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憂鬱症新中藥 進軍國際植物新藥市場

李水蓮

工商時報【李水蓮】

憂鬱症通常是指重性憂鬱障礙,這種精神疾病的典型表現是患者陷於憂鬱的情感狀態,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有時患者會感到難以集中注意力和記憶力減退,失眠也是一種常見症狀。

重性憂鬱障礙的病程可長可短,可能反覆發作並持續一生。大多數已知的抗憂鬱藥會增加一種或多種單胺類神經遞質在腦內的水準。單胺類神經遞質包括: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神經滋養因子是負責神經發生的神經滋養因子之一,與健康人相比,憂鬱症患者血漿中的神經滋養因子急劇減少。

憂鬱症患者可能需要無限期服藥以防止病情惡化。更多的患者因為副作用提前終止藥物治療。抗憂鬱藥的療效也一直受到質疑。由於會增加24歲以下患者的自殺風險,2007年,美國FDA要求在SSRIs和其他抗憂鬱藥上加上黑框警告

陽明大學新藥研究中心吳榮燦教授以包含700本中醫藥古籍的電子資料庫,發現赤芝是少數在古籍中被記載具有增智慧的的中藥,投入多年研究以後,發現赤芝的萃取物及純化物都具有誘發神經膠質細胞產生神經生長因子的作用,而這些神經生長因子能夠清除神經細胞不正常物質的堆積,讓我們的神經細胞恢復進行長期記憶的功能,將此一研究發表在國際知名的神經藥理學期刊 Neuropharmacology (2012)。

此外,也由抗老化中藥純化出具有誘導神經細胞產生紅血球生成素的活性成分,可促進神經細胞的粒線体能量的生成及二量体血紅素的生成來增加氧氣的供應,在睡眠剝奪、阿茲海默病及神經損傷的實驗動物模型上證實了其具有相當的改善效果,也發表在國際知名的藥理學期刊 British J. Pharmacology(2015)。

而後續的研究也顯示其可以誘導神經細胞產生多種神經滋養因子,提昇小鼠的睡眠品質

由於神經滋養因子的缺乏被認為與憂鬱症的發作息息相關,且憂鬱症病人普遍有失眠的症狀,吳教授將以這些研究作為理論基礎,將申請美國FDA的臨床試驗許可後,在台灣進行多中心臨床試驗,邁向國際植物新藥市場,讓憂鬱症這種屬於西方藥物無法滿足的治療,可以由抗老化的中藥提供新的契機。

受憂鬱症折磨 家醫也能陪憂鬱者談心

Kairos
 
 
 
 
 

才女作家林亦含因受到憂鬱症的折磨,上個月自殺離世,令書迷不捨;2003年4月1號,張國榮從香港中環文華東方酒店一躍而下,搶救無效;好萊塢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因「腦中住了恐怖份子」,在2014年8月於自家自殺身亡。董氏基金會調查,憂鬱症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不少國人,大約有1/10的成年人,具有憂鬱情緒的傾向,需要向醫師尋求協助。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結合董氏基金會舉辦家庭醫師日活動,希望「全方位守護」民眾,將預防憂鬱的方法推向基層家醫群。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李孟智表示,家醫群就像時刻照顧家人健康的母親般,能就近給予民眾第一線的健康照護。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副秘書長、台大家醫部兼任主治醫師張必正強調「我的門診中,發現約3成病人多少伴有心理問題,可能還不到罹患憂鬱症,但已經出現焦慮、心情低落等前兆症狀。」家醫科的訓練養成含有身心科訓練,包括辨別心情低落、輕度憂鬱等,也可提供行為訓練,希望能透過最基層的家醫,協助專科醫師篩檢出更多憂鬱症病人。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資料,全球2005年至2015年,一共有3億人受到憂鬱症折磨,相當於全球4.4%的人口,10年間成長幅度高達18.4%。董氏基金會心衛中心主任葉雅馨:「世衛組織其實他已經預言,在2030年憂鬱症的社會經濟負擔,將會高於心臟血管疾病,成為第一位。」

董氏基金會指出,憂鬱症已成為人類失能的最大主因,但由於不被社會接受、污名以及病患給自己標籤化,只有不到1/10的憂鬱症患者接受治療,也因此,希望可結合家醫群的詳細問診功能,促使罹患憂鬱症的人找「他信賴的人/醫師」談一談他的內心感受,藉此找到接受治療的途徑。

(畢翠絲/台北報導)

鄭醫師補充:

家醫科的各科臨床訓練,精神科是必走的一環,時間三到六個月不等,欣見家醫科願意加入守護民眾身心健康的行列,也期盼因憂鬱症失能甚至失去生命的憾事能越來越少。但對憂鬱症的治療,身為醫療專業的醫師是否兼顧療效以及安全呢?

知名的國內精神科教授,曾在國內的醫學會通訊中提到他為何不建議把憂鬱症列為職業災害引發的疾病:因為憂鬱症是一連串生理功能衰退引發的最後結果,壓力並非引發憂鬱症的主因。

要處理憂鬱症,如果能從身體功能失衡來根本處理,對於患者無異是一項福音。

FDA早在2004年就針對抗憂鬱劑可能引發自殺的風險提出警語。有不少專業醫師對此警語持不同的意見,因此無視於部分患者服用後產生的自殺警訊甚至是自殺結果與藥物可能有關,令患者家屬感到不解與遺憾。無疑地,沒有任何專業在開藥時,願意看到這樣的悲劇發生,因此如何預防,有機會預防,是身為專業人員責無旁貸的責任。

不管是不是專業,我都建議大家參考一本書籍:營養的力量。這本書中提到憂鬱症的分類,有一型為葉酸缺乏型的患者,這類患者若是服用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這類抗憂鬱劑,可能會導致衝動控制困難,增加自殺的風險,關鍵原因,是因為這類患者的甲基化偏高,而SSRI會提高甲基化,惡化原本症狀,相反地,葉酸可降低甲基化,因此憂鬱症符藥若出現自殺意念增加,很可能是葉酸缺乏型的患者。

提供上述資料,不是叫大家不要服用精神科藥物或是去精神科就診,而是藥物對某些人可能造成的副作用以及後遺症確實存在。一旦服藥產生不適反應,務必跟開藥的醫師討論,無法得到滿意的答案或者解決,最好透過第二甚至但三個專家意見來尋求改善之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光能診所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