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精神科藥物探討 (19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30年來第一種新抗憂鬱藥 獲美FDA核准銷售

2019年3月6日 下午2:15

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為難治型憂鬱症患者研發的抗憂鬱鼻噴霧劑,為30多年來首次出現新療法。

美國FDA依照專家小組建議,批准嬌生集團(Johnson & Johnson)旗下楊森藥廠(Janssen)以Spravato品牌名行銷艾氯胺酮鼻噴霧劑(esketamine nasal spray)。

楊森藥廠說,這種藥物專為試過至少兩種其他藥物後不見成效的患者研發,為難治型憂鬱症(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成人提供可能有效的療法,包括協助克服自殺念頭。

巴黎聖安醫院(Sainte-Anne Hospital)研究員馬里古(Pierre de Maricourt)參與這項藥物兩場第3期試驗,盛讚FDA核准讓Spravato上市是「治療憂鬱症的重大發展」。

他強調,艾氯胺酮「成效明顯、藥效快速」,「短短幾天就能見效,反觀一般抗憂鬱藥需要花上6到8週」。

由於艾氯胺酮這種化學物是K他命(ketamine)的翻版,K他命在人類與動物身上可當作麻醉劑使用,但也可以是致幻毒品。為避免濫用,患者不得將鼻噴劑帶回家,而是必須在醫師面前或醫療院所內使用。

FDA表示,這樣的限制是必要的,「因為使用Spravato引發的鎮靜與解離現象,恐引發嚴重負面影響,且這種藥物可能遭到誤用與濫用」。

全球有超過3億人患有重大憂鬱症。跟沒有患病的人相比,憂鬱症患者企圖自殺的次數高出約20倍。

鄭醫師補充:

K他命能夠治療難治型的憂鬱症的確實機轉與NMDA認知功能受體有關,國內曾有相關研究以針劑治療的研究發表。

如果自己從非法管道拿到的粉末,用鼻黏膜來吸收(簡稱拉K)就是吸毒,如果是藥廠的K他命鼻噴劑,並只能在醫療院所及醫師監督下來使用,就是醫療。無怪乎有人提出:毒品氾濫,一部份的原因可能與精神科用藥效果效果不彰有關。我們期望有後續研究告訴大家其中的關連性是否存在?

參考文獻:

http://www.naharnet.com/stories/en/257281-u-s-regulators-approve-new-antidepressant-esketamine

https://www.vghtpe.gov.tw/News!one.action?nid=3188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2018年12月26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服用抗憂鬱劑治療憂鬱症,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或由醫生診斷出的焦慮症等患者是導致快速眼動期(REM)睡眠行為障礙危險因素該研究還發現男性更容易發生這種疾病。

REM,即快速眼動期睡眠是夢的睡眠狀態。在正常的REM睡眠期間,您的大腦會發出信號以防止您的肌肉移動。然而,對於患有REM睡眠行為障礙的人,這些信號被破壞。一個人可以透過大喊大叫,揮動手臂,拳打腳踢來達到暴力或充滿動作的夢,直到傷害自己或睡眠伴侶為止。

研究作者Ronald Postuma博士說:“儘管REM睡眠行為障礙很多仍未知,但它可能是由藥物引起的,或者可能是帕金森病,路易體癡呆或多系統萎縮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徵兆”。 這位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美國神經病學學會會員說到“確定與這種睡眠障礙相關的生活方式和個人風險因素可能會找到減少患病風險的方法。”

該研究調查了30,097名平均年齡為63歲的人。研究人員篩選了各種健康狀況的參與者,並詢問了生活方式,行為,社會,經濟和心理因素。

此外,每個參與者都被問到:“你有沒有被告知,或者懷疑自己,你似乎在作夢時會動起來?”

研究人員在排除了患有帕金森氏病,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參與者後,確定了958人(3.2%)患有可能的REM睡眠行為障礙。

研究人員發現,服用抗憂鬱劑治療憂鬱症的超過2.5倍,比較容易罹患這種疾病,其中13%服用抗憂鬱劑,而未患有這種疾病的患者為6%。患有這種疾病的人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可能性也是其兩倍半。他們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是兩倍,心理困擾的可能性為一倍半。

其他研究結果表明,男性患REM睡眠行為障礙的可能性是女性的兩倍;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中有59%是男性,而沒有這種疾病的人中有42%是男性。患有REM睡眠行為障礙的人比沒有這種疾病的人患中度至重度飲酒者的可能性高25%,其中19%的人患有中度至重度飲酒者,而沒有這種疾病的人有14%。他們的受教育程度略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3.2歲,而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平均受教育程度為13.6歲。他們的收入也較低,而且更有可能吸煙。

“我們的研究並未顯示這些風險因素導致REM睡眠行為障礙,它只表明它們有聯繫,”Postuma說。“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研究結果將有助於導向未來的研究,特別是因為REM睡眠行為障礙是未來神經退行性疾​​病的強烈信號。我們對REM睡眠行為障礙了解得越多,我們最終將能夠更好地預防神經系統疾病。就像帕金森病一樣。“

該研究的局限性在於96%的參與者是白人,這意味著結果可能不適用於其他種族背景的人。

 

  1. Chun Yao, Seyed-Mohammad Fereshtehnejad, Mark R. Keezer, Christina Wolfson, Amélie Pelletier, Ronald B. Postuma. Risk factors for possible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Neurology, 2018; 10.1212/WNL.0000000000006849 DOI: 10.1212/WNL.000000000000684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ortioxetine,以TrintellixBrintellix之商品名出售,是一種抗憂鬱劑它作用原理主要是通過抑制其在大腦中的血清素濃度在細胞間隙的再回收,並通過調節(活化某些血清素受體而非單純阻斷或擷抗)的某些血清素受體這使其成為非典型抗憂鬱劑,稱為5-羥色胺調節劑和刺激劑(SEROTONIN MODULATORS AND STIMULATORS)

有人認為這是目前最無副作用的抗憂鬱劑,讓我們看看仿單以及研究怎麼說?

