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抗衰老以及癌症防治怎麼作? (4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臨床前研究證實,亞麻油酸(linoleic acid)是一種存在於大豆和葵花油等種子油以及豬肉和雞蛋等動物產品中的 Omega-6 脂肪酸,它特別能促進難以治療的「三陰性」乳癌亞型的生長。這項發現可能帶來針對乳癌和其他癌症的新的飲食和藥物策略。

在 3 月 14 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亞麻油酸可以透過與一種名為 FABP5 的蛋白質結合來活化腫瘤細胞中的主要生長途徑。透過比較乳癌亞型,研究小組發現這種生長途徑活化發生在三陰性腫瘤細胞中,其中 FABP5 特別豐富,但在其他荷爾蒙敏感亞型中則不存在。在三陰性乳癌小鼠模型中,富含亞麻油酸的飲食增強了腫瘤的生長。

 

「這項發現有助於闡明飲食脂肪和癌症之間的關係,並揭示如何確定哪些患者可能從個性化的特定營養建議中受益最多,」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藥理學系癌症研究安娜瑪麗亞和斯蒂芬凱倫教授、威爾康奈爾醫學院桑德拉和愛德華邁耶癌症中心成員約翰布萊尼斯博士說。

Omega-6 亞麻油酸是一種來自飲食的營養素,被認為對哺乳動物支持多種身體過程至關重要。然而,自 1950 年代以來,「西式」飲食中這種脂肪的含量顯著增加,同時油炸和超加工食品中種子油的使用量也增加。這引發了人們的擔憂:過量攝取 Omega-6 可能是導致某些疾病(包括乳癌)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但數十年的研究結果並不一致且沒有定論,從未發現任何將 omega-6 與癌症聯繫起來的生物學機制。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試圖透過初步研究乳癌來解決這種困惑,因為乳癌與肥胖等可改變的因素有關。他們研究了 omega-6 脂肪酸(特別是西方飲食中占主導地位的亞麻油酸)驅動一種重要的營養感應生長路徑(稱為 mTORC1 路徑)的能力。

一項關鍵的初步發現是,亞麻油酸確實在乳癌細胞和動物模型中活化了 mTORC1,但僅限於三陰性亞型。 (「三陰性」是指缺乏三種受體,包括雌激素受體,這三種受體通常由乳腺腫瘤細胞表達,可以透過特定治療進行針對性治療。)科學家發現,這種亞型特異性效應的發生是因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 FABP5 形成複合物,FABP5 在三陰性乳腺腫瘤中以高濃度製造,但在其他亞型中生長不產生,導致細胞代謝調節的細胞生長,從而導致細胞生長的主要調節。

給三陰性乳癌模型小鼠餵食高亞麻油酸飲食會增加 FABP5 濃度、mTORC1 活性和腫瘤生長。研究人員還發現新診斷的三陰性患者的腫瘤和血液樣本中 FABP5 和亞麻油酸的含量升高。

研究結果證明,亞麻油酸可能在乳癌中發揮作用,儘管其作用比以前認識到的更有針對性和更明確。這項研究也被認為是首次建立這種常見飲食成分影響疾病的具體機制的研究。

此外,FABP5 在此過程中的重要性的獲得證實,它可能是一種優質的“生物標誌物”,可以指導目前缺乏任何針對性治療的三陰性乳癌患者進行更加個性化的營養和治療干預。

研究人員才剛開始研究 omega-6-FABP5-mTORC1 訊號在其他疾病中的作用,但在研究中,他們證明相同的路徑可以增強某些前列腺癌亞型的生長。

FABP5-mTORC1 訊號在其他癌症類型甚至肥胖症和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中可能發揮更廣泛的作用,」該研究的第一作者、Blenis 實驗室的博士後研究員 Nikos Koundouros 博士說。

參考文獻:

 

  1. Nikos Koundouros, Michal J. Nagiec, Nayah Bullen, Evan K. Noch, Guillermo Burgos-Barragan, Zhongchi Li, Long He, Sungyun Cho, Bobak Parang, Dominique Leone, Eleni Andreopoulou, John Blenis. Direct sensing of dietary ω-6 linoleic acid through FABP5-mTORC1 signalingScience, 2025; 387 (6739) DOI: 10.1126/science.adm980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研究證明,經常運動的退休人員更能抵抗精神疲勞的影響。

在《衰老與體力活動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伯明翰大學和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與幾組成年人合作,研究是否隨年齡增長,而定期運動是否會減少精神疲勞對一系列認知和身體表現測試的影響。

在第一項研究中,65 歲至 79 歲之間的久坐男性在認知和身體測試中的表現與 52 歲至 64 歲之間的男性相比更差,並且在精神疲勞狀態下進行測試時,這些損害更為嚴重。

第二項針對 66-72 歲退休男性和女性的研究發現,身體活躍的老年人在精神休息和疲勞時的表現比久坐不動的同齡人更好。

伯明翰大學教授、研究的通訊作者 Chris Ring 表示:

「這項研究證實,隨著成年人年齡的增長,體力活動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而且總體而言,它可以避免精神疲勞對認知和身體機能造成的最嚴重影響。

「我們正在進行的國際合作計畫的研究證實,定期進行體能訓練有很多好處,它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認知能力,增強運動能力,增強心理疲勞抵抗力。

「特別是對於年長人來說,定期運動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延緩年齡在許多方面的影響,包括避免在完成一項特別繁重的任務後感到精神疲勞帶來的負面影響。”

研究小組還指出,研究證實,精神疲勞會損害老年人的表現,並證明,隨著年齡增長和缺乏活動,疲勞和放鬆狀態下的表現會變得更差。 」

 

Ring 教授建議,希望在艱難處境中表現更好的老年人可以採取以下三個積極措施:

 

「首先,人們可以增加定期體力活動的數量。

 

「其次,人們可以透過結合認知和身體任務進行熱身,以便更好地為即將到來的身體表現做好準備,尤其是在感到精神疲勞時。

 

“第三,人們可以通過認知和鍛鍊任務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訓練,這種方法稱為大腦耐力訓練(Brain Endurance Training)或BET,以提高他們的心理疲勞恢復能力並增強他們的身體機能。”

參考文獻:

 

 

  1. Rubén López-Rodriguez, Christopher Ring, Jesús Díaz-García.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Mental Fatigue on Cognitive and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Older Adults Are Accentuated by Age and Attenuated by Habitual Physical ActivityJournal of Aging and Physical Activity, 2025; 1 DOI: 10.1123/japa.2024-022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伊迪斯科文大學 (ECU) 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只需五分鐘的離心運動就能為生活方式停滯不前的人帶來顯著的健康益處。

這項研究由艾迪斯科文大學醫學與健康科學學院的 Benjamin Kirk 博士和 Ken Nosaka 教授領導,評估了每天五分鐘的家庭自重離心運動計畫對久坐人群的身體素質、身體組成以及身心健康的影響。

在四周的時間裡,參與者每天完成鍛煉,包括椅子下蹲、椅子斜倚、靠牆俯臥撐和腳跟下落各 10 次,重點是離心肌肉拉長收縮,通過緩慢伸展收縮的肌肉,例如慢慢坐在椅子上,在支撐身體重量的同時,大腿前側肌肉得到拉長。

「我們發現肌肉力量、柔韌性、力量耐力和心理健康都有顯著改善,這證明即使是每天少量的運動也能為久坐不動的人帶來可持續的、可察覺的益處,」Ken Nosaka 教授說。

研究結果證實,離心運動對改善體能非常有效。這種運動對大多數人來說也更容易接受,因為它利用了身體重量,不需要去健身房。

「離心訓練也可以分散在一天之中,這讓時間不夠的人更容易實現。”

久坐的生活方式可能致命

據估計,缺乏運動每年導致澳洲約 530 萬人死亡。據估計,只有63%的人符合成人體力活動的有氧指南,而只有29%的人符合肌肉強化活動的標準。

 

目前,只有 19% 的澳洲成年人口同時符合有氧運動和體力標準。

「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健康水準每年平均會下降 1% 到 2%。因此,對於 50 歲的人來說,他們的健康水準將比 30 歲時下降 20%,」野坂教授說。

定期運動非常重要,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可以降低慢性病、受傷、疲勞的風險,並有助於心理健康。”

美好生活的基礎

雖然艾迪斯科文大學最近研究的結果顯示,每天五分鐘的運動計畫對健康有顯著的益處,但逐漸增加運動量可以帶來更大的益處。

 

「指導方針是每週鍛鍊 150 分鐘,但這個數字往往會讓人們灰心喪氣,尤其是剛開始鍛鍊的人。以每天五分鐘為起點,並在此基礎上繼續鍛鍊,將使人們看到更多的成果,」Nosaka 教授補充道。

 

“每一次肌肉收縮都很重要,但每次鍛鍊至少需要收縮十次才能取得一些效果。”

參考文獻:

  1. Benjamin J. C. Kirk, Georgios Mavropalias, Anthony J. Blazevich, Jodie L. Cochrane-Wilkie, Aus Molan & Kazunori Nosaka. Effects of a daily, home-based, 5-minute eccentric exercise program on physical fitness, body composition, and health in sedentary individuals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25 DOI: 10.1007/s00421-025-05757-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卡羅琳斯卡醫學院的一項綜合研究顯示,患有脂肪肝的人的死亡率幾乎是一般人的兩倍。《肝病學雜誌》發表的研究證明,他們死於肝病以及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等常見疾病的風險較高。

據估計,瑞典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脂肪肝疾病,即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變性肝病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簡稱MASLD),而在全球範圍內,這一數字可能高達四分之一

