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兒睡不好 精神不易集中恐成過動兒
 
 

季節交替,小兒科門診明顯多了許多過敏不適的小病童。常見過敏症狀為鼻子癢、眼睛癢、鼻塞、或鼻水流個不停,皮膚長紅疹或乾燥脫皮,氣喘發作或晚上容易咳嗽。不少家長以為,過敏是小毛病,忍一忍就好,但小兒科醫師提醒,當心放任不管可能使症狀加劇,甚至提高過動症風險。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張詠森表示,包括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和氣喘都屬於「文明病」,發生率是越來越高。尤其是住在都市裡的孩子盛行率逐年增加。

  臨床證實,過敏症狀與過動症、注意力不集中有密接關連性。以異位性皮膚炎為例,國外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有47%-60%睡得不好,尤其當皮膚搔癢發作時,睡不好比例更上升至86%。而有睡眠問題的小朋友比較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行為異常或學業表現較差。

  德國一項研究指出,嬰幼兒時期診斷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到了10歲時,比同齡兒童容易出現過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傾向。而其中有異位性皮膚炎合併睡眠不好的小朋友,日後出現情緒問題的機率是同齡兒童2.63倍。

  國內客觀的睡眠儀器檢測也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孩童需要較長時間入睡,入睡後醒來的時間較長,睡眠效率也較差。除了異位性皮膚炎之外,因為氣喘的夜咳或是過敏性鼻炎的鼻塞等症狀,造成晚上睡不好的情形也很普遍。

  想要改善過敏兒睡眠問題,張詠森醫師強調,最重要的是確實控制過敏症狀,及早向小兒過敏科醫師求診。另外,去除睡眠環境中的過敏原,常換洗床單被套、避免和絨毛娃娃同睡,固定作息,避免飲用紅茶、奶茶、可樂、咖啡等咖啡因的飲料,保持安靜幽暗的睡眠環境,也都有助改善。

  張詠森醫師提醒,兒童一般不建議使用安眠藥改善睡眠問題。目前國內較常使用第一代抗組織胺,具有止癢效果,可利用嗜睡副作用來幫助睡眠,但效果短暫,過一陣子消失。國外有使用褪黑激素,但目前台灣並未引進。


 

 

鄭醫師補充:


這是我在演講中,經常會提到的例子。


我的好朋友是過去是一位麻醉科護理長,她有一個兒子打從幼稚園到小學三年級,一直是老師眼中的頭痛人物,除了脾氣控制很糟,與同儕相處有困難,注意力難集中又過動,身體方面,他還是個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不只是國小老師,連幼稚園的老師也早早催促媽媽早一點帶小孩去就醫,因為這個小孩是不折不扣的過動兒兼情緒障礙兒。但媽媽覺得類似安非他命的中樞神經興奮劑絕不能讓自己的小孩服用,小孩的內外科檢查一切正常,連急性過敏原也作了,但結果一切正常。


在小孩三年級的時候,媽媽被朋友建議,不妨讓小朋友接受功能性醫學檢測,媽媽抱著姑且一試的心理,發現原兇竟然是小孩的爹。小孩的爹的工作是全世界飛透透的航空機師,他只要經過沙烏地阿拉伯,就會帶全世界口感僅次於母奶的駱駝奶,整箱抱回來,冰在冰箱讓兒子把駱駝奶當水喝,此外,機場最容易買到的巧克力,也是兒子每次會指定老爸帶回家的零食,其中也含牛奶成分。


檢測中的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不同於一般醫院的急性過敏原檢測,難怪在一般醫療院所老是驗不出來,小孩的慢性過敏的牛奶指數超高,故在食物攝取的建議上,家人把所有含牛奶的食物停下來(巧克力也在內),一個月後,小孩的異位性皮膚炎好八成,但最重要的小孩的情緒轉變成溫和有禮,上課也能專心,過動完全改善,功課突飛猛進,媽媽感動地說:老天爺給我換了個小孩!這個檢測救了我的小孩!這個小孩三年前年以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考取著名國立大學的熱門科系。