用vortioxetine報告的最常見副作用是噁心、腹瀉、口乾、便秘、嘔吐、腸胃脹氣、頭暈和性功能障礙。單獨高劑量使用或者其他抗憂鬱劑併用,可能導致身體血清素過高的身體危象,稱為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

 

與該類別中的其他抗憂鬱藥類似,使用vortioxetine的抗憂鬱作用在治療約兩週後開始,在四周或更長時間內達到完全效果。典型的起始劑量為每天5至10毫克,效果無顯著差異; 然而,每天20毫克的較高劑量比較低劑量更有效。Vortioxetine尚未在輕度至中度抑鬱症患者中進行過研究; 在中度至重度抑鬱症患者中,數據並非都是一致的。大約50%至70%的患者會對治療產生反應,定義為抑鬱評分降低50%(根據蒙哥馬利 - Åsberg憂鬱評定量表和17項和24項漢密爾頓憂鬱評定量表的結果),緩解發生在約20%至60%的患者中,在第52周時,有62%的患者可以持續緩解,也有研究支持有24周預防復發的效果。然而至少有三項研究發現相對於安慰劑,並無明顯的好處。

vortioxetine不建議作為憂鬱症的常規用藥,大部分家醫科接觸的是輕到中度的憂鬱症患者,臨床研究上vortioxetine從未被用於這些族群。能否長期使用?以目前的研究使用都未超過一年,因此只能說其安全性與其他抗憂鬱劑相當。

談到抗憂鬱劑,自然有人會關心是否會增加自殺想法或是行為的風險?vortioxetine也跟其他抗憂鬱劑一樣有類似的警語,尤其是15-24歲的年輕族群,也可能引發躁症或者輕躁的風險。增加出血的風險也是存在,尤其是和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藥(NSAID)並用更要留意。年長者服用,也可能發生低血鈉的風險,即使並不常見。

 

 

 

 

 

Vortioxetine (Brintellix)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Am Fam Physician. 2015 Mar 1;91(5):325-326.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抗憂鬱劑SSRIs(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無疑地是目前精神科用於治療憂鬱、恐慌、焦慮甚至是強迫症的主流治療藥物,然而藥物本身潛藏的副作用悠關某些科別的治療成功率,以下這篇報導,研究人員旨在提醒藥物副作用與療效間,專業人員應該有更深的認識以及做智慧的取捨。

2016年水牛城大學一篇前瞻性的研究“A Pilot Study: Association between Antidepressant Use and Implant Failure,” 過去某些研究認為抗憂鬱劑的使用,讓植牙失敗率提高四倍,這篇研究發現抗憂鬱劑的使用讓植牙失敗率倍增。研究人員提醒SSRIs(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抗憂鬱劑不只會影響骨質代謝,導致骨質疏鬆,有些患者還可能產生靜坐不能,典型的症狀包含持續的動作,(包含頭以及下顎持續的動作)磨牙以及口乾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植牙後的傷口癒合過程,增加植牙的失敗率

水牛城大學的研究對象為74位,臨床觀察期間,有高比例患者在服用SSRIs,研究人員Sulochana Gurung最終在洛城美國牙科研究協會第45屆的年會上(American Association of Dental Research meeting)發表的結論:服用SSRIs的患者,沒有出現植牙失敗率只有11.3%SSRIs服用者的植牙失敗率高達33.3%

吳姓研究員另一篇回溯性的研究,針對916位患者,其中有490位服用SSRIs,經過67週的追蹤,未服用SSRIs的患者,植牙成功有784顆,38顆失敗。服用SSRIs的患者成功84顆,10顆失敗。兩者比較確認服用SSRIs的確增加植牙失敗風險

目前對於SSRIs服用的劑量以及時間長短對於植牙失敗率的關連性研究很少,因此有學者建議未來不妨能針對SSRIs服用劑量以及時程來進一步探討

 有些小型的研究建議補充足的維生素D以及礦物質鈣和鎂等等,幫助骨質密度以及牙周健康,提昇植牙的成功率。尤其是維生素D的濃度也與植牙成功率相關,不只關乎骨質,維生素D缺乏會導致免疫力降低,增加植體感染的風險

 

參考文獻: 

1.

 https://www.buffalo.edu/ubnow/stories.host.html/content/shared/university/news/ub-reporter-articles/stories/2016/03/antidepressants-implants.detail.html

2.

 Ouanounou A, Hassanpour S, Glogauer M. The influence of systemic medications on osseointegration of dental implants. J Can Dent Assoc 2016;82:1-8.

 3.

 Wu X, Al-Abedalla K, Rastikerdar E, Abi Nader S, Daniel NG, Nicolau B, et al.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the risk of osseointegrated implant failure: A cohort study. J Dent Res 2014;93:1054-61.

4.

 . Do antidepressant drugs leads to dental implant failure?

Mishra Sunil Kumar, Hazari Puja, Chowdhary Ramesh 
Year : 2016 | Volume:  4 | Issue Number:  2 | Page: 42-43

5.

Bryce G, MacBeth N. Vitamin D deficiency as a suspected causative factor in the failure of an immediately placed dental implant: a case report. J R Nav Med Serv. 2014;100(3):328-32.

6.  Bryce G, MacBeth N. Vitamin D deficiency as a suspected causative factor in the failure of an immediately placed dental implant: a case report. J R Nav Med Serv. 2014;100(3):328-32.

 

7.  Choukroun J, Khoury G, Khoury F, Russe P, Testori T, Komiyama Y, et al. Two neglected biologic risk factors in bone grafting and implantology: hig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low serum Vitamin D. J Oral Implantol. 2014;40(1):110-4. doi: 10.1563/AAID-JOI-D-13-00062. Epub 2013 Oct 9.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一篇新的研究報告發現:服用抗膽鹼藥物,可能會增加思覺失調症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發現,思覺失調症患者的用藥中抗膽鹼藥物負擔越大的人,他們在學習、記憶以及視覺空間的測驗上表現較差。

研究人員提醒專業人員應該留意抗膽鹼藥物帶來對於認知功能的負面影響,而且年紀越大,影響越明顯。

不少人以為抗膽鹼作用的藥物只是抗副作用藥物才有,其實,精神科常用的藥物種類幾乎都有抗膽鹼作用,這種作用是累積的,併用多種藥物,抗膽鹼藥物的種類越多,風險越高。

到底臨床上哪些藥物具抗膽鹼作用?包含抗精神病藥物,例如可致律,金普薩等等,抗憂鬱劑,情緒穩定劑等等,其實都有抗膽鹼作用,這也可以解釋許多患者為何服用精神科用藥後,記憶力會減退的原因。

而年長的思覺失調症患者,可能還併用其他慢性疾病的用藥,抗膽鹼藥物的負擔會更大,因此更容易惡化認知功能。

這項研究招募60位年紀50-79歲(平均63.6歲)的思覺失調症患者,透過分析他們的用藥以及認知功能評估比較而得到上述結論。

即便是像抗組織胺這類市面上就能自行購的藥物,也具抗膽鹼作用,因此經常服用也會影響認知功能,增加失智症風險。

抗膽鹼作用影響認知功能的原理在於膽鹼適合成我們負責記憶力的神經傳導物質乙醯膽鹼最主要原料,抗膽鹼作用會抑制乙醯膽鹼在大腦神經傳導的作用。

欲降低這類藥物引發認知功能下降的風險,在於減少精神科用藥的種類以及劑量。正在服藥覺得自己認知功能退化明顯的患者,務必和開藥的醫師討論如何透過藥物的調整來改善。

過去類似研究可連結參閱:

https://www.health.harvard.edu/blog/common-anticholinergic-drugs-like-benadryl-linked-increased-dementia-risk-201501287667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fullarticle/2091745

