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易憂鬱焦慮 雌激素惹的禍

中國時報【諶悠文】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青春期女生比較容易罹患憂鬱症和焦慮症,可能是因為性荷爾蒙雌激素,會讓送往腦部的血液流量增加。

眾所周知,成年女性的腦部血流要比男性來得多,但現在最新的研究顯示,青春期就出現了這種明顯差異。

賓州大學教授薩特斯韋特表示,整體來說,女性較容易罹患焦慮症和憂鬱症,男性則發生精神分裂的機率較高。

他說,男女腦部血流差異最大的區域,是與高階認知功能有關的部位,受影響的區域涉及「情緒、調節與控制社交狀況」,十分重要。

薩特斯韋特與其同仁使用磁振造影(MRI),分析922位、年齡介於8歲至22歲之間的年輕人腦部血流的發展狀況,以釐清這種男女差異何時出現。

以前的研究顯示,青春期期間腦部的血液流量會減少。但大約15歲開始,男生腦部的血流量減少的速度就比女性快,到了青春期末期,女生的腦部血流增加,男生腦部血流則持續下降。

研究顯示,男女這方面的差異,應源自青春期,而且對瞭解成年後才發作的精神疾病,有深遠影響。這分研究報告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鄭醫師補充:

少女易憂鬱焦慮與雌激素分泌有關,到底要如何改善才是關鍵。如果到了最後,結論還是得服用抗憂鬱或者抗焦慮藥物才能處哩,那麼這類研究就失去了意義。

腦部血流增加,往往也會造成偏頭痛,在功能醫學中,女性容易有經前症候群、失眠、偏頭痛甚至是焦慮和憂鬱等症狀,往往是雌激素代謝功能障礙引發。

雌激素代謝異常,影響層面很廣,女性們聞之色變的乳癌以及子宮肌瘤等等,都可能與雌激素代謝不佳有關。功能醫學有完整的檢測以及相對應的營養療法可以改善。

參考文獻:

  • Theodore D. Satterthwaite,
  • Russell T. Shinohara,
  • Daniel H. Wolf,
  • Ryan D. Hopson,
  • Mark A. Elliott,
  • Simon N. Vandekar,
  • Kosha Ruparel,
  • Monica E. Calkins,
  • David R. Roalf,
  • Efstathios D. Gennatas,
  • Chad Jackson,
  • Guray Erus,
  • Karthik Prabhakaran,
  • Christos Davatzikos,
  • John A. Detre,
  • Hakon Hakonarson,
  • Ruben C. Gur,
  • and Raquel E. Gur

Impact of puberty on the evolution of cerebral perfusion during adolescence PNAS 2014 111 (23) 8643-8648;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May 27, 2014, doi:10.1073/pnas.1400178111

http://www.pnas.org/content/111/23/8643.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男子嘸凍頭 交女友全跑光

 

〔自由時報記者黃美珠/竹縣報導〕新竹一名廿多歲的上班族,三天兩頭換女友,親戚朋友以為是他花心、太愛玩,才會每一任女友交往最久不過三個月。直到某次他酒後吐真言,說出男人「凍嘸久」,愛情嘛「凍嘸久」的悲慘戀愛史,大家才恍然大悟。

東元綜合醫院泌尿中心主任戴順慶說,早洩的問題主要在於體質,也就是男性龜頭過於敏感,性愛時間短於一分鐘。盛行率約廿~卅%,推估國內至少有兩百萬男性有此困擾,門診幾乎每三個男性就有一個是為此求診,且以廿到四十歲最多。

他說,這名年輕患者雖然曾嘗試性交中斷法,在快射精時猛捏龜頭,甚至服用傳統的抗憂鬱藥物(SSRI)等,但都徒勞無功。

尤其是抗憂鬱藥必須提前四到六小時服用,但因性行為時間不好拿捏,很難預先知道搶先服藥,以致和歷任女友都難以享受魚水之歡。搞了半天,原來他換女友如換衣的不能說秘密,實在是他飽受「嘸凍頭」之苦。

所幸台灣今年核准第一個專門治療早洩的藥物上市了,現在只需在服用後一到三小時內辦事,就能有效改善早洩的問題,但三顆藥丸需自費一千元。

 

鄭醫師補充:

我把之前整理過的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考。這種藥物學名為Dapoxetine,中明商品名為必利勁(英文商品名Priligy),是世界上第一隻阻止早洩的藥物。藥物本身機轉就是藉由抑制血清素的回收,達到增加血清素的作用,延緩射精的時間,其藥理作用類似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SSRI)抗憂鬱劑:

Government, A. ( 2010). Australian 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for Dapoxetine (D. o. H. a. A. T. G. Administration, Trans.).

