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印度恆河聖浴有益健康

法新社 – 2013年1月19日 上午3:20







印度和英國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研究指出,儘管面對寒冷天氣,無間斷的噪音,貧乏的飲食以及染病的風險,參與這類大型活動的印度教信眾,呈現了較高程度的心理和肉體健康。


這項名為「瞭解朝聖經驗」的研究報告說:「有些人可能真的因而生病,感覺變糟,但對大多數參與大壺節的群眾而言,這對他們的健康有益。」


每12年舉行一次的大壺節,14日起在印度北部阿拉哈巴德(Allahabad)展開,為期55天。當局說,約800萬人相互推擠,要浸入所謂神聖的恆河水中,據稱可以洗淨個人的罪孽。


印度每年也另外舉辦較小型的類似活動。


聯合4所英國大學和5所印度大學的社會科學家結論指出,忍受艱苦的共同團體經驗,以及分享同樣的活動,超過肉體上的不適。


研究報告說:「身為印度教朝聖團體的緊密一分子,以及感受其他朝聖者的支持,可以強化一個人更全面的感覺成為社群的一部分。」


這項結論是在2010和2011年進行的兩項調查結果,針對416名朝聖者,及127名沒有參加壺節民眾採樣所做的研究。研究報告刊登在科學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鄭醫師補充:


恆河的水很髒,沒錯,但信仰力量的幫助早已超越這些可能造成健康負面的效應。報導的研究引用文獻:


Tewari S, Khan S, Hopkins N, Srinivasan N, Reicher S (2012) Participation in Mass Gatherings Can Benefit Well-Being: Longitudinal and Control Data from a North Indian Hindu Pilgrimage Event. PLoS ONE 7(10): e47291. doi:10.1371/journal.pone.0047291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47291


我曾聽過一位參與過媽祖遶境的女士,分享她遶境的經驗,即使很累很疲倦,腳都種了,但整個心靈卻很富足,回想起來,還是希望能夠有機會再去參與。


透過宗教適當的幫助,能幫助人們更健康,生活更有目標以及感覺更幸福,相關研究很多,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相關文獻:


Daniel E. Hall, MD, MDiv. Religious Attendance: More Cost-Effective Than Lipitor?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Board of Family Medicine 19:103-109 (2006).

Eliezer Schnall; Sylvia Wassertheil-Smoller; Charles Swencionis; Vance Zemon; Lesley Tinker; Mary Jo O'Sullivan; Linda Van Horn; Mimi Goodw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Psychology and Health. 17 November 2008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047291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鼻塞失眠 小四童白天嗜睡

溫差大 過敏性鼻炎激增5成


早、晚氣溫較低,過敏性鼻炎病童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林啟弘攝 圖片: 1 / 1

【高麗玲╱台北報導】一名就讀小學四年級的男童,白天出現嚴重 嗜睡情況,短短幾分鐘內就會睡著,家長原以為孩子得了怪病,就醫檢查才發現,原來是男童罹患過敏性鼻炎,晚上鼻塞睡不好,白天才會嗜睡。醫師提醒,近來溫 差大,門診中過敏性鼻炎惡化病童已激增五成,家長應適時帶孩子回診、調整用藥。


對症下藥
收治病例的台北長庚醫院中醫部主任楊賢鴻表示,男童上月就診時精神不濟,問診的幾分鐘內居然就睡著。檢查發現男童有鼻塞、鼻涕倒流、黑眼圈等過敏性鼻炎的特徵,是過敏性鼻炎患者。


黑眼圈常感冒須留意
經安排男童進行睡眠檢查,楊賢鴻發現男童晚上雖然躺在床上,但因鼻塞很難受,大多數時間都沒有辦法入眠,睡眠品質極差,才會出現白天嗜睡的情況,所幸經藥物治療後,嗜睡及過敏症狀都已大幅改善。
楊賢鴻指出,近期門診中因過敏性鼻炎病況惡化的病童,已增加五成左右。多 數人以為過敏性鼻炎患者,會有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但其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和這名男童一樣僅以鼻塞、鼻涕倒流來表現,導致家長不知孩子早已罹患過敏 性鼻炎。他提醒,孩子若是經常感冒、每次感冒都拖很久、鼻子不舒服、出現黑眼圈等有可能不是罹患感冒,而是過敏性鼻炎。
台北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黃立心昨說,近來天氣不穩定,過敏性鼻炎病童激增,其中四成患者合併有氣喘,也較易出現睡眠呼吸中止症、注意力不集中等情況。


端午節前為好發季節
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監事、兒科醫師林應然也說,每年端午節前一個多月,氣候尚不穩定期間,都是過敏性鼻炎好發季節,家長應注意孩子的保暖,並適時帶孩子回診追蹤。


過敏性鼻炎防治注意事項
◎患者早、晚出門時,最好戴上口罩,以防冷空氣刺激呼吸道
◎溫差大易使病情不穩定,最好回診,看是否須調整用藥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以減少室內塵量,降低發病機率
◎少吃偏寒食物,如橘子、柳橙、葡萄、白菜、金針等


 


仔細觀察現代的小朋友,過敏的比例非常高,其中過敏性鼻炎發生的機率頗高。之前台大醫院與警察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過敏性鼻炎引發的雄貓眼比一般沒有過敏的小朋友的顏色來得更深(與過敏成正比),因此,看到有雄貓眼的小朋友,十之八九都有過敏性鼻炎的問題。


