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抗衰老以及癌症防治怎麼作? (38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壽命自己加!研究曝:15習慣再延長 60歲開始「多活18年」

王芊歷 

英國《每日郵報》17日統整,透過近年各界研究成果,列出15項能夠延長壽命的生活習慣,以及4項可能會「減壽」的因子。現代人的生活中存在許多不利健康的因素,如空氣污染、塑膠微粒殘留、久坐、高油高糖飲食等,因此,平時注意健康狀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是有益的,且隨時開始都不嫌晚。

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1965年以後出生的人們,預期壽命可能因為生活中的負面因子而縮短,或者身體與腦年齡比實際年齡還要老。去年的一項大型研究指出,讓身體年齡保持年輕的重要因子包括規律運動、健康飲食、減輕壓力、良好睡眠、積極社交、不吸菸、不沾毒、控制飲酒量。舉例來說,40歲時遵守這8大要項可多活24年,50歲實踐可增壽21年,就算60歲才開始,也可多活18年。

至於增壽因子,包括良好睡眠(加4.7歲)、適量飲酒(加1歲)、性生活規律(加4到7歲)、常運動(加4歲)、多喝水(加15歲)、吃大量水果、堅果種籽(加10.8歲)、戒菸(加10歲)、維繫伴侶情感(每相伴10年加1.5歲)、取得學位(加1.4歲)、瘦腰圍(加3.5歲)、有宗教信仰(加4歲)、擔任志工(加1歲)、常玩拼圖字謎(加10歲)、住鄉村(加2歲)、退休後從農村遷居城市(加1歲)。

而減壽因子方面,則有生孩子(每生1個孩子減7歲)、生活壓力大(減2.8歲)、整天坐著不運動(減8歲)、高血壓(減6個月到3歲)。專家提醒,現代人生活中潛藏許多健康隱憂,平時多注意身體狀況、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對增進健康、延長壽命都有幫助!

鄭醫師補充:

以下為原文報導完整翻譯:

空氣污染、塑膠殘留、過度擔心、久坐、忘記使用牙線、喝咖啡、吃漢堡——有時我們會感覺到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密謀殺死我們。

上週,一群美國研究人員宣布,1965 年後出生的人的預期壽命更有可能縮短。他們表示,現代生活中「各種風險因素和環境污染」的暴露程度增加意味著,如果您未滿50 歲,您的生物學年齡(身體和大腦的大致年齡)可能會比實際年齡大得多。

這項研究將垃圾食物消費列為主要影響因素之一,而 60 年代中期推出的水果餡餅、加工乳酪和多力多滋 (Doritos) 可能並非巧合。但我們日益緊張的生活方式、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肥胖和缺乏活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幸運的是,近年來,大量研究已經分離出許多不同的生活方式因素中的一些,這些因素可能有助於透過減緩衰老速度和縮短生物年齡來抵消這種影響。

 

密西根大學2021 年的一項研究甚至發現,雖然一個熱狗可能會縮短你的預期壽命 38 分鐘,但吃一塊鮭魚可以延長你的預期壽命 70 分鐘

你可能會認為吃東西可以長生不老——一次吃一個酪梨——但不幸的是,數學並不是這樣的。

然而,健康益處確實會積累,而且開始永遠不會太晚。

去年(2023 年)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縮短生物年齡的最重要因素是定期運動、健康飲食、減輕壓力、良好的睡眠、積極的社會關係、不吸煙或吸毒以及控制飲酒

研究人員發現,在 40 歲時採用所有這 8 個因素,您可以多活 24 年。 50 歲時採納,你將獲得額外 21 年的壽命,甚至推遲到 60 歲,你仍有可能獲得額外 18 年的壽命。

好消息是,您不必徹底改變生活方式,因為研究證明,每種嘗試都會帶來好處:一項健康行為可以使女性壽命延長 3.5 年,兩項可以延長 8 年,三項可以延長 12.6 年。

因此,請深入研究我們以科學為依據的「挑選和組合」增強生命的因素,看看如何減緩老化過程,降低生物年齡,並真正延長您的壽命。

 

睡得好 + 4.7 年

 

睡眠不佳(每晚少於七小時)已被證明會影響心臟健康、荷爾蒙以及免疫和神經系統,增加疾病、憂鬱症甚至癌症的風險。哈佛醫學院 2023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晚睡 7-9 小時可以讓男性的壽命延長 4.7 年,女性的壽命延長 2.4 年。

 

適度飲酒 + 1 年

 

可怕的是,科學家將酒精稱為“致癌神經毒素”,因為它對神經系統有毒,並且會引發消化道的癌症。適度飲酒(每天不超過一單位酒精)與輕鬆的舉止和社交性有關,這意味著偶爾喝一杯葡萄酒或啤酒可以使您的潛在壽命延長一年(或使您的生物年齡縮短一年)。但次飲酒超過建議限制(每週 14 單位或六杯葡萄酒或六品脫啤酒)都會增加您患病的風險並縮短您的壽命。劍橋大學 2018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超過安全限量(即每晚三杯葡萄酒)四單位就足以使預期壽命降低兩年。

 

規律的性生活 + 4-7 年

 

在《超級年輕的秘密》一書中發表的一項長期研究中,皇家愛丁堡醫院的臨床神經心理學家戴維·威克斯博士表示,規律性生活帶來的壓力減輕、滿足感提高和睡眠品質改善可能足以增加壽命還有4-7年

 

體能活動 + 4 年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在努力實現每週 150 分鐘有氧運動的建議活動目標,但好消息是,任何類型的活動都可以延長您的壽命。去年發表的一項波蘭研究發現,每天走4000 步足以「顯著」減少任何原因造成的死亡,根據2012 年《衰老研究雜誌》發表的一篇大型評論,定期進行體育活動可以將預期壽命延長3.9至4.4年。

 

喝大量的水+ 15 年

 

醫生知道,脫水會增加血液中的鹽分含量,加速老化過程並加速慢性疾病。在小鼠的研究中,輕度脫水足以使預期壽命縮短 6 個月,相當於人類的 15 歲。

 

吃大量水果、堅果和種子+ 10.8 歲

 

毫無疑問,良好的飲食對我們的健康有影響,根據英國生物銀行 2023 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從不健康的飲食轉向富含全麥、堅果、水果、魚類、豆類以及低肉類、含糖飲料和加工肉類,可使男性和女性的預期壽命分別延長10.9 和10.4 年。

 

戒菸 +10年

 

醫生估計,吸菸習慣會使您的預期壽命縮短十年,但當您戒菸時,這種風險就會迅速蔓延。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高級健康資訊經理 Nicola Smith 表示:「吸菸的年數對罹癌的風險影響最大,越早戒菸,罹患癌症的風險就越低。戒菸也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其他健康狀況,如心臟病、中風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中心的數據,戒菸5 到 10 年後,您罹患癌症的風險會下降一半,戒菸 20 年後,您罹患癌症的風險與從不吸菸的人接近。因此,戒菸可能會延長您的壽命 10 年。

 

培養你們的關係+ 每十年你們一起度過 1.5 年

 

2020 年對紐西蘭夫婦的一項分析量化了伴侶關係在多大程度上減緩了生物老化過程,而不良關係則加速了這一過程。研究人員發現,處於正向關係的人老化速度要慢 5%,而處於不良關係(或沒有關係)的人老化速度往往快 20%。

 

總體而言,研究人員發現,與單身相比,伴侶關係每在一起十年,就意味著你的壽命會延長 1.5 年(無論這段時間一切是否和諧)。

 

獲得學位+ 1.4 年

 

教育與更好的健康息息相關,研究證明,您受的教育越多,您就越有可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一份薪水豐厚且不會危及您的健康的工作)並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當然,研究發現,繼續接受學位教育的人往往壽命更長——大約 1.4 年。

 

腰圍較小+ 3-5 歲

 

肥胖會增加罹患第 2 型糖尿病、高血壓和關節炎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的風險,而腹部(而不是身體其他部位)脂肪的堆積會帶來更嚴重的健康後果。這使得你的腰圍測量成為比浴室秤上的數字更重要的關注因素,因為腰圍變粗,尤其是在中年,可能會縮短你的壽命。 2014 年《梅約臨床學報》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評論發現,腰圍為109 厘米(43 英寸)的男性40 歲後預期壽命會降低三年,而腰圍為94 厘米(37 英寸)或更高的女性的預期壽命會降低三年。

 

堅守信仰+ 4 年

 

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 2018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的人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壽命長約四年。他們將此歸因於這樣一個事實:虔誠的宗教徒更有可能戒酒和吸毒,並進行祈禱或冥想等緩解壓力的活動。如果您不喜歡宗教,那麼很高興知道瑜伽等精神實踐也可以帶來延長壽命的好處。

 

成為(自願)志工 + 1 年

 

只要您從事志願服務的原因是幫助他人而不是自己,那麼花在撿垃圾或在慈善商店幫忙上的時間就可以延長您的壽命,因為志願服務的行為已被證明可以改善身心健康並降低孤獨感。密西根大學 2011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那些崇尚利他主義價值觀或渴望建立社會關係的人比那些為了個人滿足而志願服務的人死亡率更低。

 

熱愛拼圖+ 10 年

 

雖然挑戰大腦並不能預防阿茲海默症等引起癡呆症的疾病,但醫生認為,這可能有助於建立緩衝(稱為「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認知儲備是指一個人在面對腦部損傷或退化時,能夠通過已有的認知能力和儲備來應對這種損傷,延緩認知功能下降的過程。這種儲備可以通過學習、社交活動、身體運動等方式來增加。認知儲備的提升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年齡相關的認知衰退或疾病。),這意味著如果你這樣做,你可以更長時間地保留你的智力,並最終活得更長,比較晚才會患病。

 

2020年,埃克塞特大學和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對2萬名50歲以上的人進行了測試,發現經常參加單字和數字謎題的人往往擁有更敏銳的大腦,大腦功能比實際年齡年輕10歲

 

郊區居住 + 2 年

 

