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24 March 2015; doi: 10.1038/mp.2015.22

Inflammation as a predictive biomarker for response to omega-3 fatty acids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a proof-of-concept study

M H Rapaport, A A Nierenberg, P J Schettler, B Kinkead, A Cardoos, R Walker and D Mischoulon

http://www.nature.com/mp/journal/vaop/ncurrent/abs/mp201522a.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情緒低落錯當憂鬱症 竟是水腦症造成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名88歲的曾姓老婦人,因為先生過世後,情緒低落,社交活動減少而且食慾不振,子女們以為母親是得了憂鬱症,所以到給她服用抗憂鬱症藥物,但服用了半個多月,症狀並無改善,反而還有日漸消瘦的情形,經檢查才發現是水腦症在作祟。

南投醫院老人專科莊家銘醫師表示,個案家屬求治老人醫療整合團隊,經團隊介入檢查評估後,發現她有水腦症的情形,因為水腦症造成一連串不適的症狀,轉介神經外科,開刀治療後,症狀已獲得明顯的改善。

老人整合團隊介入 及早找出病因

台灣人口老化問題日趨嚴重,南投醫院有鑑於此,開立「老人整合性醫療門診」,提供全面性的評估與介入。南投醫院洪弘昌院長表示,老人整合性醫療門診是由不同科別跨專業領域醫療團隊的合作,讓長者不需奔波在不同專科診間等候看診,早期發現老年病人潛在的問題,有效改善病人生活功能。

鄭醫師補充:

標準的精神疾病評估,必須先排除當事人的症狀,是否為器質性因素引發的?換句話說,是否有身體的疾病導致當時的症狀?如果不仔細評估,貿然的以症狀來做診斷,直接開藥,就會像這則報導提到的狀況發生。

所以懷疑有精神狀況,第一步是先做完整的身體檢查,不是先到一般的精神科門診看診拿藥。尤其是年長者要更加留意,因為年長者的身體狀況容易發生,加上有些患者之前服用多類慢性病疾病用藥,藥物交互作用,造成代謝變慢,多重藥物導致的精神狀況在門診常見,最好經有經驗的專業醫師來評估。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紅葡萄皮含白藜蘆醇 減輕大腦發炎 緩解憂鬱

有些學者認為,憂鬱症與身體發炎反應有關。美國最新老鼠實驗更發現,紅葡萄皮中的天然抗發炎物質「白藜蘆醇」除了預防發炎反應,還能幫助老鼠減少社交壓力所帶來憂鬱相關行為。

研究計畫主持人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蘇珊‧伍德表示,在現在這個社會,越來越多人面臨社交壓力,因而產生憂鬱症與各種情緒失調病症。這次研究成果或可幫助改善這些問題,希望研究成果可以鼓勵更多科學家進行人體臨床實驗,進一步測試白藜蘆醇是否真能改善憂鬱症。

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藥理學與實驗治療學會(ASPET)年會。

鄭醫師補充:

的確,不少憂鬱症患者,身體的發炎狀況並不輕,而改善憂鬱若不緩解發炎,治療效率往往不佳。白藜蘆醇是在紅葡萄皮中可以找到的,想透過紅酒飲用來補充足夠的量,簡直是緣木求魚,透過優質的營養補充品來直接補充,比較有效果

白藜蘆醇可以幫助細胞粒線體功能更為提升,憂鬱症患者因為諸多身體因素導致粒線體功能不佳,藉由白藜蘆醇的足量補充來降低身體的氧化壓力,減少自由基以及緩解發炎,根本改善憂鬱症體質不可或缺的一環。

參考文獻:

http://www.aspet.org/March_30_Finel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是閒嗑!研究:嗑南瓜子心情好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過年期間大家愛嗑瓜子,包括好咬的南瓜子,打發時間,你知道嗎?嗑南瓜子還有另一個意想不到的好處,根據英國企業一項調查發現,吃瓜類的種子能讓人走出低落的心情陰霾,其中首選的是南瓜子和奇亞子。

心情不佳時,你喜歡吃什麼食物?一般人可能會回答:「甜食」,不過,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營養師和食品心理學家表示,吃甜食對排憂解愁未必有益。心情不好時熱衷於吃甜品,只是會產生短暫,甚至反而越吃越「憂傷」。比起其他的食物,吃瓜類的種子反而更能讓人走出低落。

吃甜品小心越吃越「憂傷」 吃南瓜子心情好

英國大米品牌蒂爾達一項針對2000人的調查發現,當感到沮喪時,有1/7的人會選擇蔬果、穀類食物對抗壓力和低落情緒,只有28%的人會求助於家人、朋友,卻有一半的人吃垃圾休閒零食來排解消極情緒。其中7/10的女性和1/2的男性會選擇甜點。但專家警告,吃甜品小心越吃越「憂傷」。