一般兒童心智科的醫師不認為過敏性鼻炎與注意力不集中或過動是有關連的,然而有經驗的資深醫師、耳鼻 喉科醫師、免疫科醫師或者小兒科醫師,都能細心地觀察到許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都合併有過敏的問題,改善過敏同時也能幫助專注力提升,我要強調,不是過 敏,就一定會引發注意力不足,然而兩者同時存在時,改善過敏性鼻炎,對於提升注意力的改善的比例不低,不想靠中樞神經興奮劑提升小朋友專注力的家長建議先 從過敏體質改善開始。


過敏性鼻炎的會影響到睡眠品質,絕不只是鼻腔充血鼻塞而已,而是呼吸道必經的扁桃腺,因為過敏的關係 而腫大,加上若還有肥胖、脖子短的問題,種種的解剖結構配合下,容易導致睡眠呼吸中止,所以小小年紀就會鼾聲大作,要提防是否有因呼吸道阻塞,引發身體在 睡眠時腦部的缺氧,造成白天的嗜睡、注意力難集中甚至易怒等狀況。


建議藥物控制只能當成短期的急性症狀控制,根本解決之道,仍在於找出過敏原(不管急性或慢性最好都 作),一般醫院診所只能提供急性過敏原檢測(發生比率只有1.5%),因而不是找不到過敏原,就是完全忽略慢性食物過敏原的影響,以致於治療效果不彰。慢 性食物過敏原的來源又是一般小朋友會接觸的蛋、奶甚至麵粉類的食物,與一般急性過敏原完全不同。所以,建議有過敏問題的人,務必接受完整的過敏原檢測,隔 離過敏原及執行寡抗原飲食,讓身體的免疫系統減少刺激,獲得喘息調整的機會,同時配合運動及營養品的補充(諸如益生菌、魚油及OPC等等),減少甜食及食 物添加物的攝取,過敏性鼻炎經一到兩個月左右時間調整,大都可獲得長足的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自閉症可隨年齡成長漸改善


作者: 謝豪 | 台灣醒報 – 2013年1月17日 下午4:28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的芬恩博士與其研究團隊,將34位已確診為自閉症患者的孩童,與另外34位正常的孩童安排在同一個班上,在收集家長與老師對這些孩童所做的報告後,也對這些孩童進行認知與觀察測驗。測驗結果顯示,這34位自閉症孩童與其他同儕的表現差不多,對於語言、臉部辨識、溝通以及社交互動上並沒有任何困難。


研究人員調閱這些孩童過往被判為自閉症的診斷書,並未發現有誤診的跡象。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結果有幾種可能,首先就是部份孩童的症狀隨著年齡成長而消失,又或者是部份孩童可以自行克服自閉症的症狀。


美國國家心理健康機構的湯瑪斯醫生表示,雖然過往認為,自閉症的症狀並不會隨著時間消失,但這項研究指出了許多的可能性。後續的研究應該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自閉症的本質以及治療的方法。


然而,英國國家自閉症協會所屬羅納文中心的茱迪絲醫師反對太過樂觀。她表示,自閉症是一種終身影響與他人互動能力的疾病,這項研究僅採取了少數的樣本,因此呼籲不要太快做出結論。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自閉症,應該是亞斯伯格症,也就是高功能自閉的患者,去年三月也有一篇類似的研究發表,同樣是透過高功能自閉症的患者追蹤研究三年,20%的患者不再出現自閉症的症狀,對某些患者而言,其自閉症的症狀可能會隨年齡而消失,有興趣的人可以參閱:



Do Autistic Symptoms Persist Across Time? Evidence of Substantial Change in Symptomatology Over a 3-year Period in Cognitively Able Children With Autism
Elizabeth Pellicano

doi: http://dx.doi.org/10.1352/1944-7558-117.2.156

 

去年初權威期刊《兒科》的研究追蹤對象高達1366個自閉症兒童,長大後有453位未再出現自閉症症狀:

 


Co-occurring Conditions and Change in Diagnosis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Heather A. Close,Li-Ching Lee, Christopher N. Kaufmann, and Andrew W. Zimmerman,

(doi: 10.1542/peds.2011-1717)


http://pediatrics.aappublications.org/content/early/2012/01/18/peds.2011-17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反果為「因」 掌握憂鬱症致病基因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黃子倫/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月17日 下午3:16







精神科醫師鄭光男表示,有國外學者研究表示,憂鬱症肇因於大腦左右兩邊的「前扣帶回大腦灰質」血流供應,或營養輸導不足,將其歸類於大腦缺損,但實際狀況是醫師在診斷憂鬱患者時,多數沒有依據大腦影像檢查,而是僅以憂鬱量表作為症狀評估。其實,應該將憂鬱症視為身體不堪負荷的結果,而壓力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原因則來自於身體機能不佳、先天基因變異等眾多因素加乘所致。


【及早掌握關鍵基因TPH1】


鄭光男醫師強調,近年隨基因研究盛行,揭露出催化人體內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生成的關鍵基因TPH1,其實與憂鬱症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研究顯示,若TPH1基因所在位點產生變異,將可能降低血清素濃度,增加精神性疾病如憂鬱症、躁鬱症的罹患風險。


而華人中基因潛在變異的機率約為20~25%,代表著多數人有罹患憂鬱症的風險。但正因為我們總對自己吃苦耐勞的能力過度自信,當面對倦怠、失眠等初期症狀不以為意,等到身體機能逐漸變差,壓力便成為壓垮身體的最後一根稻草,罹患憂鬱症還不自知。