此疾病因超重或肥胖引起,其特徵是肝臟中脂肪過度堆積,可導致嚴重的肝損傷和肝癌。

隱藏的健康狀況

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胡丁厄分校醫學系助理教授、卡羅琳斯卡大學醫院醫師阿克塞爾韋斯特說:“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患有脂肪肝,因為它在早期很少引起任何症狀。”

“我們的研究發現,被診斷出患有 MASLD 的人死於多種不同疾病的風險較高,而不僅僅是肝病。”

研究人員確定了 2002 年至 2020 年期間瑞典所有被診斷為 MASLD 的患者(總計超過 13,000 名患者),並分析了他們與一般人群相比因不同原因死亡的風險。

患有 MASLD 的人的總體死亡率幾乎高出兩倍。

幾乎所有研究的死亡原因的風險都有所升高,尤其是肝病(死亡率高出 27 倍)和肝癌(死亡率高出 35 倍)導致的死亡。然而,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和非肝癌,死亡率分別高出 54% 和 47%。

整體方法

患有 MASLD 的人死於感染、胃腸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疾病或外部原因的風險也會增加,但死於精神疾病的風險並不大。

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胡丁厄分校醫學系兼職教授、卡羅琳斯卡大學醫院高級醫師 Hannes Hagström 表示:“在治療脂肪肝患者時,我們不能只關注肝臟,這一點很重要。”

“整合不同醫學專業的整體治療方法和早期干預對於改善這些患者的預後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 Gabriel Issa, Ying Shang, Rickard Strandberg, Hannes Hagström, Axel Wester.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in 13,099 patients with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in SwedenJournal of Hepatology, 2025; DOI: 10.1016/j.jhep.2025.03.00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麻州總醫院布萊根分校、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食用植物油而非奶油的人可能會獲得有益的健康效果,甚至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研究人員分析了 20 萬人 30 多年的飲食和健康數據,發現攝取較多植物油,尤其是大豆油、菜籽油和橄欖油,與整體、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較低相關,而攝取奶油則與總體和癌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研究結果發表在《JAMA Internal Medicine》雜誌上,並在美國心臟協會 EPI/生活方式科學會議上同步發表。

「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發現的關聯程度如此之大——當我們模擬在日常飲食中用植物油代替黃油時,死亡風險降低了 17%,這對健康有相當大的影響。」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張宇 (Yu Zhang) 說道。張教授也是哈佛陳曾熙醫學院流行病學系的學生。

奶油和油之間的一個主要區別是它們所含脂肪酸的類型。奶油含有豐富的飽和脂肪酸,而植物油則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雖然對膳食脂肪酸的研究很多,但對其主要食物來源(包括奶油和油)的研究較少。先前的許多研究都關注的是某個時間點的飲食情況,而且都是在小規模人群中進行的,這限制了它們對公共健康的適用性。

這項新研究分析了護理師健康研究 (NHS)、護理師健康研究 II (NHSII) 和健康專業人員追蹤研究 (HPFS) 中 221,054 名參與者的飲食數據。每四年,他們都會回答關於他們食用某些類型食物頻率的問題。研究人員利用這些數據估算了他們吃了多少奶油和植物油。

奶油的總攝取量包括奶油和人造奶油混合物中的奶油、添加到食物和麵包中的可塗抹奶油以及用於家庭烘焙和煎炸的奶油。植物油的攝取量是根據報告的煎炸、煎炒、烘焙和沙拉醬的使用情況來估算的。

研究人員還確定了已死亡的參與者及其死因。研究人員透過統計數據比較不同飲食攝取量的死亡率,發現吃奶油最多的參與者的死亡風險比吃奶油最少的參與者高 15%。相較之下,食用植物油最多的人比食用植物油最少的人死亡風險低 16%。

布萊根婦女醫院錢寧網絡醫學科的通訊作者醫學博士、理學博士丹尼爾·王 (Daniel Wang) 表示:“人們可能會考慮進行簡單的飲食轉換,即用大豆油或橄欖油代替奶油,這樣就能帶來顯著的長期健康益處。”王也是哈佛陳曾熙醫學院營養學系的助理教授,以及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的副研究員。 “從公共衛生角度來看,因癌症或其他慢性疾病導致的死亡人數相當可觀,而這些死亡是可以預防的。”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替代分析,模擬了在餵食試驗中用植物油代替奶油對健康的影響。他們發現,每天用等熱量的植物油代替 10 克黃油(不到一湯匙)可以降低 17% 的癌症死亡人數和總體死亡率。

王說:“即使稍微減少奶油攝取量並在日常飲食中加入更多植物油,也能帶來長期的健康益處。”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的一個限制是參與者主要是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因此他們可能無法代表整個美國人口。未來,他們想研究這種飲食變化產生如此大影響的生物機制。

參考文獻:

  1. Yu Zhang, Katia S. Chadaideh, Yanping Li, Yuhan Li, Xiao Gu, Yuxi Liu, Marta Guasch-Ferré, Eric B. Rimm, Frank B. Hu, Walter C. Willett, Meir J. Stampfer, Dong D. Wang. Butter and Plant-Based Oils Intake and MortalityJAMA Internal Medicine, 2025;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25.020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牛津人口健康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生活方式(吸煙和體力活動)和生活條件等一系列環境因素對健康和過早死亡的影響比基因更大

研究人員利用近 ​​50 萬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數據,評估了 164 個環境因素和 22 種主要疾病的遺傳風險評分對老化、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和過早死亡的影響。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

 

  • 環境因素解釋了死亡風險的 17% 變化,而遺傳傾向(就我們目前所了解的)解釋了不到 2%;
  • 在確定的 25 個獨立環境因素中,吸菸、社會經濟地位、體力活動和生活條件對死亡率和生物老化的影響最大;
  • 吸菸與 21 種疾病有關;家庭收入、房屋所有權和就業狀況等社會經濟因素與 19 種疾病有關;體能活動與 17 種疾病有關;
  • 已確定的23個因素是可修改的;
  • 研究發現,早期生活暴露,包括 10 歲時的體重和出生時的母親吸煙情況,會影響 30-80 年後衰老和過早死亡的風險;
  • 環境暴露對肺、心臟和肝疾病的影響較大,而遺傳風險對失智症和乳癌扮演主導作用。

 

牛津人口健康研究中心聖十字流行病學教授、論文的資深作者 Cornelia van Duijn 教授表示:「我們的研究證明,暴露對健康有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透過個人或透過改善社會經濟條件、減少吸菸或促進體能活動的策略來改變。

 

「雖然基因在腦部疾病和某些癌症中具備關鍵作用,但我們的研究結果強調了減輕肺癌、心臟和肝臟等慢性疾病風險的機會,這些疾病是全球殘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生命暴露尤其重要,因為它們說明環境因素會加速早期衰老,但也留下了充足的機會來預防慢性疾病和早逝風險

 

作者使用獨特的老化測量方法(一種新的「老化時鐘」)來透過血液蛋白質濃度監測人們的衰老速度。這使得他們能夠將預測早期死亡的環境暴露與生物老化聯繫起來。這種方法先前已被證明可以檢測出與年齡相關的變化,不僅在英國生物銀行,而且在中國和芬蘭的另外兩項大型隊列研究中也是如此。

 

牛津人口健康研究所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麻州總醫院研究員奧斯汀阿根蒂耶里博士說:「我們的暴露組方法使我們能夠量化環境和遺傳對衰老的相對貢獻,提供迄今為止最全面的概述導致衰老和過早死亡的環境和生活方式因素。這些發現強調了將干預措施重點放在我們的環境、社會經濟背景和行為上,對於預防許多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和過早死亡具有潛在的好處。 '

英國心臟基金會首席科學和醫療官布萊恩威廉斯教授補充道:你的收入、郵遞區號和背景不應該決定你長壽和健康的機會。但這項開創性的研究證實,這是太多人面臨的現實。

「我們早就知道吸菸等風險因素會影響我們的心臟和循環系統健康,但這項新研究強調了它對我們患有心血管疾病和過早死亡等健康問題的機率有多大的影響。我們迫切需要政府採取大膽行動,解決英國太多人面臨的難以克服的健康障礙。

 

研究發現,雖然許多已確定的單獨暴露在過早死亡中只有很小的作用,但這些生命過程中的多次暴露的綜合影響(稱為暴露組)解釋了很大一部分過早死亡的變化。研究的見解透過確定同時影響過早死亡風險和許多常見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的環境因素的關鍵組合,為改善高齡化人口健康的綜合策略鋪平了道路。

範杜因教授表示,環境健康研究往往著重於基於特定假設的個別暴露。儘管這種方法取得了許多成功,但該方法並不總是能產生可重複且可靠的結果。相反,我們遵循「無假設」的暴露組方法,研究了所有可用的暴露,以找到疾病和死亡的主要驅動因素。

 

“通過將新穎的計算方法與臨床和流行病學知識相結合來探索多重暴露之間的相互作用,我們在如何提供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的原因和後果的準確證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飛躍。”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要將這些技術與智慧技術的新進展相結合,以監測生活方式和環境,以及生物數據,以了解環境隨時間的影響。仍有許多問題有待解答,涉及飲食、生活方式、接觸新病原體(如禽流感和 COVID-19)和化學物質(如殺蟲劑和塑膠),以及環境和遺傳因素對不同族群的影響。

 

這項研究由牛津人口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員與牛津大學精神病學和人類學系的研究人員合作完成;麻州總醫院和波士頓布羅德研究所;阿姆斯特丹大學;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以及蒙彼利埃大學。

 參考文獻:

