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維吉尼亞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產後憂鬱症 (PPD) 的女性在妊娠晚期血液中可能會出現特徵變化的神經活性類固醇(源自激素黃體酮的分子)。這些分子會影響大腦的壓力反應和情緒調節。
這項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神經精神藥理學》雜誌上,顯示這可能提供一種在症狀出現之前識別有產後憂鬱症風險的女性的方法,從而讓醫生儘早進行干預。產後憂鬱症是一種在分娩後發生的嚴重憂鬱症,影響著 10%-15% 的新手媽媽,她們會因此產生情緒困擾,並會對父母和孩子造成多年的影響。症狀包括難以與嬰兒建立親密關係、感到無助和悲傷、疲倦、食慾不振、睡眠困難等等。
「產後是人們一生中唯一知道存在生物觸發因素的時期,它會導致一定比例的人發病,」這項研究的共同負責人、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婦產科和精神病學副教授勞倫·奧斯本博士說。 “如果我們能夠解開這個生物學謎團並找到預測因素,我們不僅可以幫助女性,還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其他精神疾病的預測因素。”
這項研究的共同負責人、維吉尼亞大學精神病學和神經行為科學研究教授兼副主席珍妮佛‧佩恩博士也花了數年時間尋找導致重度臨床憂鬱症的生物學基礎。她補充說:“研究產後憂鬱症讓我們能夠識別出人們患上憂鬱症之前發生的生物學變化,因為產後憂鬱症的發生時間是可以預測的。”
神經活性類固醇水平可能提供警訊
奧斯本博士說:“許多論文將神經活性類固醇水平的平均值與一段時間內的情緒平均值進行了比較,這只是告訴我們存在某種生物學相關性,但在臨床上並沒有幫助。”
為了解決這一差距,研究人員將研究範圍限制為 136 名在懷孕期間沒有憂鬱症的女性,並在懷孕中期和晚期的特定時間點測量了她們血液樣本中的神經活性類固醇濃度變化。他們還追蹤了出生後長達九個月的臨床數據。 33 名參與者在產後出現憂鬱症狀。奧斯本博士解釋說:“雖然憂鬱症可以在懷孕期間和懷孕後的不同時間表現出來,但早期(4 至 6 週)發作的憂鬱症在生物學上是一種獨特的現象。”
該研究重點關注荷爾蒙孕酮及其代謝途徑作為產後憂鬱症的潛在因素。兩種源自孕酮的神經活性類固醇似乎會影響產後憂鬱症的風險,它們是孕烯醇酮( pregnanolone)和異孕醇酮(isoallopregnanolone)。孕醇酮作用於 GABA-A 受體,產生鎮靜作用並減輕壓力。相反,異孕烯醇酮與 GABA-A 受體相互作用,增加壓力。
研究發現,在懷孕晚期,患有 PPD 的個體與未患 PPD 的個體相比,孕烯醇酮/孕酮(pregnanolone/progesterone ratio )比率較低,而異孕醇酮/孕醇酮(isoallopregnanolone/pregnanolone)比率較高。妊娠晚期孕酮濃度升高也與產後憂鬱症的風險增加有關,這表明孕酮代謝為有益的下游產物的能力下降。
奧斯本博士說:“如果我們能夠複製這些結果,那麼這可以合理地成為一種可以預測未來疾病發展的臨床測試。”
雖然尚不清楚為什麼有些女性會患有產後憂鬱症,但這些發現證明孕酮代謝可能存在失衡。當這導致孕酮過多或優先代謝為異孕酮而不是陽性代謝物時,這些女性患產後憂鬱症的可能性會高出四倍。這可能與兩種酵素(3α-HSD 和 3β-HSD)的相對活性有關,這兩種酵素有助於將孕酮轉化為孕醇酮和異孕醇酮。
預防性治療
目前,一旦有人被診斷出患有 PPD,就可以開出兩種新的治療方法,brexanolone 和 zuranolone。該研究結果為孕婦血液檢測顯示神經活性類固醇濃度與產後憂鬱症風險增加有關的潛在預防治療開闢了大門。奧斯本博士說:“我們不知道這些藥物是否能對有產後憂鬱症風險的人起到預防措施的作用,但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它們有可能預防產後憂鬱症的發展。”
研究人員計劃在更大、更多樣化的患者群體中複製他們的研究結果。此外,Osborne 博士、Payne 博士及其團隊將透過直接測量將孕酮轉化為其代謝物的兩種酶的濃度來確定產後憂鬱症發生之前孕酮代謝途徑中發生的情況。
參考文獻:
- Lauren M. Osborne, Semra Etyemez, Graziano Pinna, Rebecca Alemani, Lindsay R. Standeven, Xin-Qun Wang, Jennifer L. Payne. Neuroactive steroid biosynthesis during pregnancy predicts future postpartum depression: a role for the 3α and/or 3β-HSD neurosteroidogenic enzymes?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25; DOI: 10.1038/s41386-025-02052-z