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週記總統邀哈佛醫生談運動與大腦活化關係


央廣 更新日期:2010/11/27 11:26 蔣靜君



馬英九總統最新治國週記,邀請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John Ratey醫生對談運動與大腦活化的關係,John Ratey認為運動有益健康還能活化大腦;馬總統則呼籲國人養成規律運動習慣,把台灣打造成樂活運動島。



喜歡運動的馬英九總統最新一期治國週記以「全民運動要規律,活化大腦更創新」為題,邀請「革命性的運動科學與大腦的關係」作者,哈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John Ratey一起慢跑並對談運動與大腦活化的關係。



John Ratey舉美國奧運游泳金牌得主麥可.菲爾普斯(Michael Fred Phelps II)為例,說明運動會釋放許多化學物質,協助調節動作,提升大腦的成長和健康,讓罹患「注意力缺失症」的菲爾普斯,順利擺脫藥物。Ratey也認為台灣教育太重視考試成績,忽視健康與運動會錯失孩子充分發展腦部功能的機會。



馬總統表示,教育部正考慮增加學生體育時間,也呼籲民眾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他說:「(原音)我發現台灣人現在運動風氣比過去更為蓬勃,但是規律運動的人口只有24%左右,所謂規律運動就是一個禮拜至少運動3次、每次運動超過30分鐘、每次心跳達到130下,這種規律運動還是不夠,還需要再加強。」



馬總統說,過去我們認為運動的人往往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Ratey醫生證明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Ratey醫生以「台灣動起來,成為世界典範」相勉,總統也回應希望能夠把台灣打造成一個樂活運動島。



John Ratey醫師十幾年前的研究幾乎都擺在藥物,但近幾年,他把焦點放在運動上,結果發現運動幫助大腦改善功能的效果,往往是藥物所不能及的,而且以長遠的眼光看起來,對當事人的身心健康維持更好。以游泳名匠菲爾普斯來說,他曾一度被診斷為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但藉由游泳的訓練,幫助大腦適當釋放神經傳導物質,讓動作更協調,大幅提昇大腦的成長與健康,順利擺脫藥物(而非有些醫師誤導菲爾普斯是因為藥物輔助而改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有趣的是,當菲爾普斯在游泳池大放異彩時,還曾有人質疑他是否用了禁藥,否則怎會像外星人一般在泳池中無人能敵(事實上,他經過多次藥檢,完全沒有問題)讓我們更深入探討這其中可能的關連何在。


大腦的報償中心在各種狀況下會有不同的活動,與報償中心有關的是一群由多巴胺神經元組成的的伏殼核(nucleus accumbens),伏殼核會將愉悅或者滿足的訊號傳遞給前額皮質區,讓大腦獲取專注所需的動機或者驅力。對一般人來說,不需太大的刺激,就能啟動大腦的報償中心,然而對ADHD的人來說,我們可能需要更大的刺激,例如激烈的運動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因此,當我們聽到菲爾普斯在激烈的游泳競賽或者嚴格訓練時,反而會讓他感到平靜與專注,就不足為奇了。


因此,有些專家建議可以讓這些ADHD的小孩,在消耗體力過程中,合併運用複雜的動作技巧會更好,例如武術、跆拳道、空手道、芭蕾舞、花式溜冰、攀岩、越野單車甚至是滑板等等,腦力結合體力比光做有氧運動有效地多。美國的Hofstra大學的研究發現:每週讓8-11歲的ADHD男孩練習兩次武術,在多項評估中比那些只做典型的有氧運動的受試者要好很多,上述兩組什麼運動都沒作的控制組都有明顯的改善。他們完成的家庭作業較多,上課較有準備、成績較好、較守規矩,當然也比較坐得住,換句話說,就是專心許多。這些需要動腦的運動,涉及平衡趕、時機感、排序、後果評估、轉換、修正錯誤、小肌肉協調、抑制、當然也需要專注的腦部活動,有人比喻像是訓練自己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此時大腦需要高度警戒,動機及專注力自然產生。


以藥物作用調控伏殼核的多巴胺不足,可能會讓服藥的人日後自行分泌多巴胺的功能不足,有興趣瞭解的人不妨參閱「浮萍男孩」這本書。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運動能緩解及改善ADHD症狀的原理在於它能增加這些傳導物質的含量,而且是立即見效,有了規律運動,我們就能藉由刺激某些腦部區域的神經心生,提升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的基準值。


運動對於ADHD應該是更自然及根本的改善方式,對藥物使用有疑慮的人,應該多瞭解這方面的科學研究,同若能配合當飲食調整與營養補充,改善會更快更明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