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288546.php

參考文獻:

 

Anticholinergic Burden and Cognition in Older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J Clin Psychiatry 2017
10.4088/JCP.17m11523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全球首例 數位藥物獲美批准

編譯謝汶均╱綜合外電

2017年11月15日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13日批准全球首個「數位藥物」,這款內建感應器的新藥能將病患的用藥情況通知醫師,不僅有助於解決許多病患未按時服藥的老問題,更象徵製藥界以及物聯網的應用已邁入新階段。

這個獲批准的新藥是日本大塚製藥的「數位版」安立復(Abilify),原始的技術則是來自矽谷醫療技術公司Proteus。

這個用於治療精神疾病的藥錠植入了晶片,服用後晶片會與患者的胃酸混合,之後會傳遞類似心跳的訊號至病患穿戴在身上的貼片,貼片會紀錄病患是否服藥以及服用的時間,也會連結至病患的手機應用程式(App),並自動將資訊傳送給醫師,讓醫師得以監控病患的用藥狀況。

FDA希望數位藥物搜集的資訊,能協助醫師和病患管理治療過程。

對製藥公司和醫療體系來說,病患不依從處方是個普遍的問題,不僅會造成藥品需求下滑,若病患因錯過治療而導致病情加劇,也會加重保險公司等支付醫療費用者的負擔。

專家估計,這種被稱為病患不依從的問題,每年大概會帶來1,000億美元的醫療成本。

創投公司十分看好數位醫藥業的發展。創投基金Rock Health的資料顯示,去年創投公司共投資42億美元在美國296家研發數位藥物的新創公司,金額較2011年成長三倍。

不過,數位化藥物仍有幾個挑戰待解,例如製藥業者得先了解病患與醫師是否有意採用這類藥物,而保險業者又願意支付多少錢,畢竟數位藥物價格較高。

以大塚為例,他們得先說服醫師數位安立復會大幅改善病人的不依從;大塚也得設法保險業者相信,花在這類高科技藥物的額外成本有助於省下之後的治療費用。

哈佛醫學院講師沙帕塔利另指出,儘管數位藥物有機會改善公共衛生,但「若使用不當,可能加深不信任,而非增進信任」

鄭醫師補充:

安立復是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許多精神科患者對於藥的遵從性不好,療效與副作用,患者最知道。最糟的狀況就是療效有限,但副作用明顯,這種狀況很難讓讓患者對醫囑的遵從性提高,沒有人可以否認。

這顆藥國內健保有給付,經常使用的治療範圍不外乎是思覺失調症、妥瑞症、妄想症或者是難治型的憂鬱症等等。

至於新的數位版,不知健保願不願意給付,因為原始版的藥物單價已經不低,若是加上數位功能,價錢是否願意讓健保買單,沒有人有把握。

除非有說服性的研究數據証實:服用此藥,大幅降低健康保險的支付成本,甚至幫助患者功能大為提升等等,然而,藥物的療效與副作用自己會說話,這才是關鍵。如果服藥,感覺療效好又沒什麼副作用,相信沒有患者需要被監控,自己就乖乖服藥了。

參考文獻:

 

https://www.fda.gov/NewsEvents/Newsroom/PressAnnouncements/ucm584933.htm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研究:乾眼症與精神病有關!

優活健康網
2017年10月24日 下午12:40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上班族工作時數長,3C產品使用量增加,不僅使得乾眼症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根據國內人力銀行「上班族暴走指數」調查發現,高達9成1的上班族處於高壓狀態,除了精神壓力外,眼睛過勞引發的乾眼症還會降低工作效能!

65歲以上人口1/3的人患有乾眼症

亞東醫院副院長張淑雯表示,據統計台灣地區65歲以上人口有1/3的人患有乾眼症,加上容易出現眼睛乾澀、癢、異物感、刺痛、灼熱感、怕風、畏光等症狀,症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會造成角結膜病變進而影響視力。

張淑雯副院長說明,研究指出,乾眼症對工作表現及總體工作生產力影響平均降低29%。乾眼症狀對身體機能及心理健康皆有不利的影響。因此罹患乾眼症不再只是過去認為的眼睛疾病,現今的乾眼症更與精神及心理層面有深層的相關。

過度用眼產生異物感 每天情緒暴走

張先生每日密集用眼超過12小時,長期過度用眼產生異物感、伴隨眼睛乾澀、搔癢等症狀,每天瀕臨情緒暴走狀態,精神也受到嚴重的折磨。多年後出現視力模糊,才緊急至眼科求診,診斷後確診為乾眼症。

亞東醫院眼科部角膜科主任蔡紫筠表示,在精神疾病分析中,乾眼症患者的精神疾病和精神病患病率顯著高於常人。已知藥物如抗抑鬱藥和抗焦慮藥物是風險因素,並且可能有乾眼的副作用。因此民眾若出現乾眼症相關症狀應盡速前往眼科就診。

鄭醫師補充:

的確有相關疑就發現,有精神疾患的患者,容易罹患乾眼症,尤其是年長者。但大部分不是因為乾眼導致精神疾病,而是因為精神科藥物的服用導致乾眼症,原因是因為有些精神科藥物的副作用就是乾眼。當然如果其他內外科藥物也有相關副作用,自然雪上加霜。因此乾眼的起因是往往精神科藥物引發,這項研究的結論也是如此提醒。

此外,有些自律神經失調患者,本身也會導致乾眼,要知道自己是否有自律神經失調的困擾,有儀器可直接檢測。如果出現異常也有相關的非藥物整合療法可以根本改善。

總之,要解決乾眼的困擾,源頭在於精神科藥物藥物副作用或者自律神經失調。如果有機會根本解決導致精神症狀的源頭以及自律神經失調,乾眼症當然不復存在。

提出這類文章不時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用藥,只是提醒大家精神科藥物潛藏的副作用以及提供可能的根本解決之道。對自己目前精神科治療有疑慮的人物必和治療者討論,無法得到滿意的答覆,可以尋求第二甚至第三個專家意見。已經服用精神科藥物者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引發戒斷症狀而更難處理。

參考文獻:

Han SB, Yang HK, Hyon JY, Wee WR. Association of dry eye disease with psychiatric o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in elderly patients. Clinical Interventions in Aging. 2017;12:785-792. doi:10.2147/CIA.S137580.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5439727/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經常開立降低憂鬱以及焦慮的抗憂鬱劑可能會提高死亡風險。

