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議題討論 (3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酒精會增加人們的疼痛閾值(忍受度),這也是飲酒也會導致更具攻擊性行為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發現,研究參與者在飲用酒精飲料後感受到的疼痛越少,就越願意帶給別人更大的痛苦。

研究合著者、俄亥俄州立大學傳播學教授布拉德·布什曼(Brad Bushman)說:“我們都聽過這句習語‘我感受到你的痛苦’。”

“但是,如果喝醉的人感覺不到自己的痛苦,當別人感到痛苦時,他們可能不太可能產生同理心,這可能會導致他們變得更具攻擊性。”

這項研究最近發表在《酒精與毒品研究期刊》

這項研究採用了自 1967 年以來一直用於研究的實驗設計,並已在本研究和其他研究中被批准用於人類。

這項新研究涉及兩項獨立的實驗室實驗,一項有 543 名參與者,另一項有 327 名參與者,所有參與者都報告每月至少一次每次飲用 3-4 杯酒精飲料。他們是透過報紙廣告招募的,並支付了 75 美元。兩個實驗的方法是相同的。

 

在給予知情同意後,參與者有 20 分鐘的時間喝酒精或安慰劑飲料。橙汁飲料看起來一模一樣,因此參與者不知道他們喝的是哪一種。對於安慰劑飲料,研究人員將少量酒精放在橙汁頂部,並在玻璃杯邊緣噴灑酒精,使其嘗起來像酒精飲料。

喝完飲料後,每位參與者的一隻手的兩根手指都會受到一秒鐘的電擊。研究人員增加了電擊的強度,直到參與者將電擊描述為「痛苦」。這被標記為參與者的疼痛閾值。

然後,他們參加了一項線上競爭性反應時間任務,獲勝者可以給失敗者帶來電擊。電擊範圍從 1(低)到 10,這是參與者評定為「痛苦」的等級。參與者還可以選擇電擊持續的時間。

事實上,沒有對手,研究人員隨機宣布參與者在一半的反應時間任務中為「獲勝者」。目的只是為了看看那些喝了酒精飲料的人是否願意提供更強、更長的電擊,以及更高的疼痛閾值是否會產生影響。

 結果發現,對於那些飲酒的人來說,酒精會增加電擊對他們造成疼痛的程度。他們對身體疼痛的容忍度越高,他們願意向對手提供的電擊強度和持續時間的攻擊性程度就越高。

 布希曼說,那些喝安慰劑飲料的人的反應就沒那麼激烈,部分原因是他們的疼痛閾值普遍低於那些喝酒的人。

  「換句話說,他們仍然能夠感受到自己的痛苦——並且不想給別人帶來痛苦,」他說。

 醉酒的人更有可能故意傷害他人的原因有很多,但這項研究證實,疼痛耐受性是一個可能的原因。”

 Bushman 指出,在這項研究中飲酒的人的血液酒精濃度平均在 0.095% 到 0.11% 之間。這略高於大多數州的法定上限(0.08%)。

 布希曼說:“對於那些飲酒量較多的人來說,酒精對疼痛耐受性的影響可能比他們在這些實驗中所做的更大。” “這可能會讓他們更願意對他人發動攻擊。”

 研究的共同作者是肯塔基大學的 C. Nathan DeWall 和蒙特利爾的執業臨床心理學家 Peter Giancola。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和國家研究資源中心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C. Nathan DeWall, Peter R. Giancola, Brad J. Bushman. Too Insensitive to Care: Alcohol Increases Human Aggression by Increasing Pain ThresholdJournal of Studies on Alcohol and Drugs, 2024; DOI: 10.15288/jsad.24-0014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小的囊泡(外泌體)有助於預防糖尿病患者截肢

作者:維多利亞·科利斯2024 年 11 月 25 日

這種更安全的非手術治療糖尿病肢體缺血的方法可以幫助患有嚴重血流併發症的患者。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尋找一種治療糖尿病肢體缺血(糖尿病常見且嚴重的併發症)的潛在新療法。這種情況的特徵是流向腿部和足部的血流量減少,可導致慢性疼痛、頑固性潰瘍,嚴重時甚至導致截肢——目前是非創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

與患有其他動脈疾病的人相比,患有糖尿病肢體缺血的人還面臨顯著更高的風險,例如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增加20%–30%,截肢的可能性高出驚人的14 倍。

上海第九醫院血管外科研究員張星說:「我們的主要動機是為經常遭受下肢血流受限和組織損傷的糖尿病肢體缺血患者找到一種更安全的非手術選擇。」中國人民醫院和該研究的貢獻科學家之一發表在《先進醫療材料》。 “目前的治療方法,如手術或藥物治療,都有風險,而且可能並不總是有效。”

張和他的團隊在過去十年裡一直致力於血管疾病的幹細胞療法。然而,他們遇到了挑戰,包括免疫排斥、腫瘤風險、倫理問題和不穩定的細胞存活率。

他們需要一個替代方案。

 

細胞外囊泡

新興的療法是基於細胞外囊泡,細胞外囊泡是攜帶生物分子的脂質結合顆粒,幾乎從所有類型的細胞中自然釋放。研究小組在論文中寫道:「細胞外囊泡移植,特別是外泌體移植,比傳統幹細胞移植具有多種優勢,」他們克服了幹細胞治療帶來的所有障礙。

細胞外囊泡治療的關鍵步驟是鑑定可以引導囊泡並增強其治療目標疾病的有效性的蛋白質或基因,因為這些蛋白質或基因有助於將囊泡引導至需要治療的特定細胞或組織。

透過修改或選擇針對某些受體或途徑的蛋白質,科學家可以確保囊泡將其貨物(例如治療分子或遺傳物質)準確地輸送到需要的地方。這種標靶對於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療效果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潛在的副作用或與非目標組織的不良相互作用至關重要。

先前的研究證明,Netrin1 是一種以其對心血管系統的保護作用而聞名的蛋白質,可以促進血管生長、支持細胞存活並減少發炎——所有與糖尿病肢體缺血相關的有害因素。

「Netrin1的研究主要是因為它在神經系統發育中的作用,特別是在引導神經細胞方面的作用,」上海第九人民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陸新武解釋道。 “它通常與糖尿病性肢體缺血等疾病無關,糖尿病性肢體缺血涉及血流受限、免疫反應和發炎等複雜問題。”

然而,其在糖尿病肢體缺血中的具體作用仍不清楚,促使研究小組將其作為糖尿病肢體缺血的標記和潛在的治療標靶進行探索。

 

糖尿病肢體缺血可望踏出第一步

他們首先調查了從糖尿病肢體缺血患者身上採集的血液和組織樣本中的 Netrin1 水平,並使用急性動脈栓塞患者的樣本作為對照。

上海交通大學助理研究員徐志覺解釋說:“我們的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糖尿病肢體缺血患者的 Netrin1 濃度顯著降低。” “這一發現說明 Netrin1 濃度降低可能在[疾病]進展中發揮作用,並鼓勵我們進一步研究其治療潛力。”

目標是使用源自脂肪組織的轉基因幹細胞來產生更高濃度的 Netrin1。他們透過在正常的細胞過程中將含有 Netrin1 的外泌體(微小的囊泡狀顆粒)釋放到周圍環境中來做到這一點。

研究小組解釋說:“外泌體是通過一種稱為差速超速離心的過程收集的,該過程根據它們的大小和密度來分離和純化它們。” 「純化後,這些富含 Netrin1 的外泌體直接注射到缺血組織中。在那裡,它們有助於改善血液流動並促進組織修復,為糖尿病肢體缺血等疾病提供潛在的治療選擇。

 

提高組織的癒合能力

在最初的實驗中,富含 Netrin1 的外泌體被發現優於常規脂肪幹細胞外泌體。 「這是因為 Netrin1 活化細胞內的保護通路,幫助細胞抵禦壓力條件,」上海第九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博士後薑一紅說。

透過結合 Netrin1 的保護作用和血管促進作用,富含 Netrin1 的外泌體顯著提高了受糖尿病肢體缺血影響的組織的癒合能力。

其成功的關鍵是活化涉及生存和修復的兩條細胞途徑。 「一條途徑促進血管生成,改善缺血組織的血流,而另一條途徑則加速細胞生長和組織修復,」Jiang 說。 「當被富含 Netrin1 的外泌體激活時,這些通路為血管細胞提供了一種‘保護盾’,幫助它們更快更有效地恢復和修復受損組織。”

與支架置入或搭橋手術等侵入性手術相比,富含 Netrin1 的外泌體透過幫助細胞自然修復並恢復受影響肢體的血流,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非手術選擇。然而,在這些囊泡投入臨床使用之前,團隊必須克服一些挑戰。

「首先,我們需要開發一種有效的遞送系統,以確保外泌體保持穩定並在體內正常工作,」新武解釋道。 「此外,生產足夠的高品質外泌體也至關重要,因為每批外泌體都必須具有一致的活性和純度。還需要進行廣泛的臨床試驗來確認該療法對患者的長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時,監測血液 Netrin1 濃度可以幫助醫生在病情進展之前識別出高風險患者,從而實現早期干預。雖然 Netrin1 顯示出作為診斷工具的前景,但該團隊表示,他們正在努力確認其在臨床實踐中的可靠性。

「下一步包括進行更大規模的動物研究,以進一步確認富含 Netrin1 的外泌體的效果和安全性,」Xinwu 說。 「如果這些研究顯示出正面的結果,我們計劃啟動初步的人體試驗。我們也正在研究優化外泌體遞送的方法,確保它們在體內穩定並有效到達目標組織。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將這種創新療法引入臨床,為糖尿病肢體缺血患者提供安全、非侵入性的治療選擇。”