【憂鬱症的預防與警訊】


鄭光男醫師建議,其實透過基因檢測,便能早一步找到致病基因TPH1是否有變異,若檢查結果呈現為高風險,代表自己需要正視罹患憂鬱症的機率高於其他人,透過後天的努力如完善飲食、良好作息、杜絕壓力來源等,便能幫助自己遠離精神疾病的威脅。


另外,若一般民眾真的感覺身心狀況疲乏,超過兩周出現憂鬱情緒、對事物提不起勁、體重突然增加或降低、失眠或嗜睡、喪失精力、無法專注、時刻感覺罪惡感,或喪失價值評斷能力,且嚴重反覆出現死亡念頭,就相當有可能罹患憂鬱症,還是要儘快就醫,只要接受完善治療,仍有相當大的比例能夠治癒。


受訪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uJtzUx38JDk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退化性自閉症男童 腦面積較大

作者: 【中央社華盛頓28日法新電】 | 台灣新生報2011年11月29日 下午11:59


根據今天發表的美國研究,退化性自閉症嬰兒4個月大時,腦部會發生不正常發育,喪生原有的語言與社交技能。


相較於一般發育的同儕及幼兒期就顯現自閉症徵兆的早發自閉症幼童,退化性自閉症的男童大腦大了6%。研究同時發現,自閉症女童腦部沒有突然增大的情形。這項研究網羅180名研究對象,是「學齡前自閉兒腦部發展迄今最大型研究」。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神經發展障礙醫學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阿瑪拉(DavidAmaral)說:「這項研究更添證據顯示,自閉症有多重生物亞型,擁有不同神經生物學基礎。」


這項研究是首次將退化性與早發性的自閉症男童做比較。研究顯示,退化自閉症男童最早從4個月大開始,頭圍會「顯著增加」,並持續到19個月大;但是無論是退化還是早發自閉症女童,都沒有腦部不正常發育的情形。



鄭醫師補充:


1.退化性自閉症的男童頭圍早在四個月大頭圍就會開始變大,並持續到十九個月,女童比較看不到這種現象。提醒我們,男性患者的腦部不正常發育可能很早就開始。


上述研究的引用出處為:PNAS November 28, 2011


研究全文:


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1/11/14/1107560108.full.pdf+html?sid=9b980d35-c210-4d25-b64b-2c53e5ffd9da



2.以下提供六星期大腦健康計畫這本書的相關內容給大家參閱,也提醒大家自閉症的大腦腫脹問題,往往是身體其他部分的問題引發,包含過敏原、毒素、感染與營養素不足,這些都會導致身體的發炎反應,當然也包含大腦的發炎腫脹,要幫助自閉症根本改善,最好透過功能性醫學檢測,針對身體功能做完整的評估,針對有問題的結果直接調整:




哈佛大學的神經科教授瑪莎 賀伯特 博士(Martha Herbert, MD, PhD)蒐集了令人讚嘆的自閉症資料,那就像全像術一樣,讓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疾病的生理本質。她的指標性論文自閉症:是大腦疾病,還是大腦的失調?(自閉症: A Brain Disorder, or A Disorder of Brain?2將永遠改變我們對於精神與大腦疾病的思維。



賀伯特博士非常仔細地從MRI掃瞄檢視自閉症兒童的大腦。她注意到他們的大腦比非自閉症兒童還大3。問題是「為什麼會比較大?



黛安娜 瓦格斯醫生(Dr. Diana Vargas)與她在約翰霍普金(Johns Hopkins)大學團隊在就是從這裡切入研究的。他們在解剖11位自閉症兒童的遺體時,檢查了他們的大腦。4他們也檢查自閉症兒童的脊髓液。在檢驗與比較這些因素時,他們證明了這些兒童的大腦發炎腫脹,就像腫脹的腳踝一樣



這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他們腦部的發炎是從哪裡開始的?



簡短的答案是過敏原、毒素、感染與營養素不足。



但是,這些問題是源自於何方,還有是如何影響大腦的?發炎是從大腦本身開始的嗎?其實,很多時候並非如此。



長久以來,大家已經知道的是自閉症兒童,不只是他們的腦無法正常運作,而且95%以上的自閉症兒童,都有腸胃問題與腫脹的肚子。我們也注意到自閉症兒童經常感染、過敏,且經常進行多重的抗生素治療。根據加州戴維斯(Davis)大學MIND學院的研究,70%以上的自閉症兒童有免疫功能失調的現象。



大部分的醫生認為這些是令人困擾但是屬於次要的問題,表示它們與自閉症兒童的大腦無法正常運作,或是他們的腦部腫脹與發炎的情況,這之間並沒有關連。



但是根據 賀伯特 博士的研究,相反的想法似乎才是真的,而且通常是引發相關症狀的主因。這些腸胃、免疫及中毒的問題,與大腦的情況息息相關。事實上,她指出自閉症確實是生理新陳代謝失調,進而改變大腦運作的情況。大腦與身體的功能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多重慢性潛伏的觸發因子,會讓大腦陷入一團混亂。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服感冒藥 嘸好反傷身

作者: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月17日 上午12:06






兒童感冒的頻率多於成人,但兒童使用感冒藥須更謹慎。國際上推動實證醫學的考科藍合作組織(Cochrane Collaboration)檢視多項研究後指出,幼童若使用感冒藥,多數弊多於利。


