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藥警訊》抗癲癇藥物 疑增加患者自殺意念


時報 更新日期:2008/07/19 10:14 【中國時報 黃天如台北報導】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日前指出,經證實Carbamazepine等11種抗癲癇藥物,可能有增加患者自殺意念或行為的風險。



 衛生署表示,目前我國僅出現3例疑似服用相關藥物導致意識模糊的不良反應通報,患者如果有疑慮應該盡速諮詢醫師,而不宜擅自停藥。



 據指出,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於當地時間7月7日發布新聞,說明經評估包含Carbamazepine、Lamotrigine(成份名)在內等11種常用抗癲癇藥物,服用後確有導致患者增加自殺意念或行為的風險,為此該局已要求藥廠在藥品仿單(使用說明書)中以最嚴謹的黑框(boxed warning)加註警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藥師王爾瑩表示,FDA公布的這11種抗癲癇藥物雖作用機轉未盡相同,但主要都是作用在人體的中樞神經,故多少都會影響到患者的情緒。



 衛生署藥政處長廖繼洲則表示,這11種藥品都是經該署發給藥證的醫師處方藥,惟根據《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資料庫》的記錄,截至目前為止我國僅發現有1件疑似服用Carbamazepine及2件疑似服用Topiramate而出現意識模糊之不良反應通報案件,且患者停藥後症狀便消失,未再惡化。



 惟我國對FDA的提醒與動作還是相當重視,除已發文通知相關醫學會,提醒醫師為患者處方這類抗癲癇藥物時應明確告知服藥後可能出現沮喪、焦慮情緒,進而衍生自殺意念及行為的可能性。



 此外,也循各管道提醒患者家屬及照護者,在患者服藥的第1周,尤應密切關注患者的用藥後行為,以防意外發生。



 廖繼洲說,目前衛生署已要求該類藥品仿單加註的警語內容則包括:服藥後可能出現頭暈、睏倦、精神能力減弱等情形,應避免駕車或操作機械等行為。至於是否比照FDA,要求藥廠加註可能增加自殺意念或行為風險的警語,則仍有待進一步評估。


 


對於抗癲癇藥物的安全性,基本上專業人員都十分謹慎,因為有些體質特異的個案,嚴重的話還會有全身性的過敏性反應,甚至致命的危險。一般抗癲癇藥物,除了神經內科醫師會開給癲癇的患者控制病情,一些嚴重的三叉神經疼痛甚至慢性疼痛等等疾患,醫師也可能會開立這類藥物給患者。


國內上市的藥物包含:Carbamazepine、Gabapentine、lamotrigine、Levetiracetam、Oxcarbazepine、Tiagabine、Topirate以及Valproate等八種藥物。衛生署建議醫師為病患處方該些藥品時應告知病患及其家屬,服藥後可能出現自殺意念或行為不良反應,健康照護者應嚴密監控患者用藥之安全,尤其是第一週並持續至少24週。


在精神科用藥方面,其實也常開抗癲癇藥物來作為躁鬱症或者情緒不穩定的人用藥,提醒大家有在使用這些藥物(尤其是剛開始或者有換癲癇藥物的服用者),千萬要注意如果出現自殺的意念或想法,應當和醫師討論目前藥物使用是否適當。


請大家留意,這裡提到的抗癲癇藥物,不只是傳統的抗癲癇藥物,也包含新一代的抗癲癇藥物也有可能會出現。任何人對自己精神科藥物使用有任何疑慮,歡迎提問,我會就我的專業協助您瞭解您的用藥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