據藥廠的研究,這種藥物在體內作用以及清除的時間較快,因此無抗憂鬱效果:

Andersson, K. E., Mulhall, J. P., & Wyllie, M. G. (2006).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features of dapoxetine, a novel drug for 'on-demand' treatment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 Bju International, 97(2), 311-315. doi: Doi 10.1111/J.1464-410x.2006.05911.X

根據臨床研究,Dapoxetine不像其他類似機轉的抗憂鬱劑,(SSRI)容易造成性功能障礙:

Montejo, A. L., Llorca, G., Izquierdo, J. A., Rico-Villademoros, F., & Psychotr, S. W. G. S. (2001). Incidence of sexual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antidepressant agent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of 1022 outpatient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 62, 10-21.

然而,抗憂鬱劑(SSRI)經常出現的副作用還是看得到,例如噁心、頭暈、口乾、頭痛、腹瀉或者失眠等等: 

  1. Buvat, J., Tesfaye, F., Rothman, M., Rivas, D. A., & Giuliano, F. (2009). Dapoxet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remature Ejaculation: Results from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in 22 Countries. European Urology, 55(4), 957-968. doi: Doi 10.1016/J.Eururo.2009.01.025
  2.  (2013) « Éjaculation précoce : pas de dapoxétine » http://www.prescrire.org/fr/3/31/48533/0/NewsDetails.aspx

儘管有超過50個國家核准上市,但目前美國FDA尚未核准。

以上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醫師在開立這種藥物時,不可能清楚詳述藥物的作用機轉以及可能潛在副作用。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上訓練師被迫分離 海豚「心碎」閉氣自殺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美國老婦洛瓦特 (Margaret Lovatt) 自爆年輕時在神秘的NASA海豚實驗基地任職,甚至還與海豚發生關係,引發外界爭議;但這段往事最後卻以悲劇收場,愛上她的海豚「彼得」被迫與洛瓦特分開後,因為心碎而選擇閉氣自殺。

洛瓦特年輕時住在加勒比海聖湯馬斯島(St Thomas),1963年,她的弟弟透露島上最東邊有個神祕的海豚研究基地,好奇的她隔年初前往該基地,從此與海豚結緣,協助約翰.李利(John Lilly)博士研究海豚,包括訓練海豚說英語。

由於朝夕相處,洛瓦特和一隻年輕的公海豚「彼得」發展出親密關係,彼得會常用身體磨蹭她的手腳、膝蓋等部位,她發現這隻年輕的公海豚對她有「慾望」,後來她與彼得真的發生關係,過程中還讓其他研究人員進行觀察。

該實驗中斷後,彼得被送到李利博士在邁阿密的實驗室,但與洛瓦特分離後,牠的健康情況逐漸惡化,數周後以閉氣方式結束生命。

獸醫安迪.威廉森(Andy Williamson)接受英國媒體訪問時表示,海豚像人類一樣知道「心碎」的感覺,換言之,在無法理解為何與「愛人」分開的情況下,彼得因為傷心過度而自殺。

母親被殺 小犀牛失眠要人陪睡

Yahoo!奇摩新聞中心報導
竟然有狠心人在孩子面前把媽媽殺死!近日網路瘋傳一段影片,一隻小犀牛目睹母親被殺後,害怕到不敢睡覺,需要撫育員值班陪伴,牠才能夠休息。影片才上線十小時,小犀牛孤單的身影,已經吸引萬名網友點閱。


影片中,小犀牛把頭枕在撫育員大腿上,十分惹人憐愛,但是牠看起來無精打采,眼神帶著悲傷,原來幾天前牠還有幸福的家庭,但是盜獵者覬覦高價值的犀牛角,於是獵殺了牠的母親。根據判斷,小犀牛看到盜獵者取犀牛角的整個血腥過程,心靈受到創傷;若沒有人陪伴,小犀牛就無法入眠。因此保育中心加強人員的輪調,並改成每三小時餵食一次,讓牠的身邊常常有人陪伴。

這些非法盜獵的犀牛角,通常流入東亞、東南亞的藥用市場,事實上,有其他草本植物可以取代犀牛角的。

 

鄭醫師補充:

萬物有情,真情處處可見。這兩篇報導皆有YOUTUBE影片可以參考,有興趣的人可以搜尋一下。如果看到小犀牛悲傷無助的眼神,相信大家對於動物保育的觀念就會印象深刻進而大力支持。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腎癌患體內膽固醇不足 存活率低

