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身心性疾病的探討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乾燥症作怪 口乾眼乾又畏光


自由 更新日期:2008/12/06 04:09



文/郭芳汝



69歲的歐陽太太,一進到診間就抱怨平素眼睛乾澀刺癢、異物感、畏光、易流目油(眼淚)、紅眼、常嘴破、口渴(怎麼喝水也不解渴)、鼻子也乾。



全身皮膚、黏膜從頭到腳(包括頭皮)、從裡到外(包括口腔、牙齦、舌頭、氣管、食道、胃腸至肛門、陰道、尿道等黏膜部分)都乾到不行,幾乎身體應有分泌液要滋潤的地方都非常乾燥。尤其秋冬較乾燥的天氣會讓這些症狀加劇,全身上下不只單一器官發病,而是全身多重器官



歐陽太太的症狀時好時壞、延續多年,終於在西醫風濕免疫科的診斷下,才知道是重大疾病之一的「乾燥症」,醫師並給了她一張重大疾病治療卡。



其實乾燥症是一種病因尚未完全明瞭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可能單獨發生或伴隨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如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等;中年婦女(30至50歲左右)在家庭、事業兩頭燒的情況下,尤其好發。



乾燥症主要破壞人體的外分泌腺如唾液腺、淚腺、皮脂腺等,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剛開始病患會誤以為只是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天氣乾冷而造成延遲就醫,或被誤診,由於這種病症屬慢性病,所以有時候要5、6年,甚至10年才會變嚴重。


 


乾躁症的症狀表現就是表現在黏膜的乾燥,緊張的人也常會口乾舌躁,這與自律神經及腎上腺的分泌功能是否平衡大有關係。從好發年齡及病患本身幾乎都是長期處於過度壓力下的婦女來看,這是不折不扣的壓力性疾患,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生,與腎上腺皮質醇或者DHEA(抗壓力荷爾蒙)的不平衡,影響到免疫系統而導致免疫失調有關。DHEA在二十五到三十歲時分泌最旺盛,理論上是最不易產生問題的,此病的好發年齡是三十到五十歲,不知是否有相關?但我建議,有乾躁症的人,身體方面應該安排個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瞭解自己身體的抗壓系統是否已經出現問題,針對結果,也有相關營養品可以調整。心理壓力,可以藉由潛能分析,瞭解自己壓力或者困惑所在,學習如何應對與處理,乾躁症的症狀改善並不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最新研究:女性睡太少容易罹乳癌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8/11/04 00:05



(中央社台北三日電)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每天睡眠不足六小時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會增加超過百分之六十。



  這篇發表在「英國癌症期刊」的研究報告說,蠟燭兩頭燒的人,會大大提高罹患可能致命腫瘤的機率。



  科學家相信,睡眠不正常會擾亂身體分泌攸關重要荷爾蒙「褪黑激素」,這種荷爾蒙在預防癌症上扮演重要角色。



  日本科學家追蹤將近兩萬四千名婦女的生活習慣長達八年,他們的研究結果,提供截至目前為止的最強有力証據,証明獲得充足睡眠,攸關預防乳房腫瘤。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睡足七小時者,每晚僅睡六小時或不足六小時的女性,罹患乳癌的機率高出百分之六十二。



  平均每晚睡九小時的女性,罹患腫瘤的風險則下滑百分之二十八。



  領導這項研究的柿崎真沙子說:「我們發現睡眠時間和癌症之間關係很密切。只睡六小時或不足六小時的人,罹癌風險明顯增高。



  人類睡覺時,大腦會分泌褪黑激素來調節生理時鐘,研究人員懷疑,這種荷爾蒙藉由控制雌激素的分泌量,在預防乳癌上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已知不少乳癌的形成都跟雌激素有關。



  位於日本仙台的東北大學醫學研究所科學家,針對參與健康與生活習慣調查的年齡介於四十到七十九歲婦女的調查資料展開研究,這項調查包括詢問睡眠時間在內。



  在長達八年追蹤調查期間,有一百四十三名受訪者被診斷出罹患乳癌。



  研究人員分析罹癌對象的睡眠習慣時,發現睡得太晚、起得太早,都有很大影響。



  報導引述英國癌症研究中心表示,越來越多研究報告指向睡眠不足和癌症有關聯



  該中心科學資訊主任史考克羅說:「目前的證據顯示,睡眠和工作模式可能在乳癌風險上略有影響。」



  他說:「但相較於諸如體重、運動和飲酒習慣等已知生活習慣風險,這種影響的重要性目前尚言之過早。」971103


 


睡眠狀況,其實是身心健康很重要的指標,睡眠也是身體修復的黃金時段,所以睡的不好,一般我們熟知的孩童青少年的生長,免疫力、記憶力、情緒、新陳代謝甚至衰老等等狀況,都大有關係。


當然很多人睡不好,跟褪黑激素不足有關,有研究顯示,褪黑激素不足與衰老以及癌症的發生,都有相關,但是否補充褪黑激素就能減少乳癌的發生率,這可能待進一步研究證實。


其實,很多人睡不足是壓力太大,說癌症來自於壓力,也許更貼近一些。我在門診的個案中,看到不少癌症患者,都有長期的情緒壓抑或者壓力,這導致了他們腎上腺皮質功能的不平衡,也影響到免疫甚至增加癌症的機率。


所以睡不足,我認為只是一個結果,若為了睡足時間而把安眠藥拿來長期服用,屆時,對安眠藥的依賴甚至濫用,可能會成為另一種揮之不去的惡夢,所以不管何種癌症,幫助自己對壓力有適當處理,增加睡眠品質,在癌症的預防上,我認為算是蠻積極的預防醫學作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多種藥一口吞 當心副作用


中時 更新日期:2008/11/02 04:34 張翠芬/台北報導



只要使用五種以上藥物,發生交互作用的機會就很大!根據藥師公會全聯會的調查發現,老年人常見患有多種慢性病,一般養護機構的老人平均有4.5種慢性病,多數老人平均用藥都超過5種,甚至有人用到15種以上,加上國人習慣購買保健食品及服用中藥,這些藥品在體內產生的交互反應,對身體的影響,令人捏把冷汗。



■同時吃逾5種 交互作用機率大



藥師公會發現,慢性病纏身的老人,常在不同醫院、向不同醫師拿藥,不少人用藥平均超過5種;服用越多種藥品,越容易發生藥物交互作用,根據統計,同時服用兩種藥物,產生藥物副作用的機率為6%,同時服用5種藥物,藥物副作用的機率為50%,若同時服用8種藥物,機率高達百分之百



例如,許多感冒藥都含有抗組織胺成分,會造成攝護腺肥大,病患排尿障礙,另外,某些降血壓藥會引起乾咳,降血脂藥會造成肌肉痠痛,這些藥物副作用都輕忽不得。



北醫泌尿科主治醫師吳建志表示,許多感冒藥和治過敏的用藥都含有抗組織胺,這種成分會抑制排尿,常有罹患攝護腺肥大的老人,服藥後急性尿滯留突然尿不出來,必須到醫院急診導尿。



除了老人,一般民眾服用這類藥物也須特別留意。台大醫院皮膚部蔡呈芳醫師指出,抗組織胺是治療過敏非常普遍的用藥,不過第一代抗組織胺會造成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的困擾,年紀大的人還會影響排尿功能,對於容易出現副作用的人,皮膚科多建議改用外擦的藥膏來治療。



除了抗組織胺,降血脂藥也潛藏危機。醫師指出,服用降血脂藥物出現副作用的患者不在少數,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五到十人,所以服用降血脂藥物的第一周,須注意身體的反應,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特別當心。一旦出現肌肉發炎痠痛,或是變得特別疲倦,降血脂的藥物就別再吃了。



■4成跌倒 與藥物有關



另外,目前經常用來治療高血壓的血管收縮素轉換酵素抑制劑,也容易引起嚴重咳嗽;成大醫院院長陳志鴻醫師表示,東方人超過一半的人服藥後會出現咳嗽的副作用,目前醫界已有共識,若服降壓藥會咳嗽,可以考慮換藥,以免影響病情的控制。



馬偕醫院藥師詹壁瑋則提醒,有研究顯示,老人跌倒四成與服用的藥品有關,特別是使用降血壓心血管藥品、鎮靜安眠藥、抗組織胺藥、調整泌尿道機能、抗憂鬱症藥、骨骼肌肉鬆弛劑、散瞳劑等,都須特別提防跌倒的意外。



藥師公會全聯會日前曾邀請實施藥事照護成效最好的澳洲專家高文來台,他表示,老年人最常因藥物出現的不良反應主要有:尿失禁、憂鬱、譫妄意識混亂、跌倒和便祕等,因此澳洲的藥事照護特別針對服用五種以上藥物、服用劑量太多、使用多種處方等病患進行監測。



藥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連瑞猛表示,去年藥師法修正新增「藥事照護」業務,國內目前已有十幾個縣市的藥師,開始進行機構老人及居家老人的藥事照護,這也是公會未來努力的方向。