研究指出,成人、青少年的感冒頻率每年平均約二至四次;兒童感冒頻率明顯較高,平均每年可達六至十次,即使如此也不代表他們的免疫力有任何異常,不適症狀大都會自行痊癒。感冒藥儘管改善成人感冒症狀及不適,但也常伴隨副作用,對幼童則更無助益。


常見不適合孩童服用的藥物有含有咖啡因的感冒藥、阿斯匹靈及會影響骨骼、牙齒發育的藥品如氟化恩崑類抗生素及四環黴素等;而一般綜合感冒藥常含有抗組織胺,容易造成中樞神經興奮,專家認為必須留意。


有些藥物,即使成人年長者服用也需特別留意。例如具拮抗副交感神經的第一代抗組織胺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易穿過血腦障壁而造成像是鎮靜、嗜睡、口乾、視覺模糊,老年人還可能有尿滯留、便秘等副作用。對於氣喘、有青光眼、攝護腺肥大的患者,使用前需諮詢醫師與藥師。


醫院門診中不乏中高齡的患者,已有攝護腺肥大問題,有次可能因過服抗組織胺,抗膽鹼成分影響到膀胱的收縮功能,造成解尿困難。


鄭醫師補充:


大部分的感冒會自行痊癒,藥物只是紓緩症狀,無助於感冒本身的痊癒,但一般大眾對於感冒藥物的副作用鮮少有清楚的認知。對小孩來說,藥物帶來的負面作用恐怕大於好處,提醒大家留意。相關參考文獻:


Treating cough and cold: Guidance for caregivers of children and youth


RD Goldman; 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 Drug Therapy and Hazardous Substances Committee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11;16(9):564-6


http://www.cps.ca/documents/position/treating-cough-cold


非藥物改善以及加速感冒痊癒的補充品可以考慮維他命C以及鋅等等,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之前發表的文章對照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elightdetox/article?mid=36921&next=36917&l=a&fid=3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母接觸三丁錫 兒孫易肥胖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3年1月17日 上午12:06





美國最新動物實驗發現,化學物質「三丁錫」(Tributyltin)可能造成後代子孫肥胖問題。海洋船體油漆、許多PVC(聚氯乙烯)塑膠製品都含有三丁錫成分。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人員讓懷孕老鼠接觸低劑量三丁錫,結果老鼠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後代子孫雖然沒有接觸這種物質,卻接連發生肥胖問題,包含身體脂肪、肝臟脂肪都增加不少,且脂肪相關基因表現也都非常活躍。


研究首席作者布魯斯‧布藍伯格表示,研究顯示,如果在胎兒時期就接觸三丁錫等內分泌干擾物質,往後脂肪很容易大量堆積。這種現象不需透過DNA突變遺傳,也能傳給後代子孫。這項研究已發表於一月十五日出版的「環境健康展望」期刊。


不少PVC塑膠製品都有三丁錫成分,PVC容器中的塑膠粒子若飄在灰塵當中或溶出來,很容易就進到身體裡面,像三丁錫與其他有機錫成分也會跟著進入體內。


室內灰塵常有大量三丁錫物質,年幼小孩可能花很多時間在地板、地毯上玩耍,因此三丁錫就會對小孩造成影響。有些人是在吃海鮮時吃進三丁錫,因為船體油漆含三丁錫,海鮮食物接觸到船體,就可能帶有三丁錫。研究提醒,民眾應多注意三丁錫問題,也要盡量避免接觸三丁錫。


鄭醫師補充:


三丁錫無所不再,要避免並非那麼容易。提醒大家,環境污染物質影響人體健康,甚至禍延子孫,這類研究只會越來越多,上述報導參考文獻:


R. Chamorro-García et al. Trans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of increased fat depot size, stem cell reprogramming and hepatic steatosis elicited by prenatal exposure to the obesogen tributyltin in mice.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15, 2013.


http://ehp.niehs.nih.gov/2013/01/1205701/


早在2008年,類似研究即已發表:


Staff (2008-12-03). "Persistent Pollutant May Promote Obesity". Science daily. http://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08/12/081201081921.htm. Retrieved 2008-12-03.


2009年針對公鼠的研究更證實,不僅有肥胖風險,還會造成脂肪肝:



Zuo, Z., Chen, S., Wu, T., Zhang, J., Su, Y., Chen, Y. and Wang, C. (2011), Tributyltin causes obesity and hepatic steatosis in male mice. Environ. Toxicol., 26: 79–85. doi: 10.1002/tox.20531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tox.20531/abstract



此外,殺蟲劑接觸累積也會導致肥胖風險:


M.A. Mendez, et al. Prenatal organochlorine compound exposure, rapid weight gain and overweight in infancy.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in press, 2010. doi:10.1289/ehp.1002169


除了減少這類污染源的接觸,若還能透過相關檢測,了解身體是否有這類環境汙染物質累積,透過適當營養補充來增加身體排毒功能,可能是更全面且積極的預防保健之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咳嗽3週才會好 別急吃抗生素

路透社 – 2013年1月15日 上午10:42








根據喬治亞大學(University of Georgia)研究人員調查,民眾一般預期咳嗽約1週就應該痊癒,但研究人員回顧一些有關咳嗽的研究後發現,咳嗽情況約3週才會消失。研究發表在「家庭醫學年鑑」(Annals of Family Medicine)。


