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研究定義高血壓為收縮壓140─159

高血壓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讓人輕忽其嚴重性。美國最新研究建議,一旦血壓收縮壓達到一百五十毫米‧汞柱,就應該馬上採取行動、接受治療,這樣才能避免心臟病發作、中風等悲劇,降低提早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一般量血壓會出現兩數值,數值較高為收縮壓,數值較低為舒張壓。研究顯示,患者血壓收縮壓如果超過一百五十毫米‧汞柱,而醫師沒有在一個半月內展開積極治療,患者出現後續併發症、重症風險就會大為增加。

研究也發現,醫師展開治療後,若沒有在三個月內觀測患者血壓變化、進行追蹤,以了解藥物是否發揮效果,患者出現併發症、重症風險還是一樣會上升。

研究資深作者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內分泌科資訊研究主任亞歷山大‧圖爾欽表示,過去沒有研究分析高血壓患者什麼情況下要盡早展開治療,這次研究或許可以讓醫師有參考指標,以了解患者何時該展開積極治療。

研究作者指出,患者收縮壓在一百四十到一百五十九毫米‧汞柱時,就可稱為高血壓。不過目前醫界對於患者何時該接受積極治療頗有爭議、分歧。

研究人員檢視八萬八千多名英國高血壓患者的健康醫療紀錄,結果發現高血壓患者收縮壓一旦達一百五十毫米‧汞柱,心臟就很容易出問題。當患者血壓在一百三十到一百五十毫米‧汞柱之間,併發症、重症風險並沒有明顯上升。在二O一三年的時候,有些心臟科醫師指出,六十歲以上年長者血壓收縮壓超過一百五十毫米‧汞柱,才需要考慮服用降血壓藥,這個門檻與這次研究發現不謀而合。

研究人員也發現,收縮壓超過一百五十毫米‧汞柱後,醫師若拖延一點四個月才展開密集治療,患者出現心臟病、中風、提早死亡風險就會大為增加。

 

鄭醫師補充:

 

由於目前臨床高血壓的定義,把收縮壓定在140毫米‧汞柱,舒張壓定在90毫米‧汞柱,因此有些人看到自己收縮壓的數值一旦超過140毫米‧汞柱,便會擔心不已。

 

這篇報導提醒我們,140這個值不過是提醒,超過150才須積極介入治療,因為心臟病、中風以及死亡風險才會明顯提高。

 

參考文獻:

 

Optim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target, time to intensification, and time to follow-up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opulation based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15; 350 doi: http://dx.doi.org/10.1136/bmj.h158 (Published 05 February 2015) Cite this as: BMJ 2015;350:h158

 

http://www.bmj.com/content/350/bmj.h15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