眾所周知,腦部的血清素濃度會影響心情,在臨床上最常開立的便是選擇性選清素回收抑制劑來抑制血清素回收,增加濃度。但比較鮮為人知的,所有主要的器官,包含心臟、腎臟、肺以及肝臟等等,都從血液使用血清素。

抗憂鬱劑也會抑制這些器官對於血清素的吸收,研究學者警告抗憂鬱劑會抑制這些主要器官的適當運作而增加死亡率。這項研究的團隊回顧了過去的研究,涵括幾千個研究對象發現,抗憂鬱劑使用者,跟非抗憂鬱劑使用者相較,死亡率提高33%(高了三分之一),同時發現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提高14%,例如像心臟病以及中風等等。這項研究發表於心理治療及身心症( journal 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這份期刊。

研究團隊的領導人Paul Andrews建議在還未了解抗憂鬱劑如何影響我們身體健康之前,最好不要貿然服用。

在美國,統計八分之一的人在使用抗憂鬱劑,大部分都是經由家醫科醫師開立,而大部分服用的人並沒有經過審慎的評估確認有憂鬱症,因為這類藥物被認為安全無虞。而憂鬱症本身可能會導致死亡,人們一旦罹患憂鬱症可能增加自殺、中風以及心臟病風險,許多醫師認為抗憂鬱劑能夠降低憂鬱症狀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動搖上述假設,如果人們知道了自己對於這類藥物在腦部以外對身體的影響所知甚少,那麼將會降低使用這類藥的意願。

研究人員也建議專業人員應多了解抗憂鬱藥物長期使用下來到底是弊多於利還是利多於弊。

不過這項研究也全非否定抗憂鬱劑,研究分析發現,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或者糖尿病的患者,抗憂鬱劑並無傷害,因抗憂鬱劑本身具抗凝血功能。不過反過來說,沒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服用,反而有害(增加出血風險)。

最後鄭重提醒大家,刊出這類文章,並非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精神科藥物服用一旦產生副作用或者不適反應,務必跟開藥的醫師做諮詢。如果感覺無法得到妥善的解決,建議透過第二甚至第三個專業意見來改善。已經規律服用精神科用藥者,切勿擅自停藥或者減藥,如想減少用藥,務必在有經驗的專業監督與建議下來執行。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sciencenewsline.com/news/2017091416420036.html

參考文獻:

  1. Marta M. Maslej, Benjamin M. Bolker, Marley J. Russell, Keifer Eaton, Zachary Durisko, Steven D. Hollon, G. Marie Swanson, J. Anderson Thomson Jr., Benoit H. Mulsant, Paul W. Andrews. The Mortality and Myocardial 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s Are Moderated by Preexis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Meta-Analysis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2017; 268 DOI: 10.1159/000477940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銀杏補腦 8種藥不能併服!

 

優活健康網
2017年9月5日 下午2:40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您要吃銀杏補一下腦力了嗎?」坊間傳聞銀杏具增強記憶力,改善健忘、失智功效,銀杏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有增強記憶力的功效。事實上,不但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銀杏有改善功效。銀杏與其他藥物併服也不會對疾病有加乘效用,甚至可能導致其他器官損傷。

服用銀杏可改善末稍血液循環不良

花蓮慈濟醫院藥劑部劉采艷主任表示, 人體服用銀杏之後,會增加釋放一氧化氮與前列腺素,增加動靜脈的血流量,進而改善病人的末稍血液循環不良症狀。亦可降低血液黏滯度與血小板的活性,藉此降低微血管的通透性。

銀杏葉萃取物有多達300多種化學成分,目前銀杏葉萃取物可製成錠劑、注射劑與滴液劑,在世界各國都有標準化規格,臺灣也有以Cerenin(循利寧)命名的指示藥品。而在烹飪料理中常見的白果,因活性成分類黃酮與內酯類較銀杏葉少,無改善末梢血液循環的功效。

銀杏併用抗凝血劑會導致嚴重出血

劉采艷主任指出,銀杏在臨床上所發生的副作用包括心跳過速、頭痛、皮疹、噁心、腹脹、腹瀉和嘔吐等。若之前已有出血時間延長現象,或併用可邁丁(warfarin;coumadin)等抗凝血劑,則可能導致嚴重出血。對於兒童、孕婦與授乳期婦女也要禁用銀杏。

8種藥不能與銀杏併服

另外,根據研究發現,服用銀杏的孕婦可能會影響胎兒的細胞分裂與生長,對兒童的生長發展安全性更是缺乏證實。劉采艷主任提醒,銀杏和其他藥物併用,常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以下這8種用藥情形一定要當心:

1) 降低omeprazole(瘍寧)胃酸抑制效果。

2) 併用trazodone(美舒鬱)可能造成過度鎮定。

3) 會抑制risperidone(理思必妥)代謝,增加焦慮的副作用。

4) 併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會增加出血風險。

5) 併用cilostazol(普達錠)增加出血風險。

6) 併用thiazide(利尿劑)反而造成血壓上升。

7) 併用fluoxetine(百憂解)反而會發生輕躁症。

8) 併用valproate sodium(帝拔癲)可能使癲癇復發。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到的八種藥中,有四種藥物皆為精神科常用藥物,因此提出來給大家參考。百憂解代表所有的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例如樂復得以及克憂果等等,與銀杏併服也都可能產生輕躁。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孕婦服用抗憂鬱劑,是否會影響孩童日後的智力發展(智力障礙)?過去有些研究認為服用抗憂鬱劑可能會影響,但最近有篇研究提出不同的看法。

這篇研究發現,真正影響孩童智障的因素並非孕婦服用抗憂鬱劑,而是父母親當時的生育年齡以及過去的精神病史。若剃除這兩方面的影響,服不服用抗憂鬱劑,孩童是否影響智力的比例並無顯著的統計差異。這些研究於7月12日發表於重量級醫學期刊JAMA Psychiatry。

這項研究分析對象為179000位在2006到2007年誕生於瑞典的新生兒做長期追蹤,大約有4000位在孕期母親有服用抗憂鬱劑或其他精神科藥物,研究人員同時比對23551位孩童,它們的母親曾被診斷憂鬱症或者焦慮症,在孕期未使用抗憂鬱劑。

服用抗憂鬱劑母親小孩智障比例出現率為0.9%,而沒有服用抗憂鬱劑的母親孩童出現率為0.5%。但剃除了父母親年齡因素以及精神病史之因素影響,兩者分析並無統計上的差異。

