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原啡因 戒毒新選擇





【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7/11/19
 
藝人蕭淑慎吸毒又被逮,勒戒效果受質疑。針對海洛因戒癮,過去多使用美沙酮,醫界近來嘗試使用丁基原啡因,出現效果優於美沙酮的反應。

小王(化名)十八歲那年,和朋友去撞球間、電玩店玩,「大家在裡面吸安非他命,警察不會抓」,他愈陷愈深,改吸一級毒品海洛因,劑量一不夠,「吹風感覺很冷,不自主發抖,像有螞蟻往身上鑽」,他不希望自己感官被放大,便不斷增加劑量,「感覺自己好像活的死人」。現在三十六歲的他,四年前接受丁基原啡因替代療法,成?#92;脫離十餘年來與毒品為伍的日子。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藥物成癮科主任束連文說,丁基原啡因是一種止痛劑,低劑量就可解除吸毒者的戒斷症狀,國外研究顯示,丁基原啡因用在海洛因成癮者的急性解毒或長期維持,效果不錯,尤其美國使用加入拮抗劑的特殊劑型,讓毒品成癮者不再想吸海洛因,備受矚目。

束連文說,丁基原啡因的費用比美沙酮貴十倍,但不必天天吃,兩到三天吃一次就夠了;美沙酮雖便宜,戒治效果不如丁基原啡因理想。以松德院區經驗,使用丁基原啡因的停用海洛因率約七成,但美沙酮停用率只有四成。

束連文表示,松德院區和台南縣戒毒單位,是目前使用丁基原啡因做為海洛因成癮者的替代療法的縣市,屬於專案計畫。他建議,衛生署可考慮將丁基原啡因列入減害計畫的選擇之一,幫助毒癮者戒癮。

束連文認為,吸毒者應被當成精神疾病治療,政府看到愛滋病在毒癮者間擴散,才祭出減害計畫,但不是所有吸毒者都能參與,很多吸毒者有心戒毒,得靠自費,健保不給付,若家庭支持不足,「毒癮者一個一個回去吸」。

至於蕭淑慎有否可能接受美沙酮或丁基原啡因來戒毒,瞭解管制藥品人士指出,海洛因和丁基原啡因屬中樞神經抑制劑,蕭曾使用的大麻是中樞神經迷幻劑,古柯鹼是中樞神經興奮劑,恐怕不容易用替代療法戒毒。


 


什麼是丁基原啡因?說穿了仍是細胞嗎啡受器的部分致效劑,也就是作用時間比較長,但藥效比較弱的替代品。這種取代海洛因的藥真的可以幫人戒毒嗎?


去年大約這個時候,有個外國人到我診所求診,原因是他想戒斷SUBOXONE(也就是這裡提到的丁基原啡因),但是戒斷反應讓他頭痛欲烈,無法專心或者思考,坐立不安,無法入眠,整體狀況讓他難以承受。當初他在國外他之前的精神科醫師就告訴他,這可以幫他戒斷之前的海洛因成癮,而且大概吃半年就可以停下來不用吃了。因為這種藥不建議長期服用。然而事與願違,這位外國朋友發現這種藥根本很難戒斷,他覺得這種藥還是會上癮。


我再一次提醒大家,在俄羅斯作的研究發現,戒美沙酮比戒海洛因更難,同樣的,丁基原非因,目前在 國內的商品名就是SUBOXONE,一旦用了,要戒也不簡單。


謹將我的臨床經驗跟大家分享,也建議大家,一旦有毒癮的問題,還是要根本處理,替代療法,表面上暫時解決一些問題,但在後頭衍生的狀況,可能更難收拾。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泡竹筷水澆花 發芽綠豆全爛光


華視 更新日期: 2007/11/15 13:59







除了指甲油,衛生免洗筷也很恐怖。台南一所國小做實驗,把市售免洗筷用沙拉脫洗,再用熱水煮沸浸泡水中 ,結果發現水變色還釋出雙氧水泡泡,把拿這些水去澆綠豆,一顆顆全爛光。  拿衛生筷吃麵吃飯,是再平常不過大家天天會做的事,怕它有色素或雙氧水拿沙拉脫用力搓洗,再不然拿到熱水煮沸,這是一般人平時會用來自保的方法,但是洗過熱過的竹筷拿來泡水,一天水就出現淡白色,到了第48小時,明顯竹筷色素退到水中,第90小時水色深黑,第192小時嚇死人,雙氧水氣泡大釋出,幾乎凝成固體。  再把這些水拿去澆綠豆,其中中國竹筷最嚴重,綿花整個變色,和對照組一比,澆筷子水的綠豆爛光光,清水澆的卻己經發芽。  衛生筷的雙氧水和色素,看得實驗學生全都自備環保筷,不想讓你的火鍋或麵湯變這樣,自備一雙筷子吧。(陳益瑞 邱顯雄)


 


自備環保筷用餐已經一段時間了,很多人覺得不需要或者很麻煩,但我想這報導可以讓大家印象深刻,所以在此勸大家:為自己準備雙環保筷吧!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想大家仔細迴響,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不止免洗筷吧,那些有害的化學物質進入身體內,身體能代謝排除多少?


有個專有名詞叫BIOACCUMULATION,我們可以翻譯為「生物累積」,不管營養的,有毒的或者沒毒的,在生物體內歷經吸收,排除,儲存及消耗的淨值,就是生物累積。一般而言,水溶性物質較好處理,脂溶性的毒性物質,或者重金屬比較麻煩,像是DDT這種氯化殺蟲劑為何會被禁用?主要是因為我們一旦接觸進入人體後,可以在體內50年都還排不掉。


擔心嗎?一般醫師不是視為無稽不然就是束手無策,然而某些事實不會因為我們否認就不存在,處在目前的生物化學環境,只要我們活著,這些環境污染物就跟我們脫不了關係,幸好,我有幸瞭解如何利用排毒程式來處理這個區塊,這是由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研發,透過運動,烤箱及特定的營養補充,一般人在兩至三週左右就可達到清新身體,甚至也能兼顧到清新心靈之效,歡迎大家多瞭解並利用這個有效率的排毒程式來幫助身體更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女人性冷感 身心都有關


