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署長 疫苗問題不在媒體(郭明實 郭明裕)



2010年01月23日蘋果日報


衛生署長在中國國民黨內部會議,大罵媒體理盲,令人驚訝!會中包括馬英九總統在內的官員及大部分立委,都拍手叫好,只有具備醫藥背景的黃昭順立委以為不可。




這件事,讓我們回想起1976年的往事,當時美國共和黨出身的福特總統,號召全民施打豬流感疫苗,疫苗也是美國國產的,筆者之一也加入注射行列。
全民施打後,發生743件嚴重傷害事件,其中67件死亡,有19件死於自體免疫神經病變格林-巴利症候群(G-B Syndrome),纏訟數年。10月1日開始施打,由於重症不良反應不斷發生,經考慮豬流感造成人類死亡威脅不如預期,即在12月16日終止施打。《紐約時報》曾以社論「可恥的失敗」回應,與此次台灣的情形非常相似。
但當時的美國衛生部長,就沒有批評支持民主黨色彩濃烈的《紐約時報》理盲,反而成立獨立團體調查疫苗品質。所以我們說問題不在媒體報導,而是在疫苗品質。
談到疫苗品質,我們比較台灣與美國第一線小兒科醫師的臨床觀察,台灣家長的不良反應個案通報,確實偏高,經數據統計與交叉比較,在嚴重不良反應通報部分相差近乎十倍,統計學上有強烈意義,值得組專案調查委員會調查,以釐清疫苗與嚴重不良反應通報之間是否有因果關係,作為未來疫苗改進的方向。



改善國產疫苗品質


劉小弟解剖報告出爐,推論可能死因是B19病毒,很難服眾。因B19病毒只造成黑人鐮刀型貧血惡化、孕婦水胎與兒童蘋果臉等疾病,劉小弟的噬血症候群與自體免疫轉化出問題,可能還有更強的前因。
基於疫苗的死因釐清很複雜,所以對死亡、免疫細胞抑制、格林-巴利症候群、類風濕關節炎、急性顏面神經麻痺、半癱、紫斑、紅疹等自體免疫反應或過敏都應正視。
針對上述反應,邀請分子醫學、免疫學、基因醫學、解剖學、感染學、疫苗工程、農業科技、法學專家共同研討,改善國產疫苗品質,有其必要性。
雖說疫苗沒有百分之一百安全,但降低十倍的嚴重不良反應,就能喚回全民施打的信心與數倍的施打效果,那個時候台灣H1N1疫苗施打率一定世界第一,而不是現在的世界第四。還要家長簽同意書嗎?還要劉媽媽肝腸寸斷嗎?而媒體也不會挨罵!
從去年11月15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發現,紐約市民現在只有不到1/4的人願意回去醫院打H1N1疫苗,這叫做情緒性的流行病,比去年春天大家恐慌性詢問,有沒有疫苗可以打,不可同日而語。台灣亦然!台灣的疫苗政策應以此為鑑。
如果有一天,國光疫苗也能像瑞士諾華疫苗一樣,在去年12月31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中被證實,9歲以下兒童施打一劑諾華疫苗就有極佳的抗體出現,以及最新一期美國《科學轉譯醫學》期刊的研究報告顯示,含「MF59」佐劑的諾華疫苗,可加強人體免疫反應,更可交叉保護H5N1等禽流感病毒威脅等這些好處,相信全民會搶著打國光疫苗。
美國巴斯德疫苗是單劑,台灣進口的諾華疫苗是10人份一瓶多劑,而國產國光疫苗是40人份一瓶多劑,都應列入防疫普及性檢討。雞蛋品管與新疫苗在雞胚中生長緩慢及H1N1毒性與劑量研究都剛起步。國光加油!楊志良加油!




郭明實為美國喬治亞州Phonye Hosipital資深小兒科主治醫師、曾任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主任,郭明裕為桃園市敏盛總醫院NICU顧問與小兒科主治醫師


劉小弟解剖報告 難解疑惑(劉競明)



2010年01月23日蘋果日報


劉小弟之解剖報告出爐,其致死原因據報導仍無法判定與疫苗有關。筆者覺得:解剖報告只是死亡以後之身體器官之病理化驗,無法了解當疫苗注射體內之後,身體之免疫反應被激發或削弱或是否引發強烈自體免疫反應造成細胞素風暴,如同噬血症候群只是「果」,至今仍無人能證實B19微小病毒(parvovirus)是否真的是讓劉小弟致死之「因」?甚至於筆者也斷定也無人敢真正排除其死因與疫苗「完全無關」!讓吾人再看看其他之疑似疫苗致死案例,那位31歲男性經注射疫苗月餘,竟 發生疑似出血斑點現象,經診斷為「成血栓性血小板缺少紫斑症」(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 TTP)。




劉小弟之造成瀰漫性血管內溶血(DIC)之死因,至少也應該在鑑別診斷上排除TTP。
光拿微小病毒B19來「搪塞」或「詮釋」劉小弟其致死病因?難怪劉爸爸及媽媽都不太能接受;如果事件能夠「早知道」?劉小弟若未注射疫苗時,難道也會得到微小病毒感染嗎?就算得到感染,劉小弟本身體質若無免疫缺陷現象,難道就會因這B19微小病毒而引發一連串細胞色素風暴及類似誘發自體免疫反應造成之急速噬血症候群嗎?衛生署及疾管局官員不應只是將解剖報告拿出來交差就算「功德圓滿」?