參考文獻:Zhijue Xu, Xing Zhang, Xinwu Lu, et al., Netrin1-Enriched Exosomes From Genetics Modified ADSCs 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Diabetic Limb Ischemia , 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 (2024)。 DOI:10.1002/adhm.202403521

Y. JiangJ. HuC. CuiZ. PengS. YangJ. LeiB. LiX. YangJ. QinM. YinX. LiuK. YeZ. XuX. ZhangX. LuNetrin1-Enriched Exosomes From Genetically Modified ADSCs as a Novel Treatment for Diabetic Limb IschemiaAdv. Healthcare Mater. 2024, 2403521. https://doi.org/10.1002/adhm.20240352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口服止痛藥,用於抑制慢性腹痛,該藥物基於驅動分娩宮縮的胜肽激素催產素。

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的 Markus Muttenthaler 副教授領導的團隊改變了催產素的化學結構,使其在腸道中穩定,先前的研究證實這種激素可以治療腹痛。

Muttenthaler 博士表示,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來治療腸躁症 (IBS) 和腸躁症 (IBD) 等胃腸道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

 

Muttenthaler 博士說:“多達 15% 的成年人一生中都會受到這種疼痛的影響,而我們擁有的只有消炎藥和鴉片類藥物,它們可能會導致副作用和成癮。”

 

「我們的研究重點是胜肽,它們是高效、選擇性的分子,副作用很少。然而,幾乎所有胜肽藥物都必須注射,因為它們在腸道中快速消化。

 

「我們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使生肽在腸道內穩定的方法,以便可以口服。

 

“這是一種治療腸道疾病的新的、非常有前途的方法。”

催產素是大腦中產生的一種胜肽激素,因其對建立關係、同理心和信任的作用而被稱為「連結激素」或「愛情分子」。

催產素也是在分娩過程中引起子宮收縮並促進母乳哺育期間乳汁釋放的關鍵荷爾蒙。

Muttenthaler 博士說:“我們確定了催產素中能被腸道酶快速分解的部分,並使用藥物化學使它們在腸道中穩定,同時確保新分子仍然能夠激活催產素受體。”

“我們現在擁有一類新的分子,它們具有有效活性,但不會在胃或腸中分解,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口服。”

 

研究證明,新分子在結腸中起作用,不需要穿過腸道屏障進入血液來抑制腹痛

 

Muttenthaler 博士說:“這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治療方法,因為它可以降低身體其他部位出現副作用的風險,而這是許多其他全身藥物所面臨的問題。”

 

「這是一種令人興奮的預防疼痛的新行動模式。

 

「我們目前正在尋找投資者來加速臨床前研究,目標是將其帶入臨床。

 

「現在我們已經完善了胜肽的穩定性,我們正在尋找其他腸道藥物來改善胃腸道疾病的治療選擇,這是一個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參考文獻:

  1. Thomas Kremsmayr, Gudrun Schober, Matthias Kaltenböck, Bradley L. Hoare, Stuart M. Brierley, Markus Muttenthaler. Oxytocin Analogues for the Oral Treatment of Abdominal Pain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4; DOI: 10.1002/anie.202415333

鄭醫師補充:

2021年奧地利學者也發表類似的研究:

透過所謂的 kappa 鴉片受體;這種細胞蛋白是緩解疼痛的藥物標靶,但通常與情緒障礙和憂鬱症有關。向日葵胜肽不在大腦中起作用,因此依賴性或成癮的風險要小得多。此外,它僅選擇性地激活影響疼痛傳遞的分子信號通路,但不會引起典型的鴉片類藥物副作用。目前研究中的動物模型數據非常有希望:科學家們看到了未來使用這種胜肽來開發一種安全藥物的巨大潛力——可以以片劑形式口服——治療胃腸道疼痛,並且這種藥物也可能用於治療相關的疼痛病症,例如發炎性腸道疾病。

根據最初的SFTI-1藍圖化學合成了總共19種胜肽並進行了藥理測試。 「其中一個變體被證明是我們潛在的創新鎮痛分子的主要候選者,特別是對於胃腸道或外周器官的疼痛。這種胜肽極其穩定、高效,其作用僅限於身體的周邊。因此,預計它的使用會減少與鴉片類藥物相關的典型副作用。

參考文獻:

 

  1. Edin Muratspahić, Nataša Tomašević, Johannes Koehbach, Leopold Duerrauer, Seid Hadžić, Joel Castro, Gudrun Schober, Spyridon Sideromenos, Richard J. Clark, Stuart M. Brierley, David J. Craik, Christian W. Gruber. Design of a Stable Cyclic Peptide Analgesic Derived from Sunflower Seeds that Targets the κ-Opioid Recep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Abdominal Pain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 2021; DOI: 10.1021/acs.jmedchem.1c0015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營養是健康的關鍵決定因素。但根據喬治亞大學研究人員的一篇今年六月發表的論文,美國醫生沒有接受有效的培訓來為患者提供有關該主題的諮詢。

作者說,目前的醫學訓練專注於體重和體重指數(BMI),這加劇了抗肥胖偏見並增加了飲食失調的風險。而且它也沒有給未來的醫生關於如何鼓勵更健康飲食習慣的充分教育。

 

主流醫學仍然非常關注體重與健康之間的聯繫,」該論文的主要作者、奧古斯塔大學/喬治亞大學醫學合作夥伴關係的助理教授科爾尼·岡薩勒斯說。 「因為肥胖和體重較高的人更有可能出現健康問題,所以很容易得出這樣的結論:體重本身導致了這些問題。如果你認為體重導致了這些問題,那麼假設是合乎邏輯的減肥就是解決方案。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證明,超重可能並不意味著不健康。

研究人員主張,醫學教育以及醫療保健提供者與患者互動方式的微小變化可能會對當今世界面臨的一些最大的健康挑戰產生真正的影響。

 

BMI 並不是健康的準確衡量指標,心臟代謝健康才是衡量健康的準確指標

BMI 長期以來一直是將個人分為四大類的標準:體重不足、健康體重、超重或肥胖。醫學院教授它作為衡量患者整體健康狀況的一種方法。

研究人員說,問題是它不準確。 BMI 高估了不健康的人數。

營養醫學教育應著重於心臟代謝健康的客觀測量。

 

心臟代謝健康包括血壓、胰島素抗性、膽固醇濃度等。它是整體健康狀況的更強有力的預測指標。

先前的研究發現,根據 BMI 標準被認為超重的美國人中,幾乎有一半實際上代謝健康。當透過更全面的措施進行評估時,大約三分之一的體重指數在「健康」範圍內的人實際上是不健康的。

 

該出版物的合著者 Ellen House 博士說:「當你看到一些關於肥胖手術和使用 Ozempic 和 Wegovy 等藥物的最新研究時,你會發現,即使沒有減肥,患者也能看到健康益處。」醫療合作夥伴關係的副教授。 「我們真的很喜歡醫學上明確、黑白分明的東西。但是,如果這些好處先於減肥並且似乎與減肥無關,那麼我們需要改變醫生與患者的對話,更多地關注健康而不是體重減輕。”

抗脂肪偏見對病患照護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除了專門關注減重和體重指數之外,目前的醫學教育常常忽略解決體重恥辱問題。

 體重恥辱將肥胖與道德失敗、懶惰和暴食聯繫起來,而不考慮與體重相關的生物和系統因素。這些因素包括新鮮、健康食品的可用性、購買這些食品的能力以及獲得安全運動空間等。

這種偏見可能會導致醫生對超重患者缺乏同情心,並提供較低品質的護理。

「超重患者不太可能因醫療問題而得到適當的檢查或治療,」豪斯說,他也是一名委員會認證的精神科醫生。 “醫生會錯過氣喘,他們會錯過癌症,因為他們將症狀歸因於體重,而體重並不是引起患者擔憂的原因。”

那些用簡單的「減肥」就忽略了健康問題的負面互動會讓患者士氣低落,並使他們不太可能分享未來的問題。研究人員表示,因體重而羞辱患者通常會使患者對醫療保健系統感到不滿,促使他們停止尋求醫療護理,即使他們確實需要醫療護理。

重新建構醫生和患者之間的對話,將重點放在健康行為上,例如多運動和避免給食物貼上本質上「好」或「壞」的標籤,可以大大有助於鼓勵個人走向健康。

「我認為醫生試圖透過建議人們減肥來幫助他們變得更健康;他們只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建議可能造成的危害,」岡薩勒斯說。 “如果我能揮動魔杖,讓醫生在與患者互動時做一件事不同的事情,那就是從每個患者都希望並且有能力保持健康的假設開始。”

參考文獻:

 

  1. Kearney T. W. Gunsalus, Jordan K. Mixon, Ellen M. House. Medical Nutrition Education for Health, Not Harm: BMI, Weight Stigma, Eating Disorders, and Social Determinants of HealthMedical Science Educator, 2024; DOI: 10.1007/s40670-024-02025-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顯示,月經提早停止的女性面臨更高的自身免疫疾病風險

 

08:042024/09/27 
中時
 

 

女性如果在40歲之前出現卵巢早衰(POI,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月經停止的風險顯著增加,研究表明她們罹患嚴重自身免疫疾病的風險更高

 

《衛報》報導,卵巢早衰是指40歲以下的女性因卵巢功能異常而不再產生卵子,導致月經不規律甚至停止,部分女性可能會出現更年期症狀,全球約有1%的女性受到此影響。

 

