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關於過敏二、三事 (15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失眠好憂鬱 10大警訊看過敏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1) 經常鼻子發癢、猛搓鼻子,甚至搓到脫皮/

尤其是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只要進出冷氣房或溫差大的早晨夜晚,鼻子容易搔癢難耐、狂流鼻水,症狀如果嚴重到無法專心工作、上課或睡眠,為了避免過敏災情持續擴大到其他症狀例如氣喘,建議要就醫。

2) 熊貓眼/

黑眼圈也可拿來「算病」? 的確,黑眼圈跟過敏嚴重度有相關性,台大醫院研究發現,67%過敏性鼻炎孩童有黑眼圈,且下眼袋的顏色較黑,面積也較大。

3) 鼻塞很久都沒好/

如果是感冒引起的鼻塞,通常一個多星期會好,如果持續鼻塞很久沒好,很可能是過敏所致,若沒就醫用藥,容易併發鼻竇炎、長鼻瘜肉(反覆的發炎反應,讓組織增生,嚴重時會阻塞氣道,使呼吸不順暢)、睡眠障礙、氣喘或頭痛。

4) 呼吸時有咻咻聲/

一般來說,氣道受阻時會產生咳嗽、胸悶有壓迫感、喘鳴,所以當你發現自己呼吸時伴隨咻咻的聲音,尤其運動過後更明顯,且經常反覆發作,很可能是氣喘,請趕緊就醫檢查。

5) 皮膚癢到不行/

皮膚發癢,抓到停不下來,搔抓引起疹子,疹又導致癢,惡性循環,如果是發生在孩童身上,當心得了異位性皮膚炎,這是一種慢性且容易復發的濕疹,建議找醫生好好治療控制病情,以免引發更嚴重的過敏反應。

6) 蕁麻疹/

有一種癢,皮膚會出現膨疹,很像被蚊子叮過之後的腫塊,一段時間會消退。大人小孩都可能得,那就是蕁麻疹,雖然國內外指出約20%的人終其一生至少會得一次,那不表示可以輕忽。如果皮膚腫脹發生在比較深層的部位稱為「血管神經性水腫」,萬一發生在喉嚨,有可能會胸悶、呼吸困難,甚至危及性命。建議找醫生看診,找出過敏原,並配合用藥治療,改善症狀。

7) 失眠/

長期失眠會扼殺生活品質、工作表現,所以當發現長期咳嗽、鼻塞、眼睛癢、皮膚癢等各種過敏症狀已經惡化到影響睡眠時,就是該看醫生的時候了。

8) 很難專心且很沒耐性/

過敏與過動確實有關係。台大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楊曜旭研究發現,有過敏體質的孩童跟一般孩童相比,有過動症的比率高出2.8倍,更且,如果把過敏治療控制好,過動的情形也能大幅改善。尤其有過敏性鼻炎的人常常會伴隨過敏性結膜炎造成結膜與眼瞼癢、眼睛紅腫、流淚畏光,耳朵也癢、不斷打噴嚏,手很容易在臉上摸來摸去,渾身不舒服,動來動去,不僅很難專心,脾氣也變得不太好,超沒耐性

9) 疲倦無力/

長期因過敏症狀干擾睡眠、體力透支,就容易精神不濟;過敏反應也可能讓免疫系統過亢,也會讓人疲累;此外,如果有使用抗組織胺藥物也可能讓你昏沉嗜睡,如果持續覺得自己倦怠無力,建議回診跟醫師或藥師尋求協助。

10) 情緒長期低落、憂鬱/

這是真的,過敏症狀嚴重不僅會影響身體健康,連情緒也跟著賠上。最近歐洲有項研究發現,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會導致心理健康失衡,不僅容易患有過動症,也容易出現憂鬱、自閉傾向,這篇研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期刊。不論大人或小孩,如果經常飽受過敏症狀折磨,建議找醫生商量,調整治療策略與藥物,讓症狀有機會獲得緩解,重拾生活品質。(本文摘自/跟著天氣養生/康健出版)

鄭醫師補充:

不要小看過敏,長期過敏就是讓身體長期發炎,身體長期慢性發炎,慢性病容易上身,其中也包含慢性疲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及憂鬱症等等。

一般門診看過敏,大多只是藥物控制症狀,因此有藥時,症狀緩解一點,沒藥的話,症狀反覆發作,而且長期服用抗組織胺或者類固醇,還容易導致身體其他負擔以及後遺症,這是許多長期服藥者始料未及的親身體驗。

建議有過敏體質者,務必透過完整的過敏源分析(含急性及慢性),一般醫療院所只能提供急性過敏源分析,但往往找不到明顯的過敏原,因為大部分的過敏患者,其過敏原其實是來自於經常接觸慢性過敏原所致。

隔離過敏原之後,再透過營養療法(包含益生菌)整合來改善,效果更佳。 寫這些文章不是叫大家不要看精神科或服用精神科藥物⋯而是提供您一些除了吃藥以外的其它各種方式,讓你可以改善你的健康。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最新醫學研究》孕婦服魚油有助降低寶寶氣喘風險

 

新一期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JM)刊登報告說,丹麥研究人員發現,孕婦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內服用魚油補充劑,有助降低寶寶日後罹患氣喘的風險。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 Copenhagen University)等機構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把695名孕婦隨機分成兩組,從妊娠第24周起每天服用2.4克的魚油補充劑或作為對照的橄欖油補充劑,然後對這些女性所生的孩子跟蹤5年時間。

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服用魚油的女性,其孩子與對照組女性的孩子相比,到5歲時患氣喘的風險降低了30.7%

進一步分析顯示,服用魚油對血液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低的女性最有效,她們的孩子到5歲時氣喘風險降低54%。DHA和EPA屬於長鏈omega-3脂肪酸,是魚油的主要成分。

負責研究的哥本哈根大學比斯戈德(Hans Bisgaard)說,長期以來,魚油omega-3脂肪酸的抗炎效應被認為能幫助兒童預防氣喘,他們的工作表明兩者之間確實「顯著相關」。

同一期《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了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蘭姆斯登(Christopher Ramsden)撰寫的評論文章。文章說,這項研究中一天2.4克魚油劑量是美國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量的15到20倍,因此在推薦孕婦服用魚油預防寶寶氣喘之前,還要研究這麼高的劑量是否會產生副作用,此外也需瞭解低劑量魚油是否有效,以及結果能否在其他人群中重複。

鄭醫師補充:

2.4克的魚油補充,對孕婦來說絕對是高劑量,高劑量的魚油攝取,安全很重要,尤其是重金屬以及農藥汙染的避免絕對重要,這部分務必選購有獨立檢驗室背書的安全魚油產品,否則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參考文獻:

Fish Oil–Derived Fatty Acids in Pregnancy and Wheeze and Asthma in Offspring

Hans Bisgaard, M.D., D.M.Sc., Jakob Stokholm, M.D., Ph.D., Bo L. Chawes, M.D., Ph.D., D.M.Sc., Nadja H. Vissing, M.D., Ph.D., Elin Bjarnadóttir, M.D., Ann-Marie M. Schoos, M.D., Ph.D., Helene M. Wolsk, M.D., Tine M. Pedersen, M.D., Rebecca K. Vinding, M.D., Sunna Thorsteinsdóttir, M.D., Nilofar V. Følsgaard, M.D., Ph.D., Nadia R. Fink, M.D., Jonathan Thorsen, M.D., Anders G. Pedersen, Ph.D., Johannes Waage, Ph.D., Morten A. Rasmussen, Ph.D., Ken D. Stark, Ph.D., Sjurdur F. Olsen, M.D., D.M.Sc., and Klaus Bønnelykke, M.D., Ph.D.