遴聘專家詳細說明


事實上在一個多月劉小弟的病程發展,國光疫苗與B19微小病毒與其各器官之間,究竟發生了甚麼「變故」,或發生何種風暴導致無可挽回之瀰漫性血管內溶血(DIC)及腦幹出血與各器官衰竭之果呢?
2006年5月4日出刊之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中對上述TTP病症之敘述:「系統性微小血管栓塞,造成腦部及心肌梗塞與腎衰竭。其可能為另種病毒素Shiga Toxin所感染;或是體內缺乏某種酵素ADAMTS13,而導致血小板栓子形成及破壞,常見症狀為:腹痛、嘔吐、虛弱、抽搐、神經症狀、感染發燒、或常被誤診為腸胃症候或敗血症等。」
其與B19微小病毒感染皆有貧血、血小板減少之現象。白血球減少(leukopenia)之現象亦為病毒感染之徵象。
2004年2月5日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對B19微小病毒(Parvovirus)之致病機轉,其B19之抗體普遍存在於健康成人體內,小孩感染亦常見。早期感染有發燒或流感症狀,後呈現皮膚疹塊及類風濕疾病症狀。這些症狀肇因於B19為病毒感染後體內產生之免疫複合體(Immune Complex)導致。然而問題在於當國光疫苗或新流感疫苗注射入人體內,是否也會誘發免疫反應與細胞色素風暴及產生類似之免疫複合體等現象,衛生署及其專家們並未能詳盡的說明清楚。
吾人承認國光疫苗對國內已接受疫苗注射的568萬民眾中(包括筆者在內)絕大多數是安全及有效的,在公共衛生及國家安全上疫苗之角色也是功不可沒。
不過劉小弟事件若輕輕帶過或做應付性的交差了事,不惟劉爸爸無法認同,其他尚未接種疫苗的多數民眾恐也存有疑慮。不如遴聘專家學者將劉小弟致死可能之各種致病過程及機轉詳予說明,分析不同鑑別診斷與醫療「不確定之處」,只要疾病管制局的長官用心,民眾才能放心吧!




作者為長庚醫院婦產部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與醫療衛生政策碩士



以上找了兩篇國內的小兒科師及婦產科醫師對疫苗注射不良反應的專業評論,我認為內容有不少值得大家參考的部分,故特別找出來讓大家的瞭解及思考目前疫苗政策推動的困境何在。


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吉蘭-巴雷氏症狀群),在專家的評論中提出來,這種因自體免疫導致神經病變甚至個案致死疾病之相關資料如下:


GBS之流行病學:


GBS發生率為每年每10萬人1-2人,男女比例為1.25:1,好發於年輕成年人及55歲以上的老人家。


GBS之特徵:


1. 50%病患於發病前2週有前驅症狀。


2. 平均約5~10天後,病況惡化造成向上逐漸麻痺。


3. 大部會恢復,很少復發。


GBS之臨床症狀:


主要是以雙下肢近端無力為初始主要表現伴有遠端感覺異常及上肢或下背疼痛。無力情況會漸近向上約第3至7天會影響呼吸和吞嚥功能,有1/3病患須要氣管內插管輔以呼吸器幫助患者度過急性呼吸衰竭。約有70%病患的下肢深部肌腱反射減低或消失。自律神經功能失調,造成血壓升高、心律不整、尿液儲留、腸麻痺等症狀。


GBS之死亡率:約3~10%


GBS之前驅症狀:


有上呼吸道症狀者18%發現巨細胞病者(CMV)通常較常發生於年輕人。有胃腸道症狀者,28%發現空腸彎曲桿菌(Campylobacter Jejuni)其他有黴漿菌肺炎(5%),EB病毒、HIV病毒、A型肝型、破傷風類毒素、流行感冒病毒、口服小兒麻痺疫苗、狂犬病毒、產後、手術後及藥物(Zimeldine)等皆可能引起GBS。


GBS之治療:


1. 免疫調節方式


1.) 血漿置換術


2.) 免疫球蛋白靜脈注射


2. 呼吸器支持治療


3. 皮下肝素注射以降低臥床者血栓栓子之發生


4. 不可以使用類固醇治療;也避免抗高血壓藥物使用


 


醫師們受的專業訓練都知道疫苗注射對疾病預防有好處,但目前疫苗注射的狀況,連部分的醫師都無法對疫苗注射已經產生的相關狀況放下疑慮,何況是一般的大眾?


我認為疫苗目前最亟待釐清的部分有二:


1.經統計,國產疫苗注射產生嚴重不良反應的比率跟國外相比近乎有十倍的差別,原因何在?


2.流感疫苗注射後在體內產生的可能的免疫反應或可能的後遺症,相關資料付之闕如。


相關單位若能針對這兩個部分提供詳細的資料並解決,那麼疫苗政策自然不會淪為目前看來的意氣之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