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可以為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的患者做的 (16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根據美國賓州研究人員的調查發現,若施以無麵筋(麥膠蛋白,小麥來源)以及無酪蛋白(乳製品來源)的飲食方式,可以幫助自閉症患者的行為以及生理症狀改善。



過去已經發表的研究發現自閉症患者通常有腸胃症狀,而研究人員手頭的患者資料亦顯示在自病症孩童身上大部分都有明顯的過敏症狀,有些專家提醒麥膠蛋白(小麥的麵筋成分)以及酪蛋白的胜肽衍生物是引發自病症患童的免疫失調主因,其他專家更直言這些胜肽就是引發腸胃症狀以及行為問題的元凶。

研究人員邀集387位自閉症患童的父母或者主要照顧者完成90項線上問卷來調查患童的腸胃症狀以及過敏症狀,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的營養神經科學期刊上(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結果顯示飲食中去除麵筋及酪蛋白的自閉症合併出現過敏及腸胃症狀的病童不管是行為、生理症狀以及社交行為的改善跟那些沒有這些症狀的病童相比,改善更有成效。更特別的是父母注意到若遵循限制麵筋及酪蛋白飲食一段時間,腸胃症狀的改善也反映到到病童社交行為的增加,例如交談的言語、眼睛接觸、接洽、注意力、以及請求行為和社交回應等等。研究人員提醒大家自閉症不只是神經性疾病,也同時和腸胃道以及免疫系統有直接相關。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免疫系統與大腦的有密切相關,這可以由許多的生理症狀來推斷,許多身體的痛覺接受體位於腸道內,因此恪遵無麵筋以及酪蛋白飲食將會減少發炎以及腸道的不適,更進一步調整大腦的功能,使身體對自閉症自治療更能見效。根據患童的父母發現將所有麵筋以及以及酪蛋白從飲食中剔除後,絕大部分的孩子的自閉症行為、生理症狀以及社交行為跟那些飲食無限制的病童相比較改善非常明顯,研究團隊也發現父母若是執行這種飲食六個月(或者少於半年),對自閉症患童的自閉症行為降低的效果不佳的報告比較不會出現。


研究人員有些父母只是把麵筋或者酪蛋白從飲食中剔除,但效果都不如把這兩種飲食來源剔除的病童效果來得好。雖然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來深入探討,但研究人員衷心建議對某些自閉症病童來說,無麵筋以及酪蛋白飲食是蠻有幫助的,除了這兩項食物來源之外,其他食物蛋白也可能是禍源,例如像黃豆也可能引發不良反應(真要確認最好經由完整的過敏原檢測,尤其是慢性過敏原檢測)。研究人員之所以從這兩項食物來源,因為它們是最常見的飲食禍害。


相關研究來源:


Pennesi Christine M.; Klein Laura Cousino. Effectiveness of the gluten-free, casein-free diet for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Based on parental report. Nutritional Neuroscience, 2012 DOI: 10.1179/1476830512Y.000000000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發展遲緩兒早期療育 減少障礙可能或程度

作者: 【記者簡麗春/基隆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2月21日 上午12:08






林小弟一歲半,由媽媽陪同到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施打預防注射,護理人員上前打招呼,但林小弟出現畏縮,予以碰觸即發生尖叫,媽媽回答林小弟從小就怕陌生人,予以做發展檢核評估有兩項篩檢未通過,協助轉介醫療院所做早期療育,現林小弟兩歲半,到衛生所看到護理人員已不再畏縮尖叫。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約百分之六至八;六歲前是治療黃金期,三歲前的療效是三歲後的十倍。


基隆市仁愛區衛生所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養育兒女的過程中,除了照顧孩子的身體健康外,父母也會注意到孩子的各項能力同時在快速發展中。「發展篩檢」-正如定期做健康檢查、預防注射一樣,讓您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包括: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溝通、認知學習、社會適應、情緒及視覺、聽覺能力…等,這些都是孩子將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礎,若自嬰兒時期即做「發展篩檢」,可及早評估是否有發長遲緩問題,盡早處理,並可預防或減輕日後發展影響。



鄭醫師補充:


這類發展遲緩篩檢,健保局網站上面都有資料可以自己幫小孩做初步篩檢,每個年齡層都有一些清楚的能力指標:


http://campaign.babyhome.com.tw/2009/health99/child_development.htm


有出現異常狀況建議儘早到早療門診做專業評估,確認是否真有問題,如果有,早期療育早期治療是發展遲緩目前的治療主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研究發現:檢測自閉症新技術可適用半歲嬰孩



01:04 2012-02-18


通常孩子到了一歲可確定是否有自閉症。但是研究人員發現6個月大的自閉症嬰兒大腦發育存在異常,比父母觀察到嬰孩的疾病症狀早了幾個月。


研究發現,被診斷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SD)的兒童,大腦“白質(white matter)”發育畸形。通常神經纖維充滿著“白質”,是大腦不同區域信息傳播的通道。


研究人員對6個月、1歲及2歲的不同年齡段的92名自閉症高風險嬰幼兒進行大腦磁共振成像掃描,使用的是一種稱為擴散張量(diffusion tensor )成像的新技術,能夠創建每位嬰孩不同時間段大腦“白質”變化的三維圖像。


結果發現,28名有自閉症傾向嬰孩的15個腦部通道的12個通道白質發育異常,即使6個月大的有自閉症傾向的嬰孩其白質纖維束也不同於正常嬰孩。


研究人員表示,白質發育“放慢”是自閉症兒童神經性的區別。這一發現為疾病的早檢查早治療提供依據。


自閉症病情嚴重程度和症狀大不相同,往往初期輕度影響的兒童不易被發覺,直到兩歲左右,孩子出現了自閉症行為和語言上的症狀,才能進行診斷。


自閉症無特效藥治療,但調查人員表示盡早的治療可以預防疾病或減輕病情。這一新的發現可以為嬰兒出現自閉症行為之前進行早期識別帶來希望。


研究的作者,發育障礙研究所Chapel Hill大學的喬·派文表示,該腦成像技術是否能識別早期嬰孩的自閉症風險還沒有最終結論,但是這或將能引導開發出預測孩童自閉症更好的技術,並且檢測早期幹預治療是否能改善腦結構。


自閉症是一種發育障礙,影響社交和溝通技能的正常發展。雖然這種疾病的確切原因還不明確,研究人員認為基因,飲食,消化道的變化,汞中毒等綜合性因素可能導致該疾病的發生。


研究人員估計,美國每110名兒童中有一名是自閉症兒童,在過去20年裏自閉症患者增加了6倍。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P)報告稱,自閉症及相關疾病比之前認為的更加普遍,該衛生機構表示目前還沒弄清楚自閉症的發展趨勢是由於發病率增加還是由於診斷能力的提高


據衛生研究院表示男孩發病率比女孩高出三到四倍,家庭收入,教育以及生活方式似乎並不能影響自閉症風險。


該研究發現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刊物(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上。


報導來源:http://chinese.medicaldaily.com/news-5670/自閉症-asd-cdcp-自閉症治療-自閉症兒童


鄭醫師補充:


1.自閉症的發生率越來越高,對於自閉症的認識以及預防,是為人父母不能忽略的一環,目前自閉症的發現只能仰賴父母觀察發現小孩的認知功能發展以及人際互動有異,之後透過早療評估來確認,目前治療研究偏向只能早期發現早期介入治療,如果早在症狀出現的一年能夠發現小孩有自閉症的傾向,最好能更早留意飲食、消化、營養、重金屬以及慢性發炎等等的影響,這些都是功能性醫學處理範疇以及方向。


2.上述的研究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ajp.psychiatryonline.org/data/Journals/AJP/PAP/appi.ajp.2011.11091447.pdf


引用來源:



Am J Psychiatry 2012;:. 10.1176/appi.ajp.2011.1109144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近有人詢問我高壓氧治療對於自閉症患者行為改善是否有幫助?以下提供兩項研究給大家參考:


在2009年有一項小規模的雙盲研究,給自閉症孩童在1.3大氣壓,24%氧氣的濃度四十個小時的治療,研究人員觀察在治療之後,實驗組的行為有明顯的改善:


Rossignol DA, Rossignol LW, Smith S et al (2009). "Hyperbaric treatmen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trial" (PDF). BMC Pediatrics 9: 21. doi:10.1186/1471-2431-9-21. PMC 2662857. PMID 19284641. http://www.biomedcentral.com/content/pdf/1471-2431-9-21.pdf.


不過由自閉症及相關疾病協會(Center for Autism and Related Disorder)以同樣條件作同樣的研究卻未發現同樣的結果,也就是高壓氧無法無法改善自閉症:


Doreen Granpeesheh, Jonathan Tarbox, Dennis R. Dixon, Arthur E. Wilke, Michael S. Allen (2009). "Randomized Trial of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http://www.centerforautism.com/autism_publications/default.asp.


因此,高壓氧治療對於自閉症患者的改善目前仍無定論,是否有療效還是看個案本人反應狀況,以上資料謹提供給需要的人作參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高齡產婦產爸 易生自閉兒

中廣新聞網 – 2012年2月5日 下午2:33






自閉兒發生的原因至今未明,不過丹麥研究人員說,可能跟精子或卵子老化有關,但也只是很粗糙的研判。


丹麥研究人員分析了一九八零到二零零三,十四年間,丹麥一百三十萬個新生兒的病例以後發現,不只是高齡產婦會增加生下自閉兒的機會,實際上,父親年齡大,也有可能生下自閉兒。


科學家還沒辦法確實知道自閉兒的成因。目前,他們認為可能是卵子或是精子老化造成的。以往,大家以為只有高齡產婦容易生下自閉兒。


研究人員說,除了年齡以外,感染、藥物或是不孕症治療也都可能是造成自閉兒的原因。


鄭醫師補充:


現代人晚婚,這也是自閉症的危險因子之一,建議大家若有生育計劃務必趁年輕,減少相關風險。


研究摘要請見:


http://www.annalsofepidemiology.org/article/S1047-2797(12)00005-1/abstract


引用來源:


doi:10.1016/j.annepidem.2011.12.0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寶寶罹患自閉症? 半歲大腦波可能告訴你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1月27日 上午9:57





新頭殼newtalk 2012.01.27洪聖斐/編譯報導


《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期刊26日刊登倫敦大學伯貝克學院心理科學教授詹森(Mark Johnson)的最新研究,顯示6個月大嬰兒腦波就可能已經會對他人的注視或離開產生腦波信號。研究者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將可能有助於檢視嬰兒在1歲時是否會罹患自閉症;目前醫學只能對2歲以上的幼兒進行檢測。


詹森教授指出,嬰兒在1歲前的腦部運作與他們後來是否會發展出自閉症病徵有關連。


這項研究針對1群6到10個月大、哥哥姊姊有自閉症困擾的嬰兒進行研究。研究人員檢測在人們注視他們,以及離開他們時,這些孩子的腦波變化。


以往的研究顯示,腦波活動會影響人們在社交活動時的眼神,有自閉症的孩子在注視人時,以及需要注視人的社交活動中,會有不正常的反應。


這項研究則發現,具有罹患自閉症風險的嬰兒,在接觸社交信息時,就已經會產生不同於一般嬰兒的腦波反應。


詹森教授說,在這個年齡,還不會出現自閉症病徵,因此腦波檢測可能是比較敏感的指標。


然而,研究者也指出,不是每個出現腦波異常的嬰兒後來都會罹患自閉症,也不是每個腦波正常的嬰兒後來都沒有自閉症。腦波測量的儀器還需要做更精密的校正,並且還需要引用其他的方法,才能進行更精密的預測。


鄭醫師補充:


1.自閉症越早發現,越早發現越能提早介入與處理。


2.上述研究的引用來源為:


Infant Neural Sensitivity to Dynamic Eye Gaze Is Associated with Later Emerging Autism

Mayada Elsabbagh, Evelyne Mercure, Kristelle Hudry, Susie Chandler, Greg Pasco, Tony Charman, Andrew Pickles, Simon Baron-Cohen, Patrick Bolton, Mark H. Johnson

Current Biology - 26 January 2012


原文研究內容請見: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6098221101469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新刊登於權威醫學期刊,小兒科期刊的研究顯示許多兒時被診斷有自閉症的患者,長大後他們的症狀可能會消失,這個比例高達三分之一。對於研究結果,原因到底是誤診或者是它們的大腦產生變化目前尚無定論。

這項由美國麻州總醫院的Andrew Zimmerman醫師領導的研究,研究人員電訪調查92000個父母,他們的小孩在2007-2008年期間,年齡都不超過17歲,統計發現總共有1366個人提到他們的小孩過去或者當時被診斷自閉症,其中有453的個案是小時候曾被診斷成自閉症但長大後症狀不復存在。


研究人員也發現有學習缺陷或者發展遲緩的孩童,之後持續被診斷自閉症的機率較高,這些孩童大一點也容易有癲癇及焦慮的狀況。弱勢小孩或者青少年的患者有聽力障礙,長大後比較不會被診斷有自閉症。


研究團隊也發現自閉症患者容易合併出現其他精神及行為問題。 他們推估這樣可能會讓自閉症患者的診斷更複雜,或者延緩一旦被診斷自閉症時可以得到早期得到的治療。研究人員對於這些被診斷有自閉症的小孩,樂觀地表示早期療育能夠改善這些小孩子。


相關原文研究摘要: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01/18/peds.2011-1717


研究引用來源為:


(doi: 10.1542/peds.2011-17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此我要鄭重推薦一位成功應用分子矯正醫學的精神科醫師:Abram Hoffer對於以營養醫學來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領域擁有卓越成就,他曾經出版過好幾本關於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書籍,更曾治癒果數以千計的精神科疾患者,對象不侷限於精神分裂症。

為何要特別提出精神分裂症這個疾病呢?以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學調查,大約有1/4的人有機會完全不會再發,1/4的人終其一生必須待在精神療養院中治療,剩下1/2的人,不是終生服藥控制,不然就是在醫院與家裡反覆住院、出院,結論仍然要吃ㄧ輩子的藥物,也就是3/4的人終其一生離不開藥物的控制。


