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迷幻藥之父102歲高齡過世 親身體驗迷幻堅信醫療價值


NOWnews 更新日期:2008/04/30 23:49 國際中心編譯



發現迷幻藥麥角二乙醯胺(LSD)的瑞士化學家霍夫曼(Albert Hofmann)29日在瑞士家中因為心臟病過世,享壽102歲。被稱為「迷幻藥之父」的霍夫曼,他偶然間製成的迷幻藥啟發也爭議性的毀了60年代嬉皮世代數百萬人。



霍夫曼的瑞士居住地官員證實,霍夫曼29日在家中過世。



俗稱「搖腳丸、一粒沙」的LSD迷幻藥從1960年代以來的數十年都被列為禁藥,但是霍夫曼一直捍衛項爭議性的發現。他曾說:「我研發出這種物質是作為藥品…如果人們濫用它,並不是我的錯。」



霍夫曼1938年研究一種在小麥和其他穀類中發現的真菌的醫療用途時,意外發現這種稱為麥角二乙醯胺的物質,1943年4月16日在一次實驗中,透過他手指皮膚吸收到少量的LSD後,成為第一個親身實驗這種藥品的人。



他當時寫給公司老闆的短簽中說:「我得請假回家,因為我突然有一種不安和輕微暈眩的感覺」。他形容後來騎腳踏車回家途中的感覺:「我眼前所見的景象都像在萬花筒中所見的扭曲了。我有一種被定住的感覺,但是我的助理告訴我,我其實走得非常快。」他回到家時,開始體驗到他所謂的「奇妙視覺」經驗。



三天後,霍夫曼嘗試更大劑量,得來的結果是科學史上第一次的恐怖之旅。他曾在書中寫道:「我的週遭事物現在都變了樣變得更可怕」,「有個魔鬼入侵了我,佔據我的身體、心思和靈魂。我又跳又叫,試圖讓我自己擺脫它,但是又沉了下來,無助的躺在沙發上」,「我想實驗的這種物質掌控了我,我充滿一種恐懼的感覺,害怕我會就這樣瘋了。我被帶到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



霍夫曼稱LSD為他的「問題孩子」,當初他和同事原本希望LSD能為精神病研究做出重大貢獻,這種藥會誇大一個人的內在問題和衝突,因此原本被寄望能用於了解如精神分裂症這種疾病的心理狀況和治療之道。



有一段時間,藥廠Sandoz以Delysid之名銷售LSD這種藥,鼓勵醫師自己親身嘗試。這是醫界威力最強的藥,只要1公克就足以讓1萬到2萬人迷幻12小時。



1950到1960年代反文化風潮下,LSD成了嬉皮世代常用的迷幻藥之一,問題也隨之浮現,除了迷幻體驗外,陸續發生有人吃了之後瘋狂殺人或者跳樓,重度使用者更有永久性的心理傷害。因此美國政府1966年將LSD列為禁藥,之後其他國家跟進。



霍夫曼認為這是不公平的,他認為這種藥並不是上癮藥物,是被嬉皮運動濫用,他的初衷是要作為醫療用途的,因此一再呼籲解除禁令,讓LSD能用於醫學研究。去年12月,瑞士政府終於決定開放LSD用於心理治療的個案。當時霍夫曼接受瑞士電視台訪問時說:「對我來說,這是實現了一個很大的願望。我一直希望見到LSD在醫學界獲得其應有的地位。」



霍夫曼生於1906年1月11日,曾在去年英國的天才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僅次於網路之父伯納斯李。



霍夫曼自己也間斷使用LSD好幾十年,多半是偶爾且與科學利益無關的使用。儘管如此,這位自稱「LSD之父」的學者也認同,如果被不當使用,這種藥是有危險的,這樣的觀點在他1979年出版的書「LSD-我的問題孩子」反映出來。



書中有一段寫著:「LSD的歷史至今十足的展現其災難性後果,這一點在其龐大的效果被誤用、這種物質被誤用當做享樂藥物時十分明確。」


 


這則新聞,不知注意到的人有多少,隨著藥物濫用的世代更新,LSD的濫用已不復見,但在嬉皮當道的年代,這卻是個炙手可熱的東西。


在這則報導發明人過世的消息中,也回顧LSD的歷史,仔細看,這個會讓人產生精神分裂症的藥物,竟然有一度是拿來治療精神分裂症,這也無怪乎很多人會對精神科藥物有這麼多質疑,類似的案例還包含安非他命,這也是在佛洛伊德的年代,拿來治療憂鬱或者暴食症甚至是嗜睡症的藥物,但後來卻發現有更多的副作用,除了上癮外,還可能導致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所以對精神科藥物的使用與否,請大家在服用前,多瞭解相關的資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