生活在城市環境中吸入的空氣污染對您的健康非常不利,城市生活可能會使您的預期壽命縮短兩年。這是因為微小顆粒可以透過肺部進入血流,可能導致中風或心臟病發作。芝加哥大學 2022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經常接觸空氣污染會使預期壽命減少 2.2 年(在南亞污染嚴重的地區,預期縮短壽命會增加到 5 年),另外的研究發現,住在郊區(或鄉下)的男性壽命會增加2年而女性是18個月。

 

退休搬到城市+ 1 年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建議您 65 歲以上時從郊區(或鄉下)搬到城市環境可以讓您多活一年——可能是因為更容易獲得醫療服務。

 

生孩子- 每個孩子 增7歲生理年齡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懷孕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可以使女性的老化過程加速近三個月,但那是在嬰兒出生之前。嬰兒出生後前六個月的睡眠不足確實會讓您感到沮喪。 2021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嬰兒出生後前 6 個月睡眠不足可能會使新手媽媽的生理年齡增加七歲(有趣的是,這種影響不會以同樣的方式影響男性)。後續每個的孩子個別增加七歲(生理年齡)。

 

生活壓力大 - 2.8 年

 

芬蘭的研究人員發現,承受重壓會使男性的壽命縮短 2.8 年,女性的壽命縮短 2.3 年。眾所周知,持續高壓的壓力荷爾蒙皮質醇會降低免疫系統並影響心臟健康,導致高血壓、胃潰瘍和心血管疾病。

 

整天坐著- 8 年

 

研究發現,久坐的生活與吸菸一樣對健康有害,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每天久坐十小時或更長時間可能會使人衰老最多八歲。

 

患有高血壓- 6 個月至 3 歲

 

高血壓會增加腎臟病、心臟病、中風和心臟衰竭的風險。研究證實,定期超過 140/90 的上限目標可以轉化為預期壽命的延長,從 6 個月到 3 歲不等,具體取決於您的年齡。但布萊根婦女醫院的收縮壓干預試驗(SPRINT) 於2020 年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心臟病學》上發表的一項分析發現,將收縮壓(第一個數字)保持在120 毫米汞柱(而不是140)以下,可以將您的壽命延長9個月到2.9年之間的任何值。

原文報導來源:https://www.dailymail.co.uk/health/article-13318667/The-habits-add-decades-life-ones-shorten-quiz-adding-subtracting-lifespan.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於韋斯屈萊大學運動與健康科學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證實,較高肌肉力量的遺傳傾向預示著更長的壽命和更低的常見疾病的風險。這是迄今為止關於遺傳性肌肉力量及其與發病率關係的最全面的國際研究。該研究使用了超過 34 萬名芬蘭人的基因組和健康數據。

肌肉力量,尤其是握力,可以顯示一個人預防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和殘疾的生理資源,以及應對這些疾病和殘疾的能力。與年齡相關的肌肉力量喪失是因人而異的,不僅受到生活方式的影響,也受到遺傳的影響。

研究顯示,具有較高肌肉力量遺傳傾向的個體患有常見非傳染性疾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略低。然而,它並不能預測急性不良健康事件後與疾病發作前相比會有更好的存活率。

「看來,較高肌肉力量的遺傳傾向更多地反映了個體抵抗和保護自己免受衰老過程中發生的病理變化的內在能力,而不是在嚴重逆境後恢復或完全恢復的能力,」博士研究員Päivi Herranen 說。

該研究利用了獨特的研究人群

肌肉力量是一種多因素特徵,受到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的影響,但也受到許多遺傳變異的影響,每種遺傳變異對肌肉力量的影響都很小。在這項研究中,透過建立肌肉力量的多基因評分來定義肌肉力量的遺傳傾向,將數十萬個遺傳變異的影響總結為一個評分。多基因評分使得可以比較肌肉力量遺傳傾向異常高或低的參與者,並研究與遺傳性肌肉力量和其他表型(在本例中為常見疾病)的關聯。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能夠利用超過 34 萬名芬蘭男性和女性的遺傳資訊和健康結果,」Herranen 解釋道。

 

“據我們所知,這是第一個大規模研究肌肉力量遺傳傾向與各種疾病之間關係的研究。”

 

仍需要進一步研究生活方式的影響

 

有關肌肉力量遺傳傾向的資訊可以與傳統的風險評估一起使用,以識別患有常見疾病和健康逆境的高風險個體。然而,仍需要對該主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赫拉寧指出:“根據這些結果,我們無法確定身體活動等生活方式因素如何改變個體抵抗疾病的內在能力,以及它們對健康的影響是否因遺傳因素而在個體之間存在差異。”

 

該研究利用了國際上獨一無二的 FinnGen 數據集,該數據集是透過芬蘭生物銀行的合作編制的。該資料集包含 342,443 名芬蘭人,他們已表示同意並提供了生物樣本庫樣本。參與者年齡介於40歲至108歲之間,其中53%是女性。研究選擇的診斷是基於芬蘭的主要原因和最重要的非傳染性疾病。選定的診斷包括最常見的心臟代謝和肺部疾病、肌肉骨骼和結締組織疾病、跌倒和骨折、心理健康和認知障礙、癌症以及總體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這項研究是 Päivi Herranen 博士論文的第二次發表,該論文研究了遺傳和環境因素如何影響生物衰老,特別是肌肉力量和功能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弱。該研究是 GenActive 計畫的一部分,由芬蘭研究委員會以及 Juho Vainio、Päivikki 和 Sakari Sohlberg 基金會資助。該計畫由助理教授兼學院研究員 Elina Sillanpää 領導。該研究是與老年學研究中心 (GEREC)、芬蘭分子醫學研究所 (FIMM) 和 FinnGen 研究計畫合作進行的。

鄭醫師補充:

想完整知道自己的基因有何特徵,目前國內已有實驗室可以提供全基因(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 與全外顯子定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 WES)檢測,透過全基因定序,配合已經確認的相關研究,解讀自己的健康圖譜,徹底及深入了解自己的基因組合的優劣,針對比較不足的部分,透過預防醫學及健康的生活型態早期介入,相信必能達到更貼近個人需求客製化的健康實踐。

參考文獻:

 

  1. Päivi Herranen, Kaisa Koivunen, Teemu Palviainen, Urho M Kujala, Samuli Ripatti, Jaakko Kaprio, Elina Sillanpää, FinnGen. Genome-Wide Polygenic Score for Muscle Strength Predicts Risk for Common Diseases and Lifespa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A: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Medical Sciences, 2024; 79 (4) DOI: 10.1093/gerona/glae06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CSI 研究發現,目前核准用於治療白血病的藥物 Venetoclax 與另一種藥物合併使用時,對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有好處。這項發現為目前無法治癒的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途徑。

多發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簡稱MM) 是一種血癌,愛爾蘭每年新診斷出約 400 人。

儘管近年來治療取得了進展,但它仍然無法治癒。

尋找創新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特別是對於癌症對標準治療有抵抗力的患者。

在《Haematologica》上發表的這項新研究中,RCSI 生理學和醫學物理係以及博蒙特RCSI 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著手尋找補充藥物,以提高Venetoclax(一種被批准用於治療白血病的藥物)治療MM的效率。

儘管先前在多發性骨髓瘤中進行了測試,但阻斷 BCL-2 蛋白質功能的Venetoclax僅對一小部分患者有效。

研究人員發現,將 Venetoclax 與一種名為 5-azacytidine 的藥物結合,可顯著提高其在許多 MM 細胞系中的有效性,這證實可以用新組合治療更廣泛的潛在患者群體。

「這項研究是確定多發性骨髓瘤更有效治療方案的重要一步。透過結合Venetoclax 和5-azacytidine ,我們在廣泛的患者樣本中看到了療效的增強。它顯示了在新的治療方案中重新評估現有治療方法的好處。來拓展他們的潛力。” 生理學和醫學物理系副教授兼研究負責人 Triona Ní Chonghaile 教授說。

博蒙特RCSI 癌症中心RCSI 病理學系主任和臨床科學家Siobhán Glavey 教授評論道:「發現這種新藥物組合的潛力是一項充滿希望的發展。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在臨床中測試多發性骨髓瘤的療效和安全性。試驗設置使我們更接近為患者提供新的治療策略。”

也研究了兩種藥物如何有效協同作用的機制,結果證明,兩種療法的組合對來自不同癌症階段的患者樣本是有效的,即使該患者之前已接受過化療藥物治療。

該研究是與都柏林博蒙特醫院血液科合作進行的;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腫瘤內科;以及戈爾韋戈爾韋大學醫學/血液學系。

這項研究得到了白血病研究基金會、突破癌症研究和艾伯維的資助。

參考文獻:

  1. Lyndsey Flanagan, Aisling Coughlan, Nicola Cosgrove, Andrew Roe, Yu Wang, Stephanie Gilmore, Izabela Drozdz, Claire Comerford, Jeremy Ryan, Emma Minihane, Salma Parvin, Michael O’Dwyer, John Quinn, Philip Murphy, Simon Furney, Siobhan Glavey, Tríona Ní Chonghaile, Leukemia Research Foundation, 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 Breakthrough Cancer Research. Steroid-free combination of 5-azacytidine and venetoclax for the treatment of multiple myelomaHaematologica, 2024; DOI: 10.3324/haematol.2023.28377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由瑞士雀巢研究中心和新加坡國立大學楊潞齡醫學院(NUS Medicine)領導的研究聯盟最近發現,存在於咖啡、葫蘆巴(fenugreek)和人體中的天然分子葫蘆巴鹼(trigonelline)可以幫助改善肌肉健康和功能。在南安普敦大學、墨爾本大學、德黑蘭大學、南阿拉巴馬大學、富山大學和哥本哈根大學之間的國際合作中,這項研究建立在先前描述人類肌少症新機制的合作研究的基礎上。