  1. M. Austin Argentieri, Najaf Amin, Alejo J. Nevado-Holgado, William Sproviero, Jennifer A. Collister, Sarai M. Keestra, Midas M. Kuilman, Bigina N. R. Ginos, Mohsen Ghanbari, Aiden Doherty, David J. Hunter, Alexandra Alvergne, Cornelia M. van Duijn. Integrating the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architectures of aging and mortalityNature Medicine, 2025; DOI: 10.1038/s41591-024-03483-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本月初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研究,與全天喝咖啡的人相比,早上喝咖啡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低,整體死亡風險也較低。

這項研究由美國新奧爾良杜蘭大學西莉亞·斯科特·韋瑟黑德 (Celia Scott Weatherhead) 公共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 HCA Regents 傑出主席兼教授 Lu Qi 博士領導。他說:「迄今為止的研究證實,喝咖啡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似乎可以降低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第2型糖尿病。考慮到咖啡因對我們身體的影響,我們想看看一天中喝咖啡的時間是否對心臟健康有影響。

該研究納入了 1999 年至 2018 年間參加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 (NHANES) 的 40,725 名成年人。喝了咖啡,喝了多少,什麼時候喝的。它還包括一個由 1,463 人組成的小組,他們被要求完成整整一周的詳細飲食日記。

研究人員能夠將這些資訊與九到十年內的死亡記錄和死因聯繫起來。

研究中約 36% 的人早上喝咖啡(他們主要在中午之前喝咖啡),16% 的人全天(早上、下午和晚上)喝咖啡,48% 的人不喝咖啡。

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早上喝咖啡的人因任何原因死亡的可能性降低了 16%,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降低了 31%。然而,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全天喝咖啡的人風險並沒有降低。

無論是適度飲用者(兩到三杯)或大量飲用者(超過三杯),早上喝咖啡的人都受益於較低的風險。早晨少量喝咖啡(一杯或更少)的人風險較小,受益匪淺。

齊博士說:「這是第一個測試咖啡飲用時間模式和健康結果的研究。我們的研究結果說明,重要的不僅僅是你是否喝咖啡或喝多少,一天中喝咖啡的時間也很重要。我們不認為通常不會在飲食指導中提供有關時間安排的建議,但也許我們將來應該考慮這一點。

「這項研究並沒有告訴我們為什麼早上喝咖啡會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下午或晚上喝咖啡可能會擾亂晝夜節律和褪黑激素等激素的水平。反過來,會導致發炎和血壓等心血管危險因子發生變化。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驗證我們在其他人群中的研究結果,我們需要臨床試驗來測試改變人們喝咖啡的時間的潛在影響。”

 

英國倫敦皇家布朗普頓和哈爾菲爾德醫院的 Thomas F. Lüscher 教授在隨附的社論中表示:「在本期《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的研究中,Wang等人分析了40 天內喝咖啡的時間。

 

「在近十年的中位追蹤期間,在調整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攝取量、每天的杯數、睡眠時間和其他混雜因素後,早晨型而不是全天型模式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降低,風險比為0.84,心血管死亡率風險比甚至為0.69。

 

「為什麼一天中的時間很重要?在早上,當我們醒來並起床時,交感神經活動通常會顯著增加,這種影響在白天逐漸消失,並在睡眠時達到最低效果。因此,正如作者指出的那樣,下午或晚上喝咖啡可能會擾亂交感神經活動的晝夜節律。

 

「總的來說,我們必須接受現在的大量證據,證明喝咖啡,尤其是在早上,可能是健康的。因此,喝咖啡,但要在早上喝!”

參考文獻:

  1. Xuan Wang, Hao Ma, Qi Sun, Jun Li, Yoriko Heianza, Rob M Van Dam, Frank B Hu, Eric Rimm, JoAnn E Manson, Lu Qi. Coffee drinking timing and mortality in US adults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5; DOI: 10.1093/eurheartj/ehae87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麻省總醫院布里格姆總醫院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FDA 批准的一種名為 glucarpidase(葡糖苷酶) 的藥物可以作為接受化療藥物甲氨蝶呤 (MTX) 的患者的腎毒性解毒劑。研究人員利用來自美國 28 個主要癌症中心*的數據,研究了葡糖苷酶治療(可快速清除血液中的 MTX)與 MTX 誘發的急性腎損傷 (acute kidney injury,簡稱AKI) 患者預後之間的關聯。他們發現,與未接受這種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葡糖苷酶治療的患者腎臟恢復的機會明顯更高。結果發表在《血液》雜誌

葡萄糖卡苷酶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是極少數可用於抵消化療引起的高毒性毒性的潛在解毒劑之一,」第一作者、布萊根婦女醫院(BWH) 腎內科副醫師、醫學博士Shruti Gupta 說。 Gupta 也是 BWH 和 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腫瘤腎病學主任。 “儘管 glucarpidase 於 2012 年獲得 FDA 批准,但我們的研究是第一個對其潛在臨床益處進行全面評估的研究。”

 

由於其能夠穿透血腦屏障,MTX 是全世界用於治療關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癌症最常用的化療藥物之一。然而,高劑量的MTX(定義為劑量≥500 g/m 2)常常引起嚴重的併發症,例如AKI、肝毒性和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即白血球計數低)。葡萄糖卡苷酶在給藥後 15 分鐘內將血液中的 MTX 轉化為無活性的代謝物。儘管其具有強大的生化作用,但沒有研究檢驗這些作用是否轉化為臨床益處。由於此證據差距,葡糖苷酶的使用有廣泛差異。

 

這項研究由 SERB 製藥公司 BTG International Inc. 資助,旨在解決這一知識差距。研究人員使用多個癌症中心的詳細數據來模擬隨機臨床試驗的條件,這種研究方法稱為目標試驗模擬。這種方法可以估計完整臨床試驗的結果,而無需考慮臨床試驗固有的成本、時間範圍和偏差,特別是對於特定患者群體中相對罕見的事件。

 

「目標試驗模擬是一種有效分析現實世界數據並從中得出因果推論的方法,特別是當臨床試驗不可用且不切實際時,」資深作者、臨床和臨床主任 David E. Leaf 醫學博士說。 BWH 腎臟醫學部急性腎損傷的轉化研究。 “我們與 28 個站點的數十名合作者合作,從醫療記錄中提取精細數據——全部通過手動圖表審查——這使我們能夠解釋模型中的關鍵變量。這使我們對我們的發現。”

 

作者評估了 2000 年至 2022 年間從 708 名 MTX 誘發的 AKI 患者收集的數據,其中 209 名患者在 MTX 暴露後四天內接受了葡萄糖卡苷酶治療,499 名患者沒有接受。他們根據血清肌酸酐濃度的變化比較了兩組出院時的腎臟恢復情況。研究人員還檢查了腎臟恢復的速度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發生率,例如肝毒性和嗜中性白血球減少症。

 

分析顯示,與不使用葡萄糖卡苷酶治療相比,使用葡萄糖卡苷酶治療可使腎臟恢復的幾率增加 2.7 倍。與未接受葡萄糖卡苷酶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葡萄糖卡苷酶治療的患者腎臟恢復較快,嚴重嗜中性白血球減少或肝毒性的風險較低。

 

作者希望他們的發現能鼓勵醫生使用葡萄糖卡苷酶治療 MTX 引起的腎毒性患者。

 

「FDA 的批准只是第一步。如果人們不使用該藥物,那麼患者就無法從中受益,」Leaf 說。 “我們的研究結果為臨床醫生提供了支持葡糖苷酶的實證數據。”

參考文獻:

  1. Shruti Gupta, Sarah Allison Kaunfer, Kevin L Chen, Julie-Alexia Dias, Anitha Vijayan, Arun Rajasekaran, Jason Prosek, Huong L. Truong, Anthony Wood, Claude Bassil, Amanda DeMauro Renaghan, Chintan V Shah, Jingjing Zhang, Ilya Glezerman, Christopher Carlos, Katherine Kelly, Christopher J Passero, Jan Drappatz, Ala Abudayyeh, Daniel Shin, C. John Sperati, Bradley J Yelvington, Swetha Rani Kanduri, Javier A Neyra, Daniel Edmonston, Anushree C Shirali, Anip Bansal, Abdallah Geara, Zain Mithani, Susan L Ziolkowski, Arash Rashidi, Jonathan Jakubowski, Ashwini Pujari, David A Bond, Emily K Dotson, Sarah A Wall, John T. Patton, Jason N Barreto, Sandra M Hermann, Mohammad Salman Sheikh, Rachid C Baz, Jae Hui Lee, Nicholas Lucchesi, Michael Kolman, Muhammad Ahsan Rasheed, Afsheen Afzal, Dasol Kang, Amrita Mahesh, Raymond Hsu, Anthony Nicolaysen, Kibrewessen Tefera, Claire Schretlen, Ryan M Miller, Juan Carlos Q Velez, Alexander H Flannery, Abinet M Aklilu, Shuchi Anand, Soniya Chandrasekhara, Vicki Donley, Ashka Patel, Jian Ni, Shobana Krishnamurthy, Rafia Ali, Osman A Yilmam, Sophia L Wells, Jessica L Ortega, Olivia L Green-Lingren, Rebecca Karp Leaf, Meghan E Sise, Lakshmi Nayak, Ann S. LaCasce, Nelson Leung, David E Leaf. Glucarpidase for Treatment of High-Dose Methotrexate ToxicityBlood Journal, 2025; DOI: 10.1182/blood.202402621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隨機 2 期臨床試驗的結果發現,在化療中添加高劑量靜脈注射 (IV) 維生素 C 可使晚期轉移性胰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從 8 個月延長至 16 個月,平均餘命翻倍

