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藥物 增血栓風險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0/09/23 00:07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英國研究發現,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增加血栓風險,導致中風機率上升。這項研究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團隊追蹤超過25000個病例,研究顯示,過去兩年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機率會出現血栓疾病,如深靜脈血栓(DVT)等。而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血栓風險更高。



抗精神病藥物通常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等疾病,有時也會用來減緩噁心、持續暈眩等症狀,或幫助失智症患者穩定情緒。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報導,過去有些研究指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較容易出現血栓,而這次研究也出現相似結果。研究中有將近一萬六千名患者有血栓問題,其中超過九千名患者血栓位置在肺部,出現「肺動脈栓塞」。



研究人員提醒,抗精神病藥物雖然很有效,但醫師開立藥物時一定要特別謹慎,患者也要持續接受定期追蹤、檢查,隨時注意血栓威脅。



研究數據顯示,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出現血栓機率增加73%,而其他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血栓風險則增加兩成八。患者剛開始服用新藥時血栓風險最高。研究人員表示,若未來還有其他研究也證實抗精神病藥物會增加血栓風險,醫師在開立藥物處方時就要格外小心,特別是那些原本血栓風險就高的患者,用藥更需謹慎。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或稱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有別於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引發錐體外症候群(例如類似巴金森氏症的症狀諸如肌肉僵硬、坐立不安及不自主顫抖等等副作用),相對來說程度輕微一些,對傳統抗精神病藥物長期服用可能引發永久性的動作障礙M及遲發性運動不能的機率也大減,一般而言,開藥的醫師為了要讓服藥的患者安心,都會告知患者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比較少,還能改善一些負性症狀(例如表情淡漠、人際退縮、缺乏興趣、動機等等),然而這種一般開給精神分裂症、躁鬱甚至是強迫症患者也可能服用的藥物,真的沒什麼副作用嗎?


早在2004年,英國的藥物安全委員會就針對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最普遍的兩種藥物Risperidone (原廠商品名為理斯必妥)及olanzapine(原廠商品名為金普薩)發出正式的官方警語,不能給有失智症困擾的年長者服用,因為臨床數據顯示,明顯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同時某些非典型的抗精神病藥物也會導致睡眠型態的不正常轉移(相位改變,生理時鐘異常),而導致白天極度的疲倦與虛弱,這在門診中非常容易看得到,因為不少人服用藥物之後,日夜顛倒,白天很累起不來,晚上反而睡不著。


在2006年,在美國,著名的媒體USA TODAY發表了一篇有關孩童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文章。以孩童來說,最容易被開上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的診斷是妥瑞症,針對這部份我們要瞭解的重要資訊就是沒有任何一種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被核准使用於孩童治療(包含大塚安立復這種號稱副作用很少的藥物),儘管過去收集的臨床數據有限,但是該篇報導收集從2000-2004年相關的臨床個案分析,有45個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致死個案,致死的主因,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被列為第一嫌疑,同時有1328個嚴重甚至有危及生命的副作用的臨床報告,這也包含了遲發性的運動不能(tardive dyskinesia)及肌肉; 失張(Dystonia)等等類似傳統抗精神病藥使用的副作用:


New antipsychotic drugs carry risks for children (USA Today 2006)


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容易產生代謝症候群,進而增加心臟血管系統疾病的風險,相關臨床研究資料請參考:


Kabinoff, G.S., Toalson, P.A., Masur Healey, K., McGuire, H.C. & Hay, D.P. (2003) Metabolic Issues with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in Primary Care: Dispelling the Myths, Primary Care Companion To The Journal of Association of Medicine and Psychiatry 5(1) 6-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53028/


性功能障礙在臨床上也經常看到,以男性來說容易出現的包含減少性趣及無法射精等等:


McKim, W. (2007) Antipsychotics in Drug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Pharmacology (pp.241-260).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女性則容易導致月經週期異常及不孕:


McKim, W. (2007) Psychomotor Stimulants in Drugs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al Pharmacology (pp.241-260).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不管男性或者女性,乳房容易漲大,甚至泌乳,這與藥物增加服用者體內泌乳激素的濃度有關。


跟傳統抗精神病藥比起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要發展成遲發性的運動不能狀況機率相對來得低,但累積的效應,最後臨床觀察仍然有機會發生:


Seeman, P. (2002).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Mechanism of Action.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47(1), 27.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Collection database.


在所有副作用當中,最廣為人知的副作用即是代謝問題,近日有一位求診的患者,提到她服用理司必妥,三年胖了20公斤,她詢問原來開藥的醫師,是否服用這類藥物會讓她發胖,但開藥的醫師一直跟她保證不會,最重要的原因是怕當事人知道有這類副作用就不吃藥了。早在2003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已經所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製造商必須在藥物說明上加註藥物服用會增加血糖上生及糖尿病的風險,當中最明顯的兩種藥物就是Clozapine及 olanzapine,主要影響就是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身體處理血糖的能力: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North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Obesity (February 2004). "Consensus development conference on antipsychotic drugs and obesity and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7 (2): 596–601. doi:10.2337/diacare.27.2.596. PMID 14747245. http://care.diabetesjournals.org/cgi/content/full/27/2/596. 


最近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刊出最新的研究報告:


英國諾丁漢大學研究團隊追蹤超過25000個病例,研究顯示,過去兩年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有三分之一機率會出現血栓疾病,如深靜脈血栓(DVT)等。而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血栓風險更高。過去有些研究指出,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較容易出現血栓,而這次研究也出現相似結果。研究中有將近一萬六千名患者有血栓問題,其中超過九千名患者血栓位置在肺部,出現「肺動脈栓塞」。

研究數據顯示,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患者出現血栓機率增加73%,而其他類型的抗精神病藥物血栓風險則增加兩成八,患者剛開始服用新藥時血栓風險最高。原文資料請見:


http://www.bmj.com/cgi/doi/10.1136/bmj.c4245


所以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仍潛在有諸多副作用及風險,這些藥物資訊對當事人及家屬不可不知,很多開藥的醫師並不會告知患者,所以一旦發生,往往有許多疑惑,解除疑惑最佳辦法就是直接獲得相關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鄭醫師的部落格 的頭像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