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醫院提醒考生 濫吃聰明丸反被焦慮誤


教育廣播 更新日期:2009/05/22 12:49



隨著考季即將登場,花蓮慈院頻頻接到有關聰明丸的的諮詢電話,尋問是否可以請醫師開處方?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劉采艷主任表示,所謂的聰明丸,其實是給注意力不足的過動兒吃的,一般孩子吃了反而會焦慮、失眠等不利大腦保健的副作用。這類藥物,一為利他能;另一為專司達長效錠,化學結構都與安非他命相似,能讓過動兒會變得比較安靜,情緒穩定。因此,就被誤以為有增加專注力的藥效。



  利他能的副作用包含:焦慮與失眠、瞳孔放大、過敏、厭食、暈眩、心悸、頭痛、心率不整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妥瑞症、幻覺、易怒等現象,而專司達長效錠在台灣被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拿這些當作增加記憶力的藥物,實在是太冒險了。其實日常飲食,多多補充鋅、鐵、銅與微量元素,就能保健大腦的功能。因為誦讀困難症的學生往往是因為缺鋅,而缺鐵則會造成貧血,使大腦的運轉降低速度,另外多食用豆製品、蛋類、金針菇、木耳、核桃、芝麻等對考生大腦保健都有良好的幫助。



很多人以為:沒有被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人,服了利他能或者專司達這類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才出現諸如:焦慮與失眠、瞳孔放大、過敏、厭食、暈眩、心悸、頭痛、心率不整等症狀。有些人甚至會引發妥瑞症、幻覺、易怒等現象的副作用。更危險的副作用是猝死,但比較常發生在那些有罹患心臟血管疾病或者原本就有高血壓問題的個案身上。


如果被診斷有ADHD,服這類藥物,並不會出現副作用。提醒大家,這是錯誤資料。副作用的出現,與是否為ADHD患者無關。只要服用的人,就會有機會出現副作用。


那麼,為什麼被診斷有ADHD的人要服用這種藥物,家長為什麼甘讓小孩冒那麼多可能副作用帶來的風險呢?


我們常會聽到的是: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現象的控制的重要性大於副作用的危險性,服藥的結果利多於弊,所以即便有些副作用,小朋友應該要忍受這類化學結構式類似安非他命的藥物。


另外常見的情況是:我們被告知ADHD是一種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疾病,只有服用能夠矯正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的中樞神經興奮劑才能控制。然而,在診斷ADHD的過程中,沒有任何神經傳導物質失衡的檢測結果作為診斷確立的根據,我們看到的,只是行為觀察結果後的評量與歸類,在貼上ADHD的診斷標籤後,迅速給藥的治療流程。頂多會有醫師拿出服藥前後的正子攝影或者腦血流的變化影像檢查圖,堅持藥物改善了血流灌注的區域(通常是前額葉),來說服家長藥物的效用何在。


然而,導致這些不穩定的現象從何而來?是否有相關的檢測可以瞭解?有根本的方式可以調整體質,幫助生理狀況更穩定來根本改善注意力不集中及過動的現象?習慣開聰明藥的醫師說沒有,但對熟悉自然醫學或者營養醫學的醫師卻很清楚,藥物之外其實有更自然及根本的方式來幫助小朋友更穩定。這對習慣開藥的醫師來說,除了可能視為異端邪說之外,或許更是不願面對的真相。


我認為最好把這類是非爭論,回歸為單純的選擇題:


為人父母者,我們到底要給小孩安排何種方式來改善小孩?我們是否為小孩作了最好的安排與治療?這些安排甚至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再回頭檢視,也能坦然地面對他們,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幫你當時作了最好的安排。


那個安排是結構類似安非他命的聰明丸?或者是根本瞭解體質後的飲食、營養及整體的根本改善?


明智的家長,您替小孩安排的選項為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