中時 更新日期: 2007/11/10 04:39 記者: 張翠芬/台北報導



 日前某電視節目以「女性性冷感」為話題,請多位女藝人抽血檢查女性荷爾蒙數值高低,看誰最「性」福!專家強調,荷爾蒙低下和性冷感,完全是兩碼事,不過,停經後女性因卵巢功能退化,確實容易因陰道乾澀,性交疼痛而性趣缺缺。



 本身是熟女的榮新診所副院長丁綺文對外界以「性冷感」來嘲諷更年期婦女,非常不以為然,她說,婦女步入中年後,常會出現熱潮紅、盜汗、失眠、腰痠背痛、情緒低落、性生活失調等種種不適情況,其實這些不舒服是因荷爾蒙不協調,也可能是更年期早期症狀,她們需要的是關懷,並非被人用異樣的眼光看待。



 花蓮慈濟婦產部生殖醫學科主任楊鵬生指出,女性的性冷感問題並不少見,估計大約四分之一女性有這方面的問題,有些是無性慾「不想做」,有些則是「做了會痛」而心生排斥。



 ■婦女無性慾



 受體內男性荷爾蒙影響



 很多人以為,女性性慾低落,是女性荷爾蒙減少分泌的緣故,楊鵬生說,缺乏性慾的婦女,是受體內的男性荷爾蒙影響,說白一點,男性荷爾蒙才是促進女性性欲的「春藥」。一般來說,女人身上的男性荷爾蒙含量極低,主要來自腎上腺、皮下脂肪和卵巢,女人血液中的男性荷爾蒙的正常濃度,大約只有男人的1/20左右,停經後婦女體內的男性荷爾蒙也會降低,當然更提不起「性」趣。



 不過,「做了會痛」也是不少女性拒絕性愛的原因,楊鵬生形容:「這是將先生的快樂,建築在太太的痛苦上。」因為,停經婦女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不足、雌激素水準降低,陰道黏膜便開始萎縮變薄,性交容易疼痛,以致性慾低落,夫妻性生活不適。



 性學博士鄭丞傑目前曾發表一項針對4797位已婚婦女做的「全球性生活滿意度調查報告」,結果發現,亞洲區7成受訪婦女不滿意先生的勃起硬度,在稍早一項針對台灣女性的調查也顯示,只有50.5%的受訪女性滿意目前的性生活,13%的女性難以達到高潮,超過6%有性交疼痛,雖然6成以上受訪者認為,這些性功能障礙是疾病,但願意求醫者不到3%。



 ■和伴侶間有足夠親密感



 無高潮也愉快



 高雄榮總泌尿外科醫師簡邦平認為,女性性功能障礙原因,生理上的因素只佔少數,真正的關鍵是心理層面的問題,不少女性即使無性趣無高潮,但和伴侶之間有足夠的親密安全感,她們還是會覺得性愛過程很愉快;如果想改善女性冷感問題,可能還是要從雙方互動多下點功夫比較有效。


 


這篇報導提到:大部分的性冷感是心理層面所引發,其實男性的陽痿大部分也是心理問題。


對女性而言,和醫師談有沒有高潮?性冷感或者性交疼痛,原本就不容易,但從這篇報導,我們可以發現比例還不少。然而,對有這樣困擾的女性而言,女性荷爾蒙還是第一個要瞭解的重點。


比較有趣的,很少人在檢查女性荷爾蒙時,還會檢查男性荷爾蒙,其實,功能性醫學的檢測,就很詳細的連男性荷爾蒙也一起測,同樣的,男性荷爾蒙的檢測,亦最好包含女性荷爾蒙。就算是醫師或者醫療從業人員,大部分的人應該不瞭解性慾的決定點在男性荷爾蒙。


排除了身體的影響,接下來就是心理層面了。在此,我想借用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的ARC理論來說明。A是AFFINITY,中文是親和力,R是REALITY(真實性),C是COMMUNICATION(溝通),這三個部分構成一個瞭解的三角形,提升任何一個角都可幫另外兩個拉上來,降低任何一個角,也會把另外兩個角拉下來,彼此的瞭解夠不夠,從三個角來看就可一目了然。。


對夫妻來說,關係好不好可以用ARC來解釋,為何太太不願意讓先生碰她的身體?也就是親和力為何不佳?可能是很多事情常常意見不同,所以真實性低(真實性就是彼此同意的點),既然沒共識,也慢慢不願意去溝通,彼此瞭解也越來越不夠。如此,怎麼可能會和先生有親密安全感。


所以,表面上可能是性冷感,但其實背後卻是兩個人的關係有待修復,這其實不難改善,有類似困擾的人真的可以為自己做點事來真正改善,歡迎大家來光能診所瞭解如何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聽析,原文是Auditing,這是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賀伯特先生所發展的技術,透過有系統的問答,讓接受聽析的人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自己除了可以卸除一些心靈上的負荷外,還能對過去的事件有新的體悟,所以,在過去我有幸利用「聽析」幫助過很多人,見證很多人的改善。


    很多人會問:這跟催眠或心理治療有何不同?催眠與聽析最大的不同在於聽析不會有「暗示性的話語」,熟知聽析的人都了解對我們有影響的話語,往往是在我們失去意識或部分無意識時所植入的,這些話語會形成類似潛意識的東西,在聽析裡稱為反應式心靈。


聽析是藉由復返,再次經歷的過程來減少負荷,進而體悟事件背後對自己的真正影響為何?也就是聽析員不會去干預及扭曲接受聽析的人原本的狀態,這種還原真象的過程,跟催眠比較起來,比較不會因為那些暗示性話語的扭曲或值入而讓人更加混亂。


心理治療,大家一般都會覺得必須花費很多時間,然而得到的效果卻無人能保證。深層的精神分析則是利用自由聯想的方式,嘗試找到潛意識隱含的線索,來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然而時間的花費,人員的訓練與最終成效,種種疑慮更教人裹足不前。