■中西藥 間隔1小時服用



另外,衛生署也在北、中、南、東四區成立「正確用藥教育資源中心」,推動民眾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也就是「看病時應向醫師說清楚」、「領到藥品時應核對清楚」、「清楚用藥方法、時間」、「做身體的主人,拒絕誇大不實產品」、「與藥師做朋友,將常領藥的藥師電話登錄在自己的通訊錄」,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專家建議,服用藥物若有疑問,最好進一步詢問醫師、藥師,若同時服用中西藥,兩者最好間隔一個小時以上,以避免藥物交互作用。


 


過去在醫學中心接受照會訓練時,常會接到老年人譫妄或者類似憂鬱的症狀,其實他們有不少是多重藥物治療的個案,導致藥物在體內代謝的過程中,由於在肝臟使用同樣的代謝酶(類似僧多粥少效應),因而藥物在體內停留時間增加,接下來藥物之間之間的交互作用,很容易影響到他們的精神狀況或其他身體狀況,除了相關的實驗室檢查排除一些急性生理反應導致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請床位醫師簡化該患者的用藥,相關症狀大多在兩三天內,很快恢復。這種狀況,在目前分科越來越細的醫療生態,高就醫便利性的本地,各科的醫師大都只從自己專科主治的狀況開藥,一旦患者本身多看幾科醫師,很快就累積了種類繁多的用藥,類似相關的狀況因而產生了。一般而言,藥物之間比較會有交互作用,營養品較少,除非有些營養品的效果類似藥物,例如有抗凝血、降血脂或者降膽固醇作用的營養品,我建議儘量以副作用較少的營養品來幫助身體,藥物使用越少越好,以避免發生這篇報導提到的副作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全身痠痛肩膀也抬不起來?原來是高


血脂藥作怪


 


更新日期:2008/08/14 19:15 記者蔣文宜/台北報導


老人家最近全身莫名酸痛,竟連肩膀都抬不起來?半天找不到原因,最 後 醫師警覺可能是服用降血脂藥引起副作用,直到換了藥物後,渾身酸痛才獲得改善。


這名60多歲的男性,退休後一直保持每天游泳3千公尺 ,不過連續幾個月來卻肌肉酸痛,渾身都不對勁,原本以為關節退化,服用止痛藥後卻未緩解,在醫師詳細問診後,發現恐為高血脂藥惹禍,直到換藥過後,身體酸痛情況才解除。


台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老人醫學科主任陳亮恭表示,一直以來患者較少留意肌肉酸痛與服用高血脂藥的關連性,其實服用降血脂藥,可能會出現腰酸背痛、關節退化、橫紋肌溶解、腸胃不適等症狀,應多加留意。


高血脂患者通常以中高年齡層居多,如果有服用降高血脂用藥患者,出現肌肉痠痛,可是遍尋傷科醫師等卻找不到原因,就應該留意可能是高血脂藥引發的副作用,不妨請教醫師換藥。而過去有關降血脂藥物的研究,患者出現各種肌肉疼痛症狀的比例約為1成。


 


之前,曾討論過有不少人身上不明原因的疼痛,可能與憂鬱有關,或者應該說與腎上腺皮質的荷爾蒙不平衡是有關的,但這篇報導,我覺得對一些如果合併有使用降血脂藥物的人來說,應該先把藥物引發的肌肉關節酸痛先予以排除,很多上了年紀的長者,因血脂代謝功能退化,必須依賴降血脂藥物來幫忙,此時如果出現報導中的渾身酸痛,千萬不要把憂鬱症的標籤逕自往身上貼,應該先檢討目前藥物是否會引發這些副作用。


此外,比較容易引發憂鬱的藥物還包含PROPRANOLOL(商品名為INDERAL)以及類固醇藥物,而這些又是心臟血管疾患或者關節疼痛或者慢性發炎患者常見的用藥,INDERAL也經常拿來治療心悸、焦慮、坐立不安或者手抖的精神症狀,不少患者也同樣被開立此類藥物來減少精神科藥物服用所引發之副作用。服用這些藥物的朋友,若合併有類似憂鬱狀況產生,第一絕非服用抗憂鬱劑來控制症狀,而是請醫師檢討相關藥物是否該調整。根據國外一個醫學中心的會診統計,被懷疑有憂鬱的患者,40%的人都是次發性的憂鬱,有就是他們的憂鬱,其實是其他生理因素(感染、肝炎、多發性硬化症、荷爾蒙失衡、過敏、物質使用問題或者或藥物服用引發後遺症等等)引發,所以在此呼籲大家,單憑症狀來診斷憂鬱,忽略生理因素引發的次發性憂鬱機率大增,以目前一般的看診型態(等候久,看診短),難以對這方面的狀況作有效的評估與建議,在未查明生理因素之前,就開始服用抗憂鬱劑的情形其實不在少數,除了容易形成身體的額外負擔外,一旦身體開始對抗憂鬱劑形成依賴時,屆時要戒斷抗憂鬱劑會更辛苦。


降血脂藥物副作用要避免,除了換藥外,其實有些相關的營養品也可以同樣幫助身體降血脂,不一定非藥不可,在此也一併提醒大家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年輕女運動員生理期不來 骨質健康也受損


路透 更新日期:2008/06/22 00:03



(路透紐約21日電)研究發現,年輕女運動員月經停止,可能會傷害骨骼健康



研究人員針對57名運動員和非運動員青少女進行調查,發現停經的運動員骨質密度比同年齡的人低。



這項在「小兒醫學」期刊(Pediatrics)發表的報告突顯年輕女運動員獲得適當營養的重要。攝取不適當的卡路里和體脂肪低,據信都是女性運動員月經停止的主要原因。



進行這分研究的波士頓(Boston)的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以及麻州綜合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資深研究員米斯拉(Madhusmita Misra)說:「青春期在發展骨質時有一段關鍵期間」,月經停止顯示身體沒有製造讓骨質健康發育所需的足夠荷爾蒙,這導致了骨質狀況在應該邁向巔峰的年齡,卻倒退發展。中央社(翻譯)


 


美擴大調查葛蘭素史克藥廠涉隱瞞抗憂鬱藥自殺風險


路透 更新日期:2008/06/21 20:48







(路透紐約21日電)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昨天報導,美國司法部正在擴大調查製藥商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PLC)是否隱瞞抗憂鬱藥Paxil可能引起的自殺風險的資料。



華爾街日報網站報導,葛蘭素證實先前由柯羅拉多州對其行銷方式的調查,美國司法部波士頓(Boston)辦公室也參與其中,並有華府方面協同調查。



去年波士頓的聯邦調查員曾經要求控告葛蘭素公司的患者家屬提供關於Paxil與自殺行為風險的相關資料、文件以及法庭陳述,以及這家公司如何向醫師和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說明這些風險。



葛蘭素向該報表示,該公司已經對政府的疑問做出回應,並充分配合司法部的調查。中央社(翻譯)



第一篇報導所提到的月經停止,是許多厭食症的患者也會有的狀況,導因是營養缺乏及體脂肪太低,身體比較不重要的生殖系統的功能會先關閉,所以會導致月經不來。一般傳統的治療會給予一些增進食慾的抗組織胺藥物,此外就是抗憂鬱劑。此外,有些精神科醫師在上述兩種藥物效果都不佳的時候,還會合併抗精神藥物的使用,長期以來,抗精神藥物最為人所知的副作用之一就是會導致泌乳激素升高,泌乳激素過高也讓月經不來,提醒大家注意。抗憂鬱劑的使用,FDA已多次提醒大眾有不少副作用,最近美國司法部開始針對某個藥廠的抗憂鬱藥PAXIL,也就是SEROXAT(中文產品名為克憂果)作調查,因為的確有個案是因為服用該藥物而產生自殺的念頭進而付諸行動,但藥廠對此潛在的危險性之前卻隻字未提,在此提出相關報導供大家參考。


所以有疑慮的話,建議大家可以補充一些沒有污染的魚油(補充優質的脂肪及抗憂鬱作用)配合其他配套的幫助情緒提升的營養品,應該可以幫助身體的穩定,當然優質的營養補充也最好配合,在此強調,優質的營養(包含像魚油這類必須脂肪酸)是不會讓人發胖的。


很多厭食的人,是對自我形象的認同有偏差,建議在身體狀況穩定後,務必利用有效的心靈技術幫助他們把根源找出來。厭食跟暴食比起來,厭食更叫人擔心,因為嚴重的厭食是會危及生命的。


周邊的厭食的人嗎?讓我們一起幫助他們。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病毒性腦膜炎可能引發換氣過度 易遭誤診


中央社 更新日期:2008/06/16 10:35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市十六日電)病毒性腦膜炎有可能發生換氣過度症狀,而以喘不過氣、胸悶、頭痛、手腳痙攣等症狀來表現,很容易被當成一般焦慮或情緒問題來處理,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急診室主任蔡哲宏今天表示,當身體的免疫力較低時,即有可能因感冒的併發症引起病毒性腦膜炎。