肌少症是一種在老化過程中發生的細胞變化逐漸削弱體內肌肉並導致肌肉質量、力量加速流失和身體獨立性降低的疾病。

肌少症期間的一個重要問題是細胞輔因子 NAD +在老化過程中下降,而細胞中的能量發源地粒線體產生的能量減少。

研究團隊發現患有肌肉減少症的老年人體內葫蘆巴鹼濃度較低。

在臨床前模型中提供這種分子會導致 NAD +濃度增加、粒線體活性增加,並有助於維持老化過程中的肌肉功能。

NAD +含量可以透過不同的膳食前驅物(如必需胺基酸L-色胺酸(L-Trp))和維生素B3 形式(如菸鹼酸(NA)、菸鹼醯胺(NAM)、菸鹼醯胺核苷(NR)和煙鹼醯胺單核苷酸)來提高。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健康長壽轉化研究計畫助理教授 Vincenzo Sorrentino 補充說:「我們的研究結果擴展了目前對NAD + 代謝的理解,發現葫蘆巴鹼作為一種新型 NAD +前體,並增加了建立 NAD +產生干預措施的潛力營養和體育活動是在老化過程中保持肌肉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建議。 「我們很高興透過合作研究發現,食物中的一種天然分子與衰老的細胞特徵相互影響。葫蘆巴鹼對衰老過程中細胞代謝和肌肉健康的益處開啟了有希望的轉化應用,」雀巢研究中心的健康部門主管傑羅姆費奇(Jerome Feige) 說。

參考文獻:

  1. Mathieu Membrez, Eugenia Migliavacca, Stefan Christen, Keisuke Yaku, Jennifer Trieu, Alaina K. Lee, Francesco Morandini, Maria Pilar Giner, Jade Stiner, Mikhail V. Makarov, Emma S. Garratt, Maria F. Vasiloglou, Lucie Chanvillard, Emilie Dalbram, Amy M. Ehrlich, José Luis Sanchez-Garcia, Carles Canto, Leonidas G. Karagounis, Jonas T. Treebak, Marie E. Migaud, Ramin Heshmat, Farideh Razi, Neerja Karnani, Afshin Ostovar, Farshad Farzadfar, Stacey K. H. Tay, Matthew J. Sanders, Karen A. Lillycrop, Keith M. Godfrey, Takashi Nakagawa, Sofia Moco, René Koopman, Gordon S. Lynch, Vincenzo Sorrentino, Jerome N. Feige. Trigonelline is an NAD+ precursor that improves muscle function during ageing and is reduced in human sarcopeniaNature Metabolism, 2024; DOI: 10.1038/s42255-024-00997-x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接受化療的患者經常會出現認知障礙,例如記憶障礙和注意力不集中,這種情況通常被稱為「化療腦」。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現已證明,刺激伽瑪頻率(gamma frequency)腦電波的非侵入性治療可能有望治療化療腦。在一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他們發現每天接觸頻率為 40 赫茲的光和聲音可以保護腦細胞免受化療引起的損傷。該治療也有助於防止記憶喪失和其他認知功能受損。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療法最初是作為治療阿茲海默症的一種方法而開發的,目前似乎具有廣泛的作用,可以幫助治療各種神經系統疾病。

麻省理工學院Picower 學習與記憶研究所所長、Picower 教授Li-Huei Tsai 表示:「這種治療可以減少DNA 損傷、減少發炎並增加寡樹突膠質細胞( oligodendrocytes)的數量,寡樹突膠質細胞是在軸突周圍產生髓磷脂的細胞。」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系。 “我們還發現這種治療可以改善動物的學習和記憶,並增強執行功能。”

蔡是這項新研究的資深作者,該研究今天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論文的主要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 TaeHyun Kim。

保護性腦波

幾年前,Tsai 和她的同事開始探索使用 40 赫茲(每秒週期)的光閃爍來改善阿茲海默症的認知症狀。先前的研究ˋ證明,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伽馬振盪受損,伽馬振盪是一種範圍在25 至80 赫茲(每秒週期)的腦​​電波,被認為有助於注意力、感知和記憶等大腦功能。

Tsai 對小鼠的研究發現,暴露於 40 赫茲閃爍的光或音調為 40 赫茲的聲音可以刺激大腦中的伽馬波,這具有許多保護作用,包括防止澱粉樣蛋白斑塊的形成。結合使用光和聲音可以提供更重要的保護。這種治療方法在人類身上似乎也很有希望: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患者的一期臨床試驗發現,這種治療方法是安全的,並且確實提供了一些神經和行為方面的益處。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著手研究這種治療是否也能抵消化療對認知的影響。研究發現,這些藥物會引起大腦發炎,以及其他有害影響,例如白質的喪失,白質是幫助大腦不同部分相互溝通的神經纖維網絡。化療藥物也會促進髓鞘的流失,髓鞘是一種保護性脂肪塗層,幫助神經元傳播電訊號。其中許多影響也出現在阿茲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

「化療腦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因為它非常常見,並且有很多關於化療後大腦狀況的研究,」蔡說。 “從我們之前的工作中,我們知道這種伽馬感覺刺激具有抗發炎作用,因此我們決定使用化療腦模型來測試感覺伽馬刺激是否有益。”

作為實驗模型,研究人員使用了給予順鉑(cisplatin)的小鼠,順鉑是一種通常用於治療睪丸癌、卵巢癌和其他癌症的化療藥物。小鼠接受順鉑治療五天,然後停藥五天,然後再次服用順鉑五天。一組僅接受化療,另一組每天接受 40 赫茲的光和聲治療。

三週後,接受順鉑但未接受伽馬射線治療的小鼠表現出許多化療的預期效果:腦體積縮小、DNA 損傷、脫髓鞘和發炎。這些小鼠的寡樹突膠質細胞數量也減少了,寡樹突膠質細胞是負責產生髓鞘的腦細胞。

然而,接受伽瑪治療和順鉑治療的小鼠的所有這些症狀均顯著減輕。伽馬療法也對行為產生有益影響:接受該療法的小鼠在測量記憶和執行功能的測試中表現更好。

 

“基本機制”

研究人員利用單細胞 RNA 定序分析了接受伽瑪治療的小鼠中發生的基因表現變化。他們發現,在這些小鼠中,與發炎相關的基因和引發細胞死亡的基因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寡樹突膠質細胞(負責產生髓鞘的細胞)中。

在接受伽馬射線治療和順鉑的小鼠中,一些有益效果在四個月後仍然可見。然而,如果在化療結束三個月後開始伽瑪治療,其效果就會低得多。

研究人員還說明,伽瑪治療改善了接受不同化療藥物甲氨蝶呤(methotrexate,用於治療乳腺癌、肺癌和其他類型癌症)的小鼠的化療腦症狀。

「我認為這是改善髓鞘形成和促進少突膠質細胞完整性的一個非常基本的機制。似乎它並不是特定於誘導脫髓鞘的藥物,無論是化療還是其他脫髓鞘來源,」Tsai說。

由於其廣泛的影響,蔡的實驗室也在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小鼠模型中測試伽馬治療,包括帕金森氏症和多發性硬化症。由 Tsai 和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Edward Boyden 創立的 Cognito Therapeutics 公司已經完成了阿茲海默症患者伽瑪療法的 2 期試驗,並計劃今年開始 3 期試驗。

「就臨床應用而言,我的實驗室現在的主要關注點是阿茲海默症;但希望我們也可以針對其他一些適應症測試這種方法,」蔡說。

該研究由 JPB 基金會、Ko Hahn 種子基金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

參考文獻:

  1. TaeHyun Kim, Benjamin T. James, Martin C. Kahn, Cristina Blanco-Duque, Fatema Abdurrob, Md Rezaul Islam, Nicolas S. Lavoie, Manolis Kellis, Li-Huei Tsai. Gamma entrainment using audiovisual stimuli alleviates chemobrain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duced by chemotherapy in mice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4; 16 (737) DOI: 10.1126/scitranslmed.adf4601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0歲以下「罹大腸癌風險更高」研究曝「1營養素」很多人都缺

 

 
 

 

十大癌症發生人數大腸癌位居第二,近年許多國家5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發生率不斷攀升,研究指出,青春期常喝含糖飲料或中廣型肥胖者,容易早期罹癌,韓國最新研究發現,身體維生素D不足也和早發性大腸癌有關。

 

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分享,近年來,許多國家的早發性大腸癌發生率不斷攀升,所謂早發性大腸癌是指,50歲以下罹癌,去年韓國最新研究發現,「身體維生素D不足也和早發性大腸癌有關。」

 

由於韓國為早發性大腸癌發生率非常高的國家。研究分析21萬名50歲以下健康成年人的血中維生素D濃度發現:

 

  1. 維生素D濃度越低,得到早發性大腸癌的風險越高,數值小於10者風險最高。

  2. 維生素D的濃度大於20,罹癌風險就明顯降低,可以減少59%。

  3. 維生素D的濃度大於30以上,罹癌的風險會更低,不過當濃度更高時,差異就不大。

  4. 錢政弘認為,研究顯示,年輕人的維生素D濃度不足是預測早發性大腸癌的重要指標,但同時,並沒有進一步分析,補充維生素D是否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也還沒有針對亞洲人的研究證實,補充維生素D就可以預防早發性大腸癌,因此要吃多少單位的維生素D防癌,目前還未有定論。

    錢政弘提到,先前在基隆、新北市的社區醫學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部分地區,台灣中老人的維生素D濃度還高於年輕人。

    錢政弘說,結論是,要想預防大腸癌,建議可先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鮭魚、雞蛋、香菇或起司等,或直接補充維生素D,原則上血中濃度達到30以上即可,但多吃無益。

 

參考文獻:

Serum 25-Hydroxyvitamin D Levels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n Age-Stratified Analysis

GastroenterologyVol. 165Issue 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研究發現:這種飲食模式,能縮小攝護腺腫瘤

 
 

被醫學界戲稱:「愈長壽就愈總有一天等到你」的攝護腺腫瘤也可能被控制。研究發現,攝護腺癌患者採取高纖飲食,將有助使腫瘤縮小,更有利於病情控制。這項研究是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中心的研究團隊所進行,研究人員以老鼠分成兩組進行動物實驗,兩組的老鼠都有早期攝護腺腫瘤,研究刊登在《癌症防制研究期刊》。