艾貝爾(Mark Ebell)領導的研究團隊表示,他們擔心病患不切實際的期望,會導致患者要求醫師開給抗生素,但這不會加速痊癒,反而會增加抗藥性、多花錢並增加副作用風險。


研究作者在報告中提及病患不切實際的期望:「應該針對這項期望落差,致力減少不合宜的抗生素使用。


研究人員表示,2006年約5成嚴重咳嗽病患拿到抗生素處方簽,但事實上,大多數的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引發,而抗生素只對細菌有作用。


艾貝爾表示,當患者咳出血時,或是出現呼吸短促的現象應該就醫。


此外,曾做過類似研究的哈佛醫學院附屬布里翰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副教授林德爾(Jeffrey Linder)說,如果咳嗽超過1個月或是情況惡化也應該就醫。

 

鄭醫師補充:

 

感冒若是發生咳嗽,有些人的症狀可能會持續三周左右,不了解的人,可能會急著請醫師開更強的藥物,抗生素往往就是其中的處方,本地的醫師常常不必患者要求,主動把抗生素開上,但提醒大家,不僅無助於疾病痊癒,還會增加抗藥性以及副作用的風險。經常使用抗生素治療,反而會將腸道益菌效滅殆盡,讓免疫力更差,衍生身體更多問題,對醫療專業來說,其實都了解,但急欲將症狀控制下來,不當使用抗生素,後患無窮。

此外,強力止咳劑,類似可待因藥物,不僅容易有便秘困擾,還可能產生依賴甚至是成癮風險,提醒大家留意。

上述報導的研究引用來源:



  • Mark H. Ebell,
  • Jerold Lundgren,
  • and Surasak Youngpairoj
How Long Does a Cough Last? Comparing Patients’ Expectations With Data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n Fam Med January/February 2013 11:5-13; doi:10.1370/afm.143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周3次速食 兒童過敏機率增4成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羅詩樺/編譯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月15日 下午12:02







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的亞瑟(Innes Asher)教授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威廉斯(Hywel Williams)教授發表於「胸腔期刊」(Thorax journal)的研究內容指出,若是此研究結果無誤,證實了速食產品與氣喘過敏之間的因果關係,速食會造成人體過敏現象,除了氣喘外還有濕疹與結膜炎等症狀,那麼將會對未來飲食消費型式產生重大衝擊。


一般來說,過敏兒對於雞蛋、牛奶、魚、貝類或蛋黃製品都要特別小心食用,而速食屬於精緻碳水化合物食品,又有高含量的油脂與蛋白質,本身就隱藏了許多潛在的過敏原,對於人體免疫系統較弱的人來說,很有可能因長期食用而引發過敏。


不過,蔬菜水果中含有的天然抗氧化物是抗過敏的天然方法,因此若是想要避免罹患氣喘或其他過敏症狀,建議維持每天攝取5份蔬果、一周吃2次新鮮魚類的均衡飲食型態,才能維持免疫系統健康。


鄭醫師補充:


上述報導的原文引用來源:


Original article: Do fast foods cause asthma, rhinoconjunctivitis and eczema? Global finding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 (ISAAC) Phase Three



  • Philippa Ellwood,

  • M Innes Asher,

  • Luis García-Marcos,

  • Hywel Williams,

  • Ulrich Keil,

  • Colin Robertson,

  • Gabriele Nagel,

Thorax thoraxjnl-2012-202285Published Online First: 14 January 2013 doi:10.1136/thoraxjnl-2012-202285


http://thorax.bmj.com/content/early/2013/01/03/thoraxjnl-2012-202285.abstract


然而,愛吃速食的小孩與過敏兩者之間,到底何者為因?何者為果?仍值得我們關注。以臨床上來看,小孩慢性過敏原的前三名分別為奶製品(包含起司和優格)、蛋以及小麥類(包含所有麵粉製品),慢性過敏原的特徵就是愛吃或者經常食用的食物,往往也與過敏原的嚴重度有關。


因此,改善小孩過敏狀況,父母除了在平時能帶頭示範,培養小孩健康飲食習慣,減少速食的實用機會之外,若能透過完整的慢性加急性過敏原檢測來幫助小孩了解其過敏原為何,針對檢測結果安排適當的飲食計畫,對小孩的過敏改善定能有直接且明顯的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代健康飲品 咖啡樹葉茶

中央社 – 2013年1月14日 下午8:14





(中央社台北14日電)研究人員似乎找到新生代健康飲料!英法研究團隊發現「咖啡樹葉茶」比一般茶葉含有更多抗氧化物和高含量的抗發炎天然化學物。但科學家認為咖啡樹葉茶對人體的影響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根據英國電子版「電訊報」(Telegraph),研究人員發現,咖啡樹葉可製成一種罕見茶飲,其中含有大量化合物,被認為可降低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由英國倫敦克由(Kew)皇家植物園和法國蒙貝列(Montpellier)一支研究團隊共同執行。研究人員相信,咖啡樹葉製成的健康飲料,足可與咖啡和傳統綠茶或紅茶相抗衡。