研究發現,卵巢早衰的女性發展嚴重自身免疫疾病(如1型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狼瘡和發炎性腸道疾病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的幾率是普通人群的兩到三倍。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強化自身免疫過程在卵巢早衰發病機制中「關鍵作用」的假設。

 

這項發表在《Human Reproduction》期刊上的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關於自身免疫疾病與卵巢早衰之間關連的調查。芬蘭學者對近20,000名女性進行了至少12年的跟蹤研究,分析了芬蘭綜合登記的數據,識別出1988年至2017年間近4,000名40歲以下被診斷為卵巢早衰的女性。

 

每位患者均與四名年齡相近的女性匹配對照。研究顯示,在1970年至2017年期間,5.6%的卵巢早衰女性在被診斷出卵巢早衰前已被診斷出至少一種自身免疫疾病,而在確診卵巢早衰後這一比例上升至12.7%。

 

整體而言,與對照組相比,卵巢早衰女性在診斷前罹患自身免疫疾病的可能性增加了2.6倍。這些風險在不同疾病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從甲狀腺功能亢進和類風濕關節炎的近兩倍,到多腺體自身免疫疾病 (polyglandular autoimmune diseases)的近26倍。

沒有過往自身免疫疾病史的卵巢早衰女性,在接下來的三年內被診斷為自身免疫疾病的可能性幾乎是三倍。

 

作者指出,這些關連可能被低估,因為該研究僅包括在專業醫療中心診斷的自身免疫疾病;一些較輕微的疾病(如乳糜瀉和甲狀腺功能減退)通常在初級醫療中被診斷和治療,因此卵巢早衰女性中自身免疫疾病的整體流行率更高

 

芬蘭奧盧大學醫院婦產科醫生薩武科斯基(Susanna Savukoski)博士表示:「必須強調的是,大多數卵巢早衰女性並不會發展為嚴重自身免疫疾病,而大多數嚴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也不會發展為卵巢早衰。然而,醫療專業人員應意識到這種增加的風險,患者也應對此有所了解。」

 

她指出,由於卵巢早衰威脅生育能力,有增加風險的女性應考慮儘早嘗試懷孕,但是某些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增加妊娠併發症的風險。

 

作者希望研究卵巢早衰和自身免疫疾病背後的生物機制,以幫助開發預防性治療。薩武科斯基表示:「我們正在調查長期使用賀爾蒙替代療法是否可以防止卵巢早衰女性發展其他疾病。」

 

對此發現,利物浦大學母嬰健康教授肯尼(Louise Kenny)說:「卵巢早衰尚未得到充分理解但影響深遠。它限制了年輕女性擁有自己生物孩子的可能性,同時增加了與更年期相關並發症(如骨質疏鬆症)的風險。

 

她補充道,需要新的研究來確認免疫系統的作用。

 

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生殖醫學副教授巴塞爾·瓦塔爾指出,這項研究強調了由於長期健康併發症增加,卵巢早衰女性需要多學科和整體護理的重要性。他補充說:「這項研究未能幫助我們理解卵巢早衰的因果關係,因此仍需解答它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後果還是卵巢活動缺失加劇了受影響女性的自身免疫反應。」

參考文獻:

S M Savukoski, H Silvén, P Pesonen, E Pukkala, M Gissler, E Suvanto, M -M Ollila, M Niinimäki, Excess of severe autoimmune diseases in women with premature ovarian insufficienc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Human Reproduction, 2024;, deae213, https://doi.org/10.1093/humrep/deae21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I難以取代醫生、AI問診錯誤率破5成!生病別問ChatGPT

 

  

 

這幾年AI被廣泛地運用在醫療輔助上,像是影像的判讀等等,國外研究還發現說,ChatGPT能夠通過部分美國醫療執照考試測驗,引起很多人關注,不過最近有加拿大的專家對ChatGPT進行實驗,在輸入的150個真實醫療案例中,ChatGPT有多達76個判斷錯誤,相當於誤診率超過50%,在問診上,AI還是無法取代醫生。

 

醫生用大腸鏡仔細幫民眾檢查,看腸道有沒有發炎、瘜肉、腫瘤等等狀況,大腸癌曾連續15年高居癌症發生人數第一名,大腸鏡檢查可以有效揪出瘜肉將它切除,避免變成惡性腫瘤,而這相當仰賴醫生的經驗和眼睛。

 

現在有「大腸鏡即時AI瘜肉偵測」,就像是醫師的第三隻眼睛,能找到肉眼不容易觀察到的瘜肉,像是偵測高難度又高風險的非隆起型腺瘤,這是台大醫院和國泰醫院,蒐集超過40萬張影像資料提供人工智慧訓練,準確率高達95%以上,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AI應用在輔助醫療上。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黃晨祐:「目前其實國外已經有相關的一些文獻,就是說他利用這個AI的軟體,來輔助這個心導管影像的這個使用,包括就是說,因為我們知道這個心導管的影像,原則上它是平面的,當我們在做心導管檢查的時候,我們會使用好幾組的影像,來確認這個血管有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你搭配這個AI的軟體的使用的話,那其實你可能在光,只要靠一組或兩組的影像,它就可以利用AI的方式去幫助醫生,去找,優先找出那些很可能有問題的血管的位置。」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目前AI可能在醫療上最直接有幫忙,而且最精準的就是在於,一些影像的判讀,它就可以比我們肉眼去看,更不會去有一些誤差,甚至漏掉的部分,那再來就是AI它可以去偵測,我們假如說在檢查的過程當中,可能有些晃動或影像的截取上有出現一些模糊,它可以去做一些即時的修正,那甚至告訴你說要去做哪一些的校正。」

 

AI在影像的判讀上有不錯的學習力,能當醫療的幫手,而在2022年的國外研究中,專家發現ChatGPT能夠通過部分美國醫療執照考試測驗,但加拿大安大略省西部大學的醫學教育家,則是對ChatGPT進行實驗,他從醫學知識庫中,取得150份關於真實患者的完整醫療案例,包括身體檢查結果、實驗室化驗數據等等,並將這個資料轉化成ChatGPT能理解的提示,觀察AI的診斷建議,實驗結果發現,ChatGPT有多達76個判斷錯誤,誤診率超過50%,而另一個憂心的結果就是,ChatGPT在處理複雜主題和簡化解釋非常強,所以即使是錯誤建議,AI會透過好懂的方式來說明,這也會讓它感覺好像很具說服力。

 

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袁明琦:「ChatGPT最大的問題,在目前來講,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說沒有感情,因為很多的疾病是要透過描述,透過很多的交叉去對比之後,那可以得到一些訊息,以目前來講的話,可能投入的訊息是有限的,那麼加上人的情感因素,它並沒有融入進去。」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AI)它可能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去找到一些可能罕病的機會,或者是我們可能平常,比較不會遇到的一些特殊性的感染,它可能就可以從過去的這些,不管是教科書的資料,或者是研究的報告中,它就可以導引我們去往這一邊,需要去做進一步地思考。」

 

現階段來看AI難以取代醫生,不少疾病是很複雜的,需要醫生問診觀察檢查,別太相信ChatGPT的醫療建議,因為非專業領域的人很難看出錯誤在哪=,而AI的優點就是它的龐大資料庫。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黃晨祐:「AI它的特色就是,第一個它能夠比較有效率地,處理大量的資訊,那第二點就是說,AI它能夠進行比較有系統的分析,那避免一些人為上的一些疏忽,那第三點就是說,AI它這個最大的我想特別的地方,就是在於說,因為目前有不斷有很多新的疾病,或是說新的一些醫療技術被發現或發明,那AI的輔助下,其實可以加快醫生對於這些新的技術的掌握。」

 

醫生認為AI可以輔助醫療,讓臨床工作更有效率,科技的發展就像生活幫手,善用而不被牽著走。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西達斯-西奈史密斯心臟研究所研究人員的一項新研究,人類心臟細胞分泌的囊泡(外泌體)可以修復受損的組織並預防致命的心律不整。

這項發表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的研究可能會帶來一種治療稱為竇性心律不整的心律問題的新方法,竇性心律不整是心因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在隨附的社論中,專家們將這項研究描述為「準備徹底顛覆整個領域」

 

修復受損的心臟

 

心臟病發作損害組織後可能會發生竇性心律不整,導致心臟下腔出現混亂的電傳島模式。心臟最終跳動得太快,以至於無法支持循環,導致血液流動不足,如果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死亡。

目前針對心臟病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的治療方案遠非理想。其中包括具有嚴重副作用的藥物、提供內部電擊的植入裝置,以及一種稱為射頻電燒的手術,在該手術中,故意破壞心臟的某些部分以中斷破壞性的電信號。不幸的是,所有這些處置的復發率都很高。

 

「電燒(Ablation)是一種違反直覺的方法,因為你正在破壞已經衰弱的心臟中的心肌,」西達斯-西奈斯密特心臟研究所心臟遺傳學-家族性心律不整計畫主任、該研究的資深作者Eugenio Cingolani 醫學博士說。 “我們問自己,’如果我們不破壞受損的組織,而是嘗試修復它呢?’”