N Engl J Med 2016; 375:2530-2539December 29, 2016DOI: 10.1056/NEJMoa1503734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50373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香腸、火腿吃太多 竟增加氣喘機會?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冬天是氣喘發作的高峰期,患者常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困難等現象。除了保暖、遠離過敏原、維持環境衛生,避免氣喘惡化還能怎麼做?少碰加工肉品或許是個方法!法國研究發現,吃太多香腸、火腿、培根,恐怕會加重氣喘症狀。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研究指出,英國約有540萬人患有氣喘,若這些患者過量食用加工肉品或醃製鹹肉,氣喘惡化的風險會更高。研究員認為,這些肉品中的亞硝酸鹽容易誘發呼吸道發炎,而這就是氣喘的典型特徵。

過量食用加工肉品 恐加重氣喘症狀

法國巴黎波爾布魯斯醫院(Paul Brousse Hospital)的研究員針對971人進行研究,監測他們的飲食習慣與氣喘症狀,包含呼吸順暢度、胸悶程度、呼吸困難程度等。

結果發現,在4年之內,每個星期吃香腸、火腿等加工肉品不超過1次的患者當中,有14%的人氣喘變得更嚴重;每週吃加工肉品1至4次的患者,則有20%的人氣喘症狀惡化。至於每個禮拜吃加工肉品4次以上者,有22%的人氣喘加重。

研究員在考量了年齡、吸菸、體能活動等其他影響因素之後發現,攝取加工肉品頻率最高的氣喘患者,症狀惡化的機率比食用頻率最低的患者高出76%。此研究已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中的《胸腔》(Thorax)期刊。

香腸、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品,對氣喘真有這麼大的影響嗎?氣喘患者又該怎麼吃才健康呢?

 

亞硝酸鹽恐是禍首 高鹽高脂

研究員表示,此次研究僅是統計上的結論,他們並不清楚加工肉品造成氣喘惡化的確切原因,但可能與加工肉品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鹽分、脂肪有關係。研究員指出,亞硝酸鹽易導致硝化壓力(nitrosative stress)與氧化壓力,引起肺部損傷與氣喘

而且,加工肉品中的大量鹽分與飽和脂肪,可能也和氣喘有部分關聯性。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了解加工肉品影響氣喘的運作機制。

氣喘患者飲食原則:均衡、新鮮、天然

英國氣喘協會(Asthma UK)表示,這是一項有趣的研究,指出了氣喘惡化與攝取加工肉品之間的可能關聯性,但目前看來,兩者之間並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雖然有些食物對有些人來說確實是過敏原,但目前並沒有特別針對氣喘患者的飲食建議。

對大多數患者來說,飲食原則就跟一般人差不多,必須做到基本的營養均衡,並攝取充足的新鮮、非加工食物,而且低糖、少鹽、少吃飽和脂肪

 

營養均衡最重要 地中海飲食好健康

英國飲食協會(British Dietetic Association)則指出,飲食確實與氣喘的預防與照護有關,但是單一的飲食(比如此研究提及的加工肉品)並沒有也不能暗示與氣喘之間的因果關係。

事實上,無論有沒有氣喘,想要抗發炎、保持健康,都建議採取地中海飲食(豐富的蔬果、魚類、五穀雜糧,搭配適量的堅果、橄欖油與少量奶類),並且多方攝取各類天然食物。

鄭醫師補充:

加工肉品增加身體氧化壓力,不僅增加過敏風險,也會提升致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COPD)等等疾患,建議大家平時攝取須酌量。

參考文獻:

Zhen Li, M.D., Inserm, Paul Brousse Hospital, Villejuif, France; Alan Mensch, M.D., senior vice president, medical affairs, Northwell Health's Plainview and Syosset Hospitals, N.Y.; Len Horovitz, M.D., pulmonary specialist, Lenox Hill Hospital, New York City; Dec. 20, 2016, Thorax, online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氣喘發作恐要命!維生素D可降嚴重氣喘發作風險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Cochrane Library》9月線上發表的一項系統評價表明,對於氣喘患者,維生素D能降低重度氣喘發作風險,減少醫療資源的使用。 
維生素D能降低需要使用全身性皮質類固醇或需要上醫院就診/送急診的重度氣喘發作風險。

 

英國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Adrian R. Martineau博士及其同事,評估了維生素D及其羥化代謝產物在降低重度氣喘發作風險以及改善症狀控制方面的療效,共納入7項兒童試驗(435例)和2項成人試驗(658例)的資料。
研究者發現,維生素D能降低需要使用全身性皮質類固醇的氣喘發作風險(RR,0.63;3項研究),以及需要看急診、住院或兩者皆是的一次或多次發作風險(OR,0.39;7項研究)。維生素D 對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或者氣喘控制測試評分均無影響。
維生素D給藥對嚴重不良事件風險也無影響。
作者寫道:這項統合分析納入了中等數量的臨床試驗,受試者以輕至中度氣喘患者為主;分析結果表明,維生素D很可能降低重度氣喘發作風險,並且減少醫療資源的使用。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效應是否僅限於基線維生素D值偏低的患者。需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包括對現有資料集進行個體患者資料統合分析,從而解答這一問題。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內容轉載自:愛唯醫學網
鄭醫師補充:
維生素D能幫助過敏以及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因為維生素可以幫助免疫系統調控,不至於過高或者過低。熟知營養學的都知道維生素D本身就是一種荷爾蒙,除食物外,曬太陽也能幫助身體自行合成。
有氣喘或者過敏嚴重的人,不妨透過檢測以及補充維生素D來協助改善。
參考文獻:
Martineau AR, Cates CJ, Urashima M, Jensen M, Griffiths AP, Nurmatov U, Sheikh A, Griffiths CJ. Vitamin D for the management of asthm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16, Issue 9. Art. No.: CD011511. DOI: 10.1002/14651858.CD011511.pub2
http://www.cochrane.org/CD011511/AIRWAYS_vitamin-d-prevent-asthma-attacks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偏頭痛又失眠?味精吃太多!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第一次對味精感興趣,是因為注意到數名病患都是在一連幾天吃了外賣的中式或日本料理後首度癲癇發作,也有些病患在吃了含大量味精的食物後偏頭痛加劇,或覺得煩躁。

神奇調味包 讓健康大打折

它自然出現在味噌、醬油(tamari,只純大豆發酵釀造之醬油)、酸梅、蕈類、海藻、番茄、乳酪、骨頭湯等食物中—通常是長久烹煮或發酵、自然富含麩胺酸(glutamate)的食物