很多人認為,降低膽固醇可以改善心臟健康,膽固醇越低越好。不過這條原則並非所有人都適用。奧地利最新研究發現,腎臟癌患者一旦體內膽固醇過低,死亡風險反而會增加。建議醫師為腎臟癌患者進行診斷、治療時,最好多追蹤患者膽固醇變化,發現異常就要多提高警覺。研究成果已刊登於「英國國際泌尿科期刊」(BJUInternational)。

越來越多研究證據顯示,膽固醇、其他脂肪濃度變化與許多癌症病程、發展息息相關。研究人員想了解膽固醇濃度與腎臟癌病情是否有關而進行這項研究。

奧地利維也納醫學大學研究員托比亞斯‧克拉特研究團隊以八六七名腎細胞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在他們動手術前觀察其血脂濃度,持續追蹤約五十二個月。

研究人員發現,腎臟癌患者治療前若血脂濃度偏低,較容易轉變成晚期癌症,且癌細胞也較容易擴散。反之,腎臟癌患者如果血脂濃度稍微高一點,癌症死亡風險就會下降百分之四十三。

研究人員不太清楚膽固醇偏低為什麼會影響腎臟癌患者病情進展、預後情況,推測可能是膽固醇某些成份會影響癌症生長、擴散,進而導致病情加重。

鄭醫師補充:

身體不少的荷爾蒙都需要膽固醇來合成,而荷爾蒙是身體訊息傳遞的重要關鍵。膽固醇太低會導致荷合成荷爾蒙的原料不足,會衍生另外的問題。這篇研究發現膽固醇太低,反而會讓腎臟癌的進程加速,就是一個清楚的例證:

參考文獻:

Preoperative serum cholesterol i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Michela de Martino et al., BMJ Open, published online 12 June 2014, Abstract.

Wiley press release, accessed 13 June 2014.

其實關鍵仍在於膽固醇的好壞,之前有另外的研究發現,壞的膽固醇過高,容易造成癌症的擴散:

Cholesterol Regulates Syntaxin 6 Trafficking at trans-Golgi Network Endosomal Boundaries; Meritxell Reverter, Carles Rentero, Ana Garcia-Melero, Monira Hoque, Sandra Vilà de Muga, Anna Álvarez-Guaita, James R.W. Conway, Peta Wood, Rose Cairns, Lilia Lykopoulou, Daniel Grinberg, Lluïsa Vilageliu, Marta Bosch, Joerg Heeren, Juan Blasi, Paul Timpson, Albert Pol, Francesc Tebar, Rachael Z. Murray, Thomas Grewal, and Carlos Enrich; Cell Reports online 8 May 2014; DOI: 10.1016/j.celrep.2014.03.043;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press release 7 May 2014.

結論:

膽固醇不宜過低,壞的膽固醇不能太高,這是對於所有癌症患者保健皆適用的原則。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道益生菌成長 運動有幫助

 

過去研究顯示,腸道益生菌與消化、肥胖、代謝疾病、焦慮、過動症有關,但大多認為改善益生菌需從調整飲食,或是補充優酪乳、保健食品著手。科克大學消化藥物生物中心教授佛格斯夏納漢指出,運動不僅能增強肌耐力、減少脂肪堆積、促進心肺功能,更能改變腸道內數以「兆」計的各式菌種。

研究人員發現,運動員體內的益生菌數量及種類都比普通人多,特別是一種稱為「Akkermansia muciniphilla」的細菌,過去研究證實在腸道內越多,肥胖及罹患代謝疾病的機率越低;若從「生物分類法」來看,運動員腸道內共有22門、68科、113屬的菌種,身體質量指數(BMI)在25以下的普通人有11門、33科、65屬,BMI值超過28的過重者則有9門、33科、61屬。

抽血檢驗結果顯示,運動員的代謝功能較常人佳,各項發炎指數則較低,唯一較「不健康」的數據,係運動員血清中「肌酸激酶」濃度較高,但此現象普遍存在於因頻繁進行高強度體能訓練及競賽,導致常發生肌肉組織受傷情形的運動員。夏納漢分析,除日常活動量外,運動員的飲食習慣也與常人不同,因此研究團隊設計了一份包含180餘種食物的問卷,藉此瞭解受試者過去1個月內的飲食。

夏納漢表示,蛋白質類食物佔運動員每日攝取總熱量的22%,僅佔BMI值25以下普通人的16%、過重者的15%;他推論,此現象與運動員常有補充蛋白類營養品的習慣有關,統計結果也指出運動員攝取的蛋白質中有15%來自營養補充品。

夏納漢的團隊目前正著手進行一項研究,將非運動員的普通人分為有運動習慣、有運動與攝取蛋白質補充品習慣,以及僅攝取蛋白質營養品等3組,藉此釐清是否需要職業運動員等級的大量運動,才有助於腸道益生菌生長。

 