 

考慮到這一點,研究小組試圖在經歷心臟病發作的實驗豬身上嘗試不同的方法。他們給一些實驗豬注射了微小的、氣球狀的囊泡,稱為外泌體,由心臟衍生細胞(cardiosphere-derived cells,簡稱CDC)產生,CDC是源自人類心臟組織的祖(progenitor)細胞。外泌體是含有分子和製造各種蛋白質的分子指令的強韌顆粒,因此它們比親代細胞或 CDC 更容易處理和轉移。

CDC 最初由西達斯-西奈 Smidt 心臟研究所執行董事、Mark S. Siegel 家族基金會傑出教授 Eduardo Marbán 醫學博士、哲學博士開發和表徵。它們已用於多種疾病的多項臨床試驗,最近是針對遺傳疾病的杜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一組豬的心臟注射了 CDC 衍生的外泌體,另一組豬則注射了安慰劑。

 

該研究的合著者 Marbán 博士說:“外泌體治療減少了心臟受損區域形成的疤痕組織數量,使節律正常化,而不會使心臟衰弱。”

透過 MRI 和測試對動物進行評估,以評估心臟的電穩定性。注射後四到六週,接受外泌體治療的實驗豬的心律明顯改善,心臟疤痕減少

一種新穎的療法

在同一期《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的社論中,耶魯大學的 Marine Cacheux 博士和 Fadi G. Akar 博士總結了正在研究的各種基於基因和細胞的實驗方法的優缺點。 Cacheux 和 Akar 表示,Cedars-Sinai 的研究人員「似乎成功地將細胞和基因療法的最佳特性結合起來,以解決主要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作者指出,Cedars-Sinai 使用的方法在修復心臟疤痕方面是新穎的,並將這項研究描述為「一項範式轉移的工作」。

研究人員計劃進行更多研究。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這項研究中觀察到的益處是否能在較長時間內持續存在有可能採用非破壞性替代方法來治療室性心律不整。」該研究的第一作者、Cedars-Sinai 的研究科學家 James F. Dawkins 博士說。

參考文獻:

  1. James F. Dawkins, Ashkan Ehdaie, Russell Rogers, Daniel Soetkamp, Jackelyn Valle, Kevin Holm, Lizbeth Sanchez, Ileana Tremmel, Asma Nawaz, Michael Shehata, Xunzhang Wang, Adityo Prakosa, Joseph Yu, Jennifer E. Van Eyk, Natalia Trayanova, Eduardo Marbán, Eugenio Cingolani. Biological substrate modification suppresses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in a porcine model of chronic ischaemic cardiomyopathy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2; DOI: 10.1093/eurheartj/ehac04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了追求更年輕的外觀,許多人在皮膚上塗抹厚厚的藥膏或註射真皮填充劑。但局部治療通常不是很有效,因為它們不能深入皮膚,而注射的效果通常只能持續幾個月,而且可能會很痛苦。現在,研究人員在ACS Nano上報導,已經開發出一種無針「外泌體」治療方法,可以減少暴露在紫外線下的小鼠的皺紋。

隨著皮膚細胞老化,它們失去繁殖和產生膠原蛋白的能力,膠原蛋白是皮膚的主要結構蛋白。

最近,科學家發現,用幹細胞的外泌體處理培養皿中的人類皮膚細胞可以增加膠原蛋白的含量,並引起其他年輕變化。

外泌體是含有蛋白質和 RNA 的膜囊泡,細胞釋放它們以相互通訊。

Ke Cheng 和同事想知道用人類真皮成纖維細胞的外泌體處理小鼠皮膚是否可以減少皺紋並恢復年輕特徵。

為了避免注射外泌體,研究人員測試了一種無針裝置,該裝置使用空氣噴射將藥物輸送到皮膚深處。

研究人員將小鼠暴露在紫外線 B (UVB) 下,這會加速老化並導致皺紋形成。經過 8 週的 UVB 暴露後,研究人員用無針注射器將人類真皮纖維母細胞的外泌體注射到一些小鼠體內。三週後,與未治療的小鼠或接受局部視黃酸(一種標準抗衰老藥物)的小鼠相比,接受治療的小鼠表現出明顯更薄和更多的表淺皺紋。與未經處理的小鼠皮膚相比,經過外泌體處理的小鼠皮膚更厚,發炎減少,膠原蛋白合成增強。

 

參考文獻:

  1. Shiqi Hu, Zhenhua Li, Jhon Cores, Ke Huang, Teng Su, Phuong-Uyen Dinh, Ke Cheng. Needle-Free Injection of Exosomes Derived from Human Dermal Fibroblast Spheroids Ameliorates Skin PhotoagingACS Nano, 2019; DOI: 10.1021/acsnano.9b0438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項針對大鼠的新研究證實,稱為外泌體的幹細胞分泌物似乎可以保護視網膜(眼睛後部的光敏感組織)中的細胞發表在《幹細胞轉化醫學》的研究結果指出了青光眼的潛在療法,青光眼是美國失明的主要原因。這項研究是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下屬的國家眼科研究所 (NEI) 的研究人員進行的。

外泌體是微小的膜包裹的包裹,在被排出之前在細胞內部形成。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外泌體是細胞處理系統的一部分,但最近科學家發現外泌體富含蛋白質、脂質和基因調節 RNA。研究發現,來自一個細胞的外泌體可以透過與目標細胞的膜融合而被另一個細胞吸收,從而刺激其產生新的蛋白質。外泌體也促進細胞間相互作用並發揮訊號傳導作用,促進了對其潛在治療效果的研究。

NEI 博士後 Ben Mead 博士在他的研究中研究了幹細胞外泌體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作用,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是一種視網膜細胞,形成視神經,將視覺訊息從眼睛傳遞到大腦。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死亡導致青光眼和其他視神經病變的視力喪失。

幹細胞一直是替代或修復組織的治療嘗試的焦點,因為它們能夠轉變為體內任何類型的細胞。然而,從臨床的角度來看,使用從幹細胞分離的外泌體比移植整個幹細胞具有一些關鍵優勢。

外泌體可以以幹細胞無法做到的方式純化、儲存和精確劑量,」米德說。

外泌體的另一個重要優點是它們沒有將活幹細胞移植到眼睛的風險,這可能會導致免疫排斥和不必要的細胞生長等併發症

在大鼠青光眼模型中,米德研究了從骨髓幹細胞分離出的外泌體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影響。每週將外泌體注射到大鼠的玻璃體(眼睛中心的液體)。在注射之前,外泌體被螢光標記,使研究人員能夠追蹤外泌體貨物進入視網膜神經節細胞的傳遞。接受外泌體治療的大鼠在視神經損傷後損失了約三分之一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而未經治療的大鼠則損失了 90%。根據測量視網膜細胞電活動的視網膜電圖檢查,幹細胞外泌體處理的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也維持了功能。

研究人員確定,外泌體的保護作用是由 microRNA 調控的,microRNA 是啟動或沉默基因表現的分子。

托馬列夫說:“我們需要知道哪些特定的 microRNA(有超過 2000 種不同的 microRNA 分子)被遞送到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中,以及到達後針對哪些蛋白質或信號通路。” “我們還需要嘗試將外泌體靶向特定的神經元組和其他細胞類型或細胞群。”

托馬列夫補充說,最後,需要確定最佳的外泌體方法。最好的方法可能是將外泌體與其他療法結合。從治療可行性的角度來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需要多長時間施用外泌體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Ben Mead, Stanislav Tomarev.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rived Exosomes Promote Survival of Retinal Ganglion Cells Through miRNA-Dependent MechanismsSTEM CELLS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7; DOI: 10.1002/sctm.12056

鄭醫師補充:

視網膜疾病是視力喪失和失明的主要原因,與血管生成、發炎、免疫調節、纖維增殖和神經退化等複雜的發病機制有關。視網膜是一個複雜的組織,其中各種駐留細胞類型在它們之間以及與來自血液和免疫系統的細胞進行溝通。外泌體是直徑30-150 nm的雙層膜囊泡,攜帶多種蛋白質、脂質和核酸,參與細胞間通訊。最近,外泌體在病理​​生理過程中的作用及其治療潛力逐漸顯現。2021年有一篇回顧了外泌體作為可能的細胞內介質的作用,並討論了使用外泌體作為視網膜疾病治療劑的可能性的文獻也提供給大家參考:

Zhang Z, Mugisha A, Fransisca S, Liu Q, Xie P and Hu Z (2021) Emerging Role of Exosomes in Retinal Diseases. Front. Cell Dev. Biol. 9:643680. doi: 10.3389/fcell.2021.643680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cell-and-developmental-biology/articles/10.3389/fcell.2021.643680/full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患有罕見遺傳性疾病(導致兒童早期失明)的人在接受基因治療以解決導致視力下降的基因突變後,視力增加了 100 倍。賓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領導了《柳葉刀》上發表的臨床試驗,他們表示,在接受最高劑量的治療後,一些患者的視力甚至提高了 10,000 倍。

研究的主要作者、眼科研究教授 Artur Cideciyan 博士表示:「這種改善一萬倍相當於患者能夠在月光下的戶外看到周圍的環境,而不是在治療前需要明亮的室內照明。」遺傳性視網膜變性中心的聯合主任。 “一名患者首次報告說,他能夠在午夜戶外僅靠篝火的光來導航。”

共有 15 人參加了 1/2 期試驗,其中包括 3 名兒科患者。每位患者都因GUCY2D基因突變而患有Leber先天性失明(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簡稱LCA,是一種遺傳性視網膜疾病,主要導致嬰兒出生時或早期失去視力。這種病症通常由基因突變引起,影響眼睛對光的感知和視覺的發展。LCA的症狀包括對光敏感、視野狹窄和眼球震顫。該疾病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會有部分視力,有些則完全失明。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但有一些支持性療法和研究正在進行中。)Leber先天性失明,該基因對於產生對視力至關重要的蛋白質至關重要。這種特殊病症在全球影響不到 10 萬人,縮寫為 LCA1,早在嬰兒期就會導致嚴重的視力喪失。