  蔡哲宏說,一名十九歲的男學生,在上課時有點喘不過氣,好像吸不到空氣的感覺,甚至會有手腳痙攣的現象,被送到附近的醫院治療,認為是課業壓力造成的換氣過度症候群,觀察一陣子後就讓患者回家休息,沒想到隔了一夜,因同樣問題再被送入澄清醫院急診,同時發現有體溫上升、頭痛、嘔吐等情形。



  蔡哲宏表示,由於患者的換氣過度與頭痛,經鎮定與止痛藥劑治療,似乎仍無法緩解,因此高度懷疑可能是腦膜炎引起的頭痛,經脊椎穿刺取出脊髓液檢驗後,證實是罹患病毒性腦膜炎。經針對症狀治療之後,其頭痛症狀立即戲劇性地改善。還好這名患者經住院一週治療,已痊癒出院,沒有產生任何的後遺症。



  蔡哲宏指出,由病毒所感染的腦膜炎又稱之為「無菌性腦膜炎」,此疾病常出現一些呼吸道或腸胃道的病狀,容易被當成是一般感冒,而延誤治療時機;與一般感冒不同的是會出現腦膜炎的特別症狀,包括頭痛、嘔吐、頸部僵硬等。



  蔡哲宏表示,病毒性腦膜炎有可能是感冒病毒引起的併發症,尤其對身體免疫力較低的患者,罹患感冒後未能有效控制病情,使病毒侵到腦膜後,造成強烈的頭痛或嘔吐。



  蔡哲宏強調,病毒性腦膜炎只侵犯腦部外面的腦膜,並沒有侵入腦實質,所以一般的預後良好,很少出現後遺症,但如果錯失正確診斷與治療時機,也可能轉成癲癇、失明、記憶力喪失或者耳聾等後遺症。970616


 


一般我們在臨床遇到的過度換氣,都是心理壓力引發的居多。過度換氣雖不至於危及性命,但扣除九成之後,不到一成的人來說還是可能因為一些器質性的病變導致,細心的醫師都會詳細查詢相關的身體症狀,安排適當的檢查來排除可能的生理原因。顯而易見,若不去找出真正的病因,只作藥物的症狀控制的話,除了服用冤枉的藥物之外,副作用不談更危險的是延誤病情原來的治療與控制,屆時將有更多的後遺症。


所以在此呼籲大家,懷疑自己有精神疾病,第一部絕非貿然服藥,相反地,大家應該先作詳細的身體評估與檢查以排除任何可能的生理病因或者馬上安排相關的身體治療,以目前的精神科門診而言(大醫院尤其明顯),每個人能分配到醫師的寶貴時間非常有限,而醫師只能根據症狀,快速給予精神疾病,「方便」治療,要做到完整的身體評估及排除可能原因,相對來說比較難。


當然排除生理的因素,有心理的壓力,應利用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來恢復,藥物治療無法根本解決,希望大家都能瞭解相關的技術來幫助自己真正提升,在光能診所每個月都會和光馨顧問公司合辦如何抒壓的研習,只要一個週末的時間,與會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可以瞭解心靈到底是什麼以及如何讓自己抒壓,當然也包含如何幫人抒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纖維肌痛(Fibromyalgia)是否如廣告所言真是一種疾病?醫界對此一直爭論不休。1990年曾撰寫論文定義纖維肌痛的醫生,現已改變想法。





新藥核准的省思:你真的需要嗎?





















【大紀元118日 訊】(大紀元記者葉恩婕報導) 根據美國一項估計顯示,有2%4%的美國成年人,數量約一千萬人,為全身慢性疼痛所苦。他們多半有長期的、莫名的全身 肌肉疼痛,很多人同時受腸躁症等類似症狀所折磨。去年11月,在輝瑞大藥廠的電視廣告中,一個中年婦女讀著日記:「今天纖維肌痛 (Fibromyalgia)又發作了,我全身上下都很痛。」「纖維肌痛是一種真實、普遍的疼痛疾病。」


纖維肌痛(Fibromyalgia)是否如廣告所言真是一種疾病?醫界對此一直爭論不休。1990年曾撰寫論文定義纖維肌痛的醫生,現已改變想 法,他表示纖維肌痛根本不存在。但隨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美國風濕病學學院(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及保險公司承認纖維肌痛是可被診斷的疾病,大藥商看中這塊新市場的潛力,紛紛投入尋求纖維肌痛的治療藥物。


疼痛症狀複雜難判斷


一般而言,纖維肌痛病患抱怨的不只是長期疼痛,還有很多其他症狀。根據2007年全國纖維肌痛協會(National Fibromyalgia Association)2500名纖維肌痛病患所做的調查,有63%的人 描述有背痛,40%有慢性疲勞症候群30%有耳鳴。許多人說纖維肌痛已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如走路及爬樓梯等。


密西根大學教授,也是輝瑞顧問的克 羅 博士(Dr. Dan Clauw)表示,纖維肌痛患者多為中年婦女,她們常被指責為長期的抱怨者,許多醫生不作積極治療。醫生表示,由纖維肌痛患者的腦部掃瞄顯示,他們對疼痛 的處理方式有所不同。但醫生也承認,無法透過掃瞄來確定病人患有纖維肌痛。


對纖維肌痛抱持懷疑的醫生說,模糊不清的抱怨疼痛並不意味著疾病。診斷纖維肌痛的本身就會使其症狀惡化,因為如此做等於鼓勵人們認為他們自己是有病的。「這些人生活在陰影之中,他們越在醫療機構遊走,他們的病會越重。」


全國風濕病資料庫董事(National Databank for Rheumatic Diseases) 伍爾富 博士 (Dr. Frederick Wolfe)1990年曾發表纖維肌痛的診斷指導方針,但現今他認為這只是一種對於壓力、憂鬱症以及經濟和社會焦慮的身體反應。他說:「當初認為我們真 的已定義出一種疾病,但很清楚的它不是。」「告訴人們他生病了,給他一種疾病名稱,這是不對的。」 伍爾富 博士對此感到挫折。


輝瑞Lyrica拔頭籌 副作用值得注意


纖維肌痛是不是一種疾病雖然仍有爭議,但雙方都同意纖維肌痛患者對傳統的止痛藥如阿斯匹靈沒有反應,藥廠因此尋求以其他方式來減輕疼痛。其中,可以影響腦部及疼痛知覺的藥物,輝瑞大藥廠的Lyrica,或稱普瑞巴林(Pregabalin),於20076月取得FDA的核准,成為第一個用以治療 纖維肌痛的藥物。


Lyrica早於20046月便取得治療糖尿病周邊神經痛及病變的核准。雖然FDA在初審時由於其效果並不突出,相形之下副作用較大,初審者並不贊成核准。但FDA資深官員認為,整體的風險比率足以支持核准,因此否決了初審結果。Lyrica2005年開始在美國上市,次年輝瑞再申請用於治療纖維肌痛。


Lyrica2007年中獲准後,輝瑞不斷地增加消費性廣告強打,2006年全年廣告費用為32百萬美元,而2007年前九個月就達到46百萬美元,該年全球銷售量為18億美元,較2006年增加了50%。分析師預測今年的銷售量,受惠廣告刺激還會再上升30%


為何Lyrica能減輕疼痛?它是如何減輕疼痛?答案並不清楚。在臨床試驗上,不論是纖維肌痛、帶狀皰疹或是糖尿神經病變,病人在服用後表示疼痛感平均減輕了2(滿分10),有30%的病人說痛感降低了至少一半。相比較,使用安慰劑所得到的下降幅度只有15%


但是許多病人因服用Lyrica導致體重增加、水腫、暈眩及嗜睡。在為期12週的試驗中,有9%的人體重增加超過7%,而且不斷持續增加。這個問 題引發了相當的關注,因為很多纖維肌痛病人本身就已過重。據2007年調查顯示,纖維肌痛病患的平均體重為180磅 ,平均身高54吋。


新藥將「新病」正當化


對病患及專治纖維肌痛的醫生來說,Lyrica的核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他們希望藉此使纖維肌痛正當化,就像百憂解(Prozac)將憂鬱症帶入主流一樣。克 羅 博士表示,即將發生在纖維肌痛的情況,就如同百憂解之於憂鬱症。「這是需要治療的正當性問題」。


部份資金來自製藥廠的全國纖維肌痛協會表示,新藥有助於人們接受纖維肌痛的存在。協會主席表示,自1993年起她就得了纖維肌痛,至今仍會疼痛, 但透過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以及來自家人的支持,加上想要創辦全國纖維肌痛協會的渴望,讓她的健康改善。她說:「我會痛,但我必須知道如何與之共存,我仍有纖維肌痛,不容置疑。」她拒絕透露是否服用Lyrica


另外,禮來(Eli Lilly)與佛瑞斯特實驗室(Forest Laboratories)兩家製藥廠也分別以千憂解(Cymbalta)與向FDA申請治療纖維肌痛。其中千憂解 (Cymbalta)已在美國銷售,而Milnacipran在美國雖未上市,但在許多國家都可買到。兩種藥物可望於今年稍後獲准。


