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濟看價差換藥 醫師反彈

慈濟醫療體系最近發出公文,指藥品招標以「藥價差最大」為準則,並以紅線標示「病人反應及療效問題等專業意見,在初審期間不列入考慮」,引起院內醫師反彈。

慈濟醫療體系最近有一百卅五種藥物從原廠藥換成學名藥,根據內部公文,慈濟體系西藥六院聯合招標,今年七月廿一日進行初審會議,初審得標藥品的三大原則為:價差最大、一家醫學中心使用、六院一年獲利大於或等於十萬元。

部分慈濟醫師收到公文後不滿,花蓮慈濟小兒部兒童社區醫療科主任朱家祥在臉書貼文質疑:「如果要換藥,是為了讓病患得著最大益處為目的,然而目前換藥廠的原則是利潤原則,與證嚴法師的生命準則違背。」

對於這次換藥,台北慈濟副院長張耀仁說,「確實有些第一線醫師會擔心臨床上的效果」,但大環境不佳,原廠藥物雖已降價,但幅度不大,管理階層確有成本考量。張耀仁指出,醫院高層仍在徵詢醫師意見,在顧及病人權益前提下還不會貿然換藥,且希望化療藥物及治療乳癌的荷爾蒙療法藥物,能維持用原廠藥。

事實上,醫院與藥廠年度議價,逐步汰換原廠藥,已是醫界公開秘密。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表示,只要沒有副作用、療效好,開學名藥沒什麼不對,不是便宜就不用;但也有醫師指出,遇病人嚴重敗血症,可能「生死一線間」時,還是用原廠藥比較好。

醫改會副執行長朱顯光表示,以藥牟利不可取,民眾用藥安全與品質不該被犧牲。衛福部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組長施如亮指出,若醫院無法提供病人所需的原廠牌藥品,患者可要求醫師釋出處方,選擇藥局領藥健保署也說,學名藥或原廠藥並無品質差異

鄭醫師補充:

這則報導有些衝突之處,若是所有的學名藥與原廠藥療效差不多,醫師何苦提出來反應?醫師不是不肯用學名藥,而是患者使用後臨床的實際回饋效果真的有別。

不是所有的學名藥都不及原廠藥,但熟悉內情的專業人士都知道:一般而言,藥價差越大,療效差越大,一分錢一分貨。而這次的報導提到的,就是採用藥價差最大的品項,難怪有醫師不吐不快。

解決之道:要求醫師開原廠藥,處方籤釋出,但這也要醫師配合才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