Dr. Abram Hoffer發現90%的病患在接受分子醫學治療至少兩年以後,都可以痊癒。他在1950年代,就開始以菸鹼酸,也就是維他命B3為主軸來治療他的患者,同時配合其他的營養補充。很重要的是這些營養素要與抗憂鬱劑、鎮靜劑或其他必須使用的藥物一起使用,不過要隨著病情不斷的改善,盡量減少藥物的劑量。Dr. Abram Hoffer也曾訓練超過50名醫師,使用新方法治療精神分裂症。


這些是多令人振奮的發現!但在此,請注意目前仍在服用精神科藥物的人都不要斷然停藥,請與專業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梯度,配合分子矯正醫學的輔助,儘量減少藥物戒斷的不適與不穩定的狀況。對相關內容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治癒精神分裂這本原文書: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分子矯正營養學是一個複合字,由"ortho",這是個希臘字意謂"矯正"或"正確",及"分子"(molecule)表示結構最簡單的化合物。所以它在字面上意思就是"正確分子"
(rightmolecule) 。Linus Pauling備註1968年創造了這個字眼以傳達出他所認為的疾病可經由給予身體"正確的分子"的營養素而去除的想法。

一個營養治療醫師 (也就是分子矯正營養學家)相信個體及疾病具有獨特性。我們每個人吃由各種不同土壤中孕育的含不同營養成份的食物;我們每個人經由不同的運動及與環境的互動而有不同的身體型態與 體質;而且我們每個人有不同的身體或情緒上之壓力。因此,雖然每個人需要的天然物質的名單相同,如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胺基酸、 酵素及荷爾蒙,但其維持健康的劑量乃由生活型態及環境所共同決定 。這些"正確的分子"的相對量對個體是重要的,當它們失去平衡時便會造成疾病。

換另一個方式來講,疾病是由我們身體賴以成長或更新組織的天然物質過多或缺乏所引起。因此營養治療醫師治療疾病的方式便是直接去驅使這些物質達到平衡。

這方式與傳統的醫學假定一個疾病源自於單一的原因並可由單一或少數方法治療的原則不同。營養治療醫師致力於維持許多營養素的平衡,而傳統的醫療者卻經常以有毒的藥品治病。儘管給予我們的身體這些外來的化學品可以緩解一些症狀,這樣做卻有兩個缺點:藥物常會掩蓋住有關身體真正問題的有用線索並且它們會造成依賴性。

儘管有這些本質上的不同,分子矯正醫療與傳統醫學並非完全背道而馳的。它們可以同時進行。傳統的第一線醫療者已開始擁抱分子矯正療法以增進其治療的成果。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促使這現象的發生:

首先,醫療消費者對另一方面健康解決方案的大量需求,在這方面消費的增加足茲為證。
第二,第一線醫師的增加速度遠超過一般民眾,加上有組織照顧的需求使得這些人更努力證明自己的不同。他們因應此挑戰的方式就是把工作做得更好以行銷他們的執業,其中一種區別的方式就是在傳統的診斷及治療之外同時提供營養補充的方法

第三,另類療法在美國已開始被保險公司納入給付。
營養療法醫師相信,集中並平衡體內"正確的分子"可使人達到最佳的健康狀態,這同時也是傳統醫學的目標。此一目標的相符性將促進分子矯正醫療人員與傳統執業醫師間的合作更緊密。


備註:
Linus Pauling博士曾分別於1954年、1962年獲頒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和平獎。


對分子矯正醫療有興趣的人還可以參閱Linus Pauling博士的著作: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566&prev=24603&next=24546&l=f&fid=1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自閉症住院 保險判理賠111萬

自由時報 – 2011年12月20日 上午4:36






〔自由時報記者鮑建信/高雄報導〕盧姓小朋友罹患自閉症住院治療,保險公司以先天腦部病變拒絕理賠,家屬轉向高雄地院主持公道,法官調查盧童投保後才被檢查出來,判決賠償111萬元,案情頗為罕見。


4歲大盧姓幼童,出生3個月後,家屬替他向遠雄人壽投保。98年9月間,他經高雄長庚醫院診斷患有自閉症,隔月2日起至99年7月23日止,辦理住院手續接受治療,並依約要求理賠被拒。


遠雄人壽表示,自閉症是先天腦部功能受損而引起的發展障礙,依一般醫理判斷,盧童應在投保前即罹患自閉症,僅事後發現該疾病,不是保險契約承保範圍。


承辦法官調查,現今醫學仍無法確定自閉症為先天或後天,但依保險契約規定「生效日起所發生之疾病」,應指契約生效日起,經醫師確診,除外觀可見天生畸形以外的疾病,是以不可經由外觀辨識的先天腦傷或遺傳性疾病,亦屬契約承保範圍,盧童在投保後被檢查出來,判決家屬勝訴。



眨眼睛可能提供自閉症線索


24Drs.com (2011-12-19 14:20)


兒童眨眼的時間、為什麼眨眼,都可以提供研究人員該如何處理自閉症兒童的一些重要線索。
  
  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表示,每110位兒童中有1位罹患泛自閉症障礙,這是一種會影響與他人溝通能力的發育障礙。埃默里大學醫學院馬庫斯自閉症中心的Warren Jones博士表示,眨眼與否可能代表正在做事的人對於正在看的東西有何反應,以及他們認為那件事有多重要。
  
  有時候眨眼是不自覺的,打斷我們正在看的東西,但如果是引人入勝的故事或場景,我們會強迫自己不要眨眼。有沒有泛自閉症障礙的幼兒能否抑制眨眼以及何時眨眼,是主要的差異。
  
  這篇最新研究讓有自閉症與沒有自閉症的2歲兒童觀看男女生玩耍的影片,正常的兒童在看到情感的部份時,眨眼機率比看肢體動作時減少,但自閉症兒童相反。
  
  沒有自閉症的兒童似乎能夠依據面部表情和俏皮話預見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事,但有自閉症的兒童情況就不是這樣。自閉症兒童不理解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會發生什麼事,身體往往在事後才對已經發生的事做出反應。
  
  這個結果讓研究人員能因此瞭解自閉症的孩子會如何看、參與、以及學習,告訴我們自閉症的孩子會分散注意力的原因。
  
  克里夫蘭診所的兒童自閉症醫療中心主任Thomas Frazier II博士認為,這個獨特的模式在發展更早、更客觀的診斷工具上可能更有用,或許能研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
  
  Geraldine Dawson博士表示,治療應著眼於幫助孩子更樂於從事社交活動,學習人是重要和有益的,希望患有自閉症的幼兒會顯示更高層次的注意力。此外,眨眼的頻率可作為衡量社會參與的方式,可用於提高孩子的興趣以及參與社交活動的臨床試驗。
  
  這篇最新研究刊載在國家科學院會議紀錄(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


鄭醫師補充:


1.自閉症的如果越早期發現,越能及早介入療癒,癒後更加,保險公司對於較小的要保人若能透過一些評估來確認相關風險,評估是否核保上也影響至大。這幾年關於自閉症的研究,有一部分的焦點都擺在透過臨床觀察,更早發現自閉症患者,以上的研究便是一例。今年發表的另一研究是透過面相特徵分析來看,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對照: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6745&prev=26770&next=26661&l=f&fid=25


上述研究的全文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1/12/07/1109304108.full.pdf+html?with-ds=yes


引用出處為:


 December 12, 2011, doi: 10.1073/pnas.1109304108 PNAS December 12, 20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根據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證實教導年幼的自閉症患者模仿他人可能幫助提升他們的社交技巧。過去幾年,研究人員都希望對於自閉症的行為及症狀能夠提早偵測,以便提早診斷及提早介入治療。研究人員發現還在學走路及學齡前的自病症兒童若是被教導模仿技巧之後,能夠使他們有更大的企圖透過手勢及眼光接觸去獲取檢查人員對某些物體的注意力,缺乏表達的手勢及雀乏目光接觸是自閉症患者普遍存在的缺陷。


這項刊登於自閉症及發展疾患(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的研究分析了27位年紀從27到47個月大的自閉症兒童的狀況所得到的結論。


過去自閉症一般被診斷出來的年齡約在2-3歲之間,最近發表於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期刊的研究發現可以早在周歲左右就發現。


研究人員期待藉由相關的研究能夠幫助自閉症兒童更早透過適當行為引導及介入,達到預防自閉症的效果。上述研究的來源為:


Brooke Ingersoll. Brief Report: Effect of a Focused Imitation Intervention on Social Functioning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011; DOI: 10.1007/s10803-011-1423-6


網路資源的相關影片可以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RqO7ity3V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刊登於知名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PNAS),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女性若是在懷孕期間服用抗憂鬱劑(SSRI,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可能會讓小孩罹患自閉症的風險大為增加。最新出爐的動物實驗發現,讓剛生的幼鼠(老鼠比人早被生出來,相當於人類的第6-9個月胎兒時期)服用特定的SSRI藥物,幼鼠會出現腦部異常以及發展疾病(例如自閉症)的典型異常行為。


之前研究證實胎兒會從胎盤途徑吸收抗憂鬱劑,這個由多所研究機構,包含密西西比醫學院、加州大學及舊金山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究提到這樣的發現提醒大家抗憂鬱劑與自閉症風險的可能關連。目前在美國根據專家的統計,每十位孕婦就有一位在服用抗憂鬱劑,相對於1985年二十個孕婦才有一個服用抗憂鬱劑,孕婦服用抗憂鬱劑的相關風險應該更留心。


研究人員之一的Ian Paul博士 提醒大家:從1996年來自閉症的風險每35年成倍增的速度成長,這個診斷之所以為人注意是因為它是一個包含大範圍溝通問題的類型疾病,但無論如何,這不能作為所有增加數目的解釋。


研究人員讓超過200隻幼鼠在牠們大腦發展關鍵的時期服用citalopram(原廠商品名為cipram)這種SSRI類抗憂鬱劑,這些幼鼠從初生後的第八天開始以低劑量藥物餵食兩週,之後研究人員的觀察研究發現這些被餵過藥的老鼠跟對照組相比,表現出對玩沒興趣,而且與成鼠互動困難的狀況。同時,牠們也比較無法應付新的經驗,而且當牠們聽到一個聲音,反而會愣住不動。


另一位共同作者Kimberly Simpson博士表示:這樣的結果證實這些在出生時期暴露過SSRI的幼鼠其表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就像是自閉症一般。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行為大多發生在雄的幼鼠,就像是人一樣,大部分的自閉症以男性居多。這些幼鼠對聲音的反應與人類自閉症患者一致,研究人員看到在幼鼠腦部聽覺的皮質系統有強烈的刺激,但這些動物無法慎重做出正常、穩定的反應,這些差異是非常明顯的。


這些大腦皮質反應遲緩,對於聲音的在出現反應很少正確。聽覺皮質發展延遲,到了成鼠也一樣。對兒童自閉症來說,延遲性的語言發展是一個特徵。


最後,科學家發現自閉老鼠的如同自閉兒童一般,腦部異常經常出現,這還包含許多神經軸突沒有髓鞘包覆,沒有髓鞘包覆的神經傳導會變慢,訊息通過也不順利。基因的異常可能是讓小孩罹患自閉症的風險源頭,這些神經的扭曲被歸因為SSRI抗憂鬱劑增加了孩童神經的負擔。


透過這樣的研究有讓我們省思用藥來治療孕婦的憂鬱也可能增加他們後代的風險。當然如果孕婦因為未處理的憂鬱造成壓力荷爾蒙的釋放,對胎兒可能會形成更多的傷害。在此提醒大家,對於孕婦的壓力與憂鬱,在非藥物處理治療上,其實有更好的選擇。


以上研究出處為:doi: 10.1073/pnas.1109353108 PNAS October 24, 2011


研究全文詳見: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1/10/19/1109353108.full.pdf+html?with-ds=yes


對用藥風險警覺性不高的人會認為這只是動物實驗,不足為懼,但在今年7月,已有另一篇人體研究報告證實會產生類似的結果:


Arch Gen Psychiatry. Published online July 4, 2011. doi:10.1001/archgenpsychiatry.2011.73


 


2008年也有研究證實懷孕婦女服用SSRI,的確會導致新生兒大腦的血清素傳導永久變化而導致行為的改變


Popa D, Léna C, Alexandre C, Adrien J (April 2008). "Lasting syndrome of depression produced by reduction in serotonin uptake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sleep, stress, and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8 (14): 3546–54.


 


更完整的討論可以參考之前部落格的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2495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三月,發表於認知及行為神經學期刊(Cognitive and Behavior Neurology)的研究報告發現:


經常在心臟科開立,治療高血壓、減緩心跳及減輕焦慮的用藥Propranol有助於改善自閉症患者的語言及社交功能。


自閉症患者在門診若需門診開藥治療,一般都是針對患者的精神症狀,包含攻擊行為、焦慮及強迫行為等狀況,控制用藥以精神科用藥為主,藥物副作用也比較難避免。


現在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用Propranol治療自閉症患者自閉症的典型症狀包含社交互動、語言表達困難以及重複行為改善,結果發現對於前兩項症狀有改善,這樣的研究結果對自閉症患者的治療是一個新希望。


這項研究的領導人David Beversdorf 說:「我們可以清楚地說Propranol對於自閉症患者具有潛在改善語言及社交功能,包含目光接觸。提升語言及社交功能,效果將會非常明顯,因為這兩部分的症狀包含在自閉症三項主要特徵裡面,臨床試驗將能評估藥物對於這三項特徵的效果,包含重複行為。」