至於上述報導提到的德國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Atopic Eczema and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a Population-Based Sampl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Jochen Schmitt, MD, MPH; Marcel Romanos, MD; Natalie M. Schmitt, MD, MPH; Michael Meurer, MD; Wilhelm Kirch, MD


JAMA. 2009;301(7):724-726. doi:10.1001/jama.2009.136

http://jama.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3401



上圖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典型發作部位。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多看卡通 改善慢性病痛

多慢性疾病患者長時間飽受疾病之苦,因而心情鬱悶,甚至出現很多負面想法,不知道該如何與疾病共處,也不知道該如何以正面心態面對疾病挑戰。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發現,運用卡通傳遞衛教資訊可幫助患者轉換心情,讓患者產生更多力量,這樣就更能面對慢性疾病挑戰,患者也較知道如何應付慢性病痛。

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副教授安妮‧甘迺迪表示,多運用幽默力量可幫助慢性病患者調整心態,並讓患者更了解疾病狀況。這項研究顯示,卡通有助提振慢性病患者士氣,患者透過卡通可以知道如何面對各種情況,對於患者生活自主管理,也很有幫助。

研究所使用的衛教卡通內容來自專業醫療人員。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健康服務研究」期刊。研究人員依慢性腎臟病患者意見製作一系列衛教卡通影片,卡通內容呈現出患者一些共同經驗、苦惱,以及常見問題。研究人員讓這些患者定期觀賞衛教卡通影片,並詢問患者看法。

研究結果顯示,有些患者把觀賞卡通衛教影片當成娛樂,也有人對影片充滿敵意,還有一些患者認為卡通影片有助激勵人心。多數患者都認為卡通有助傳遞衛教資訊,讓患者進一步了解自己未來可能發生的種種狀況。

安妮‧甘迺迪指出,從研究結果來看,卡通衛教影片可以幫助患者調整心情,還能澄清錯誤迷思、錯誤想法,醫療人員可多運用卡通力量讓慢性病患者做好生活自主管理,如此患者較不會因慢性疾病折磨而失去鬥志。

   

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提到的卡通,不是一般小朋友或者成年人在電視上面看到的卡通,而是把希望患者能了解的疾病以及衛教資訊轉換成卡通的形式,讓本人換個角度或者保持一點距離來了解自己身體問題如何處理與面對,相對來說,就不會像原來那麼嚴肅與悲苦。

人生很多問題或者難關也是一樣,總會過去的。只有過不下去的心情,沒有過不去的事情。

參考文獻:

Anne Kennedy, Anne Rogers, Christian Blickem, Gavin Daker-White, Robert Bowen. Developing cartoons for long-term condition self-management information.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4; 14 (1): 60 DOI: 10.1186/1472-6963-14-6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降膽固醇藥物新規引爭議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美國最新膽固醇用藥準則,意謂幾乎所有55歲以上的男女都得服藥,引發醫藥界全新爭議。

這份刊登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的研究說,如果將這套規範應用在荷蘭5000名55歲以上健康民眾身上,96%的男性和2/3女性將需服用某種藥物以降低膽固醇。

這個數字遠超過歐洲規範下的服藥人口,也引發外界質疑到底誰可以取得熱門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Lipitor)和素果(Zocor)。

美國去年11月發布的最新指導方針說,目前沒有心臟疾病的成年人中,更多人應考慮以降膽固醇藥物來降低未來心臟出問題的風險。

  

鄭醫師補充:

膽固醇多少才算高?到底誰說了算?為何不同國家的標準不一?把標準降低,誰可以從中牟利?答案呼之欲出。聰明的您馬上就可以找出答案。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喝伯爵茶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根據義大利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伯爵茶含有可降低膽固醇的成份,每天飲用伯爵茶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義大利卡拉布里亞大學(University of Calabria )研究人員發表在功能性食品期刊(Journal of Functional Foods)的報告指出,伯爵茶裡含的佛手柑萃取成份,不僅可降低低密度膽固醇,還可增加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

