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際管理大師邁可波特(Michael Porter)昨天批評,台灣的醫生診療一個病人的平均看診時間只有三分鐘,令人感到驚訝。但台灣健保減少對醫生的給付費用,最後逼醫生只好多看病人以增加收入,可說是這個行業的「癌症」。 他也強調,台灣平均每人花在醫療方面的支出過低,比起瑞典、美國等先進國家顯得不足,這不利於台灣進行醫療的整合服務、或採取更有效益的預防醫學作法。 哈佛大學教授邁可波特曾經擔任台積電的監察人,昨日受邀在台積電的二十週年慶上,以「重新定義醫療保健:對台灣的涵義」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他首先讚揚台灣健保普及率達九十九%,在全世界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時也提醒,未來醫療勢必走向整合,需要更多資源投入。波特表示,全球都很注重醫療成本改善問題,但他認為,「控制成本最好的方式是創造品質,而不是減少花費。」 波特以競爭力理論聞名,最近非常關注醫療體系的競爭力問題,他認為目前醫療體系的效率有很大的改善空間,例如,在美國有一三九家醫院可以進行心臟移植手術,其中技術較好的醫院,病人在手術後一年的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有的醫院比例則低到幾乎是零。他覺得應該只保留二十家醫院做心臟移植手術即可,醫院不應該都做相同的事。 針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全球普遍性醫療體系問題,波特表示,大家都是按照專科別的分工方式,一個牽涉多部門檢驗的病人,在各醫生、各部門間被轉來轉去,醫療方式非常的「支離破碎」,這不合理,應該要以病人為中心做整合,就像過去企業的組織一樣,曾經是以功能別區分,但現在都依照客戶的需求轉變成單一窗口的服務。 未來五年、十年,波特認為醫療保健界必須進行很大的改變 ??必須提供病患整合的醫療服務,而不是讓病患不停逛醫院。醫院對單一技術必須能提供大量且穩定服務,達到規模經濟,而且,服務的提供必須能夠跨領域,例如某個城市的某個醫院對特定病症可以提供專業醫療服務,這個醫院也可以在別的城市設立分支機構,提供同樣專業的服務。 |
問診一次看五個!立委質疑醫病關係與醫療品質
依據衛生署公佈的整體醫療滿意度和就醫方便度調查,有九成以上的民眾受尊重,約八成民眾覺得醫師有仔細聆聽病況;不過,有部分立委提出質疑,許多醫療院所看診平均一個患者只有約三分鐘、還有些醫師問診一次看五個,醫療品質令人擔憂,衛生署表示,會透過合理門診量限制,維護病患權益。(徐韻翔報導)
衛生署長侯勝茂前往立法院進行醫病關係的專題報告,依據報告中的調查指出,有91%以上的民眾覺得看病受到尊重,有78%以上的民眾覺得醫生有仔細聆聽自己對於病情的說明,看似滿意度高,不過,多位立委卻提出質疑。 其中,立委賴仕葆引述國際學者麥可.波特的分析指出,台灣病人看病時間平均每人只能分配得到三分鐘的時間,再加上有民眾陳情,有耳鼻喉科的私人診所看病,為了效率,一次就是五個人一起接受診治,問診後一同開藥,病人的就醫與用藥安全實在堪慮。 賴仕葆舉例,香港醫藥管理局為維護病患就醫權益,已經著手立法規範醫生對病人看診時間,如果台灣醫病關係無法進一步提升,朝野立委也將計畫連署推動立法,要求各醫院醫生對病患看病要達一定的時間,維護品質。 對此,衛生署長侯勝茂回應表示,短期內,可能還是必須透過合理的門診量限制,來維護民眾的就醫安全。
不同的醫療品質
這二篇報導,很清楚地點出目前國內醫療生態,許多醫療從業人員對此種惡劣的就醫型態,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醫師當了那麼久,總覺得應該提供更好的就醫品質給需要的客戶,所以我在一年前開設了光能身心診所。我開始創造一些不同的醫療品質,也曾有資深的醫師來診所跟我聊過,像這般可以一個人至少談半個小時以上,又不用大排長龍,衹為了跟醫師講上幾句話,然後就是拿藥的醫療,其實也是他的理想。然而,最大的不同,是我不同意看病等於拿藥的文化,我非常確定很多狀況是可以改善的,而且不必經由藥物。人性的關懷配合有效的技術,也就是慈悲與智慧,我們才能真正改善人們的狀況。診所即將周歲,過去這一年,我們幫助了一些人,也被很多人幫助,感謝大家!
身為一個人,我們真的可以創造一些不一樣的,衹要你覺得不同意某些狀況。
讓我們大家繼續創造一點不同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