相較之下,聽析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有效率地去找出一個人的偏差錯亂的原因何在,因為接受的人所經歷的都是自己真實的感知,故無扭曲或引導失當的技術問題,同時,聽析所處理的反應式心靈,正是原來心理分析想涉及的潛意識,然而以時間與效率來說,聽析實在好太多太多了。


其實,把過去事件負荷拿掉,如實地面對,沒有事是處理不來的,聽析,就是在做這件事。下次我會舉些聽析的實例讓大家有更多資料可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男人不行,心因性因素佔七成


優活 更新日期: 2007/11/01 09:10 記者:周琪霏/整理報導



造成性功能失常的病因中,屬於心因性的患者佔有七、八成比例,而器官病理層面的病因性則僅有二、三成,如糖尿病、高血壓、神經系統疾病與癌症等重大疾病等,一般而言,心因性性功能障礙容易治療。病因性性功能障礙與原發性疾病息息相關,單純從泌尿科著手治療性功能障礙,成功率較低。



不能在適當時候勃起,不論致病因素是心因性或病因性,關鍵點都在「執行單位」,陰莖的海綿體無法順利充血膨脹,在不尋找任何病因,如果能夠強迫其充血,也是個解決方法,近來醫學界發現,啟動海綿體充血作用的物質就是一氧化氮NO,進而研發一些藥物,能藉由複雜的步驟,增加海綿體的一氧化氮,利於陰莖能有效勃起。



陳偉寶 醫師表示治療性障礙的藥物,對於心臟血管的副作用時有耳聞,加上藥物尚未有根本治療效果,服用一次有一次的勃起,藥效過後的性功能還是老樣子,沒有任何確切的「好轉」,而且更令人憂心的是對藥物依賴性,有日趨嚴重的趨勢。



至於一些年紀較為年輕的個案,尤其是心因性失調者,更應該回歸基本面,利用藥物將自律神經與循環系統調整好,讓身體機能維持在最佳狀態,大概二、三個月內,性功能即可回復正常,日後也無虛依靠任何藥物,也可順利擁有正常的性生活。一般普通人平日DIY保養性功能,則須嚴格遵守不抽菸、多運動,多攝取維他命C,四十歲以上者經常服用維他命E,可以讓性能力保持在最佳狀態,與伴侶共同擁有滿意的性生活。


 


在泌尿科門診常會遇到泌尿系統正常但性功能障礙的患者,簡單的一項檢查即可告訴醫師到底患者有無器官的問題:讓患者睡覺時在性器官接上偵測器,器官沒問題的人,深睡時的作夢期間,醫師稱之為快速動眼期的時段,性器官會自然勃起,所以這個檢測正常仍覺得自己不行的人,就是典型的心因性陽痿。


這類患者,很少到精神科來求診,然而,他們的確需要瞭解並處理自己的根本原因在哪裡。


首先,很多人真的是因為長期壓力導致壓力荷爾蒙及抗壓力荷爾蒙的失衡,而抗壓力荷爾蒙又是性荷爾蒙的前質(原料),所以很多人在壓力大時對房事都感到興趣缺缺或者力不從心,原因在此。針對這部分的功能調整,應該安排腎上腺皮質壓力分析來瞭解哪裡失衡,接下來補充適當的營養品去調整,配合生活方式改變及抒壓,效果不弱。


同時,我們也會接觸到有些患者,其實是道德焦慮的結果。不管是婚外情或買賣的一夜情,對某些人來說,他們心理很清楚那是不對的,所以對性這件事來說,只要接觸,就是提醒他們曾犯過的越軌行為或隱瞞行為,這種不舒服的罪惡感讓他們無法對性失去控制,因而導致心因性的陽痿。處理方法,絕非告訴自己犯了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來辯解或降低自己的品格,因為那只會讓自己一錯再錯而惡化。相反的,透過有效的心靈技術來面對自己的越軌行為及隱瞞行為,把過去的罪惡感拿掉,並負起責任,那麼,類似這種心因性陽痿將能不藥而癒。


只要肯面對,沒有不能解決的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壓力大! 磨牙磨到看不見牙


聯合 更新日期: 2007/10/29 07:00 記者: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四十多歲高科技業男子長期工作壓力大,一夢周公就磨牙,下排牙齒磨到每顆幾乎都只剩半顆,犬齒也磨平,閤起牙來,下排牙齒竟然完全看不見。



最後還是靠牙醫師「接牙」,這名磨牙男才恢復牙齒原長度,不再痠痛,也比較不影響進食。牙醫師指出,磨牙多是睡熟之後,患者經常不自知,但枕邊人或是同寢室友乍聽會被嚇到,想太多的還以為是半夜咬人手指的虎姑婆現身。



台大醫學院牙醫學系暨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陳瑞松說,這名男子因為工作忙碌,常要全球跑透透,加上工作壓力大,磨牙磨了十幾廿年,都未求診,就醫時下排牙齒已磨掉四、五毫米,幾乎只剩一半,咬合後,根本看不到下排牙齒。不只牙齒變短,陳瑞松說,因為牙釉質早已磨光,牙本質都露了出來,變得「一片平坦」,男子只要吃東西,就痠痛難忍,顳顎關節也痛得不得了。



「牙齒實在太短了,若要做牙套,非抽神經不可。」因此,陳瑞松援引德國技術,透過三D齒雕,並找來技工,做出「半顆」磁牙,再「接合」到僅剩的半顆牙上。



由於男子顳顎關節早已習慣半顆牙的高度,陳瑞松先以樹脂做暫時性假牙,經過一、兩個月,讓顳顎關節習慣原有牙齒高度,才裝上新假牙。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鄭信忠說,磨牙成因相當複雜,有時是因為牙齒結構問題引起,像是咬合不正、缺牙等,另外,焦慮、壓力等心理因素,也會造成夜間磨牙,但有時候也找不出原因。



由於磨牙的人幾乎都不自知,加上對生活影響不大,主動求診的患者並不多,往往要等到牙本質暴露,牙齒敏感或顳顎關節痠痛不已,才來求診,不少患者牙齒根本都已嚴重磨損。



三軍總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夏毅然每次門診都可看到磨牙患者,他說,一天一千四百四十分鐘,但上、下排牙齒「相遇」的時間其實不到廿分鐘,由於磨牙目前無法矯正,只能透過「塑膠牙墊」,避免睡覺時上、下排牙齒「硬碰硬」。