研究人員指出,每天飲用含有佛手柑萃取成份的伯爵茶,可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除了茶飲,佛手柑萃取成份也可添加於果醬、冰淇淋,地中海式飲食中也大量使用柑橘類食物,這類飲食已被評為最健康的飲食。

(中央社)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是兩年前提出來的。多食柑橘,從中吸收hydroxy methyl glutaryl flavonoids (HMGF),幫助身體控制血脂肪以及過多的膽固醇,一舉數得。

參考文獻:

Hypocholesterolaemic activity of 3-hydroxy-3-methyl-glutaryl flavanones enriched fraction from bergamot fruit (Citrus bergamia): “In vivo” studies

http://dx.doi.org/10.1016/j.jff.2013.12.029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75646461300323X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labmate-online.com/news/news-and-views/5/breaking_news/a_cup_of_tea_a_day_could_keep_the_doctor_away_earl_grey_tea_reduces_heart_disease/2945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分析發現:使用安眠藥物,可能明顯增加死亡風險。

這項研究分析超過100000名(用藥有 34,727位,未用藥的控制組,有69418位)年紀皆超過15歲的研究對象,結果發現這些使用安眠藥物或者抗焦慮劑的人,在七年的追蹤期間,早逝的機率是未用藥的人的三倍。

研究同時發現:死亡風險與藥物劑量成正相關,不管是傳統的抗焦慮劑(benzodiazepines,簡稱BZD)或者是非傳統的Z藥,例如zaleplon , zolpidem(也就是使蒂諾斯), and zopiclone(原廠商品名為宜眠安)。

因此研究人員提醒專業人員在開藥前以及治療過程中,務必知會服藥患者相關風險。

參考文獻:

Weich S ,Pearce HL ,Croft P ,Singh S ,Crome I ,Bashford J ,et al. Effect of anxiolytic and hypnotic drug prescriptions on mortality hazard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J 2014;348:g1996

http://www.bmj.com/content/348/bmj.g1996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感染皮蛇 中風機率增74%

 

中國時報【諶悠文】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感染俗稱皮蛇(閩南語)的帶狀皰疹患者,日後容易罹患中風或心臟病,這種相關性在18歲至40歲染上帶狀皰疹的人身上尤其明顯。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團隊研究近32萬人病歷平均6年時間,有些病例甚至追蹤長達24年。研究結果顯示,40歲以下感染帶狀皰疹的人,中風機率大增74%,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50%。

罹患帶狀皰疹也會增加「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有時稱為「小中風」)的風險,比起沒有得過帶狀皰疹的人,帶狀皰疹患者發生小中風的風險升高2.4倍。

此外,如果是40歲以上的帶狀皰疹患者,心臟病發作的機率增加10%,不過在這項研究中,得到帶狀皰疹後中風的患者,僅占參與研究者的0.21%。這項研究已將肥胖、抽菸和高膽固醇等傳統危險因子列入考量。

主持這項研究的病毒學家布若伊兒博士說,帶狀皰疹患者,尤其是年輕人,應該篩檢中風危險因子,而接種帶狀皰疹疫苗能使感染機率降低約50%,如今需要研究接種疫苗,是否也能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發生率。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皮膚病,初次感染表現為水痘,以後病毒可長期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免疫功能減弱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動,生長繁殖。

 

 

鄭醫師補充:

小時侯或者年輕時得過水痘,後來症狀全無,但水痘病毒並未被殲滅,而是藏在身體某些地方,待當事人免疫力不佳時,便會再跑出來為害,帶狀皰疹的禍首便是水痘病毒。

讓免疫力不佳的重要原因,便是過度或者持續的壓力,因為壓力導致腎上腺皮質醇增加,幫助身體應付壓力,然而腎上腺皮質醇持續升高,會抑制免疫系統,因此當事人在過度壓力下,免疫力會降低,因此之前得過水痘的人,又出現帶狀皰疹的機率大增。

中風以及心臟病都是身體承受過度壓力下的衍生物,因此,這項研究提醒我們,過度壓力導致免疫力下降,同時提高心血管以及中風等疾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Herpes zoster as a risk factor for stroke and TI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the UK

  • Judith Breuer,
  • Maud Pacou,
  • Aline Gauthier,
  • and Martin M. Brown

January 21, 2014 82:206-212;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January 2, 2014

http://www.neurology.org/content/82/3/20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禁菸降低兒童氣喘就醫率逾10%

研究:禁菸降低兒童氣喘就醫率逾10%

(法新社巴黎28日電)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公共場所及工作環境禁菸,使早產和孩童因氣喘接受緊急治療的比例下降逾10%。

這項研究彙集了11項已發表報告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檢視了美國、加拿大與4個歐洲國家採取地方或全國性禁菸有何效果,共涵蓋超過200萬名孩童。

研究人員發現,禁菸實施不到1年,早產及孩童接受氣喘治療的比例各下降超過10%。

此項新研究涵蓋超過250萬名新生兒及25萬名因氣喘而住院的孩童,調查使用2008至2013年間的資料。研究結果刊登在英國「刺胳針」(The Lancet)醫學期刊。

 

 

鄭醫師補充:

如果在公共場合禁菸可以降低10%的氣喘就醫率,那麼在家或者在車裡也禁菸,孩童氣喘發作的機率會更低。過去研究告訴我們,即使三手菸,也會增加過敏或者氣喘發作機率。

家有氣喘小孩或者過敏兒嗎?為了他們健康,在家打造一個無菸環境吧!

參考文獻:

Jasper Been et al. Effect of smoke-free legislation on perinatal and child health: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The Lancet, March 2014 DOI: 10.1016/S0140-6736(14)60082-9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6770009

Person smoking in car with a small child in the back seat

附註說明:圖片擷取自原文報導網站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愈晚當爸爸 孩子自閉機率愈高

 

中國時報【綜合外電】

(中時健康╱外電編譯)隨著社會壓力的逐年提高,經濟負擔越來越沉重,許多結了婚的夫妻,總想要多等幾年,等到存夠錢了再生小孩,讓孩子享有較好的生活環境。但現在這樣的想法可能要改變了,因為根據新的研究顯示,爸爸的年紀越大,孩子患有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學習障礙的機率較高。此項研究發表於《JAMA精神病學》(JAMA Psychiatry)期刊之上。

研究的作者,同時也是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心理和腦科學的副教授布賴恩˙多諾弗里奧(Brian D’Onofrio)表示,這項研究一共蒐集了260萬位在瑞典出生的孩子的資料,透過跨國小組的分析,在出生那年,父親年紀越大的孩子,他們患有自閉症、躁鬱症以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比例也越高。

比起父親平均只有20多歲的幼兒來說,那些在爸爸已經40多歲才被生下的孩子,他們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風險高出了13倍;躁鬱症的風險多出24倍;自閉症譜系障礙也有3.5倍之多。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這項研究的分析,爸爸的年紀較大,孩子在學校的成績通常較差,輟學的機率也較高,顯示父親的年紀在某種程度上可能與孩子的課業表現有關。

對此,男性生育專家,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the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Medical Center)副教授凱爾(Kyle Orwig)解釋,這與年紀的增長,幹細胞數量逐年下滑,精子的數量也越少有關。更進一步說,那些能夠存活下來的精子,它們可能具備某些特定的「優勢」,而這裡所謂的優勢可能與遺傳缺陷有關,推測就是導致幼兒發育障礙的關鍵。