對於健康的人來說,Propranol的副作用極少,研究人員將藥物讓自閉症患者的控制組服用,第一步研究改善狀況,第二步進行臨床試驗,去判別療效是否持續以及療效是否超過其他藥物作用。Propranol的藥理作用可以減少正腎上腺素在腦部有壓力時產生的作用。自閉症患者的大腦運作與一般人的運作方式不同。當正常人有壓力時,,他們的神經元放電會加速來幫助處理壓力源,如此不會讓不同的來源再輸入,但不幸地當我們試圖解決困難的狀況時,我們需要從不同的來源獲取資訊。舉個例子,如果我們碰到一隻老虎,我們會迅速地反應而且逃跑,但是現代的社會,取代老虎的可能是我們參加一個考試或者發表一個演說。研究證據顯示自閉症患者對於從不同來源存取訊息有類似的困難,他們的大腦作用比較僵化,尤其是使用語言或者社交,只要他們使用語言或者溝通,不管有沒有壓力都會產生。


過去的研究發現Propranol可以幫助自閉症患者解決簡單的相同字母異序詞(改變字母順序,變成另外一個字)測驗、單字還原測驗。同時也可以增加語意單字的流暢,這部分需要了解字的定義以及在腦部不同區域的連接。它不會幫助字母的流暢,因為這部分牽涉到字的辨認,在腦部連接的區域比較少。


研究人員在後續實驗中想了解自閉症患者哪些人對這種藥物有反應,哪些人沒有。接下來的研究將會增加壓力反應的指標,假使在較高壓力反應的人對於此藥的效果更為敏感,那麼更有助於了解辨認何種人可以從這種藥物治療受益。

上述研究論文出處為:


Cognitive & Behavioral Neurology:

March 2011 - Volume 24 - Issue 1 - p 11–17

doi: 10.1097/WNN.0b013e318204d20e

 

論文研究摘要請見: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跟非自閉症患者相比較,自閉症患者的臉有些特徵可以提供辨認:臉比較寬、眼睛比較寬以及嘴比較寬。由於臉和腦的發展是串連的,兩者會相互影響,因此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臉型的3D電腦分析研究發現這些細微的變化,研究人員希望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提早辨認出自閉症的潛在患者,甚至找出自閉症的致病原因。


研究團隊的領導者 Kristina Aldridge博士提出研究結果發現自閉症的小孩:


1.臉部較寬,包含眼睛也比較寬。


2.臉的中間區域比較短,包含鼻子及雙頰部分。


3.嘴及人中部位比較寬。


她說:「目前自閉症的致病原因還未確認是否是基因或者是環境因素。如果我們在臉部發展過程中能夠找出這些臉部的細微變化,也許我們可以在自閉症發展出來之前辨認出來,知道這點可以引導我們去找出基因的影響,也許也是一個窗口提醒我們胚胎容易受到懷境因素的影響。」


研究人員分析64個自閉症男童患者以及41個典型發展男孩(年齡範圍為8-12歲),使用可以捕捉孩童頭部3D圖像的照相機來作分析。接下來研究人員在臉部標出17個點,例如眼角、嘴角、以及鼻子下面上嘴唇的點等等。


當他們用這些點的幾何外觀做計算,比較自閉症以及非自閉症患者之間的差別,從統計上發現上述的明顯差異。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這些發現還可以分成兩個族群,如果這些特徵越明顯,自閉症患者的嚴重行為及語言溝通狀況更嚴重,研究人員希望這樣的發現可以提供自閉症嚴重程度不同的辨認線索。


研究有關的臉形圖片可以參閱外電報導的圖片:


http://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2051749/Autism-Wider-eyes-broader-mouth-Scientists-identify-subtle-distinct-facial-characteristics-children-developmental-disorder.html


上述研究的論文索引為:


Molecular Autism 2011, 2:15 doi:10.1186/2040-2392-2-15


Published: 14 October 2011


原文研究摘要可以連結參閱:


http://www.molecularautism.com/content/2/1/15/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根據外電報導,今天最新發表於美國小兒科期刊,長達20年的研究發現:






出生時早產且體重未達2000公克的嬰兒,罹患自閉症的機率高達5%。研究人員追蹤862名孩童的出生至青少年時期。這些孩童於1984至1987年出生在新澤西州3個郡,出生體重介於500克至2000克;之後長期追蹤發現5%出生體重較輕的孩童遭診斷出自閉症,相較下,一般孩童罹患自閉症的比例為1%。


早產兒容易出現身體問題或者認知障礙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這個研究卻是把體重的界限與自閉症危險性清楚標示的第一個研究。


研究領導人

她並表示:「這些兒童的認知問題可能隱含潛在自閉症。」因此這些小孩若被懷疑有自閉症傾向,應該帶小孩儘早接受評估。


上述研究的出處為:





Pediatrics 2011; peds.2010-2846; published ahead of print October 17, 2011, doi:10.1542/peds.2010-2846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17, 20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肌胺酸,也是為人所知的N-甲基甘胺酸,是甘胺酸合成及分解的副產物,甘胺酸是在肌肉及其他身體組織可以發現的天然胺基酸,在實驗室可以藉由chloroacetic acid(氯乙酸)以及methylamine(甲胺)來合成。在自然合成路徑中,可以於膽鹼代謝成甘胺酸過程的中間代謝物中發現。肌氨酸就像甘胺酸一樣有甜味而且溶於水,由於本身就是可以分解的表面活性劑,因此有些牙膏或者其他製品會拿來添加。


其實在生活周遭,肌胺酸無所不在,像是蛋黃、火雞、火腿、蔬菜以及豆類植物都可以找得到,在體內合成,主要是靠膽鹼以及甲硫胺酸來代謝形成甘胺酸,不過提醒大家,要應用於臨床上的治療,劑量必須足夠,否則沒有效果。


目前,在臨床上應用最多的就是精神分裂症的改善,最早的研究發現對於抗精神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合併肌胺酸治療可以改善正性及負性症狀:


 Lane H, Huang C, Wu P, Liu Y, Chang Y, Lin P, Chen P, Tsai G (2006). "Glycine transporter I inhibitor, N-methylglycine (sarcosine), added to cloza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Biol Psychiatry 60 (6): 645–9. doi:10.1016/j.biopsych.2006.04.005. PMID 16780811.


在臨床觀察上,肌胺酸服用都無明顯的副作用,跟甘胺酸相較,肌胺酸可以直接通過血腦屏障,在大腦可以增加細胞間隙甘胺酸的濃度,來促進NMDA(認知功能)接受體的活性,進而改善症狀:


Tsai G, Lane H, Yang P, Chong M, Lange N (2004). "Glycine transporter I inhibitor, N-methylglycine (sarcosine), added to antipsych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Biol Psychiatry 55 (5): 452–6. doi:10.1016/j.biopsych.2003.09.012. PMID 15023571.


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合併有憂鬱症狀,在憂鬱症研究的領域,跟認知功能有關的受器NMDA其的功能與學習及記憶力有關,憂鬱的患者往往會有這方面的困擾,肌胺酸在臨床上研究上被認為可以改善憂鬱症狀:


 http://clinicaltrials.gov/ct2/show/NCT00977353 Clinicaltrials.gov "N-methylglycine (Sarcosine)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過去有些臨床報告認為肌胺酸的濃度是監測前列腺癌的指標,因此有人認為服用肌胺酸可能會提高前列腺癌的風險,然而更新的研究已經推翻這樣的假說,因此肌胺酸服用並無安全性的疑慮:


 F. Jentzmik et al. (2010). "Sarcosine in Urine after 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Fails as a Marker in Prostate Cancer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Aggressive Tumours". European Urology 58 (1): 12–18. doi:10.1016/j.eururo.2010.01.035. PMID 20117878. http://www.europeanurology.com/article/S03022838(10)000849/pdf/Sarcosine+in+Urine+after+Digital+Rectal+Examination+Fails+as+a+Marker+in+Prostate+Cancer+Detection+and+Identification+of+Aggressive+Tumours.