熬一鍋濃郁、樸實的湯並不難,但很耗時間—要先烘過骨頭,連同蔬菜和芳香藥物一起燉煮、過濾、再燉煮,投入的時間能產生非常可口且營養豐富的益處,忽然,一包小小的味精「調味包」就能在短短幾分鐘內讓一餐洋溢鮮美—但健康效益大打折扣,這種「神奇」的原料也會促進食慾,所以製造商什麼都加,包括醫院的餐點,甚至嬰兒食品,幹嘛不用呢?味精在1970年代因民眾大聲疾呼而不准嬰兒食品添加,但仍存在於許多加工食品中。

防衛大腦的神經系統 會放麩胺酸進入

問題在於,麩胺酸鈉很像食物裡自然出現的麩胺酸,但有一點小小的變化—它含有S-異構物(S-isomer,非常類似但並非一模一樣的化合物),它在身體裡的運作和天然的左旋麩醯胺酸(L-Glutamine)異構物截然不同。

麩胺酸是種胺基酸和神經傳導素,它在神經系統裡的工作是「興奮性的」(excitatory),也就是會起刺激作用,大腦裡有數種類型的受器只對麩胺酸起作用,因為它對學習和記憶至關重要,也很重要的是,防衛大腦內部密室和中樞神經系統,會選擇性地放麩胺酸進入,有時排除其他必要胺基酸,只准麩胺酸入內

吃太多導致頭痛、煩躁、失眠

當身孱體弱者攝取大量含味精的食物,神經就開始掙扎了:頭痛、疼痛、煩躁、失眠、甚至癲癇(在敏感的孩子身上),一些有泛自閉症障礙孩子的家庭描述他們孩子甚至可能對天然麩胺酸含量高的食物敏感,改吃低麩胺酸飲食即大有幫助。(本文摘自/大地療癒力:用真正「土生土長」的食物養出健康的孩子/平安文化出版)

鄭醫師補充:

對某些敏感體質的人來說,味精的確會引發身體不適症狀,喜上這篇報導提到的偏頭痛、癲癇以及失眠等等。國外的研究發現可能和某些患者的氣喘發作有關,即使尚無定論,但體質敏感的人還是離味精遠一點比較妥當。

參考文獻:

 "Monosodium glutamate search". FoodStandards.gov.au. Food Standards Australia New Zealand, Health Minister Chair, Peter Dutton MP. Retrieved August 13, 2014.

Stevenson, D. D. (2000). "Monosodium glutamate and asthma". J. Nutr. 130 (4S Suppl): 1067S–73S. PMID 10736384. 

 Nicholas J. Maragakis, MD; Jeffrey D. Rothstein, MD (March 2001). "Glutamate Transporters in Neurologic Disease". 58 (3). pp. 365–370. Retrieved 2015-01-17.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補充Omega-3,有助改善氣喘症狀!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過敏性氣喘為一種慢性發炎疾病,發炎期間所釋出的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會造成支氣管收縮、水腫並增加氣喘相關症狀黏液。Omega-3(ω-3)為一群多元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可競爭性抑制花生四烯酸,避免轉變為前列腺素及白三烯。

 許多研究指出,攝取較多富含ω-3 PUFAs深海魚的族群較少發生氣喘,而發表於《Cytokine》的最新文章將釐清ω-3 多元不飽和對於肺功能及氣喘症狀的影響。試驗中,39位氣喘患者及11位健康受試者每日服用含180 mg EPA及120 mg DHA的軟膠囊達3個月,並接受肺功能測試與評估血清中Th1、Th2、Th9、Th17及Th22細胞激素含量。

 試驗結果顯示,ω-3有效改善28位(72%)患者的氣喘症狀評分,且9位患者FEV1/FVC及尖峰呼氣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有顯著改善。此外,服用ω-3後患者血液中IL-17A及TNF-α也顯著下降。研究人員認為口服天然抗發炎產物,例如:ω-3,可有效控制氣喘患者病況。

 作者簡介: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研究刊登在《Cytokine》的網頁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3466616301302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鄭醫師補充:

Omega-3補充改善氣喘的關鍵在於讓發炎的物質,也就是花生四烯酸濃度下降,花生四西酸是身體發癌物質的材料,一旦轉變為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發炎反應變會啟動。

現代人的飲食,許多植物油都容易轉為花生四烯酸,沒有適當搭配Omega-3,身體發炎容易產生。

植物性來源的Omega-3來源可以考慮搭配亞麻仁油、芥花油或者核桃油等等。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豚草蔓延氣候變遷 歐花粉症患者恐倍增

豚草蔓延氣候變遷 歐花粉症患者恐倍增

(法新社巴黎25日電) 研究人員今天表示,氣候變遷及具侵略性豚草的蔓延,將使歐洲各地季節性過敏患者增加一倍,北美也可能有類似影響

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環境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的報告中說,到本世紀中期,歐洲受花粉症所苦的人將從當前的3300萬人增至約7700萬人。

研究第一作者、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of East Anglia)研究人員雷克(Iain Lake)表示:「豚草引發的花粉過敏,可能成為歐洲眾多地區一大健康問題。」

研究總結,不只有更多人會受到過敏性氣喘、發癢及雙眼腫脹影響,症狀還可能更嚴重。

影響加劇的原因是豚草更加集中,以及花粉散播季節在歐洲多數地區延長至9月與10月。

當今較不受影響的國家,譬如法國、德國及波蘭,未來數十年可能受到的影響最大。

主要原因是氣候變遷,但具侵略性的豚草持續擴散也是關鍵。

 

鄭醫師補充:

要知道自己是否對各類常見植物花粉有過敏,可以透過完整的過敏原檢測來直接瞭解。若可以先隔離急性過敏原,此外,可以透過減敏療法來改善,讓身體免疫系統由低劑量的過敏原曝露是應後,再慢慢增加至高劑量,臨床上可以預期療效。但國內目前只有針對塵螨有這種療法。其他像花粉、黴菌、動物毛及蟑螂等等,並無相關療法可提供。

有人建議可以服用益生菌來調整過敏體質,不過,沒有直接的體質檢測,老實說比較像亂槍打鳥。建議不妨參考整合療法的做法,透過相關免疫系統的檢測,了解免疫系統中那些細胞激素失衡,透過量身訂做的益生菌來做體質調整,對於過敏的改善,比較能產生直接的助益。

參考文獻來源:

Environ Health Perspect; DOI:10.1289/EHP173

 

Climate Change and Future Pollen Allergy in Europe

Iain R. Lake,1 Natalia R. Jones,1 Maureen Agnew,1 Clare M. Goodess,1 Filippo Giorgi,2 Lynda Hamaoui-Laguel,3,4 Mikhail A. Semenov,5 Fabien Solomon,2 Jonathan Storkey,5 Robert Vautard,3,4 and Michelle M. Epstein6

http://ehp.niehs.nih.gov/ehp17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抗氣喘重大新突破!英國研發新藥「Fevipiprant」有助緩解症狀

 

 

根據英國醫學雜誌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公布的最新研究報告,英國萊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Leicester)研發出一款名為「Fevipiprant」的新藥對抗氣喘,有效降低氣喘症狀。這款被譽為20年來第一個治療氣喘藥丸的「Fevipiprant」目前正在進行臨床實驗,而現階段的實驗結果指出,此藥有助於降低一半以上患有嚴重氣喘的病患之症狀