禮來公司表示,雖然千憂解是抗憂鬱藥物,但對纖維肌痛的治療效果是獨立的。在臨床試驗中,沒有憂鬱症病史的纖維肌痛病人也說疼痛減輕了。由於三種藥物的整體功效相當類似,分析師與製藥廠預期,它們或許會被同時使用。


伍爾富博士表示,新藥對病人的效果有限,纖維肌痛病人傾向在不同的止痛劑、安眠藥及抗憂鬱藥中循環使用,一直到效果減緩後再換一種。「根本問題在於臨床試驗所得到的改善效果不大,也不持久。」雖然如此,他預期Lyrica及其他新藥會被數以百萬計不需要的人服下,廣泛使用的結果,製藥廠將大賺其錢。


文章出處:http://tw.epochtimes.com/bt/ 8/1/18 /n1981569.htm
(http://www.dajiyuan.com)


包括來自輝瑞、禮來等廠商的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新藥將推動慢性疼痛藥物市場增長


更新日期:2008/03/11 06:59


美通社-馬薩諸塞州沃爾瑟姆電:全球領先的致力於醫藥和醫療保健問題的研究與諮詢公司之一的決策資源公司 (Decision Resources) 發現,到2016年,標明治療神經病理性疼痛的市場新藥(包括輝瑞 (Pfizer) Lyrica 和禮來 (Eli Lilly) 的欣百達 (Cymbalta))將是推動慢性疼痛藥物市場增長的重要力量。


此份題為《慢性疼痛》(Chronic Pain) 的最新 Pharmacor 報告發現,繼從2004年和2005年兩種 COX-2 抑制劑的退市中恢覆之後,慢性疼痛市場將在今後的十年中重獲動力,在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和日本的銷售總額年增長率將為5%6%


決策資源公司董事 Kate Hohenberg 表示:“與阿米替林這樣的先前知名藥物不同的是,像 Lyrica 和欣百達這樣的新藥通過大規模的臨床試驗獲得了安全性及功效數據,這使得它們能夠在這個市場上競爭。到2011年,這兩種藥都將在慢性藥物市場取得轟動效應,到2016年,Lyric 的銷售額將超過20美元。”


2011年到2016年,隨著欣百達、Lyric Endo Lidoderm 等藥物抵達日本市場,日本的慢性疼痛藥物市場將尤為強勁。2007年抵達日本市場的輝瑞西樂葆 (Celebrex) 也將推動日本藥物市場的增長。該報告還發現,到2016年,持續使用阿片類止痛劑治療慢性、非癌癥疼痛以及在今後的5年內推出耐受性和安全性更好的阿片配方將會推動治療慢性疼痛的阿片類止痛劑在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和日本的銷售額超過60億美元。


文章出處: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11/54/v2fj.html


纖維肌痛症候群 尚無可治癒藥物
記者/王維菁
  「纖維肌痛症候群」(Fibromyalgia)是一種常與婦女停經、睡眠障礙及憂鬱症等同時發生,會使患者全身肌肉酸痛、僵硬、慢性疲勞、不能施力的疾病,由於引發的原因不明,患者常是輾轉求診於不同科別間,痛苦不堪。


台大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饒紀倫表示,醫學界對「纖維肌痛症候群」的成因爭議不斷,過去曾懷疑過該病與睡眠不足、婦女停經或憂鬱有關,但後來研究認為,憂鬱症與睡眠障礙應是「纖維肌痛症候群」的心身症狀,其他可能併發的症狀還包括頭痛、經痛、手部發麻與腸胃過敏等。
  饒紀倫說,目前對「纖維肌痛症候群」的研究,多朝向內分泌、血清素、荷爾蒙或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傳導物質異常等方向,國外研究也發現,「纖維肌痛症候群」病人的腦脊髓液、血清與尿液,疼痛物質P(Substance P)的含量濃度為正常人的三倍。


為了有效判別「纖維肌痛症候群」,美國風濕病醫學會制訂了一套判定準則,包括十八個壓痛點中檢查出十一個以上有壓痛感,並參考較常見的伴隨症狀作綜合判斷,而為排除其他相似疾病,醫師通常也需輔以血液生化檢查與X光檢查。
  由於「纖維肌痛症候群」病因不明,因此目前無絕對痊癒的治療藥物,現今門診常使用低劑量的抗憂鬱與抗痙攣藥物,來減低病患的不適感,再輔以物理復健與心理治療,饒紀倫表示,部分民間療法,如催眠、冥想或按摩指壓等,也被發現對「纖維肌痛症候群」有一定療效,因此醫師也不排斥患者尋求民間治療,以減低疼痛。


 


針對這個「疾病」,首先要提醒大家目前持了止痛藥之外,還可能被開上抗憂鬱劑與抗癲癇藥物,若以精神科來說,這種疾病與長期的情緒低落或者心情起伏不定的人是有關係的。同時在報導中也提到很多專業醫師對於這個名稱本身是否構成一個疾病也有諸多質疑,但很顯然的,這個「疾病」的診斷,也是由一些疾病診斷標準構成,但其中完全不包含任何的實驗室檢查數據或者影像學報告更遑論是病理切片的檢查報告了。


對這些藥物的作用,我想應該提醒大家的部分包含:LYRICA本身是新一代的抗癲癇藥物,為何Lyrica能減輕疼痛?它是如何減輕疼痛?答案並不清楚。在臨床試驗上,不論是纖維肌痛、帶狀皰疹或是糖尿神經病變,病人在服用後表示疼痛感平均減輕了2(滿分10),有30%的病人說痛感降低了至少一半。相比較,使用安慰劑所得到的下降幅度只有15%。但是許多病人因服用Lyrica導致體重增加、水腫、暈眩及嗜睡。


千憂解(Cymbalta)以及鬱思樂(Milnacipran,商品名為IXEL)這些被拿來作為建議用藥本身都是血清素及正腎上腺素再吸收抑制劑 (SNRI)抗憂鬱劑,所以對於慢性疼痛的人來說,就精神科的觀點來說,是源自於他們的憂鬱症。


纖維肌痛Fibromyalgia)目前可以知道的是用藥物本身無法治癒,為此我特別請教三軍總醫院的復健科主治楚醫師,他表示目前這類病人治療在門診是極受歡迎的,原因是無法治癒,一般的治療著重於疼痛舒緩,復健科的處置,一般是不會用到抗癲癇藥物或者抗憂鬱劑。而且,根據研究報告,運動是解決纖維肌痛最好的療法,例如有氧運動及瑜珈甚至是類似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止痛療方,如果有些運動可以做到很好的平衡伸展,也相當有幫助,歡迎大家來光能診所學習五分鐘平衡伸展運動,對很多人來說,效果是立竿見影的。此外,運動很重要的是可以產生腦內啡,腦內啡除了能增加愉悅感覺,還能止痛。


以身體檢測方面,提醒大家,很多人的纖維肌痛是和腎上腺功能不平衡是有關的,尤其是有些人的狀況是典型的慢性疲勞症候群,相關的功能性醫學的檢測很容易找出異常,根據調整結果也能建議適當的營養品補充來調整身體的功能。此外,國外也有醫學研究報導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簡稱SAM-e)對於纖維肌痛的改善效果頗佳。楚醫師也提到國外的期刊研究結果也建議大家可以多補充B群來輔助改善。


總之,情緒與疼痛的耐受性與感受性的確有很大的關係,然而不針對根源而想靠神奇的藥物來解決,不啻是緣木求魚。建議大家在過渡期儘量避免特定藥物的副作用,藉由運動、功能性醫學檢測及相關的營養補充,甚至應用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來根絕心理壓力,纖維肌痛處理其實不難。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有腸胃道症候群者 頭痛發生率高


中廣 更新日期: 2008/02/28 09:30



研究發現,有腸胃道症候群的人,頭痛發生率比較高。腸胃道症候群徵狀包括經常噁心、嘔吐、胃酸逆流、腹瀉和便秘。



腸胃道症候和頭痛,都是相當常見、也是非常消耗醫療資源的病痛。挪威大學的研究小組分析四萬三千多份健康問卷,在依照性別、年齡、精神與情緒狀況等因素加以調整之後,他們發現,有腸胃道症候的人,經常性頭痛的發生率,也明顯偏高。這項研究的結果,對頭痛的治療,很有參考價值。


文章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228/1/ub49.html


太常服用止痛藥 會導致習慣性頭痛


中廣 更新日期: 2008/03/03 11:30



荷蘭的一項研究發現,止痛藥是習慣性頭痛的主因。



荷蘭(萊登大學)的神經醫學專家(溫德爾)說,許多有習慣性頭痛的人,服用太多止痛藥,他的研究發現,止痛藥會有成癮的問題,習慣性頭痛的人,戒掉止痛藥之後,頭痛的問題也會跟著減輕。



溫德爾教授建議各國政府應該強制規定藥廠在止痛藥的包裝上,註明止痛藥會引發頭痛的警語。


文章出處: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03/1/uj6e.html










 



肚子能感受人的悲傷


為什麼人在生氣時,常常會感到胃疼呢?