所有受試者都有嚴重的視力喪失,他們的最佳視力等於或低於20/80,這意味著如果視力正常的人可以清楚地看到80 英尺處的物體,這些患者將不得不向上移動至少20 英尺看到它。眼鏡對這些患者的益處有限,因為它們可以矯正眼睛光學聚焦能力的異常,並且無法解決視力喪失的醫學原因,例如 LCA1 等遺傳性視網膜疾病。

該試驗測試了基因療法 ATSN-101 的不同劑量濃度,該療法改編自 AAV5 微生物,並透過手術注射到視網膜下。在研究的第一部分,三名成年人各接受三種不同劑量中的一種:低劑量、中劑量和高劑量。在每個劑量濃度之間進行評估,以確保在增加下一組劑量之前它們是安全的。研究的第二階段僅對三人成人分組和三人兒童分組施用高劑量,同樣是在對先前分組進行安全審查之後。

在治療後的第一個月內,症狀很快就會改善,並且持續至少 12 個月。對參與患者的觀察也在進行中。六名高劑量患者中的三人接受了在不同光線強度下的活動路線測試,獲得了最高分。其他測試使用視力表或測量患者在黑暗環境中感知到的最暗的閃光。

在接受最大劑量的 9 名患者中,有 2 名患者的視力增加了 10,000 倍

 Cideciyan 說:“儘管我們之前預測 LCA1 具有很大的視力改善潛力,但我們不知道失明幾十年後患者的光感受器對治療的接受程度如何。” “看到一項成功的多中心試驗證明基因療法可以非常有效,這是非常令人滿意的。”

該研究主要旨在確定基因療法及其不同劑量的安全性。研究人員確實發現有些患者有副作用,但絕大多數與手術過程本身有關。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結膜出血,即眼睛透明表面下方的小血管破裂,但會癒合。兩名患者患有眼部炎症,但經由類固醇治療後病情得以逆轉。沒有與研究藥物相關的嚴重副作用。

這項工作是在賓州大學另一項成功的眼科試驗之後進行的,該試驗使患有不同形式 LCA 的患者恢復了視力。 2024 年初,CRISPR-Cas9 基因編輯被用來改善許多患有與 CEP290 基因突變相關的 LCA 患者的視力。該研究由新論文的合著者之一托馬斯·S·阿萊曼(Tomas S. Aleman) 醫學博士、艾琳·海因茨·吉文(Irene Heinz-Given) 和約翰·拉波特(John LaPorte)眼科研究教授、遺傳性視網膜變性中心的聯合主任Cideciyan 共同領導,使用了類似的方法測試,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參與任何基因編輯工作。

Aleman 說:“我們最近的臨床試驗的成功治療加上我們早期的經驗,為約 20% 的遺傳性視網膜變性引起的嬰兒失明帶來了希望。” “現在的重點是一旦安全性得到確認,完善治療方法並治療這些疾病的早期表現。我們希望類似的方法能夠在其他形式的先天性視網膜失明中帶來同樣積極的結果。”

展望未來,批准這種實驗藥物用於臨床需要進行另一項試驗,其中參與者被隨機分配治療劑量,患者和調查試驗的人員都不知道誰得到了什麼。這樣,就可以避免任何可能的結果偏差。

參考文獻:

  1. Paul Yang, Laura P Pardon, Allen C Ho, Andreas K Lauer, Dan Yoon, Shannon E Boye, Sanford L Boye, Alejandro J Roman, Vivian Wu, Alexandra V Garafalo, Alexander Sumaroka, Malgorzata Swider, Iryna Viarbitskaya, Tomas S Aleman, Mark E Pennesi, Christine N Kay, Kenji P Fujita, Artur V Cideciyan. Safety and efficacy of ATSN-101 in patients with Leber congenital amaurosis caused by biallelic mutations in GUCY2D: a phase 1/2, multicentre, open-label, unilateral dose escalation studyThe Lancet, 2024; 404 (10456): 962 DOI: 10.1016/S0140-6736(24)01447-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 以及全球改善營養聯盟 (GAIN)的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證實,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攝入的多種健康必需微量營養素濃度不足,包括鈣、鐵、維生素C 和 E 。這是第一項針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的 15 種微量營養素攝取不足進行全球估計的研究。

這項研究將於 8 月 29 日發表在《柳葉刀全球健康》(The Lancet Global Health)雜誌

微量營養素缺乏是全球最常見的營養不良形式之一,每種缺乏都會帶來不同的健康後果,從不良懷孕結局到失明,再到對傳染病的易感染性增加。先前的研究估計了人們可利用和消耗的微量營養素的數量;這項研究評估了這些攝取量是否符合人類健康的建議要求,並研究了男性和女性在其一生中特別面臨的不足之處。

「我們的研究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共同主要作者、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研究教授克里斯·弗里(Chris Free)說。 “不僅因為它是第一個估算幾乎每個國家 34 個年齡性別群體的微量營養素攝取不足的數據,而且還因為它使研究人員和從業人員可以輕鬆獲取這些方法和結果。”

研究人員利用全球膳食資料庫、世界銀行以及 31 個國家的膳食回憶調查的數據,比較了 185 個國家人口的營養需求和營養攝取量。 (他們免費提供這些數據以及分析代碼。)他們將人群分為男性和女性,屬於 17 個年齡組:五年跨度的 0 歲到 80 歲,以及 80 歲以上組。該評估研究了 15 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鈣、碘、鐵、核黃素、葉酸、鋅、鎂、硒、硫胺素*(thiamin,B1)、菸鹼酸(B3)以及維生素 A、B6、B12、C 和 E。

研究發現,幾乎所有評估的微量營養素的攝取量都嚴重不足,不包括作為額外營養素潛在來源的強化劑。碘(佔全球人口的 68%)、維生素 E(67%)、鈣(66%)和鐵(65%)攝取不足尤為普遍。超過一半的人攝取的核黃素、葉酸、維生素 C 和 B6 濃度不足。菸鹼酸的攝取量最接近充足,全球 22% 的人口攝取量不足,其次是硫胺素 (30%) 和硒 (37%)。

在同一國家和年齡組中,女性對碘、維生素 B12、鐵和硒的估計攝取不足量高於男性。相反,與女性相比,更多男性攝取的鈣、菸鹼酸、硫胺素、鋅、鎂以及維生素 A、C 和 B6 濃度不足。雖然微量營養素不足的模式在性別上更明顯,但研究人員也觀察到,10-30歲的男性和女性最容易出現鈣攝取量低的情況,特別是在南亞、東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北美、歐洲和中亞的鈣攝取量也較低。

「這些結果令人震驚,」GAIN 的高級技術專家 Ty Beal 說。 「大多數人——甚至比以前想像的更多,在所有地區和國家,無論收入多少——都沒有攝取足夠的多種必需微量營養素。這些差距損害了健康結果,並限制了全球範圍內的人類潛能。

「我們面臨的公共衛生挑戰是巨大的,但從業者和政策制定者有機會確定最有效的飲食干預措施,並將其針對最需要的人群,」哈佛大學營養與全球健康副教授、資深作者克里斯托弗·戈爾登補充道.

研究人員指出,缺乏可用數據,尤其是全球個人飲食攝取量的數據,可能限制了他們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 Simone Passarelli, Christopher M Free, Alon Shepon, Ty Beal, Carolina Batis, Christopher D Golden. Global estimation of dietary micronutrient inadequacies: a modelling analysis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2024; DOI: 10.1016/S2214-109X(24)00276-6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德萊德的研究人員呼籲全科醫生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方法來解決勃起功能障礙(ED)和下泌尿道症狀(LUTS),因為新發現證實這些疾病可能與潛在的心臟代謝疾病有關。

最近在《男性健康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由阿德萊德大學教授Gary Wittert 和南澳健康中心Sam Tafari 博士領導,並得到醫院研究基金會集團的資助,強調了篩檢男性泌尿系統症狀的重要性。

Wittert 教授同時也是 SAHMRI 共濟會男性健康與福祉中心 (FCMHW) 的主任,他表示,勃起功能障礙和夜尿症(夜間起床小便)是同時存在心臟問題的危險信號,其中包括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

「這些都是令人煩惱的情況;既損害自尊又降低生活品質。夜尿症會導致睡眠中斷,而勃起功能障礙會對親密關係產生不利影響,」維特特教授說。

「如果不及時治療,它們會變得更糟,這使得它們更難修復。

“透過解決這些症狀,醫療保健從業者可以更好地識別和早期治療潛在的心臟代謝問題,從而有可能降低男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塔法裡博士說,大約 70% 患有夜間尿症的男性也患有 ED

 

塔法裡博士說:“雖然我們希望全科醫生定期詢問這些症狀,但對於男性來說,了解這些問題的重要性並在注意到這些症狀時尋求幫助也很重要。”

“如果男性不了解其症狀的重要性,他們可能會選擇採取觀望態度。”

研究說明,年輕男性不太可能尋求勃起功能障礙的治療,因為他們相信勃起功能障礙可能會自行緩解,而老年男性則可能認為勃起功能障礙是老化的自然現象。

研究人員現在正在制定一份清單,以引起人們對這些和其他重要症狀的注意,並促使他們從全科醫生處進行健康檢查。

「未能尋求或接受適當的護理意味著失去預防、診斷和治療慢性病的機會,」維特特教授說。

「我們鼓勵全科醫生詢問男性患者是否有勃起功能障礙和夜尿症,並做出相應的反應。

「專家表示,男性承擔著不成比例的慢性疾病負擔,大多數慢性疾病的預後較差。

“定期詢問勃起功能和夜間尿液情況提供了改善生活品質和降低健康風險的機會。”

