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百人中一人吸毒 年齡層漸下降資料畫面


公視 更新日期: 2008/04/15 22:10



最近這幾年,毒品藥物的濫用雖然已經開始遭到控制,不過在毒品入門藥物的使用,像是抽煙、喝酒、吃檳榔,卻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醫生表示,要有效的預防毒品藥物的濫用,得從教育著手,教導國小低年級有關煙.酒.檳榔的毒害,才可能有效預防毒品的濫用‧



藝人吸食毒品不再是新聞,尤其年輕藝人吸毒似乎越來越頻繁,而這也反映出台灣社會的現象,根據法務部統計,近二十年來台灣吸毒被捕的累計人數,就有二十四萬人,平均每一百人就有一人吸毒,而且初次接觸毒品的年齡也在下降。



醫生表示,通常第一次接觸毒品都是在青少年的叛逆時期,如果家長和學校沒有辦法馬上協助孩子隔絕毒品,一旦接觸到,就會一輩子和它脫離不了關係。



在許多歐美國家,藥物濫用被視為一種精神疾病,通常是透過藥癮專科,來幫助毒品成癮者戒毒。不過在台灣,藥物成癮被歸類為犯罪行為,成癮者必須判刑入獄,健保也沒有給付,效果非常有限,而全台目前只有聯合醫院設有成癮防治中心,也讓台灣在毒品控制及防治的推廣上更加困難。



記者 黃琦涵 張梓嘉 台北報導


 









戒毒洗濯 他:如玫瑰石般珍美


【聯合報╱記者簡獻宗/花蓮報導】2008.04.18

 
「我覺得自己就像玫瑰石一樣,在戒毒過程經琢磨與洗濯,變得美麗又有價值」,花蓮看守所昨天舉辦戒除毒癮課程結業典禮,曾任職科技公司工程師的學員「阿道」暢談心得說,他從戒癮課程中獲益很多。
 
花蓮地檢署運用緩起訴處分金,在花蓮看守所開辦戒除毒癮班,由財團法人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新生活教育中心安排輔導課程,對接受觀察勒戒的毒品案收容人進行輔導。
 
昨天第二梯次課程結業,看守所收容人共有9人取得認證,地檢署檢察長朱兆民說,新生活教育中心安排「無犯罪計畫」輔導課程,第一梯次結業的收容人14人完成勒戒,離開看守所重返社會迄今,無人再犯吸毒,印證輔導課程的效益,輔導課程將持續開辦,嘉惠更多有毒癮的人。
 
38歲的「阿道」日前在北部被警方查獲吸毒,由台北檢方裁定返鄉接受觀察勒戒前,原在一家科技公司任職工程師。他先後從國立花蓮高中、輔仁大學國貿系畢業,求學與工作歷程都不錯,但20年來斷斷續續涉及吸毒,戒了又吸,一直難以斷癮。
 
他說,過去無法宣洩家庭與工作壓力,導致一再依賴毒品麻醉自己,逃避現實環境;接受輔導課程後,他學會情緒控制,利用溝通技巧化解和別人的歧見,結束這次勒戒後,有信心不再沾染毒品。
另一學員「俊民」罹患躁鬱症,初接受毒癮勒戒期間,每天手發抖,晚上睡不著,他說,從輔導課程學會靜下心上課與看書,心平氣和,精神變得比以前好多了。
 
土木工人「興仔」更爆料說,他雖國中畢業,但不會查字典與使用注音符號,以前利用手機傳簡訊要請人代勞,老是被朋友嘲笑;這次輔導課程他重新學習已克服短處,以後不必再怕別人取笑了。






【2008/04/18 聯合報】



 


上週四我有幸獲邀參加台灣CRIMINON(無犯罪計畫)在花蓮看守所的結業典禮,看到當天結業的學生有那麼多的收穫,很是感動。這整套計畫是由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研發,很有趣的在整個課程中不是在討論毒品有哪些,如何去避免,而是在增強每個人面對能力,包含溝通面對、學習技術、快樂生活的原則及如何處理別人對自己的壓抑。很多人會去吸毒,正是因為生活周遭有很多狀況他們覺得無法面對,所以就去用毒來減壓逃避,這一系列的課程,是充實一個人真正面對的能力,讓他們可以真正去主導生活,與一般的戒毒療程完全不同,據我所知,這整套的課程,在印尼施行得非常好,成功率大於九成以上,也就是再犯率不到一成。期待有一天,這個有效的課程在台灣的矯治系統能廣為推行。


相對於目前在推行的替代療法,當天我也和朱檢察長,花蓮看守所所長及孫檢察官交換過意見,他們在矯治系統的觀察與臨床的執行效果,看法一致:美沙酮不能戒毒,美沙酮只是替代海洛因的合法毒品,在國內之所以要推行實在是大家對愛滋病的恐懼更甚於吸毒,然而,他們也看到這樣的作法,導致更多的人除了原來海洛因的癮外,還加了一項美沙酮的癮。而且在協辦醫院統一辦理的原則下,藥頭通常會利用美沙酮發放的時間在醫院站崗,反而讓一些意志原本就不堅定的人,繼續吸毒。若無有效的技術來戒毒,恐怕這種惡性循環會一直持續下去。


呼應第一篇報導,若大部分的兒童及青少年在就學期間,就能擁有這些技術與能力,我想會去吸毒的可能性該是微乎其微吧。在光能診所,我們也提供快樂之道的小手冊免費贈閱,歡迎索取。幫助這個社會免於毒品危害,大家一起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