「這是一種致命的疾病,對患者來說預後很差。治療後的中位生存期為八個月,不治療可能會更短,五年生存期很渺茫,」愛荷華大學外科教授Joe Cullen 醫學博士說,和放射腫瘤學,以及該研究的資深作者。 「當我們開始試驗時,我們認為如果生存期達到12 個月就算成功,但我們將總生存期提高了一倍,達到16 個月。結果非常有力地證明了這種療法對患者生存的益處,以至於我們能夠儘早停止臨床試驗。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氧化還原生物學》 11 月份上標誌著高劑量靜脈注射維生素C 的又一次成功,UI 研究人員在近20 年中克服了許多障礙,堅持證明其對癌症患者的益處。

「當然,我們經歷了起起落落,但這是許多人辛勤工作的結晶,」卡倫說,他也是 UI Health Care 霍頓綜合癌症中心的成員。 “這對患者和愛荷華大學來說確實是一件正面的事情。”

提高生存率,提高生活品質

在這項研究中,34名患有第四期轉移性胰腺癌的病人被隨機分配接受標準化療(吉西他濱和納米白蛋白紫杉醇),或是化療加上高劑量維他命C的輸注。結果顯示,接受化療加維他命C的病人平均整體生存期為16個月,而僅接受化療的病人的生存期為八個月。此外,無進展生存期從四個月延長至六個月。

卡倫說:“它不僅提高了總體生存率,而且患者似乎對治療感覺更好。” “它們的副作用較少,似乎能夠耐受更多的治療,我們在其他試驗中也看到了這一點。”

這項新研究並不是證明靜脈注射維生素 C 作為癌症治療一部分的益處的唯一證據。今年早些時候,另一項針對膠質母細胞瘤(一種致命的腦癌)患者進行的 UI 2 期臨床試驗的結果公佈。該研究還發現,當標準化療和放療中添加高劑量靜脈注射維生素 C 時,存活率顯著提高。卡倫和他的同事、醫學博士、哲學博士、愛荷華大學教授兼放射腫瘤學負責人布萊恩艾倫 (Bryan Allen) 也參與了該試驗。

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項 2 期試驗仍在進行中,預計在年內得出結果。所有三項試驗均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 (NCI) 資助。

「NCI 的資助對於我們進行這些2 期試驗並獲得這些真正令人鼓舞的結果非常重要。我們的目標是證明添加高劑量靜脈注射維生素C(非常便宜且耐受性很好)可以改善以下疾病的治療:這些癌症是影響美國人口最致命的癌症之一,」卡倫補充道。

臨床試驗的漫長旅程

Cullen、Allen 和 UI Health Care 的同事幾十年來一直在研究高劑量靜脈注射維生素 C 的抗癌作用。他們的研究揭露了靜脈注射維生素 C 和口服維生素 C 之間的關鍵差異。透過靜脈注射給予維生素 C 會在血液中產生非常高的濃度,這是口服給藥無法達到的。這些高濃度會導致癌細胞內產生獨特的化學反應,使細胞更容易受到化學和放射治療的影響

Cullen 指出,儘管人們對維生素 C 作為癌症療法持懷疑態度,但他和他的同事透過各種臨床試驗從基礎科學發現到如何作用的生物機制所獲得的結果非常令人鼓舞和穩健。

「透過這個過程的每一步,它都在不斷改進。我們在細胞中進行了實驗,效果很好。我們在小鼠中進行了實驗,效果很好。然後我們的第一階段試驗看起來非常有希望。 「例如,在我們針對胰臟癌的一項1 期試驗中,我們將高劑量靜脈注射維生素C 與放射治療相結合,但我們仍然有3 名長期倖存者。儘管距今他們已死亡9 年,但已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除了Cullen和Allen之外,UI團隊還包括來自UI Carver醫學院、UI公共衛生學院和密爾瓦基威斯康辛醫學院外科、放射腫瘤學、內科部門的癌症醫生和研究人員。

參考文獻:

  1. Kellie L. Bodeker, Brian J. Smith, Daniel J. Berg, Chandrikha Chandrasekharan, Saima Sharif, Naomi Fei, Sandy Vollstedt, Heather Brown, Meghan Chandler, Amanda Lorack, Stacy McMichael, Jared Wulfekuhle, Brett A. Wagner, Garry R. Buettner, Bryan G. Allen, Joseph M. Caster, Barbara Dion, Mandana Kamgar, John M. Buatti, Joseph J. Cullen. A randomized trial of pharmacological ascorbate, gemcitabine, and nab-paclitaxel for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ncerRedox Biology, 2024; 77: 103375 DOI: 10.1016/j.redox.2024.10337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約翰霍普金斯金梅爾癌症中心的科學家已經鑑定出 16 個基因,乳癌細胞在逃離腫瘤的低氧區域後,利用這些基因在血液中生存。每一個都是阻止癌症復發的潛在治療標靶,其中一個——MUC1——已經進入臨床試驗。

該研究於 9 月 28 日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腫瘤深處,充滿了快速分裂的細胞,癌細胞面臨缺氧的情況,這種情況稱為缺氧。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腫瘤學助理教授Daniele Gilkes 博士解釋說,在這些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癌細胞最終會尋找它們錯過的東西,慢慢地進入富含氧氣的血液,並經常在身體的其他地方播種轉移。

團隊確定了16個基因,這些基因負責保護細胞免受活性氧物質的傷害,吉爾克斯說:「這是一種當細胞進入血液時會發生的壓力。」她說:「儘管缺氧細胞位於我們所謂的腫瘤周圍惡劣區域——這意味著它們就坐落在死細胞旁邊——我們認為它們能夠遷移到更高的[氧氣]濃度環境,在那裡它們實際上可以找到血液。」她說:「能夠在超低氧濃度下生存的細胞在血液中生存得更好。這就是為什麼即使腫瘤被移除後,我們有時會發現癌細胞在身體的其他地方建立了據點腫瘤中的低氧環境與較差的預後相關。」

科學家試圖了解是什麼幫助這些缺氧後的細胞在殺死其他癌細胞的環境中生存,以及哪些基因被活化以促進生存。

在實驗室研究中,吉爾克斯的團隊將缺氧細胞標記為綠色,然後應用一種稱為空間轉錄組學的技術來識別哪些基因在壞死周圍區域被打開,以及當細胞遷移到氧含量更高的腫瘤區域時哪些基因不變。他們將小鼠原發性腫瘤中的細胞與進入血流或肺部的細胞進行了比較。在癌細胞逃離最初的腫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缺氧誘導的基因子集仍繼續表達。

吉爾克斯說:“結果顯示,存在一種對缺氧條件暴露的記憶潛力。”

 

這項新研究顯示了實驗室模型中發生的情況與人體中發生的情況之間的差異,解決了困擾科學家的一個謎團。當培養皿中的細胞缺氧並在短時間內恢復高濃度的氧氣時,它們往往會停止表達(缺氧誘導的)基因並恢復正常。然而,在腫瘤中,缺氧更多的是一種慢性疾病,而不是急性的。當吉爾克斯的團隊將細胞暴露在缺氧狀態較長時間時——五天通常就足夠了——他們模仿了小鼠模型中發生的情況。

 

結果尤其可以預測復發率很高的三陰性乳癌(TNBC)。研究人員發現,三年內復發的 TNBC 患者活檢組織中一種名為MUC1的蛋白質含​​量較高。

 

作為他們研究模型的一部分,Gilkes 和團隊使用一種名為 GO-203 的化合物來阻斷MUC1,看看它是否會減少乳癌細胞向肺部的擴散。他們的目標是專門消除侵襲性、缺氧後的轉移細胞。

 

Gilkes 說:“如果我們降低這些缺氧細胞中MUC1的濃度,它們就不再能夠在血液中或存在活性氧的情況下生存,並且它們在小鼠體內形成的轉移也會減少。”然而,她說,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看看這項發現是否適用於所有癌症類型。

 

Gilkes 表示,針對多種實體腫瘤類型(包括乳癌、卵巢癌和大腸癌)的晚期癌症患者的針對MUC1 的I/II 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

參考文獻:

 

  1. Inês Godet, Harsh H. Oza, Yi Shi, Natalie S. Joe, Alyssa G. Weinstein, Jeanette Johnson, Michael Considine, Swathi Talluri, Jingyuan Zhang, Reid Xu, Steven Doctorman, Delma Mbulaiteye, Genevieve Stein-O’Brien, Luciane T. Kagohara, Cesar A. Santa-Maria, Elana J. Fertig, Daniele M. Gilkes. Hypoxia induces ROS-resistant memory upon reoxygenation in vivo promoting metastasis in part via MUC1-C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15 (1) DOI: 10.1038/s41467-024-5199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瓊森綜合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開發了迄今為止最大的肉瘤(sarcoma )患者來源的類器官集合,可以幫助提高對這種疾病的了解,並更好地確定最有可能對每個患者有效的治療方法。

《細胞幹細胞》雜誌詳細介紹了該方法,它使用患者自身的腫瘤細胞複製患者腫瘤的獨特特徵,使科學家能夠快速篩選大量藥物,以確定針對這一罕見且多樣化群體的個人化治療癌症。

「肉瘤是一種罕見且複雜的疾病,這使得進行臨床試驗來確定有效的治療方法特別具有挑戰性。一些較罕見的亞型完全缺乏標準治療。即使有多種治療選擇,通常也沒有可靠的、數據驅動的方法來治療研究的資深作者、矯形外科助理教授 Alice Soragni 博士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 “用患者來源的腫瘤類器官測試藥物有可能幫助預測患者對治療的反應,目的是改善治療選擇通常有限的疾病的患者預後。”

 