 


在這篇報導中花了大部分的版面在討論如何修整牙齒,但對於如何根治卻隻字未提。一般牙科醫師都很清楚,有習慣磨牙的患者,必定是壓力過大所引發,所以,在門診時,偶爾也會有些人是細心的牙科醫師轉介過來處理的。


我想提醒大家,磨牙是一種現象,它必然有原因才會磨牙。過去我曾在學校的輔導中心成功治癒過磨牙的個案。當時這位女同學來學生輔導中心求助,主要是因為她睡覺時磨牙太大聲,磨到其他三個室友全都抗議,建議她要改善。


評估之後,我直接推測她可能累積了很多壓力無法宣洩,所以,我直接建議她透過有系統的問答方式來解決過去對她有負荷的事件,因為磨牙的主因在此。


我幫她作了三次合計約七個小時左右,在過程中,超過九成以上的時間,她幾乎都是激動地大哭,每次結束時都能平靜下來。第四次來時,她告訴我,磨牙已經好了,室友也不會再抱怨她磨牙擾人睡眠,這種喜悅,即便我現在想到,仍忍不住會高興的偷笑,因為我真的根本解決她的問題。


磨牙,是一種身心性疾病,看牙科無法根本解決問題,過去累積在我們心靈上的種種壓抑與不舒服,需藉有效的技術來處理,服藥,不能根本處理,長期服用,副作用反而會成為我們的負擔,重要的只要是能夠處理到根源的技術,真的很快能不藥而癒,同時也不用再花很多時間與金錢來整牙。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調整頸椎改善妥瑞症 醫師存疑


自由 更新日期: 2007/10/18 09:19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妥瑞症患者長期困擾於不自主抽動,坊間最近出現以脊骨神經醫學的理論,藉由調整頸椎改善病童抖動的幅度與頻率。不過,神經內科醫師認為,妥瑞症病因與中樞神經有關,調整頸椎效果應不大。



鑽研脊骨神經醫學的開業診所醫學顧問黃如玉昨天指出,妥瑞症病童時常出現不自主抽動,或是甩頭、聳肩、眨眼、蹙鼻、抖動手腳等間歇性小動作,有些還會不自主的發出乾咳、清喉嚨等奇怪聲音,發病初期,家長還以為孩子是在模仿或惡作劇。



黃如玉說,雖然不自主抽動對孩子身體沒有很大傷害,但嚴重時會造成日常生活不便。目前醫界認為,妥瑞症與家族遺傳有關,也可能是腦細胞彼此傳遞訊息的神經傳導出狀況,導致不平衡而引起不自主抽動。



黃如玉強調,除此之外,頸椎移位也會造成妥瑞症病童症狀加劇,因為脊椎若有移位、壓迫,就會造成神經傳導功能失調。她舉例說,一名五歲病童半年前開始不自主抽動,全身抖動,有次感冒後,幾乎每分鐘都動個不停,經檢測,發現他的頸椎、胸椎有多處錯位,調整頸椎三次,抽動頻率、幅度改善很多。



對於頸椎與妥瑞症的關係,書田診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婷毓持保留態度,她說,妥瑞症是與大腦中樞神經有關,調整脊椎僅影響周邊神經,應不致影響中樞神經,多數妥瑞症病童成長至廿餘歲即會自癒,醫界用藥主要以作用在中樞神經為主,藉由藥物降低多巴胺的躍動,減緩抖動幅度、頻率。


 


有親人或朋友罹患妥瑞症,常搞不清到底醫師會開何種藥物來治療,這裡提到的:藉由藥物降低多巴胺的躍動,減緩抖動幅度、頻率,其實開的最多的藥物就是HALOPERIDOL,這是傳統的抗精神藥物,一般是給精神分裂症或有合併精神症狀的人服用,最近FDA在九月也對這個藥物發出警語:抗精神藥物好度Hadol(Haperidol)在某些病人觀察到潛在的致命性及危險的心臟症狀。以精神科而言,它容易引發椎體外症候群,主要包括三種主要現象:

1. 肌肉緊張異常:
如舌頭捲起來、口齒不清、頸部歪、嘴斜或眼睛上吊。
2. 靜坐不能:
煩躁不安,靜不下來、一直踱步,不停來回走動,站立時不停搖擺
3. 類帕金森氏症候群:
如四肢僵硬、行動緩慢、嘴抖、手抖.


當然一些止吐藥也可能發生,目前傾向少開這種藥物是因為除了上述的錐體外症候群外,服用類似的傳統抗精神藥物一段時間後,還可能會發生遲發性自主運動不能(tardive dyskinesia —tardive意味著「慢的」而dyskinesia意味著「肌肉的不正常運動」)是一種嘴唇、舌頭、下巴、腳趾及身體其他部分隨意動作力量的永久傷害,美國有許多律師會找這樣的患者,詢問他們是否開藥的醫師有事先知會患者:這類藥物可能潛藏器質性的永久病變。如果沒有,律師通常會免費幫這個患者打官司,要求鉅額的賠償。除了HADOL,其他的傳統的抗精神藥物也有機會,大家如果不確定自己是否正在服用是否為傳統抗精神藥物,歡迎詢問。


很遺憾的,不管神經科或精神科都不瞭解妥瑞症的確實病因,所以還在用這麼老的藥物控制症狀。這裡提到的整椎到底有沒有效,我想對一些嚴重的個案還是有幫助的,但應該是以症狀減緩為主,但如果可以,在此還是建議配合營養醫學檢測與營養補充的療法會比較不具傷害性。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6:


 


February:  The Japan Ministry of Health directed antidepressant manufacturers to add warnings of suicide risk when taking the drugs.


 


一月:日本厚生省(衛生署)指示抗憂鬱劑製造商加註警語:服用這些藥物有自殺的危險性。


 


February:  The British Medicine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reported the antidepressant Strattera (also used for “ADHD”) was associated with seizures and a potentially dangerous lengthening of time between heartbeats.