全世界目前治療氣喘的方式主要是使用支氣管擴張劑或類固醇,然而這兩種方法的後遺症卻不少,往往伴隨著體重增加、糖尿病、骨質疏鬆和高血壓等問題。而且擴張劑搭配類固醇的治療方式已經使用了20年還不曾換過。英國目前約有540萬人患有氣喘。2015年,共1418人死於氣喘,相當於平均每天有3個人死於此種疾病。

不過新藥「Fevipiprant」有機會反轉全球氣喘病患的處境。萊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一連串的醫學試驗,發現新藥能夠大幅減緩氣喘症狀、避免肺部發炎,並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同時修復支氣管功能。

根據《BBC》報導,研究人員找來61位患有嚴重氣喘的病患進行臨床實驗,一半的病患被要求連續服用新藥3個月,而另一半的對照組則是持續原本的治療以及服用沒有任何藥效的藥丸。最後研究人員發現,持續服用新藥的病患,其支氣管和分泌物中所發現的發炎血球較少,此意味著新藥對於治療氣喘有顯著的效果。

參與臨床實驗的史托克斯(Gaye Stokes)自16歲起患有嚴重的氣喘,當他開始服用新藥後,他說:「我好像變了一個人似。我變得更有幹勁,而且氣喘的症狀不會一直發作。這是我這麼多年來第一次感覺整個人的狀態非常良好。」而另一位54歲的患者則表示,他一旦停止服用新藥之後,氣喘症狀立刻惡化。

萊斯特大學呼吸醫學教授、同時也參與研究的布萊特林(Chris Brightling)認為,新藥將會扭轉未來人們治療氣喘的方式,這是一項重大的創舉。他表示,接下來的臨床試驗如果順利通過的話,最快能夠在2年至3年內上市。

公益組織「氣喘英國」(Asthma UK)的研究與公共政策主管沃客(Samantha Walker)則稱讚,新藥的研發為那些長期為氣喘所苦的患者帶來「重大的承諾」,外界應該樂觀看待。但她也強調,新藥的普及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調查支持。

她表示:「距離新藥在坊間藥店上架,仍然有好長一段路要走,不過這真的是一項令人興奮的重大發展,而且非常有可能替代現有方案。」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提到的新藥,其藥理作用機轉是選擇性的前列腺D2受體2的抑制劑,這是一種跟發炎有關的細胞受體,換言之,這顆藥的作用機轉是抑制身體發炎,相較於其他藥物來說,副作用應該少一些。

距離新藥上市還有好一段時間,對於現在罹患氣喘的患者而言,如何透過相關療法來降低身體發炎反應,應該是幫助氣喘控制的重要關鍵。建議大家不妨參考整合醫學的做法,透過營養、腸道以及降低發炎等相關療法來降低身體發炎反應,降低氣喘嚴重度。

參考文獻:

Fevipiprant, a prostaglandin D2 receptor 2 antagonist,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eosinophilic asthma: a single-centre,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arallel-group,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Gonem, Sherif et al.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 Volume 0 , Issue 0 ,

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res/article/PIIS2213-2600(16)30179-5/abstract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這些動物有過敏反應,小心罹患青光眼!

 

【早安健康/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刊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讓1678位50到60多歲的中年人做過敏測試,過敏原包含塵蟎、貓、狗、蟑螂與齧齒類動物。

 結果發現5.1%的人得到青光眼,這其中14.3%的人對貓的IgE抗體數值明顯升高,另外有19.1%的人對蟑螂的IgE明顯增高,可是總IgE數值升高並不會增加青光眼風險,顯示貓與蟑螂的過敏原有可能引發免疫系統攻擊視神經,造成青光眼

 本文出自 ELSEVIER全球醫藥新知

 研究刊登在《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第159卷第5期第986-993.e1頁:

 http://www.ajo.com/article/S0002-9394(15)00093-8/abstract

鄭醫師補充:

這篇報導主要是針對急性過敏的部分來研究,然而,大部分的過敏患者,其主要過敏原來自慢性食物過敏,有急性過敏的人,有很大的比例合併有慢性食物過敏原的反應。

長期的過敏體質不改善,造成免疫系統敵我不分,該攻擊的不攻擊,免疫力不足,致命性感染疾病機率提升,另外,不該攻擊的攻擊,就會形成自體免疫疾病。不少自體免疫疾病患者,本身合併有過敏體質。

建議過敏體質的人最好能接受完整的過敏原分析,包含急性以及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找出過敏來源,做環境調整以及寡抗原飲食,雙管齊下才是改善過敏的根本解決之道。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時候吸拇指咬指甲 長大過敏風險較低

(中央社倫敦11日綜合外電報導)研究發現,吸吮拇指和咬指甲的孩童,未來飽受過敏所苦的機率較低。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嬰兒在子宮裡發展出來的這些習慣,使他們在幼兒時期接觸到細菌,進而改變人體免疫功能,保護自己不受塵(蹣)、草類、黴菌和毛髮等過敏原侵擾。

根據研究,即使孩童雙親有過敏體質,或是在飼養寵物或有人抽菸的環境中成長,這些「壞習慣」也有助在成年時期提供保護。

加拿大麥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西爾斯教授(Prof Malcolm Sears)說,這些發現與「保健理論」相符,即早期暴露在有微生物或細菌的環境下,能降低出現過敏反應的風險

他還說:「我們雖不建議鼓勵這些習慣,但這些習慣確實出現了它們的益處。」

這項由紐西蘭奧塔戈大學(Otago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發表於「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研究人員觀察1037位參與者從出生到成年的發展。

家長在小孩5歲、7歲和11歲時,回報他們吸吮拇指和咬指甲的習慣。研究人員在他們13歲和32歲時,測試至少1種常見的過敏原。

研究結果顯示,吸吮拇指和咬指甲的孩童在13歲時,過敏風險比率為38%,低於沒有這些習慣者的49%。兩種習慣都有的人,比率甚至降到31%

儘管吸吮拇指和咬指甲的人在皮膚測試過敏的比率較低,然而研究發現,出現氣喘或花粉症等過敏性疾病的風險並無不同。(譯者:中央社劉文瑜)1050711

鄭醫師補充:

不乾不淨,反而是免疫系統接受訓練的最好機會。免疫系統沒有適當的微生物刺激,分不清敵我,過敏以及致命性感染疾病的風險都會增加。

所以看到小孩喜歡玩泥巴,全身髒兮兮地,千萬別發火,因為他們正努力給自己免疫系統密集鍛鍊。

 

  1. Stephanie J. Lynch, Malcolm R. Sears, Robert J. Hancox. Thumb-Sucking, Nail-Biting, and Atopic Sensitization, Asthma, and Hay Fever. Pediatrics, July 2016 DOI: 10.1542/peds.2016-044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糟性皮膚炎少碰香蕉!原來是水果組織胺作怪

 

【華人健康網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酒糟性皮膚炎引起的皮膚泛紅、搔癢、發熱等症狀實在讓人難受!想要減緩發作頻率,該怎麼做才對呢?皮膚科醫師表示,酒糟患者除了適度抒解壓力、避免長時間處於悶熱環境,日常飲食上要少碰酒外,香蕉、奇異果、柑橘類等水果,更是不宜攝取過量!

酒糟性皮膚炎少碰香蕉!原來是水果組織胺作怪

酒糟性皮膚炎怎發生?免疫失調致皮膚表皮受損釀禍!