E. A Struys et al. (2010). "Serum sarcosine is not a marker for prostate cancer". Annals Clinical Biochemistry 47 (Pt 3): 282. doi:10.1258/acb.2010.009270. PMID 20233752. http://acb.rsmjournals.com/cgi/content/full/47/3/282#ACB-09-270C1.



此為肌胺酸的化學結構式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過去談到自閉症之風險,從來沒有任何報告提到母親服用SSRI(選擇性血清素會收抑制劑)會提升小孩自閉症之風險,最新研究由美國奧克蘭凱薩醫療機構「自閉症研究計畫」領導的研究,觀察抗憂鬱症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明顯增加自閉症風險。研究團隊以近300名自閉症兒童及1500名隨機挑選兒童為對象,觀察其母的醫療記錄。


研究結果發現,生產前一年有服用抗憂鬱藥的母親,生下自閉症兒的比率是對照組的兩倍;如果抗憂鬱藥物是在懷孕最初3個月服用,風險更高達3倍。有興趣的人不妨連結原文的研究摘要:


http://archpsyc.ama-assn.org/cgi/content/short/archgenpsychiatry.2011.73


很多人並不知道,SSRI(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這類抗憂鬱劑,算是一種致畸胎物質,大家熟知的百憂解,就是最有名的代表藥物,但提醒大家:SSRI不只是百憂解而已。這類藥物會通過胎盤,因而影響到胎兒。根據臨床研究,Sertraline及Paroxetine這兩種藥物被發現與新生兒先天異常有關,特別是心臟的中隔缺損。某些研究結果也發現,SSRI與新生兒的併發症發生有明顯的關連,例如新生兒戒斷症狀:在2003年11月,有文獻指出93個關於母親服用SSRI導致新生兒產生癲癇或戒斷症狀的狀況,因此建議母親若被診斷有精神疾病,也應避免開立這類藥物。


此外,孕婦服用SSRI還容易造成胎兒持續性的肺高血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在2006年 7月19日提到哺乳的母親若服用SSRI,必須要和開藥的醫師詳細討論。相關原文資料請參閱:


 Medical News Today - Lancet Press Release. Feb 05 2005


Gentile S, Rossi A, Bellantuono C (2007). "SSRIs during breastfeeding: spotlight on milk-to-plasma ratio". 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 10 (2): 39–51. doi:10.1007/s00737-007-0173-0. PMID 17294355. 


更讓人擔心還可能造成永久的神經精神變化,早在80年代,研究人員以傳統的三環抗憂鬱劑給懷孕的老鼠服用,結果導致成鼠的行為變化,這在人類的研究也相仿:


Vogel G, Neill D, Hagler M, Kors D (1990). "A new animal model of endogenous depression: a summary of present findings".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14 (1): 85–91. doi:10.1016/S0149-7634(05)80164-2. PMID 2183099


待SSRI研發出來,相關的研究也再度證實懷孕婦女服用SSRI,的確會導致新生兒大腦的血清素傳導永久變化而導致行為的改變:


Popa D, Léna C, Alexandre C, Adrien J (April 2008). "Lasting syndrome of depression produced by reduction in serotonin uptake during postnatal development: evidence from sleep, stress, and behavior".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8 (14): 3546–54. doi:10.1523/JNEUROSCI.4006-07.2008. PMID 18385313. 


 Maciag D, Simpson KL, Coppinger D, et al. (January 2006). "Neonatal antidepressant exposure has lasting effects on behavior and serotonin circuitry".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31 (1): 47–57. doi:10.1038/sj.npp.1300823. PMID 16012532. 



英國藥物管理局針對懷孕婦女早已提出警告:孕婦服用SSRI,胎兒罹患肺高血壓的機率比不服用SSRI的孕婦生出肺高血壓的危險性提高兩倍半,另外的研究的相關危險性更高達六倍,因此FDA也有類似的呼籲:


FDA Public Health Advisory - Treatment Challenges of Depression in Pregnancy


針對懷孕的婦女,醫師為胎兒安全起見,應該避開這類抗憂鬱劑。日前我在某電視節目看到有些用藥積極的醫師,只要媽媽過去有憂鬱病史或者懷孕後,情緒稍微低落甚至有些情緒不穩,她的作法就是積極的開上抗憂鬱劑來預防懷孕及產後憂鬱,對照上述的資料,這種積極用藥的治療還蠻普遍的,但多數懷孕的婦女或者哺乳的媽媽並不瞭解藥物潛在的副作用及危險性,著實令人擔心。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研究:乙醯膽鹼含量少 可能與自閉症有關


更新日期:2011/03/09 15:05


新華社報導,日本研究發現,在大腦中負責識別他人表情的一種傳導物質「乙醯(音『西』)膽鹼」,含量過低,或許與自閉症有關。


日本「濱松醫科大學」副教授「鈴木勝昭」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的醫學期刊發表文章說,他們的研究發現,在自閉症患者大腦中,負責識別他人表情的「乙醯膽鹼」含量,比一般人的水準平均約低了30%左右。而且,乙醯膽鹼含量越低,自閉症的症狀就越嚴重。


研究推論,由於乙醯膽鹼在神經細胞中負責傳導刺激,因此他們認為,乙醯膽鹼含量低,使得人們無法識別他人表情,因而導致自閉症症狀出現。


研究人員強調,有人認為自閉症是因為父母教育方法不當所造成,這是絕對錯誤的見解。



對自閉症治療關心的家長,前一陣子看到國內有一則關於自閉症治療及改善的報導,當時提到的臨床個案是患者本人製造GABA能力不足,經過調整後,患者的語句表達有明顯的進步,但那樣的案例老實說並不常見。最近日本的「濱松醫科大學」副教授「鈴木勝昭」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在最新一期的醫學期刊發表文章說,他們的研究發現,在自閉症患者大腦中,負責識別他人表情的「乙醯膽鹼」含量,比一般人的水準平均約低了30%左右。而且,乙醯膽鹼含量越低,自閉症的症狀就越嚴重。


到底GABA(伽瑪胺基丁酸)及乙醯膽鹼是何種物質,對人來說又負責哪些效用?一般談到這兩種物質,反而是在精神困擾中,非自閉症的狀況比較多,讓我們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提到的相關內容,看看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負責何種功能,萬一不足會衍生何種精神困擾及問題:


GABA(伽瑪胺基丁酸): 放輕鬆


 


自己的GABA(伽瑪胺基丁酸)含量過低嗎?  利用以下的小測驗來找出解答。


 


如果答案為「是」,則在左邊的方格打勾。然後利用以下的分數欄看看自己的情況有多嚴重。


 
































