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河魚 含砷超標70倍
2008年12月22日蘋果日報
【林媛玲╱台北報導】淡水河沿岸經常可見民眾垂釣休憩,但台北縣環保局近日檢測發現,淡水河關渡橋下的烏魚及鯰魚,其含砷量過高,遠超過養殖魚的七十倍,長期食用有致癌風險,毒物專家呼籲民眾,不要吃淡水河的魚;釣客聞訊說:「以後在淡水河釣魚就當作打發時間,釣到的魚不會帶回家吃了!」
長期食用恐致癌
環保局近日兩度至新店溪及淡水河口,取回釣客釣起的草魚、吳郭魚、鯽魚、烏魚及鯰魚等,進行銅、砷、鉛、鎘、汞、鋅共六項重金屬含量檢測,新店溪的魚屬可食用範圍,不過淡水河關渡橋下烏魚含砷量零點七六ppm,鯰魚含砷量三點七ppm,遠超過一般養殖魚含砷量零點零五ppm。
環保局長鄧家基說,因淡水河匯集新店溪、大漢溪及基隆河水質,河段污染負荷較重,國內至今尚未訂定食用魚的砷含量標準,此次檢驗僅作參考,但為健康著想,呼籲民眾不要吃淡水河釣的魚。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說,因北投地熱谷火山溫泉水,透過磺港溪流至基隆河段,過去關渡平原的稻米也驗出有砷。他說,砷不是急性毒,但長期食用有致癌風險,「建議民眾不要吃淡水河的魚,魚頭砷含量更高,更不應該吃。」
對於此項訊息,民眾都覺得非常訝異。陳姓釣客說,近來確實愈來愈多人到淡水河釣魚,「現在聽了應該不敢吃吧!」
一般,砷對身體來說,毒性不是那麼強,除非長期大量暴露,像我們比較熟知的烏腳病就是砷過量引起。一般而言,有機砷比較容易排除,進入人體大約三天幾乎可以由尿液排除殆盡,相較而言,無機砷容易在體內累積,我們一般透過頭髮檢測測到的殘留量,都是無機砷比較多。
身的主要來源是由水及食物食物吸收到體內,無機砷的在體內容易蓄積的組織包含頭髮、皮膚、甲狀腺骨骼即消化道等等。砷會導致抑鬱、肌肉無力、嘔吐、腹瀉、皮膚炎及皮膚癌等等,長期暴露會導致周邊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及肝臟系統得損傷。砷的來源多來自殺蟲劑、甲殼類(蝦、蟹)、煙霧、工廠廢棄物(尤其是電子零件組合)。
有過量,仍可透過螯合療法來幫助身體排毒,平常也可以考慮服用一些幫助身體肝排毒的營養品,減少毒素的累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