 其中一組老鼠餵食富含膳食纖維「肌醇六磷酸」(IP6),另一組則採取一般的飲食。研究結果顯示,食用富含膳食纖維飲食組的老鼠的攝護腺腫瘤大幅縮小,而另一組老鼠的攝護腺腫瘤則不見縮小。

 研究人員分析原因在於西方男性的攝護腺癌似乎比較惡性,而東方的攝護腺腫瘤卻似乎較不具侵襲性,推斷可能和東方飲食纖維較多有關。而高纖飲食中的活性成分可能有助抑制攝護腺腫瘤新生血管,使腫瘤較無法提供養分及能量給腫瘤細胞,讓腫瘤縮小。而肌醇六磷酸也有減緩攝護腺腫瘤代謝血糖的速度,減慢腫瘤生長。

鄭醫師補充:

參考文獻:

Komal RainaKameswaran RavichandranSubapriya RajamanickamKendra M. HuberNatalie J. SerkovaRajesh Agarwal; Inositol Hexaphosphate Inhibits Tumor Growth, Vascularity, and Metabolism in TRAMP Mice: A 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Study. Cancer Prev Res (Phila) 1 January 2013; 6 (1): 40–50. https://doi.org/10.1158/1940-6207.CAPR-12-0387

原文報導連結:

https://www.nutraingredients.com/Article/2013/01/10/High-fibre-diet-ingredient-IP6-backed-for-prostate-cancer-preventio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次世代基因定序?跟癌症有什麼關係?何時是檢測最佳時機?

2023年12月11日

現代社會凡事都講求精確、精準,醫療這個領域更是需要。精準醫療是一種革命性的醫療理念,旨在於為每位患者提供個人化、精確的醫療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療效果和患者生活品質;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與醫學做結合,透過深入理解每位患者的基因、生物學特徵和生活方式等,去實現個人化醫療的目標

 

透過基因檢測,就能精準治療

奇美醫學中心病理部分子病理科主任李宛珊表示,尤其是在癌症基因檢測的部分,若能夠在治療前透過基因檢測,找出變異基因之後,再對症下藥,就能夠精準狙擊癌細胞。隨著標靶藥物問世,配合基因檢測,癌症治療已進入精準醫學新紀元,真正做到個人醫療。

 

在相對應基因方面,眾多癌症當中以肺癌用藥的空間最大,相關基因多達十幾種,抗癌新藥也不少,而且健保也陸續給付中。乳癌、卵巢癌等婦癌的特定變異基因類似,大約有2、3個,已有相對應的藥物問世,療效亦顯著。至於之前連續10多年蟬聯十大癌症排行榜之首的大腸直腸癌,腫瘤特定基因也不少,雖然相對應的新藥不多,有2至3種,但是對於治療選擇或許也有幫助。

 

基因檢測也能找出高風險群

台北慈濟醫院醫療部醫療長何景良指出,包括三陰性乳癌、卵巢癌,以及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等癌症,均可以透過基因檢測,找出高風險族群。其中,依據衛福部最新公告,2021年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排名,大腸癌為第二名,發生人數眾多。大腸癌的基因變異目前已經有一些對應的藥物可供治療,而且如果不進行基因檢測,可能難以獲得最適合的藥物治療。

 

 

以腸癌患者來說,接受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目前雖然不像肺癌有許多的相對應抗癌藥物,但仍建議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檢測,擬定治療策略。尤其是因為大腸直腸癌牽涉多項的基因突變、促癌及抑癌蛋白質的不同表現,個別癌友的身體狀況及腫瘤特性、位置等,加上目前醫療科技也持續地在這部分努力,建議癌友務必與醫療團隊進行充分的討論,以提供最完善的個人化治療。

 

肺腺癌首度位居國人癌症首位

台北醫學大學副校長李岡遠則表示,肺癌日前首度躍居我國十大癌症排行榜之首,每年新增癌友人數超過大腸直腸癌,多達一萬六千多人,但也是目前所有癌症中腫瘤抗原最多的癌症,臨床顯示,七成肺腺癌患者在接受基因檢測後,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抗癌藥物,有效延長存活期。

 

李岡遠副校長表示,大部分肺腺癌患者係因「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基因突變」(EGFR)所致,透過基因檢測對症下藥,八成癌友使用相關標靶藥物後,治療成效不錯,目前健保給付第一代到第三代標靶藥物。

 

NGS分兩類,廣泛型自費vs一般型健保

「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已經成為抗癌利器,李岡遠指出,依照檢測項目,大致可分為廣泛、一般等兩大類,前者費用較高,屬於全面性檢測,可檢測出少見的基因突變型,作為治療重要指引。

至於一般型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項目較少,主要針對標靶藥物相關基因檢測,例如,EGFR、ALK、MET類標靶藥物,健保目前規劃的NGS給付類型以此為主。

 

小標:確診時、復發時,是檢測最佳時機

李岡遠指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時間約需一至兩週,檢體包括腫瘤切片與血液,但因癌細胞組織有限,檢體量往往不敷使用,這也可能影響到癌友的治療權益。

 

例如,肺癌第三代標靶藥物費用昂貴,一個月十幾萬元,儘管健保提供給付,但規定嚴格,必須透過腫瘤切片,進行基因檢測,結果合乎預期,才能申請用藥。不過,許多晚期肺癌病友腫瘤組織已經「切無可切」,恐需自費用藥。

 

為此,「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時間點相當重要,在確診罹癌時,即建議接受一次NGS檢測,決定第一線用藥。再者,等到用藥後出現抗藥性,癌細胞復發,此時,再做一次廣泛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找出抗藥機制與可能治療方向。

 

李宛珊指出,在確診後、用藥之前,接受檢測的成效最好,此時,如能取下切片組織,基因檢測報告即為醫師評估的重要參考依據。如不幸復發,對於標靶藥物產生抗藥性,建議再做一次廣泛型「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仍有機會找到相對應的藥物。

 

健保給付NGS擬明年上路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調查顯示,癌友最在意的是有無找到相對應的基因突變治療藥物及健保是否有給付,對此,李宛珊表示,癌症新藥研發速度之快,常超乎想像,或許過一段時間,即有新藥問世,因此,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健保署日前召開專家會議,討論肺癌、乳癌等十一種癌症可能被列入第一波「次世代基因定序」(NGS)給付對象,最快明年第二季上路。對此,何景良表示,新制上路後,除可造福廣大癌友,減輕經濟負擔,透過精準治療,也能減少健保藥物支出費用。

 

李岡遠則說,這項檢測費用昂貴,以肺癌為例,若是鎖定在無法開刀的肺癌患者,每年就有約五千名的病友受惠,由健保給付檢測費用,抓出關鍵基因,對症下藥。

 

李宛珊則認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檢測的發展未來潛力無窮,除了精準用藥,提高癌友無疾病存活期、生活品質,目前正發展成為精準監控腫瘤復發工具。另外有乳癌、卵巢癌、肺癌、大腸直腸癌等家族病史明確的病人,也可以進行檢測了解是否帶有相關遺傳致病基因,以及早因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脂肪肝將成肝癌主因 低劑量「阿斯匹靈」能降5成罹癌率

2023-12-09 17:21 

在政策引導下,台灣病毒性肝炎接近完治,但肝癌罹病人數並未隨之下降,脂肪肝是僅次於病毒性肝炎的肝癌致病原因。陽明交大與中研院、全台8家醫學中心的1項最新研究顯示,脂肪肝患者使用低劑量阿斯匹靈,能下降罹患肝癌的比率高達5成,研究登上國際期刊「刺胳針」雜誌。

 

衛福部今舉辦「新冠肺炎後疫情時代的癌症治療—新策略與新科技」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俊穎表示,肝癌死亡率在台灣排名第2,隨著C肝使用抗病毒用藥,預期5年內台灣C肝會消失。B肝抗病毒藥物,讓年輕人肝衰竭、年長者肝硬化的情況大量減少,但隨著B、C肝下降,肝癌並無顯著下降。最主因是肝癌不僅來自B、C肝,也與脂肪肝、代謝症候群有關。

 

「在可預見的2、30年間,脂肪肝會變成台灣肝癌主要致病原因。」吳俊穎表示,隨飲食習慣西化,代謝症候群已是全球普遍現象。西方國家脂肪肝導致的肝癌,在2、30年前就是重要問題,例如美國B、C肝沒有增加,但肝癌仍在增加。

 

吳俊穎說,脂肪肝不像病毒性肝炎,能夠篩出病毒進行治療。減重對民眾而言挑戰性高,且許多脂肪肝病人的疾病成因,與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有關,有些是家族遺傳所致。不過,研究者過去發現糖尿病患者罹患肝癌風險高,且糖尿病第一線用藥「二甲雙胍」可以有效降低肝癌發生機率;高血脂病人使用Statin類降血脂藥物,亦可有效降低肝癌風險。

 

不過,吳俊穎表示,若單純脂肪肝、沒有慢性病史的患者,使用上述藥物容易產生副作用,自己和研究團隊便找到阿斯匹靈用於預防。過去研究發現,阿斯匹靈可用於預防大腸癌,也有研究顯示阿斯匹靈能減少B、C肝風險,但病毒性肝炎已經大幅減少;本次研究根據全國資料庫進行調查,發現使用阿斯匹靈的脂肪肝患者,10年間罹患肝癌風險下降5成。

 

吳俊穎說,台灣40歲以上民眾4成都有脂肪肝,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是肝癌高危險群。超過50歲,且肝功能異常達2倍以上的族群,再積極接受篩檢。研究團隊正在尋找脂肪肝患者中容易罹患肝癌的族群,未來將與立院厚生會肝癌防治委員會倡議,將肝癌防治由病毒肝炎向脂肪肝推進。

參考文獻:

Daily aspirin associated with a reduced risk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Author: 

Teng-Yu Lee,Yao-Chun Hsu,Hsiu J. Ho,Jaw-Town Lin,Yi-Ju Chen,Chun-Ying Wu

Publication: 

