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父母言語暴力導致兒童大腦發育受到傷害



作者: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 現職: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科技組



文章來源:Elizabeth Dougherty of Harvard Medical, Dental, and Public Health Schools 2/20/2009



發佈時間:98.03.19



 





一項來自哈佛大學的新研究指出,父母親的辱罵會傷害兒童大腦的發育,產生憂鬱、焦慮及語言表達障礙,這些言語暴力對兒童大腦造成的損傷,如同棍棒石頭使骨頭碎裂一般
此研究,主要剖析童年的不愉快經驗對大腦生理產生的影響。亦即,父母親的言語暴力,對兒童大腦中調節情緒及語言的路徑會產生持續性傷害。而研究中所提供的新療法,也帶給某類精神疾病患者另一線生機。
言語威力
哈佛大學首席研究員、McLean 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Teicher,於25年前,發現一病患,僅因曾遭父母親的言語暴力,而呈現童年受到精神創傷者的所有症狀,激發他對此類行為影響的研究興趣。在其2005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父母親的言語暴力,不論是因目睹家庭中的暴力行為或是因經驗到家庭外的性虐待,同樣都會產生精神上的負面影響。因大腦所接收的負面訊息,會抑制其感官系統的發展,也就是兒童的大腦似乎因而對辱罵、圖像甚至痛苦的感覺不具敏感性,促使感官系統功能不完全。這是一項首次針對嘲笑、羞辱及蔑視對腦部功能有潛在危害影響的研究報告。
不良的因果關係
此研究採用16位經歷過父母辱罵,及16位從沒經歷過任何形式虐待的成人作樣本。研究人員使用在線評估工具,從當地社區1,200多人中進行篩選,並經3天的面談後挑選出參與者。他們利用擴散張量磁振影像的神經成像技術對每個參與者作掃描,張量擴散磁振造影 (DTI)可讓研究人員對大腦作全面性觀察、虛擬解剖人類大腦、得出準確的腦白質纖維連接影像,此技術建立在水分子沿管狀軸索路徑流動測量虛擬解剖的基礎上。此研究除證明纖維路徑的存在之外,主要發現到有些路徑受到了擾亂。從那些經驗過父母辱罵的人當中,他們統計出三項主要受擾亂的路徑:與語言處理相關的弓狀束;在創傷後處理壓力障礙、抑鬱症及分裂症患者有變化產生的扣帶神經束;與焦慮相關的穹窿部位,而其受擾亂的程度與遭言語暴力嚴重程度息息相關。雖此報告揭露出某些實情,但在作進一步研究前,欲採取任何相關行動似言之過早,不僅因所採用的樣本數過小(32)不適用於任何形式的臨床試驗,也因其成像技術並不足以清晰顯明路徑中受擾亂之真實狀況。但今年預計安裝的新掃描儀器,將能對其具體擾亂狀況有進一步瞭解,甚至能發現其它可能被忽略之處。
精神病學領域拓展
目前正值精神病學面臨重大變革之際,研究人員利用現代影像學及基因組學工具,協助偵測某些精神疾病根本原因,以提供特定成因療法,不再是症狀療法。舉例來說,出現同樣病狀的兩位抑鬱症病患,於現今可能會施與相同療法,但極可能一位是起因於遺傳易感性,而另一位是起因於童年被虐待的經驗,雖然似乎看來是同樣症狀,但牽涉到的大腦區塊或結構則有所不同,因而需依各人病症成因採用不同療法。
「父母親的言語暴力是具破壞力的」,是此研究欲傳達最重要的訊息。目前此團隊正努力找出特定大腦結構最易受影響的敏感期,以設法扭轉其破壞力。在人們聽說鞭打不宜,轉而施用口頭辱罵之際,應當小心適得其反。



最近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針對一些兒時遭受到父母言語暴力或者曾目睹家庭暴力的個案,作一些精密的腦部檢查的研究,他們發現,父母的辱罵、貶損和威脅等負面言語,會損害孩子大腦的神經迴路,導致憂鬱、焦慮等傾向,甚至產生語言表達障礙。當大腦長期接收到辱罵的言語、影像,甚至痛苦的負面訊息時,基於保護機制,大腦會降低對這些言語暴力的敏感度,進而抑制了感官系統的發展。換句話說,父母的辱罵,對大腦的影響,並不亞於實際大腦的撞擊。所以父母在教養過程中,務必留心是否因自己的負面貶低言語,造成對下一代的深遠影響。然而,有多少父母是在愛的教育下長大?在不瞭解自己的父母或長輩過去對自己的影響以前,許多衝口而出指責,實難避免。


 


這裡我舉出某個朋友的親身經驗:某日他接到女友打來的電話,說她騎車半路不小心跌倒而腿部受傷,他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想罵很難聽的髒話(按他的平時狀況,他應該會主動給女友安慰),可是就在他髒話準備衝口而出的剎那,他突然閃過一個圖片,那是他小時候有一次過馬路買包子,過馬路不小心遭機車撞飛,膝蓋有明顯的一處擦傷(其他部位傷口較小),回到家驚甫未定時,父親的第一個反應是勃然大怒而且罵髒話,接著是拿脫鞋起來打他…….


當他瞭解是這件事的影響時,罵髒話的衝動就不見了,接下來竟能轉為溫暖的態度來安慰女友。從這樣的例子來看,過去兒時的身體疼痛與痛苦情緒,對他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在類似事件再刺激的時候,容易活化以前的狀況,直接反應出當時的反應與話語,比較麻煩的是這些反應與話語都是別人的影響,而非當事人本來的想法。這種反應,無法思考,只遵循刺激反應的模式,有人稱其為反應式心靈,原本是為了保護個體生命的自然機制(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就是在描述這種現象)。若在過去累積了許多反應式心靈,可以想見當事人必然很難理性。


 


很高興看到全美排名第一的醫學院做出這樣的研究成果,藉此我們也可以探究一下:理想的心理健康治療模式到底為何?這些對大腦抑制的傷害既然是源自於過去親人的話語所累積的負荷,或者目睹暴力所留下的驚嚇,因此,真正要恢復大腦神經傳導的正常運作,關鍵在於解除之前事件的負荷(或負面能量)的影響,然而精神科目前的主要治療卻是以藥物來加以抑制,幫助當事人迴避之前事件的餘波所產生的負面感受。之前已經被負面言語或是事件抑制的神經傳導功能之所以缺損,即基於要迴避刺激,而抑制大腦的健全功能,繼而讓當事人感覺不到痛苦。因此,幫助大腦恢復正常的關鍵在於解除過去累積於心靈上的負荷,也就是當事人不必因為外來的言語刺激而須持續閉鎖原有功能,自然能恢復原本正常運作狀態。


 


這方面的技術沒有嗎?其實是有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戴尼提的最新版本,這是由美國人道主義作家羅恩‧ 賀伯特 先生提出關於反應式心靈的解決之道,裡面詳載了反應式心靈對人的影響以及根本解決之道,更重要的是執行過程並不複雜,幾乎人人可學,想協助人們從過去創傷恢復的話,務必瞭解其原理及操作,您將會看到,解除一個人心靈負面能量的壓抑,可以幫助的層面竟是如此巨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