 


一月:英國醫藥及保健產品管理局報告抗憂鬱劑Strattera(也用來治療ADHD,即注意力缺乏過動症)和癲癇有關以及會延長心跳間隔的潛在危險。


 


May:  Health Canada issued new warnings of rare heart risks for all stimulants, such as Ritalin and l, prescribed for “ADHD,” including the risk of sudden death.  In August, the FDA ordered a similar warning be added to stimulant drug packaging.   UK followed in November.


 


五月:加拿大健康局針對所有的興奮劑公告罕見的心臟危險性的新公告,像是利他能(Ritalin, Adderal等等,也包含猝死的危險。八月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類似的警語要加在藥物包裝上。英國在十一月也跟進。


 


2007:


 


March:  New Zealand urged health professionals to monitor patients on the antipsychotic drug Clozapine after a review found five people had died.


 


三月:經過一項回顧報告中有五個人死亡,紐西蘭力勸健康專業人士監控抗精神藥物Clozapine的使用。


 


 


 


May: The German Drug Regulatory Agency (BfArM) warned that the antidepressant Paroxetine (Paxil)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cardiac malformation in newborns when taken during pregnancy.


 


五月:德國藥物管理局警告抗憂鬱劑克憂果(Paroxetine,Paxil)在懷孕時期服用,可能會增加新生兒的心臟畸形。


 


May 2: The FDA extended the age group for the black box warning about antidepressants inducing suicide from 18 to 24.


 


五月二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把關於抗憂鬱劑引發自殺危險性的警語延伸到1824歲的年齡層。


 


June:  The Australian TGA reported a range of cardiac disorders (potentially fatal inflammation of the heart muscle)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the antipsychotic, Clozapine. 


 


六月:澳洲的TGA治療性商品管理局)報導一種心臟疾病(心肌潛在性的致命發炎反應)是跟抗精神藥物Clozapine的使用有關。


 


September: The FDA reported a warning was added to the antipsychotic Haldol (haloperidol) about the potential risk of death and dangerous heart conditions observed in some patients.


 


九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提出加在抗精神藥物好度Hadol(Haperidol)的警語:在某些病人觀察到潛在的致命性及危險的心臟症狀。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5:



April: The FDA warned that the use of antipsychotic drug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dementia could place them at increased risk of death.  It required manufacturers to add a “boxed warning” to this effect on drug packaging.


四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警告:給有失智的老人使用抗精神藥,可能會增加死亡的危險。它要求廠商加上這種效應的警語在藥物包裝上。



August: The Australian TGA reported that SSRI antidepressants could cause “new onset of suicidality” in adults and also agitation, nervousness and anxiety. Similar symptoms could occur during withdrawal.


 


八月:


 


澳洲的TGA(治療性商品管理局)報導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抗憂鬱劑可能造成成人新發生的自殺,也包含躁動,神經質以及焦慮。類似的症狀可能發生在戒斷時。


 


 


August: 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s Committee for Medicinal Products issued its strongest warning against pediatric use of antidepressants, stating they could cause suicide attempts and thoughts, aggression, hostility and oppositional behavior and anger.


 


八月:歐洲藥用產品醫學服務機構委員會發佈小兒科使用抗憂鬱劑最強烈的警告,提到他們可能造成自殺企圖及想法,攻擊性,敵意以及對抗性的行為與憤怒。


 



September:  The Australian TGA warned that antidepressant use during pregnancy could cause “withdrawal effects” in infants “that can be severe or life-threatening.” The FDA issued a warning the drugs when taken during pregnancy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major birth defects, including heart malformations in newborns.  Health Canada followed with a similar warning in December.


 


九月:澳洲的TGA治療性商品管理局懷孕時使用抗憂鬱劑可能造成嬰兒的戒斷反應,反應可能變嚴重甚至會威脅生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公佈這種藥物的警告:當懷孕時服用可能增加重大出生缺陷的危險性包含新生兒的心臟畸形。加拿大健康局接著在十二月也有類似的警告。


September:  The Agenzia Italiana del Farmaco (Italian drug regulatory agency) ordered a warning label for older type antidepressants that they also should not be prescribed for under 18 year olds and that the drugs were associated with heart attacks in people of any age.


 


義大利藥物管理局針對傳統抗憂鬱劑要求一個警告性的標籤:它們不應開給18歲以下的人而且任何年紀人服用,它們都可能會心臟病發。



October: The FDA withdrew the stimulant Cylert from the market because of its “overall risk of liver toxicity” and liver failure.


 


十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把興奮劑Cybert從市場下架,因其肝臟的整體毒性以及肝衰竭之作用。


 


 



October: The FDA ordered an additional warning to the packaging of the antidepressant Cymbalta that it could cause liver damage.


 


十月: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一個附加性的警語在抗憂鬱劑千憂解(Cymbalta)的包裝上,它可能導致肝損害。


 


 


November:  The FDA approved updated labeling for the antidepressant Effexor ER (extended release), to note it could cause homicidal ideation.


 


十一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了一個對抗憂鬱劑速悅持續性藥效膠囊(Effexor ER)最新標籤,註記它可能導致殺人的想法。


 


December:  Health Canada warned that pregnant women taking Paxil placed their newborn at risk of birth defects.


 


十二月:加拿大健康局警告懷孕婦女服用克憂果(Paxil)會讓她們的新生兒有出生缺陷的危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人傳了一份關於一些國際藥物管理當局對於精神科藥物曾發出的警語給我,由於內文都是原文,我想還是翻譯出來給大家作個參考。同時也儘量附上一些參考資料讓大家有更清楚的輪廓。


2004: 


 


March: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warned that Prozac-like antidepressants (SSRIs) could cause: “Anxiety, agitation, panic attacks, insomnia, irritability, hostility, impulsivity, akathisia [severe restlessness that can lead to mania/psychosis], hypomania [abnormal excitement, mild mania] and mania [exalted feelings, delusions of grandeur].”