至於自閉症或者其他行為問題甚至是否影響學習等等,這篇研究文章並未提及。原則上,孕婦於懷孕時,儘量避免藥物的接觸,因為會經過胎盤讓胎兒接觸,不管是專業或者非專業年齡,大家多少有相關的概念。考慮用藥必須要權衡利弊,是否藥物的療效大於胎兒可能導致得健康風險,其中也必須考慮媽媽的健康狀況,才能保障胎兒。憂鬱如果有其他非藥物整合療法可以取代,且能幫助母親穩定情緒幫助睡眠,應該是值得考慮的安全替代方案。

參考文獻:

  1. Alexander Viktorin, Rudolf Uher, Alexander Kolevzon, Abraham Reichenberg, Stephen Z. Levine, Sven Sandin. Association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Use During Pregnancy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Offspring. JAMA Psychiatry, 2017;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7.17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標題不是我編的,是一篇新的醫學研究報導的標題: 

Most Psychiatric Drug Use Is Long-term With Few Safety Data

在美國大約有六分之一的成年人使用精神科藥物,大於60歲的年長者的比例更高,而這些精神科用藥的使用者大部分都是長期服用,而這篇新研究提醒大家:大部分缺乏長期使用精神科藥物的安全性。

研究人員分析這次大規模的研究發現驚人的數字:84.3%的都是長期使用患者,研究人員提醒:這絕對有安全性的考量,因為最常使用的前十項藥物中,有八種藥物都可能潛藏戒斷症狀的風險,或是藥物主管當局列為四級管制藥。

這篇研究發表於去年12月12日的JAMA內科學期刊:

Moore TJ, Mattison DR. Adult Utilization of Psychiatric Drugs and Differences by Sex, Age, and Race. JAMA Intern Med.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2, 2016.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6.7507

最常見的十種精神科用藥:

  1. Sertraline (樂復得,Zoloft, Pfizer) a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 (SSRI)

  2. Citalopram (舒憂,multiple brands), an SSRI

  3. Alprazolam (贊安諾,Xanax, Pharmacia/Upjohn), a benzodiazepine

  4. Zolpidem tartrate (使蒂諾斯multiple brands), a hypnotic

  5. Fluoxetine (百憂解,multiple brands), an SSRI

  6. Trazodone (美舒鬱,multiple brands), a serotonin antagonist reuptake inhibitor

  7. Clonazepam (利福全,Klonopin, Roche), a benzodiazepine

  8. Lorazepam (安定文,multiple brands), a benzodiazepine

  9. Escitalopram (利普能,Lexapro, Forest Laboratories), an SSRI

  10. Duloxetine (千憂解,Cymbalta, Lilly), a serotonin-norepinephrine reuptake inhibitor

研究人員的結論:未來研究須要去檢視這種精神科長期用藥與社會、醫師以及患者是否真正改善等等之間的關連。研究人員的發現也提醒一項需求:長期開立鎮靜安眠精神科用藥給這些脆弱患者,醫療人員必須重新評估以及檢視監控用藥安全性,尤其是年長者,一部分的努力應該包含傳遞關於精神科用藥安全指引的資料給開藥者,透過繼續教育、課程或者研討會等等,或者對這些特別脆弱的族群,應有相關用藥電子紀錄警示。

有興趣深究的人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73796#vp_1

最後提醒:提供這類資料給大家不是叫大家絕對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精神科藥物潛藏的副作用以及依賴風險,不管是患者或者是專業人員都應該重視,已經服用精神科藥物一段時間的患者切勿自行斷藥,真的想減藥或者停藥,務必在專業的評估以及監控建議下有計畫為之。無法從自己目前開藥的醫師取得足夠的藥物使用資訊,不妨透過第二甚至第三個專業意見來尋求出路。

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刊登於知名醫學期刊JAMA NEUROLOGY的最新研究發現:SSRIs(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這種目前醫療最常使用的抗憂鬱劑,明顯提高腦出血的風險,如果和抗凝血劑併用,風險更大,比較容易出現的時間是在治療的一個月,此外,為何神經科對於SSRIs導致腦出血的風險會有興趣?因為一部分的神經科醫師會把SSRIs用於中風後的幫助肢體動作復原,而這類患者如果併用其他預防中風的抗凝血藥物,反而增加大腦出血(中風)的風險。因此研究人員想藉此研究分析提醒大家SSRIs抗憂鬱劑的潛在風險。參考文獻:

Hemphill JC.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and Intracranial HemorrhageDeriving Clinical Relevance From an Epidemiologic Association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05, 2016. doi:10.1001/jamaneurol.2016.5031

再次聲明:提供這些資料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用藥,而是服藥的當事人若能對自己的用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以及風險有更清楚的了解,一旦出現副作用或者疑慮,可以直接和開藥的醫師討論用藥,降低相關風險發生。若仍有疑慮,最好找第二甚至是第三個專業意見做諮詢。

 

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床上,偶爾會聽到有服用抗憂鬱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的患者抱怨他們會做噩夢,甚至在夢中出現拳打腳踢枕邊人的狀況,這在臨床上在某些患者是會出現的。

有一篇2007年的研究提出一個案報告,其中有非常詳盡的說明,患者服用克憂果出現一些睡眠障礙的狀況。作者針對這類患者的狀況還有一個清楚的診斷,REM behavior disorder associated with SSRI antidepressant,翻譯成中文為《與SSRI抗憂鬱劑相關的快速動眼期行為失調》,有興趣深究的人不妨連結參閱:

 

J Clin Sleep Med. 2007 Aug 15; 3(5): 529–531.
PMCID: PMC1978339

Violent Dreaming and Antidepressant Drugs: or How Paroxetine Made Me Dream That I Was Fighting Saddam Hussein

James M. Parish, M.D.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978339/

再次提醒:提供這些資料並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用藥,而是藥物副作用的資料一般大眾比較不容易接觸,因此服用藥物一旦出現副作用要儘快與開藥的醫師討論,是否換藥或者停藥,仍有疑慮建議不妨找第二甚至第三專業意見來尋求改善。

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不是危言聳聽,根據一篇發表於知名醫療新聞報導網站的一篇文章提到的研究提醒大家,文章的標題就是:

Antidepressants Worsen Sexual Dysfunction and Depression?

其實這樣的副作用並不少,有興趣深究的人請參考: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70660

根據這項募集1000個左右正在服用抗憂鬱劑的憂鬱症患者,讓他們同時接受抗憂鬱劑副作用以及性功能困擾的評估發現:

高達88%的患者報告有性慾、性滿足以及性功能的喪失,68%的患者首次經歷他們的性功能困擾在他們憂鬱症的症狀中,17%的患者更是在服用抗憂鬱劑後首次出現性功能障礙。

55%的患者認為服用抗憂鬱劑無助於改善原本的性功能障礙,反而更惡化。73%的患者報告服用抗憂鬱劑導致的性功能障礙,反而使他們更憂鬱。

大家一定會很驚訝,這是藥廠資助所做出來的研究報告,原來這是為了另一種不會導致性功能障礙的抗憂鬱劑甚至會改善性功能障礙新藥所做的報導,但這顆新藥之前在送FDA審核療效時,被打了好幾次退堂鼓,分別在2004、2007以及2015都因為無法確認有抗憂鬱擠及抗焦慮的療效,上市被駁回:

 Alan F. Schatzberg; Charles B. Nemeroff (2009).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Textbook of Psychopharmacology.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pp. 494–. ISBN 978-1-58562-309-9.