鄭醫師補充:

運動可以幫助腸道菌叢更健康,是真的,這是今年三月發表非常有意思的研究。

參考文獻:

Original article: Exercise and associated dietary extremes impact on gut microbial diversity

  • Siobhan F Clarke,
  • Eileen F Murphy,
  • Orla O'Sullivan,
  • Alice J Lucey,
  • Margaret Humphreys,
  • Aileen Hogan,
  • Paula Hayes,
  • Maeve O'Reilly,
  • Ian B Jeffery,
  • Ruth Wood-Martin,
  • David M Kerins,
  • Eamonn Quigley,
  • R Paul Ross,
  • Paul W O'Toole,
  • Michael G Molloy,
  • Eanna Falvey,
  • Fergus Shanahan,
  • Paul D Cotter

Gut gutjnl-2013-306541Published Online First: 9 June 2014 doi:10.1136/gutjnl-2013-306541

http://gut.bmj.com/content/early/2014/04/29/gutjnl-2013-306541.full?g=widget_defaul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手機放褲袋 電磁輻射恐傷精子品質

英國最新研究提醒,男性如果常將手機放在褲子口袋,很容易傷害生殖能力,未來若想要生兒育女當父親就會變得比較困難。

過去有些研究發現,一些通訊產品、3C產品所散發出的射頻電磁輻射(RF-EMR)可能對男性生殖能力造成巨大影響。全球多數成年人都擁有手機,而中、高收入國家人口當中,約有百分之十四的夫妻很難懷孕,研究人員認為,手機可能是造成不孕症原因之一。

英國艾斯特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費歐娜‧馬修斯研究團隊有系統地分析十份研究報告,含括一千四百九十二份精子樣本。參與研究民眾多來自不孕症診所、不孕症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評估哪些環境因素可能影響男性精子品質。研究人員測量精子活動能力、存活比率、數量多寡等資訊。

研究控制組當中,有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八十五的精子活動力正常。研究人員發現,精子一旦接觸手機輻射,活動能力平均衰退八個百分點,精子存活比率也會受到影響,衰退情況也是不相上下。精子數量所受影響就比較不明顯。

馬修斯博士指出,全世界很多人都在使用手機,這項環境因素可能對男性生殖能力產生衝擊,因此民眾應該提高警覺。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把手機放在褲子口袋,手機所散發出的射頻電磁輻射可能對精子品質造成傷害。特別是對已有不孕症問題的男性,更容易雪上加霜。

研究成果已發表於「環境國際」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主要就是告訴我們,3C產品產生的電磁輻射,會讓精子活動力變差。因此,有生兒育女計畫的男士,建議手機最好別放褲袋。

參考文獻: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4-06/uoe-mpn060914.php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茄紅素 可強化血管功能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番茄、西瓜、葡萄柚、木瓜等水果富含的抗氧化物質茄紅素,可強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功能,進而降低再次發作的風險。

英國劍橋大學團隊日前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線上期刊的研究指出,一般認為「地中海飲食」中富含的茄紅素,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但缺乏臨床數據證實兩者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研究人員比對心血管疾病患者與正常人,服用含有7毫克茄紅素藥物後血管功能的變化,結果發現心血管疾病患者服用茄紅素後,血管擴張幅度增加53%,正常人則沒有變化。

劍橋大學藥理及生理學副講師喬瑟夫雪瑞安解釋,該研究係以量測前臂血流量,評估血管內壁接觸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後充血的情形;在血管內壁正常的狀態下,乙醯膽鹼會造成血管舒張、增加血流量,但若血管內壁的內皮細胞受損,乙醯膽鹼反而會導致血管不正常收縮,臨床上視此現象為心臟病發或中風的警訊之一。

雪瑞安表示,茄紅素可強化心臟病患者的血管功能,顯示調整飲食並搭配茄紅素萃取物,對心血管疾病高風險者有益;但茄紅素並不能降低血壓、血脂,也無法改善動脈硬化的狀況,因此攝取茄紅素並不能取代相關疾病的藥物治療。

 

鄭醫師補充:

番茄紅了,醫師的臉就綠了。據說這是義大利的俗諺,提醒我們番茄是個好東西,應該多多攝取。

在地中海飲食盛行的國家,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比較低,這是事實。茄紅素的來源在地中海飲食中容易攝取到。

對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這項茄紅素研究證實確有幫助血管擴張的效果,至於正常人呢?建議大家還是可以多補充,因為茄紅素本身就是優質的抗氧化物。

參考文獻:

Gajendragadkar PR, Hubsch A, Mäki-Petäjä KM, Serg M, Wilkinson IB, et al. (2014) Effects of Oral Lycopene Supplementation on Vascular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ealthy Volunteers: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PLoS ONE 9(6): e99070. doi:10.1371/journal.pone.0099070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9907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研究:紅酒成份 可增進記憶力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適度補充紅酒及黑巧克力中富含的「白藜蘆醇」,或有助於增強記憶力。

據德國柏林夏綠蒂大學醫學院團隊發表於《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具有抗氧化功效的白藜蘆醇能加速體內代謝醣類,並增強腦部與記憶有關的「海馬迴」腦區神經聯結,有助於「短期記憶」的產生。

海馬迴的功能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喪失,過去研究指出,人類在80歲時,約有2成的海馬迴神經聯結會萎縮、退化,一般認為是造成年長者記憶力衰退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讓50至75歲的受試者,每天服用2百毫克的白藜蘆醇萃取物,連續26週後進行記憶能力測試,同時透過功能性腦部磁振造影技術,觀察受試者海馬迴腦區狀態,並監測腦部發炎反應、內分泌、血管等變化,以及葡萄糖與脂肪的代謝情形。

受試者接受的記憶能力測試包括閱讀字卡,並於30分鐘後測驗「記得多少字」;服用白藜蘆醇者記得的字眼普遍較多,海馬迴部位神經聯結的運作也較「活躍」。研究人員維若妮卡威提指出,抽血檢驗受試者可反映血糖值的「糖化血色素」後發現,服用白藜蘆醇者代謝醣類的速率較快,推測此即強化短期記憶的關鍵。

法國國家科學中心研究員法比恩奧賈德接受「生命科學」網站訪問時表示,威提等人研究中的受試者,都屬於體重過重的中、高齡者,因此未來必須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研究,以釐清白藜蘆醇對體重正常或年輕族群,是否也具有促進記憶的功效。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指的是紅酒的萃取物質白藜蘆醇,而非喝紅酒。除了成分,關鍵是劑量。要吃到這篇報導提到的200毫克的劑量,一天要喝多少瓶紅酒?恐怕還沒吃到劑量,人就不省人事了。

不管如何,白藜蘆醇會幫助血糖代謝,增加粒線體的功能,這都是短期記憶力增強的關鍵。

目前已有相關營養補充品可以萃取出高劑量來幫助我們補充足夠劑量。自覺記憶力衰退、想要加強記憶力,尤其是有血糖代謝功能不佳困擾的人可以考慮補充。

參考文獻:

J Neurosci. 2014 Jun 4;34(23):7862-70. doi: 10.1523/JNEUROSCI.0385-14.2014.

Effects of resveratrol on memory performance, hippocamp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and glucose metabolism in healthy older adults.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89970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空氣汙染 恐致心律不整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空氣汙染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並非危言聳聽。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2年報告顯示,「室外」空汙造成全球每年近370萬人死亡,學界多認為與空汙可能提高心臟病及中風等疾病風險有關,但缺乏直接的臨床證據。

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團隊日前發表於臨床期刊《心臟》的研究指出,空汙會使肺部血管內部形成小型血栓,並增加心律不整比例,而這兩種症狀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研究人員從2003至2009年追蹤英國及威爾斯地區,共40萬名心肌梗塞患者、60萬名心血管疾病死亡者,以及2百萬名心血管疾病急診患者的就醫紀錄,並比對患者在連續24小時至4天不等的時間內,接觸方圓50公里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以及直徑超過2.5與10微米的懸浮微粒等空氣汙染物質的狀況,結果發現空汙確實造成心律不整及肺部小型血栓增加。

該校社會與環境衛生研究所博士阿里米洛雅維奇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統計上雖無法證實空汙直接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但確實增加民眾心律不整及肺部血栓比例,對75歲以上的女性影響尤其明顯。

英國心臟基金會則透過《心臟》期刊指出,空汙可能導致慢性缺血性心臟病或心律不整患者,更容易心臟病發,代表高危險者應儘量遠離空氣汙染。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很清楚,不須多加說明。有興趣身就可以參考外電報導:

http://www.bbc.com/news/health-27695106

參考文獻:

Original article: Short-term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on a range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England and Wales: case-crossover analysis of the MINAP database,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mortality

  • Ai Milojevic,
  • Paul Wilkinson,
  • Ben Armstrong,
  • Krishnan Bhaskaran,
  • Liam Smeeth,
  • Shakoor Hajat

Heart heartjnl-2013-304963Published Online First: 4 June 2014 doi:10.1136/heartjnl-2013-304963

http://heart.bmj.com/content/early/2014/04/10/heartjnl-2013-304963#related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吸食大麻 恐致精子畸形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吸食大麻壞處再添一樁,恐造成精子形狀異常、活動力下降而導致不孕。