2004年:


三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警告百憂解類的抗憂鬱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可能會造成:焦慮,躁動,恐慌發作,失眠,易怒,敵意,衝動行為,靜坐不能(可能會導致躁症發作或精神病的嚴重焦慮不安),輕躁(不正常的興奮,輕微的躁症)以及躁症發作(興奮感,誇大妄想)。


March: New Zealand’s drug regulatory agency, Medsafe warned of suicide risk in children taking SSRIs.  ( UK warned of this in December 2003)


 


三月:紐西蘭藥物管理局,Medsafe警告孩童服用SSRI類的藥物的危險性。(英國在2003年12月也警告過)


 



June: The Australian Therapeutic Goods Administration (TGA) reported that antipsychotics could increase the risk of diabetes.


 


 


六月:澳洲的治療性商品管理局報導抗精神藥物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的危險。


September:  The British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uthority advised it had issued guidelines that children should not be given most SSRI antidepressants because of increased rate of harmful outcomes, including hostility.


 


九月:英國保健產品管理局發行的指導方針建議:大部分的SSRI抗憂鬱劑不該給孩童服用,因為會增加有害的結果的比率,包括敵意。


 



September: The FDA warned that diabetes is a risk for those taking the latest antipsychotic drugs, including Zyprexa.


九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警告服用新一代的抗精神藥有糖尿病的危險,包括金普薩。



October:  The FDA ordered its strongest “black box” warning to antidepressant packaging, alerting that the drugs could cause suicidal thoughts and actions in children and teenagers. 


 


十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把最嚴重的黑框警語標在抗憂鬱劑的包裝上,提醒藥物可能會導致兒童及青少年自殺的想法與行為。


 



December:  The FDA required that packaging for the “ADHD” drug Strattera carry a new warning advising, “Severe liver damage progress to liver failure resulting in death or the need for a liver transplant in a small percentage of patients.”


 


十二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要求注意力缺乏過動症(ADHD)的藥物Strattera加上一個新的警示建議:對一群少數的人會發生嚴重的肝臟受損演變成肝衰竭導致死亡或者需要肝移植。


 


下次我會繼續翻譯2005年的部分。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醫定要注意/癢呀!吃巧克力長濕疹? 原來對金屬過敏


東森 更新日期: 2007/10/05 17:24 記者:記者楊琇晶、張鎮安/台北報導







吃巧克力也會引起濕疹嗎?一名女性體質對金屬過敏,最近迷上吃巧克力,之後身體居然長出一顆顆濕疹,搔癢難耐!就醫之後才發現,原來巧克力裡頭含有「鎳」金屬成分,要提醒有金屬過敏體質的人,最好不要多吃。


愛吃甜食的人很難抵擋巧克力的誘惑,不過裡頭的金屬成分,可能會讓金屬過敏體質的人長濕疹。除了巧克力,像是梨子、牡蠣等海鮮,還有葉、咖啡等等,都含有少量的鎳,對金屬過敏的人盡量少吃。


書田診所皮膚科醫師鄭惠文表示,像身上的濕疹或汗泡疹等,一些不太容易反覆發作的蕁麻疹,這些在飲食中都要特別注意。


由於金屬過敏的過敏原通常都是鎳金屬,還有化妝品抗菌成分汞化銨,以及部份疫苗所含的硫柳汞,所以提醒患者穿衣服時,金屬鈕釦或是廉價飾品都要避免,來路不明的化妝品也別用,否則都容易讓過敏再發作。


當然,有些人對鎳容易產生接觸性的皮膚炎,然而,當我們提到過敏,在體內還是以蛋白質為主,那麼,重金屬如何影響或引發過敏呢?其實,瞭解重金屬過量所造成的狀況就會對此恍然大悟。原來,重金屬的累積會破壞腸道上皮黏膜,導致腸漏的發生,關於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我曾在好消息電視台的健康醫時代(228集)接受的專訪中有提到腸漏是如何惡化過敏的現象,或者過敏來找碴這本書的56頁亦有詳細說明。


有些人接受了食物過敏源的檢測,刻意地避開過敏源,同時也搭配相關的營養品,可是腸漏依舊,何以故?就是重金屬過量導致,所以,這篇報導的個案,以我的看法,應該還有重金屬過量的問題,建議安排一個檢測,瞭解自己有哪些重金屬過量,搭配後續的螯合療法,情況才可能大幅改善。


同時,巧克力中的可可粉一般是不容易過敏的,倒是其中的牛奶成分比較容易引發,在此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含汞疫苗 學者疑美傾過期貨


聯合 更新日期: 2007/10/04 07:20 記者:記者朱淑娟、陳惠惠/台北報導



消基會昨天痛批衛生署,讓小孩、老人打含汞流感疫苗,殘害最弱勢國民的健康。消基會今天將到疾病管制局,要求疾管局切結保證打含汞疫苗不會出事。否則將發動全民抵制,拒打含汞流感疫苗。


衛生署署長侯勝茂則回應強調疫苗安全無虞,還反問:「若家長不讓孩子打疫苗,孩子因此感染生了重病,到時候誰負責?誰要來賠?」侯勝茂表示,含汞疫苗過去打了八千多萬劑,從沒發生過問題,不打疫苗才會出問題,「這兩天,我就會去打流感疫苗。」


台灣師大化學所教授吳家誠說,前天得知衛生署提供含汞流感疫苗,簡直是「悲憤難忍」。他說,「明明買得到無汞疫苗,為什麼要給民眾打含汞疫苗?」


吳家誠說,衛生署稱含汞疫苗含的是乙基汞,可代謝。但在各種汞元素中,學術界對乙基汞了解最少,乙基汞會強力攻擊並破壞體內荷爾蒙、蛋白質、DNA,身體健康的大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小孩跟老人。


吳家誠表示,美國政府在二○○二年已通知藥廠不要再銷售含汞疫苗,但並未要求消毀。他強烈懷疑,美國把過期的含汞疫苗賣到台灣。


消基會表示,一個小孩從小到大要打流感、百日咳、B型肝炎、日本腦炎等一、二十種疫苗,如果全都含汞,累積的量將非常可怕。


 