EClinicalMedicine

Publisher: 

Elsevier

Date: 

July 2023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eclinm/article/PIIS2589-5370(23)00242-0/fulltex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格拉納達大學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首次確定了大多數人獲得最大益處的最佳步數,並且還表明步行速度會帶來額外的好處。

每天應該走一萬步的想法起源於 20 世紀 60 年代的日本,但沒有科學根據。研究人員現在證明,如果我們關注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部分好處都可以在大約 7,000 步時看到。

由格拉納達大學 (UGR) 領導的一項國際研究首次提供了科學證據,證明每天需要走多少步才能顯著降低過早死亡的風險:8,000 步。考慮到人類步幅的平均長度(男性 76 厘米,女性 67 厘米),每天走 8,000 步相當於步行約 6.4 公里。

研究人員也發現,我們走路的速度還有額外的好處,快走比慢走更好。關於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多數好處都反映在 7,000 步左右

這項研究於本週發表在世界領先的心臟病學期刊之一(《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首次確定了大多數人獲得最大益處的最佳步數,並且還證實,您步行的路線會帶來額外的好處。

這項研究是由來自荷蘭(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西班牙(格拉納達大學和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大學)和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的。

「傳統上,許多人認為每天必須走大約 10,000 步才能獲得健康益處——這個想法來自 20 世紀 60 年代的日本,但沒有科學依據,」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Francisco B 解釋道。奧爾特加, UGR 體育教育與運動系教授。

 

以前沒有科學根據

例如,第一個向大眾銷售的計步器是「一萬步計」(直譯),但這個數字沒有科學依據。奧特加說:「我們首次證明,步數越多越好,並且沒有證據證明步數過多會對健康有害。」他還指出,達到 7,000 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已經足夠,每天9,000步是一個合理的健康目標。

 

研究人員對 12 項涉及超過 110,000 名參與者的國際研究的數據進行了系統的文獻綜述和綜合分析。

 

這項研究的結果與最近的其他研究結果一致,這些研究說明步行少於 10,000 步即可獲得健康益處。「我們的研究與眾不同之處在於,我們第一次設定了明確的步驟目標,」格拉納達大學瑪麗·居里博士後研究員、該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埃斯米·巴克(Esmée Bakker ) 解釋道。

 

「在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每天小幅增加步數可以獲得可衡量的好處,對於體力活動水準較低的人來說,每增加500 步就會改善他們的健康狀況。這是個好消息,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每天可以走近 9,000 步,至少一開始不行,所以你可以設定小的、可實現的目標,然後逐漸取得進步並增加每天的步數,」研究人員指出。

 

研究顯示男性和女性之間沒有差異。研究還發現,無論每天的總步數是多少,更快的步行都可以降低死亡風險。此外,巴克表示,“無論你如何計算步數,無論你佩戴的是智慧手錶、腕式活動追蹤器還是口袋裡的智慧型手機,步數目標都是一樣的。”

 

身體活動建議-步驟

 

那麼,當我們到達大約九千步時,我們應該停止行走嗎?「絕對不是,」弗朗西斯科·B·奧爾特加 (Francisco B. Ortega) 堅稱。「步數多走不是壞事。我們的研究證明,即使每天走 16,000 步也不會帶來風險;相反,與每天步行 7,000-9,000 步相比還有額外的好處,但風險降低的差異在於小。此外,階梯目標應該適合年齡,年輕人能夠比老年人設定更高的目標。還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研究只考察了對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還有其他研究和大量科學證據證明,進行適度甚至劇烈的體力活動與許多健康益處相關,包括改善睡眠品質和心理健康等。”

 

「我們的研究為人們提供了清晰且易於衡量的目標,」巴克繼續說道。「(國際)國家身體活動建議建議成年人每週進行150-30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但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運動算作中等強度,因此很難驗證他們是否遵守了這一運動標準而計算步數字要簡單得多,尤其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有智慧型手機或智慧型手錶。這就是我們研究的重要性:為人們可以輕鬆地用手機和智慧型手錶或智慧型手機測量的每日步數提供簡單而具體的目標。從而有助於人們的健康,」作者總結道。

參考文獻:

 

  1. Niels A. Stens, Esmée A. Bakker, Asier Mañas, Laurien M. Buffart, Francisco B. Ortega, Duck-chul Lee, Paul D. Thompson, Dick H.J. Thijssen, Thijs M.H. Eijsvogels. Relationship of Daily Step Counts to All-Cause Mortality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3; 82 (15): 1483 DOI: 10.1016/j.jacc.2023.07.02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及其同事表示,減少整體卡路里攝取量可能會讓您的肌肉恢復活力,並活化對健康至關重要的生物途徑。在動物模型中,在不剝奪身體必需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情況下減少熱量(稱為熱量限制)可以延緩與年齡相關的疾病的進展。這項發表在《衰老細胞》上的新研究發現,相同的生物機制也可能適用於人類。

研究人員分析了減少熱量攝取長期影響綜合評估(CALERIE) 參與者的數據,該研究由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NIA) 支持,目的在檢驗適度熱量限制是否能帶來動物研究中所見的相同健康益處。他們發現,在兩年的時間裡,參與者的目標是將每日熱量攝取量減少 25%,但該組能夠達到的最高程度是減少 12%。即便如此,卡路里的輕微減少足以活化對健康老化至關重要的大部分生物途徑。

「卡路里攝取量減少 12% 是非常適度的,」通訊作者兼 NIA 科學總監 Luigi Ferrucci 醫學博士、博士說。“這種卡路里攝取量的小幅減少是可行的,並且可能會對您的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

研究小組接下來試圖了解先前有限的人類熱量限制研究中發現的益處的分子基礎。一項研究證明,限制熱量攝取的人在第一年失去了肌肉質量,平均體重減輕了 20 磅,並在第二年保持了體重。然而,儘管失去了肌肉質量,熱量限制參與者並沒有失去肌肉力量,這說明熱量限制提高了每個單位肌肉質量產生的力量,稱為肌肉特殊力(muscle specific force)。

在目前的研究中,科學家使用了 CALERIE 參與者的大腿肌肉切片樣本,這些樣本是在參與者加入研究時以及一年和兩年的追蹤時蒐集的。

為了弄清楚哪些人類基因在熱量限制期間受到影響,科學家從肌肉樣本中分離出了訊息 RNA (mRNA),這是一種包含蛋白質代碼的分子。研究小組確定了每個 mRNA 的蛋白質序列,並利用這些資訊來識別哪些基因起源於特定的 mRNA。進一步的分析幫助科學家們確定了哪些基因在熱量限制期間被上調,這意味著細胞產生了更多的 mRNA下調,意味著細胞產生的 mRNA 減少。研究人員證實,熱量限制對人類的基因途徑影響與小鼠和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基因途徑相同。例如,較低的熱量攝取會上調負責能量產生和代謝的基因,並下調發炎基因,從而降低發炎。

費魯奇說:“由於發炎和老化密切相關,因此限制熱量攝取是預防許多老年人出現發炎狀態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 Jayanta Kumar Das, Nirad Banskota, Julián Candia, Michael E. Griswold, Melissa Orenduff, Rafael de Cabo, David L. Corcoran, Sai Krupa Das, Supriyo De, Kim Marie Huffman, Virginia B. Kraus, William E. Kraus, Corby K. Martin, Susan B. Racette, Leanne M. Redman, Birgit Schilling, Daniel W. Belsky, Luigi Ferrucci. Calorie restriction modulates the transcription of genes related to stress response and longevity in human muscle: The CALERIE studyAging Cell, 2023; DOI: 10.1111/acel.1396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甘草能抗胰臟癌?香港浸大研究:異甘草素抑制癌細胞生長 副作用較小

2023-08-08 11:15 

南華早報報導,一項香港最新研究發現,中藥草「甘草」提取的化合物「異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可抑制胰臟癌成長,有望開發為新一代化療藥物。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研究團隊發現,從甘草中提取到的異甘草素可降低癌細胞存活率達8成,不僅療效與傳統化療藥物健擇(gemcitabine)相當,而且副作用更小,不會導致體重和紅、白血球數下降。

 

其次,若搭配健擇使用還能加強藥效,增加癌細胞抑制率至少18%。

 

由於胰臟癌早期難以發現,以致進入晚期後治療選項有限,因而又號稱「沉默的殺手」。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式是切除部分胰臟及周邊器官組織,可是近8成胰臟癌患者不適合動手術。

 

即使動手術,多半輔以傳統化療藥物,可是實際成功率低於10%,況且多數患者服用傳統藥物1至3個月後往往會產生抗藥性。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是台灣2022年前10大死因榜首,而胰臟癌又居其中第7位。

 

鄭醫師補充:

文獻參考:

Zhang Z, Chen WQ, Zhang SQ, Bai JX, Liu B, Yung KK, Ko JK. Isoliquiritigenin inhibits pancreatic cancer progression through blockade of p38 MAPK-regulated autophagy. Phytomedicine. 2022 Nov;106:154406. doi: 10.1016/j.phymed.2022.154406. Epub 2022 Aug 20. PMID: 3602964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6029643/

參考原文報導:

https://www.hkbu.edu.hk/en/whats-new/press-release/2023/0807-hkbu-unveils-treatment-potential-of-herbal-extract-compound-isoliquiritigenin-for-pancreatic-cancer.htm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癌症將在10年內治癒?美醫院研發「AOH1996」 一顆藥丸可殺死70種癌

美國最大癌症研究機構洛杉磯希望之城醫療中心(City of Hope Medical Center)宣布,他們日前成功研發出一顆名為「AOH1996」的小藥丸,這顆藥丸,能夠殺死多達70種實體癌症細胞、腫瘤,同時不傷害其他細胞,被認為是未來10年內治癒癌症的新希望。

