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斃4歲「紙片」兒 父遭訴


2009年03月07日蘋果日報



【寶智華╱嘉義報導】嘉義縣一名男子因家庭失和、失業等因素,虐待管教四歲過動兒子到皮包骨,去年十月喝酒後,在河堤上把哭鬧兒子勒死,酒醒後主動報警自首,檢方昨偵結,以故意殺人罪嫌起訴,但考量他犯後深知悔悟,建請法官量處適當之刑。


不讓兒子吃飯管教
檢警調查,被告郭嫌(三十歲)和妻子婚後生下兒子,因母親和妻子相處不睦,妻子去年七月訴請離婚獲准,他取得監護權,帶著兒子和弟弟、弟媳另處租屋居住,不料兒子因被阿嬤慣壞,只吃零食、亂倒飯菜、玩火燒棉被、亂丟大人手機。
郭嫌弟媳表示,郭嫌離婚後酗酒日趨嚴重,脾氣愈來愈差,八月底辭去工作後在家,用鎖住大門或不讓兒子吃飯方式管教兒子,導致兒子骨瘦如柴。
去年十月七日晚上,郭嫌的兒子吵著要找阿嬤,郭嫌走路帶兒子步行到堤防上喝酒,兒子又開始哭鬧,他用雙手勒兒子脖子大罵:「吵什麼!」兒子發出「呃!呃!」二聲後就安靜下來,他見兒子沒動靜,脫下夾克蓋在兒子身上,至八日凌晨一時許酒醒發現兒子冰冷無呼吸,才知闖禍。



 


從最近嘉義的地方新聞披露,長期酗酒及失業的父親,因不堪罹患有過動的兒子哭鬧,酒後將小孩勒斃的令人遺憾的新聞,我們可以看到固然酒後勒死兒子的父親本身原本就有酗酒及其他情緒障礙,不當管教兒子,導致兒子骨瘦如柴,然而,小朋友原本過動的原因,我認為值得進一步探討。


目前大環境吃緊,許多父母為了拼經濟,都得一起工作,隔代教養的狀況非常普遍。一般而言,祖父母都會比較傾向於滿足孫子或孫女的需求,以致於當小朋友想吃些甜食、加糖飲料、速食或者垃圾食物時,祖父母大多不忍拒絕小朋友的請求,慢慢養成一些小朋友偏食的習慣。當然,有不少父母在教養時也有類似的狀況。


過去,我一直提到,小朋友的飲食引小朋友的過動或注意力不足往往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人甚至專業醫療人員提到過敏,往往只會注意到吸入性及接觸性的急性過敏,然而這方面過敏發生在過動的人的機會不高,因為急性過敏的發生率也不過1.5%。根據國外大規模的統計數據,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的人,有七成以上有過敏的問題,這裡提到的是慢性食物過敏反應。慢性食物過敏的發生率在一般人身上高達35-45%,除了抗體不同,慢性食物過敏原最常見的來源也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海鮮等等食物,反而像是牛奶、起司、蛋及麵食類的來源。慢性食物過敏反應,由於是以免疫複合體的形式來呈現,所以若過敏的很厲害,反而會更喜歡吃這些過敏的食物,不吃還會覺得渾身不對勁,所以,我們看到這類小朋友,往往會偏愛他們過敏的食物,因而讓過敏合併過動及注意力不足的狀況沒完沒了。


最直接的改善之道,是透過功能性醫學檢測的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必要時,急性過敏原檢測也要一起瞭解),執行寡抗原飲食療法(隔離過敏原),九成以上,往往在一兩個月之內就能看到明顯改善的效果。當然,其他像是甜食、食物添加物及防腐劑等等的食物來源也要儘量避免,效果會更顯著。


如果不清楚以上的觀念,我們提供給小朋友的食物,往往可能成為他們過動的元兇,反而成為愛之適足以害之的遺憾,實不可不慎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