為什麼有酒糟體質的朋友,不建議吃太多上述提到的水果呢?對此,皮膚科陳玄祥醫師表示,一般來說,過去醫界多認為,酒糟性皮膚炎是先天遺傳,使得血管本身較敏感,引發血管性病變所致。

不過,隨著了解的深入,近來醫學界普遍傾向酒糟性皮膚是因人體免疫失調,導致皮膚表皮在受外在刺激(過度曬太陽、不當醫美)後受損;造成該患者對本就存在於人體皮膚表皮上彼此共生、相安無事的細菌、蟎蟲引發特定發炎反應,使血管擴張、增生,而導致皮膚泛紅、發熱、發癢等不適症狀出現。

酒糟性皮膚炎少碰香蕉?食物內含組織胺是關鍵!

但是,酒糟性皮膚炎的發生原因與香蕉、奇異果、柑橘類等水果間又有何關聯性呢?陳玄祥醫師解釋,這是因為上述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組織胺成分所致,一旦酒糟性皮膚炎患者攝取過量,恐將導致身體中的過敏現象增加;使發炎反應更為加劇,造成血管擴張、通透性佳,讓臉部、鼻子等患部變得更紅、腫、更癢,不可不慎!

除了香蕉、奇異果、柑橘類外,夏天當季的應景水果——芒果、榴蓮、鳳梨,以及檸檬、木瓜、番茄等也都是組織胺含量豐富的一員,建議酒糟患者應酌量攝取較有保障

且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香蕉、奇異果、柑橘類外,夏天當季的應景水果——芒果、榴蓮、鳳梨,以及檸檬、木瓜、番茄等也都是組織胺含量豐富的一員,建議酒糟患者應酌量攝取較有保障。

此外,不僅是水果,日常飲食中常見的帶殼海鮮、堅果和經繁複加工的醃製、加工食品,組織胺含量也相對較高,切勿攝取過量。

影響程度有各別性!患者日常自我觀察不可少

不過,陳玄祥醫師也提醒,雖然上述食物組織胺含量相對其他食物來的高,但也並非完全碰不得。事實上,依據體質的不同,每位酒糟性皮膚炎患者都有一定的差異性,建議民眾不妨在適量攝取的狀況下,了解自身的體質,加以釐清哪些食物是自己的飲食地雷,較有保障!

【醫師小叮嚀】:

除了針對飲食內容提出呼籲外,陳玄祥醫師強調,酒糟性皮膚炎患者應盡可能避開悶熱環境,加強防曬措施。特別是,在皮膚泛紅症狀明顯時,更不宜從事蒸氣烤箱,以及泡澡等活動。

參考文獻:

一般而言,有酒糟性皮膚困擾的患者,其體內肥大細胞(免疫細胞)數目比較會增加,而組織胺是從肥大細胞釋放的物質,容易導致皮膚癢,因此有酒糟性皮膚的人應該限制攝取含組織胺的食物來源。

參考原文報導:

http://thelowhistaminechef.com/the-rosacea-histamine-mast-cell-connection/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雞蛋易導致過敏 6月以下娃別餵食

嬰幼兒吃雞蛋要小心,媽媽為寶寶準備副食品,雞蛋製品常常是第一選擇,但高雄長庚團隊追蹤700位嬰幼兒卻發現,6個月以內的小朋友如果有異位性皮膚炎,很可能就是對蛋白過敏引起的,小朋友不只會反覆抓癢,還可能會持續到6歲,因此建議不要太早讓嬰兒吃蛋類製品。

紅紅的臉蛋,這可不是可愛的蘋果臉,而是異位性皮膚炎,根據估計,國內的嬰幼兒大約有15%都有這種皮膚反應,有的小朋友還會在頸部或四肢拚命抓癢,讓爸媽心疼得不得了,醫師說這可能就是蛋白過敏惹的禍。

高雄長庚醫師郭和昌:「蛋白雞蛋蛋白占很重要的因素,而且影響是其他因素的4倍,所以大概如果6個月大,他就已經對蛋白過敏的話,那他的異位性皮膚炎可能就會持續到6歲。」

不少家長在小朋友可以補充副食品時,會選擇雞蛋製品,因為雞蛋營養高,但雞蛋卻也是衛生署認定的6大容易導致過敏反應的食材之一,也因此醫師提醒,不是不要吃雞蛋,而是不要讓嬰兒太早就吃雞蛋。

高雄長庚醫師郭和昌:「就過敏的領域來說,並不是完全都不吃就是最好,你可能還是可以給小朋友吃,但不要太早吃,不要在6個月以內吃。」

醫師說謹慎一點,寶寶如果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症狀,請家長先帶他做個過敏原檢測,避開過敏反應外,也可以適度讓孩子泡泡澡、擦擦乳液保持皮膚溼度,小地方開始預防,免得小朋友一直抓癢長大。

鄭醫師補充: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無疑就是嚴重的過敏患者,一般人只知塵螨、花粉、動物毛、蟑螂等等急性過敏來源,不知像牛奶、蛋、小麥製品以及大豆甚至花生堅果等來源的慢性過敏原所造成的影響。

我曾和國內知名的小兒科醫師聊過,他對慢性食物過敏原檢測的結果存有一些疑慮,但根據諸多臨床實證以及國外整合醫學的研究發現,透過寡抗原飲食的確可以大幅改善過敏的症狀以及嚴重度,在此呼籲有過敏疾患(包含異位性皮膚炎和氣喘等等)的患者,最好能透過完整的急性及慢性過敏原檢測,找出患者的過敏原為何,先從減害來改善,之後不管是營養補充或者是短暫的藥物治療,效果都會大大提升,事半功倍。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花生過敏風險 研究:餵食嬰兒可降低機率

(法新社邁阿密4日電) 研究人員今天指出,餵食嬰兒少量的花生泥,也許能幫助降低花生過敏機會,即使之後幼年時期停止攝取1年,仍能達到效果

由於近年來,可能致命的花生過敏症狀在年輕人中有上升趨勢,這份刊載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結果,促使全球衛生當局重新檢視,多年來所給予寶寶應避免攝取某些食物的建議。

調查由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領銜進行,研究結果指出,「花生過敏高風險的嬰兒,如果盡早餵食花生,可在6歲前明顯降低發病風險,即使他們從5歲左右停止食用。」

去年一項突破性的研究:「早期了解花生過敏」(Learning Early About Peanut Allergy ,簡稱LEAP),對600多名幼童進行調查。今天公布的調查結果,是去年研究的追蹤成果。

研究發現,花生過敏高風險的嬰兒,如果11個月大以前攝取花生,5歲前出現過敏症狀的機率,明顯低於未攝取的嬰兒。

最新研究「LEAP-On」,追蹤550名5到6歲的孩童,因而得到證實,部分孩童停止食用花生,有些人則持續。

研究指出,「調查發現,對花生普遍過敏的人吃花生後,比不吃的人,相對減少74%過敏機率。」

在實驗中,不吃花生孩童的花生過敏機率(18.4%),遠高於吃花生者的機率(4.8%)。

鄭醫師補充:

過敏分急性以及漫性過敏原,改善急性過敏原對身體的反應,醫界的反應就是系統減敏感法,以塵螨為例,嚴重的塵螨過敏患者,治療者會先將塵螨的殼的蛋白質萃取,稀釋濃度讓患者來接觸,再慢慢增加濃度。