直到2016才核准通過。

上述的資料不是叫大家絕對不能看精神科或者服用精神科藥物,但身為藥物的服用者,最好能先知悉相關的藥理作用以及副作用,才不會在治療過程中產生困惑或者慌了手腳。

參考原文報導:

Mental Health Survey Reveals Available Antidepressants Aggravate Sexual Dysfunction and Make Depression Worse

NEWS PROVIDED BY

Fabre-Kramer Pharmaceuticals, Inc. 

Oct 13, 2016, 09:00 ET

http://www.prnewswire.com/news-releases/mental-health-survey-reveals-available-antidepressants-aggravate-sexual-dysfunction-and-make-depression-worse-300344238.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糖尿病酮酸中毒,增死亡風險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Diabetologia》2016年7月11日發表一項回顧性研究,旨在調查因糖尿病酮酸中毒(DKA)住院治療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

 最終共納入298例第1型糖尿病患者做分析,涉及628次住院治療。研究發現,與DKA單次入院患者相比,DKA反覆入院患者的死亡風險明顯升高(HR,6.18;P=0.001)。進一步分析發現,確診年齡早(24歲 vs 14歲)、HbA1c值高(79 mmol/mol vs 103 mmol/mol)以及社會剝奪感增強(P=0.005)與DKA反覆入院相關。這些研究結果提示,DKA反覆住院治療可增加第1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風險。

 專家評論

 Assistant Professor博士

 美國西北大學費恩柏格醫學院內分泌學助理教授

 在這篇文章中,Gibb博士等做一項回顧性佇列研究,對DKA單次入院患者與反覆入院患者(>5次)進行比較。研究發現,雖然這些患者的住院死亡率非常低,僅為0.16%,但短期院外死亡率(2-6年)卻明顯升高(5.2%),尤其是DKA反覆發作的患者(23.4%)。Gibb博士等注意到,DKA反覆發作多出現在年齡小、糖尿病確診年齡早,以及抗抑鬱治療頻率高的患者中

 該研究強調,如同其他高危險疾病,這一小部分患者人群佔用了大部分的醫療資源和開支。與此同時,另外一項美國進行的最新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研究結果。此外在這項研究中,多數死者的死因並不明確,作者認為有可能是代謝失代償所致。

 這篇文章提示,第1型糖尿病仍有許多未知的領域待進一步探討。傳統觀點認為,糖尿病患者死亡多數是由心血管疾病和微血管疾病引起,然而該研究卻揭示了一類完全不同的高死亡率糖尿病易感人群。基於此,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評估此類患者的合併症,包括精神疾病,並開發新的介入治療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參考文獻

 Mays JA, Jackson KL, Derby TA, et al. An Evaluation of Recurrent Diabetic Ketoacidosis, Fragmentation of Care, and Mortality Across Chicago [published online July 15, 2016]. Diabetes Care. doi: 10.2337/dc16-0668.

 Risk of Death Following Admission to a UK Hospital With Diabetic Ketoacidosis

 Diabetologia 2016 Jul 11;[EPub Ahead of Print], FW Gibb, WL Teoh, J Graham, KA Lockman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到的DKA(糖尿病酮酸中毒)是糖尿病控制不好產生的急症,沒有控制好甚至會危及生命。

抗憂鬱劑使用會增加血糖代謝的困難,導致糖尿病以及相關疾病風險增加,一般民眾鮮少聽過,專業人員有此認知者,比例也不高。類似的研究還可以參考2013年的綜合分析研究,規模並不算小: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Type 2 Diabetes and 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
Katharine Barnard, Robert C. Peveler, Richard I.G. Holt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36/10/3337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精神科藥物可能導致兒童骨量流失和骨密度降低

一些研究表明,精神科藥物與骨折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其中抗精神病藥物與骨折呈現顯著相關,還有一些研究表明,抗精神病藥物與骨脆性增加所致骨折風險性增加之間存在一定關係。

在加拿大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對抗精神病藥與精神疾病導致的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性進行了綜合評估,發現抗精神病藥為骨折疏鬆性骨折的危險因素

一項呈現於2014年的美國臨床精神藥理學年會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兒童長期使用理斯必妥(維思通,楊森製藥公司)和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會對其骨造成不利影響

這些研究前瞻性的評估這些常見的精神科藥物對兒童骨造成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兒童和青少年長期使用SSRIs治療與骨量減少相關,長期使用理斯必妥治療與骨量不增加相關。

來自美國愛荷華大學兒童精神病學家的Chadi Calarge說道,當臨床醫生在做出診斷並開出處方並需要進行長期治療的時候,一定得小心謹慎,因為治療的時候,藥物對於某類人群的遠期副作用就會顯現出來,臨床醫生需要考慮周全。

毫無疑問,精神科就是這樣的科室,絕大部分的精神疾病病程都呈慢性,根據跨多個領域的研究表明,對於精神科的疾病長期治療時必須的,同其他藥物一致,當使用精神科藥物的時候,需要考慮其安全性問題,並根據其副反應,而謹慎為患者具體開出哪一種抗精神病或抗抑鬱藥物。

當我們知道這些藥物的副作用的時候,我們必須確保我們的孩子或我們成年人能安全的服用這些藥物。

在先前的一項橫斷面的研究中,Calarge博士和他的團隊發現患者在接受利培酮和SSRIs時其骨量減少。

在目前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們主要評估這些抗精神科藥物對骨的影響,隨訪持續時間為1.5年。

試驗方法

這項研究共納入94年男孩,納入研究時其中位年齡為11.8歲(年齡範圍為9.1-14.5歲),大多數的兒童都存在外化障礙,並接受理斯比妥(接受治療的中位時間為2.5年,範圍為0.8年-4.2年。)和SSRIs治療(中位時間為1.6年,範圍為0.3年-3.5年)。1.5年後,有24名(26%)參與者不再服用理斯必妥。

