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SciLifeLab研究人員Erika Comasco和烏普薩拉大學IngerSundström-Poromaa教授證明,經黃體素(progesterone)受體調節劑治療後,經前煩躁不安的精神症狀得到改善。研究藥物的作用機制提供了對該精神病及其治療基礎的潛在分子機制的見解。

眾所周知,月經週期會影響女性的情緒和幸福感。對於大多數育齡婦女而言,其症狀輕微不需要任何治療,但是對於3-5%的婦女來說,月經週期中的荷爾蒙變化會導致失能的精神症狀: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簡稱PMDD) 。

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結合及抑制大腦中的黃體素受體。這是開發用於治療子宮肌瘤和子宮內膜異位的較新的藥物。在這項多重醫療機構,雙盲,安慰劑對照的臨床試驗中,來自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卡羅林斯卡研究所和於默奧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證明了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對PMDD治療的功效。

根據現在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的研究,黃體素受體調節劑主要減輕了PMDD的精神症狀,例如煩躁和憂鬱。接受治療的婦女中有一半(50%)完全好轉,而接受安慰劑的婦女的相對應比例為21%。

婦女和兒童健康部及婦女心理健康中心的IngerSundström-Poromaa教授說:“副作用輕微,並且耐受性良好的黃體素受體調節劑的持續開發有望使它成為PMDD患者的治療選擇。”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目前正在研究黃體素受體調節劑如何影響PMDD婦女的大腦。通過使用核磁共振替這些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的大腦進行掃描,研究人員目標在定義可以解釋PMDD症狀緩解的結構和功能性大腦特徵。

研究人員說,研究結果將是增進我們對PMDD背後機制的理解的一個重要難題。如今,PMDD的一線治療是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即抗憂鬱劑)。儘管這些藥物有些作用,但它們並不適合所有女性,並且其他治療方法也很有價值。另外,期望有一種更具體地解決該精神疾病的潛在機制的治療方法。

鄭醫師補充:

經前不悅症,是經前症候群的精神症狀統稱,既是隨月經週期產生的心情及精神狀況的變化,必然與女性荷爾蒙攸關至大,因此治療的核心,應該是著眼於女性荷爾蒙失調(不平衡)才是,這篇研究即在提醒,改善經前症候群(含經前不悅)應該針對源頭處理才是。在某些醫療機構,有開設所謂的經前不悅症特別門診,不管有沒有精神科會診,主要的治療藥物便是SSRI(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例如百憂解、樂復德等等)抗憂鬱劑,大部分的患者對此並不知悉,因此提醒大家留意。

在功能醫學領域中,有所謂的雌激素佔優勢,顧名思義,就是雌激素太高,黃體素不足。雌激素相對於黃體素,作用是興奮,太高則會導致焦慮、失眠甚至是憂鬱等等,透過黃體素的調控,改善和雌激素的平衡,不僅可以改善經前不悅症,還可以降低婦科腫瘤的風險。

雌激素占優勢會發生什麼?

1.月經量過多,過少,亂經

2.焦慮、不安、憂鬱及經期症候群

3.疲勞、失眠、體重增加

4.骨質疏鬆

5.子宮肌瘤,乳房腫塊及纖維囊腫

6.乳腺癌及子宮內膜癌風險上升

7.偏頭痛

欲知自己是否有雌激素佔優勢的狀況,透過功能醫學的代謝檢測,一目了然。若出現異常,也有對應的營養、賀爾蒙平衡療法及生活型態改善建議來根本處理,無須擔心。


參考文獻:

Erika Comasco, Helena Kopp Kallner, Marie Bixo, Angelica L. Hirschberg, Sara Nyback, Haro de Grauw, C. Neill Epperson, Inger Sundström-Poromaa. Ulipristal Acetate for Treatment of 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A Proof-of-Concep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0; appi.ajp.2020.2 DOI: 10.1176/appi.ajp.2020.20030286

 

 

 
arrow
arro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