以花生為例,即使嚴重的急性過敏患者,過去研究告訴我們,可以用極少量的花生攝取,慢慢增加劑量,達到類似減敏的治療效力。

過去也有人發現,從小家裡養狗養貓,長大後比較不會對狗毛或者貓毛過敏。

這些都是類似的原理。父母若真要嘗試這種方式,建議以極低的餵食量來進行,比較安全。

以上的療法適用急性過敏原患者的治療,如果是慢性過敏原嚴重的患者,此法效果不彰,提醒大家留意。

參考文獻:

Effect of Avoidance on Peanut Allergy after Early Peanut Consumption

George Du Toit, M.B., B.Ch., Peter H. Sayre, M.D., Ph.D., Graham Roberts, D.M., Michelle L. Sever, M.S.P.H., Ph.D., Kaitie Lawson, M.S., Henry T. Bahnson, M.P.H., Helen A. Brough, M.B., B.S., Ph.D., Alexandra F. Santos, M.D., Ph.D., Kristina M. Harris, Ph.D., Suzana Radulovic, M.D., Monica Basting, M.A., Victor Turcanu, M.D., Ph.D., Marshall Plaut, M.D., and Gideon Lack, M.B., B.Ch., for the Immune Tolerance Network LEAP-On Study Team*

March 4, 2016DOI: 10.1056/NEJMoa1514209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514209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神祕褪黑激素 異位性皮膚炎新治療方針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

 一暝大一寸,充足的睡眠對孩子的健康格外重要,尤其在接近入睡時,身體便會開始分泌褪黑激素幫助睡眠,台大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褪黑激素對改善病況有顯著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在兒童的盛行率高達15-30%,而且逐年在增加。這些一直癢、一直抓的小朋友們,體內的褪黑激素大量減少,晚上更常會因為睡不好,產生情緒問題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張詠森表示,褪黑激素是一種抗氧化劑,雖然目前抑制異位性皮膚炎的機轉並不清楚,但已有研究在神經的免疫調節及抗癌藥亦有成效,未來將有更多可能。

鄭醫師補充:

褪黑激素可以改善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相關研究,國外的確有研究證實,但國內會應用相關療法來幫助異位性皮膚炎改善的專業人員比較不多見。這篇國內最新發表的研究應該可以讓更多人知道褪黑激素的另一種臨床應用療法。

參考文獻:

Chang Y, Lin M, Lee J, et al. Melatonin Supplementation for Children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nd Sleep Disturbance: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Pediatr.2016;170(1):35-42.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5.3092.

http://archpedi.jamanetwork.com/article.aspx?articleid=247086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乾淨過頭對人體有害? 專家:應保持平衡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

你每天都洗澡嗎?現代人生活在一個相當「乾淨」的時代。香皂可以殺菌,家用清潔劑號稱能殺死99.9%的細菌。在人們眼裡,所有微生物彷彿都有害。有些科學家卻表示,太乾淨反而不是好事,因為這可能引發哮喘或過敏,那該如何維持其中的平衡呢?

有些微生物對人體也有益

19世紀末開始,透過改進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人們的健康狀況大幅改善。然而,並非所有微生物都有害,甚至有很多微生物對我們的健康有益處。它們能保護皮膚免受有害微生物侵害、幫助消化食物。此外,細菌能分解有機廢物,為地球貢獻氧氣,調節空氣中的氮氣含量。很多科學家都認為人類的日常生活都「太過乾淨」了

專家:提早接觸微生物才不會過敏

倫敦大學學院流行病學家格雷厄姆·盧克(Graham Rook)表示,人們應適應母體內(內臟、皮膚和其他部位)的微生物叢,再透過環境接觸更多樣的微生物。當寶寶的奶嘴掉在地上時,母親最好通過吸吮的方式來清潔奶嘴,而不是再給寶寶一個無菌的新奶嘴,因為這樣能加速新生兒微生物的發展,降低過敏率。盧克強調,幼年時接觸有益的微生物,對日後的健康有很大的益處。例如,儘早讓腸道接觸微生物,就會活化某些免疫細胞。因此,等到長大後,腸道便不會對微生物反應過度。

洗對地方更重要!勤洗出汗部位

盧克也認為,身體所有部位若都仔細清洗會「破壞正常菌叢」因為它們能對抗有害生物體,讓我們得以保持健康。許多專家也不提倡每天長時間洗澡,會將我們皮膚上的益生菌沖走。但是,的確應該勤洗生殖器和其他經常出汗的地方,也應該每天更換內衣、睡衣,也不能為了要接觸益生菌而生活在骯髒的環境。只是可以提行自己不要讓家裡總是「一塵不染」。

 

鄭醫師補充: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因為透過適當的微生物刺激,可以訓練免疫系統的正常化,降低過敏、自體免疫疾病以及致命感染疾病的機會。

過去研究調查發現,越先進的國家,過敏的盛行率也就越高,像是英國、澳洲、加拿大、美國、德國及法國等都是名列前茅的國家,為何如此呢?一般除了歸咎可能是生活環境的污染、飲食習慣改變等等,另外還有一項值得大家注意的:公共衛生越完善的國家,感染或傳染性疾病愈少,導致當地人們的免疫系統紊亂,因此反而容易過度反應而產生過敏。也就是免疫系統平常沒有訓練,沒有工作給它,以過去的俗語來形容:陰天打孩子,閒著也是閒著。因此也不少細心的醫師在臨床上看到:越愛乾淨或者父母要求越乾淨的小孩,比較不會被微生物感染,免疫系統無法得到適當及應有的刺激,因此難以發展完全,故而容易衍生免疫系統功能之混亂與異常。

 根據相關研究,人在出生以後,免疫系統的路徑主要有兩條,一為Th1,另一為Th2,這兩條路徑必須平衡發展。如果Th2發展太活躍,就會過敏。嬰兒時期。免疫系統以Th2為主,故大部分有過敏體質的人,在小的時候,過敏會比較明顯。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受到微生物的污染或者刺激,才會慢慢健全Th1這條免疫力路徑,當然如果沒有適當的刺激,過敏容易產生。

 相對於過去,研究發現現在小朋友接觸的微生物是祖父母那一代的六千分之一。尤其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下,小朋友更難接觸到細菌或者微生物的刺激。俗語有一句「垃圾吃,垃圾大」,自有其道理,以前小孩滿地爬,反而過敏不常見。 

在治療過敏上,一般都是以抗組織胺或者類固醇來抑制發炎反應,但這只是控制過敏症狀,並沒有解決免疫系統的根本問題。有長期服藥控制過敏的人都知道,最後只要一停藥,過敏往往又復發,根本不知何時可以停藥。

透過整合醫學評估,找出完整的急性以及慢性過敏原,訂定寡抗原飲食計畫,同時,若能配合免疫系統失衡檢測,找出可以直接改善免疫失衡的結果,透過量身訂做益生菌來直接調控與改善,才是根本改善過敏的完整根本療法。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51118-can-you-be-too-clean

參考文獻:

http://www.respiratory-research.com/content/12/1/114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嬰兒時期缺乏腸道益菌 罹患氣喘風險高