即便結果如此顯示,布賴恩˙多諾弗里奧仍強調,這並不代表所有生育年齡較大的父親,他們的孩子都會出現心理或學習上的障礙,大家不需過於恐慌。

  

鄭醫師補充:

過去有些小規模的研究發現:父親年紀越大,小孩出現自閉症或者過動症的風險越高,原因可能是父親的年紀,導致精子的DNA斷裂或者變異的機率提高。

這篇瑞典研究蒐集的研究分析對象夠多,值得大家參考,也提醒為人父母者,想生小孩要趁早。

參考文獻:

D’Onofrio BM, Rickert ME, Frans E, et al. Paternal Age at Childbearing and Offspring Psychiatric and Academic Morbidity. JAMA Psychiatry. 2014;():. doi:10.1001/jamapsychiatry.2013.4525.

http://archpsyc.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1833092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逾65歲微重 延年益壽

 

年長者體重稍微重一點,對健康會比較好,較能幫助延年益壽。澳洲一項研究發現,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的身體質量指數(BMI)若為體重過重,往往會活得久一點。研究人員認為,世界衛生組織(WH○)所訂的BMI健康標準或許對年長者不太適用。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BMI值若在二十五以上,就是體重過重,BMI值在三十以上就是肥胖。

澳洲迪肯大學高齡營養學教授卡里爾‧諾森研究團隊分析一九九○年到二○一三年研究報告,研究含括二十多萬名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追蹤十二年。研究人員分析年長者BMI值與死亡風險是否有關聯性,結果發現,六十五歲以上年長者BMI值如果在二十七點五左右,死亡風險最低。

研究人員也發現,六十五歲年長者BMI值若在二十二、二十三等正常體重範圍,死亡風險反而明顯升高。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

諾森教授建議,體重過重年長者最好不要再減重,與其將重點放在體重上面,還不如多追求飲食均衡、營養均衡,感到飢餓時要吃點東西,平常也要多運動、多活動。

 

鄭醫師補充:

太瘦太胖都不利於健康與長壽。這則報導就是清楚的說明。

參考文獻:

  • Jane E Winter,
  • Robert J MacInnis,
  • Naiyana Wattanapenpaiboon,
  • and Caryl A Nowson

BMI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a meta-analysis Am J Clin Nutr 2014 99: 4 875-890;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2, 2014. doi:10.3945/ajcn.113.068122

http://ajcn.nutrition.org/content/99/4/875.abstract

建議大家,與其在體重上面斤斤計較,還不如設法鍛鍊肌肉,因為肌肉數量多寡才是真正決定當事人長壽的關鍵,肌肉數量足夠,幫助新陳代謝以及保溫,好處多多。肌肉多寡靠重量訓練。

參考文獻:

Preethi Srikanthan, Arun S. Karlamangla. Muscle Mass Index as a Predictor of Longevity in Older-Adults.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 2014; DOI: 10.1016/j.amjmed.2014.02.00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焦慮睡不好 每天10顆杏仁入夢鄉

「反服貿學運」吵的沸沸揚揚,許多人緊盯媒體,心情隨著上下起伏,時而擔憂,時而緊張,幾天下來引發頭痛、疲勞、睡不能眠等症狀,長期恐導致自律神經失調和情緒性疾病。營養師建議壓力大到失眠、睡不好的民眾,平常可適度攝取原味杏仁,豐富的麩醯胺酸有助於安定大腦神經,幫助提升睡眠品質。

杏仁助眠關鍵:麩醯胺酸、鎂

大千綜合醫院營養師李玉彩表示,杏仁含有豐富的麩醯胺酸(Glutamine),屬於「非必需胺基酸」,但麩醯胺酸經轉化成麩胺酸(Glutamate),再進一步轉化成GABA(Gama-aminobutyric acid),主要存在人體的腦部,是很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可使腦部機能正常運作。適當濃度的GABA可以使情緒放鬆、安定大腦神經,改善頭痛、疲勞等症狀,因此有抗焦慮和助眠的功效。