英國雪菲爾大學團隊發表於《人類生殖》期刊的研究,比對該國近2千名不孕門診男性患者的精液檢體及生活習慣後發現,有16%的男性,其精液中僅有不到4%的精子形狀及體積正常;而令人意外的是,這類被研究人員定義為「精子異常」的受試者,若年紀小於30歲,近3個月內曾吸食大麻的比例極高。

「我們本來想要比較飲酒、吸菸及內褲鬆緊度等生活習慣,對男性生殖能力的影響,」雪菲爾大學男性醫學講師亞倫培西接受福斯電視網訪問時表示,「結果居然發現,大麻對年輕男性精子『品質』的影響遠大於菸、酒。」

美國生殖醫學會主任瑞貝卡索柯爾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指出,該研究尚須更大規模的臨床數據,證實吸食大麻直接影響精子形狀,而未來產科醫師在提供不孕症諮詢時,則應將是否曾吸食大麻列入考量。

另一方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發表於《生育與不育》期刊的研究顯示,男性心理壓力也會影響精液的精子含量、形狀及活動力等「品質」。

研究人員調查近2百名38至49歲的精液檢體提供者,在過去1年中,面臨生活及職場上的「壓力事件」,同時評估受試者個人主觀感受;結果發現自覺生活壓力大的男性,精液中精子平均數量較少,而過去1年內曾遭遇2件以上重大壓力事件的受試者,精子畸形的比例較高,具備正常活動力的精子數量則較少。

然而,該統計顯示工作壓力並不會影響精液品質;哥倫比亞大學流行病學副教授帕姆費克特力瓦克指出,研究人員另外發現工作壓力使受試者「睪固酮」分泌減少,降低男性性慾,可能是造成不孕的原因之一。

 

鄭醫師補充:

有生兒育女計畫但又有使用大麻習慣的男士請留意這篇報導,尤其是年輕男性影響更大。

此外,壓力過大也會影響精子品質。我們都知道,有不少使用大麻的人是為了紓壓,至於影響精子品質是否為大麻使用直接引發或者是壓力本身引起,或者兩者加成效果,目前不得而知。

建議大家,若有難解壓力,透過適當以及正當管道和方式來了解並處理自己的壓力來源,降低甚至是杜絕毒品使用,才是根本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

A. A. Pacey, A. C. Povey, J.-A. Clyma, R. McNamee, H.D. Moore, H. Baillie, N.M. Cherry, and Participating Centres of Chaps-UK. Modifiable and non-modifiable risk factors for poor sperm morphology. Human Reproduction, June 2014 DOI: 10.1093/humrep/deu11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塵不染 未必有利兒童

 

家中一塵不染對兒童未必是好事。研究發現,約四成一沒有過敏、氣喘症狀的兒童,年幼時生長於充滿過敏原與細菌的環境。

約翰霍普斯大學兒童醫學中心過敏與免疫醫學部主任羅伯特·伍德表示,研究針對四百六十七名兒童,從出生開始追蹤其健康狀況。結果顯示,逾四成無過敏、氣喘的兒童生長於充滿過敏原的環境;只有百分之八的氣喘、過敏兒童生長在類似的環境中。

醫師指出,一旦嬰兒生長在過敏源很少的環境,免疫系統日後容易對環境中的過敏原產生較劇烈的反應。

過敏往往造成明顯不適。例如醫學上所指的鼻過敏,是鼻黏膜接觸過敏原,引起發炎反應後,造成的鼻部疾病。患者接觸過敏原時,細胞會釋放出免疫球蛋白,肥大細胞便受影響而產反應,大量發炎物質於是產生,鼻腔分泌物更可發現異常多量的嗜酸性白血球。

嚴重的鼻過敏患者多感受睡眠差,且疲勞、不安、活動力差,醫師指出,此非單純因鼻塞、流鼻水等症狀所引起的,而是受到內在發炎物質的影響。不過,如果兒童已經有嚴重過敏反應,還是要避免大量接觸過敏原,醫師建議早上起來馬上戴口罩,不管是剛起床或是在打掃時,口罩能減少過敏原直接刺激鼻子的機率。

 

鄭醫師補充:

我不只一次地提到過,適度得髒亂環境曝露,有助於訓練免疫系統,減少致命性傳染疾病以及過敏的機率和嚴重度,原因何在?因為我們的免疫系統需要訓練,這篇報導再次闡述這個事實。因此古諺有云: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然而,如何針對個人體質作最適合個人以及有效率的免疫系統訓練?目前坊間有提供精確的免疫系統評估與檢測,不管是過敏或者自體免疫疾病等等,均能透過這類檢查,找出身體免疫系統失衡的實際狀況,再透過量身訂作的益生菌來做免疫系統的刺激與平衡,幫助當事人有效率的調節免疫系統的失衡狀況,根本改善。一般像是蕁麻疹、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過敏以及自體免疫疾病(例如像紅斑性狼瘡、類風性關節炎等等)患者都可以考慮透過這類免疫調節的療程來直接改變體質。

