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胺酸治療研究成果


著名精神科教科書刊登認為具上市潛力



藍先元


筆者的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 C L A ) 蔡果荃Guochuan E. Tsai)教授合作研發的肌胺酸(sarcosine)治療,刊登於2008年新出版的著名精神藥理學教科書《Stahl’s EssentialPsychopharmacology》(3rd Ed.,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442-444頁),並有專家評論此一療法具上市潛力。這十多年來,精神疾病治療進步很大,但侷限於某些藥理作用,未能涵蓋精神分裂症所有的致病機轉,對部分患者依然療效不彰。再者,現有的藥物也可能有嗜睡、動作遲緩、顫抖、僵硬或代謝異常(如肥胖、糖尿病、血脂肪與膽固醇上升)等副作用。日本與美國的學者最近發現若干與NMDA神經傳遞相關的胺基酸,如甘胺酸glycine)與右旋色胺酸(D-serine),於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或腦脊髓液中的含量比一般人低,而這些胺基酸對於認知功能(如記憶力、專注力、抽象思考、計劃能力等)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些胺基酸的欠缺、造成NMDA功能不足,也被認為是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病因。



肌胺酸可治療精神分裂症


肌胺酸是多種食物及人類肌肉與大腦中存在的胺基酸,可以抑制甘胺酸於突觸間隙的回收,因而促進NMDA的神經傳遞,我們最近運用肌胺酸進行臨床研究,發現可以增強市面上其他抗精神病藥物對於精神分裂症的療效。肌胺酸治療的開發不只是一個胺基酸的使用,也是一個新的治療機轉的驗證與開發。(相關資訊也可參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Sarcosine最近的研究更進一步發現肌胺酸可作為精神分裂症的單一治療(不合併其他抗精神病藥物),並於2008年發表在《生物精神醫學(Biological Psychiatry)》,當期評論論文「Commentaryarticle」也認為具有上市的潛力,雜誌出版社Elsevier並主動發出新聞稿,闡述此一療法的重要性。


多家藥廠正循此研發新藥


目前至少已有4家藥廠正在模仿肌胺酸的機轉(glycine transporter inhibition),研發新的治療精神疾病藥物。另外,有一組由美國紐約大學(NYU)與以色列組成的頂尖研究團隊,正在進行以肌胺酸這種天然胺基酸預防精神疾病的臨床試驗。


參考文獻


1.Tsai G*, Lane HY*, Yang P, Chong MY, Lange N (2004): Glycine transporter I inhibitor, N-methylglycine (sarcosine) added to antipsycho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Biological Psychiatry 55:452-456 [*contribute equally]


2.Lane HY, Chang YC, Liu YC, Chiu CC, Tsai G (2005): Sarcosine (N-methylglycine) or D-serine add-on treatment for acute exacerbation of schizophren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2:1196-1204


3.Lane HY, Huang CL, Wu PL, Liu YC, Chang YC, Lin PY, Chen PW, Tsai G (2006): Glycine transporter I inhibitor, N-methylglycine (sarcosine), added to clozap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Biological Psychiatry 60:645-649


4.Lane HY, Liu YC, Huang CL, Chang YC, Liau CH, Tsai G (2008): Sarcosine (N-methylglycine) treatment for acute schizophrenia: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tudy. Biological Psychiatry 63:9-12 (selected for the commentary article)





一直以來,一般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藥物,從傳統藥物的錐體外症候群(包含坐立不安、肌肉僵硬及類巴金森氏症的發抖現象),到新一代的抗精神藥物所產生的代謝症候群(肥胖、高血糖、高血脂、高膽固醇等等),此外還有嗜睡、頭痛及記憶力降低等等副作用,都讓服用的人承受莫大的痛苦。



在藥物之前,關於精神分裂症,比較知名的非藥物改善方法,是由本身既是營 養學 博士又是精神科專科的加拿大醫師ABRAM HOFFER,他透過功能性的研究,找出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的特異體質:75%體內有過量易導致幻覺或妄想的特殊吲哚物質,這與一些天然的致幻覺劑帶有的特殊結構式相同,他以此假設,以分子矯正的營養品(以菸鹼酸和維他命C為主)調整體質,發現九成以上的病患都會改善(而且相關檢查也顯示原本假設會引起幻覺或妄想的特殊吲哚物質消失),甚至到後來可以不必藉由藥物也能維持穩定。藉由此種療法幫助好幾千個患者不藥而癒(九成都有改善),同時,他也訓練超過五十名的專家,以他的分子矯正療法來改善精神分裂症甚至其他精神疾患。



很高興我們看到近十年來精神藥理上治療觀念的躍進:以天然的氨基酸幫助大腦細胞的認知功能受體活躍,進而改善正性(妄想與幻覺等等狀況)及負性症狀(退縮、不與人互動缺乏動機與興趣等等狀況),而最新的精神科藥理教科書亦提出關於NMDA受體治療的詳細機轉說明,有興趣的專業人員請參考相關的教科書內容。



這方面的療法的濫觴始於早期的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體內像是血液或者腦脊髓液的甘胺酸或者D-SERINE濃度都不夠,而這些物質都是與認知功能的NMDA受體有關,遂有研究學者開始著手作這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一些研究發現甘胺酸的確能夠改善正性及負性症狀,不過因為甘胺酸不易通過血腦屏障,故需較高的劑量才能有實際的改善效果。



D-SERINE的研究,之前我還在花蓮工作時,跟藍醫師有過臨床研究合作,有些臨床研究結果已經發表一段時日,但因為在FDA審核時,發現它對老鼠的腎臟會有傷害性,故FDA還未核准上市。



肌胺酸(SARCOSINE)這種天然的物質,在人體內能夠抑制甘胺酸在神經細胞間隙的回收,進而加強甘胺酸在NMDA受體的作用,所以目前已有多篇臨床報告結果證實對精神分裂症的正性症狀及負性症狀都有明顯的相關療效。



由於這些報告的鼓舞,已有多家藥廠正努力研究類似機轉的物質,期能利用天然氨基酸調節NMDA的作用,擺脫過去一直被視為正統治療的藥物副作用陰影。



不想一直靠傳統藥物改善精神分裂的患者或家屬,請多留意這方面的資訊及治療應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鄭醫師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