此外,杏仁也被視為天然的助眠尖兵,含有可提供人體生化代謝的鎂,具有調節神經系統和穩定情緒的作用,也能消除疲勞、鎮定精神。

吃杏仁舒緩情緒 每天10顆助眠

吃杏仁可舒緩緊張的情緒、改善睡眠品質,不過,衛生福利部對堅果的攝取建議量是一天一份就好,以杏仁來說,一份大約是10顆左右。李玉彩營養師也特別提醒,杏仁果的食用方式是鼓勵攝取原形的果仁,而非蜜汁或鹽酥等已加工過的杏仁果,以免同時吃進過多的鹽分、糖分或油脂,反而影響健康和睡眠。建議以杏仁果入菜的方式來食用,比較不易有過度攝取的問題。

 

鄭醫師補充:

最近老緊盯電視,讓自己心神不寧難入睡嗎?

第一先關掉電視一周,隔離干擾源。感覺會輕鬆些。

臨床上,我們補充麩醯胺酸(Glutamine),在體內會先轉換為麩胺酸(Glutamate),然而麩胺酸本身對身體來說是屬於興奮的神經傳導物質,因此,建議大家若要補充杏仁,建議在白天。鎂在營養醫學上,常用於放鬆神經。

麩胺酸除了幫助神經興奮,還可以幫助學習以及記憶力:

  1. Meldrum, B. S. (2000). "Glutamate as a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brain: Review of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The Journal of nutrition 130 (4S Suppl): 1007S–1015S. PMID 10736372.  
  2. McEntee, W. J.; Crook, T. H. (1993). "Glutamate: Its role in learning, memory, and the aging brain". Psychopharmacology 111 (4): 391–401. doi:10.1007/BF02253527. PMID 7870979. 

身體很有意思,一定要先把能量補充足夠,才能轉換為放鬆物質GABA。很多人睡不飽或者很累還睡不著,其實是身體能量代謝不足所致。

要補充GABA及鎂,有直接營養補充品可以幫忙。

以上提供給大家做參考。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對於從事創意的產業的相關人員的既定印象,很難與健康生活聯想一起,然而,從事創意工作的人,若是想讓自己的創意更發達,不妨參考最新的研究。

根據發表於科學期刊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的最新研究發現:運動幫助創意更發達。相較於埋首於辦公桌整天坐著,運動更能刺激創意思考。

這項研究透過分散思考與單一思考的測試來受試者對於藉由創意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低來鑑別,分散思考解決能力越高的人,創意能力越佳。

結果發現,規律運動的人,也幫助大腦創意思考能力提升。這邊的規律運動是指一周四至少四次的運動,例如騎自行車等運動。相較於沒有規律運動的人,規律運動者替代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較高,因此研究人員提醒:

健康的身體=健全的心智(Healthy body = sound mind)

如同我之前在部落格不只一次強調的,對心臟健康有幫助的,對大腦都有幫助。所以想要幫助創意思考的人,建議從規律的運動來做。

參考文獻:

Lorenza S. Colzato, Ayca Szapora, Justine N. Pannekoek, Bernhard Hommel. The impa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thinking.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13; 7 DOI: 10.3389/fnhum.2013.00824

 

2012年一篇研究亦提到,透過規律的有氧運動,對於認知功能提升確有助益:

Hayley Guiney, Liana Machado. Benefits of regular aerobic exercise for executive functioning in healthy population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012; DOI: 10.3758/s13423-012-0345-4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媽媽積極運動 孩子活動時間越長

兒童活動力與健康息息相關,運動時間不足,肥胖機率大增外,慢性病罹患風險耶會增加,英國劍橋大學與南安普敦大學研究發現,母親越積極運動,孩子活動時間就越長,較容易養成規律運動習慣,降低慢性疾病危險,因此建議幼兒健康政策,要注意到母親的關鍵性角色。