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神經學家邁克爾‧格肖恩認為:「那是由於我們的肚子裡有個大腦。」

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人有兩個大腦,一個位於頭部;一個藏在人體中的肚子裡面。然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個藏於腸部的大腦竟能感受著人的悲傷情感。研究發現,成長過程中經歷離別親人、失去親人等傷痛的人,長大後更容易患腸胃疾病。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和細胞生物學系的主任邁克爾‧格肖恩提出「第二大腦」這一概念,認為每個人都有第二個大腦,它位於人的肚子裡,負責「消化」食物、信息、外界刺激、聲音和顏色。通過深入研究,格爾森認為,「腹腦」實際上是一個腸胃神經系統,擁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與大腦細胞數量相等,它能夠像「大腦」一樣感受悲傷情緒。

另外,人患憂慮症、急躁症,以及帕金森病等疾病都能夠引發「大腦」和「腹腦」出現異樣的症狀。

研究發現,在患老年性癡呆症及帕金森氏病的病人中,常在頭部和腹部發現同樣的組織壞死現象;瘋牛病病人通常是大腦受損而出現精神錯亂,與此同時腸器官也經常遭到極度損害;當腦部中樞感覺到緊張或恐懼的壓力時,胃腸系統的反應是痙攣和腹瀉。

大腦與腹腦細胞及分子結構的同一性可以解釋,為什麼精神性藥物或治頭部毛病的藥物對腸胃也會起作用。比如:抗抑鬱症藥可能引發消化不良、治偏頭疼的藥可以治療腸胃不適。不久前,一種治療腸功能紊亂的新藥投放市場,而這種藥物原來是用來治療恐懼症的。

腹腦也會生病,而且比頭腦的毛病還多。當腹部神經功能紊亂時,腹腦便會「發瘋」,導致人的消化功能失調。此外,許多科學家已將一些病症的起因歸為「第二大腦」的神經系統沒有發揮功能,例如:神經性恐懼症和抑鬱症等。

人們在腹腦中還發現了與大腦記憶功能有關的同種物質。研究表明,腹腦具有記憶功能。過度或持續不斷的恐懼不僅在頭部留下印象,甚至會給腸胃器官打下烙印?

文/海濤◇



文章來源:http://news.epochtimes.com.tw/7/8/1/61838.htm


 


引發頭痛的原因很多,對頭痛的人來說,常以止痛藥來解決,但許多止痛藥對腸胃是有刺激性的,所以,以長期的身體健康而言,頭痛拿止痛藥來治療頭痛比較不建議的,第二篇報導提醒大家:太常服用止痛藥,反而會造成習慣性地頭痛。


這些報導的研究結果會讓一般大眾比較難以聯想,比較清楚的是:大部分的人頭痛是因為心理壓力引發,長期的頭痛代表長期的壓力沒有解除,所以自律神經容易被干擾,腸胃功能與自律神經的穩定與否息息相關,所以兩者同時長期存在是極有可能的。第二篇文章提到腹腦的概念,我覺得還蠻有趣的,而且某種程度來說還能解釋頭痛--壓力--腸胃不適之相關。建議有壓力而頭痛的人,最好還是應用有效的心靈處理技術及生活改善技術來處理比較好。


最後要提醒的是,對某些人來說,尤其是有過敏的人,腸胃功能不佳及頭痛等症狀,極可能是他們長期接觸過敏原所導致。若頭痛又腸胃不適之人本身有過敏的現象,建議還是從瞭解自己的過敏原著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妥症患者男多於女 過青春期趨緩


時報 更新日期: 2008/01/23 10:01 【黃天如/台北報導】



 台灣妥瑞症協會理事長王煇雄表示,妥瑞氏症是一種遺傳性神經性精神異常,病因不明;只知患者大腦特別「勤勞」,會產生諸多不自主動作。他說,目前並無證實有效的治療藥物,所幸多數患者症狀輕微,且過青春期病情便趨緩。像今年參加學測該位「常會把紙都劃破」的妥瑞氏症考生,確實很罕見。



 兼任林口長庚兒童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的王煇雄說,十九世紀初,一名法國神經科醫師首度將妥瑞氏症詳細記錄下來,從此世界各地病例逐漸累積。初步證實,各人種妥瑞氏症盛行率都在○.五%左右,男性至少是女性的五倍。



 他說,妥瑞氏症最常見的合併症狀為過動、約佔患者總數一半以上,另三分之一患者可能合併強迫症,例如無法克制地重覆洗手、檢查瓦斯等;動輒口出穢言的患者比例很低,大約只有五%。



 王煇雄解釋,患者大吼大叫、甚至滿口三字經是不自主動作,「開罵」時內心並沒有憤怒情緒,只是單純地無法克制自己罷了。但為什麼患者專挑難聽的話?王煇雄說,這點確實耐人尋味。



 今年參加大學學測的該位妥瑞氏症考生的情形,行醫近卅年的王煇雄表示,是很少見的嚴重個案。他說,多數妥症患者都在國小入學前後發病,如果早期家長能協助孩子找到興趣,藉此轉移注意力、發洩精力,一般來說,病情應不致一發不可收拾;詳情可能要親自看過後才能分析。



 但醫界研究也發現,可能因妥瑞氏症受男性荷爾蒙很大影響,所以患者明顯男多於女;即使患者未接受積極治療,多數個案約十八、九歲青春期過後,症狀開始趨緩。


 


這種疾病,真正的致病原因仍無人知道,一般比較典型的症狀就是tics,是一種抽動,但抽動會不斷複發,無法由意志控制(焦慮或壓力大時會加重),快速而盲目的影響大部分肌肉群的動作痙攣;也可能是一種或者多種聲音痙攣抽動,一般分類可分為動作型與聲語型,又各自可分為簡單型與複雜型:
1.動作型的tics
(1) 簡單動作型tic(simple motor tic)
突然、短暫、無意義的動作。例如:眨眼、眼睛動作、裝鬼臉、鼻子抽動、噘嘴、搖頭晃腦、聳肩、緊縮肚皮、手腳晃動、手指移動等,通常在動作的期間小於一秒。
(2) 複雜動作型tic(complex motor tic)
緩慢地、較長地時間的固定不動(steretoyped)、看起來好像較有目的。例如:會有一些臉部的表情及往後撥他的頭髮、持續地看著某個東西、碰觸東西或別人、跺腳、或寫字的tic(如反覆寫著同個字、寫字中一再放下筆中斷再來、劃髒話)模仿別人的動作(echopraxia)、猥褻不雅的的動作(obsence gesture)、會合併搖頭晃腦和聳動身體可能會同時出現、可能會有一些強迫性(compulsive)儀式的行為。
2. 聲語型的tics
(1) 簡單聲語型tic(simple vocal tic)
快速、發出沒有意義的聲音與吵雜音。例如:清喉嚨、咳嗽、擤鼻涕、吐口水、發出尖叫聲、似犬吠聲、似豬的咕魯聲、吸吮聲、像是動物的聲音及數不清的其他聲音。
(2) 複雜聲語型tic(complex vocal tic)
突然、較有意義的言辭,相當多樣化的,包括其音節、字眼、慣用語等,就像是隨時會突然改變其說話的速度、節奏。例如:回音現象(echo phrnomena;重複別人的話)、穢語症(copolalia;猥褻、不恰當和具有攻擊性的字眼或表達方式)


一般而言,因為大部分的患者都不嚴重,而且到一個年紀之後,症狀會慢慢緩解或消失,所以就診的比例也不高,在治療上也傾向不以不用藥為主要作法。然而我們對於治療的藥物,最好還是有一個認識比較好。


一般人可能都不清楚,這個疾病的建議用藥會使用抗精神藥物,以前都以傳統的好度(HALDOPERIDOL,HALDOL)為主,隨著目前新一代的抗精神藥物的種類越來越多,所以非傳統的抗精神藥物也可能拿來控制相關症狀。若想避開抗精神藥的副作用,其實有抗高血壓的藥物可以考慮:CLONIDINE(CATAPRES)以及GUANETHIDINE,根據研究它們有一定的療效,我覺得這是比較好的選擇(藥物方面)。更麻煩的是如果妥瑞症的人被懷疑合併有過動的情形,那麼中樞神經興奮劑(例如利他能或者專司達)就可能會拿來併用;懷疑合併有強迫思考或強迫行為,高劑量的抗憂鬱劑蠻常給予的,總之,這種疾病的治療很容易吃到精神科藥物,所以在此提醒大家注意。


造成不自主的抽動或者神經系統的不穩定,營養失衡或者重金屬過量甚至是過敏都可能會加重本身的症狀,透過營養醫學的檢測,可以讓我們根本地瞭解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而安排配套作法,讓不具傷害性的處理幫忙改善。


相關的改善及作法,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由時報11/29〔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

 

一名五十多歲的中年婦人平日節儉持家,日前突然開始到菜市場、夜市瘋狂購物,不到一個月,家中堆滿許多沒用的東西,夫妻還為此吵架、陷入冷戰,家人一度以為她得了躁鬱症,陪她前往精神科求診,經過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才發現原來竟是腦中風所導致。

 

腦血管阻塞處正好掌管個性

 

