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常會尿床小孩 國軍花蓮醫院提醒儘早就醫


軍聞社 更新日期:2009/01/21 18:02



(軍聞社記者李亞明花蓮廿ㄧ日電)嬰兒時代不管是白天或黑夜都會尿床,但隨著長大,會漸漸地只在夜裡才尿床,國軍花蓮總醫院小兒科醫師林世明指出,這種情況的夜尿,隨著年齡的增加,絕大部分的孩童,會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消失,但如果男生六歲女生五歲以後,仍然持續每個月有兩次或兩次以上會在夜間尿床的話,才稱為「小兒夜尿症」,也就是尿床,此時大部分就需要接受幫助及治療。



 所謂尿床是指小朋友過了應該可以控制自己小便的年紀,而在晚上睡覺時仍然會毫無知覺地把小便尿在床上,林世明表示,醫學上定義正常情況下,尿液貯存在膀胱達到一定的限度時,就會擠壓膀胱壁,這種神經刺激通過脊髓神經傳送到大腦皮質的指揮中樞,就產生了我們所謂的「尿意」,隨著年齡的增加大約到了三歲左右,中樞神經大腦皮質控制排尿的發育慢慢成熟,而膀胱容積也逐漸加大,此時就能靠意志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將小便排出。



 根據統計,年滿五歲時有百分之十五的小朋友仍會尿床,這些小朋友每年約有百分之十五有自然痊癒的機會,到了青春期,百分之九十九的小孩已能自行控制小便,但仍約有百分之ㄧ持續至成人。另外在性別方面,小男生的尿床比例較高,約是小女生的一點五倍,主要原因是男生生理發育較慢的緣故。



 小兒尿床可分為原發性尿床及續發性尿床二種,前者是指從出生後,其尿床現象一直持續存在;後者則是原本已能自行控制小便,至少已有半年以上的時間沒有尿床現象,卻突然再發生尿床,這類多半是因情緒、心理因素或罹患泌尿道感染,甚至可能是早期的腎功能減退,甚至腎衰竭、幼年型糖尿病或是因脊髓末端先天性異常所導致的神經性膀胱所引起。



 小朋友會發生尿床真正的原因是多元性的,包括遺傳因素、神經系統發育遲緩、膀胱容量較小、夜間抗利尿荷爾蒙分泌減少、睡眠太深沈、心理因素及器官上的疾病等,治療上常用的方法,包括一般治療、藥物療法與行為修飾治療。



 林世明醫師指出,小朋友夜尿一般治療方式,建議尿床的小朋友在睡前少喝水,尤其是含咖啡因的碳酸飲料,另外也有夜間叫醒小孩來上廁所,是可減少尿床的機會和次數,但此作法並無法真正使小孩子的夜尿痊癒,再來就是利用獎賞或懲罰,但真正的效果有限,反而會造成小孩子的心理負擔與壓力。



 而藥物治療法則包括抗副交感神經劑,主要用來減少無法抑制的膀胱收縮,以增加膀胱的有效容積,抗憂鬱症的藥可增加尿道阻力與膀胱容積,是目前廣為使用的藥物,但停藥後常會再復發,一般需至少連續服用三個月後再採漸進式的方式停藥,抗利尿荷爾蒙,主要在於減少夜間尿量使其小於膀胱貯存容積,使用此藥治療夜尿症十分快速而有效。



 此外,還有行為修飾治療的膀胱訓練,即在白天儘量延長兩次小便的間隔時間,以增加膀胱的容積,使小朋友知道如何控制尿床,但訓練的時間需要很長,且效果因人而異;也有使用尿床警報器(條件反射治療),在兒童尿濕時會發出很大聲響,而把小朋友吵醒,經由此條件訓練,小朋友便逐漸學會不尿床或者在尿漲時起床排尿。



 總之,夜間尿床是一種相當惱人的症狀,林世明強調,去除了器官性的病因外,尿床是沒有併發症和後遺症的,尿床雖然不是一種疾病,但卻會造成小孩心理的障礙及自尊心受損,形成自卑及行為偏差,而且也會造成家長生活及身心上的困擾,甚至形成親子關係不良的情況;他呼籲家長,當家中有尿床的小孩時,不要忌醫,應該儘早求醫,讓醫師、家長及病童三方面共同合作找出一套最適合小孩的治療方式,才是最佳的選擇。


 


小孩夜尿,誠然有許多因素引發,但在這篇報導中提到的因素中,諸如:遺傳因素、神經系統發育遲緩、膀胱容量較小、夜間抗利尿荷爾蒙分泌減少、睡眠太深沈、心理因素及器官上的疾病等等,完全沒有提到對朋友而言,還有一項重要的原因:也就是慢性食物過敏反應中,在泌尿系統的症狀,包含了兒童尿床,也就是有尿床狀況的小朋友,我建議應該先排除小朋友本身是否有慢性食物過敏原所引發,藉由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而找出過敏原,實行寡抗原飲食,尿床往往就能不藥而癒。


當然,有小朋友會因為自己的弟弟妹妹出生,自覺來自父母的關愛減少或者其他心理因素,導致退化性的尿床行為來吸引注意力,但我建議在藥物治療上還是抱持更保守謹慎的態度比較保險,原因在於藥物治療的第一考量就是傳統的抗憂鬱劑,倒不是傳統的抗憂鬱劑可以讓小朋友心情快速提升,而是傳統抗憂鬱劑的副作用有一項:抗膽鹼作用,抗膽鹼作用其中的身體反應就是排尿困難,以及鎮定作用,以此來當尿床的治療方式,不知大家是否覺得妥當?


所以,有尿床的小孩,身體方面,我建議還是從慢性過敏檢測,瞭解身體問題原因所在,當然有其他進一步的生理因素,建議應安排更進一步身體檢查來釐清,確定後續治療,心理方面,若小朋友有些壓力事件或不愉快,應藉由有效的心靈技術,鼓勵小朋友說出來,相信尿床的狀況很快會改善。至於藥物,建議大家還是保守些,我不建議貿然以藥物來治療,除了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外,可能還會讓狀況越來越複雜而難以處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