 



GABA(伽瑪胺基丁酸) 測驗*



 



我很難放鬆與平靜。



 



我很容易因為壓力過大而崩潰。



 



我經常覺得工作過度或是壓力很大。



 



我的身體緊繃僵硬。



 



我有時候會覺衰弱與緊張不安。



 



我會受到嘈雜的噪音、燈光或大多的活動所干擾。



 



如果誤餐或沒有進食,我會覺得焦慮或緊張。



 



我利用一些物質協助我放鬆,例如糖分、酒精和/或藥物。



0-2可能有輕微的不足,-可能有中度的不足,5以上,可能有嚴重的不足。


 


我們是一個壓力沉重的社會。而我們工作過度、睡眠不足、酗飲咖啡、嗜吃甜食、精製食品與垃圾食物等用來暫時紓解壓力的習性,加上環境毒素與沉默的感染,都讓我們面臨蠟燭兩頭燒的窘境。


腎上腺製造強力的化學物質(皮質醇、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以因應壓力。這些化學物質是興奮性的荷爾蒙,是讓身體準備面對危險情境的神經傳導素(這是人體焦慮反應的本意)


然而,在一直狂採油門的情況下,最後燃料耗盡,感到沮喪、焦慮、疲憊、無法入睡,經常感到疲憊或亢奮。


我們的大腦有對付這些壓力荷爾蒙的解藥,真是謝天謝地!


那就是GABA(伽瑪胺基丁酸),可以鎮靜被腎上腺素與正腎上腺素沖昏頭的大腦,就像是腦部制止過度刺激的煞車。如果GABA(伽瑪胺基丁酸)含量過低,在身體釋放出這些亢奮的神經傳導素之後,身心很難放鬆下來。


具有焦慮、恐慌、失眠、抽搐與精神分裂等症狀的人,都有GABA不足的現象。沒有人喜歡感覺肌肉緊繃、小鹿亂撞、口乾舌燥、無法入眠、疲憊與掌心冒汗的感覺。因此有很多人自行服用上述的藥物,以紓解壓力。


 


Valium的作用是模擬我們的天然大腦鬆弛劑--GABA(伽瑪胺基丁酸)。許多人利用酒精或大麻來緩解焦慮,這些物質的作用也像是大腦的GABA(伽瑪胺基丁酸)。但是使用酒精、大麻或鎮靜劑的結果卻適得其反,因為這些都是外來物質,效果會隨著時間而遞減,之後就會需要愈來愈大的量才能「放鬆」。


 


可以直接服用GABA(伽瑪胺基丁酸)嗎? 感謝老天! 這是可行的,我們可以利用其它的天然物質來提高GABA(伽瑪胺基丁酸)分泌量,來克服數百萬人每天所經歷的焦慮。


一份研究顯示在服用GABA(伽瑪胺基丁酸)之後的60分鐘內,EEG上的大腦的a(放鬆的跡象)增加。服用GABA(伽瑪胺基丁酸)也強化了免疫系統,這在身心放鬆時的作用最棒20


現在可以直接服用GABA(伽瑪胺基丁酸)補充劑,或是在飲食中補充製造GABA(伽瑪胺基丁酸)的原料。例如,另一種主要的胺基酸輔助劑--牛磺酸,可以刺激GABA(伽瑪胺基丁酸)的製造,有助於放鬆神經系統,甚至可以減輕痙攣21


其他可以提高GABA(伽瑪胺基丁酸)的大腦鬆弛劑包括綠茶的茶胺酸、肌醇(一種維他命B)、其他的維他命B(例如B3B6B12)、鎂等。舒緩的藥草也很有幫助,例如卡瓦胡椒、草、蛇麻草與西番蓮。


 


乙醯膽鹼: 記憶與學習


如果答案為「是」,則在左邊的方格打勾。然後利用以下的分數欄看看自己的情況有多嚴重。


 


 
































 



乙醯膽鹼測驗*



 



我發現自己必須要把事情寫下來才不會忘記。



 



我發現心算很困難。



 



如果在談話當中被打斷,我會突然說不出話來或是忘記我在說甚麼。



 



當我要學習新東西時,例如工作用的新軟體,我會感到緊張或焦慮。



 



在看書或看電影時,我發現不像以前那麼容易了解劇情。



 



我經常把鑰匙、皮包或眼鏡放錯地方。



 



在冗長的對話或會議中,我無法專心。



 



我覺得大腦的運作狀況並非最佳狀態。



0-2可能有輕微的不足,-可能有中度的不足,5以上,可能有嚴重的不足。


 


如果無法記憶或學習新事物,有可能就是缺乏這種非常重要的神經傳導素。這種神經傳導素可以促進思考過程、記憶、衝勁與專注。事實上,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裡製造乙醯膽鹼的細胞受損,造成了失智症。大部份治療失智症的藥物都是抑制分解大腦乙醯膽鹼的酵素作用。其作用方式類似抑制血清素使用後再回收的SSRI,差別是副作用更嚴重,而且也沒有甚麼益處22


 


真正的問題是: 首先為什麼細胞會受損? 以及如何幫助身體自行製造更多的乙醯膽鹼? 這種神經傳導素是由一種稱為膽鹼的維他命B,在另一種維他命B5(泛酸)的協助下所製造的。蛋和大豆的卵磷脂是膽鹼的絕佳飲食來源。補充PCPS也有助於身體製造更多的乙醯膽鹼。


 


GABA及乙醯膽鹼或者相關功能性醫學如何改善自閉症的觀點及作法,更多詳細的內容請參閱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在此提醒大家不管是GABA合成不足或者乙醯膽鹼不夠,這些都是結果,更根本的原因,根本是身體的其他原因,例如身體嚴重發炎、排毒功能不足、重金屬過量、腸道菌叢失衡引發的消化功能障礙等等的狀況導致身體細胞無法正常運作,當然腦細胞也無法正常產生充足的神經傳導物質來協助正常運作,對自閉症致病的原因有興趣的人請參考之前部落格的討論文章: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1543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幫助精神分裂症患者上,我們經常建議服藥的患者,可以透過Abram Hoffer醫師所建議的分子矯正療法來幫助患者更穩定,透過這類臨床實證已經超過50年,好幾千個病例研究的營養輔助療法,往往能減少藥物的服用,幫助精神狀況更穩定。很多人對於營養品中為何必須補充Ω-3這種必須脂肪酸而感到困惑?到底有沒有醫學研究支持?