英國營養師薩拉•辛克(Sarah Schenker)和食品心理學家克利斯蒂•弗格森(Christy Fergusson)列出十大有助振奮心情的食物,南瓜子和奇亞子都榮登榜首。其他吃了會有好心情的食物還包括鮭魚、大米、藜麥、鷹嘴豆、椰子、蘆筍、菠菜和豆類。

調查顯示,當壓力來襲時,男性可能比女性更容易轉向能振奮情緒的食物,比如燕麥、藜麥等。令人擔憂的是,在買巧克力或餅乾安慰情緒低落的同事或朋友,女性比男性更加會付諸行動。

含色胺酸食物甩憂傷 南瓜子、奇亞子都上榜

至於透過吃甜品或高熱量食物來緩解憂傷心情,只能產生短暫的效果。薩拉•辛克表示,這需要我們對食品有一定的認識,認清哪一些食物既提供營養,又有利於心理紓壓。

克利斯蒂表示,抑制性神經遞質血清素,是決定心情和調節睡眠的最重要的腦內化學物質之一。色胺酸是大腦製造血清素的原料,而血清素是重要的神經傳遞物質,可以減緩神經活動,讓人放鬆、引發睡意。

色胺酸無法由人體合成,必須從食物中取得,所以均衡的攝取多類含色胺酸食物,是最佳的選擇。含色胺酸的食物以魚、肉、奶類最多,其次為豆類與堅果類食物,例如黃豆、豆腐、杏仁、葵瓜子、南瓜子、奇亞子、腰果、開心果、黑芝麻等,都有高量的色胺酸。

 

鄭醫師補充:

常有人在部落格或者門診問我:吃什麼食物可抗壓,提升心情以及抗憂鬱?這篇報導提供了很好的示範與說明。同時也提醒大家:吃甜食,短暫或可讓心情提升,但長期依賴甜食來紓壓,到頭來就是傷身、肥胖且更憂鬱。

對此議題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對照參閱這本書《活腦力飲食》: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454?loc=006_007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2967848/Feeling-Grab-bag-pumpkin-seeds-Scientists-warn-eating-miserable-unhealthy-snacks.html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重憂鬱 犯暴力高3倍

 
精神病學專家今天表示,重度憂鬱患者犯下暴力犯罪的比率大約是一般民眾的三倍,如強盜、性犯罪和攻擊。

不過,科學家在這份根據調查約四萬七千人的研究報告指出,絕大多數的憂鬱者既不暴力也沒犯罪,不應遭汙名化。

帶頭從事這項研究的牛津大學精神病學系教授法哲(Seena Fazel)說:「其中一項重大發現是,絕大多數憂鬱者並未遭暴力犯罪定罪,且比率低於精神分裂和躁鬱症患者,也大幅低於酒精和藥物濫用者。」

憂鬱是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影響全球超過三億五千萬人。治療通常包含藥物或心理療法,或是雙管齊下。

牛津大學臨床研究學者和精神專科醫師席普里阿尼(Andrea Cipriani)說,研究結果凸顯,直接與憂鬱症病患談論這項疾病可能讓他們產生暴力念頭和行為的重要性。

他告訴記者:「對患者來說,述說感受能讓他們如釋重負。得知有宣洩的出口且這是可治療的,會讓他們寬心不少。」

這份報告發表於「刺胳針精神病學期刊」(The Lancet Psychiatry)。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主要強調的是,暴力犯罪者(例如強盜、性犯罪以及攻擊等等)的憂鬱症發生率,比一般人要高。因此暴力犯罪者的矯治,最好也應評估當事人是否有相關精神狀況,予以協助改善,減少再犯可能性。

不管人或者動物,不舒服往往會導致攻擊行為,憂鬱是不舒服的狀態,大家對此應該少有異見。

參考文獻:

  1. Depression and violence: a Swedish population study

    Fazel, Seena et al.
    The Lancet Psychiatry , Volume 2 , Issue 3 , 224 - 232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sy/article/PIIS2215-0366(14)00128-X/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憂鬱症恐與腦部發炎有關

研究:憂鬱症恐與腦部發炎有關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現代人生活緊湊,必須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因此,罹患憂鬱症的人越來越多,而日前在加拿大有項最新研究指出,憂鬱症的成因,可能與腦部發炎所產生的結果有關,對此,精神科醫師也表示,陷入憂鬱症的患者,大腦可能已有嚴重發炎的反應。