雖然肉瘤可在骨骼或肌肉和脂肪組織等軟組織中形成,但僅佔所有癌症的不到 1%,但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在年輕人中。肉瘤類型的稀有性和多樣性(超過 100 種不同的亞型)使得它們特別難以研究。患者對傳統療法的反應可能存在很大差異,因此很難為每個人確定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為了確定類器官是否可以增強對患者腫瘤對特定藥物或組合的反應的理解,研究小組收集了來自126 名UCLA 患者的294 個樣本的生物庫,這些患者被診斷患有25 種不同亞型的骨和軟組織肉瘤。雖然腫瘤類器官已廣泛用於研究癌症,但這項研究是將類器官開發擴展到肉瘤的首次研究。

 

該團隊成功地從 110 多個樣本中創建了腫瘤類器官,並進行了詳細的組織病理學和分子分析,以確認這些類器官保留了原始腫瘤的關鍵特徵。然後使用 Soragni 及其團隊開發的迷你環管道對這些類器官進行高流量藥物篩選,從而能夠在短時間內以 3D 格式測試數百種藥物。

 

透過此過程,該團隊能夠對 59% 的測試樣本確定至少一種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批准的潛在有效治療方法。此外,他們發現在實驗室中觀察到的藥物反應與患者本身對少數病例的治療反應相匹配,這證明這些類器官可能成為指導臨床決策的強大工具。

 

 「我們已經證明,可以在手術或活檢後一周內快速生成肉瘤類器官,並用它們來篩選大量藥物,包括 FDA 批准的療法和目前正在進行臨床試驗的其他療法,」索拉尼說。

 

「這使我們能夠確定哪些藥物最有可能對特定患者有效,這對於像肉瘤這樣複雜的疾病至關重要,因為基因組精準醫學往往無法滿足這種疾病的需要,」該研究的作者諾亞·費德曼博士補充道。

 

此外,該研究證實,可以在單一機構內實施大規模的功能性精準醫學計劃,為基於類器官的測試提供簡化且可擴展的模型。

 

「類器官提供了一種切實可行的方法,為患者提供最有希望的治療方法,這可能會改變肉瘤患者的遊戲規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骨科外科系主任兼執行醫療主任 Nicholas Bernthal 博士說。 “我們樂觀地認為,這種方法將為那些最需要的人帶來更好、更個性化的護理。”

 

根據這項研究的結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團隊將在一項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中驗證這些結果,該試驗旨在確認基於類器官的方法在預測骨肉瘤患者治療反應方面的有效性,骨肉腫瘤是最常見的骨癌類型,主要是影響兒童和青少年。

 

參考文獻:

  1. Ahmad Al Shihabi, Peyton J. Tebon, Huyen Thi Lam Nguyen, Jomjit Chantharasamee, Sara Sartini, Ardalan Davarifar, Alexandra Y. Jensen, Miranda Diaz-Infante, Hannah Cox, Alfredo Enrique Gonzalez, Summer Norris, Jantzen Sperry, Jonathan Nakashima, Nasrin Tavanaie, Helena Winata, Sorel T. Fitz-Gibbon, Takafumi N. Yamaguchi, Jae H. Jeong, Sarah Dry, Arun S. Singh, Bartosz Chmielowski, Joseph G. Crompton, Anusha K. Kalbasi, Fritz C. Eilber, Francis Hornicek, Nicholas M. Bernthal, Scott D. Nelson, Paul C. Boutros, Noah C. Federman, Jane Yanagawa, Alice Soragni. The landscape of drug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in sarcomaCell Stem Cell, 2024; DOI: 10.1016/j.stem.2024.08.010

鄭醫師補充:

肉瘤雖還未列入衛服部「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範疇中,但這類針對腫瘤細胞特性,制定個人化治療,提高患者存活率的治療走向已經是必然趨勢。

以下為衛服部網站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公告新增「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自113年5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中央健康保險署預估每年約2萬多名癌症病人受惠,挹注經費約3億元,接軌癌症精準醫療趨勢。

考量基因檢測目的不同,實體腫瘤部分,計14大類癌別可透過單基因檢測或NGS協助挑選合適的標靶藥物,又因檢測方法、基因位點多寡及病人需求等差異,採取健保定額給付、民眾負擔價差方式。健保3種定額給付分別為BRCA基因檢測支付1萬點、小套組(≦100個基因)支付2萬點及大套組(>100個基因)支付3萬點。NGS涵蓋之實體腫瘤包含:非小細胞肺癌、三陰性乳癌、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攝護腺癌、胰臟癌、NTRK基因融合實體腫瘤、肝內膽管癌、甲狀腺癌、甲狀腺髓質癌等9癌;另大腸直腸癌、泌尿道上皮癌、黑色素瘤、腸胃道間質瘤及胃癌,專家會議共識為提升健保給付效益,將採單基因檢測,近期相關醫學會已依新增修訂診療項目流程提出申請。

另血液腫瘤部分,基因檢測結果有助於規劃是否適合骨髓移植等後續治療計畫,本次NGS新增小套組(≦100個基因)及大套組(>100個基因)給付。與基因檢測相關之5大類血液腫瘤包含: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高風險之骨髓分化不良症狀群(MDS)、急性淋巴芽細胞白血病(B-ALL及T-ALL)等3癌;另B細胞淋巴癌(BCL)及T或NK細胞血癌與淋巴癌(NKTL)則規劃採單基因檢測,相關醫學會已提出申請。

https://www.mohw.gov.tw/cp-16-78416-1.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內分泌學會《臨床內分泌與代謝雜誌》發表的新研究,定期攝取適量的咖啡和咖啡因可能對多種心臟代謝疾病有預防作用,包括第 2 型糖尿病、冠心病和中風。 

研究人員發現,經常攝取咖啡或咖啡因,尤其是適量的咖啡或咖啡因,與新發心臟代謝多種疾病(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簡稱CM,心血管代謝多重疾病是指同時存在多種心血管和代謝相關的健康問題,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以及心臟病等。這些疾病相互影響,增加了患者的健康風險和治療的複雜性。)的風險降低有關,CM 是指至少兩種心臟代謝疾病並存。

研究指出,隨著世界各地人口老化,多種心臟代謝疾病(CM)的盛行率正成為日益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研究人員發現,咖啡和咖啡因的攝取在 CM 發展的幾乎所有階段都可以發揮重要的保護作用。

每天喝三杯咖啡,或 200-300 毫克咖啡因可能有助於降低沒有任何心臟代謝疾病的個體患心臟代謝多種疾病的風險。」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蘇州大學蘇州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系 Chaofu Ke 博士說。 

研究發現,與不飲用或每天攝取少於100毫克咖啡因的攝取者相比,飲用適量咖啡(每天3杯)或咖啡因(每天200-300毫克)的攝取者罹患對於新發生的 CM風險降低了48.1%或40.7 %

Ke 和他的同事們的研究結果是基於英國生物銀行的數據,這是一項大型且詳細的縱向飲食研究,招募超過 50 萬名年齡在 37 至 73 歲之間的參與者。該研究排除了對咖啡因攝取量資訊不明確的個體。由此產生的參與者包括總共 172,315 名在基線時沒有任何心臟代謝疾病的個體進行咖啡因分析,以及相應的 188,091 名個體進行咖啡和茶攝取分析。

參與者的心臟代謝疾病結果是根據自我報告的醫療狀況、初級保健數據、連結的住院醫院數據以及與英國生物銀行相關的死亡登記記錄來確定的。

在沒有心臟代謝疾病的參與者中,各個層面的咖啡和咖啡因攝取量與新發生CM 的風險呈負相關。研究發現,攝取適量咖啡或咖啡因的人的風險最低適量的咖啡或咖啡因攝取量與 CM 的幾乎所有發展階段均呈負相關

「研究結果強調,提倡健康族群攝取適量咖啡或咖啡因作為飲食習慣可能對預防 CM 具有深遠的益處,」Ke 說。

解決研究空白

大量流行病學研究揭漏了咖啡、茶和咖啡因攝取對單一心臟代謝疾病發生率的保護作用。然而,這些飲品對 CM 發展的潛在影響尚不清楚。

作者回顧了有關該主題的現有研究,發現患有單一心臟代謝疾病的人的全因死亡風險可能比沒有任何心臟代謝疾病的人高兩倍。相較之下,研究人員發現患有 CM 的人全因死亡的風險可能高出近 4 至 7 倍。研究人員還指出,與單一疾病相比,CM 可能會帶來更高的身體功能喪失和精神壓力風險。

參考文獻:

 

  1. Xujia Lu et al. Habitual Coffee, Tea and Caffeine Consumption, Circulating Metabolites, and the Risk of 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JCEM, 2024 DOI: 10.1210/clinem/dgae5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也是世界上存活率最低的癌症之一。細胞激素是一種小信號蛋白,例如白細胞介素 12 (IL-12),已被證明具有作為強大的腫瘤抑制因子的巨大潛力。然而臨床治療,由於許多嚴重的副作用,它們的應用受到限制。

《自然奈米技術》在2024年1 月 11 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生物醫學工程教授及其研究小組證明,透過吸入治療方法使用稱為外泌體的奈米氣泡可以直接將IL-12 信使RNA (mRNA) 遞送至肺部。 mRNA 是產生參與多種細胞功能的特定蛋白質的藍圖。雖然科學家之前曾使用脂質體(基於脂肪的微小顆粒)或脂質奈米顆粒 (LNP) 來傳遞 mRNA,但這種方法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缺乏組織歸巢(顆粒不會到達目標器官)以及擔心長期接觸後的潛在毒性。在過去的 15 年裡,程教授的團隊一直在開發外泌體,作為在特定適應症中優於脂質體和 LNP 的藥物遞送載體。

 

新方法

 