參考文獻:

Effects of early-life exposure to allergens and bacteria on recurrent wheeze and atopy in urban children

Susan V. Lynch, Robert A. Wood, Homer Boushey, Leonard B. Bacharier, Gordon R. Bloomberg, Meyer Kattan, George T. O’Connor, Megan T. Sandel, Agustin Calatroni, Elizabeth Matsui, Christine C. Johnson, Henry Lynn, Cynthia M. Visness, Katy F. Jaffee, Peter J. Gergen, Diane R. Gold, Rosalind J. Wright, Kei Fujimura, Marcus Rauch, William W. Busse, James E. Gern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 06 June 2014 (10.1016/j.jaci.2014.04.018)

http://www.jacionline.org/article/S0091-6749(14)00593-4/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皮蛇上身易憂鬱 一般人的1.5倍!

健康訊息,罹患帶狀疱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小心也會得憂鬱症,台北榮總研究團隊發現,曾罹患皮蛇的病患,得到憂鬱症風險是一般人的1.5倍。而這個研究結果也登上了心身醫學國際期刊,這是眼睛附近長滿帶狀疱疹的照片,另外還有背部手臂也有,只要得了帶狀疱疹,就會感受到灼熱疼痛感,有人手舉不起來,睡不好覺,很痛苦。

台北榮總精神部研究團隊,分析健保資料庫,針對罹患皮蛇和一般人進行10年追蹤,結果發現,曾經得過皮蛇的人,憂鬱症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5倍,也是全球首度發現,皮蛇是憂鬱症的致病因子之一,榮總精神部醫師陳牧宏,可能原因跟免疫力有關係,也可能跟疾病疼痛。皮膚科醫師在看診中,也遇過得帶狀疱疹導致憂鬱症的案例,皮膚科醫師趙昭明,帶狀疱疹是潛伏體內的水痘病毒引起的,只要身體免疫力下降,就容易出現,要預防帶狀疱疹,建議每天運動30分鐘,睡足6到8小時,增加抵抗力。

鄭醫師補充:

皮蛇真正的病名叫帶狀皰疹,主要病兆就是延著神經節的部位長出來的泡疹外觀而得名。

為何罹患過帶狀皰疹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會增加?

讓我們先釐清一件事,帶狀皰疹並非新的感染疾病,很多人在幼時發過水痘,水痘病毒並非隨著症狀消失完全消聲匿跡,事實上,這些水痘病毒潛藏在人體內的神經節內,伺機復出。

壓力大、睡眠不足或者任何導致免疫力下滑的因素存在,便可能讓沉睡的病毒再次活躍。

從另外的病,C肝來看,一旦乾發作,透過干擾素治療,啟動身體發炎反應,患者容易發生憂鬱症狀。所以,身體發癌超過一般限度,容易產生憂鬱症狀。再舉一例,有些重度憂鬱症患者,是在重度感冒發生以後,也是發炎導致。

帶狀皰疹是身體的發炎反應,所以憂鬱症發生機率提升,言之成理。

參考文獻:

Psychosom Med. 2014 May;76(4):285-91. doi: 10.1097/PSY.0000000000000051.

Risk of depressive disorder among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study.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804885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益生菌防肝性腦病變

 

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現肝性腦病變等嚴重併發症,腦部功能就會逐漸衰退,死亡風險也會增加。國外研究發現,肝硬化患者若服用益生菌,或許可以幫助預防肝性腦病變,進而減少致命風險。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消化系醫學會所出版的「臨床腸胃病學與肝病學」醫學期刊。

美國休士頓衛理公會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大衛‧維克特三世在醫學期刊發表評論指出,這次研究發現,益生菌可以改變腸道細菌生態,進一步幫助肝硬化患者預防肝性腦病變。使用益生菌可能比較安全,耐受性較好,說不定還比較便宜,未來或可成為另一種治療選項。

肝硬化患者為肝性腦病變高風險群印度戈文德‧巴拉巴‧潘特醫院研究團隊以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將肝硬化患者分為兩組,一組服用益生素,另一組則服用安慰劑。結果顯示,服用抗生素的患者肝性腦病變發生率較低。此外,益生菌補充劑也沒有造成副作用。

肝硬化患者若要預防肝性腦病變,目前主要是使用乳果糖藥物,而這類藥物可能產生腹瀉、脹氣、排氣等副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如果用益生菌進行治療,效果不輸乳果糖藥物。