憂鬱症患者 腦中的發炎蛋白質數量較多

根據《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是由多倫多成癮症與心理健康中心,針對20名憂鬱症患者與20名健康者的腦部進行掃描,結果發現,憂鬱症患者腦部的一種已知發炎標記蛋白質數量,比一般健康者高出3分之1,且隨著憂鬱程度越嚴重者,發炎情狀也會變得更加嚴重。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前扣帶皮質區的發炎情況,似乎與憂鬱症的嚴重程度最有關聯,只不過,就目前研究來看,無法直接確定發炎是否與造成憂鬱症間有直接原因,但過去已有其他的研究證明,發炎與憂鬱症的症狀有關,例如:情緒低落、沒有食慾、無法入睡等,因此,未來將針對這部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發炎與憂鬱症有關,這對整合醫學專家來說是常識。而且,不只是腦部發炎,身體其他地方若是長期發炎或者急性發炎太嚴重,都可能導致當事人憂鬱症狀產生。舉兩個例子來說,例如有些患者重感冒後,會出現類似憂鬱的症狀,感冒,就是身體的發炎反應對抗病毒的過程。另外,治療C肝患者,利用干擾素製造身體發炎反應來對抗病毒,也往往會合併焦慮以及憂鬱的症狀出現。可惜大部份的精神科治療,問到患者出現憂鬱症狀,清一色幾乎都是開立抗憂鬱劑來治療,殊不知,患者身體的發炎反應如不處理,單純藥物治療效果反而不佳,甚至適得其反。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參考文獻:

Jeffrey H. Meyer, MD, PhD, FRCPC et al. Role of Translocator Protein Density, a Marker of Neuroinflammation, in the Brain During Major Depressive Episodes. JAMA Psychiatry, January 2015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4.242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狂看電視 恐寂寞、憂鬱

 
 狂看電視恐與寂寞、憂鬱相關。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指出,當民眾感到寂寞、憂愁時,常會長時間看電視。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研究人員Yoon Hi Sung團隊調查三百一十六名十八至二十九歲的民眾,結果顯示愈感到憂鬱、寂寞,愈會狂看電視。研究日前在國際傳播學會年會上發表。

有些民眾逃避正事不願出門,整天在家中看電視或上網,很可能是精神上出問題癥兆,這些人多半整天待在家中,不是躺在床上發呆,就是盯著電視看,或上網打線上遊戲,嚴重時伴隨情緒不穩,睡眠困擾,此時應到身心科進行評估,由醫療人員協助。

此外,大部份人看電視時處於靜態,又習慣搭配零食如汽水、含糖茶類、果汁等,皆含有一定熱量,食用太多一不小心容易造成熱量攝取過量。

糖果餅乾、巧克力等零食的熱量不低,醫師建議最好不要在看電視、聊天時吃這些東西,免得在不知不覺中吃了過多的零食,造成脂肪堆積、體重增加,影響健康。

醫師建議不要躺在沙發或床上看電視、看書,要經常站起來活動,做做頸部柔軟操、聳聳肩,或自我按摩肩頸部肌肉,以放鬆局部肌肉。

不過,研究人員也提到,有些人每天花很多時間看電視,是為了了解周遭發生的事或當下流行話題,以利人際交往時有話題可聊。

鄭醫師補充:

應該這麼說,看電視時間過長是一個結果,因為心情不好,什麼都不想做,看電視可以轉移注意力。而不是看電視太久導致憂鬱。

看電視都不動,外加零食猛吃,雪上加霜。多動,少吃甜食與零食,並且透過專業的身心評估,找出憂鬱的成因,針對原因來處理,才是憂鬱症的真正對治之道。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5-01/ica-fol012615.php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多囊性卵巢症患者 較易罹糖尿病、憂鬱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女性常見的內分泌障礙,主要是由體質所引起,而日前有項最新研究指出,女性若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恐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精神障礙等嚴重疾病的風險,除此之外,此類患者也較容易因生重病而住院。

罹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 入院接受治療率高2倍

該 研究主要是針對在1997~2011年間,確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15歲以上澳洲女性進行研究,共計2566名,結果經過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 者,因病住院接受治療的風險較高,其中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壓、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哮喘、壓力或焦慮、自殘、憂鬱症等。

另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也較容易有子宮內膜異位、月經不規則、流產、異位妊娠等困擾,對此,研究人員表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者,若與一般人相比,入院 接受治療機率將高出2倍,由此可見,在醫療上這類患者,需多加留意自身狀況,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多囊性卵巢在臨床上並不少見,這種內分泌異常疾病常常與血糖代謝問題以及睪固酮過高有關係。荷爾蒙異常可能會導致憂鬱,在憂鬱正評估方面,專業榮源若是忽略賀爾蒙的影響,那麼治療可能會完全走錯方向。

參考文獻: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14 Dec 22:jc20143886.

The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a PCOS Diagnosis on a Woman's Long-term Health Using Data Linkage.

Hart R1, Doherty DA.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53204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