新光醫院神經科加護病房主任連立明分析,腦中風的症狀極為複雜,最常見的是嘴歪眼斜、口齒不清、一手一腳無力麻木、意識迷糊或是昏迷;不過,少數患者會因為血管阻塞之處正好是主管個性、情緒的神經所在,導致性情大變。

 

連立明指出,臨床上有人因腦中風突然瘋狂購物,也有原本有潔癖的人變得邋遢、不愛洗澡,這些突如其來的轉變,會讓家人覺得患者中邪、罹患精神疾病。連立明認為,有些患者的個性改變,會慢慢好轉,但有些會持續發作,若不做深入檢查,很難與精神疾病區隔。

 

腦中風患者年新增近七萬名

 

台灣每年約有六萬八千名新增的腦中風患者,也有一萬二千人死於中風,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因此,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灣腦中風學會昨天舉辦「二○○七年台灣預防中風日」記者會,呼籲民眾注意,把握黃金搶救三小時。

 

根據衛生署委託台北醫學大學的「中風監測之先趨研究」,登錄追蹤六個月的七千零四十三位中風個案,從發作到送醫的平均時間長達了十四點四個小時,而急性缺血性中風若能於發生後三小時,給予血栓溶解劑靜脈注射治療,將可有效減少十四%的殘障。

此外,近來天氣轉冷,加上早晚溫差大,導致中風患者明顯增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周德陽說,以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為例,十一月因中風住院的患者較十月增加三成。

 

台灣腦中風學會建議,中風發作時,患者不宜貿然服藥急降血壓,最好趕快撥打一一九,坐救護車就醫,並且鬆開緊身衣物,把麻痺無力的一側朝上,以免嗆入嘔吐物造成吸入性肺炎。

 

---------------------------------------------------------------------------------------------------------------------------------

 

一直以來,我一直強調精神有狀況,務必先作詳細的身體檢測,尤其是急性或者突發性的更要小心。

盲目投藥,除了解決不了問題,同時有時更會延誤該治療的病情。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參考的報導,提醒身體與精神狀況息息相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7.11.17  中國時報
憂鬱?躁鬱?可能是腦瘤引發
陳旻苹/台北報導


     細心的醫師會依照患者的病程變化,決定是否進行電腦斷層掃描,以排除因腦瘤而引發的憂鬱症或躁鬱症可能性。

     情緒及精神方面的問題,可能是腦瘤引起!當腫瘤長在掌管情緒的腦部額葉時,患者會有憂鬱或躁動等人格失常的反應,長在顳葉時,可能會使患者容易常因小事而哭泣或大笑。

     ■徵兆 清晨會莫名頭痛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精神科住院病人中有不到一成的患者,並非是精神問題而有異於常人的情緒反應,而是腦瘤引起。

     通常細心的精神科醫師會依照憂鬱症患者的病程變化,而決定是否該接受電腦斷層掃描,以排除因腦瘤而引發的憂鬱症或躁鬱症可能性。

     關於腦瘤的徵狀,萬芳醫學中心神經外科主任林家瑋表示,通常患者在初期會發生清晨頭痛的現象,也就是早上約6至8時會莫名頭痛,原因是每天早上這個時間身體荷爾蒙裡的類固醇濃度最低的時候,腦壓也會在此時上升,若是腦部有腫瘤時,往往會在此時段造成頭痛,若是伴隨噁心、嘔吐、癲癇症狀,更是一大警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蔣永孝則形容腦瘤的頭痛是一種悶脹的痛法,持續性的不適,需要求診神經科來緩解,早期的腦瘤並無症狀,通常需以影像健檢來發現。

     林家瑋醫師表示,腦瘤中除了「多發性神經纖維瘤」會在一等親中遺傳,例如父母傳給兒女或隔代遺傳外,其他腦瘤與遺傳的關係極小。腫瘤的發現,除了經過醫師診斷及詳盡檢查之外,民眾對自己身體的關心程度其實非常重要,當身體或情緒突然發生異常時,及早就醫是常保健康的不二法門。蔣永孝醫師則說,腦瘤無確切的發生原因,但病例顯示,腦瘤中較常見是轉移性的惡性腫瘤,如肺癌及乳癌,其中,原發性的腦下垂體瘤以女性為多,疑與荷爾蒙因素有關。

     ■部位 影響症狀的發生

     人體細胞的生長與代謝有一定的周期,一般來說良性腫瘤的生長周期較慢,惡性較快,腫瘤好發部位會取決於患者產生不同的症狀,腫瘤的大小與症狀若以量表來看,並非一般想像的腫瘤愈大、症狀愈明顯的等比曲線,而是腫瘤必須大到某個程度,症狀才會突然爆發的指數型曲線。從腦神經細胞長出的原發性的惡性腫瘤,為星狀膠質細胞瘤,通常惡性度愈高、分裂速度愈快。

     林家瑋指出,腦瘤高風險群,年齡及性別好發的機率並無顯著差異,以有腫瘤的家族病史,或是長期處於放射線、化學藥劑及電磁波的環境中,都要留意。大部分致病因素還是與基因、生活環境有關,當確診罹患腦瘤時,除了患者需配合醫師積極治療,宜改採清淡的生機飲食,而家屬對患者的心理支持,對病情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從旁觀察患者病情,與醫師保持良好溝通,也是患者能成為戰勝腫瘤的關鍵。


 

這篇報導極具參考價值,因為在美國曾做過大規模統計,有精神症狀,大約有40%以上的人是生理原因造成,過去我也曾遇到有患者有典型的被害妄想及幻聽,但詳細回溯她過去病史發現她曾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狀況,所以檢查了甲狀腺,發現的確有異常,投與藥物治療後,幻覺與妄想跟著消失。


也有因為真的長腦瘤而導致思考中斷,溝通困難(其實是表達性失語症),一度被懷疑有精神分裂,然而在轉介腦部影像學檢測後,發現是腦部良性腫瘤作祟,在手術摘除之後,症狀立即消失。相反的,過去也有一些遺憾的個案,也就是有些病人因為精神症狀一直無法控制下來,最後他們的精神科醫師建議作電痙攣治療,結果在治療過程喪命,原因是這些病人的精神狀況不穩定,主要是來自他們的腦瘤,腦瘤是電痙攣治療的禁忌症,因為電療時,腦壓會升高,腦瘤的體積效應壓迫到腦幹神經而致死,當然其後的醫療糾紛與遺憾,我想沒人樂見,最重要的真的提醒大家,有精神狀況,務必先作詳細的身體評估,而非急著吃藥壓制症狀。


像精神分裂症,其實過去也有克萊普林醫師的文獻提出:有些患者是遭到一種嗜睡性腦炎病毒的影響,一般而言他們的症狀是走路怪異,臉部抽搐,肌肉抽筋,而且有突發性的昏睡。他們的瞳孔對光反射遲鈍,也會流口水,吞嚥困難,慢性便秘以及無法完成身體的隨意動作。這些病人曾被歸納為早發性癡呆,而後被歸為精神分裂症,但其實這類的病人就是生理狀況所引發。


其實還有很多精神狀況是生理異常或者其他藥物副作用所引發,而有到一般醫院看精神科門診的經驗的話,門庭若市以及大排長龍的景象,每個人能夠分配到的時間十分有限,而且越大牌的醫師越是如此,能夠詳細的詢問基本病史並耐心聽患者講五分鐘的問診實在屈指可數。


建議有精神狀況最好還是先作詳細的身體檢查及用藥評估方為上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不行,心因性因素佔七成


優活 更新日期: 2007/11/01 09:10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造成性功能失常的病因中,屬於心因性的患者佔有七、八成比例,而器官病理層面的病因性則僅有二、三成,如糖尿病、高血壓、神經系統疾病與癌症等重大疾病等,一般而言,心因性性功能障礙容易治療。病因性性功能障礙與原發性疾病息息相關,單純從泌尿科著手治療性功能障礙,成功率較低。



不能在適當時候勃起,不論致病因素是心因性或病因性,關鍵點都在「執行單位」,陰莖的海綿體無法順利充血膨脹,在不尋找任何病因,如果能夠強迫其充血,也是個解決方法,近來醫學界發現,啟動海綿體充血作用的物質就是一氧化氮NO,進而研發一些藥物,能藉由複雜的步驟,增加海綿體的一氧化氮,利於陰莖能有效勃起。



陳偉寶 醫師表示治療性障礙的藥物,對於心臟血管的副作用時有耳聞,加上藥物尚未有根本治療效果,服用一次有一次的勃起,藥效過後的性功能還是老樣子,沒有任何確切的「好轉」,而且更令人憂心的是對藥物依賴性,有日趨嚴重的趨勢。



至於一些年紀較為年輕的個案,尤其是心因性失調者,更應該回歸基本面,利用藥物將自律神經與循環系統調整好,讓身體機能維持在最佳狀態,大概二、三個月內,性功能即可回復正常,日後也無虛依靠任何藥物,也可順利擁有正常的性生活。一般普通人平日DIY保養性功能,則須嚴格遵守不抽菸、多運動,多攝取維他命C,四十歲以上者經常服用維他命E,可以讓性能力保持在最佳狀態,與伴侶共同擁有滿意的性生活。


