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難纏 假哭吸引注意

家長們總認為自己的小孩有時候根本就是在「假哭」,常因此被逗得又好氣又好笑;日本東京聖心女子大學團隊發表於《嬰兒行為及發育》期刊的研究指出,嬰兒有時也會像青少年或成人一般,發出「有目的」的哭喊聲,其目的多是為了吸引家長注意。

研究人員連續跟拍嬰兒受試者6個月,分析嬰兒在發出哭喊前後的情緒變化;嬰兒還無法「喜怒不形於色」,因此可藉由笑聲、「嗚咽」的聲音、五官緊皺及「小嘴一癟」等表情,判斷嬰兒當下的心情。

主導實驗的研究員中山寬子接受「英國心理學會」訪問時表示,通常嬰兒在發出哭喊前後都是不開心的,但有一種狀況例外,就是母親或照顧者在與嬰兒玩耍的過程中,突然作勢要離開,本來滿臉笑容的嬰兒會突然發出哭喊,但只要母親一回身,嬰兒又立刻恢復笑容,代表嬰兒不是因為肚子餓、不舒服或受傷而哭泣,「假哭」的目的純粹只是希望母親更靠近他而已。

中山寬子強調,儘管研究報告中是採用「假哭」的字眼來描述嬰兒的行為,但並不代表假哭在幼兒心智發育上會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上,根據嬰幼兒心理學推論,假哭的實質意義在於增加嬰兒與照顧者間的互動,嬰兒發展假哭的「技能」,其實是一種社交能力及情緒控管的心智發育,特別是「擅長」假哭的嬰兒,與照顧者間的「溝通」較為順暢,也就是照顧者較容易察覺嬰兒的需求。

研究人員也發現,擅長假哭的嬰兒,在「真哭」時哭聲的「變化」較多,發出哭喊的頻率也較高;中山寬子推測,這可能與嬰兒必須在同儕間博取更多注意力的本能有關,因為相對而言,獨生子假哭的情形就比較少。

 

 

 

鄭醫師補充:

有時看到小男生為了吸引小女孩的注意力,會做一些出醜或者滑稽甚至是惡作劇等等,這都是吸引注意力的一種溝通方式。青少年的叛逆,有時也是釋放某些訊息,如果父母單單只是把行為解釋成叛逆,就會錯失行為背後的意義。上述這篇研究告訴我們:對嬰兒來說,假哭是嬰兒想吸引注意力,同時也是嬰兒和家人的一種互動溝通模式,下次當我們發現嬰兒在假哭,可以留意一下到底寶寶想跟我們溝通什麼。

參考文獻:

Infant Behav Dev. 2013 Dec;36(4):507-12. doi: 10.1016/j.infbeh.2013.04.005. Epub 2013 Jun 1.

Changes in the affect of infants before and after episodes of crying.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3732624

arrow
arro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