研究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查腰椎處的骨密度(BMD)Z值。

試驗結果

與停止服用理斯必妥治療的參與者相比,發現繼續接受治療的參與者與Z值顯著下降有關,使用外周定量CT發現,這些孩子橈骨骨小梁體積密度的顯著不增加。

此外,不管是納入研究時還是在隨訪期,服用SSRIs都與腰椎面積骨密度z值和橈骨骨小梁體積密度的顯著下降相關,儘管在2個時點之間觀察到沒有進一步的降低。

研究還發現,服用SSRIs與低濃度骨鈣蛋白趨勢相關,骨鈣蛋白為成骨的標誌。

Calarge博士說道,據他所知,這是第一項前瞻性評估精神科藥物對骨的影響的研究。

他指出,雖然研究指出這些藥物可能會致骨量減少,但並不意味著在臨床工作中不使用這些藥物了,這些藥物在精神科臨床工作經常使用,這些藥物會很多患者帶來了獲益,包括兒童患者,沒有人會因強的松可能會導致糖尿病、體重增加或者骨流失,就要求將該藥退出市場。

這些研究的目的是,揭示這些藥物遠期的副作用,在開出處方的時候,需要考慮到這些藥物的副作用,換用其他影響較小的藥物,或者是額外增加處方針對性的預防,從而指導我們臨床工作更加安全有效的進行。

Calarge博士補充到,他和他的團隊剛剛完成了一項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研究,該研究為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研究,為對於接受利培酮治療的患者,隨機接受安慰劑或鈣和維生素D補充劑干預,評估其是否能消除利培酮對骨造成的不良影響。

這項研究為期5年,才剛剛結束,將要開始分析研究結果。

對於影響骨的因素有很多,如年齡,體重指數,生活方式,運動習慣,藥物以及疾病,其相互作用機制複雜,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並排除一些混雜因素,比如,與健康人群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或抑鬱症患者等人群,一般存在其吸菸率高,缺乏鍛鍊等其他影響骨的危險因素。

對於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吸菸率遠遠高於一般人群,而吸菸是導致低骨密度的危險因素。一些研究表明,吸菸會增加骨質的風險性,尤其是髖骨的骨折,還有骨密度降低也與吸菸存在相關,在任何年齡組,吸菸組的骨密度都低於對照組。

不管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還是抑鬱症患者,都由於精神症狀或其他原因缺乏鍛鍊,而運動對骨密度具有正性作用,不僅能提高骨礦物質的含量,還能延緩骨質流失。

青少年的峰值骨密度在青春期可以增加30%,活動量與骨密度呈現正相關,對於處於成長期的兒童來說,體育鍛鍊可使骨礦物質含量增加9%-17%,高於同齡人不運動的對照組。對於30-55歲的婦女來說,承重運動,包括有氧鍛鍊和力量訓練,都可以促進鈣質的沉積。

精神科疾病病程長,有的甚至會伴隨終身,不可避免的長期服用精神科藥物,其遠期的副作用就會顯現出來。了解長期使用精神科對骨的影響,不僅僅指導患者進行合理改善飲食結構,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骨質狀態,預防骨質疏鬆或骨質。

同時也有利於指導臨床採取合理的干預措施,以防止骨量減少和骨密度降低,從而減少骨質疏鬆或骨質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讓患者更好的回歸社會。

研究的結果令人擔憂

Hofstra North Shore–LIJ醫學院精神病學與分子醫學教授Christoph U.Correll博士點評

理斯必妥和SSRIs藥物這些精神科藥物或致骨量減少,尤其是對正處於成長發育旺盛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影響更為顯著,對於這類患者,在開出處方時,需要注意這些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首先考慮那些非藥物或風險較低的藥物來進行治療。

此外,對於這一研究結果,正等待其他研究進行重複,同時也納入了其他精神科藥物。對於兒童和青少年這一類亞組患者,為這類精神科藥物所致骨影響的高風險組其內在機制和特徵,需要進一步研究。

鄭醫師補充:

這是2014年的報告,提醒大家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或者抗憂鬱劑,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如何降低用藥劑量及種類、建議患者通過飲食與運動並適當補充好吸收的鈣質來彌補骨質流失,是臨床專業應該努力的方向。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27275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錐體外症候群靜不下來 原是藥物的副作用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年約四十歲婦人,因為吃壞東西,一直嘔吐不已,因而到醫院掛急診,結果在打了一針止吐針之後,出現一直無法靜下來的情形;原來是止吐針引起副作用,這名婦人出現錐體外症候群,所幸經由緩解症狀藥物,才改善不適。

 坐不住+巴金森氏症症狀

 北醫藥劑部藥師蔡宜珊表示,錐體外症候群通常是以住院病人居多,而且多因抗精神藥物所導致,有些止吐藥也會有此副作用;病人會有靜不下來的症狀,坐不住,一直想走動,或是巴金森氏症的症狀,如講話速度變緩慢或靜止時會顫抖,身體或四肢肌肉會攣縮

 緩解症狀藥物可改善

 對於因為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症候群,該如何改善?蔡宜珊藥師指出,除了可經由降低用藥劑量來改善之外,也可以開給緩解症狀的藥物來改善;如果有無法靜坐,則是可以開給苯二氮平類用藥或是乙型交感神經接受體阻斷劑,若是有巴金森氏症症狀和肌張力異常,則可以服用抗乙醯膽鹼藥物來改善症狀。

 用藥後出現異常速就醫

 蔡宜珊藥師並提醒,由於憂鬱症、躁鬱症等抗精神用藥是作用在腦中傳導物質,所以都有可能產生錐體外症候群,若是在用藥治療後出現靜不下來,或是有急性肌張力異常等現象,應盡速回診,由醫師評估是否為藥物所引起

鄭醫師補充:

所謂的錐體外症候群,包含三部分:1.靜坐不能2.類巴金森症3.肌肉張力異常。精神科用藥,以抗精神病藥物為主要的副作用發生來源,抗憂鬱劑在某些患者病人身上也可能看到,一班門診則是止吐藥,尤其是針劑更容易引發。

解決方式,不外乎減少藥物劑量甚至改藥或者不吃。無法避免者,開立抗副作用藥物來處理,然而抗副作用藥物本身也有相關副作用,對某些敏感體質的患者尤為明顯。長期服藥的患者比較能感同身受。

透過有系統的評估以及降低藥物使用劑量,配合相關根本改善療法,才是處理錐體外症候群的根本解決之道。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幾年前,我的門診有一位年輕的女性,針對她這半年來,體重上升了五公斤,儘管她已經儘量減少熱量攝取,而且還設法運動,但體重仍持續上升,她想釐清是否與目前正在服用的抗憂鬱劑PAROXETINE(商品名為SEROXAT,中文商品名為克憂果)有關,為了了解事情的真相,她自己上網查了藥物的相關資料,但中文關於此藥的副作用的資料,都沒有列出體重增加這一項,而她向開藥的醫師詢問,得到的答案也是這種藥物絕不會導致體重增加。後來在網路上看到一位醫師提到服用抗憂鬱劑,體重增加是常見的現象,因此她想在我的門診確認到底有沒有這回事。一般而言,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比較不會有體重增加的狀況,其他種類的抗憂鬱劑比較有機會,此外,有些醫師在抗憂鬱劑服用一段時間後發現療效不佳,會加開ABILIFY這類藥物,這種藥物,極可能造成體重增加。

