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恐懼 嬰兒嗅得出來

中國時報【簡恒宇】

如果媽媽怕看牙、恐懼暴力,或極度內向,小孩可能也會有同樣的情況。美國密西根大學及紐約大學共同研究發現,倘若媽媽在懷孕前懼怕某些事物,之後遇到這些事物時會散發出害怕的氣息,而初生嬰兒便靠著「嗅出氣息」,記下這些害怕的事物,長大後自然也對這些事物感到畏懼。

研究團隊利用大鼠進行實驗,讓尚未懷孕的母鼠在聞到薄荷味時,用微量電力電擊牠們,藉此讓牠們對薄荷味產生恐懼,並在母鼠生下幼鼠後,再給母鼠聞到薄荷味,觀察幼鼠如何認知到母鼠害怕薄荷味。

結果顯示,剛出生的幼鼠聽不到也看不到,且幾乎不會移動,但當母鼠聞到薄荷味時,不用表現出驚恐行為,幼鼠也會開始對薄荷味產生恐懼,據信牠們很可能是聞出母鼠散發的害怕氣息,而長大之後,牠們也會對薄荷味避而遠之。

紐約大學兒童暨青年精神病學家戴別克說,「我們的研究證實,嬰兒在很小的時候,就能認知媽媽所害怕的事物。他們在自行產生記憶前,都是先獲取媽媽的經驗。」倘若爸爸也花費許多時間照顧子女,他所害怕的事物也可能會傳給孩子。

研究團隊相信,人類也有類似模式,即嬰兒感受媽媽的聲音、臉部表情、肢體動作,甚至是散發出的氣息,對媽媽害怕的事物也會產生畏懼。

上述研究結果有助於尋找方法,防止孩童產生嚴重恐懼症,以及避免女性懷孕前的憂鬱和焦慮症狀傳給子女。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鄭醫師補充:

我曾在門診和一位求診的女士談到她本人從小對於老鼠有莫名的恐懼,完全找不出原因。有趣的是她的母親和外祖母也和她一樣,全對老鼠有莫名的恐懼。

有一些理論認為在胎兒期,胎兒本身便能藉由已經發展出來的神經系統的相關感知來記錄周遭的訊息,這些訊息內容以危險的訊號為主,用恐懼來提醒當事人未來可以避開相關危險,若以人來說,這部分紀錄在潛意識中,對當事人在特定情境中,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有人用「細胞記憶」來描述這樣的現象,若是該項記憶對當事人有明顯負面效應,稱之為「破壞性的細胞記憶」,「破壞性的細胞記憶」是許多身心疾病真正的原因,關於相關理論以及處理方式,有興趣的人不妨參考「療癒密碼」這本書。

參考文獻:

Jacek Debiec and Regina Marie Sullivan.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emotional trauma through amygdala-dependent mother-to-infant transfer of specific fear. PNAS, July 28, 2014 DOI: 10.1073/pnas.1316740111

類似研究:

Brian G Dias, Kerry J Ressler. Parental olfactory experience influences behavior and neural structure in subsequent generations. Nature Neuroscience, 2013; DOI: 10.1038/nn.3594

arrow
arro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