琳達馬洛卡斯(Linda Malkas)教授和她的團隊在歷經長達20年的研究後,終於成功鎖定DNA內一種特殊的蛋白質「增殖細胞核抗原」(簡稱PCNA)以藥物進行標靶破壞。馬洛卡斯教授指出,目前已知PCNA是DNA中負責複製、修補、染色質重塑和細胞週期調控的蛋白質,也就是負責控制癌細胞/腫瘤的增長,她形容,PCNA就像是一個擁有多個登機口的航站大樓,但新研發的藥物「AOH1996」就像一場暴風雪,可以直接讓航站停擺,不允許僅載有癌細胞的班機起飛。

「AOH1996」通過影響PCNA,破壞癌細胞的正常繁殖週期、阻止DNA受損的細胞分裂,以及阻止有缺陷的DNA複製來「從根本殺死癌細胞」,不只可以抑制腫瘤生長,或與其他癌症治療結合使用,更重要的是「不會產生毒性」。目前已在實驗室中對70種不同的癌細胞(包括來自乳腺癌、前列腺癌、腦癌、卵巢癌、宮頸癌、皮膚癌和肺癌的癌細胞)進行了測試,發現對所有癌細胞均有效。

而藥物名稱「AOH1996」的由來,是為了紀念一名因神經母細胞瘤過世的小女孩安娜奧利維亞希利(Anna Olivia Healy),馬洛卡斯教授表示,當年她在實習時,遇到安娜的爸爸,對方得知她正在研究乳腺癌,當下立即給她一筆實驗經費,希望她能夠多研究一點神經母細胞瘤,馬洛卡斯教授說「我知道我想為那個小女孩做一些特別的事情」。

目前「AOH1996」才要進行預計為期至少2年的一期臨床實驗,首名參與測試的病患才於去年10月服用了藥物,該藥物仍需經過嚴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測試以及大規模臨床試驗後才能廣泛投入臨床治療中,但科學家仍樂觀地認為,此藥物能在10年內治癒癌症。

希望之城醫療中心創建於1913年,是美國最大的非營利癌症研究機構之一,也是美國西岸排名第一的癌症治療醫院,擁有逾300項研究專利,其中包括人工合成胰島素、人工合成生長激素等創世紀的醫學里程,更研發出多款現廣為使用的抗癌藥物如賀癌平(Herceptin)(乳癌藥物)、標靶藥物阿瓦斯汀(Avastin)等。去年更砸下3.9億元,併購美國癌症治療中心 (Cancer Treatment Centers of America,CTCA),其據點橫跨美國4州,每年可為大約11萬5000名患者提供治療服務。

鄭醫師補充:

若這種既無副作用又能殺死癌細胞的療法能順利通過臨床試驗上市,將是癌症患者莫大的福音,而藥物的治療結果能比現存治療方式大大提高存活率的話,將來也不會再聞癌色變了,期待這種藥物能順利通過測試,早日上市。

參考文獻: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養成「8大生活習慣」能延壽24年 60歲才開始也有效

2023年07月25日

記者詹雅婷/綜合報導

美國一份研究指出,若能在40多歲時養成8大生活習慣,包括運動、不吸菸、良好睡眠等,就能多活24年。即便是在50多歲甚至60多歲才做出微小改變,均能帶來益處。

綜合CNN、衛報報導,這份研究收集2011年至2019年的問卷調查及醫療紀錄資料,研究對象涵蓋70多萬名40歲至99歲的美國退伍軍人,團隊針對上述資料進行分析,找出哪些生活方式因素與更長壽有關。結果發現,只要在40歲時養成8大健康生活習慣,就能延壽24年,若50歲開始則能多活21年,如果60歲才養成這些習慣,仍會增加近18年的壽命。

這些神奇的健康習慣到底是什麼?以下依據從最有效的生活習慣排序。

一、運動
專家表示,與不運動的人相比,有運動習慣的人,死亡風險降低46%。較長壽者平均每周會做7.5代謝當量的運動。

二、不沉迷使用類鴉片類藥物
研究發現,不沉迷類鴉片藥物能降低38%早逝風險。

三、不吸菸
研究發現,從不吸菸可使死亡風險降低29%。

四、壓力管理
研究發現,壓力管理降低22%早逝風險。

五、以蔬食為主的飲食
研究發現,若飲食以蔬食為主,可使壽命延長21%。但這並不代表必須要是素食或純素主義者,遵循健康、以蔬食為主的飲食,例如全穀物及綠葉蔬菜的地中海飲食才是關鍵。

六、避免暴飲
暴飲指的是每天喝4杯以上的酒精飲品,避免暴飲可降低19%死亡風險。

七、良好睡眠
良好睡眠的定義為每晚至少擁有7至9個小時的睡眠,且沒有失眠。有良好睡眠可使任何原因導致的早逝風險減少18%。

八、良好社交關係
研究發現,正向的社交關係可使壽命延長5%。

研究人員阮春梅(Xuan-Mai Nguyen)透露,若沒辦法一次做到8種生活習慣,只要從40歲起養成一種習慣,男性可延壽4.5年、女性可多活3.5年,養成2種習慣可讓男性多活7年、讓女性延壽8年,若能實踐3種健康生活方式,男性可延壽8.6年,女性可多活12.6年。

阮春梅稱,「這越早開始越好,即使只是在40多歲、50多歲或60多歲做出一些改變,仍然是有益處的,這並非遙不可及,其實一般人都能做到」。

不過因為這是觀察性研究,只能顯示出上述生活習慣與壽命之間的關聯性,無法證明是否存在因果關係。

參考報導來源:

1.https://www.theguardian.com/society/2023/jul/24/eight-lifestyle-changes-extend-your-life-researchers-say

2.https://edition.cnn.com/2023/07/24/health/habits-live-longer-wellness/index.html 

3.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8-healthy-longevity-habits-add-24-years-to-lifespan#What-habits-can-lead-to-significant-increase-in-lifespan?

 
Session: Nutrition-related Factors in Aging and Chronic Disease (Poster Theater Flash Session 7)

 

(PTFS07-07-23) Eight Modifiable Lifestyl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Life Expectancy Among 719,147 U.S. Veteran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中年人性滿意度低可能是未來認知能力下降的預警信號。這項研究追踪了數百名 56 歲至 68 歲男性的勃起功能、性滿意度和認知之間的關係,發現性滿意度和勃起功能的下降與未來的記憶喪失相關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發表在最新一期《高齡學家》( The Gerontologist)期刊上的研究是第一個縱向追踪性滿意度與性健康和認知相關的研究,其研究結果指出了認知能力下降的潛在新風險因素。

賓夕法尼亞大學人類發展和家庭研究教授馬丁·斯利溫斯基(Martin Sliwinski)說:“我們方法的獨特之處在於,我們在縱向研究的每個點上測量了記憶功能和性功能,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它們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一起變化。”陳述該研究的共同作者。“我們的發現與科學家開始了解的生活滿意度和認知表現之間的聯繫有關。”

該研究探討了與勃起功能相關的微血管變化等身體變化與性滿意度降低等心理變化之間的關係,以確定這些變化與認知的關係。他們研究了從中年開始的轉變,因為它代表了一個過渡時期,勃起功能、認知和性滿意度開始下降。

斯利文斯基補充說,雖然研究小組發現這三個健康因素之間存在很強的相關性,但他們只能推測原因。

他說:“科學家發現,如果你的滿意度普遍較低,那麼你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可能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的壓力相關問題的風險就會更高。” “性滿意度的改善實際上可能會促進記憶功能的改善。我們告訴人們應該進行更多鍛鍊並吃更好(健康)的食物。我們發現性滿意度對於我們的健康和總體生活品質也很重要。”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了參加越南時代雙胞胎衰老研究的 818 名男性的調查數據。通過記憶和處理速度測試等神經心理學測試,他們檢查了參與者從 56 歲到 68 歲這 12 年間的認知變化,並根據參與者在青年時期的認知能力進行了調整。他們的勃起功能和性滿意度與認知一起使用國際勃起功能指數(男性性健康的自我報告評估)進行測量。然後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統計模型來了解這三個變數如何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而變化。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博士生、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Riki Slayday 表示:“性健康的研究歷來側重於性行為的可量化方面,例如性伴侶的數量或性活動的頻率。” “我們感興趣的是人們對這項活動的看法,人們對性生活的感受,以及它如何影響認知功能,因為多個人可能處於相同的身體狀況,但體驗到完全不同的滿意度。”

研究發現,勃起功能和性滿意度的下降都與記憶力下降有關,研究人員表示,這說明心理和身體健康之間存在聯繫

“當我們繪製隨時間變化的關係時,我們發現勃起功能和性滿意度的增加或減少與認知功能的同時增加或減少有關,”斯萊迪說。“這些關聯在人口和健康因素的調整後仍然存在,這告訴我們,我們的性生活和我們的認知之間存在明顯的聯繫。”

先前的研究發現微血管變化與勃起功能隨時間的變化之間存在聯繫。斯利溫斯基解釋說,事實上,威而鋼的活性成分(西地那非)最初是為了治療心血管問題而開發的,因此血管健康與勃起功能之間的聯繫是眾所周知的。他補充說,勃起功能如何與健康的其他方面聯繫起來應該成為未來研究的重點領域。

他說,加強對勃起功能作為健康重要標誌的評估和監測可能有助於識別 70 多歲之前有認知能力下降風險的人。研究人員指出,未來 30 年,美國老年人口預計將增加一倍,這意味著進入 60 多歲時,勃起功能和性滿意度下降的人數可能會增加一倍。

“我們已經有了一種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但我們還沒有有效的治療記憶喪失的方法,”斯利文斯基說。“我們不應該把討論的焦點放在治療 ED (勃起功能障礙)上,而應該將其視為其他健康問題的領先指標,並重點應關注提高性滿意度和整體幸福感,而不僅僅是治療症狀。”

該論文的其他合著者包括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泰勒·貝爾 (Tyler Bell)、特雷莎·沃倫 (Teresa Warren)、威廉·克雷曼 (William Kremen) 和卡羅爾·弗蘭茨 (Carol Franz);以及波士頓大學的邁克爾·里昂斯、羅斯瑪麗·圖米和理查德·範迪弗。

