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研究︰低卡飲食 可治第2型糖尿病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6/25 04:11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英國科學家二十四日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發現,透過維持兩個月的極低熱量飲食,那些多年來飽受與肥胖相關的第二型糖尿病所苦的病患,能獲得治癒,至少暫時是如此。這推翻了先前醫界認為,此種被稱為成人型糖尿病的疾病症狀會延續「一輩子」的假定。



英國有約二百五十萬人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絕大多數都是第二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在全球各地的病患人數也都持續上揚。第二型糖尿病會造成失明,最後導致截肢,以及壽命縮短,必須用藥物控制,而且最終需注射胰島素。



每天食物攝取量六百卡路里



英國衛報報導,新堡大學的這份研究規模雖小,但結果顯示完全治癒是可能的,而且不是透過藥物,而是飲食。十一名糖尿病患參與研究,兩個月來,每天都壓低食物攝取量至僅有六百卡路里,但三個月後,其中七人已擺脫糖尿病的困擾。



這份在美國糖尿病學會研討會發表的論文顯示,極低熱量的低卡飲食,包含低卡飲料與不含澱粉的蔬果,能促進身體排除會阻塞胰臟及阻礙胰臟製造胰島素的脂肪。



在研究進行的一週後,實驗組在早餐前的血糖含量已回復正常。而且磁振造影(MRI)掃描也顯示,胰臟的脂肪含量已恢復正常。這代表胰臟恢復製造胰島素的能力。在八週節食後,實驗組恢復正常飲食,但仍被建議攝取健康食物及適當份量。其中十人再次進行檢查,七人仍未出現糖尿病症狀。



主持這份研究的新堡大學教授泰勒說,他們相信第二型糖尿病與身體的能量平衡有關,如果吃的熱量比消耗的多,多餘的能量就會以脂肪形式積存在肝與胰臟,導致第二型糖尿病。



但泰勒警告,這種極低熱量飲食可能只有五%到十%的人受得了。英國其他糖尿病專家則警告,糖尿病患不可自行嘗試這種極端節食法,必須徵詢醫生意見。



減重手術不僅減重 糖尿病也治


路透 更新日期:2011/06/25 09:14



(路透紐約24日電)最近1份檢視之前研究的報告指出,大部分肥胖糖尿病患在接受減重手術後,糖尿病也能一併改善。



研究人員表示,接受胃繞道術的病人,10人中有8人不再需要服糖尿病藥。這份報告最近刊登在「外科醫學誌」 (Archives of Surgery)。



威斯康辛大學(University of Wisconsin)領導減重計畫的古爾德(Jon Gould)醫師說:「手術應該被視為肥胖糖尿病患的第1線治療。」



在這份研究中,研究人員爬梳之前9項關於糖尿病患進行減重手術的研究,包括胃繞道手術或是另種「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



胃繞道手術是將胃隔出一個很小的空間後,跟小腸做繞道,造成食量變小及吸收不良,是目前美國減重手術的主流。



至於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則是用帶子束住胃部上端,藉以限制食量。



研究人員發現,接受胃繞道手術的病患,高達83%無需再服用糖尿病藥物;而接受可調節式胃束帶手術的病患中,有62%停止服用糖尿病藥物,且血糖控制情況良好。中央社(翻譯)



一般人提到身體的血糖代謝,常以為只有胰島素的內分泌荷爾蒙在控制,事實上,胰島素只是幫助血糖進入細胞,讓細胞來利用及製造能量,對每一個細胞而言,真正處理血糖的關鍵是粒腺體,粒腺體是每個細胞的發電廠,營養進入體內,例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經過粒腺體的處理,可以轉換為細胞的能量ATP及水。


以最簡單的概念來看,血糖要維持穩定,除了要粒腺體的功能正常,很重要的關鍵是不要讓粒腺體的工作量過頭,因此,熱量的攝取控制,一定可以幫助血糖代謝正常,讓糖尿病改善,最近美國的減重手術(胃繞道手術)研究發現,因為繞道手術大幅減少患者的熱量攝取,有八成的患者因而讓血糖代謝完全恢復正常。英國的嚴格熱量限制(每天只有攝取六百大卡),這比一般醫療建議的一千八百大卡或者一千四百大卡的糖尿病飲食建議還要少很多,但11名病患以每天六百大卡攝取持續兩個月,有7名患者的糖尿病完全消失,胰島素的製造也完全恢復正常,再次提醒我們,減少熱量攝取,讓細胞的粒腺體能夠休生養息,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能夠恢復,因此糖尿病的改善關鍵仍在於粒腺體的功能。飲食中過多的糖份會製造過多的胰島素,這會引起更多的發炎與氧化壓力,導致粒腺體受損,粒腺體損傷進而造成更嚴重的胰島素抗性,也就是糖尿病的前兆。反之,限制熱量,讓粒腺體處理能力及胰島素分泌恢復正常,糖尿病患者是有機會恢復健康,甚至不必依賴藥物。粒腺體的功能與失智症關係至大,過去也有研究發現,有糖尿病困擾的人,日後得到失智症的機率明顯提升。以下摘錄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部分內容,透過白藜蘆醇與粒腺體保護的關連,讓大家有更清楚的概念:


在一場長壽與老化的研討會中,我有機會和麻州理工學院的李奧納多蓋倫提博士(Dr. Leonard Guarente)談話,他於1995年在酵母菌中發現了控制長壽的基因,稱為SIR-2 SIRT-1 基因(這是人類基因的名稱)或基因的類蛋白質sirtuin家族,其作用是保護與改善粒腺體的健康。 我問他透過這種葡萄酒化合物--白藜蘆醇的作用,這種可以控制壽命的主基因,其根本機轉是什麼?

他的回答真的是相當簡單。就是「糖份」!


在粒腺體處於最佳狀態時,可以處理或進行所有熱量的新陳代謝,並製造能量。但是當過量的空熱量造成過度負載時,粒腺體無法完全處理熱量,因此產生過多的自由基,延緩了細胞的作用與新陳代謝。 因此藉由提升這種主基因的活性,可以改善粒腺體的整體功能,促進抗氧化劑的防護功能。活得愈久,大腦的功能愈好。如果我們可以掌握我們的血糖控制與促進粒腺體功能,我們就可以長壽,且零疾病。 

結論:白藜蘆醇真正對人體有效的關鍵在於保護人的粒腺體免於受到多餘糖份的的負擔影響,粒腺體運作的最佳狀態是能利用體內的現有資源進行新陳代謝,而多餘的空熱量(例如精緻的甜食)只會造成粒腺體處理熱量的負擔,讓身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讓細胞的新陳代謝受阻,造成身體發炎反應,讓身體更容易老化,減少壽命。糖尿病患者,本身容易產生的併發症例如動脈硬化、器官受損,尤其是大腦受損之前,許多患者都已經先出現血糖控制變差而惡化,糖尿病患者本身罹患癌症、心臟疾病與失智症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出甚多。血糖控制穩定,可以保護大腦因為過多的氧化壓力導致大腦組織退化,預防相關身心疾病的產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