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寶寶定期追蹤 仍能快樂成長
文/簡文彥
就發生機會來說,先天性心臟病是出生時,最常見的先天性異常,也是最常造成嬰兒死亡的先天性異常,大約每100個嬰兒中,就有一個罹患某種的先天性心臟病。
根據台灣兒童心臟病登錄中心統計,台灣最常見的先天性心臟病依序是心室中隔缺損、心房中隔缺損、開放性動脈導管和法洛氏四徵症。
當寶寶有先天性心臟病,父母應如何照顧?
◎餵食方面:
基本上寶寶可分為兩個族群,一是目前沒有心衰竭的危險,如心房中隔缺損及心室中隔缺損很小的患者,餵食方式依照正常嬰兒照顧方式即可;另一個族群是有心衰竭症狀或傾向,有心衰竭症狀的寶寶吸吮能力較差,容易喘,並容易嗆到或嘔吐,照顧時,應注意下列原則:
●可將每次餵食量減少,增加餵食次數,每次餵食時間減少,中間休息後,才繼續餵食。
●對於容易發紺的寶寶,可採膝胸式姿勢,有助於增加吸吮力,不易疲倦。
●餵食時,寶寶若有發紺或呼吸過快的情形,應暫時停止餵奶。
●水分不宜過多,必要時,得添加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讓寶寶長大,又不會增加心臟太多的負擔。
◎運動方面:
大部分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小孩是可以完全自由活動的,並不需要限制,一方面可以訓練心臟功能跟上自己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小朋友也能享受生活。
常見有益的運動包括游泳、跑步、騎腳踏車、打球等等。心臟科醫師可能會建議少數特殊的心臟病患,限制劇烈的活動,例如競賽性活動。
先天性心臟病成因至今仍不清楚,除了幾個先天性心臟病被認為和德國麻疹感染及環境因素有關外,大部分都不具遺傳性,因此生出有先天性心臟病寶寶的父母,並不需要覺得自己做錯什麼事。
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是沒有立即性危險,只要定期追蹤,及時治療,就可避免日後產生不良的影響。
隨著醫學進步,許多複雜性先天性心臟病在產前檢查時,就可以被檢查出來。
當懷疑寶寶有先天性心臟病時,可轉介到受過胎兒心臟超音波檢查訓練的小兒心臟科醫師做進一步確認。如此一來,寶寶一出生就可以接受最適當治療,預後及未來生活品質都會有大幅改善。
之前討論過有服用精神科藥物的母親可能會生出先天畸形的寶寶,這兩天接到詢問比較多的是關於鋰鹽服用問題。有服用鋰鹽的懷孕母親,生出先天心臟異常的比例是一般母親的十倍,想當然爾,應該在懷孕前,基於還能維持情緒及睡眠穩定的前提下,儘量把藥停下來,避免這種風險。當然,有些媽媽發現懷孕時已經兩三個月過去了,這時候常會陷入兩難(如果想生小孩的話)。
除了產科例行產撿之外,建議在22週左右可以讓產科醫師作些詳細的先天異常篩檢,排除先天心臟異常之外的任何先天性疾患。隨著胎兒日漸長大,也可以在小兒科醫師的協助下,在還未生產前,就透過超音波檢查作心臟方面的評估。
這篇醫師寫的文章,可以提供給正服用鋰鹽的媽媽或準媽媽們一個很好的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