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門診常常會問診到一些年長者,他們在服用了精神科藥物(安眠藥物居多),服用之後半夜起床如廁,因為藥效仍在,所以經常發生跌倒甚至需要就醫的狀況,鎮靜作用較輕的安眠藥物況且如此,鎮靜作用更強的抗精神病藥物的危險性更加提高。在精神科的治療中,年長者若罹患失智出現混亂或者破壞性行為,抗精神病藥物往往會被開上用來控制症狀,類似狀況在國內也常見,但潛在的風險,開藥的醫師鮮少會先知會患者家屬或照顧者。
這樣的做法被美國醫療專家視為一種既危險又浪費資源的治療方式,應該予以終止。根據外電報導,日前於美國參議院的老人事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中,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督察長李文生(Daniel Levinson)說:「隨著嬰兒潮世代逐漸老化,當務之急是解決療養院內,失智患者濫用及誤用抗精神病藥的問題。」更多焦點應該放在辨別失智症患者出現反常行為原因並予以根治。
李文生說,最近政府審計結果引發對療養院失智老人使用抗精神病藥的關注,擔心死亡風險因此升高,同時浪費美國醫療系統經費。
舉例來說,政府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2007年不該為一半以上此類處方支出,浪費約2.3億美元,因為患者並未出現精神分裂症或躁鬱症症狀。這項聽證會的報告紀錄請連結參閱:
http://oig.hhs.gov/testimony/docs/2011/levinson_testimony_11302011.pdf
早在2004年英國的藥物安全委員會( Committee for the Safety of Medicines ,簡稱CSM)就提出警告,金普薩(OLANZAPINE)與理司必妥(RISPERIDONE)不應該給年長者開立使用,因為除了增加中風的風險之外,有時侯也會造成異常的睡眠型態改變以及極度的疲倦及虛弱。在2005年四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要求藥廠必須標出最嚴重的黑框警告(black box warning )提醒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給失智症患者使用會增加相關風險,非典性抗精神病藥物應該減少使用:
Dorsey, ER; Rabbani A, Gallagher SA, Conti RM, Alexander GC (11). "Impact of FDA black box advisory on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use".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170 (1): 96–103. PMID 20065205.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65205. Retrieved 11/9/2011.
儘管有這些官方警告,但根據知名的媒體BBC在2008年6月的調查,大部分的執業醫師都忽略這樣的警語,其他相關資料也可以參考國外的專業分析報導:
http://www.bloomberg.com/apps/news?pid=newsarchive&sid=aTLcF3zT1Pdo
此外,在2008年4月刊登於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期刊的研究也提醒我們,跟沒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年長者相比,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年長者發生肺炎的機率提高60%,這是臨床上抗精神病藥物過度鎮靜引發吸入性肺炎經常見到的狀況:
Wiley-Blackwell (2008, April 15). Antipsychotic Drugs Increase Risk Of Developing Pneumonia In Elderly, Study Suggests.
在此提醒大家,大部分老年人的精神症狀,與其原本的身體功能失衡或者長期的營養缺失或者不平衡有關。所以在評估老年人的精神症狀時,應先作詳細的身體檢查,瞭解可能相關的生理因素,如能針對生理因素或者營養缺失作處理,泰半的老年人改善狀況都蠻明顯的。若不針對根源處理,除了原本不適症狀持續存在,且為了控制症狀而服用精神科藥物,反而會讓當事人因為藥物副作用而更不舒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