以臨床上的統計來看,SSRI容易出現的副作用如下:

以克憂果為例,克憂果除了最常見的的性功能障礙之外,跟安慰劑相較,最常出現的副作用就是噁心(26%:9%)、嗜睡(23%:9%)、射精困難(13%:0%)、其他男性生殖問題(10%:0%)、虛弱(15%:6%)、盜汗(11%:2%)、頭暈(13%:6%)、失眠(13%:6%)、口乾(18%:12%)、便秘(14%:9%)、顫抖(8%:2%),相關資料請參閱原廠提供的資料:

 "PAXIL (paroxeti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and Oral Suspension: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PDF). Research Triangle Park, NC: GlaxoSmithKline. August 2007. http://us.gsk.com/products/assets/us_paxil.pdf. Retrieved 2007-08-14.

此外,其他副作用還包含高血壓、頭痛、躁動、體重增加、記憶力缺損以及針刺感:

 Masand PS, Gupta S (1999). "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 an update". Harv Rev Psychiatry 7 (2): 69–84. doi:10.1093/hrp/7.2.69. PMID 10471245.

孩童及青少年服用克憂果,可能會增加自殺的想法及行為的風險,在2004年由FDA主導的臨床研究統計分析發現,跟安慰劑相比,克憂果的危險性提高了2.7倍,不管是因為憂鬱症或者焦慮症患者服用,自殺風險跟服用安慰劑相比都明顯提高:

 Hammad TA (2004-08-16). "Review and evaluation of clinical data: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tropic drugs and pediatric suicidality" (PDF). Joint Meeting of the Psychopharmacologic Drugs Advisory Committee and Pediatric Advisory Committee. September 13–14, 2004. Briefing Information.. FDA. p. 30. http://www.fda.gov/ohrms/dockets/ac/04/briefing/2004-4065b1-10-TAB08-Hammads-Review.pdf. Retrieved 2009-01-27.

美國北卡大學曾經做過研究,青春期的人服用克憂果跟安慰劑相比,自殺的風險是4%:2%,而且跟其他抗憂鬱劑服用者相比,克憂果服用者出現自殘行為的風險最高。因此,如果服用抗憂鬱劑反而出現更想自殺的想法、意念甚至有自殺的計畫,務必跟開藥的醫師討論是否是這類藥物造成。

在美國目前已有明確立法:開立任何藥物之前,醫師必須先知會患者服藥可能會出現的的副作用、後遺症及相關風險,若沒有事先告知患者,導致患者出現副作用甚至是嚴重的後遺症,醫師必須依法賠償患者及患者家人的損失。很遺憾,目前國內的醫療法規並沒有這樣的法令明文規範,因此,常常有患者服藥後出現嚴重副作用與後遺症而感到困惑、無助甚至憤怒而求助無門。看到這些研究分析,身為專業的醫事人員都該自我警惕,儘量避免類似的狀況發生。而對自己服用藥物有任何問題,應該先和開藥的醫師討論,若得不到完整或者滿意的回答,建議大家可以找第二甚至第三個專業的意見,協助改善。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考季拚成績!濫用「聰明藥」不聰明

 

【華人健康網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6月畢業季後,緊接而來的就是考季,同學們把握最後的衝刺時間猛力K書,坊間流傳吃「聰明藥」可以提高考試成績,引發家長和考生興趣。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聰明藥」其實是用於過動症的處方用藥,需醫師處方才能使用,一般人濫用不但不會變聰明,反而可能損害健康!

坊間流傳「聰明藥」能夠讓人變聰明,但食藥署提醒效果是以訛傳訛,且濫用恐危害健康。圖非聰明藥。

臨床用聰明藥治療過動症

坊間流傳「聰明藥」能夠讓人變聰明,國外學生為了提高考試成績,考試前常服用這類藥物。但是,食藥署表示,「聰明藥」是一種叫做派醋甲酯(Methylphenidate)的藥品,屬於中樞神經興奮劑,臨床用於治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簡稱為ADHD或過動症),坊間誤傳其可提高成績,其實是以訛傳訛。

聰明藥不能提高智能 一般人濫用傷身又觸法

派醋甲酯用於過動兒症候群及發作性嗜睡症,不能提高智能,且其須經醫師診斷評估後開立管制藥品專用處方箋方可使用。濫用派醋甲酯的副作用,包括:幻覺、暈眩、食慾不振、噁心、視力模糊、心悸、心律不整等。

食藥署提醒,派醋甲酯為第三級管制藥品,依法限供醫藥及科學上之需用,倘流為非法使用,即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第三級毒品,千萬別以身試法。而家中若有過動兒,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並依醫師指示服用藥品,以利治療病情。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告訴大家,過動兒治療藥物是有副作用的必須小心。但服藥後副作用的產生,與當事人是否罹患過動症並沒有直接相關,也就是過動兒服藥,仍可能產生報導所提醒的相關副作用:包括:幻覺、暈眩、食慾不振、噁心、視力模糊、心悸、心律不整等。有些人甚至會產生妥瑞症狀。

此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者增加精神科的看診恐懼。任何科的藥物治療,就如同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一般,如能先掌握可能出現的潛在不良反應,必然有利於醫病溝通,在最低的藥物種類及劑量下,達到治療最佳化,創造醫病雙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是目前醫療治療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甚至是憂鬱症的常用藥物,但這些藥物最為人擔心且詬病的副作用便是體重增加、肥胖以及產生代謝症候群,進而引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風的風險等等。

最近由日本京都的學者發表的研究發現,若是服用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quetiapine(原廠尚品名為思樂康)合併維生素D,幾乎不會有高血糖的現象,因此建議服用此類藥物的患者不妨透過維生素D的補充來降低代謝症候群以及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鮮少有人同時服用抗精神病藥物 quetiapine以及維生素D,根據大規模的數據統計發現只有1232位患者同時服用。稍後研究人員以動物實驗,証實維生素D的確有此功效。

理論上單單靠維生素D並無法降低糖尿病風險,因此研究人員透過基因的研究找到答案:服用quetiapine導致PI3K這種關鍵酶的製造,而維生素D可以阻止quetiapine 降低PI3K酶的作用。

結論:研究人員建議大家可以藉由維生素D服用降低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的健康風險,也期望有更多的研究發表,造福這些為藥物副作用或者後遺症為苦的患者。

參考文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