研究中調查554位4歲孩子,讓她們帶著心律監視等儀器,連續7天不間斷,包含睡覺與水上活動,結果發現母親與孩子的雙方運動時間成現正相關,母親有規律運動習慣,孩子運動時間就會增加,然而母親運動時間少,孩子運動時間也就縮短,雖然年紀小時差別不大,但成年後影響相當可觀。

研究學者凱薩琳表示,孩子會模仿母親的運動意願,母親每做一分鐘中重度運動,孩子的運動意願就高10%,每天母親積極運動1小時,孩子就會增加10分鐘運動量,雖然乍聽下成果不顯著,但長時間累積,孩子的活動時間就大量增加,也影響到兄弟姊妹間的運動風氣,讓規律運動從小養成。

另一位研究學者伊舍認為,女性常在生產後,活動力就會大幅減退,沒有辦法回到產前水準,可能會影響孩子的運動意願,少量增加孕婦運動量,能夠同時幫助母親與孩子,只要少時間散步,就可以幫助孩子增加活動力,孩子出生後,視情況與他們一起游泳、騎腳踏車、適當社交活動,對於健康都有正面幫助。

鄭醫師補充: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建議父母與其催促小孩去運動,不如透過身教來取代言教,效果更佳且不費力。

我在拙著《除了開藥單,還能做什麼?》這本書提到一位案例,媽媽為了鼓勵小孩去運動,自己先去健身房,出門前再問小孩是否一同前往?結果兩周便讓女兒愛上運動且大幅改善精神狀況,之前可是苦勸一年都沒反應,兩者差距甚大。

參考文獻:

Activity Levels in Mothers and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

  • Kathryn R. Hesketh,
  • Laura Goodfellow,
  • Ulf Ekelund,
  • Alison M. McMinn,
  • Keith M. Godfrey,
  • Hazel M. Inskip,
  • Cyrus Cooper,
  • Nicholas C. Harvey,
  • and Esther M.F. van Sluijs

Pediatrics peds.2013-3153;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rch 24, 2014, doi:10.1542/peds.2013-3153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4/03/19/peds.2013-3153.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研究:找護士量血壓較準 千萬別找醫生

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醫生量的血壓都比護士量的要高,不少病人因此而不必要的吃了藥或增加了劑量。所以,去醫院量血壓最好找護士,別讓醫生量。

「艾克斯特」大學醫學院分析了十個月,一千名病人去醫院分別讓醫生和護士量的血壓。結果顯示,醫生量到的都比較高。醫生量到的收縮壓會比護士量到的高七個毫米汞柱,舒張壓高四個。

以往有種說法叫「白袍恐懼症」,也就是病人看到醫護人員會緊張,血壓就會飆高。不過,這項研究證實,會讓病人緊張的是醫生,護士的影響較小。

 

鄭醫師補充:

護士量和醫師量,血壓值會有差異?這絕不是護士比醫師常量血壓,醫師量有誤差的問題。關鍵在於患者本身的狀況反應。

在家量血壓,血壓都正常,到了醫院,尤其是給醫師量血壓,血壓會飆高,在在都說明了這是情境引發,有人稱之為白袍恐懼症或者白袍症候群,或者可以稱之為心因性高血壓。我也有遇到一位患者,他在家量血壓都OK,但到了醫院,自己到電子血壓計去量血壓,血壓馬上飆高。這類患者的血壓高是因為擔心與緊張的想法介入,導致心血管壓力增加,他們需要的不是高血壓藥物,而是學習如何放鬆與面對。一般的放鬆技巧訓練以及認知行為療法應該有些助益。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673173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運動+喝小酒 護眼