研究人員指出,咖啡樹因為生產高價值的咖啡豆,使咖啡樹葉的功能遭到忽略。事實上,咖啡樹葉含有的健康化合物遠多過咖啡豆。


咖啡樹葉茶飲含咖啡因低,有泥土味,沒有茶的苦味,也不如咖啡濃烈。


參與研究的咖啡專家暨植物學家戴維斯(AaronDavies)說:「咖啡樹葉裡發現的抗氧化物數量之多令人驚訝,比綠茶或紅茶都多很多。」


他又說:「在阿拉比卡咖啡樹葉裡,還有很高含量的芒果素(mangiferin),這種化學物首先是從芒果中萃取出來,擁有許多健康功能。」


研究團隊取23種咖啡樹葉進行實驗,結果顯示7種咖啡樹在樹葉中含有高含量芒果素。研究發現芒果素有抗發炎功效,也能降低糖尿病、血中膽固醇、和保護大腦神經元。


戴維斯表示,在衣索比亞和南蘇丹若干地區人們之間,咖啡樹葉茶很受歡迎,甚至在1800年代還有人試圖行銷到當時的英國。


不過,研究人員也承認,咖啡樹葉中這些化合物對人體的影響,仍需更進一步的研究。


咖啡樹葉茶目前並不廣泛販售,僅在一些健康食品店出售。


 


鄭醫師補充:


上述研究來源可以參閱:


Claudine Campa,Laurence Mondolot, Arsene Rakotondravao, Luc P. R. Bidel,Annick Gargadennec, Emmanuel Couturon, Philippe La Fisca, Jean-Jacques Rakotomalala, Christian Jay-Allemand, and Aaron P. Davis


A survey of mangiferin and hydroxycinnamic acid ester accumulation in coffee (Coffea) leaves: biological implications and uses Ann Bot (2012) 110(3): 595-613 first published online June 13, 2012 doi:10.1093/aob/mcs119


http://aob.oxfordjournals.org/content/110/3/595.abstract


至於mangiferin 芒果素我作一些補充,這是從芒果萃取出來的天然物質,根據已經發表的研究,具有抗菌以及抗氧化的功效:


Stoilova, I.; Gargova, S.; Stoyanova, A.; Ho, L. (2005). "Antimicrobial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Polyphenol Mangiferin". Herba Polonica 51 (1/2): 37–44. ISSN 0018-0599.


對酒精或者止痛藥引發的胃部傷害,可以幫助胃黏膜修護,保護胃部健康:


Carvalho, A.; Guedes, M.; De Souza, A.; Trevisan, M.; Lima, A.; Santos, F. V.; Rao, V. (2007). "Gastroprotective Effect of Mangiferin, a Xanthonoid from Mangifera indica, against Gastric Injury Induced by Ethanol and Indomethacin in Rodents". Planta Medica 73 (13): 1372–1376. doi:10.1055/s-2007-990231. PMID 17918041.


可以協助糖尿病患者加強血糖調控:


Miura, T.; Ichiki, H.; Hashimoto, I.; Iwamoto, N.; Kato, M.; Kubo, M.; Ishihara, E.; Komatsu, Y. et al. (2001). "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a Xanthone Compound, Mangiferin". Phytomedicine 8 (2): 85–87. PMID 11315760.


咖啡樹葉茶目前並不好取得,目前跟咖啡樹葉茶最接近的功效的就是瑪黛茶。根據研究,瑪黛茶具抗癌以及抗氧化作用:


Polyphenols in green tea, black tea, and Mate tea.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07-10-17. doi:10.1111/j.1750-3841.2007.00535.x.


還可以調降低密度膽固醇(LDL),增加高密度膽固醇(HDL),降低血脂肪,增加血糖代謝:


"Mate Tea Lowers Cholesterol". Medical News Today. 2007/24/10. p. 2. 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releases/86514.php. Retrieved 2011-05-28.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將於今年3月下旬,於美國聖地牙哥,第65屆美國神經醫學年會(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s 65th Annual Meeting)發表的研究指出,中風患者一旦罹患憂鬱症,其死亡率是非中風以及憂鬱患者的四倍,其早逝的危險性提高到三倍。


一直以來,中風患者容易出現憂鬱症狀,比例高達三分之一,過去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與心臟病關聯性較高,比較少研究探討中風、憂鬱症與死亡率的關聯性。


這項研究蒐集10550位研究對象,年齡介於25-74歲,追蹤時間長達21年,結果發現,73位患者罹患中風,但未有憂鬱症狀,48位中風患者合併憂鬱症狀,8138未出現中風以及憂鬱症,剩下的2291則是只有憂鬱症狀而無中風狀況。


去除年齡、性別、種族、教育、收入、婚姻以及教育因素影響,分析發現,跟既無中風也無憂鬱症的人相比,有中風又有憂鬱症的患者,其早逝機率高達3倍,死亡率則高達四倍。研究人員建議中風患者一旦出現憂鬱,應該積極治療,降低死亡風險。


相關原文資料可以參閱:


http://www.newswise.com/articles/depressed-stroke-survivors-may-face-triple-the-risk-of-death


至於憂鬱症的治療,對於抗憂鬱劑使用務必留心,根據2011年的研究發現,有憂鬱症病史,出現中風機率為29%,但女性若是曾經使用過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簡稱SSRI),中風風險增加到39%,一般我們熟知的相關藥物,例如百憂解、克憂果、樂復得以及利普能等等,都是SSRI類的藥物:


An Pan, Olivia I. Okereke, Qi Sun, Giancarlo Logroscino, JoAnn E. Manson, Walter C. Willett, Alberto Ascherio, Frank B. Hu, and Kathryn M. Rexrode. Depression and Incident Stroke in Women. Stroke, August 11 2011 DOI: 10.1161/STROKEAHA.111.617043


