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威:DDT不利男性雄風


更新日期:2010/12/11 09:50 陳怡君


(法新社馬拉威布蘭泰爾 10日電) 馬拉威報紙今天引述政府官員說法,馬拉威不應該使用有爭議性的殺蟲劑DDT抗瘧疾,因其降低男性性能力。


「週末時報」(Weekend Times)引述農業部政務次長陶迪(Andrew Daudi)的說法:「DDT對男性造成的副作用是易累、性慾降低、精蟲減少。」


由於對環境有害,馬拉威和其他國家一樣禁用DDT,但是現在國會的「健康與人口委員會」卻要求重新使用。他們認為DDT殺死瘧疾蚊的效果比其他殺蟲劑要來的好。馬拉威每年有好幾千人因瘧疾喪命。


  該報導也報導反對陶迪說法的國會議員意見。國會議員齊爾瓦(Rabson Chirwa)說:「難道因為男人要製造多點精蟲、要性慾旺盛,我們就得死於瘧疾嗎?這種理由根本站不住腳。」


去年馬拉威瘧疾死亡案例高達7000人,通報病例450萬人。衛生專家表示政府每年花大約700美元治療瘧疾病患。(譯者:中央社 陳怡 君)



DDT,是英文全名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的縮寫,中文學名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早在1874年就被合成,但其殺蟲效果一直到1939年才被發現,在二次世界大戰成功地控制瘧疾及傷寒等傳染病,故DDT一度成為世界使用最廣的的殺蟲劑,但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之後,環保科學及醫學界開始發現DDT負面影響,最有名的首推在1962年美國的生物學家Rachel Carson出版的巨著「寂靜的春天」,這本書清楚的描述DDT這類殺蟲劑如何影響鳥類的繁殖甚至可能導致人類罹癌,危害人類健康至為深遠。


據估計,DDT在生物體內的代謝半衰期為8年;鳥類體內含DDT會導致產軟殼蛋而不能孵化,尤其是處於食物鏈頂端的食肉鳥如美國國鳥白頭海鵰幾乎因此而滅絕。而且DDT對魚類也是高毒性的,由於有機體對DDT的累積是可逆的,禁用DDT以後,美國密西根湖魚類體內的DDT現在已經減少了90%。這本書的出版,開始出現環保運動,更促使美國在1972年,明令禁止DDT的使用。儘管DDT在許多國家已被明令禁止使用,但因其價格低廉且殺蟲效果好,因此在一些經濟較落後的國家仍在使用,試圖去控制當地的瘧疾及其他疾病。


DDT極易被土壤吸收,在土壤存在的半衰期可以從22天到30年之久。DDT本身就是親脂性的物質,極易在體內蓄積,若經由食物鏈來食入,累積量必然更為可觀。而且被生物體吸收之後,在體內會轉變成DDEDDD(請參考最下端的圖示),這些物質的化學特性與DDT作用類似,因此體內一旦累積DDT,影響往往無法在短期間排除且消除其傷害。


根據臨床研究,DDT的生殖毒性已被確認,也會誘導人體內的酶產生具有生殖毒性的的中間代謝物以及導致細胞DNA內收(癌症前兆)。DDT同時也是環境荷爾蒙,它的代謝物DDE就是一種抗雄性激素(非雌激素),因此男性若從環境中接觸DDT,的確容易導致疲憊、性功能下降,精蟲數減少甚至影響其生殖能力。相關資料請參閱200710月發表的研究結果:


Cohn, BA; Cohn BA, Wolff MS, Cirillo PM, Sholtz RI (October 2007). "DDT and breast cancer in young women: new data on the significance of age at exposure".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115 (10): 1406–14. doi:10.1289/ehp.10260. PMID 17938728.


DDT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的相關研究非常多,美國、加拿地及瑞典的臨床都發現許多糖尿病患者體內有過多的DDTDDE,日本研究也發現DDT對胎兒存在甲狀腺毒性,甚至會引發呆小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結果):


Nagayama J, Kohno H, Kunisue T (2007). "Concentrations of organochlorine pollutants in mothers who gave birth to neonates with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Chemosphere 68 (5): 972–6. doi:10.1016/j.chemosphere.2007.01.010. PMID 17307219. http://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45-6535(07)00040-9.


跟癌症有關的研究更多,像肝癌、胰臟癌、乳炎、白血病、淋巴癌、睪丸癌等等研究已有諸多臨床研究證實。其他神經性退化疾病例如巴金森氏症等,或者氣喘等,也都有臨床實據:


van Wendel de Joode B, Wesseling C, Kromhout H, Monge P, Garcia M, Mergler D (2001). "Chronic nervous-system effects of long-term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DDT". Lancet 357 (9261): 1014–6. doi:10.1016/S0140-6736(00)04249-5. PMID 11293598. 


Anthony J Brown, Pesticide Exposure Linked to Asthma, Scientific American, September 17, 2007.


最後提醒大家,DDT的效應及相關臨床研究只是提醒我們環境污染對身體造成的影響,其嚴重性往往超過我們的想像。DDT是早期被發展出來,而且被研究比較清楚的環境污染源,然而提醒大家這不過是冰山的一角,我們的周遭仍存有許多環境污染物,處於現代,我們根本無法杜絕更多未明且有害物質的暴露,因此除了防毒之外,因該設法透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自己排除體內殘留的各種毒素,才能減少環境毒素對我們的傷害,建議大家可以參考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研發的高效率排毒程式,詳細原理及作法載於清新身體‧清新心靈這本書中。相關資料不妨參閱我部落格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54&prev=69&l=f&fid=17



左邊是DDE,右邊是DDD,上面是DD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