到目前為止,臨床醫生只能透過將 IL-12 直接注射到腫瘤或血液中來使用 IL-12 來治療癌症。程教授 的實驗室發現,讓患者(在本例中為小鼠)吸入外泌體中的IL-12 mRNA 不僅可以將局部濃縮的IL-12 輸送到肺部,而且還可以以最小的副作用更好地對抗癌症。與使用脂質體等其他遞送 mRNA 的方法相比,吸入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在需要的地方產生更高濃度的 IL-12。

 

「外泌體通常被全身注射到血液中,」程說。 「在這項新研究中,我們證明吸入性外泌體可以有效地到達肺部並遞送抗肺癌物質 IL-12 mRNA。這是推進開發治療肺癌的新型吸入藥物的重要一步。肺癌是世界上五年生存率最低的癌症之一。

 

將免疫細胞變成強大的防禦者

 

吸入帶有 IL-12 藍圖的奈米氣泡可以啟動肺部免疫細胞,將它們變成強大的防禦者,釋放出直接靶向並摧毀腫瘤細胞的物質。此外,IL-12有助於訓練這些免疫細胞「記住」腫瘤細胞的獨特特徵。因此,如果腫瘤試圖再次攻擊,這些消息靈通的免疫細胞就準備好迅速識別並消除腫瘤。此外,這些強大的免疫細胞可以將其新發現的知識傳播到全身其他未經訓練的免疫細胞,從而形成一支防禦者軍隊。這意味著,即使腫瘤細胞試圖擴散到其原始位置(例如肺部)之外,這些準備好的免疫細胞也可以發現並消滅它們,從而提供全身性的癌症防禦系統。表現出肺部腫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對腫瘤再次挑戰的抵抗力增強。

集功效與簡單性於一體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策略作為一種有效的 IL-12 mRNA 遞送系統向肺部微環境脫穎而出,並將簡單性與針對原發性腫瘤和轉移瘤的功效結合起來。與其他奈米顆粒對照組相比,外泌體可增強 IL-12 表現並減輕毒性。患者可能更願意簡單地吸入治療劑而不是接受腫瘤內注射。

後續步驟

程教授的團隊目前正在與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的腫瘤學家合作,將他們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以造福肺癌患者。

參考文獻:

  1. Mengrui Liu, Shiqi Hu, Na Yan, Kristen D. Popowski, Ke Cheng. Inhalable extracellular vesicle delivery of IL-12 mRNA to treat lung cancer and promote systemic immunity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4; DOI: 10.1038/s41565-023-01580-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物年齡可逆轉,研究:少吃糖就可以

作者 黃 嬿 | 發布日期 2024 年 07 月 30 日

過多糖對健康有害,科學家已知飲食添加過多糖,會加速細胞氧化,糖會產生氧化壓力,損害蛋白質、組織和器官。幸好生物年齡可逆轉,最近加州大學研究發現,每天少吃兩茶匙糖就能讓身體更年輕。

英國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取添加糖不超過 30 克,約等於七塊方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建議每天添加糖限制 50 克以內。台灣衛福部對添加糖每日攝取量建議是若每日熱量攝取 2,000 大卡,添加糖應低於 50 公克。

700 毫升「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 62 公克。牛奶巧克力約含 25 克,一罐可樂則約 39 克添加糖。吃太多醣類會導致許多疾病,如心臟病、中風、二型糖尿病、肝病、肥胖和蛀牙。血液高糖分會損害細胞,導致慢性炎症,慢性炎症與心臟病、糖尿病、肝病和癌症都有關。

糖會加速生物年齡老化

生物年齡即表觀遺傳時鐘,為細胞和組織年齡,代表身體健康狀態,當細胞越老,磨損就越多,使人患癌症等慢性疾病風險更高。生物年齡受遺傳和飲食和運動等生活習慣影響,DNA 的化學「標籤」可測量身體衰老狀況,當化學標籤累積愈多,身體老化更快。

有些人生物年齡比實際年齡低,研究發現,與飲食健康有關,但糖會破壞健康飲食好處,即使人們吃得很好,只要每添加 1 克糖,生物年齡就會增加。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查看 342 名平均年齡 39 歲的女性飲食紀錄,測量營養素包括維生素 AC B12 及葉酸、鋅、硒、鎂、纖維和添加糖,採集唾液樣本測量生物年齡。 

研究三種健康飲食措施如何影響生物年齡,最遵循地中海飲食,優先考慮高纖維、維生素和抗氧化劑的食物的女性生物年齡最低,但即使糖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添加糖也會加速生物時鐘衰老。

這些女性平均攝取量是英國建議限量兩倍多,即 61.5 克,甚至有些女性高達 316 克。作者指出,高度添加糖與代謝健康惡化和早期疾病相關性,可能比任何飲食因素都大。每天少吃 10 克糖,可使生理時鐘倒轉 2.4 個月,約每天少吃一個甜甜圈。

這研究是第一個證明添加糖與表觀遺傳時鐘老化有關聯的研究,強調減少糖攝取對改善健康和長壽的重要性。論文刊登於《Jama Network Open》期刊。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1.Chiu DTHamlat EJZhang JEpel ESLaraia BA. Essential Nutrients, Added Sugar Intake, and Epigenetic Age in Midlife Black and White WomenNIMHD Social Epigenomics ProgramJAMA Netw Open. 2024;7(7):e2422749.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22749

2.Dwaraka, V.B., Aronica, L., Carreras-Gallo, N. et al. Unveiling the epigenetic impact of vegan vs. omnivorous diets on aging: insights from the Twins Nutrition Study (TwiNS). BMC Med 22, 301 (2024).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4-03513-w

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6-024-03513-w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楊百翰大學營養學教授 Karen Della Corte 最近撰寫了一項新研究,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該研究開發了國家血糖指數(glycemic index ,簡稱GI) 和血糖負荷(glycemic load,簡稱GL) 數據庫,以深入了解在美國攝取碳水化合物品質的變化,這是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

GI 是公共衛生研究人員用來對碳水化合物品質進行分類的量表。白麵粉和糖穀物等高升糖指數食物會導致“糖分飆升”(sugar rush),對代謝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此外,GL 也會影響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

「大規模研究證實,高 GI 和 GL 飲食與 2 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的風險增加有關,」Della Corte 說。 “此外,高GI食物會導致更快的飢餓感和熱量攝取增加,並導致體重增加。”

為了進行這項研究,Della Corte 和她的丈夫、楊百翰大學物理和天文學教授 Dennis Della Corte 開發了一個人工智慧模型,可以根據食物的 GI 和 GL 來分析食物。他們使用了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 ,NHANES),該調查提供了美國人每天食用的食物樣本清單。 AI 根據食物描述將 NHANES 中的食物與其相關的 GI/GL 值進行配對。這創建了第一個國家地理標誌資料庫。

「使用開放人工智慧[創建] GI 資料庫是我們的一項新穎應用,標誌著營養研究方法的進步,」Della Corte 說。 “展望未來,現在可以使用該資料庫來研究許多新的重要問題,這些問題涉及 GI 和 GL 對美國慢性病風險的作用”

Della Corte 透過這個飲食資料庫,可以從近 10,000 種食物中收集的數據中分析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利用人工智慧,原本可能需要數月時間的過程得以加速並成為可能。

除了開發創建美國第一個國家胃腸道資料庫所需的方法之外,他們的研究還包括分析二十多年來碳水化合物品質攝取趨勢。它報導了美國飲食中GL貢獻最高的食物,如軟性飲料、白麵包、米和果汁。

 

「這項研究的一個關鍵結論是,在飲食中優先考慮低血糖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性。這意味著重點關注完整的、最低限度加工的食品這些食品可以緩慢地將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並防止血糖濃度飆升,」德拉科爾特說。 “從精製穀物轉向全穀物有助於改善飲食的健康性並降低整體膳食血糖指數。”

德拉科爾特指出,簡單了解哪些食物的低GI指數可以幫助人們做出更明智的食物選擇。可以將其視為將您的食品儲藏室變成“GI 友善區”。她建議將以下物品添加到您的購物清單中,或將其中一些添加到每週的膳食準備中:

  • 全穀類
  • 豆子
  • 扁豆
  • 鷹嘴豆
  • 糙米或野生稻
  • 藜麥
  • 大麥
  • 鋼切燕麥或燕麥片(備註:「鋼切」是指將穀物(通常是燕麥)用鋼刀直接切割成小塊的加工方式。這種加工方法保留了穀物的更多營養成分,並且口感較為粗糙,煮熟後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鋼切燕麥在健康飲食中受到青睞,因為它富含纖維和其他重要營養素。)
  • 非澱粉類蔬菜
  • 水果
  • 堅果

此外,研究還發現 GI 和 GL 內的飲食模式是基於性別、種族、民族、教育和收入水平。毫不奇怪,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傾向於選擇更健康的碳水化合物。教育程度和收入較高的人更有可能吃低GI的食物。黑人成年人的 GI/GL 最高,女性的 GI/GL 高於男性。

Della Cortes 夫婦表示,他們很高興在這項研究中合作,並希望他們的資料庫能夠提高公眾對碳水化合物品質重要性的認識,碳水化合物品質與其他重要的生活方式因素一起可以幫助預防疾病並延長個人的健康壽命。

“我們希望未來從該數據庫中得出的研究將增加倡導將血糖指數(GI)納入公共衛生指南和飲食建議所需的證據。”

參考文獻:

  1. Karen A Della Corte, Dennis Della Corte, Sean Titensor, Bo Yang, Simin Liu. Development of a national database for dietary glycemic index and load for nutritional epidemiologic studies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2024; DOI: 10.1016/j.ajcnut.2024.06.00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JAMA Network Open》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可以在家中進行的非侵入性大腸癌篩檢測試可以將大腸癌死亡風險降低 33% 。這是第一個評估該工具在特定種族群體中的有效性的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綜合癌症中心 - Arthur G. James 癌症醫院和 Richard J. Solove 研究所 (OSUCCC - James) 以及 Kaiser Permanente 的研究人員評估了近 11,000 名在家接受治療的患者的數據2002年至2017 年間,Kaiser Permanente 在北加州和南加州的會員中進行了FIT(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ing糞便免疫化學檢測)。領導者提高整體篩檢指南的合規性並改善種族差距。

正確的篩檢測試是能夠完成的測試,而且做得很好。儘管我們幾十年來就知道結直腸癌可以透過篩檢發現最早的癌前狀態,但在45-75 歲的美國人中,只有約60% 的人能夠發現結直腸癌。作者、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Chyke Doubeni 說。 Doubeni 擔任 Wexner 醫療中心首席股權官、OSUCCC 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副主任 - James 和俄亥俄州立大學醫學院教授。

他說,有些人可能因為恐懼或尷尬而沒有接受大腸鏡檢查,這導致許多人在更晚期、更難治療的階段被診斷出患有這種疾病。

「證據證明,每年進行FIT 與每10 年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對於篩檢平均風險族群的效果一樣好。這項研究應該讓個人及其臨床醫生有信心使用這種非侵入性測試進行篩檢,並找到部署這些測試的方法在結直腸癌篩檢率非常低的服務欠缺社區,」Doubeni 說。

然而,他指出,任何檢測結果呈陽性的人都

不要延遲接受大腸鏡檢查,以跟進異常的 FIT 結果,這一點至關重要。篩檢大腸鏡檢查是一種將帶有微型攝影機的細管插入直腸以觀察腸道內壁的手術。然後可以在手術時切除癌前息肉,並在進入晚期之前對早期癌症進行治療。 FIT 涉及在家中收集糞便樣本並將其郵寄到實驗室進行測試。

研究設計和方法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評估了 10,711 名完成大腸癌篩檢 FIT 篩檢的人的資訊。 2002 年至 2017 年間,多個醫療中心發現了年齡在 52 歲至 85 歲之間的患者。

 

除了將大腸直腸癌相關死亡風險降低 33% 之外,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左側結腸發生癌症(包括直腸癌)的風險降低了 42%。 FIT 篩檢也與非西班牙裔亞裔、非西班牙裔黑人和非西班牙裔白人大腸癌​​死亡風險降低有關。

「大腸癌篩檢有效,是減少大腸癌死亡的最佳方法之一,」北加州凱撒醫療機構聯合首席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官道格拉斯·科利醫學博士說。 「這項研究在過去幾年中至少進行了一次FIT 篩檢,證實了這種方法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它可以在家中進行,我們預計,按照建議,每年定期使用,可以導致更大程度的減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我們的環境中,提供多種癌症篩檢方法已將參與率提高到 80% 以上,這與結直腸癌死亡人數減少了約 50% 相關

增加在家測試的機會

Wexner 醫療中心和 OSUCCC — James 啟動了一項試點計劃,提供家庭大腸癌篩檢測試,現在初級保健診所也提供這項服務。該計劃是更廣泛實施以增加篩檢的第一步。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的數據,與非西班牙裔白人患者相比,黑人患者被診斷出患有結腸癌的可能性高出 20%,死於該疾病的可能性高出 40%。阿巴拉契亞地區的人們死於大腸直腸癌的比例也高得不成比例。

參考文獻:

  1. Chyke A. Doubeni, Douglas A. Corley, Christopher D. Jensen, Theodore R. Levin, Nirupa R. Ghai, Kimberly Cannavale, Wei K. Zhao, Kevin Selby, Skye Buckner-Petty, Ann G. Zauber, Robert H. Fletcher, Noel S. Weiss, Joanne E. Schottinger. F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Screening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DeathJAMA Network Open, 2024; 7 (7): e2423671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4.2367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醫學實驗室和倫敦帝國學院的科學家發現,「關閉」一種名為 IL-11 的蛋白質可以使小鼠的健康壽命顯著延長近 25%。

科學家與新加坡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同事合作,透過培育刪除了製造 IL-11(白細胞介素 11)的基因的小鼠來測試 IL-11 的效果。這使得小鼠的壽命平均延長了 20% 以上。

他們也對 75 週大的小鼠(相當於人類約 55 歲的年齡)注射了抗 IL-11 抗體,而這種藥物可以阻止 IL-11 在體內的作用。

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非常引人注目,從75 週齡開始直至死亡,小鼠接受抗IL-11 藥物治療,雄性小鼠的中位數壽命延長了22.4%,雌性小鼠的中位元壽命延長了25%。這些小鼠的平均壽命為 155 週,而未經治療的小鼠為 120 週。

這種治療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動物因癌症死亡的情況,並減少了許多由纖維化、慢性發炎和新陳代謝不良引起的疾病,這些都是衰老的標誌。觀察到的副作用非常少。

來自倫敦帝國學院和新加坡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醫學研究委員會醫學科學實驗室 (MRC LMS) 的共同通訊作者 Stuart Cook 教授表示:「這些發現非常令人興奮。接受治療的小鼠癌症減少,並且沒有常見的衰老和虛弱跡象,但我們也看到肌肉消耗減少和肌肉力量改善,換句話說,接受抗I​​L-11 治療的老年小鼠更健康。

「以前提出的延長生命的藥物和治療方法要么副作用明顯,要么無法對兩性都起作用,如果可以延長壽命,就不能延長健康的生活,但 IL-11 的情況似乎並非如此。 」。

「雖然這些發現僅在小鼠身上進行,但它提出了一種誘人的可能性,即這些藥物可能對老年人產生類似的效果。抗IL-11 治療目前正在進行針對其他疾病的人體臨床試驗,這研究可能為未來人類的老化延緩效果提供令人興奮的成果。

 

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研究 IL-11,並在 2018 年首次證明 IL-11 是一種促纖維化和促發炎蛋白,推翻了多年來對 IL-11 抗纖維化和抗發炎作用的錯誤描述。

新加坡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共同通訊作者、助理教授Anissa Widjaja 表示:「這個計畫早在2017 年就開始了,當時我們的一位合作者向我們發送了一些用於另一個計畫的組織樣本。

「我們發現這些 IL-11升高的濃度會對身體產生負面影響,例如發炎和阻止器官在受傷後癒合和再生。雖然我們的研究是在小鼠身上完成的,但我們希望這些發現與人類健康高度相關,因為我們在人體細胞和組織的研究中也看到了類似的效果。

“這項研究是更好地了解衰老的重要一步,我們在小鼠身上證明了一種療法,可以通過減少虛弱和衰老的生理表現來延長年長時健康的時間。”

先前,科學家假設 IL-11 是人類演化的遺跡,因為雖然它對某些動物物種的肢體再生至關重要,但它被認為在人類中基本上是多餘的。

然而,人類在55 歲左右之後,會產生更多的IL-11,過去的研究已將其與慢性發炎、器官纖維化、代謝紊亂、肌肉萎縮(肌肉萎縮症)、虛弱和心臟纖維化聯繫起來。這些情況是我們與老化相關的許多跡象。

 

當一個人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此類病症時,稱為多重疾病,其中包括一系列病症,包括肺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視力和聽力下降以及許多其他病症。

庫克教授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小鼠所有組織中的IL-11 基因活性都會增強。當它被活化時,就會導致多種疾病,即衰老疾病和全身功能喪失,從視力到聽力。

根據包括 NHS 和 WHO 在內的許多領先衛生機構的說法,多重疾病和虛弱被認為是 21 世紀全球最大的醫療保健挑戰之一。

目前,除了嘗試單獨治療多種潛在原因外,還沒有針對多重疾病的治療方法。

科學家警告說,這項研究的結果是在小鼠身上進行的,在人們考慮為此目的使用抗IL-11 藥物之前,這些治療方法在人類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在臨床試驗中進一步確定。

該研究主要由國家醫學研究委員會(新加坡)和醫學研究委員會(英國)資助。

參考文獻:

  1. Anissa A. Widjaja, Wei-Wen Lim, Sivakumar Viswanathan, Sonia Chothani, Ben Corden, Cibi Mary Dasan, Joyce Wei Ting Goh, Radiance Lim, Brijesh K. Singh, Jessie Tan, Chee Jian Pua, Sze Yun Lim, Eleonora Adami, Sebastian Schafer, Benjamin L. George, Mark Sweeney, Chen Xie, Madhulika Tripathi, Natalie A. Sims, Norbert Hübner, Enrico Petretto, Dominic J. Withers, Lena Ho, Jesus Gil, David Carling, Stuart A. Cook. Inhibition of IL-11 signalling extends mammalian healthspan and lifespanNature, 2024; DOI: 10.1038/s41586-024-07701-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住院和其他醫療機構的所有患者中多達一半營養不良。這會給個人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生活品質低落和死亡率上升等嚴重後果。提供營養可以緩解這些問題,但人們對這方面的認知還不夠重視。這是烏普薩拉大學和哥德堡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一篇綜述文章的結論。

「被診斷患有營養不良的患者太少了。這種情況的診斷不足和治療不足仍然是醫療保健和老年護理領域的一個問題,不僅在瑞典,而且在全世界。然而,透過使用相當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患者和年長者感受到很多更好,」烏普薩拉大學臨床營養學教授 Tommy Cederholm 說。

Cederholm 與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顧問 Ingvar Bosaeus 共同撰寫了一篇關於營養不良的評論文章,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本文總結了過去 50 年的全球知識狀況,重點介紹了過去 5 年的發展,得出的結論是醫療保健行業需要更多地利用研究中揭示的經驗和知識。

