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增減類固醇劑量 小心副作用


自由 更新日期:2009/09/07 04:09



文/王重隆



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會聯想到它的副作用,類固醇猶如一把雙刃刀,適當的使用可治療疾病,使用不當,可能產生不必要的藥物副作用。



類固醇因具有抗發炎、抗過敏、免疫抑制的功能,在早期全民健保尚未實施前,類固醇因使用在一些炎症,或免疫相關疾病的療效明顯且快速,因此有「美國仙丹」之稱,常被濫用,但被長期濫用之後,卻產生一些副作用,讓許多人聽到類固醇,就心生畏懼。也因為大家的誤解背上黑鍋,認為它同樣有副作用而不敢使用。



其實對一些過敏、發炎或自體免疫所導致的疾病,例如各種過敏症、氣喘、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腎病症候群、重症肌無力等疾病,類固醇都扮演重要的治療或控制角色;在骨科治療上,可以減輕骨破壞性疼痛,及神經或脊髓受擠壓引起的疼痛;在發生嚴重感染症時,甚至可以減輕因為感染而導致身體過度的生理反應;在器官、骨髓移植的病人,也需要有類固醇來抗排斥。


 


長期使用類固醇,會影響體內荷爾蒙的平衡,常見的副作用如下:


許多合成的同化性類固醇是被設計為能夠製造出更多的雄性激素而非產生雌性化反應,容易衍生的副作用包含包括了高血壓,膽固醇上升,皮膚痤瘡,提早禿頭,性功能減退以及睪丸萎縮。男性使用者有可能會長出胸部。女性使用者則是體毛增長,聲音變低沈,胸部變小,陰蒂漲大以及經期不規律。部分副作用是無可避免的。對青少年使用者來說,可能會造成骨骼停止生長。對於長期使用者來說,肝功能會嚴重的受損。 在心血管方面,可能導致左心室的肥大,而影響心臟的收縮與放鬆,長期下來容易引發高血壓、心律不整、充血性心臟衰竭、心臟病發以及猝死等等。


其實類固醇的使用也會引發精神症狀,過去曾有針對美式摔角選手長期使用類固醇引發家庭暴力的報導,就是相當明顯的例子。根據2005年在中樞神經藥物期刊CNS Drugs的回顧文章,提出類固醇引發明顯的精神症狀包含攻擊、暴力、躁症發作等等,其他項精神病發及自殺等等也與類固醇的使用有關。長期的濫用易引發依賴與戒斷症狀。長期的高劑量使用類固醇,容易導致神經細胞的損害甚至是不可逆的神經精神毒性。儘管尚無明顯的證據證實在醫療的治療上劑量上會引發類固醇的依賴,但已經被證實的情緒障礙,例如憂鬱或躁症等等,都是與使用劑量有關。


在攻擊行為及輕躁症的相關研究上,過去有些零星報導,但一直限於研究個案不足,比較少人注意到這方面的影響。在2008年有一篇代表性的研究文章提到,使用類固醇的年輕人比不使用類固醇的年輕人更容易產生暴力行為。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參考:


Beaver KM, Vaughn MG, Delisi M, Wright JP (December 2008). "Anabolic-androgenic steroid use and involvement in violent behavior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young adult mal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m J Public Health 98 (12): 2185–7.


至於因為類固醇使用引發嚴重的精神障礙到需要住院治療的比例則不高。


1992年的研究發現,斷然停用類固醇或者減量太快,容易導致憂鬱的發生。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551042


總之類固醇的使用必須當心,已經在服用的人想停用,必須在專業醫師的監督下來執行,否則容易引發相關的精神症狀,當然,長期的高劑量使用或者濫用,後遺症更多,請大家留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