眼部疾病、外傷、先天性疾病或退化性疾病都可能造成視力受損,就算戴眼鏡,也無法解決視力受損問題。美國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偶爾喝點酒或許可幫助保護眼睛,預防視力受損問題。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眼科」醫學期刊。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分析一項長期眼科研究,並探索抽菸、喝酒、運動習慣等因素是否會影響視力受損發生率。這項研究涵括近五千人,年齡介於四十三歲到八十四歲,時間從一九八八年到二○一三年。在這二十多年時間,共有百分之五點四的人出現視力受損問題。

研究顯示,每星期運動三次以上的人最不容易視力受損,研究人員調整各項變數後發現,常運動的人出現視力受損機率比不常運動者減少約百分之五十。

此外,研究人員也發現,偶爾喝酒的人比從沒有喝酒習慣的人更不容易視力受損。與沒有喝酒習慣的人相比,偶爾喝酒的人視力受損機率減少約百分之四十九。

 

 

鄭醫師補充:

過去研究發現:小酌往往比完全滴酒不沾的人長壽,但關鍵還是得規律運動。單單小酌,效果有限。

這篇研究亦提到:吸菸是最傷眼的,增加65%的視力受損機率,因為吸菸增加自由基,自由基過多,眼睛視力必然受影響,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Relation of Smoking, Drink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to Changes in Vision over a 20-Year Period: The Beaver Dam Eye Study

Ronald Klein, Kristine E. Lee, Ronald E. Gangnon, Barbara E.K. Klein

Ophthalmology - 03 March 2014 (10.1016/j.ophtha.2014.01.003)

http://www.aaojournal.org/article/S0161-6420(14)00011-6/fulltext

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196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曬太多太陽 葉酸減2成

 

有些女性因為準備懷孕,或已經懷孕而補充葉酸,希望增加懷孕成功機率、讓寶寶長得更健康。不過澳洲昆士蘭科技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如果曬太多太陽,接觸過多紫外線,可能會降低體內葉酸濃度,抵銷葉酸補充劑所帶來的種種好處。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光化學與光生物學期刊」。研究結果顯示,接觸紫外線可能會耗損葉酸濃度,使體內葉酸濃度大大降低。

研究作者麥可‧肯林教授與大衛‧波爾拉達爾博士以四十五名健康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女性年齡介於十八歲到四十七歲,結果發現,若大量接觸紫外線,體內葉酸濃度最多可減少百分之二十之多。

肯林教授表示,很多人都知道補充葉酸的好處,許多醫師、專業醫療人員都會鼓勵女性在懷孕前、懷孕過程服用葉酸補充劑。

有不少研究指出,葉酸可以幫助降低流產機率,也能減少新生兒神經管缺陷風險。醫界建議,懷孕與正準備懷孕的女性一天最好攝取五百毫克葉酸。肯林教授指出,這是首次研究發現,生育年齡的女性若大量曝曬太陽,身體葉酸濃度很容易偏低,甚至可能低於建議值。特別是那些喜歡在上午十點到下午三點曬太陽,又沒有做好防曬措施的女性更容易出現葉酸偏低問題。

除了葉酸補充劑,像波菜、全穀類食物、柑橘類水果、豆類食物也都含有葉酸。研究作者指出,葉酸對正在準備懷孕與懷孕女性真的非常重要,民眾若有相關疑慮,可以多和專業醫師討論。

 

 

鄭醫師補充:

適度曬太陽,有益健康,包含孕婦。這篇報導提到的是過度曝曬,會讓體內的葉酸濃度降低最多兩成左右。

不管如何,懷孕時補充葉酸的食物來源或者營養補充品,降低流產風險,預防小孩神經發育缺陷總沒錯。

參考文獻:

Exposure to solar ultraviolet radi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d folate status in women of childbearing age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B: Biology, Volume 131, 5 February 2014, Pages 90-95
D. Borradale, E. Isenring, E. Hacker, M.G. Kimlin

http://dx.doi.org/10.1016/j.jphotobiol.2014.01.002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1113441400003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