 


在泌尿科門診常會遇到泌尿系統正常但性功能障礙的患者,簡單的一項檢查即可告訴醫師到底患者有無器官的問題:讓患者睡覺時在性器官接上偵測器,器官沒問題的人,深睡時的作夢期間,醫師稱之為快速動眼期的時段,性器官會自然勃起,所以這個檢測正常仍覺得自己不行的人,就是典型的心因性陽痿。


這類患者,很少到精神科來求診,然而,他們的確需要瞭解並處理自己的根本原因在哪裡。


首先,很多人真的是因為長期壓力導致壓力荷爾蒙及抗壓力荷爾蒙的失衡,而抗壓力荷爾蒙又是性荷爾蒙的前質(原料),所以很多人在壓力大時對房事都感到興趣缺缺或者力不從心,原因在此。針對這部分的功能調整,應該安排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來瞭解哪裡失衡,接下來補充適當的營養品去調整,配合生活方式改變及抒壓,效果不弱。


同時,我們也會接觸到有些患者,其實是道德焦慮的結果。不管是婚外情或買賣的一夜情,對某些人來說,他們心理很清楚那是不對的,所以對性這件事來說,只要接觸,就是提醒他們曾犯過的越軌行為或隱瞞行為,這種不舒服的罪惡感讓他們無法對性失去控制,因而導致心因性的陽痿。處理方法,絕非告訴自己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來辯解或降低自己的品格,因為那只會讓自己一錯再錯而惡化。相反的,透過有效的心靈技術來面對自己的越軌行為及隱瞞行為,把過去的罪惡感拿掉,並負起責任,那麼,類似這種心因性陽痿將能不藥而癒。


只要肯面對,沒有不能解決的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壓力會引起乾癬惡化?


優活 更新日期: 2007/08/21 09:05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蔡呈芳 醫師指出,許多乾癬患者都覺得壓力會引起乾癬惡化,但原因不明。


最近根據土耳其研究人員在J Dermatol Sci 2004, 35:162-164的發表,發現在偶發性乾癬患者,第二型的乙種交感神經受體較易出現Arg16Gly的變異。該學者解釋理論上壓力會引起腎上腺素增加,而腎上腺素在正常人可以抑制表皮的增生,所以理論上應該對乾癬有幫助。


但是第二型的乙種交感神經受體的Arg16Gly變異型,卻反而會使皮膚對腎上腺素的反應下降。因此推測長期處於緊張狀態下,卻又有Arg16Gly的變異,可能會誘發乾癬。


 


這是一個皮膚科醫師專業的觀察,提醒我們壓力其實會造成皮膚的症狀,我在門診多次看到一些人因壓力過大,不管是工作或考試,有人甚至會引發蕁麻疹而持續一週,一般人往往認為自己是食物過敏,然而作了食物過敏原檢測卻找不出任何原因,原來是因為壓力過大而引發壓力荷爾蒙甚至是抗壓力荷爾蒙失調,進一步影響免疫系統而導致過敏。其實有壓力,對某些人來說,壓力荷爾蒙也不一定升高,因為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對於壓力的反應根本是欲振乏力。


所以,發現自己有蕁麻疹或皮膚炎,往往可能是壓力過大或者自律神經失調引發,這其實可以透過適當的身體檢測而找到原因,配合相關的營養品使用及學習壓力抒解的心靈技術,我們才有可能不藥而癒。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電玩上癮 美醫界提案列精神病



更新日期:2007/06/23 07:10



 



美國醫學會的「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向該學會提出報告,建議遊說美國精神醫學會把電玩上癮行為正式列為精神疾病,加入精神病診斷手冊中,藉以促進各界重視問題,並要求保險公司支付電玩上癮者的治療費。


美國醫學會定廿三日在芝加哥召開年會,會員代表最快可能在廿五日對此建議進行表決。許多精神健康專家贊成此建議,但也有人認為把這種習慣列為正式上癮太過份。


電玩上癮的跡象很明顯:青少年一直待在房間內、不理朋友和家人,甚至不吃飯、洗澡,成績退步,叛逆性增高,一些醫生說,對某些孩子來說,電玩的致癮強度不亞於海洛因。


美國精神醫學會成員史卡利說,該學會在修訂精神病診斷手冊的長期程序中會慎重考慮這項建議。目前的診斷手冊是一九九四年出版的,下一版定二一二年完成。


「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在報告中說,美國年輕人有高達九成玩電玩,其中高達一成五(逾五百萬人)可能已上癮。該委員會研究科學文獻後指出,幼年開始玩電玩的兒童,更可能有類似上癮的行為。玩電玩最易過度的是有多個參與者的網上角色扮演遊戲。


Blizzard Entertainment 公司出品、有關少年殺死怪獸的電玩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 )是最受歡迎的電玩之一,該公司發言人拒絕評論其電玩會造成上癮之說。


德州居民嬌艾絲普若托帕帕斯說,她十七歲的兒子麥可過去兩年對電玩上癮,從外向好學,變成退縮、兩科不及格,每天玩魔獸世界數小時,「我們去看治療師,並試著把他的電玩拿走,他卻威脅要傷害我們,還用各樣難聽的話咒罵我們,好像被鬼附身一樣。直到去年秋季才遇到一位治療師告訴我們,麥可是上癮。」


過去六個月麥可就讀一所治療寄宿學校,每倡 ?月的荊??費是五千美元(約台幣十六萬五千元),保險公司並不給付。



 


網路或電玩成癮怎麼辦?


    這是一個需要積極面對與處理的問題,因為這種問題愈來愈普遍。很顯然地,的確有很多人有這種傾向與行為不知如何控制。


    如果我們把上網或電玩當成一種癮頭的話,很遺憾地,用目前治療模式效果有限。從我們知悉的藥物成癮、賭博、或者針對強暴犯目前的治療模式,衹能說能幫的忙非常少。


    以我的觀點來看,我覺得這種狀況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我想問的是:這些人為何對網路或者電玩這麼著迷?在現實生活中他是否有一些處理不下來的困難?以學生來說,他們也許並不了解自己為何要唸書?或者他們在學習上得不到樂趣或成就感?他們並不了解自己真正可以做什麼或者自己想做什麼?而我們看到最受歡迎的遊戲是網上角色扮演遊戲。對很多人來說,他們一直沒有好好地擁有自我,這包括對自己的自決力與接納,自然地,他們想去扮演一些「強者」的角色。而這其實與家庭教育關聯甚大,因為對父母而言,要讓小孩擁有自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實講,培養小朋友的自我必須從小開始,而關鍵則是父母如何對待小朋友,很多孩子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問題。至於實際作法,大家可以參考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的「兒童」一書,裏面有更詳盡的介紹。


    此外,我們一直叫小孩不要做這個,不要做那個,但我們鮮少讓小朋友有選擇的機會,也沒有告訴小朋友他可以做什麼?久了以後,他變得什麼都不能做,坐在電腦前自然成為他們最後的活動,一個退到不能再退的逃避方式。


    最後,我鼓勵家長們要去了解網路,線上遊戲、電玩,原因是,我們無法控制我們不了解的東西,想要和下一代溝通,我們得知道他們正在做什麼,才有辦法和他們溝通。溝通有了真實性,彼此的親和力才會提昇,我們才能彼此真正瞭解,不是嗎?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重慶少年突然性情大變 竟然是腦裡藏活蟲!


東森新聞報 更新日期: 2007/06/19 13:07 記者:記者楊才蔚、陳均瑗/重慶報導



大陸重慶一名15歲少年最近怪病纏身,不只常常倒地抽搐,原本溫和的個性也變得暴躁。家屬以為他中邪,直到送醫才發現,少年腦子裡居然有一條9公分長的活蟲。這項罕見病例全世界只有70幾例,蟲又從何而來?


