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處方浮濫 醫生有責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4日 下午11:52






健保資源不足,國內醫政主管單位及醫療機構對藥品管制卻不嚴格,民眾就診,常會取得超量藥物,更嚴重的是連列入管制的藥品,也可以輕易獲得;藥物管理的把關者在醫生,醫生開藥時有責任檢視患者的用藥歷史,作為處方參考,而主管單位也有必要加強規範藥物管理。


本報記者春節前報導實地至醫院就診取藥過程,發現患者可以在不同的診所重覆領藥,而且管制藥品也可以很容易取得,記者僅以口頭敘述病情,竟拿到有「強姦藥片」之稱的FM2,並重複於不同地點的聯合診所就診,可取得雙倍劑量;記者就診費用三百元,可是健保局卻要支付二千元過量處方的藥費帳單。


醫藥主管單位對於藥品管制一向鬆散,最近媒體報導有位住在台東的大陸配偶,返鄉伴手禮竟是看病取得的藥品,她在一個月內到縣內各大小醫院掛號求診,看遍內科、腸胃科到婦產科,領取大批藥品返鄉,理由是大陸看病拿藥價格很高,台灣隨手可得治療各種疾病的藥品,返鄉後成了親友的最愛。


現象顯示,國內醫生開方給藥太浮濫,患者視看病拿藥為理所當然,至於到手的藥品要不要吃下肚,醫生與患者都不太在乎;患者大病小病都要拿藥,醫生處方也十分大方,病人看診付出的代價不高,可是藥價差額卻全民買單。


據衛生署統計,去年全國各醫療院所及藥局總共回收二億五千萬元藥物,這還不包括被民眾丟棄或是囤積的藥物,估計國人每年浪費的藥物超過十億元;民眾隨意丟棄浪費的藥物不僅是一般藥物,其中也包括價格昂貴的胰島素針劑、失智症藥物或是氣喘吸入劑等;可見藥物取得太容易了,就不會被珍惜。


民眾拿到過量藥品,被丟棄造成浪費,若被囤積延後服用則可能有後遺症,要是有如前述陸配拿來當禮品送人,就是慷健保之慨,把全民當冤大頭。


可是管制藥品也可以輕易取得,情況就大為不同,如FM2這種三級管制藥品,藥物成癮或是別有居心的求診者,取得過量管制藥,不論自用、送人、轉賣或惡意濫用,都可能造成社會問題,浪費的不只是健保資源,而是整個社會資源。


部分國人愛看病,去年就醫次數最高者達一千零七十八次,每年看病超過一百次的則有三萬三千人;健保局表示會對就醫次數逾一百次者予以輔導、若輔導無效,從去年十一月一日起,健保局將限制這些患者未來一年最多只可到四家院所就醫;這也許不是制止「逛醫院族」最好的方式,但是健保局至少採取了行動。


藥品泛濫也不是不能管制,管理的機制就在那張健保卡與醫生的態度,健保卡上的磁條,有患者的就診用藥紀錄,病人得了什麼病,醫生處了什麼方子,一目了然;以拿藥品當禮品的陸配為例,她在短短的一個月內跑遍各醫院各科就診,所拿的大量藥品,必定會有重複,也會有不宜同時服用的藥物,如果醫生仍然投藥,就是不負責任。若是遇到管制藥品,重複開方的後果嚴重,醫生的警覺性應該更高,否則就是醫德不足。


國內醫生看診時間極短,許多名醫看病時間更是以「秒」計,這種看診方式,要醫生在開方時先審視患者在其他醫院的病歷及處方,無異緣木求魚;因此如要醫生對患者就醫過程把關,主管單位必得祭出強力手段,如能達到效果,對醫生、病人、健保資源及社會安全,都將是功德。


 


鄭醫師意見:


藥物開立掌握在醫師手上,現在健保卡上的晶片都可以把診斷、檢查及藥物處方寫上去,方便後續看診醫師的治療參考,不管寫卡或是讀卡,這對醫師來說只是隨手之勞,為何做不到?是醫師看診時間太短,無法做這兩個動作?或者是藥物本身就有藥價差,不開藥對醫院及醫師來說是種無形的損失?但長期下來,醫療費用給付不斷增加,健保為求存續,勢必苛扣原本的藥價、檢查、開刀以及治療費用,受害的是誰?


之前國內公衛界的大老曾指出健保資源的樂費難以遏止的最大原因是人性的自私,但是這方面的漏洞是健保制度本身造成的,也就是健保既不是社會福利也非保險,社會福利提供及取得基於國家預算來支付,自有相關嚴謹的規範來確保運作及維持,而醫療保險制度的基本概念是風險分散及使用者必須支付一定比例的費用,這在目前健保制度只有風險分散但在使用者支付一定比例費用上並都無相關規範。我認為健保最好是保大病, 小病上的看診費用支付,當事人必須支付較高的成數,目前健保的提 小病上的看診費用支付,當事人必須支付較高的成數,目前健保醫療容易流於浮濫最大原因在此。


此外,部分民眾的健康觀念有待提升,對於醫療提供的藥物、檢查甚至是手術,自己若無相關醫療常識,容易父子騎驢、莫衷一是,現在網路雖然方便,但是資訊來源的求證也是一大課題,建議大家在看診時,如果對醫師建議的治療感到憂心或者疑慮,可以請教第二甚至第三個專業意見,此外利用家醫的概念,找跟自己健康理念的一致的專業醫師,培養長期的關係,也就是有任何醫療上的問題可以先請教自己信任的醫師,如果遇到不熟悉相關領域,醫師也會轉介他們認為值得信賴的專業醫師來做進一步處理,更重要的自己信任的醫師還可以和轉介醫師討論接下來醫療處置的方向以及背後緣由,相對於自己的單打獨鬥,優劣互見。


這兩天有朋友轉寄資料給我,跟上述議題有直接相關,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相關資料來參考對照:


http://www.epochtimes.com/b5/10/10/18/n305739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