參考文獻:

  1. Sam Tafari1, David Jesudason, Gary A Wittert. ''Before you go''—considering genitourinary symptoms as a sentinel indicator of the presence of, or risk for, chronic disorders in menJournal of Men's Health, 2024 DOI: 10.22514/jomh.2024.12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 UVA Health 新研究顯示,研究藥物 elinzanetant 可顯著降低與更年期相關的潮熱頻率和嚴重程度,同時改善女性的生活品質。

這種不含雌激素的非荷爾蒙藥物已在美國、歐洲和以色列的數十個地點(包括 UVA Health)在兩項 3 期試驗(Oasis 1 和 2)中進行了測試。患有中度至重度潮熱的40-65 歲停經後女性被隨機分配接受每天120 毫克的elinzanetant 治療,持續26 週,或接受無害的匹配安慰劑治療12 週,然後接受14 週的elinzanetant 治療。

 

接受 elinzanetant 治療的女性報告稱,她們的症狀和生活品質得到了迅速改善。試驗顯示,兩項試驗的第一週內潮熱頻率和嚴重程度均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降低。同時,到第 12 週時,兩項試驗的睡眠品質和整體生活品質均有所改善。

 

研究人員JoAnn V 表示:「多項試驗說明,elinzanetant 可有效緩解症狀嚴重的女性潮熱,改善睡眠和情緒,而且安全性良好,證明它有潛力作為一種非雌激素療法,治療患有煩人的更年期症狀的女性。 “Elinzenetant 是一種正在測試中的雙重神經激肽受體拮抗劑,這意味著它作用於大腦中的兩種受體,以改善潮熱、盜汗、睡眠和整體情緒。”

 

潮熱治療

 

潮熱是由更年期期間雌激素濃度下降引起的,對於某些女性來說,會持續數年。雖然有現有的治療選擇,例如荷爾蒙療法,但有些女性由於潛在的副作用或禁忌症而無法耐受或不願接受它們。研究人員表示,正因為如此,需要一種新的、有效的、非荷爾蒙的替代品。

 

「對治療潮熱的新療法存在巨大的未滿足需求。由於健康問題而無法接受荷爾蒙治療或選擇不接受治療的更年期女性需要更多的非雌激素選擇來改善她們嚴重的潮熱和出汗問題,這已被證明影響工作場所的生產力以及工作和家庭的關係,」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婦產科教授兼北美更年期協會名譽執行董事平克頓說。 「睡眠障礙是更年期女性最令人煩惱的症狀之一,會影響情緒疲勞、情緒不穩定、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質。”

 

Pinkerton 和她的同事在雙盲 Oasis 研究中測試了 elinzanetant,看看它是否可以安全有效地為患有潮熱的女性提供一種新的替代方案。 (「雙盲」意味著研究參與者和研究人員都不知道個別參與者是否正在接受藥物或安慰劑,直到試驗結束後。)

 

 除了評估該藥物對潮熱、睡眠中斷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外,研究人員還尋找潛在的副作用。頭痛和疲勞是最常見的,而且都是輕微的。重要的是,沒有出現嚴重的副作用,這對藥物的安全性來說是令人放心的。

 

Pinkerton 說:“我很高興 elinzanetant 能夠作為一種非激素治療選擇,幫助那些患有非常令人煩惱的更年期症狀且不能或不願接受激素治療的女性。” 「我希望它可以成為患有中度至重度 VMS(Vasomotor Symptoms,血管運動症狀是指由於血管平滑肌的功能異常而引起的症狀,通常包括潮熱、發冷、出汗等,這些症狀常見於更年期的女性,但也可能出現在其他情況下。這些症狀是由於體內激素濃度變化(例如雌激素下降)引起的,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睡眠中斷和更年期相關生活品質下降三重困擾的更年期婦女的安全有效的非荷爾蒙藥物選擇。

參考文獻:

  1. JoAnn V. Pinkerton, James A. Simon, Hadine Joffe, Pauline M. Maki, Rossella E. Nappi, Nick Panay, Claudio N. Soares, Rebecca C. Thurston, Cecilia Caetano, Claudia Haberland, Nazanin Haseli Mashhadi, Ulrike Krahn, Uwe Mellinger, Susanne Parke, Christian Seitz, Lineke Zuurman. Elinzanetant for the Treatment of Vasomotor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MenopauseJAMA, 2024; DOI: 10.1001/jama.2024.1461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科學家的最新動物研究證實,在初次感染後很長一段時間內,COVID-19留下的蛋白質會導致大腦中的皮質醇濃度直線下降,使神經系統發炎,並促使其免疫細胞在另一個壓力源出現時過度反應。

 

這項發表在《大腦行為與免疫》期刊上的研究為揭示長新冠病毒神經系統症狀的潛在原因提供了新的線索,長新冠是一種棘手的症候群,影響了多達35% 的病毒感染者。

 

這項發現發布之際,新冠病毒在夏季引人注目地捲土重來,84 個國家的病例不斷增加,巴黎奧運會上許多知名運動員的檢測結果呈陽性。

「我們的研究證明,低皮質醇可能在驅動長期新冠病毒感染者所經歷的許多生理變化中發揮關鍵作用,」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科羅拉多大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系的資深研究員馬修·弗蘭克博士說。

先前的研究發現,SARS-CoV-2 抗原(導致 COVID-19 的病毒釋放的免疫刺激蛋白)在感染後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會在長新冠( Long COVID) 患者的血液中殘留。在死亡的新冠患者的大腦中也檢測到了它們。

為了探討這些抗原如何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研究小組將一種名為 S1(「刺突」蛋白的亞基)的抗原注射到大鼠的脊髓液中,並將其與對照組進行比較。

7 天后,暴露於 S1 的老鼠,海馬迴(大腦中與記憶、決策和學習相關的區域)中類皮質醇激素皮質酮的濃度驟降了 31%。 9 天后,濃度下降了 37%。

 

「對老鼠來說,九天的壽命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弗蘭克說,並指出老鼠的平均壽命是兩到三年。

他指出,皮質醇是一種重要的抗發炎劑,有助於將燃料轉化為能量,對於調節血壓和睡眠-覺醒週期以及控制對感染的免疫反應非常重要。最近的一項研究證明,長新冠的患者皮質醇濃度往往較低。研究說明,患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人也是如此。

「皮質醇具有如此多的有益特性,如果皮質醇減少,可能會產生許多負面後果,」弗蘭克說。

在另一項實驗中,研究人員將不同組別的老鼠暴露在免疫壓力源(一種被削弱的細菌)下,觀察它們的心率、體溫和行為,以及大腦中稱為神經膠質細胞的免疫細胞的活動。

 

他們發現,先前接觸過新冠病毒蛋白S1的老鼠群對壓力源的反應強烈得多,飲食、行為、核心體溫和心率發生更明顯的變化,神經細胞發炎更多,神經膠質細胞活化更強。

 

弗蘭克說:“我們首次證明,接觸這種病毒留下的抗原實際上可以改變大腦的免疫反應,使其對隨後的壓力或感染反應過度。”

 

 

 

他強調,這項研究是在動物身上進行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確定皮質醇濃度是否以及低濃度是否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新冠症狀。

 

但他推測這個過程可能是這樣的:新冠病毒抗原會降低皮質醇,而皮質醇可以抑制大腦對壓力源的發炎反應。一旦壓力源出現——無論是糟糕的一天工作、輕微的感染還是艱苦的運動——大腦的發炎反應就會不受這些限制地釋放,嚴重的症狀就會再次出現。

 

這些可能包括疲勞、憂鬱、腦霧、失眠和記憶問題。弗蘭克說,他懷疑單獨使用皮質醇治療能否有效治療長新冠病毒,因為它們無法找到根本原因,並且會帶來許多副作用。相反,研究結果說明,識別並盡量減少不同的壓力源可能有助於控制症狀。

 

他建議,根除抗原的來源——包括病毒片段繼續隱藏的組織儲存庫——也可能是值得探索的方法。

 

該研究由非營利 PolyBio 研究基金會資助。更多研究正在進行中。

 

弗蘭克說:“有很多人患有這種使人衰弱的症群。這項研究使我們更接近從神經生物學角度了解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皮質醇如何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Matthew G. Frank, Jayson B. Ball, Shelby Hopkins, Tel Kelley, Angelina J. Kuzma, Robert S. Thompson, Monika Fleshner, Steven F. Maier. SARS-CoV-2 S1 subunit produces a protracted priming of the neuroinflammatory, physiological, and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a remote immune challenge: A role for corticosteroids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4; 121: 87 DOI: 10.1016/j.bbi.2024.07.03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時不時感到困倦,尤其是在一頓豐盛的午餐之後。但對於那些從事駕駛或重型機械工作的人來說,睡意即使不是致命的,也是極其危險的。在美國,疲勞駕駛每年會導致數百起致命車禍,國家安全委員會將疲勞駕駛視為建築和採礦業的嚴重危險。

為了幫助保護駕駛員和機器操作員免受睡著的危險,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工程師發明了原型耳塞,可以偵測大腦中的睡意跡象。

耳塞檢測腦電波的方式與腦電圖(EEG)相同,腦電圖是醫生用來測量大腦電活動的測試。大多數腦電圖儀使用一系列連接到頭部的電極來檢測腦電波,而耳塞則使用旨在與耳道接觸的內建電極來檢測腦電波。

 

耳塞偵測到的電訊號比傳統腦電圖偵測到的電訊號小。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證明,他們的耳朵腦波圖平台足夠敏感,可以檢測阿爾法波,這是一種當你閉上眼睛或開始入睡時會增加的大腦活動模式。