 

(中央社邁阿密30日綜合外電報導)根據今天出爐的研究,罹患氣喘風險較高的兒童,可能是在出生後幾個月,缺乏某種重要的腸道細菌

法新社報導,專家指出,氣喘案例從1950年代開始激增,西方國家更有高達20%的兒童患病,患者終生飽受哮喘、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不過,開發中國家的氣喘病例並沒有增加,讓人注意到環境因素或現代生活習慣或許是造成氣喘的原因。這些現代生活習慣包括剖腹產比例變高、母親哺育寶寶仰賴配方奶勝過母乳親餵,或是過度使用抗生素等其他因素

根據美聯社,先前的研究顯示,1歲前接受抗生素治療的嬰兒,之後較有可能罹患氣喘;抗生素能同時殺死好菌和壞菌

雖然科學家還沒有確切答案,不過發表在期刊「科學轉譯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研究結果,首度認定4種特定細菌似乎可以保護免疫系統,讓人們免於罹患氣喘

研究共同作者、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微生物學和免疫學教授芬萊(Brett Finlay)說:「這項研究支持了我們讓環境太過乾淨的衛生假說。」

「研究顯示腸道細菌對氣喘扮演某種角色,不過是在生命初期產生影響,即寶寶免疫系統發展時期。」(譯者:中央社李佩珊)

鄭醫師補充:

這篇研究報導提醒我們兩件事:

1.兒童接受抗生素治療是兩面刃,短時間控制感染,但可能導致接下來無休無止的氣喘纏身。

2.腸道需要適當的益生菌做免疫調控與訓練。不僅強化免疫力還能降低氣喘發生率。

如何知道兒童缺乏哪些益生菌?特過免疫系統的特殊檢測,找出免疫系統中細胞激素實際失衡狀況,配合客製化的益生菌補充,是腸道免疫系統調控最直接且有根據的改善方式。

參考文獻:

Early infancy microbial and metabolic alterations affect risk of childhood asthma

http://stm.sciencemag.org/content/7/307/307ra15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過敏體質有訣竅 多多接觸綠地大自然

 

【華人健康網文/小兒科沈長青醫師】隨著醫學的進步,傳染病大幅的減少,但過敏相關的疾病卻與日俱增。以前過敏的人沒那麼多,現在兒科門診的小病人,幾乎一半都有過敏體質。根據台灣一個本土的研究,國小一年級的學童當中,異位性皮膚炎的比例約占10%,支氣管氣喘約佔14%,而過敏性鼻炎則高達50%,等於兩個就有一個罹患過敏性鼻炎。

因此,近年來很多專家學者都想找出「如何預防過敏體質」的方法,最近,在國際頂尖的過敏領域雜誌(Allergy)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Helsinki)研究人員在芬蘭及愛沙尼亞分析了1044個5個月到20歲的幼兒及青少年個案,分析他們的住家環境及其血液中的過敏指數 (E型免疫球蛋白濃度);住家環境分成五種區域:森林、農場、建地、濕地以及水域,希望可以找出過敏體質與住家環境的相關性。

結果發現,在6歲以上的兒童跟青少年身上可以觀察到,住在森林和農場的個案,明顯比較不會有過敏體質的困擾,而住在建地的個案患過敏的情況則高出許多。

放下3C產品不僅護眼!擁抱大自然更助防過敏

關於這個結果,可以用最近一個過敏研究中很熱門的「生物多樣性理論」(biodiversity hypothesis)來解釋,所謂的生物多樣性理論,就是如果小時候居住在鄉下農場,因為可以接觸到較多的泥土,或草地等天然環境,其中所共生的無害的細菌及黴菌,會讓小朋友的免疫系統比較不會發展出過敏及氣喘的體質。

其實,大自然是孩子而言,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師。

近年來,台灣快速的都市化,造成生活環境的改變,早些年不少人的居住環境附近都有一些稻田、丘陵等綠地,但現在都被高樓大廈、商場所取代,若要接觸大自然就必須在假日主動安排。再者,這幾年快速發展的3C產品所呈現的影音聲光效果愈來愈精緻、生動、有趣,孩子很容易被這些炫目的東西所吸引,導致現在的孩子跟大自然漸行漸遠。

其實,大自然是孩子而言,是很好的學習環境,大自然裡的一草一木,也是孩子很好的老師。所以父母親應該跟孩子一起放下手機、平板、電視,多帶小朋友走出家門,在大自然中跑步玩耍,和草地或泥巴中的無害的微生物做好朋友,在童年時期頻繁地接觸大自然綠地,從事戶外活動才可以減少孩子的免疫系統產生過敏體質。

鄭醫師補充:

台灣俗諺說:垃圾吃,垃圾大(長大)。意思就是指不要擔心小孩接觸到髒東西,病從口入。相反地,透過接觸大自然的微生物的多樣性,可幫助免疫系統調控,反而更健康,這篇芬蘭的研究報告就是另一個清楚的例證。

因此家長週末有空,最好從小多帶小朋友到郊外去接觸大自然,讓生物多樣性來改善、調整甚至預防小孩的過敏體質,幫助他們更健康。

參考文獻:

Ruokolainen L, von Hertzen L, Fyhrquist N, et al. Green areas around homes reduce atopic sensitization in children. Allergy. 2015;70(2):195-202. doi:10.1111/all.12545.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303942/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吃花生易過敏?1歲前接觸花生可擺脫

 

【華人健康網記者林芷揚/台北報導】花生是常見過敏原,許多兒童只要吃到一點花生醬、花生夾心餅乾等,就會出現過敏反應。一般認為,幼兒應該避免接觸花生,等到長大一點才可以食用。不過,這個觀念恐怕有待商榷。國外研究發現,讓寶寶在1歲之前接觸少量花生製品,有助於減少未來對花生過敏的情況。

國外研究發現,讓寶寶在1歲之前少量接觸含有花生成分的點心,長大之後比較不會對花生過敏。

嬰兒少量接觸花生 預防未來花生過敏

綜合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以及美國「免疫耐受性網絡」社群(Immune Tolerance Network)報導,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一項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本身具有過敏高風險的寶寶,應該提早接觸少量的花生,有助預防未來對花生過敏。美國小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贊同這項研究,並且指出,這是一個安全且有效的做法

高風險寶寶參與試驗 探討花生過敏

此研究針對640名4個月至11個月大的過敏高風險寶寶進行觀察,隨機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食用含有花生成分的點心(非整顆花生),每周至少吃3次、總共6公克的份量;另外一組則完全不接觸花生,實驗持續到孩子們成長至5歲。另外,孩子們的爸媽需要經常填寫孩子的飲食問卷,同時也計算孩子在家食用花生製品的攝取量。

參與試驗的寶寶之所以被列為過敏高風險,是因為他們已經出現濕疹或對蛋過敏的情況。不過,這項實驗排除了已經對花生過敏的寶寶

想要讓寶寶從小接觸花生,建議先諮詢專業醫師,再考慮少量餵食含花生成份的食品。

研究發現,不吃花生的那一組當中,有17%的孩子在5歲的時候對花生過敏;而從小接觸花生的兒童當中,只有3%出現花生過敏反應。因此,研究指出,對於高風險的孩子來說,1歲之前持續接觸花生,可以有效預防長大之後對花生過敏