15歲的張得勝最近突然出現暈眩、抽搐的情況,讓他不堪其擾,家屬也膽顫心驚,張得勝的母親表示:「他在地上打滾,倒在地上像是死了一下,又活過來一樣,有時候嘴邊還冒出白沫。」


家屬緊急送醫後才知道事情並不單純,透過斷層掃描,醫院發現張得勝腦子裡大有玄機,一個不明的組織時而擴張時而縮小,讓醫療團隊決定腦骨鑽洞取出組織化驗,而這刀一開也讓醫療團隊膽顫心驚,因為挾出了一條9公分長的活蟲。


這條蟲經過比對,證實是裂頭蚴,這種活體蟲存活在人類腦部的個案,全球大概只有70例,醫師追查後發現,由於少年家中有食用青蛙的習慣,證實是寄生在青蛙體內的裂頭蚴,透過口腔一路爬到腦組織,最後在腦部慢慢長大,還好發現及時,否則裂頭蚴越長越大,可能壓迫腦組織導致送命。病從口入,醫師也提醒家屬千萬別再食用青蛙,否則類似的事件恐怕再度上演。


 


這一篇是一個很有趣的報導,也讓我們看到有些所謂不明原因的精神症狀,其實都可以在身體上找到直接的原因。過去我也接觸過有甲狀腺功能異常引起類似精神分裂狀況的患者,在甲狀腺功能回復後,悉如常人,完全不須用到抗精神神藥。而我也有幾次聽到有些在精神科求診的患者,因為用遍各種藥物仍無效,而後被建議用電療的治療方式,但卻因腦內有未被發現的腫瘤而在電療時因一時腦壓升高而不幸死亡的個案。而我的門診也看過因腦部長有良性腫瘤而導致溝通有障礙,思考變慢,在確定病因後,手術取出腫瘤後,她的狀況便快速回復。


所以,萬一有人被下了精神科診斷,千萬別急著服用藥物,務必先確定是否由身體的狀況所引發。在國外曾有大規模的統計,發現精神狀況由身體因素引發的竟超過40%


以現在常見的憂鬱症為例,其實也可能是身體或其他藥物引發的,例如:


有些藥物也可能引起憂鬱症,如抗高血壓藥物、抗癌藥及類固醇等藥物均可能產生憂鬱症。



¡        身體荷爾蒙分泌異常也可能引起憂鬱症,例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腎上腺荷爾蒙不均衡,兩者之間甚至會彼此交互影響。


¡        月經前、產後及停經後婦女,也常有憂鬱症


¡        一般由生理疾病導致的憂鬱症,如:腦部的疾病,內分泌疾病,惡性貧血各種癌症患者、病毒感染,肝炎以及其他生理疾病,如心臟病等



¡        營養缺乏:菸鹼酸、泛酸、維他命B2B6B12、維他命C、鋅等的缺乏也會導致憂鬱症。


¡        產後憂鬱與營養缺失:懷孕期間,女性的DHA與花生四烯酸(AA)儲存量必須應付極大的需求,細胞膜脂肪n-3n-6的比率若增加15%,得產前子癇的機率便下降46%。再者,緊接著孩子出生後,女性有六倍的機率發展出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抑鬱與強迫症,這種機率在產後兩年內還會更高。


如果不處理根源,而一味的想靠藥物來控制症狀,結果當然是吃不完的藥與一再地復發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英男子以為死期不遠散盡家財,指醫生誤診要求賠償



更新日期:2007/05/08 14:52



 



路透倫敦電---一名英國男子在醫生告訴他只剩下短暫日子可活後,散盡家財。現在他以診斷錯誤,自己依然健康,但已一文不值為由,要求醫生賠償。


今年62歲的布蘭德瑞兩年前被診斷得了胰腺癌,並被告知他的壽命可能剩下不到一年。


於是他辭掉工作,幾乎把所有財產賣掉或給人,也不再付償還抵押貸款,然後把積蓄都花在吃喝玩樂。


一直到一年後,他全身行頭差不多只剩下進棺材時要用的一套黑西裝、白襯衫與紅領帶,他那可疑的「腫瘤」竟然變成胰腺上一個對生命沒有危險的炎症。


「當他們告訴你,你所剩的日子不多之類的話時,你真的會去享受生命,」來自英格蘭西部克倫威爾的布蘭德瑞告訴天空電視台。


「我真的很高興生命中有第二次機會...但在這一切之後,我身無分文,雖然這是我的錯,是我把錢花光的,但他們也應該付一些回來。」


萬一得不到賠償,布蘭德瑞將考慮賣掉房子或控告診斷他的醫院。該醫院曾表示,同情布蘭德瑞的處境,但再次檢視他的病例也不會做出不同的診斷。()


--編譯 柯安琪;審校 張敏惠


 



 


這真的沒誤診嗎?


這是一則非常有趣的新聞,很多人第一個問題是「這真的沒誤診嗎?」衹要對癌症有些概念,其實都很清楚胰腺癌真的是很惡性的癌症,所以組織切片如果確定,那麼就等於宣判死刑。然而這個男士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後,他做的不是自怨自艾,相反地他反而開始「善待自己,活在當下」,在此我絕非鼓勵大家得癌症就去吃喝玩樂,重點是很多得癌症的人,都有長期情緒的壓抑,在飲食之外,其實負面情緒也是一個重要的癌症推手,所以有癌症的人,在幫助自己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也要處理情緒。否則,癌症很容易因情緒的負荷而變得更加棘手。


    所以保持愉快的心情,也是防癌及治療癌症重要的一環,以我觀點來看,這絕非誤診,而且,老實說這個男子真的沒啥損失,相反地,他也為大家上了一課。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醫藥警訊》避免副作用致死 抗癲癇藥物 將加註警語



更新日期:2007/03/09 09:52



 



不少癲癇患者使用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後,易引發嚴重藥物過敏,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研究團隊發現,這是「HLA-B1502基因」「做怪」;衛生署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擬根據這項研究成果,要求藥商在使用說明加註警語。


藥物過敏是臨床常見問題約有6%到7%病患因藥物過敏引發副作用,住院治療。史帝文強生症候群是非常嚴重的藥物過敏,病患服藥後常會出現眼、嘴或生殖器潰爛,皮膚起水泡;嚴重更可能全身表皮脫離,彷彿遭燙傷一般,致死率高達30%。


陳垣崇研究團隊發現,我國此類病患高達26%是服用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引起,研究團隊利用基因型鑑定進行史帝文強生症候群危險基因標記研究,發現帶有HLA-B1502基因者的風險是未帶此基因者的2500倍到3000倍。


陳垣崇表示,研究團隊2年多前僅針對國內44個病患進行基因型鑑定。近2年來透過美國、香港和中國協助提供上個病患血液樣本,不但出現相同結果,更進一步證實HLA-B1502基因僅出現台灣、中國、香港和印度等東南亞國家黃種人身上,日本人和白種人均無此基因。


這項研究成果引起美國FDA重視,邀請他赴美演講後,考慮將東南亞列為抗癲癇藥物「卡巴氮平」可能引發副作用的高危險群,擬在使用說明中建議醫師用藥前,先為病患抽血鑑定基因型,確定病患未帶HLA-B1502基因再給藥。衛生署也研議要求藥商在「卡巴氮平」使用說明加註警語。


研究團隊從今年開始,也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秀傳醫院合作,在醫師開藥前,先為病患抽血鑑定基因型;長庚醫院和彰化基督教醫院也計畫加入臨床試驗。


 



 


    過去,對於某些人在服用抗癲癇藥物,尤其是卡巴氮平,也就是我們經常稱為「癲通」的Tegretol,的確有些人會引起類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由於這個症候群致死率高,很多醫師衹要遇到類似的可能狀況,莫不戒慎恐懼。


    然而,抗癲癇藥物衹有這個藥物才有危險性嗎?其實新一代的抗癲癇藥物也同樣可能引起。過去我在外島服務時,就曾經有一位患者,有一天因為她吞了大量的新一代抗癲癇藥物,以致於在一週內陸續類似史帝文強生症候群的狀況。所以提醒大家,不是衹有「癲通」才會。此外,與一次或者短時間內服用的劑量仍然有關。像我曾觸的病患,她在之前按時服用時都穩定,但因為有一次服用大劑量的抗癲癇藥物,導致令人擔心的一些狀況。


    因為大部分服用抗癲癇藥物的人,都不太可能作基因檢測,故在此提醒大家多多注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們到醫院被診斷有高血壓、糖尿病、癌症,是因為我們經由詳細的身體檢測或切片檢查,證實身體的確有問題,所以可以對症下藥。即便有些衹是控制症狀,但至少有一些讓我們「信服」的檢查報告。


    但當我們檢視「過動及注意力缺乏」這個診斷時,並沒有任何醫師能從任何的實驗室檢查證實何處有異常?誠如美國公共衛生局署長曾說過:「過動症的病因仍然不明。」而且美國國家衛生院的一場專家會議下了一個結論:「我們沒有一個獨立又有效的測試來判斷過動症,沒有資料顯示過動症是由大腦失調造成的,在過動症的臨床研究及經驗數年後,我們對於造成過動症的原因仍衹是猜測。」就連美國精神醫學會主席史帝芬先生也於2005627在電視上公開承認:沒有任何實驗數據可以證實或診斷這類所謂的「腦部化學失調」疾病。


    大家要相信藥廠主導的實驗數據,或者認清我們正在讓孩子服用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藥物?這種藥物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57月曾公告的副作用包括:引發精神病副作用的幻覺、自殺想法。異常舉止與攻擊暴力行為。而20048月亦警告這類藥物會引發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暈厥、胸痛、心律不整、心肌肥厚及動脈瓣膜異常等,嚴重的話甚至導致死亡。所以服用這種藥物實有諸多副作用,但患者衹是被安慰著說:「吃這種藥沒啥大的副作用。」


    以科學的角度來看,這個「疾病」的診斷根據與「藥物治療」都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明,唯一的產品是我們可以看到:「比較安靜的小孩。」但後面也潛藏很多無法預料的危險。在此謹提供給為人父母及師長者作一下參考,小孩的未來在您手中,明智地慎選幫助您下一代的療法。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