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又稱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軟骨退化病變,好發於45歲以後的中老年人。此病症會讓關節內的軟骨漸漸磨損、軟骨厚度減少、失去彈性,當關節間隙變得狹窄,此時行走或運動時,產生的力量會直接作用到軟骨下方的骨頭,使骨頭變性、硬化、壞死,變成囊狀空洞,常併有發炎現象,稱為退化性關節炎。
為恭紀念醫院中醫科 彭健豪醫師說明,退化性關節炎的主要症狀是疼痛、腫脹、畸形和功能障礙。關節疼痛或酸痛,晨起時會有僵硬感,看其外形會發現關節變形、變大、變粗,關節活動時會產生嘎啦的雜音,關節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容易發生在常動關節,如手指關節,或載重關節,如頸椎關節、腰椎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
此外,退化性關節炎依患病部位不同,會有一些特殊的症狀,如手指遠端指間關節變得粗大、疼痛,常被誤以為是痛風;若發生在頸椎則會形成骨刺,壓迫到神經根,出現肩膀痛及手指麻木疼痛,若是發生於腰椎所形成的骨刺,會壓迫坐骨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或產生間歇性跛行;髖關節炎的酸痛向上傳到腰部,常被誤認為有腰椎疾病。
於平日生活保健方面,彭健豪醫師提出幾點提供民眾多留意:
【運動】適當的運動可有效改善關節周圍肌肉肌腱的強度與柔軟度,減少關節的僵硬與疼痛,促進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加強肢體平衡及穩定度,如太極拳、瑜珈、慢走等運動較合宜。
【注意正確的姿勢】為保護關節,避免蹲、跪或登山,以減少膝關節的負荷與磨損;提重物時保持背部直立,使用大關節作支撐,把重量分散在幾個關節;拿取低處的物品時,彎膝蓋和髖關節,盡量不要只彎腰。
【適當的休息】避免長時間的站或走,活動後應適度休息。必要時應使用柺杖或助行器,分散關節負擔,減輕受損關節的壓力。應睡較堅實的床。
彭醫師表示,退化性關節炎幾乎是每一個人都可能遇到的病症,有些人並沒有任何不適出現,有些人只有稍微不舒服,有些人病情卻漸漸加重,值得我們留意,因此,保持理想體重、適當運動保持肌腱和韌帶的彈性,以及特別注意活動時姿勢等,都是關節炎預防之道。若關節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就要就醫,及時治療,以免遺誤病情。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4559
上面提到的兩種狀況,不管是小孩內八,或者是膝關節的退化,其實在矯正及保健上,有一個快速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當然退化性關節炎的原因很多,但我們若能從結構調整著手,再配合營養,效果產生應該蠻快的。
對於一般大眾來說,自己的足弓到底平不平衡,注意的人應該不多。其實,透過足印分析,很快可以找出自己的足弓的缺陷,足弓提供的是站立時,全身力量的支撐,扁平或高弓足會形成踝部關節的旋轉,進而影響到膝關節支撐點的改變,其實全身關節支撐的影響是環環相扣的,膝關節再往上就是髖關節,髖關節的支撐點不對,影響的就是骨盆的位置。
一般市售的鞋子,支撐力不足,無法提供足弓完全的支撐,而且,每個人需要調整的角度不太一樣,透過足印分析,經由電腦程式分析,量身訂作的特製鞋墊,能提供足弓完整的支撐,在幫助小朋友內八或者成人的退化性關節炎,對全身結構的改善算是立竿見影。
想作足印分析的人,可以跟光能診所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