據估計,瑞典 5% 至 10% 的年長者營養不良。在醫院、療養院或類似機構接受護理的患者中,這一數字高達 50%。體重減輕和營養不良傳統上被視為疾病或老化的自然表現,並且對此無能為力。現在人們認識到,最常見的原因是一種潛在的疾病,它會導致個體吃得更少,從而導致身體器官和組織的崩潰

營養不良的人會體重減輕,缺乏營養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難以應付日常生活。他們也可能更容易受到感染,需要更多護理,可能需要長時間住院並增加死亡率。

近年來,人們對營養不良及其治療方法的了解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目前,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對營養不良的診斷標準已達成全球共識:食慾不佳(無論有無潛在疾病)的個體體重減輕、體重指數低和肌肉量減少。

最近的大規模臨床研究清楚地證實,營養不良是可以逆轉的。與營養師合作提供的諮詢和治療以及使用營養飲品可以減緩體重減輕並降低死亡率。

「這些都是每天都被忽視的簡單措施。我們現在知道,除了轉移性癌症等晚期疾病患者之外,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得到治療。例如,在瑞典,我們有薩爾格倫斯卡大學醫院的顧問Ingvar Bosaeus 說:“多年來我們一直在這方面努力,但我們需要做得更好。”

研究人員提出了減少老年人痛苦的具體措施。

儘早發現營養不良的危險因素,並對體重減輕和食慾不振保持警惕,這一點至關重要。還需要儘早推薦營養豐富的食物,並及時開始營養治療,例如、營養飲品。這些知識必須成為醫生和護士的基礎和專業培訓的更明確的組成部分,」湯米·塞德霍爾姆說。

參考文獻:

  1. Tommy Cederholm, Ingvar Bosaeus. Malnutrition in Adults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4; 391 (2): 155 DOI: 10.1056/NEJMra2212159

鄭醫師補充:

年長者及住院患者大部分的營養不良,其實是從食慾降低開始,在補充營養的同時,最好設法先恢復食慾,在配合營養補充,當事者營養不良狀況的改善會更快!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南佛羅裡達大學和印第安納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跨學科研究發現了關於最常見的化療形式之一對癌症倖存者的長期影響的重要發現。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腫瘤學雜誌》上,追蹤了一組平均接受順鉑化療14 年的睪丸癌倖存者,結果顯示78% 的人在日常聽力情況下遇到嚴重困難,這對他們的聽力品質產生了負面影響。這項合作研究是第一個長期測量癌症倖存者現實世界聽力挑戰和聽力損失進展的研究。

 

「重要的是,我們了解患者感覺問題對現實世界的影響,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這一點,那麼我們就可以制定更好的治療策略和預防措施,以改善癌症倖存者的長期生活質量,」羅伯特·弗里西納說,傑出大學教授、南佛羅裡達大學醫學工程系系主任。

 

順鉑(Cisplatin)通常用於多種癌症的化療,包括膀胱癌、肺癌、頸癌和睪丸癌。它透過靜脈注射給藥並影響身體的各個部位。然而,耳朵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因為它們幾乎沒有能力過濾掉藥物,導致藥物被困住。這會導致發炎和對聲音編碼至關重要的感覺細胞的破壞,導致永久性聽力損失,在順鉑治療完成後,聽力損失可能會逐漸惡化。

 

主要作者、南佛羅裡達大學衛生部門耳鼻喉頭​​頸外科副教授維多利亞·桑切斯表示,儘管存在已知的風險,但全國範圍內仍缺乏對接受化療的患者進行常規聽力評估。 “大多數患者在化療之前、期間或之後仍然沒有進行聽力測試。我們的研究強調需要定期進行聽力評估,以管理和減輕長期聽力損傷。”

 

研究團隊發現,較高劑量的順鉑會導致更嚴重且進展性的聽力損失,特別是對於有高血壓和心血管健康狀況不佳等危險因子的患者。他們在公共環境(例如吵鬧的餐廳)中聽力也出現困難。

 

「對這些患者進行終身追蹤至關重要。他們目前的中位年齡僅為 48 歲,最終他們將進入與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也開始發展的年齡,」Lois B. Travis 博士說,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癌症研究勞倫斯‧H‧艾因霍恩(Lawrence H. Einhorn) 教授,印第安納大學梅爾文與布倫‧西蒙綜合癌症中心研究員。這項研究是白金研究(Platinum Study)的一部分,這是一項由 Travis 博士領導並由國家癌症研究所資助的持續研究工作,旨在研究順鉑治療的睪丸癌倖存者。

 

希望這項研究能激發對替代化療方案和預防措施的進一步研究,例如 FDA 批准的預防或減少聽力損失的藥物。

 

弗里西納說:「這項研究為腫瘤學家提供了探索替代治療計劃所需的資訊,這些計劃可以減少長期副作用,例如在治療中改變順鉑的劑量和時間,這可能是一個合適的選擇。

 

Frisina 表示,Pedmark 等創新解決方案代表著向前邁出的有希望的一步,Pedmark 是 FDA 批准的一種新注射劑,可減輕順鉑引起的兒童聽力損失。

 

桑切斯說:“我們希望保護我們的聽力,或在發生聽力損傷時治療聽力損失。” 「聽力讓我們能夠與我們熱愛的世界保持聯繫。透過與家人和朋友交談、享受音樂和娛樂、保持安全並在充滿活力的環境中尋找樂趣來保持聯繫。促進最佳聽力以實現整體健康對於健康生活至關重要。

 

據美國癌症協會稱,除了順鉑之外,其他鉑類化療藥物,如卡鉑,也會對內耳耳蝸造成損害,導致聽力損失。化療劑量越高,損傷的風險越大。

參考文獻:

 

  1. Victoria A. Sanchez, Paul C. Dinh, Patrick O. Monahan, Sandra Althouse, Jennessa Rooker, Howard D. Sesso, M. Eileen Dolan, Mandy Weinzerl, Darren R. Feldman, Chunkit Fung, Lawrence H. Einhorn, Robert D. Frisina, Lois B. Travis. Comprehensive Audiologic Analyses After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JAMA Oncology, 2024; DOI: 10.1001/jamaoncol.2024.123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中心領導的新研究證實,太極拳和認知行為療法都可以減少乳癌倖存者的失眠,還可以透過減少發炎和增強抗病毒防禦來提供額外的健康益處。

慢性失眠是癌症倖存者中最突出的症狀之一,並帶來嚴重的健康問題,包括可能增加癌症復發風險的發炎性疾病的風險。

據報道,大約 30% 的乳癌倖存者患有失眠症,這一比例是一般人群的兩倍。雖然先前的研究顯示認知行為療法和太極拳等身心介入措施可有效治療乳癌倖存者的失眠症,但人們對其在逆轉失眠引起的發炎方面的有效性知之甚少。

這項新研究本月發表在《大腦、行為和免疫》雜誌上,在 90 名乳癌倖存者中使用超過 15 個月的血液樣本來比較這兩種療法,以分析發炎生物標記的變化。

研究人員發現,與認知行為療法相比,太極拳可以更顯著、持續地減少參與者的發炎。相較之下,認知行為療法的參與者有更多的抗病毒基因轉錄本,這可能會提高身體對感染的防禦能力。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中心精神病學和生物行為科學系教授邁克爾·歐文博士說:「太極拳可以在社區環境中以最低的成本輕鬆提供,並且可以治療成年人、老年人和癌症倖存者的失眠症。 “此外,與認知行為療法相比,太極拳在減少乳癌倖存者的發炎方面具有額外的優勢。

該研究依賴於 2017 年由歐文領導的一項研究中從乳癌倖存者身上採集的血液樣本,該研究檢視了太極拳與認知行為療法在失眠治療和緩解方面的效果。 2008 年至 2012 年期間,來自洛杉磯地區的 90 名參與者在治療前每隔 2、3、6 和 15 個月採集了血液樣本。研究人員將參與者平均分配,讓他們每週接受一次太極拳或 120 分鐘的認知行為治療,為期三個月。

 

每隔15 個月採集的血液樣本進行的分析顯示,太極拳參與者減少了發炎的細胞和基因組標記物,特別是血漿白細胞介素6、TLR-4 刺激的單核細胞產生的發炎細胞因子和發炎轉錄譜。認知行為療法的血液樣本顯示抗病毒基因轉錄物有更大的增加。

「有效治療失眠對免疫系統有強大的影響,」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健康中心正念意識研究中心的負責人歐文說。 「與認知行為療法相比,太極拳優先減少炎症,而認知行為療法優先提高抗病毒病毒免疫力或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需要進一步研究太極拳和認知行為療法的綜合益處,特別是對於癌症倖存者面臨發炎性疾病和傳染病的風險。

該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測試這些療法在不同人群中的有效性。參與者主要是白人、年齡較大(年齡從 42 歲到 83 歲不等)並且受過高等教育。該研究也排除了患有共存疾病的參與者。參與者睡眠-覺醒週期的變化以及與晝夜節律的協調也可能產生了這些發炎健康益處。此外,與認知行為療法相比,在某些社區,接觸太極拳可能受到限制,並且需要每週持續練習數天。

正在進行的研究正在檢查乳癌倖存者與非癌症控製女性相比發言活化和加速衰老的軌跡,這將確定預防癌症倖存者憂鬱症以及其他發病率的行為和生物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Michael R. Irwin, Danny Hoang, Richard Olmstead, Nina Sadeghi, Elizabeth C. Breen, Julienne E. Bower, Steve Cole. Tai Chi compar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and the reversal of systemic, cellular and genomic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i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with insomn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4; 120: 159 DOI: 10.1016/j.bbi.2024.05.0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