這項工作得到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高齡化研究所的支持。

  1. Riki E Slayday, Tyler R Bell, Michael J Lyons, Teresa S Warren , BA, Rosemary Toomey, Richard Vandiver, Martin J Sliwinski, William S Kremen, Carol E Franz. Erectile Function, Sexual Satisfaction,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Men From Midlife to Older AdulthoodThe Gerontologist, 2023; 63 (2): 382 DOI: 10.1093/geront/gnac15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由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領導並綜合全球數十名衰老研究人員的新研究證實,缺乏牛磺酸(一種在體內產生並存在於許多食物中的營養素)是動物衰老的驅動因素。

同一項研究還發現,牛磺酸補充劑可以減緩蠕蟲、小鼠和猴子的衰老過程,甚至可以將中年小鼠的健康壽命延長 12%

該研究發表於 6 月 8 日的《科學》期刊上。

“在過去的 25 年裡,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不僅能讓我們活得更久,還能延長健康壽命的因素,即我們在晚年保持健康的時間,”該研究的負責人、助理教授 Vijay Yadav 博士說。

“這項研究發現,牛磺酸可能是我們體內的長生不老藥,可以幫助我們活得更久、更健康。”

我們體內的抗衰老分子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隨著人們壽命的延長以及科學家們了解到衰老過程是可以被操縱的,確定改善老年人健康的干預措施的努力已經加強。

 許多研究發現,血液中攜帶的各種分子與衰老有關。不太確定的是,這些分子是主動引導衰老過程,還是只是搭順風車的乘客。如果一種分子是衰老的驅動因素,那麼恢復其年輕濃度將延緩衰老並延長健康壽命,也就是我們身體健康的時間。

Yadav 之前對骨質疏鬆症的研究揭露了牛磺酸在骨骼形成中的作用,因此他首先想到了牛磺酸。大約在同一時間,其他研究人員發現牛磺酸濃度與免疫功能、肥胖和神經系統功能相關。

“我們意識到,如果牛磺酸調節所有這些隨年齡下降的過程,那麼血液中的牛磺酸濃度可能會影響整體健康和壽命,”Yadav 說。

牛磺酸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補充劑可延長小鼠的壽命

首先,Yadav 的團隊研究了小鼠、猴子和人類血液中的牛磺酸濃度,發現牛磺酸豐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大幅下降。在人類中,60 歲族群的牛磺酸濃度僅為 5 歲人群的三分之一左右。

 

“那時我們開始研究牛磺酸缺乏是否是衰老過程的驅動因素,我們在老鼠身上進行了一項大型實驗,”Yadav 說。

研究人員從近 250 只 14 個月大的雌性和雄性小鼠(按人類年齡約 45 歲)開始。每天,研究人員給其中一半人餵食牛磺酸或對照溶液。在實驗結束時,Yadav 和他的團隊發現牛磺酸使雌性小鼠的平均壽命延長了 12%,使雄性小鼠的平均壽命延長了 10%。對於老鼠來說,這意味著多了三到四個月,相當於人類七八年。

中年補充牛磺酸改善老年健康

為了了解牛磺酸如何影響健康,Yadav 召集了其他衰老研究人員,他們研究了牛磺酸補充劑對幾個物種的健康和壽命的影響。

這些專家測量了老鼠的各種健康參數,發現在 2 歲(人類年齡為 60 歲)時,補充牛磺酸一年的動物幾乎在所有方面都比未接受治療的動物更健康。

研究人員發現,牛磺酸可抑制雌性小鼠(即使是“停經後”小鼠)與年齡相關的體重增加、增加能量消耗、增加骨質、提高肌肉耐力和力量、減少類憂鬱和焦慮行為、降低胰島素抗性,以及促進了看起來更年輕的免疫系統,以及其他好處。

“我們不僅發現這些動物的壽命更長,而且我們還發現它們過著更健康的生活,”Yadav 說。

在細胞層級上,牛磺酸改善了許多通常隨年齡增長而下降的功能:這種補充劑減少了“殭屍細胞”(應該死去但反而徘徊並釋放有害物質的老細胞)的數量,增加了端粒酶缺乏後的存活率,增加了存在於某些組織中的幹細胞(可以幫助組織在受傷後癒合),改善線粒體的性能,減少 DNA 損傷,並提高細胞感知營養的能力。

在中年恒河猴身上觀察到牛磺酸補充劑對健康的類似影響,這些猴子連續六個月每天服用牛磺酸補充劑。牛磺酸可以防止體重增加,降低空腹血糖和肝損傷標誌物,增加脊柱和腿部的骨密度,並改善免疫系統的健康。

需要隨機臨床試驗

研究人員尚不清楚牛磺酸補充劑是否會改善人類健康或延長人類壽命,但他們進行的兩項實驗發現牛磺酸具有潛力。

首先,Yadav 和他的團隊研究了 12,000 名 60 歲及以上的歐洲成年人的牛磺酸濃度與大約 50 項健康參數之間的關係。整體來看,牛磺酸濃度較高的人更健康,2 型糖尿病病例較少,肥胖程度較低,高血壓和發炎程度較低。“這些關聯並不能確定因果關係,”亞達夫說,“但結果與牛磺酸缺乏導致人類衰老的可能性是一致的。”

第二項研究測試了牛磺酸濃度是否會對已知改善健康的干預措施產生反應:運動。研究人員測量了各種男性運動員和久坐不動的人完成劇烈的自行車鍛煉前後的牛磺酸濃度,發現所有運動員組(短跑運動員、耐力賽跑者和自然健美運動員)包含和久坐不動的人的牛磺酸濃度都顯著增加。

“無論個體如何,運動後牛磺酸濃度都會升高,這說明運動對健康的某些益處可能來自於牛磺酸的增加,”Yadav 說。

Yadav 補充說,只有對人體進行隨機臨床試驗才能確定牛磺酸是否真的對健康有益。目前正在進行針對肥胖症的牛磺酸試驗,但沒有一項是在測量廣泛的健康參數。

其他潛在的抗衰老藥物——包括二甲雙胍、雷帕黴素和 NAD 類似物(metformin, rapamycin, and NAD )——正在考慮在臨床試驗中進行測試。

“我認為還應該考慮牛磺酸,”Yadav 說。“而且它有一些優點:牛磺酸在我們的身體中自然產生,可以從飲食中自然獲得,沒有已知的毒性作用(儘管它很少以使用的濃度使用),並且可以透過運動來增強。

“牛磺酸豐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因此在老年時將牛磺酸恢復到年輕時的濃度可能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抗衰老策略。”

參考文獻:

  1. Parminder Singh, Kishore Gollapalli, Stefano Mangiola, Daniela Schranner, Mohd Aslam Yusuf, Manish Chamoli, Sting L. Shi, Bruno Lopes Bastos, Tripti Nair, Annett Riermeier, Elena M. Vayndorf, Judy Z. Wu, Aishwarya Nilakhe, Christina Q. Nguyen, Michael Muir, Michael G. Kiflezghi, Anna Foulger, Alex Junker, Jack Devine, Kunal Sharan, Shankar J. Chinta, Swati Rajput, Anand Rane, Philipp Baumert, Martin Schönfelder, Francescopaolo Iavarone, Giorgia di Lorenzo, Swati Kumari, Alka Gupta, Rajesh Sarkar, Costerwell Khyriem, Amanpreet S. Chawla, Ankur Sharma, Nazan Sarper, Naibedya Chattopadhyay, Bichitra K. Biswal, Carmine Settembre, Perumal Nagarajan, Kimara L. Targoff, Martin Picard, Sarika Gupta, Vidya Velagapudi, Anthony T. Papenfuss, Alaattin Kaya, Miguel Godinho Ferreira, Brian K. Kennedy, Julie K. Andersen, Gordon J. Lithgow, Abdullah Mahmood Ali, Arnab Mukhopadhyay, Aarno Palotie, Gabi Kastenmüller, Matt Kaeberlein, Henning Wackerhage, Bhupinder Pal, Vijay K. Yadav. Taurine deficiency as a driver of agingScience, 2023; 380 (6649) DOI: 10.1126/science.abn925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儘管近來我們對營養的理解顯著增加,但我們飲食中很少有方面像硝酸鹽一樣繼續讓專家感到困惑和分歧。

長期以來,人們對硝酸鹽持謹慎態度,之前的研究懷疑它可能與致癌有關。

然而,隨後的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硝酸鹽還具有多種心血管健康益處,有助於降低患心臟病、失智症和糖尿病等相關疾病的風險

那麼,一種膳食化合物如何具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潛在風險和益處呢?

伊迪絲考恩大學 (ECU) 營養與健康創新研究所希望找出硝酸鹽如何以及為何會帶來這種截然不同的潛在風險和益處。

所有關於來源

凱瑟琳·邦多諾 (Catherine Bondonno) 博士領導了一項對硝酸鹽研究的回顧,並表示關鍵可能在於它的來源

 

“我們從三個主要的飲食來源獲取硝酸鹽:肉、水和蔬菜,”她說。

“硝酸鹽作為健康威脅的聲譽源於 1970 年,當時兩項研究發現它可以形成 N-亞硝胺,這對實驗室動物具有高度致癌性。

“然而,沒有任何人體研究證實它的潛在危險,我們的臨床和觀察研究支持如果硝酸鹽來自蔬菜,它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因此,審查旨在解開所有這些問題,確定新的前進方向以及我們可以解決這個難題的方法,因為現在真的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已經 50 年了。”

急需

儘管最近的研究證明硝酸鹽的來源可能會影響其健康益處和風險,但目前與硝酸鹽有關的飲食指南自 1970 年代以來就已經存在,並且沒有將硝酸鹽與肉類、蔬菜和水區分開來。

 Bondonno 博士說,雖然 20 世紀 70 年代的動物研究報告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很小,但有證據證明並非所有硝酸鹽都是有害的。

“例如,與肉類和水源性硝酸鹽不同,富含硝酸鹽的蔬菜含有高濃度的維生素 C 和/或多酚,可以抑制與癌症相關的有害 N-亞硝胺的形成,”她說

Bondonno 博士說,進行更多的研究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更新指南。

“如果公眾擔心硝酸鹽攝取量與癌症之間存在聯繫,他們就不太可能聽取增加富含硝酸鹽蔬菜攝取量的資訊。”

然而,她強調,雖然官方指南沒有改變,但硝酸鹽的明顯好處讓許多人可能將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她說:“我們需要確保如果我們食用更多富含硝酸鹽的蔬菜實際上不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

“高劑量硝酸鹽補充劑已被用於改善運動中的身體表現,而蔬菜硝酸鹽提取物被添加到帶有“清潔標籤”聲明的醃製肉類產品中,聲稱對您更有益。

“所以我們真的需要把這件事做好。”

那我們吃什麼?