 

「當我在2017 年購買第一對蘋果AirPods 時,我受到了啟發。我立即想到,『這是一個多麼令人驚嘆的神經記錄平台啊,』」該研究的資深作者、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氣工程與電腦科學副教授Rikky Muller 說。 “我們相信這項技術有很多潛在用途,對睡意進行分類是一個很好的指標,說明該技術可以用來對睡眠進行分類,甚至診斷睡眠障礙。”

 

使用耳塞作為腦波圖電極會帶來各種實際挑戰。為了獲得準確的腦電圖,電極需要與皮膚良好接觸。這在傳統腦波圖檢查中相對容易實現,因為傳統腦電圖檢查使用黏在頭皮上的扁平金屬電極。然而,設計一款能夠緊貼、舒適地適合各種耳朵尺寸和形狀的耳塞要困難得多。

 

當 Muller 的團隊開始從事該專案時,開發耳腦波圖平台的其他團隊要么使用濕電極凝膠來確保耳塞和耳道之間的良好密封,要么為每個用戶創建客製化模製耳機。她和她的團隊希望設計一個乾燥且用戶通用的模型,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將它們貼在耳朵上並獲得可靠的讀數。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後學者、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瑞安·卡維 (Ryan Kaveh) 表示:“我個人的目標是嘗試製造一種能夠真正從中受益的人每天使用的設備。” “為了做到這一點,我知道它必須可重複使用,適合各種人群,並且易於製造。”

 

Kaveh 與研究生 Carolyn Schwendeman 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並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Ana Arias 的實驗室合作,設計了三種尺寸的最終耳機:小號、中號和大號。這款耳機採用懸臂式設計,採用多個電極,對耳道施加溫和的向外壓力,並使用靈活的電子裝置來確保舒適的佩戴體驗。訊號透過客製化的低功耗無線電子介面讀出。

 

在 2020 年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表明,這些耳機可以檢測到許多生理訊號,包括眨眼、阿爾法腦電波和聽覺穩態反應,這是大腦對聽到穩定音調的反應。在新研究中,他們改進了耳機設計並結合了機器學習,以模擬如何在實際應用中使用耳機。

 

作為實驗的一部分,他們要求九名志願者戴上耳機,在黑暗的房間裡做一系列無聊的任務。每隔一段時間,志工就會被要求評估他們的困倦程度,並測量他們的反應時間。

 

卡維說:“我們發現,即使耳機的​​信號品質看起來很差,我們仍然可以對困倦的發生進行分類,其準確度與更複雜、笨重的系統相同。”該耳機在對新用戶的困倦進行分類時也保持了準確性,這是可以「開箱即用」的設備的一個特徵。

 

Muller 在巴卡爾獎學金和巴卡爾獎的支持下開發了耳腦波圖,他正在繼續完善設計並探索該設備的其他潛在應用,該設備還可以記錄腦波圖之外的信號,例如心跳、眼球運動和下巴咬緊。

 

「無線耳機是我們一直戴著的東西,」穆勒說。 “這就是耳腦波圖成為可穿戴設備如此引人注目的方法的原因。它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東西。”

參考文獻:

  1. Ryan Kaveh, Carolyn Schwendeman, Leslie Pu, Ana C. Arias, Rikky Muller. Wireless ear EEG to monitor drowsiness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15 (1) DOI: 10.1038/s41467-024-48682-7

鄭醫師補充: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的研發,現代穿戴裝置具備的功能越來越多樣性,耳機如能偵測體溫、腦波、心跳、甚至是下顎的鬆緊程度,將會成為健康監測的方便工具,甚至是提升健康的輔助工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聽現場音樂如何影響我們大腦的情感中樞?蘇黎世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現場表演比聽設備上的音樂更能引發更強烈的情緒反應。音樂會將表演者與觀眾聯繫起來,這也可能與進化因素有關。

音樂可以對我們的情緒產生強烈的影響。研究證明,聽錄製的音樂可以刺激我們大腦的情緒和想像過程。

但是,當我們在現場聆聽音樂時,例如在音樂節、歌劇或民間音樂會上,會發生什麼?

根據我們正在聽的音樂是現場音樂還是串流音樂,我們的大腦會做出不同的反應嗎?

現場音樂更強烈地刺激情緒大腦

由認知和情緒神經科學教授 Sascha Frühholz 領導的蘇黎世大學研究小組現在正在探索這個問題。

研究人員研究了現場音樂和錄製音樂對人腦情緒過程的影響。

他們進行了一項精心設計的實驗,其中鋼琴家改變了他或她正在演奏的現場音樂,以強化杏仁核(大腦中的情感中心)的情感反應。

在實驗過程中,研究人員使用磁振造影來即時測量 27 名聽眾以及表演者的杏仁核活動。

根據這些測量結果,鋼琴家立即調整自己的演奏,以進一步加劇觀眾的情緒。

為了比較反應,聽眾播放了同一位音樂家演奏的相同音樂的錄音,但沒有神經回饋迴路。

「我們的研究說明,現場音樂表演的愉快和不愉快的情緒比錄製的音樂在杏仁核中引起更高和更一致的活動。現場表演還刺激了整個大腦更活躍的訊息交換,這證明大腦中強烈的情緒處理。

音樂家和觀眾同步

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分析了鋼琴音樂如何與觀眾的大腦活動保持一致。

只有當觀眾聆聽現場表演時,才觀察到主觀情緒體驗與聽覺大腦系統之間的強烈同步性,聽覺大腦系統根據音樂的音質來評估音樂。

此外,只有現場音樂才顯示出音樂表演特徵與聽眾大腦活動之間存在強烈且正向的耦合。

現場表演是音樂演化的根源

人們一直使用工具和樂器來製作現場音樂。直到 20 世紀初技術進步,音樂才能夠錄製在設備上並廣泛提供給所有人。然而,即使在今天,儘管有音樂串流平台和高品質的揚聲器和耳機,參加現場音樂會的社交體驗仍然無法複製。 「這或許可以追溯到音樂的進化根源,」弗魯霍爾茨說。 “人們想要現場音樂的情感體驗。我們希望音樂家通過他們的表演帶我們踏上情感之旅。”或者,正如 1942 年電影《北非諜影》中的一句名言所說:“為我彈奏吧,山姆。看在老朋友份上。”

參考文獻:

 

  1. Wiebke Trost, Caitlyn Trevor, Natalia Fernandez, Florence Steiner, Sascha Frühholz. Live music stimulates the affective brain and emotionally entrains listeners in real time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121 (10) DOI: 10.1073/pnas.231630612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建議患有糖尿病前期的人減輕體重,以預防明顯的糖尿病。德國糖尿病研究中心 (DZD) 的合作夥伴、德國蒂賓根大學亥姆霍茲慕尼黑糖尿病研究和代謝疾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糖尿病預防計畫 (DPP)」的美國同事一起,現已首次證明,當人們減輕體重並同時使血糖調節正常化時,可以獲得最佳的糖尿病保護。在專業雜誌《Diabetologia》中,作者認為,糖尿病前期的血糖濃度正常化應作為治療目標納入指南中,以改善第 2 型糖尿病的預防。

糖尿病很普遍,並且與中風、心臟病和腎衰竭等多種危及生命的併發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為了預防疾病的發展,早期治療在糖尿病前期(2 型糖尿病的初級階段)已經很重要。我們的結果可用於改變這些早期生活方式干預的目標,以減少整體發展糖尿病的發病率,」第一作者Reiner Jumpertz-von Schwartzenberg 解釋道。

糖尿病前期會大大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當尚未出現明顯的第 2 型糖尿病,但空腹血糖已升高且血糖耐受度受損時,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期。為了防止糖尿病前期發展為糖尿病,建議受影響的患者減輕體重。例如,美國糖尿病協會 (ADA) 的美國指南建議將體重減輕至少 7%。該建議基於 DPP 研究。

研究團隊來自圖賓根醫科大學醫院內科 IV、糖尿病科、內分泌科和腎臟科、圖賓根慕尼黑亥姆霍茲糖尿病研究和代謝疾病研究所以及國立衛生研究院菲尼克斯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分部美國鳳凰城的糖尿病與消化和腎臟疾病研究中心調查了這種減肥是否足夠,或者透過降低血糖濃度使糖尿病前期得到緩解是否可以更好地預防糖尿病。

透過一年的生活方式介入來預防

他們分析了 480 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數據,這些患者參加了美國糖尿病預防計畫 (DPP),透過為期一年的生活方式干預,體重減輕了至少 7%。其中 114 名糖尿病前期患者在幹預期間也得到緩解,這意味著他們的空腹血糖、葡萄糖耐受性和 HbA 1c已恢復正常。然而,儘管成功減肥,但 366 名研究參與者中的大多數人並未成功改善血糖調節。在介入結束時,他們的糖尿病前期並未得到緩解。

研究人員發現,在減重並實現糖尿病前期緩解的人群中,此後患上明顯糖尿病的人數明顯減少。與血糖值未正常化的人相比,糖尿病前期的進一步緩解導致糖尿病的相對風險降低了 76%。絕對風險降低高於 10%。

 

最後作者 Andreas Birkenfeld 報告說:“在糖尿病前期進一步緩解的組別中,在生活方式干預後的頭 4 年內甚至根本沒有出現 2 型糖尿病。” “然而,在單單只有體重減輕的組中,一些研究參與者在那段時間確實罹患明顯的糖尿病。”