中風後合併憂鬱症狀發生,與身體發炎狀況有關,發炎是憂鬱症的重要引發因子,因此抗發炎在中風後的憂鬱症狀處理上,最好列為優先處理順位。在非藥物改善憂鬱上,抗憂鬱有更多安全的選擇,有興趣深究的人也可以參閱近期我寫的新書《除了開藥單,我還能做什麼?》這本書的相關內容。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去研究早已揭露,二手菸會增加呼吸系統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冠狀動脈疾病以及肺癌風險。但近幾年發現,二手菸也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最近中國大陸學者,刊登於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的研究,透過五個省,研究對象分析近六千人的研究發現,二手菸的曝露明顯提高失智症的風險:


 



R. Chen, K. Wilson, Y. Chen, D. Zhang, X. Qin, M. He, Z. Hu, Y. Ma, J. R. Copeland. Associ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exposure and dementia syndromes.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2012; 70 (1): 63 DOI: 10.1136/oemed-2012-100785



2009年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年紀超過50歲的人暴露在高濃度的二手煙環境,會增加失智及其它認知的損傷,劍橋大學研究學者測試超過5000個非抽煙者的唾液中的cotinine,cotinine是尼古丁的副產品,研究顯示:


 


體內有高cotinine的受試者其認知的損傷程度會比低cotinine者多44%。


受試者的唾液中cotinine的濃度越高,其心智靈敏度記憶力及思考清晰度都會表現較差。


相關研究可以參閱:


 





Exposure to secondhand smoke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non-smokers: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 with cotinine measurement





 

 

醫療專家認為二手煙和認知損傷的媒介是心臟病和中風,也就是循環系統的壓力與破壞會增加大腦細胞退化的風險。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遲發性運動不能(Tardive dyskinesia,簡稱TD),一般而言,這是一種難以治療的自主運動困難,患者會出現緩慢及不自主且重複的動作。TD最常出現的的患者是長期或者高劑量使用抗精神藥物的患者。孩童或者嬰兒經過部分腸胃疾病用藥也可能發生。TD一旦發生,可能就是永久性的病變。


       遲發性運動不能的典型症狀是重複、不自主、非目的性,例如做鬼臉、吐舌、咬唇、唇成吹嘴、快速眨眼等等狀況。快速的肢體運動有能會發生、手指的動作受損。跟巴金森氏症相比,巴金森氏症是有運動上的啟動困難,TD則是靜止不動的困難。


        雖然目前TD被發現已經超過五十年了(抗精神精神藥物發明的時間),但真正原因仍缺乏直接證據的瞭解,目前比較常被提出來的解是就是抗精神藥物引發跟動作控制神經徑路(Nigrostriatal pathway)的多巴胺D2受體過度敏感,抗精神藥物在此神經徑路上有較大的結合作用,導致原本動作控制的正常功能受損:


Hoerger 2007


       在臨床上所見,發生案例最多的莫過於長期使用某些抗精神藥物(精神分裂症、躁鬱症用藥),藥物劑量因人而異,某些基因體質的人或者之前曾有接受某些環境毒素暴露的人有可能提高發生的機會。此外,原本認知功能較差、年齡、智能障礙、酒精及藥物濫用、有頭部受傷史的人,也都會提高機率。大抵來說,抗精神藥物使用的劑量及時間長短仍是最重要的關鍵,當然有些病例是出現的時間是藥物劑量增加時被發現的。


         一些作用在多巴胺系統的止吐藥,也是腸胃症狀時某些醫師會開立的藥物,例如metoclopramide以及promethazine等藥物也可能造成TD。儘管有些報告提到新一代抗精神藥物比較不會引發,但最新的抗精神藥物Aripiprazole(中文商品名為安立復)仍有研究報告指出會引發TD:


Abbasian, C. (2009) A case of aripiprazole and tardive dyskinesia, J Psychopharmacol, vol.23, no.2:214-215


        一旦發生TD,有臨床處理經驗的醫師都知道很難處理,因此,預防還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藥物真的要使用,劑量及時間都要控制在最小或者最短的時間。腸胃的用藥則能免則免。一旦發生症狀,原本用藥要趕快替換,症狀治療大概是治療舞蹈症的用藥,例如Tetrabenazine等用藥:


Rauchverger, Isakov & Jabarin 2007


         其他像是抗巴金森氏症用藥、或者將血壓用藥可能有助於部分症狀緩解,抗焦慮用藥由於有肌肉鬆弛效果,可能也有助於症狀改善,都不行的話,有的醫師就會使用肉毒桿菌來注射處理:


Brašić & Bronson 2010


        在營養品的改善上,有些研究指出維他命E、紅景天、Omega-3及退黑激素都有些零星報告,此外幫助肌肉生長的支鏈氨基酸包含纈胺酸(Valine)、異白胺酸(Isoleucine)及白胺酸(Leucine)以3:3:4的比例來服用也能夠舒緩TD症狀: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2777270


        TD的發生率並不低,根據調查研究。使用抗精神藥物的前四年,發生的比例是18.5%,超過55歲的抗精神藥物服用者的比例則高達31%:


Saltz, Woerner & Kane 1991


        另外的研究也指出,只要服用抗精神藥物超過三個月以上者,TD的發生率約在15-30%。而耶魯大學的研究亦發現:服用五年以上的抗精神藥物產生TD的機率為32%(近三分之一),15年以上則達57%,超過25年則高達68%(近七成):