鑑於該領域的專家存在分歧,Bondonno 博士表示,人們可能會混淆硝酸鹽對他們的好處還是壞處,這是可以理解的。

“他們可能在想,‘如果我不能吃沙拉,我還能吃什麼?’”她說。

儘管存在爭議,但她表示,目前的證據證明,人們應該著眼於從蔬菜中獲取硝酸鹽——但沒有必要過度。

“深綠色、多葉蔬菜和甜菜根是很好的來源,我們的研究發現,每天一杯生的或煮熟的半杯蔬菜足以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她說。

“我們知道加工肉類對我們不好,我們應該限制攝取量,但我們不知道是它們中的硝酸鹽導致了問題還是其他原因。

“它只是進一步強調了調查膳食硝酸鹽以向人們闡明資訊的必要性。

“50 年前就提出了潛在的癌症關聯;現在是進行深入分析以區分事實與虛構的時候了。”

 

參考文獻:

 

  1. Catherine P. Bondonno, Liezhou Zhong, Nicola P. Bondonno, Marc Sim, Lauren C. Blekkenhorst, Alex Liu, Anjana Rajendra, Pratik Pokharel, Dorit W. Erichsen, Oliver Neubauer, Kevin D. Croft, Jonathan M. Hodgson. Nitrate: The Dr. Jekyll and Mr. Hyde of human health?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135: 57 DOI: 10.1016/j.tifs.2023.03.014

鄭醫師補充:

今年1月發表一篇由甜菜根萃取的硝酸鹽,可以提高運動表現,在此提供給大家參考比對:

一項研究發現,食用硝酸鹽——甜菜根汁中的活性分子——可以顯著增加運動時的肌肉力量。雖然眾所周知飲食中的硝酸鹽可以增強運動,既可以提高耐力又可以增強高強度運動,但研究人員仍然需要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種效果,以及我們的身體如何將我們攝取的飲食中的硝酸鹽轉化為可以使用的一氧化氮來通過我們的細胞:

參考文獻:

 

  1. Stefan Kadach, Ji Won Park, Zdravko Stoyanov, Matthew I. Black, Anni Vanhatalo, Mark Burnley, Peter J. Walter, Hongyi Cai, Alan N. Schechter, Barbora Piknova, Andrew M. Jones. 15 N ‐labeled dietary nitrate supplementation increases human skeletal muscle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improves muscle torque productionActa Physiologica, 2023; DOI: 10.1111/apha.1392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好睡好運動還不夠 哈佛MIT曝超級長壽秘密

 

2023/05/27 

中時新聞網

 

 

長壽健康的秘訣是甚麼?很多人都知道,要達到這目標,需要經常運動、維持理想體重、睡眠充足,還要會處理壓力。

 

不過,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27日報導,在這張清單中,還可以加入一個十分令人意外項目,那就是感染適當的病毒。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研究人員本月稍早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上發表的研究論文顯示,他們研究了以長壽聞名的日本和義大利薩丁尼亞(Sardinia)百歲人瑞,結果發現,除了食物和生活型態外,可能產生影響的,還有腸道內的適當病毒。

 

研究人員蒐集了日本和薩丁尼亞近200名至少百歲人瑞的糞便樣本,並分析他們數以兆計的腸道微生物群,以探究他們長壽的線索。後來他們發現,這些人瑞和60幾歲的人相比,不僅有更多樣的「好」菌,也有更多的「好」病毒。

 

儘管我們通常認為,病毒對人有害,而它們也的確引發了各式各樣的疾病,但多數病毒不僅無害,其中有些甚至有益。由於病毒約比細菌小100倍,部分因它們十分微小,相對較難研究,因此住在人類腸道內的病毒遠不如較大的細菌受關注。事實上,這些名為噬菌體的病毒很普遍,並有愈來愈多用在具有抗藥性的皮膚和腸道感染上,以取代抗生素。

或許有人感到納悶,這些病毒究竟在人瑞的腸道內做什麼,以幫助他們保持健康?研究顯示,起碼有部分病毒在攻擊,並殺死那些可能引起發炎,或是嚴重感染的壞菌。

那似乎是因為細菌無法像對抗生素般,對噬菌體產生抗性。而研究人員認為,有些病毒除了殺死有害的細菌外,還很擅長在人瑞的腸道中製造硫化氫氣體。由於硫化氫聞起來像臭雞蛋,有些人在放屁時會有這種臭味,因此聽起來不是什麼好事。

不過,令人訝異的是,雖然硫化氫在空氣中聞起來很臭,但在腸道中產生,卻有很多潛在的益處。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有助於保護讓身體吸收營養,並防止細菌和毒素進入血液中的腸道內壁。要是壞物質外洩,就可能導致慢性發炎,進而引發關節炎、心臟病、失智和癌症等衰老疾病

參考文獻:

Johansen, J., Atarashi, K., Arai, Y. et al. Centenarians have a diverse gut virome with the potential to modulate metabolism and promote healthy lifespan. Nat Microbiol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64-023-01370-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4-023-01370-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都錯了 新研究:蔗糖可避免糖尿病 真正有害是它

 

2023/04/13 

中時新聞網

 

 

許多人擔心食用水果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但根據一篇本月發表於國際期刊的文獻回顧發現,水果中的蔗糖吃越多,越可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國內醫師表示,此因蔗糖多存在於天然食物,對人體有益,但若食用的是添加糖,就明顯危害健康。

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其臉書分享一篇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傘型文獻回顧,該篇文章主題為「糖與健康」,文章附了一張含糖飲料(SSB)、蔗糖(sucros)、果糖(fructose)對多種健康風險的預估,結果發現,相較於含糖飲料、果糖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蔗糖的攝取竟然可降低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也就是,「吃越多蔗糖,越不易得糖尿病。」

 

從該圖可看出,含糖飲料最危害健康,會增加痛風、代謝症候群、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率、高血壓、中風等。值得注意的是,果糖與胰臟癌之間的相關性很顯著,這也與一般認為果糖會增加胰臟癌風險的觀念一致。另外,研究發現,果糖攝取與高尿酸間並無關聯。

為何蔗糖可降低糖尿病風險?王介立表示,原因很簡單,因為蔗糖較多的存在型式為天然食物,各種天然高纖的蔬果類飲食都含有蔗糖。他並總結該篇文章表示,糖未必有害,重點是要吃天然食物的糖,而非添加糖。

衛福部建議,每人每天攝取「添加糖」不應超過總熱量的10%,所謂添加糖是指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但不包括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水果及牛奶中的糖。

《英國醫學期刊》一篇系統文獻回顧,附了一張含糖飲料(SSB)、蔗糖(sucros)、果糖(fructose)對多種健康風險的預估。(圖/ 取自《英國醫學期刊》網站 )

《英國醫學期刊》一篇系統文獻回顧,附了一張含糖飲料(SSB)、蔗糖(sucros)、果糖(fructose)對多種健康風險的預估。(圖/ 取自《英國醫學期刊》網站 )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的結論:代糖及果糖對健康的危害,遠遠大於蔗糖。過去認為代糖比較不會增加健康風險,但這篇研究顯然推翻了之前的假設及立論。過去也有研究發現代糖會改變腸道菌叢,進而影響全身的代謝及免疫系統的改變,風險不減反增。

當然,本身已有代謝症候群甚至糖尿病的患者,即便想吃甜的,仍須限制蔗糖的攝取。

參考文獻:

Huang YChen ZChen BLi JYuan XLi J et al. Dietary sugar consumption and health: umbrella review doi:10.1136/bmj-2022-0716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需日行8000步 研究:一週抽1-2天也能降低死亡率

2023/04/05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對於喜歡當沙發馬鈴薯的現代人來說,可能沒有時間與精力日行8000步,而最新研究指出,只要一週抽出1-2天走8000步,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研究發表在《JAMA Network Open》。

據《今日醫學新聞》(Medical News Today)報導,步行被視為一種簡單且方便的運動,並能減少人們久坐不動的生活,而久坐不動與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有關,過去曾有研究指出,60歲以下的人得日行1萬步才能降低死亡風險,而60歲以上的人則是8000步,然而最新研究證明,只要每週有1-2天走到8000步,也能幫助活得更久。

研究將3101名參與者,以8000步為基準,按照一週0天、1-2天、3-7天來分組,隨訪10年,調整過潛在因素後發現,比起一週0天走到8000步的人來說,一週1-2天走到8000步的人,10年的全因死亡率降低14.9%、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 8.1%;每週3-7天有走到8000步的人,10年下來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降低16.5%。

這項研究結果證明,對於不做運動的成年人來說,每週僅需要走路幾天,就能對健康有益處。另外,隨著智慧型手機及穿戴式裝置的普及,也不會像過往必須配戴計步器才能測量步數,導致霍桑效應(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因此更具有參考價值。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比較接近是某種提醒:動總比不動要好。在適度的前提下,能夠運動的時間及強度,總是多多益善,過了中年之後,身體就是用進廢退,不規律鍛鍊,很難維持原本的機能。

參考文獻:

Inoue K, Tsugawa Y, Mayeda ER, Ritz B. Association of Daily Step Patterns With Mortality in US Adults. JAMA Netw Open. 2023;6(3):e235174.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3.517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