Jumpertz-von Schwartzenberg 和Birkenfeld 得出了明確的結論:「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糖尿病前期的緩解除了減輕體重之外,還帶來了進一步的顯著益處。因此,我們主張將糖尿病前期緩解的目標納入實踐指南的目標中。

參考文獻:

 

  1. Reiner Jumpertz von Schwartzenberg, Elsa Vazquez Arreola, Arvid Sandforth, Robert L. Hanson, Andreas L. Birkenfeld. Role of weight loss-induced prediabetes remiss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time to improve diabetes preventionDiabetologia, 2024; DOI: 10.1007/s00125-024-06178-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和國際合作者領導了一項全球性的高級研究,證明了替澤帕肽(tirzepatide,已知可控制2 型糖尿病)可作為第一種有效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 OSA) 的藥物的潛力。

研究結果發表在 2024 年 6 月 21 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網路版上,強調了該治療有可能改善全球數百萬人受 OSA 影響的生活品質。

「這項研究標誌著 OSA 治療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提供了一種有前途的新治療選擇,可以解決呼吸和代謝併發症,」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教授 Atul Malhotra 醫學博士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健康中心醫學博士兼睡眠醫學主任。

OSA 會導致血液中的含氧量降低,也可能與高血壓和心臟病等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增加有關。 Malhotra 領導的最近研究證明,全球 OSA 患者數量接近 9.36 億。

新的研究隊列進行了兩項 III 期、雙盲、隨機、對照試驗,招募 469 名被診斷患有臨床肥胖症並患有中度至重度 OSA 的參與者。他們是從九個不同國家的地點招募的,包括美國、澳洲和德國。參與者分為使用或不使用持續性正壓呼吸器(CPAP)治療兩組,CPAP是最常見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治療方法,它使用機器在睡眠期間保持氣道開放,防止呼吸中斷。患者透過注射或安慰劑注射 10 或 15 毫克藥物。在 52 週內評估了替澤帕肽的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替西帕肽可顯著減少睡眠期間呼吸中斷的次數,這是衡量 OSA 嚴重程度的關鍵指標。這種改善比服用安慰劑的參與者所見的改善要大得多。重要的是,一些服用該藥物的參與者達到了可能不再需要 CPAP 治療的程度。大量數據證明,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和肥胖症的藥物療法比單獨治療其中任何一種疾病更有益。

此外,藥物治療還改善了與 OSA 相關的其他方面,例如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和改善體重。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輕微的胃部問題

「從歷史上看,治療 OSA 意味著在睡眠期間使用 CPAP 機等設備來緩解呼吸困難和症狀,」馬爾霍特拉說。 「然而,其有效性依賴於持續使用。這種新藥物治療為無法耐受或堅持現有療法的個體提供了更容易獲得的替代方案。我們相信,CPAP 治療與減肥相結合將是改善心臟代謝風險和症狀的最佳選擇替澤帕肽還可以針對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特定潛在機制,從而有可能帶來更加客製化和有效的治療。

Malhotra 補充說,針對 OSA 的藥物治療代表了該領域的重大進步。

馬爾霍特拉說:“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帶來希望和新的護理標準,為無數因現有治療的局限性而苦苦掙扎的個人及其家人提供救濟。” “這一突破為肥胖症患者打開了 OSA 管理新時代的大門,有可能改變我們在全球範圍內處理和治療這種普遍疾病的方式。”

下一步包括進行臨床試驗以檢查替澤帕肽的長期效果。

鄭醫師補充:

過去研究對於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簡稱 OSA) 的治療藥物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這篇研究為無法使用CPAP及對手術有排斥的OSA

患者燃起希望,只是這類俗稱瘦瘦針的控糖減重針劑對OSA的實際治療效益有多少,例如治療期程,是否需長期施打?或是療效能持續多久?是否會產生耐受性等等,還需更進一步的臨床數據結果提供給臨床從業人員參考。

參考文獻:

  1. Atul Malhotra, Ronald R. Grunstein, Ingo Fietze, Terri E. Weaver, Susan Redline, Ali Azarbarzin, Scott A. Sands, Richard J. Schwab, Julia P. Dunn, Sujatro Chakladar, Mathijs C. Bunck, Josef Bednarik. Tirzepat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nd Obesity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4; DOI: 10.1056/NEJMoa240488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佩雷大學物理學家開發的一種新計算方法可用於透過一分鐘靜止心率測量來估計心臟猝死的風險。該研究是在心臟病學和計算物理學之間的跨學科合作中進行的。

不幸的是,心臟病的第一個症狀往往是心臟猝死。它也可能發生在年輕且外表健康的人身上,例如與劇烈運動有關的人。

 

為了組織預防性治療,能夠確定猝死的風險極為重要。測量心率的消費性設備(例如常用的智慧手錶)具有確定此類心臟危險因素的技術先決條件。然而,迄今為止所使用的心率間隔分析對於此目的還不夠準確。

 

在先前的研究中,猝死風險是使用壓力測試期間測量的參數來評估的,例如心肺健康和恢復心率測試。心肺健康是指一個人將氧氣輸送到肌肉的能力以及肌肉組織在身體活動期間使用氧氣的能力。

 

坦佩雷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他們開發的新計算方法可以更好地估計猝死的長期風險。進行評估僅需要在休息一分鐘內測量心跳間隔。這項發現是基於芬蘭心血管研究 (FINCAVAS) 計畫從大約 4,000 名患者收集的壓力測試數據。

 

心率特徵正常的患者相比,以新方法辨識心率變異性異常的患者猝死發生率明顯較高。分析中還考慮了其他風險因素。

 

該方法在預診斷和高風險患者識別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該方法不依賴其他測量,可以直接整合到智慧手錶或智慧戒指等設備中。

 

Jussi 說:「對於許多以前無症狀的人來說,如果及時發現危險因素,他們可能會發生心臟猝死或在心臟猝死後復甦,這種情況是可以預測和預防的。」Hernesniemi 是心臟病學教授,也是本研究的主要作者。

 

新方法是基於 Esa Räsänen 教授領導的計算物理研究小組開發的時間序列分析。此分析可用於研究不同時間尺度下不同心臟病的心率間隔和其他複雜特性特徵的相互依賴性。

 

「這項研究最有趣的發現是識別了靜止測量期間的差異。高風險患者靜止時心率間隔的特徵與健康心臟在體力活動時的特徵相似,」博士研究員 Teemu Pukkila 說。

 

該方法的開發和研究目前正在不同心臟病資料庫的幫助下擴展和繼續。其目的不僅是可靠地識別整體風險,還要可靠地識別最常見的心臟疾病,例如心臟衰竭,用目前的方法診斷這些疾病非常困難。初步結果非常有希望。

鄭醫師補充:

這是真的,心跳變異率測量分析,一般用於自律神經及心血管系統疾病分析與預測,拜智慧型穿戴裝置的進展與人工智能,這類穿戴裝置可噁透過即時收集穿戴當事人的身體狀況做即時分析,包含血壓、血氧、心率、睡眠甚至是血糖(目前還不穩定)等等狀況,提醒當事人是否有身體的危險狀況或潛在風險,這類科技相信會日漸普遍,善用之必可成為個人健康促進的得力助手。

參考文獻:

  1. Jussi A. Hernesniemi, Teemu Pukkila, Matti Molkkari, Kjell Nikus, Leo-Pekka Lyytikäinen, Terho Lehtimäki, Jari Viik, Mika Kähönen, Esa Räsänen. Prediction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With Ultra-Short-Term Heart Rate FluctuationsJACC: Clinical Electrophysiology, 2024; DOI: 10.1016/j.jacep.2024.04.01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部桃骨科團隊研究老藥驚喜新發現 治療關節退化啟發新契機

 
 

衛福部桃園醫院骨科部與國防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合作進行了一項突破性的基礎研究,發現葡萄糖胺水飛薊素能改變軟骨細胞的代謝平衡,促進關節健康。這項研究由部桃骨科部部主任許祐堡、主治醫師陳奕舟、主治醫師黃宗𤋮,以及國防醫學院的吳佳駿和黃世明兩位教授聯合完成,成果於2024年4月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國際分子科學雜誌》上發表。

這項研究名為「葡萄糖胺和水飛薊素對人類軟骨細胞的糖基化和細胞代謝的影響」。葡萄糖胺是廣泛應用於關節保健品中的常見成分,而水飛薊素則主要以其強大的抗氧化能力為人所知,常用於保肝藥品中。研究結果顯示,這兩種成分可以通過改變軟骨細胞的糖基化模式和調節細胞代謝活性,從而促進軟骨細胞的健康,這為關節退化治療帶來了新的希望。

研究團隊強調,葡萄糖胺和水飛薊素的作用機制非常複雜,並且它們對於人體其他細胞也有廣泛的影響。因此,雖然這項研究成果令人振奮,但在臨床應用時需要謹慎,應該在專家的指導下使用,並注意可能的副作用。

部桃骨科團隊不僅致力於提供卓越的臨床醫療服務,還將繼續與多家學術機構合作,推動基礎醫學研究,為提升民眾健康和促進醫療進步貢獻力量。部桃骨科團隊期望這項研究能為未來的關節治療帶來新的啟發和契機。

參考文獻:

Hsu, Y.-P.; Huang, T.-H.; Liu, S.-T.; Huang, S.-M.; Chen, Y.-C.; Wu, C.-C. Glucosamine and Silibinin Alter Cartilage Homeostasis through Glycosylation and Cellular Stresses in Human Chondrocyte Cells. Int. J. Mol. Sci. 202425, 4905. https://doi.org/10.3390/ijms25094905

https://www.mdpi.com/1422-0067/25/9/4905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