諮詢專業醫師 寶寶嘗試接觸花生

美國小兒科學會指出,基於這個發現,許多歐洲和美國醫師開始研擬新的幼兒飲食指導原則。不過,在正式的指導原則公布之前,已有10個醫學組織達成共識,先行發表一份聲明作為臨時指導原則。美國小兒科學會贊同這份聲明,並且發表於今年9月份的《小兒科》(Pediatrics)期刊當中。

建議可以在嬰兒4至11個月大期間,在飲食中加入少量含有花生的食品。不過,對於有過敏傾向的寶寶,爸媽應該先諮詢過敏症的專科醫師,替寶寶進行過敏測試之後,再考慮餵食花生。報導指出,嚴重的花生過敏患者,只要接觸少量的花生,就可能引發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威脅生命安全。

鄭醫師補充:

已經有過敏體質的寶寶,可以嘗試少量接觸花生(一周六克)來降低日後對花生的過敏反應。但對花生呈現明顯嚴重過敏反應的人並不適合,在還沒有確認是否對花生有嚴重過敏之前,剛開始接觸時最好從微量,慢慢增加,直到一周滿六公克為止。

參考文獻:

Randomized Trial of Peanut Consumption in Infants at Risk for Peanut Allergy

George Du Toit, M.B., B.Ch., Graham Roberts, D.M., Peter H. Sayre, M.D., Ph.D., Henry T. Bahnson, M.P.H., Suzana Radulovic, M.D., Alexandra F. Santos, M.D., Helen A. Brough, M.B., B.S., Deborah Phippard, Ph.D., Monica Basting, M.A., Mary Feeney, M.Sc., R.D., Victor Turcanu, M.D., Ph.D., Michelle L. Sever, M.S.P.H., Ph.D., Margarita Gomez Lorenzo, M.D., Marshall Plaut, M.D., and Gideon Lack, M.B., B.Ch. for the LEAP Study Team

N Engl J Med 2015; 372:803-813February 26, 2015DOI: 10.1056/NEJMoa1414850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414850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研究:農場塵土 有助兒童減輕過敏反應

(法新社邁阿密3日電) 比利時專家今天表示,研究人員早就知道在農場長大能幫助兒童對抗過敏,現在他們終於找到藏在農場塵土中的祕密

刊登在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的研究結果,有朝一日可望能幫助研發對抗氣喘的疫苗

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胸腔內科教授蘭布雷特(Bart Lambrecht)表示:「目前我們已經發現存在於農場塵土和對抗氣喘及過敏之間的實際關連。」

「我們讓老鼠暴露在從德國和瑞士挖掘來的農場塵土。這些測試顯示,這批老鼠能完全抵禦室內塵蟎過敏,這是導致人類過敏最常見的原因。」

研究指出,科學家也發現,由於農場塵土含有1種名為A20的蛋白質,「能讓呼吸道內部粘膜對室內塵蟎等過敏原反應減輕」。

人類接觸到農場塵土時,身體會自動產生A20蛋白質

根特大學另1名教授哈瑪德(Hamida Hammad)說,當A20蛋白質在老鼠身上失去活性後,這種防護效果就會消失,讓肺部粘膜「無法緩解過敏或氣喘反應。」

鄭醫師補充:

接觸泥巴,接觸自然,有助於幫助免疫調控。這則報導直接指出接觸農場泥土,有助於身體產生A20蛋白,降低過敏患者對塵螨的氣喘反應,這是簡單又自然的療法,在氣喘疫苗未研發出來之前,還是多到農場接觸泥土,調控免疫系統,降低過敏反應吧。

參考文獻:

  • M. J. Schuijs, M. A. Willart, K. Vergote, D. Gras, K. Deswarte, M. J. Ege, F. B. Madeira, R. Beyaert, G. van Loo, F. Bracher, E. von Mutius, P. Chanez, B. N. Lambrecht, H. Hammad. Farm dust and endotoxin protect against allergy through A20 induction in lung epithelial cells. Science, 2015; 349 (6252): 1106 DOI: 10.1126/science.aac6623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有氣喘兒別禁足!美研究:運動有助控制病情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我的小孩氣喘,能不能讓他體育課多休息?」不少氣喘兒的家長因為孩子運動後出現胸悶、咳嗽與呼吸困難等症狀,擔心相同情形再次發生,而不鼓勵孩子從事運動。其實氣喘兒不運動,體適能狀況會下降,對於氣喘的控制反而會惡化,家長更害怕讓孩子運動,產生惡性循環。

但據美國研究,其實規律與適度的運動可以明顯改善氣喘患者的運動能力、肺功能及呼吸道過度收縮反應症狀!只要能把握運動三準則:充分熱身、規律運動、避開誘發因子,不但不用擔心氣喘發作,反而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家長憂發作 氣喘兒少運動症狀更惡化!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葉國偉理事長表示,當孩子確診氣喘時,由於擔心氣喘發作,父母、師長通常都不鼓勵兒童參與運動,久而久之,氣喘兒參與戶外活動的機會比一般的孩子少,體適能鍛鍊較為不足,導致體能狀況較一般健康學童差,反而不利於控制氣喘,形成惡性循環。

運動改善肺功能、呼吸道異常反應

葉國偉進一步補充,許多國外的研究都已證實,適度的運動有助於氣喘患者的健康:觀察氣喘病患在運動訓練後,發現可減少呼吸道異常反應、減少運動誘發性氣喘及最大攝氧量增加;甚至也能提高氣喘兒童生活品質,例如:增加心肺耐力、幫助睡眠、減少因氣喘發作而缺課的機率。針對氣喘兒開始運動前,他特別提出三大準則,必要時搭配藥物的使用,也能健康運動:

1)充分熱身和緩和運動/建議應包括10-15分鐘短暫、重複的熱身運動,和結束運動後,至少要有10分鐘的緩和運動。

2)規律運動/每日從事規律性運動,慢慢增加運動時間與強度,待氣喘狀況改善後,其他如游泳、棒球、體操等亦可考慮。

3)避開誘發因子/不要在空氣品質不佳、氣候劇烈變化的地區運動,另外,也應注意空氣中是否可能有含量較多的過敏原(如:粉塵)。

破除迷思 控制病情也能快樂動

因此,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今年舉辦「樂踢一夏 足球小將養成營」,教導患有氣喘的學童足球運動的技巧,希望能透過台北、台南兩場足球營活動破除大眾對於「氣喘兒無法正常運動」的迷思,讓家長們了解運動對氣喘的病徵控制及肺功能、生活品質等皆有實際的幫助。

鄭醫師補充:

過去研究發現,氣喘可以由運動引發,而且照顧小孩的經驗也會告訴父母類似的經驗,因此,許多家長不敢讓氣喘的小孩運動,殊不知,如此形成的惡性循環,反而更讓小孩持續拋不開氣喘,藥不離身。

其實,透過適當的過敏原隔離,包含根本的體質調整,例如營養以及腸道功能調整,再配合規律的運動(必須按梯度,視能力慢慢加強),氣喘是可以治癒的。在門診,我發現這樣的例子實在多到不勝枚舉。

參考原文報導:

http://www.cfah.org/hbns/2013/exercise-benefits-people-with-asthma

文章標籤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