非草率反對含汞疫苗 消基會:國外已討論多年


中廣 更新日期: 2007/10/04 12:30



消基會這兩天都強烈表達反對含汞流感疫苗的立場,對於外界詢問消基會是否有足夠的研究分析來佐證立場,消基會表示含汞流感疫苗的問題早從多年前開始就在國外引發不少爭論,美國更有兩個州已經通過立法禁止疫苗保存硫柳汞,同時他們在表達立場前,也和國內學者專家詳細討論過。(李書璇報導)


消基會3號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含汞流感疫苗的立場,由於代表消費者發言的消基會對社會有一定影響力,消基會也強調表達這樣的立場之前,不但蒐集許多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也和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委員,台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經過詳細討論後,才發表這樣的立場;消基會表示流感疫苗含汞的問題早在國外就已經是許多人關注的重大議題,美國兒科學會和美國公共衛生署曾於1999年建議將硫柳汞成分從兒童疫苗排除,以防萬一,另外根據蒐集的資料,2005年自閉症障礙 (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 患兒父母與長期拒絕承認自閉症流行病存在的聯邦政府之間的爭論進入高潮,長期以來,自閉症障礙兒童的父母已經懷疑「硫柳汞」正是造成自閉症病例,特別是失調退化性病例急劇上升的罪魁禍首。而在2005年,美國愛荷華、加利福尼亞成為第一個禁止疫苗保存硫柳汞 (thimerosal) 的州,這項法律將2009年正式生效;消基會強調這些都是他們主張反對流感疫苗含汞的原因。



這是我之前也懷疑過的可能性:就是我們正在消人家不敢用的庫存。


提出來給大家一起作個參考。同時,消基會也提供許多事實提醒大家這部分在國外的討論已行之有年且有結論,請大家慢慢閱讀比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你知道嗎? 流感疫苗含汞


聯合 更新日期: 2007/10/01 16:40 記者:記者韋麗文、李樹人/台北報導



給家長說明未告知


你知道今年衛生署首度提供給國小一、二年級學童施打的免費流感疫苗含汞嗎?官方、醫師都說OK、沒問題,但有些消息靈通的家長已提心吊膽,害怕心肝寶貝打了疫苗之後,會否過敏或增加自閉症的風險。


疾管局今年向國內外四大藥廠,總共採購了269萬劑流感疫苗中,還是以含汞流感疫苗為主,不含汞的疫苗所占的比率並不高。且提供給國小一、二年級學童的多劑型疫苗更全數是含汞的。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表示,多年來許多嬰幼兒施打的疫苗都含汞,因此才未在家長同意書特別說明流感疫苗含汞;但未來採購疫苗會朝向不含汞努力。不過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表示,汞是有毒的元素,對過敏體質的孩子有疑慮,萬一出問題讓人擔心。他認為官方應事先詳盡告知家長。


部分家長心有疑慮


長庚兒童醫院小兒心智科主任張學岭指出,導致自閉症的原因為何,至今還沒有定論,因此更無法推論汞是不是導致或誘發自閉症的原因,雖然確實很多人在討論含汞疫苗與自閉症的關係,卻始終缺乏大型研究證實,世界上也沒有一致的看法。


張學岭說,門診時常會有自閉症孩子的家長,要求進行微量元素檢驗,若是檢驗出體內含汞量較高,家長就會把孩子帶去毒物科,進行螯合療法,試圖將體內的汞排出。


醫生:愛孩子還是要打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疫苗添加汞,是做為保存劑使用,以疫苗中的微量汞,注射流感疫苗是安全的,就算把常規接種的所以疫苗含有的汞全部加總,也在安全範圍。他強調,「愛他就要打」。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說,自閉症孩子的通常會驗出較高的汞,但是汞從何處而來,是否真的是疫苗導致,並無證據,也從來沒有傳出過疫苗的汞傷害,請家長放心讓孩子接種。


 


 


鄭醫師的建議與看法:


很多門診的家長當他們聽到疫苗有含汞時,往往露出驚訝的表情,因為真的從來未被告知。一般而言,汞對人及動物是有毒物質,頭髮內含汞應低於3ppm,汞會阻礙硒的生理功能,且會導致免疫系統的不規律,HALLMARK症狀就是汞過多所引發,症狀包括:食慾降低、觸覺、聽覺、視覺降低、慢性疲勞、情緒不穩定、沮喪、顫抖、記憶不良級任之功能不正常。在1995年有篇研究也顯示汞過量與急性心肌梗塞有關,平均1ppm的汞會增加9%心肌梗塞的危險性。而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針對廠商提出建議:(1) 儘管含thimerosal疫苗是與自閉症及神經問題的關聯性有多深仍眾說紛勻,然而包括US FDA, NIH, CDC等要求藥廠減少或不再添加Thimerosal, 各大藥廠也開始不再在疫苗內添加thimerosal.


所以當我們聽到有人宣稱目前市面上疫苗所含汞化合物皆為「乙機汞」,注射進人體後,約一至兩天就能代謝掉,不會帶給人體傷害的論調,我建議大家還是多關注FDA嚴謹的建議才是。


從這篇報導看到疾病管制局的長官也承認自閉症的孩子通常會驗出較高的汞,但汞從何處來,在此先為大家說明:牙科用的汞、海產食物的污染、飲水、痔瘡處理過程、皮膚光澤劑、溫度計、電池、燃料、紙漿及金礦工廠及疫苗含的汞。也有人會問,這些來源一般人也會接觸,為何只有少數人會出問題,關鍵還是每個人自己排重金屬的能力到底好不好。有些患者經過醫療的解毒或螯合治療,汞的量下降很多甚至沒有,很顯然這些病人體內無法排除汞,導致汞促使內生性去毒反應無法執行。


以我在臨床的經驗與觀察,有過敏的人基本上他們內生性去毒的能力較差,一般的小孩出現的以過動或注意力缺乏為主,自閉的的機會不是那麼高,然而都可能造成一些遺憾與困擾,所以我想提醒家長該注意的是小朋友本身是否原本就有過敏的狀況,如果有,在接觸任何重金屬來源時,由於他們無法像一般人擁有較佳的去毒能力,當然就容易累積在體內而續發一些狀況。