Glenmullen 2000 ::referring to Glazer, Morgenstern & Doucette 1993


        因此,對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控制,也有學者建議不妨從NMDA的調控來作。之前已經發表的研究證實肌胺酸、甘胺酸等營養物質對精神分裂症的症狀控制有幫助,因此為了避免TD的產生,也可以考慮這方面的營養補充療法來協助及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控制與改善。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DA要求廠商降低安眠藥劑量

法新社 – 2013年1月11日 下午6:05







Ambien、Edluar與Zolpimist等藥物都含有抗失眠的活性成分zolpidem。


要求廠商減少建議劑量的FDA表示,新資料顯示,部分患者在服藥後的隔天早上,血液中的zolpidem濃度還是很高,讓患者無法從事需要最大警覺程度的活動,像是開車


Ambien與另種較長效的Ambien CR是由法國賽諾菲集團(Sanofi)製造,但全球有13種學名藥版本,包括美國的Edluar與Zolpimist。


女性代謝zolpidem的速度較男性慢,因此FDA表示,已建議廠商降低女性的建議劑量。


FDA聲明表示,藥品標示也應建議醫療專家,開立較低的劑量給男性患者。


FDA藥物評估中心發言人說:「為降低所有安眠藥可能帶來的損害風險,醫療專家應開立能治療失眠的最低劑量給患者。」(譯者:中央社陳怡君)


鄭醫師補充:


這裡提到的安眠藥物zolpidem就是大家熟知的使諦諾斯,國內的衛生主管單位近期對這類藥物的管控加強,然而在使用劑量上的建議並沒有提醒醫療專業留意。


我把上述報導的原文相關資料找出來給大家參考:


Recommended Doses


FDA has informed manufacturers that changes to the dosag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se of zolpidem products should be made:



  • For women, dosing should be cut in half, from 10 mg to 5 mg for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regular form of zolpidem (Ambien, Edluar, Zolpimist) and from 12.5 mg to 6.25 mg for zolpidem extended-release products (Ambien CR).
  • For men, the lower dose of 5 mg for immediate-release zolpidem and 6.25 mg for extended-release should be considered.

Intermezzo, a more recently approved drug containing zolpidem, is used when middle-of-the-night wakening is followed by difficulty returning to sleep and at least 4 hours remain available for sleep. The recommended dose for Intermezzo remains at 1.75 mg for women and 3.5 mg for men.


建議劑量


FDA已經要求廠商更改zolpidem的建議使用劑量如下:


對女性而言,zolpidem的一般劑型應該由10mg降為5mg。緩釋型(後面有CR字樣)應由12.5mg降為6.25mg。


對男性而言一般劑型(立即釋放)的5mg以及緩釋型6.25mg應該優先考慮。


最近核准的夜晚睡眠中斷含zolpidem成分藥物,若是要服用,應該先確認是否還有四個小時睡眠,建議使用劑量,女性應該為1.75mg,男性應該為3.5mg。


以上資料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提醒大家,安眠藥物使用務必審慎,可以的話,當藥的主人,而非被藥控制。失眠的根源最好能處理,最怕只是單靠安眠藥物來助眠,長久下來,不僅藥效會減弱,還要形成藥物依賴以及藥物副作用,得不償失!


相關原文可以參考FDA官網資料:


http://www.fda.gov/ForConsumers/ConsumerUpdates/ucm322743.htm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調查:四分之一紐約人血液含高量水銀量

 
 

根據紐約市衛生局23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有四分之一的紐約市成年人,血液中含有高量的水銀,這和他們吃多少魚有關。


調查指出,富裕階層民眾血液的含水銀比例要比低收入階層高,而亞裔居民的比例也比較高,這是因為他們吃的魚比較多。而且有三分之二生於國外的中國女性,血液中的水銀成份,相當於、甚至高於正常值。


不過紐約人血液中的水銀含量,對大多數的成年人來說並不構成危險,但是紐約市衛生局建議,6歲以下兒童和孕婦、以及正在哺乳中的婦女,要避免食用水銀含量高的魚類,以免對孩童造成影響。


科學家表示,許多種重金屬已被確認對胎兒有害,尤其是水銀。水銀會損害胎兒腦部的發育,導致小頭、大腦麻痺和智力遲緩。



如果血液裡面已測得到過量的汞,那麼我敢保證從頭髮檢體測到的量會更大。血液與尿液一般只能看近兩週身體被污染的狀況,若是要反映組織內累積的汞,則需藉由頭髮的檢測來瞭解。


然而我想提醒大家,不光只有汞,像我的門診最近有一位不到五歲的小朋友,他來是因為過動,停不下來,比同年紀的小朋友超出甚多,所以我建議一定要做重金屬的篩檢,等報告出來,嚇了媽媽一大跳,除了超過量的汞及鉛外,還有破表的鎘污染。媽媽其實知道住處就是鎘的污染區,但沒想到這麼嚴重。所以污染無處不在,我們怎能輕忽?


一般而言,鎘過量容易引發高血壓,同時也會侵害腎、肺、睪丸、動脈壁及骨頭,同時也會影響許多酵素的反應。慢性鎘過多會導致血球變小及血色素不足的貧血,蛋白尿及鋅缺乏,明顯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勞,體重減輕,軟骨症及腰痛。


鎘的排出需藉由螯合治療如EDTA,DMSA等才能排出體外。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