其實,最早提出這種治療方式的是Hoffer醫師以及曾任費城東賓州大學精神科分子生物所所長的唐納‧盧丁醫師(Dr.Donald Rudin),他們讓27位慢性精神病患者服用,經過長達十幾年的追蹤,根據這兩位醫師的臨床報告顯示:完全康復的有18位,大幅改善的有三位,部分改善的有5位,完全沒有改善的只有1位,效果的確讓人驚嘆。


大家熟悉的Ω-3來源,除了魚油、亞麻仁油以外,還有芥花油與核桃油,核桃油由於取得較為昂貴,因此比較不建議使用。想要補充這類必須脂肪酸,可以多考慮前面三種油。很遺憾地,這三種油在目前大家的飲食來源中,常常是付之闕如或者不足,這會直接衝擊到身體包覆神經細胞軸突的史望細胞Schwann cell (請參閱最下端的圖示),史望細胞必須仰賴Ω-3這種必須脂肪酸來包覆及保護,確保神經訊息的傳遞能夠順利進行,如同電線必需以絕緣體包覆的構造原理一樣。因此神經系統的不穩定容易產生的自律神經失調、激躁、焦慮、憂鬱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極可能與Ω-3的缺乏有關,同時Ω-3亦能有效防止正常細胞受到自由基及病毒、細菌的攻擊而產生的發炎現象,Ω-3本身也能抑制發炎,因此有身心困擾的人可以多補充來幫助自己的身心狀況更穩定。


在2005年也有兩位學者提到Ω-3幫助治療精神疾病的研究,過去研究Ω-3,幾乎都以憂鬱症為主,然而這篇研究提到不只是憂鬱症,其實像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的Ω-3,透過客觀的實驗室檢測,都發現紅血球的細胞膜的Ω-3都明顯不足。兩位學者回溯之前的研究發現,在精神分裂症的六個研究(均是雙盲,安慰劑當控制組的研究),五個有明顯的幫助,憂鬱症的六個臨床研究,四個對治療有幫助,尤其是以EPA為主補充效果較明顯。此外像是邊緣性人格違常或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在臨床試驗上,也都看得到實際的效果,因此建議那些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多利用Ω-3來改善精神狀況。對精神分裂症患者來說,目前的非典型抗精神藥物極易引發代謝症候群,繼而發生高血脂、糖尿病及冠狀動脈疾病,這些也都是Ω-3可以協助改善的疾病,因此算是一舉兩得。有興趣的人不妨參閱原文資料:


Peet M, Stokes C. (2005)



這是神經軸突的圖示,中心包覆的就是神經纖維,幫助史望細胞(Schwann Cell)的Ω-3如果不足,絕緣效果不佳,會影響神經訊息傳遞,容易產生類似漏電的現象。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兒童自閉症罹患率接近百分之一


中廣 更新日期:2009/12/19 13:35



今天公佈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八歲年齡層,每110個小孩裡面,就有一個罹患自閉症。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在2006年過濾30萬七千七百九十個八歲兒童的病例,發現兩千七百五十七起自閉症病例,比率大概是百分之0.9。



研究發現,美國兒童自閉症罹患率,男孩比女孩高三到四倍,平均每七十個男孩裡面,就會發生一個自閉症病例,女孩得自閉症的比率是每315分之一。







研究:1%美國兒童罹患自閉症


路透 更新日期:2009/12/20 01:53



(路透華盛頓18日電)根據今天公布的聯邦研究,在2006年8歲美國兒童當中,估計每110人就有1人罹患自閉症。自閉症是一種腦部障礙,會影響患者的溝通與社交技巧。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調查30萬7790名兒童的2006年醫療診斷報告,這些兒童當時的年齡為8歲。結果發現有2757人被診斷出罹患自閉症,比例相當於0.9%。



CDC的研究團隊發現,男童患病比例是女童的4到5倍,平均每70名男童有1名自閉兒,而女童則為每315人有1人。



整體比例遠高於以往估計。過去的研究估計,每150名美國兒童有1人罹患自閉症,而自閉症在數十年前仍被視為罕見疾病。



這份研究報告指出,與2002年相比,男童患病率增加60%,女童增加48%。



CDC也發現,非拉丁裔白人小孩患自閉症的情況遠較普遍,但這項研究也發現,所有種族的患病率都增加。



研究人員表示,白人小孩罹患自閉症的比例增加55%,黑人小孩為41%,拉丁裔小孩為90%。CDC說,亞裔和太平洋島國小孩的罹患率,增加1至16.2%。中央社(翻譯)









最近美國的自閉症流行病學統計發現,目前自閉症的罹患率已高達0.9%。過去,我曾提到在自閉症生物療法中這本書提到的可能原因並非基因的影響。如果自閉症的病因主要是基因的影響,那麼罹病率何以持續增加?背後原因為何?在自閉症生物療法這本書中提到小時候的耳部感染(免疫力差)、過量使用抗生素、不當注射三合一疫苗、腸道酵母菌的異常繁殖,都可能是引發自閉症的原因一,有時限制麩質與酪蛋白飲食也有改善之效。


接下來讓我們再參考一下在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中提到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神經學係助理教授Martha Herbert的關鍵研究,這對於自閉症的成因及改善是非常關鍵的資料,這些研究資料也提醒我們:身體功能的失衡,尤其是發炎反應,是會直接影響大腦的正常功能:


自閉症:影響大腦的身體失調


瑪莎休伯特(Martha Herbert)是哈佛醫學院的神經學系助理教授,也是TRANSCEND(神經發展之精神疾病的治療、研究與神經科學評估)的主任。她對自閉症的研究是轉換科學研究與思維的範例。


 


她並沒有忽略自閉症兒童共同的生理症狀,其中大部分都是1940年代以來,科學文獻中所敘述的,她說明這些不適的情況可能是自閉症兒童大腦與行為症狀的根源。


 


她在臨床神經心理學期刊發表的一篇突破性文章,標題是自閉症: 大腦失調,或是影響大腦的失調,她在文章中解是大腦聯繫的不協調,如何呈現出無法講話、無法與其他人溝通,或是產生怪異的重覆性行為,其病根並不在大腦,而是消化系統與免疫系統的問題。


 


導致行為問題的這些生理衰竭情況,是因為環境壓力與毒素放大了基因的敏感性所造成的。


她提出了一個問題: 什麼95~100%的自閉症兒童都有腸胃功能失調的症狀,或是70%都有免疫系統異常的情況? 在檢視關於自閉症的所有研究之後,包括她自己對自閉症兒童腦部顯影以及大腦結構與功能的研究,她的結論是自閉症並不是大腦失調,而是影響大腦的生理系統失調。


 


事實上,她質疑自閉症只有一種的說法。她說自閉症有許多種,因為每個小孩都有獨特的基因與環境因子,導致了相同的症狀與行為。(這回溯到診斷的迷思找到問題的名稱,並不代表知道疾病的起因)


 


休伯特醫師注意到自閉症兒童的大腦比較大,或許是腫脹。這些腫脹的大腦充滿了被激化的免疫細胞與發炎的分子。問題是發炎來自何方?


那是大腦外部所延燒進來的。


 


她將自閉症描述為新陳代謝腦病。根據非醫療語言的意思,指的是來自腸道、免疫系統與毒素等大腦外部的訊息與噪音,造成大腦的功能障礙。


 


這與傳統的思維有180度的大轉彎。如果免疫系統對體內微生物或病菌的反應改變,會影響大腦的運作,或是腸道所製造的分子會改變行為或認知,那麼,大腦當然是與身體的其他部分維持通訊的。


我們從自閉症清楚地看到了身體系統的失調,對大腦與心理的影響。適用於自閉症的理論,也適用於沮喪、 阿茲海默症與許多其他的病症。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