此外一般毒物科檢測以尿液或血液為主,身體若在近期無接觸或被污染,常有驗不出來之狀況,建議以頭髮來檢測比較能夠看出長期慢性累積的實際狀況。而且頭髮檢測,能夠一起驗其他十幾項的重金屬與二十多項的微量元素,結果可以告訴我們是否還有其他重金屬過量在影響,像鋁或鉛過量的話同樣都可能造成小朋友過動或注意力缺乏,而微量元素例如鋅不足或鈣鎂缺乏,同樣會影響小孩的專注與穩定性,因而在營養的補充上能有更明確的方向。此外,給下一代正確與均衡的飲食也很重要,建議大家可以參考我部落格的其他文章。


以上提到的這些資料,對一般習慣開藥的醫師,可能比較不會考慮到這些,所以,疫苗安不安全,我覺得該提供給家長更多的資訊來考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體健康 防毒優於排毒


中時 更新日期: 2007/09/27 09:19 記者: 陳旻苹/台北報導



「追蹤20多年前台灣多氯聯苯米糠油中毒事件,結果發現,當時生下的男性長大成人後,陰莖發育都比正常要短。」鑽研環境毒性與健康風險評估的台北醫學大學公衛所教授韓柏檉表示,坊間流行的排毒為時已晚,從日常生活全面展開防毒措施,才是積極作法。


其實生活周遭的毒無所不在,只是毒量是否足以影響身體。韓柏檉表示,工業發達產生不少副產品,使空氣、飲水、食物、土壤等都可能含著有毒物質,它們透過口、鼻與皮膚接觸進入身體。


他以字形妙喻:「吃、喝、吸,臉上三口,若讓毒素堆積如山,就成了『癌』病。」毒素進入口中,透過腸胃道、肝腎、血液,慢慢累積在骨骼、脂肪、器官中,成為生病的導因之一,而肥胖者因脂肪多,特別容易累積油性毒物。


韓柏檉進一步分析,毒物進入人體,將一再撞擊細胞,有一加一大於二的加成作用,舉例而言,一種毒物每天撞擊十次,假設有空汙、吃油炸物等十種毒物,即使量很少,但一起撞擊細胞的後果卻變得很大。


不要以為食品標示在安全標準質,就可以大吃大喝。韓柏檉教授提出「健康防毒四原則」與「飲食五S」,四原則為:了解毒性大小(知道影響力大小)、了解濃度大小、分析碰到的頻率有多少(例如:是否每天吃同一類食物?同樣受菸害?)以及了解受影響時間長短(例如:是否從小愛吃醃漬物?)。


至於飲食,建議在家烹調、減少外食與零食可以防毒,因為外食中的油、材料來源、飲料中的添加物都不清楚,韓教授建議的飲食五S,包括:selection選擇食物、small少量且避免吃到飽、simple簡單且原味、slow慢食且能練習舌頭敏感度、smile放輕鬆且愉快的吃可以幫助消化。


 


很多人都對於身上各式各樣的毒會累積於何處一直沒有概念,同時也不知如何處理。的確,若請教醫師,得到的答案也是增加更多的困惑而已。


這篇報導的防毒概念真的很棒,所有的疾患總是預防勝於治療,然而,我想問大家做得到的有幾個?我們目前的生活環境的各式各樣的污染我們能真正隔離的有多少?食衣住行樣樣有污染,我們除了要防毒,無疑的排毒還是很重要。針對累積在脂肪的毒素,其實有高效率的排毒程式可以解決問題,那即是由羅恩‧賀伯特先生所著的清新身體‧清新心靈一書中所提到的淨化程式,透過有系統的運動,作烤箱及完整的營養補充模式,讓一般人能在2-3週左右的時間達到充分排毒的效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快遞員常負重 八成受訪者稱健康有問題


中廣 更新日期: 2007/09/16 12:00



香港工人健康中心訪問了140多名快遞人員,了解他們的健康狀況。


其中高達八成的人表示,入行之後健康出現問題,當中四成人表示:肩部或上臂感到不適;超過三成半人則表示腳部不適。


健康中心指出,大部分快遞員要揹起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文件袋,最重的可達43磅、相當於19多公斤,加上步行時間長,很容易出現肌肉損傷。


健康中心促請僱主,為員工提供手推車以及正確的工作姿勢訓練。


 


很多人覺得自己的職業壽命不長,因為身體老早就出些有的沒的狀況,像是常要負重的人,就常會出現這篇報導所提到的肩頸,上臂甚至是腳部的不適。


根據德國的人體結構研究,主要是兩個部分的影響,第一:關節旋轉理論,也就是一般人的足部的自然腳弓其實都走位了,也就是並沒有在自然的腳弓位置上,看起來只是蹠骨構成向拱橋的結構所形成的腳弓擔任了人體結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像是房子的地基,如果歪了,房子也很容易跟著歪。目前市面上,硬底鞋不容易購買得到及印證這個事實,擁有自然腳弓的人,站或步行較不容易累。而腳弓不在自然受力的位置上,在結構支撐上自然就會產生某個角度的旋轉,由腳踝,膝蓋一路影響到骨盆的位置上,接著就是讓脊椎也跟著歪來扭去,長期下來,會導致功能性長短腳也就不足為奇了,當然常搬重物的人腳弓位置跑掉,足部不適絕對是常聽到的抱怨。此外,每個人都有慣用手,必然會導致一邊出力多,另一邊少的狀況,長期下來,導致兩邊肌肉不平衡,自然容易產生酸痛,所以斜頸,歪頭及轉動頸部時所感到一邊緊一邊鬆的情形都是源自於此,這就是優勢半邊的論點,要幫助自己的結構更健康,一定要想辦訪打破優勢半邊所帶來的不良影響。。


關於這些狀況,其實有非常簡單的自我保養方式,建議大家有空可以來光能診所作個足印分析,同時也會教導大家如何作這些簡單的動作來保健結構。您若想瞭解如何每天只花五分鐘就能保健您的結構,延長職業,運動生涯或者改善每個人自己的身體素質,歡迎來光能診所一探究竟。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