大衛‧維克特三世醫師分析,當肝臟失去功能,就無法去除血液中的毒性物質,這些毒性物質可能傷害腦部,造成腦部功能衰退。肝硬化患者當中,最多有百分之四十五的人會產生肝性腦病變,肝性腦病變一年死亡率大約百分之五十八,三年死亡率高達七成七,運用這項研究,往後也許可以研發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方式預防肝性腦病變。

 

鄭醫師補充:

肝性腦病變的致病原理,就是指當肝臟功能衰竭,無法處理由腸道細菌製造的氨氣,導致經過肝臟無法處理的氨氣往腦部輸送,所出現的昏迷現象。

這類狀況,緊急處理的方式,一般在急診,會先灌腸,讓腸道的氨氣產生減少,同時配合抗生素滅菌,需要的話還可以考慮注射精胺酸來幫助患者甦醒。

益生菌的治療方式是改變腸道菌叢,讓氨氣製造減少。

一般肝性腦病變患者,經常出現在肝硬化、長期酒癮導致肝病變或者其他急性或者慢性肝臟疾病的患者。這篇研究主要是針對肝硬化的患者的臨床反應調查發現的結果。

類似研究可以參閱:

http://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13-04/eaft-pft042413.php

參考文獻:

Probiotics Prevent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Lunia, Manish Kumar et al.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 Volume 12 , Issue 6 , 1003 - 1008.e1

http://www.cghjournal.org/article/S1542-3565(13)01743-6/abstract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研究:與貓狗同床共枕 可能降低睡眠品質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很多飼主喜歡跟家中寵物睡在同一張床上,但美國有研究指出,跟寵物同床共枕可能會影響睡眠品質,甚至難以再次入睡。

根據統計,有30%與寵物一起睡覺的人一晚至少會醒來一次,如果與寵物一起睡超過4小時,有超過6成的人表示睡眠品質不佳,甚至有5%的人說一旦被寵物吵醒,就很難再回去睡了。

這項研究發表於聯合專業睡眠協會(Associated Professional Sleep Societies)第28屆年會中,索將亞教授(Dr. Sowjanya Duthuluru M.D.)指出,以往共眠研究多半偏重與伴侶和孩童一起睡,但他們發現跟寵物共眠會妨礙睡眠,原因可能是牠們的叫聲、做太多夢或是引發過敏症狀。

然而與寵物一起睡也未必全是壞事,索將亞教授表示,在他們訪談的過程中,仍有飼主覺得睡覺有寵物相伴很舒服。

 

 

鄭醫師補充:

跟寵物睡覺容易被吵醒,一旦被吵醒後,也比較難再入睡,出現睡眠品質不佳的比例高達六成。

結論:為了維持好的睡眠品質,應該讓寵物遠離臥室。

參考文獻:

SLEEP 2014: 2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ssociated Professional Sleep Societies. Posters 0540 and 0844. Presented June 2, 2014.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6348?src=rss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打太極拳活化幹細胞 有助延年益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太極拳」運動好處多多!神經外科林欣榮醫師帶領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療團隊研究發現,太極拳運動可有效活化及提升幹細胞數量,有助於延命益壽。此研究成果也榮登國際權威期刊。

常練習太極拳 還能減輕疲勞

中國醫大北港附設醫院林欣榮院長闡述研究動機說,由於長期以來坊間流傳練習太極拳運動有助長壽的說法,為證實此論述是否屬實,中國醫藥大學神經外科中西醫醫療團隊在經過3年多來系統化的研究分析後,證實3年以上的太極拳運動確實可以增加幹細胞數量3至5倍,幹細胞數量越多即代表這個人越年輕,故也實證了太極拳確實可以讓人長壽。

中西醫醫療團隊韓鴻志教授說,經常練習太極拳,一來讓人體內氣得以流通, 促進身體循環。二來也有利於毛細血管內外的物質交換,提升人體組織對氧的利用率,減少尿酸沉積,故能有減輕疲勞之功效,對慢性冠性病、高血壓、動脈硬化也都有顯著的保健作用。

 

鄭醫師補充: 

打太極拳須持之以恆,這篇研究發現打三年以上的太極拳,真的可以延年益壽,關鍵是增加幹細胞的數量。此外還能減少痛覺以及壓力感,好處很多。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外電報導:

 http://news.nationalpost.com/2014/05/28/tai-chi-exercises-offer-anti-aging-benefits-at-cellular-level-study-suggests-including-pain-and-stress-reduction/

 

參考文獻:

 http://www.ingentaconnect.com/content/cog/ct/2014/00000023/F0020004/art0002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